-
1 # 宛如清揚
-
2 # 夕陽下的晚楓
鴻門宴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了,後人常將有預謀或暗藏殺機的宴會稱為“鴻門宴”。這個典故出自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所著《史記·項羽本紀》之中。
在我看來,鴻門宴應該是史記之中十分精彩的片段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等歇後語,也出自這個故事之中,可以說鴻門宴彰顯了司馬遷高超的史學和文學功底。
鴻門宴說的是什麼故事呢?話說秦朝滅亡後,項羽和沛公(也就是後來的劉邦)開始逐鹿天下。項羽是一個有著雄心報復的人,其地位顯赫,是楚國的貴族,雖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武,但卻無太多心機。
而劉邦起家之時,只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底層的摸爬滾打,使得他見識到了世態炎涼,以致心機十分重,而且他的缺點也十分多,自從有了一些勢力之後,酒色便為常事。這也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詬病他的地方,在描寫劉邦之時便用了“貪於財貨,好美姬”幾個字可見對劉邦的看法之深了。
項羽的謀士范增,是謀略甚深的人。劉邦屯於壩上之時,為了成大事,將最喜歡的財色戒掉了,開始拉攏人心。范增對此十分警惕,於是才和項羽謀劃了鴻門宴,希望在這場宴會上將劉邦殺掉。
劉邦最初不知道項羽和范增的謀劃,在赴宴之前,鴻門宴中的關鍵人物出現了,那便是項伯。項伯是誰呢?史記中提到“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也就是說,項伯是項羽的叔叔。
那麼項伯又與劉邦有何關係呢?原來劉邦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張良,而項伯與張良關係交好,起初,項伯因殺人而犯命案,張良將其救下,為報答這一恩情,所以項伯在得知鴻門宴之事時,連夜趕赴張良處告知。
可以說,項伯初心是為了報答張良之恩,並不是為了劉邦脫險,這從項伯對張良說的“勿從俱死也”一句話中,便可得知,項伯最初只是打算讓張良跟他逃跑,不要再追隨劉邦了,怎奈張良十分講義氣,非但沒走,而且還將前因後果告訴了劉邦。
劉邦聽後,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張良便獻策,讓他透過項伯的關係,假意向項羽服軟,以苟全性命。那麼項伯又是如何同意替劉邦說話的呢?
原來,劉邦透過利益拉攏了項伯。他對張良說“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也就是說,你替我引薦項伯,我要拜他為兄長,不僅對項伯禮遇,還與他約為婚姻。讓項伯對項羽傳話,劉邦不會造反,項羽得知後,便信以為真了。
可以說,項伯在鴻門宴之前,便已經與劉邦結為兄弟了,這也是他幫其脫險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時的貴族果真是講信譽的,項伯允諾劉邦傳話,便對項羽說了劉邦的情況。而項羽允諾不會在鴻門宴上殺劉邦,果真,宴會之上,范增頻頻暗示項羽,項羽均未動手,真是君子呀。范增實在沒有辦法,於是便找來項莊舞劍,藉機殺害劉邦。而項伯也隨即起舞,保護劉邦不受傷害,最終劉邦借去廁所逃離了鴻門宴,保全了性命。
事後,范增十分生氣,指著項羽大罵“庶子不可與之謀”(意思是:這個小子!難以跟你共事呀)。不僅如此,在此後的戰爭之中,項羽也曾試圖殺害劉邦,皆為項伯“殺之無益”為由,保全了劉邦。
楚漢之爭,項羽自殺後,劉邦將項氏一族保留了下來,並賜封項伯為“射陽侯”,其他項氏也被封了桃候、平皋侯、玄武侯等,項氏得以保全了。但劉邦封項伯為侯,一方面是念及舊情,更多的則是為昭告天下其仁慈之舉,而且項氏已然不成氣候了,所以即使給了空名也無所謂了。
項伯保全劉邦,一方面是因為在劉邦處得到了所謂的“尊敬”和婚約等利益關係;更重要的一方面實則是為了承諾。今人對於“諾”字看得不是很重,而古人則不然,除了劉邦這樣的“小人”不重諾之外,貴族或有身份之人,將“諾”字看得比性命更重要,這點在項羽和項伯身上皆有體現。
-
3 # 南方鵬
項伯是楚漢相爭中一位比較特殊的人物,他的關鍵作用在於鴻門宴上救了劉邦,而這一救,表面看是因為之前說服了項羽,而不同意亞父范增擅專,但反過來說,何嘗不是在代表項家另一派人物向項羽的權威發起挑戰,表示異議。項羽以侄子的身份取代項梁,從名份上未免不足,只是起兵最項梁項羽二人是主謀主力,殺宋義奪回軍權也是項羽一力促成,後面的破秦屢建奇功,更是無法掩蓋項羽的合適的楚國統帥、項家家主的實力。形勢雖然是這樣,但作為項梁僅存的弟弟項伯未必能同意項羽成為家主的事實,史書雖沒有明文記載二人有過言辭交鋒,但從一些蛛絲馬跡約略可推。
項伯好遊俠,行走江湖時曾殺過人,被官府追捕,得到張良的掩護和幫助,有此救命之恩,項伯感念不忘。等到項羽劉邦兵分二路攻秦,劉邦賴項羽拖住秦軍主力而入關中破咸陽,有自立之意。項羽得知大怒,既已擊潰秦軍,便欲乘勢攻打劉邦奪取咸陽。項伯得知,連夜到劉邦營中通知張良,這是在鴻門宴之前的重要一段,由此引出劉邦拉攏項伯,並親自到項羽面前請罪和說理的鴻門宴。項伯在鴻門宴上保護劉邦,實質是對侄兒地位表達不滿和被劉邦以金錢和聯姻拉攏所致。項伯之後繼續在項羽陣營發揮餘熱,直到楚漢相爭尾聲,還帶兵到九江殺死英布的妻小一家,其中是否與劉邦有再交集也沒有記載,有人認為范增的出走也和項伯有關。後來劉邦取勝,項羽自刎,項伯投降,感念前恩,劉邦封他為射陽侯,在項伯之前已有項氏族人項他先降劉邦,項他是項羽的族侄,項氏骨幹人物之一,漢朝建立後封平皋侯。劉邦項羽死後雖然赦免項氏族人,但讓他們全部改姓劉。與項羽有關的項氏算是以另一種方式絕後了。
-
4 # 大秦鐵鷹劍士
項伯是一個敦厚的長者,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老好人,他不喜歡戰爭,也不喜歡殺人。項伯作為項氏復辟家族的一員,在被秦朝追殺時,張良曾經救過他一命,因此他隨時都惦記著報恩;當項羽大軍要攻滅劉邦部隊時,他就悄悄跑到漢軍大營向張良告密,要求張良跟他一起走。張良素有亡秦之志,現在又有輔助劉邦統一天下之志,他當然不能看著劉邦死,於是他將項伯帶到劉邦營賬,共同商量應對之策。劉邦靈機一動,給項伯金銀無數,又許下兒女親家;還說自己在咸陽老實得很,美女財貨一點沒動,至於閉關拒項他是一點不知道。項伯不忍劉邦慘死,又受了劉邦許多好處,因此在鴻門宴上他保護了劉邦。
楚懷王於天下諸侯相約,先入關中者王,劉邦避開秦軍主力直取咸陽,而項羽則在路上與秦軍血戰,一路屠城無數。楚懷王認為項羽濫殺無辜,讓他去取咸陽,恐怕咸陽人畜不存,劉邦是長者,多仁義,於是派劉邦去取咸陽。劉邦進入咸陽後,縱兵搶掠,他自己則住進皇宮享受美麗的宮女。幸虧樊噲、張良苦諫,劉邦才悻悻然搬出秦宮,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約束軍隊不得搶劫殺戮。劉邦想做關中王,於是他派兵鎮守函谷關,不讓其他諸侯軍入關;項羽擊敗了王離的長城兵團後又收降了章邯的刑徒軍,於是率領諸侯聯軍進關中,遇函谷關守軍不讓進,於是派英布領兵破關而入。
項羽的諸侯聯軍共六十萬,章邯的刑徒軍二十萬走至新安時被項羽派英布全體坑殺,故項羽大軍至關中霸上時有四十萬大軍。劉邦收降關中秦軍,加上其他投靠的諸侯軍,他只有十萬人,實力遠遠不能跟項羽相比。項伯來勸張良跟他一起走,劉邦就用金錢、婚姻賄賂項伯,又把自己描述成一個無辜的受害者,項伯心慈就答應帶他們見項羽,當面說清楚。在鴻門宴上,范增讓項莊舞劍,意圖在宴上將劉邦擊殺,省去大軍相攻帶來的死傷;項伯則撥劍與項莊對舞,避免了劉邦死於劍下。項羽自認為劉邦只是一個無賴,殺之無益,徒增惡名;就算要殺劉邦,也當在戰陣之上將其擊殺,最終項羽還是放過了劉邦。
楚漢相爭四年,最終項羽兵敗烏江自殺,劉邦以王侯之禮厚葬項羽,因項伯當年的解救之恩,劉邦賜項伯姓劉,封射陽侯,封國位置在今江蘇寶應縣射陽湖鎮東部。劉邦有八個兒子,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就是呂雉生的魯元公主,當時劉邦答應跟項伯約為兒女親家,也就是要把魯元公主嫁給項伯的兒子。漢朝建立後,項伯從來不提這事,呂雉也不答應將女兒嫁給項伯的兒子,而是將女兒嫁給了趙王張耳的兒子。後來項伯的兒子劉睢犯罪,呂后趁機收回射陽國的封地,納入中央政府直接管理。項伯最終是善終了,只不過被改了姓,劉邦當了皇帝后,項伯就不是項伯了,而劉伯了。
-
5 # 我是趙帥鍋
項伯是項羽最小的叔叔,當年楚國名將項燕膝下共有三個兒子,長子項渠英年早逝,沒有什麼特別出名的事蹟,但他的兒子,正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項羽。項燕的二兒子就是項梁,三兒子則是項伯。
公元前209年,項梁在吳中起兵反秦,項羽和項伯都跟隨一同起義,當時項梁任楚國武信君,統領楚國軍隊,項羽為裨將,項伯任楚國左尹,相當於副丞相。一年後,項梁在楚漢滅秦的定陶之戰中被秦將章邯擊潰,他自己也力戰而死,項羽繼任後,項伯便從此待在項羽身邊,輔佐項羽滅秦。
然而等到了鴻門宴時,項伯卻一反常態,再三維護項羽的死對頭劉邦,他先是偷偷給劉邦通風報信,後來在項莊舞劍時,又主動上去與項莊對舞,還時不時用身體擋住劉邦,後來更是不斷幫劉邦在項羽面前表忠心,最終幫助劉邦死裡逃生,以至於導致後來項羽被劉邦所滅。
對此,很多人必然會很好奇,項伯作為項羽的親叔叔,他放著侄兒項羽不幫,卻處處去維護他們的死對頭劉邦,這是為什麼?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項伯早年因為殺人而犯命案,是張良將其救下,為報答這一恩情,項伯在得知鴻門宴之事時,才連夜趕赴張良處告知,並要張良和他一起離開。
而此時,劉邦則趁機賄賂項伯,不僅給項伯無數金銀,還親自與項伯結為兄弟,並許下兒女親家,劉邦誠懇地向項伯解釋這其中產生的誤會,表達他對項王的忠誠之心。項伯被劉邦所忽悠,不忍劉邦慘死,加上他又受了劉邦這多好處,這才在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險。
這種說法被大家傳得有模有樣,但其實,它應該只是民間的說法而已。首先,項伯作為項羽的親叔叔,又是項羽的左膀右臂,如果項羽能夠奪取天下,他所獲得的權力和財富,那是劉邦永遠給不了的。
項伯只要是個正常人,必然能分清孰輕孰重,絕不會因為貪戀劉邦這點金銀而吃裡扒外。更何況如果劉邦奪得天下,會不會放過項伯都還是個未知數,項伯又怎會傻到幹出這樣短視的事情?
其次,項羽從來都不是一個有婦人之仁的人,他一出道,就火併了會稽郡守;後來又火併了宋義。要知道,這兩個人,都是項羽的合作伙伴。再後來,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連眼睛都不眨下。
等到項羽進入關中後,又把早已投降的秦王子嬰處死。當時有人說他是沐猴而冠,項羽直接就把這個人烹殺。再等到到鴻門宴後,他又謀殺了義帝,還殺了韓王成和齊王田假。要知道,這些人,都是項羽的盟友。
事實上,以項羽這種舉手不留情的行事風格,當他看著項伯在鴻門宴上大張旗鼓的維護自己的死敵劉邦,他事後還會給項伯好果子吃?要知道,後來僅僅因為陳平散佈的一些有關范增背叛項羽的謠言,項羽直接就將范增趕走,項伯的性質可比范增嚴重太多!但是呢,項羽直到死,都一直非常信任項伯。
所以,更真實的情況應該是,項伯表面上看是在維護劉邦,但其實還是在維護項羽的利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項羽集團內部,關於如何處置劉邦,大致有這樣兩種不同的意見:一是以范增為代表的激進派,他們建議趁劉邦現在羽翼未滿,先將他剷除掉再說。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儘早把劉邦這個強敵給除去,但它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一切是顯然的,當時劉邦的並沒有犯下任何過錯,反而還為滅掉秦國立下大功,而在他進入關中後,也並沒有將宮中的財富據為己有,而是封存後等待大家來平分,以劉邦這種表現,項羽還要將他殺掉,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通。
要知道,當時的天下並不是只有劉邦和項羽兩大軍事集團,而是十八路諸侯王各自傭兵一方,項羽不過暫時是這眾多傭兵大佬中實力最強的那個,以項羽的實力,一挑一的話,不管是誰,自然都不是他的對手。但問題是,如果群毆的話,項羽也會立馬被淘汰出局。
在這種背景下,面對毫無過錯又主動示弱的劉邦,如果項羽上來就將他殺死,那其他諸侯還會有安全感嗎?因為這不明擺著嘛,項羽這是想削藩,想把大家都給收拾掉。這樣以來,整個局面恐怕當時就會失控。因為,大佬們跟著項羽出來混,絕不是為了等待這一天的。
也正因為此,以項伯為核心的保守派,就主張採取第二種方案,也就是沒必要現在就殺掉劉邦。因我,項羽當時已經成為時代舞臺上的莊家。他完全可以利用這種優勢地位,不斷削弱、瓦解其它對手的勢力,然後拉一派打一派,以至於完成最後的削藩。
事實上,在當時的背景下,以當時項羽的實力,他只要能夠想方設法,避免出現大家群毆他的局面。他就有機會統一天下。相反,如果他急於求成,上來就蠻闖蠻幹,暴露自己想火併他們的意圖,很有可能當時就出現大家群毆他的局面。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項羽才不敢輕易選擇,不計代價的火併劉邦,所以在鴻門宴上,一向舉手不留情的項羽才會變得猶豫不決,只能坐視自己手下的激進派和保守派去相互爭鬥,去替他拿主意,最後得以讓劉邦得以逃脫。
事實上,劉邦之所以敢來鴻門宴,就是知道項羽是聰明人,肯定不會做出喪失理智的行為。他之所以拉攏項伯,目的只是為防止范增這種激進派做出衝動的事情出來。因為,如果項羽真準備在鴻門宴要殺劉邦,別說是拉攏項伯,就是把范增都搞定,恐怕也是沒有用的。
當然,也正因為此,鴻門宴後,項伯依然是項羽最信任的人之一。而後來劉邦奪取天下後,也從不覺得項伯是個吃裡扒外的小人,所以並沒有把他像丁公一樣處死,而是赦免了他的罪行,並賜姓為劉,封為射陽侯,他的封國位置就在今江蘇寶應縣射陽湖鎮東部。
後來,惠帝繼位後三年,項伯去世,他的後代項睢因犯罪而不能繼承爵位,他的封地便劃入中央政府。
-
6 # 鐵錘文史
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有的人像主席詩詞中的呂端那樣“呂端大事不糊塗”;有的人則像韓愈在《師說》中講的那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毫無疑問,項伯就是一個只顧個人恩怨,不顧天下大局的痴漢。如果沒有項伯的情報洩密,中國的歷史都會被改寫。
站在項羽集團的角度來說,項伯就是項家一個胳膊肘向外拐的叛徒。
下面就具體回答題主提出的兩個問題吧。
第一個問題,鴻門宴上項伯為什麼要保護劉邦脫險?答案很簡單嘛,因為項伯覺得自己是在保護未來的兒女親家啊。儘管在一天之前,項伯和劉邦沒有半毛錢關係。
話說項羽費勁千辛萬苦,滅掉秦朝最重要的軍事依靠王離軍團之後,直奔秦國而來。沒想到劉邦早已經搶先一步佔據了咸陽,還在函谷關口派兵鎮守,小狗撒尿一般的宣示自己的主權。
項羽這個大老粗哪裡受得了這個委屈,衝進函谷關就準備把劉邦這個大痞子給滅了。這個時候,陳兵霸上的劉邦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生死只在一線牽。
這個時候,項伯溜過來通風報信了。項伯跟劉邦沒有交情,但是跟劉邦手下的第一謀士張良,那可是過命的交情。當年項伯犯了殺人罪逃亡到下邳,趕巧碰到了同樣是逃犯的張良,兩個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發展出一段生死不忘的好激情。
現在知道自己的大侄子項羽準備滅掉劉邦集團,而自己的好基友張良還在劉邦帳下討生活,項伯認為自己作為一個情操高尚的厚道人,有必要救自己兄弟一命。張良知道情況之後,馬上讓項伯和劉邦見面,原因很簡單,張良身為劉邦的謀士,這個時候不可能一走了之,否則自己建功立業的志向全部都打了水漂,以後上哪裡做這個功成名就的美夢呢。
劉邦從項伯口中得知項羽的心思之後,第一時間開始了統戰工作,首先表情自己的心跡,說自己根本無意跟項羽爭天下;然後開始和項伯套近乎,他的手段很直接,直接跟項伯結成兒女親家,要把自己女人許配給項伯的兒子。
大家都知道的,劉邦是什麼人啊,逃命的時候可是連親生兒女都要往馬車下面踹的黑心腸,這會兒又拿自己女兒做了一道護身符。而且,這個護身符還真的起作用了。
第二天在鴻門宴上,劉邦賭咒發誓自己沒野心,項羽已經決定對劉邦搞一個嚴重警告以觀後效。可是老政治家范增下令項莊舞劍搞死劉邦,項伯這時候居然明目張膽的替劉邦堵搶眼,上去就跟項莊硬槓。你想,項莊本事再高強,總不至於把項羽他叔叔給戳死在當場吧。
這才有了劉邦尿遁的機會。
劉邦尿遁回到軍營幹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各位還記得嗎?“誅殺曹無傷”,一分鐘一秒鐘都沒有猶豫,就掃除了心腹之患。
這才是幹大事的人嘛。
所以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項伯被劉邦忽悠了,挺身而出保護這個約定中的親家。
第二個問題,項伯最後的下場是什麼?項伯在鴻門宴上救了劉邦一命。後來項羽戰事失利的死後,在戰場上要當場煮死劉邦的父親,項伯及時勸阻了項羽,算是又賣了劉邦一個人情。當然了,劉邦做的更絕,嬉皮笑臉的告訴項羽,煮熟之後,記得分我一杯肉湯嘗一嘗!這特麼典型的沒人性嘛。
可是劉邦不就是靠著足夠的黑心腸厚臉皮才能奪得天下的嘛。
等到劉邦得了江山之後,項伯早已屬於可有可無的小角色,他劉邦的女兒怎麼可能下嫁給這樣的小角色當兒媳婦呢,按照功利性極強的劉邦的脾氣,肯定要把女兒嫁給最有利於維護劉家江山的人。為了名正言順的放鴿子,劉邦先賜給項伯姓劉,然後又封賞項伯為射陽侯。按照古代的規定,同姓不可通婚,現在項伯一家成了劉家的人,當然不可能和劉家公主結婚了,但是人家劉邦有沒有虧待你這新“劉”家,畢竟給你們封侯食邑了嘛。
總結一下:項伯為劉邦“擋子彈”,是因為中了劉邦的忽悠計,認為自己應該保護未來的“親家公”,這是典型的吃裡扒外徇私情的行為;楚漢爭霸結束之後,項伯並沒有如願以償做了劉邦的親家,但是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也算是得了一些好處。可是這個封賞是以侄子項羽丟天下,分屍五塊的慘烈代價換回來的,這是一隻人血饅頭。如果你的團隊裡面有項伯這樣的人物,勸你第一時間就把他給掃地出門,否則的話,他把你害死,還會露出一臉的無辜。 -
7 # 錢多多讀文史
項伯為什麼要保護劉邦脫險?因為他是一個有熱血講義氣的人。
項伯是項梁的弟弟,項羽的叔叔。雖姓項,卻算得上是項氏叛徒了。
他早年在秦時,犯過殺人罪,然後在下邳避禍時結識了張良,兩人玩得不錯。
估計項伯是個類似於講俠義的熱血青年,為著那一份情義,當侄兒項羽想要利用鴻門宴消滅劉邦時,他怕好友張良受到牽連,居然跑到劉邦大營去報信。更離譜的是,他還被劉邦忽悠,當了潛伏在項羽身邊的奸細。
當然,後來項羽之敗也不全是項伯一人的責任,他自身也有許多問題,導致最後四面楚歌,自刎烏江了卻一生。
然後,項伯這個只顧兄弟義氣,又被劉邦忽悠的熱血人兒,還是沒有被劉邦忘記,漢王朝建立後,劉邦為感念項伯當年在鴻門宴時的解救之恩,賜劉姓,並封為射陽侯。
當然,項伯的為人也不是我這裡輕描淡寫的簡單粗直,他本性慷慨,很得士卒愛戴,也就是這份義氣慷慨,使得他冒著損害家族利益的風險去給朋友通風報信,就如同我們在小時候,偷拿家裡的東西給小夥伴吃的性質是一樣的啊。
也可能是項伯的赤子之心,讓人不由自主地愛親近他吧,就連奸猾的劉邦,最後對他也還不錯,沒有過河拆橋。
-
8 # 方圓讀書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的天下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花錢買下來的。為何這麼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劉邦都是怎麼花錢的,你就知道了。
在劉邦和項羽之間,劉邦無疑是最大方的,而項羽卻是最摳門的一個。當楚漢戰爭打到最激勵的時候,劉邦便被項羽圍困在了滎陽城裡長達一年之久,並且還阻斷了他的糧道,補給線一下子就被楚軍給掐斷了。面對這樣的艱難的境地,劉邦自然是坐不住,但是也沒辦法,只能乾著急。
這時候,劉邦賬下的陳平便給劉邦獻計策了,他讓劉邦從庫房裡撥出四萬金給他去買通楚軍將領,以此來施展他的離間之計。沒想到,這一招還挺管用,不僅使得項羽疏遠了鍾離眛,還將范增給攆走了,最後劉邦才得以突圍出去。
我們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呢?實際上,這正是為什麼項伯為將胳膊肘往外拐的原因之一。
要知道,劉邦給陳平這四萬金可不是隨便花的,而是事先有一定預算的。
對於劉邦來說,他不僅要買通項羽賬下的一些小官,當然還得要買通一些大人物,那麼誰在楚營中算得上是大人物呢?除了項羽之外,那當然就是他們項家的那幾個叔侄了,也就是項伯等人。而其中項伯就是被收買的物件之一,並且還是重金收買。
所以,被劉邦買通好的項伯自然就是楚營中的一個漢軍間諜。
那麼,項伯既然是劉邦安排在項羽身邊的間諜,那具體有什麼表現呢?鴻門宴上就已經展露無疑了。
鴻門宴的前一天,項羽已經決定第二天要攻滅劉邦全軍。項伯因為跟張良是鐵哥們兒,就夜裡私下跑去劉邦的軍營裡面通知張良,叫張良跟他一起離開劉邦軍營,要不然你明天就跟劉邦死在一塊兒了。
張良聽後馬上要告訴了劉邦,接著劉邦就見了項伯,並恭恭敬敬地以兄長之禮來敬奉項伯,又跟項伯結成兒女親家,成了一家人。結果項伯回去後,說服項羽不攻打劉邦,並且又在劉邦來謝罪的鴻門宴上保護了劉邦。
後來項羽封劉邦為漢中王之後,張良就把劉邦給他的賞賜全部拿去送給項伯,自己一分不留。劉邦聽說以後,又給張良更多的財物讓他再去送給項伯,並託項伯跟項羽說他想要漢中的全部土地,項羽也答應了。再後來,項羽抓了劉邦的父母、妻子和兒女,要殺掉他們,又是項伯跟項羽說奪天下的人根本就不顧家庭,你殺了他們也沒用,就這樣把劉邦的家人保護了下來。劉邦得了天下之後,封項伯為射陽侯並且賜姓劉,項伯也就改叫劉伯了。
看到這裡,你大概就知道答案了吧?
項伯之所以會在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除了本身和張良有交情之外,實際上他早已經是劉邦手下的一個“間諜”了。
-
9 # aTalks
鴻門宴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故事。
劉邦奪取關中後,亞父范增對項羽說,劉邦素有大志,應殺之。項羽聽從了他的意見,已經佈置好了大事,就等劉邦就範。結果被項羽的叔父項伯從中作梗,壞了大事。
然而,就在劉邦命懸一線的關鍵時刻,項伯私下跑去會見了張良,並告訴他:“劉邦有滅頂之災了,你快去逃命吧。”
項伯是項羽的叔父,與劉邦是對立面,為什麼會給張良通風報信呢?
《鴻門宴》中有寫:項伯“素善留侯張良”。也就是說,《史記》中,太史公把項伯和張良特殊的關係,當成了項伯通風報信的原因?
張良和項伯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對此,劉邦有過疑問,張良給出的解釋是:“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也就是說,項伯殺人,張良曾經予以搭救,讓項伯保住了一條性命。故而,從那時起,項伯和張良就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在決定歷史命運的關鍵時刻,項伯挺身而出,決定向張良提供資訊,以回報張良曾經的活命之恩。
項伯和張良之間的具體細節已經難以考究,所以,真實原因究竟是不是這樣,已經不得而知了,只能靠我們自己來猜測啦。
-
10 # 楚江
項伯保護劉邦有三個原因。
第一,劉邦手下謀士張良早年庇護過項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是隨便說說的,楚國項氏一族天生流淌著行俠仗義,為國為民的男兒熱血,族內子弟留下很多英雄事蹟。項伯是項梁的弟弟,是楚霸王項羽的叔叔,他的輩分比項羽高,早年因為行俠仗義殺人,四處躲避秦兵的追捕,最後為張良所救。
項氏一族有仇必報,有恩必還,所以在項羽要殺劉邦的時候項伯背叛了項羽,連夜找到張良將秘密告知。
第二,項伯對項羽掌權並不滿意。項伯是項羽的叔叔,輩分比項羽高。當年起義的時候項伯的哥哥項梁以擁戴楚懷王的名義集結了起義軍,後來項梁戰死,楚懷王封十八路諸侯,約定先入王都者得天下,相當於將軍隊的控制權從項氏一族的手中奪了回來。但是項氏一族能人輩出,項梁死後,他的侄子又冒了出來,項羽在軍帳中割下上將軍宋義的頭,取而代之,號令三軍,破釜沉舟,大敗秦國主力部隊,一戰封神,如日中天。
項伯在楚懷王麾下,本來職位是左丞相比項羽高很多,隨著項羽的崛起反而要聽命於他了,心裡不爽,且項伯和項羽在很多地方出現意見分歧,逐漸的兩人就離心離德。項伯很陰險,項羽從始至終不知道他已經投靠了劉邦。
第三,項伯與范增也有矛盾,范增支援殺掉劉邦,項伯就主張不殺劉邦。范增是項羽手下第一謀士,項伯本來是楚懷王的左丞相,後來以親人的身份來到項羽身邊很受重用,但是畢竟沒有立過功,地位在范增之下。為此他很不甘心,經常和范增作對,給項羽出了很多與范增不同的意見,而項羽重情重義往往接納,最後導致范增和項羽的矛盾。所以,項伯實際上是楚霸王項羽最終慘死的罪魁禍首,是典型的間諜行為。但他的結局不錯,為劉邦庇護,得到善終。
-
11 # 大劉隨筆
史記中謬誤及自相矛盾處甚多,比如介紹項梁、項伯時皆為項羽的季父。“季父”者,最小的叔叔也。很明顯不可能兩人都是季父,但不知作者從何得知項梁是項羽的“二叔”?!
-
12 # AUTUYG
其實項伯力阻殺劉邦是為了項羽,為了項羽的名聲和號召力,殺一個劉邦,劉邦倒是沒了,李邦,王邦社會上各種勢力頭目也就再也不會跟著項羽混了,
鴻門宴就是沒茬找茬,當時項羽是盟主,劉邦只是股東,還不是最大的股東,最大的幾個股東都是項家人,劉邦在外姓裡也不是第一,殺了劉邦誰還買他們項家的股?秦軍實力還很強,地方未歸順的還一大堆,事實上各地還有很多勢力在觀望,事實上鴻門宴後,不僅逼走了劉邦,也動搖了很多中間勢力,這些中間勢力包括後來的韓信和被韓信剿滅的好幾只,殺一人寒天下心殺一人兔死狐悲失去各路勢力的擁護擁戴。齊地如果沒有鴻門宴那一出可能早就投項家了,
鴻門宴的連鎖效應,劉邦出走,齊地不投項家,韓信從項家跳槽,韓信伐齊,
幾大勢力經過鴻門宴,對項羽固然不信了,對劉邦也不太敢信了,經過鴻門宴的一幫實力派接二連三叛反劉邦,
最無心反的韓信最後也扛不住前車之鑑反了。
前車之鑑這詞很玄,前面一輛車開到溝裡去了,留下了車轍,後面就會有無數的車沿著車轍開到溝裡。倒是鼓動韓信造反的謀士活了下來,
李世民與魏徵曾探討過項羽的霸道為何失敗。
費馬大定理指出事物總是會選擇最省力的路徑,哪怕是溝。
鴻門宴開闢的車轍效應把多少人拐進了溝裡?
當時項羽賬內還有一大堆外姓大股東。
-
13 # 棍哥觀史
歷史上不乏“雙向投資”的聰明人,曹無傷能夠告密,項伯為什麼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呢?這種雙向投資的結局必然隨著一方的勝出而帶來不同效果的“分紅”,曹無傷身首異處,項伯功成封侯。當然,項伯也許沒有雙向投資的概念,但劉邦卻是個操盤高手,人情、利益、名聲都成為他拉攏項伯投資自己的工具。
劉邦操盤三部曲人情牌所謂的人情,劉邦就是抓住了自己與項羽的結拜之情,以及張良與項伯的生死之交。項伯在楚陣營裡官拜左尹,通俗的講就是副丞相,所以曹無傷告密的細節以及項羽的危機公關方案都一清二楚。這個很關鍵,是劉邦得到情報後做出針對性“整改方案”的基礎材料。曹無傷向項羽告密“沛公欲王關中,令嬴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劉邦在後來做出的解釋就是“秋毫未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項王”。多麼完美的答覆,句句扣緊主題,有理有據。
而項伯星夜趕往漢營的目的也並不是奔著劉邦去的,而是奔著張良,項伯早年犯下命案,是躲在張良家裡才逃過一劫,說張良是項伯的救命恩人一點不為過,二人的交情更沒得說,項伯欣賞張良的智慧,張良欣賞項伯的俠義,知音難覓,項伯才冒險前往告知張良“賢弟速走,毋從沛公俱死也”!而張良身為劉邦帳下謀士,也不可能一走了知,於是便有了張良引薦項伯給劉邦並座談的插曲。
劉邦與項伯座談期間,除了陳明自己入關後的行為都是規規矩矩,還一直表明自己是項羽的兄弟,打出感情牌,表示自己入關也是為了項羽,令人守關也是擔心別的勢力趁虛而入,竊取本屬於項王的勝利成果。這一系列的操作無非就是想讓項伯傳於項羽聽,劉邦深知項羽也是重感情的,雖然兩家不是生死之交,但也是一起從死人堆裡走過來的戰友,還結拜成了異姓兄弟。如果作為普通人,這裡是很普通的操作,但作為楚漢兩家,劉邦也有些玩弄項羽情商的嫌疑!
利益牌俗話說無利不起早,說的天花亂墜、感天動地也不如給點實惠的,劉邦的這次座談也是從項伯和項羽兩方面入手。“君快與我呼入項伯,我願以兄禮相事。如能代為轉圜,決不負德!”——劉邦劉邦讓張良引薦項伯之前就定下了基調,表明如果項伯能夠解決這次危機,一定會感恩戴德予以厚報。這算是開門磚,劉邦雖然沒有項羽實力雄厚,但實際上也算是一方諸侯了,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買賣可以做,何況是給劉邦來做。座談期間,劉邦親自為項伯斟酒,又許配女兒給項伯公子,酒過三巡,微醺上頭,雙方就變成了親家公(劉邦沒有兌現承諾)。錢財什麼的在項伯這個級別的人物看來應該不算什麼,但沛公放下身段與項伯親家相稱,無疑是給項伯增加政治籌碼,誰知道日後天下形勢會怎樣呢?多個諸侯親家,項伯在楚營的腰板也會更硬吧!
二人相談甚歡的時候,劉邦也不忘把項羽的利益陳述明白,關中就是為項羽打的,關中所有財富也都為項羽留著了,就等項羽入關來取。這就如前文所講的對症下藥,知道了項王憤怒的原因,就好做出應對之策,項王想要的都給說出來,項伯只管帶話回去就行了。
名聲牌不得不說,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多少梟雄是死在了“義”字上。潑皮無賴、亂世奸雄往往更能獲得成功,因為他們的手段打破了名聲的束縛,項羽和項伯這個時候卻沒有看清這一點。
“沛公不先破關中,將軍亦未能驟入,今人有大功而擊之,豈非不義?不如因善遇之。”——項伯楚營為了發動戰爭的正義性,立了楚懷王,這在天下大勢上是明智的選擇,但在細節上太注重“義”字就會掣肘很多。劉邦便是抓住了項羽死要面子的這個特性,向項伯樹立正義的大旗,楚王都說了先入關者為王,我劉邦入關了也沒稱王,就是給項王打工而已,等著項王來接管勝利成果。項莊也是這樣給項羽回覆的,所以項羽打消了攻打劉邦的念頭,因為不義之舉在項羽看來是行不通的,楚人舉義滅秦,自己再做出不義之舉,實在是“打臉”,劉邦的這個牌也是打到了項羽命脈上。
鴻門宴上的項伯沛公從百餘騎,驅之鴻門,見謝項羽。項羽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歸,立誅曹無傷。——《史記高祖本紀》鴻門宴之所以能夠形成,也是項伯在此之前為劉邦做下了很好的公關,只不過范增的智慧是劉邦繞不過的坎。但項伯此前做的工作奠定了項羽不動殺唸的基礎。所以在鴻門宴上,我認為項羽的意圖是在於試探劉邦,范增即使多次暗示動手,項羽依舊沉穩不發。
項莊舞劍時,項伯是明白其意圖的,范增在於楚營的地位頗高,可以說高到沒人把項伯放在眼裡,項羽帳下的文武官員裡,項伯的地位非常尷尬,作為至親,他有副丞之名,卻無實權在身。未來項羽打下天下,他自然會分得一杯羹,落個富貴終身,倘若項羽敗了呢?那麼范增是高階顧問,想必也會得到獵頭挖牆腳,那麼項伯這種項氏宗親最為尷尬,跟著項羽陪葬是最有可能的(雖然劉邦沒有這麼做),故而給自己買個保險是應當的。
所以范增給項莊使眼色後,項伯站了出來,畢竟劉邦都已經與其協商好了,對於項伯來說,最起碼既得利益得保住,劉邦有個三長兩短,別說前日的協商成為一紙空談,說不定項伯通風報信被人抓住把柄,項羽那裡也不好交代,反而裡外不是人。再者項羽與項伯的交談已經定下基調,項羽未必真想在鴻門宴動手,鴻門宴上的劉邦繼續夾尾巴做人,讓項羽放鬆警惕的同時,劉邦再次打出感情牌,賢弟長賢弟短的叫著,再懷念一下當年一起征戰沙場的光輝歲月,項羽就更沒有殺劉邦的理由。所以在史料中記載的比較簡單,項羽不僅沒有殺劉邦,而且直言不諱的告訴劉邦曹無傷誣陷他,所以劉邦脫險後立即殺了曹無傷。
“漢王與項羽有郄於鴻門,項伯纏解難,以破羽纏嘗有功,封射陽侯。”——《史記漢功臣侯表》項伯不僅在鴻門救了劉邦一命,在後來的楚漢戰爭中,還成功“幫助”劉邦拉攏了英布,影響了戰局走向,所以項伯的雙向投資最終得到了封侯的福利,歷史教會了我們理財知識,那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
14 # 師明禮
(1)鴻門宴的提議是項伯做出的,項羽不是要殺劉邦,而是要善待劉邦。
人們通常有一個錯覺,就是項羽設了鴻門宴,特意要殺劉邦,由於項莊保護,劉邦才得以逃命的,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鴻門宴是項伯提出的,讓劉邦來謝罪的,項羽善待劉邦的一場酒宴。
看看史記原文。
劉邦手下曹無傷中傷劉邦,項羽大怒,范增勸項羽殺掉劉邦,項伯和張良是好友(張良對他救命之恩),於是連夜告知張良,讓他逃命,張良不肯,告知劉邦,劉邦大驚,趕緊拜見項伯,和他飲酒為壽,結為兒女親家,並且言明自己對項羽並無二心,日夜盼望著項羽到來,項伯聽了深以為然,勸說項羽,劉邦先入關,有大功殺之不義,項羽同意。
所以,項伯提出讓劉邦早早的帶兵來向項羽謝罪,對自己的行為做一個解釋說明,這才有了鴻門宴,它不是項羽為了殺劉邦有意設立的。
鴻門宴前夜,項伯把這些情況跟項羽做了說明,並勸項羽,劉邦有大功殺之不義,不如善待。項伯肯定會和項羽說,明早劉邦要來鴻門酒宴謝罪之事,項羽同意項伯的話。
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史記項羽本紀》)(2)項伯為什麼替劉邦說話?項伯保護劉邦,這個舉動對不對?
即使從項羽一方來看,項伯此舉並不為錯,在政治上甚至可以說是對的。
因為當時諸侯約定是先入關為王,劉邦沒有違反這個約定,項羽將他殺了的話,反而是違背了約定,在政治聲譽上會造成負面影響。
我們開了上帝視角,才會知道後來是劉邦滅了項羽,才會感嘆項羽鴻門宴不殺劉邦多麼可惜,而在當時呢,劉邦只不過是眾多起義軍裡的一支,並不起眼,比他有威望有名聲的多了去了,項羽已有霸王之姿,當時的劉邦和他相比,說是螢火蟲和星星也不為過,即使後來楚漢爭霸,項羽也是把劉邦打的落花流水,誰能想到最後是劉邦勝利呢?
當時項伯看法是,劉邦毫不起眼,不足為患,先入關中,殺之不義,不如善待。項羽“許諾”,也就是項羽也覺得有道理。
至於說當時項伯要背叛項羽,投靠劉邦,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因為項伯是要救張良才結識劉邦的,他自身是項羽叔叔,那個時候項羽如日中天,名震天下,劉邦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項伯為什麼要背叛項羽,投靠劉邦呢?所以他當時這麼做更主要是為了政治考量。
(3)鴻門宴其實是項羽手下兩派重臣的政治思想的對決。
鴻門宴上,項羽無意要殺劉邦,他的手下有主殺派和不殺派,主殺派代表是范增,不殺派代表是項伯。
范增和項伯都是項羽手下的重臣,范增是亞父,項伯是季父(親叔叔),說話都是很有分量的,范增主張殺劉邦,項伯主張善待劉邦,在鴻門宴上,范增暗示項羽殺掉劉邦,項羽則是“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殺劉邦,項伯則保護劉邦。
從這裡看出,作為軍事首領的項羽,對殺與不殺劉邦,是猶豫的,更傾向於不殺。項伯保護劉邦,不能說是違背項羽或者背叛項羽,他這個舉動是對抗范增。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史記項羽本紀》)(4)項伯的結局。
劉邦滅掉項羽之後,沒有誅殺項氏族人,項伯被封為射陽侯,賜姓劉,他的兒子項猷襲爵,後因罪國除。
(5)如何評價鴻門宴上各人的舉動呢?
項羽:並不能說他是婦人之仁,以當時的形勢看,他根本沒把劉邦放在眼裡,所以殺也可,不殺也可。不過范增勸他殺劉邦,他就要殺,等到項伯勸他善待劉邦,他又同意,鴻門宴上,范增讓他殺劉邦,他默然不應,也沒說不同意,項伯保護劉邦,樊噲來了,劉邦逃跑,項羽也沒說什麼。由此可見項羽在政治上不是一個殺伐決斷之人。
項伯:夜救張良,說明他是個講義氣的知恩圖報的人,和劉邦結為親家,勸項羽善待劉邦,如果以當時的天下局勢來看,他這麼做可以說是有政治格局的。
范增:一眼看透劉邦本質,像開掛式的預料到日後的天下大局,他讓項羽殺劉邦,也不為錯。
劉邦:聰明人,一點就透,有智慧的現實主義者。
-
15 # 鐵馬冰河wu
就在劉邦率先入咸陽滅秦時,項羽率楚軍北上援趙,也大獲全勝。秦將章邯連續被挫敗,被迫向項羽投降,被封為雍王,都廢丘(今陝西扶風)。項羽封降將章邯為王,用意是利用他阻截劉邦入咸陽。
隨後,項羽率四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關中挺進。當楚軍抵達函谷關時,見關上有漢軍把守,得知劉邦已經平定了關中,惱怒異常。因楚懷王熊心有言在先:“先入關中者王之” 。今項羽見劉邦乘自己與秦軍血戰之機,繞道先進關中,襲取咸陽,率先摘了桃子,非常惱火。他揮軍三下五除二攻克函谷關,殺氣騰騰地搗入關中,直撲咸陽。
此後,項羽和劉邦之間便展開了爭奪天下的鏖戰,史稱“楚漢戰爭”。
《史記》載,公元前206年2月,項羽率大軍屯駐鴻門(今陝西臨潼西北),準備攻擊劉邦。駐軍霸上的劉邦自知兵力懸殊,且楚霸王驍勇善戰,新近又擊敗名將章邯,銳氣正盛,與他硬碰硬絕無勝算,便聽從高參張良的意見,帶謀士張良、猛將樊噲親自赴鴻門向項羽表示自己無意佔據關中,更無意與其爭霸。
項羽聽說劉邦親自登門謝罪,心中得意,設宴款待劉邦。這場殺機重重的宴會,史稱“鴻門宴”。
楚營首席謀士范增很明白劉邦以後會成為項羽稱霸天下的主要競爭對手,於是示意項羽在酒酣耳熱之際除掉劉邦,為人處世很有“腔調”,頗具貴族風範的項羽沒有答應。
入席後,狡黠的劉邦不待項羽發問,就主動向他解釋道:“我與將軍協力攻秦,將軍率軍北上解了趙國之圍,我率軍西征,沒想到能先入關中,推翻了暴秦的統治,在咸陽恭候將軍到來。我倆本應該在一起慶賀勝利,可有小人從中挑撥,離間我與將軍的關係,使我們之間出現了誤會”。
項羽為人一向爽朗,且胸無城府,聽了劉邦的一番自我表白,立即就相信了劉邦不會與自己為敵,解除了對他的疑忌與誤解,他坦率的說:“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對我說,說你有稱關中王之野心,所以反對我入關中,我才信以為真。不然的話,我又怎會對你產生這麼大的誤會呢”?項羽是個卓越的軍事家,卻無政治家的頭腦,他過於天真,輕易就把信任自己的曹無雙給送上了死路,以後劉邦麾下誰還敢向他通風報信呢?他一句無心快語,從此就斷絕了來自漢營的情報來源。
老謀深算的范增可沒那麼簡單,他可不信劉邦那一番鬼話,杯盤狼藉之際,他一再以目示意項羽,並三次舉起自己的玉佩,提醒項羽按原定計劃“摔杯”為號,命埋伏在帷幔後的甲士擊殺劉邦,但項羽為人一向磊落,不願幹這齷齪之事,加上他輕信了劉邦的解釋,對范增的示意沒做出任何迴應。
在赴鴻門宴之前,項羽的一位叔父項伯,和劉邦的謀士張良是好友,他暗中到霸上漢營中告訴張良,說范增不懷好意,要在酒宴上取劉邦性命,次日還要進攻漢營,勸張良趕快逃走。張良不忍心棄劉邦於不顧,就把事情告訴了劉邦。劉邦立即去見項伯說:“我入關中後,對於秦國大小府庫裡的財物,一分一毫也不敢搬取,都一律封存起來,等待將軍(指項羽)驗收,所以要派人守函谷關,只是為了防備強盜與潰軍乘亂盜搶。我日夜盼望將軍快來,怎敢背叛他呢”?
項伯聽後,十分感動,就替劉邦出主意,囑咐劉邦明日早到楚營主動向項羽請罪,自己連夜回去,把劉邦的態度和意思轉達給侄兒。他對項羽說:“對劉邦這等滅秦功臣不應加害,秦國剛滅,你就誅戮功臣,此為不義之舉,怎麼都說不過去”。項羽聽叔父如此說,覺得有理,也就答應了。
席間,劉邦如坐針氈,又不好貿然離去,只得硬著頭皮勉力應酬。范增見項羽沒有反應,也很著急,他藉故離席,找來項羽的堂弟項莊,要他到宴席上舞劍助興,並借舞劍的機會乘機刺死劉邦。
項莊也是一位武藝高強、驍勇善戰的主。他到席上說明來意,項羽點頭同意,他便擺開架勢, 呼呼舞將起來。項莊以舞劍助樂為名,眼睛卻始終盯著劉邦,劍鋒須臾不離其左右,找機會要刺死劉邦。
項伯見劉邦危在旦夕,也顧不得避嫌了,他以舞劍為名,和項莊聯手錶演,他左支右擋,暗中保護劉邦。張良見情勢危急,忙通知站在帳外的虎將樊噲,說“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樊噲聽說後,也顧不得那麼多了,他一手持劍,一手提盾,殺氣騰騰地闖了進去。他瞪著雙眼,怒視項羽,義正辭嚴的揭露了范增的陰謀,項羽無言以對,只得賜其酒肉,以掩飾尷尬。劉邦藉口小便,攜張良乘亂逃走。回營後,他立刻把曹無傷給殺了。
項羽是仁厚寡斷,劉邦是當機立斷 。項羽做什麼都要師出有名,而劉邦則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難怪事後范增哀嘆道:“項羽有婦人之仁,不足以謀天下,將來奪取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們就等著當俘虜吧”!
項伯(項梁的兄弟)明明是項羽的叔父,卻為何暗助劉邦呢?這不是吃裡扒外嗎?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資治通鑑·漢紀九》是這樣描述項伯的:“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張良,乃夜馳沛公軍,私見張良,俱告以事,欲呼與俱去,曰‘毋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俱告沛公。沛公大驚”。
由此可見,項伯是劉邦的救命恩人。假如沒有他深夜送信,劉邦必死無疑。
鴻門宴後,劉邦和項羽和解,天下大勢雖還有反覆,但正如范增所預料,劉邦全取天下只是時間問題,劉漢江山基本已成定局。
那麼,胳膊肘往外拐的項伯,最終結局如何呢?項伯是項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殺人,與博浪沙刺秦不成的張良一起在下邳(今江蘇睢寧)藏匿民間,以躲避官府緝拿。二人意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項梁、項羽起事後,立熊心為楚懷王,項伯被封為左尹。之後他在刀光劍影的鴻門宴中掩護劉邦逃生。劉邦建漢稱帝后,為感激項伯當年的救命之恩,封其為射陽侯,賜予其大量錢財,還賜國姓劉。孝惠帝(劉盈)三年(前192年),項伯病逝,也算功德圓滿了。
【插圖源自網路】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
16 # 方圓論壇
與其說“鴻門宴”是項羽為劉邦設的一個局。還不如說是范增為劉邦設的局。項羽在劉邦認慫之後本來就已經不打算殺劉邦了。而范增卻認為劉邦是個大敵。他一方面警告項羽說劉邦有不臣之心。另一方面又謊稱劉邦所在之地有天子之氣。實際上范增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要激起項羽對劉邦的殺心。但范增卻不知道高傲的項羽根本看不起劉邦。所以范增所謂的“劉邦威脅論”在項羽看來也十分可笑。
而項羽的叔父項伯在聽說了范增勸項羽攻打劉邦的訊息後就趕緊喬裝打扮偷偷去通知張良讓他趕快跑。因為項伯很清楚劉邦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而他和張良關係又很鐵不忍心看到張良給劉邦陪葬,所以才偷偷的告訴張良讓他趕緊跑。而張良對劉邦又很忠心,不忍見劉邦兵敗慘死所以就把這件事的原委告訴了劉邦。劉邦聽完就嚇尿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之後張良給劉邦出謀劃策建議他以項伯為突破口,借項伯的口對項羽裝慫。所以劉邦又對項伯一頓哭訴表示自己根本沒有反對項羽的心思。他之所以佔據漢中就是替項羽看門的。他也非常的尊敬項羽。項伯也沒懷疑什麼還真以為劉邦被冤枉了。所以連夜趕回去告訴項羽劉邦沒有反對他的心思。而且項伯自己也說了劉邦不少好話。至此項羽完全沒了殺劉邦的心思。
第二天劉邦親自去項羽的大營鴻門拜見項羽。面對項羽的責問劉邦又是一頓哭訴。最終項羽接受了劉邦的哭訴而且也原諒了他。而范增卻看破了劉邦的小把戲。他知道劉邦是裝孫子麻痺項羽。而且他也看出項羽沒有殺劉邦的心思,所以范增安排劍客舞劍想要刺殺劉邦。而項伯這個爛好人又感覺委屈了劉邦也拔劍舞了起來護住了劉邦。這麼以來范增的計劃徹底泡湯了。而劉邦也感覺呆在項羽軍營太危險了所以藉著尿遁逃回了軍營。由此也可以看出項羽並沒有鴻門宴殺劉邦的心思,否則劉邦根本沒有活路。一切的一切都是范增的計劃。
而項伯原本和劉邦沒什麼交情也不是為了救劉邦。他為了哥們義氣想救張良。而張良和劉邦又設計了項伯。使得項伯以為劉邦是個好人被冤枉了。所以項伯也是拼命的給劉邦說好話最終保住了劉邦。而項伯也因此和劉邦結下了善緣。楚漢之爭項羽失敗後劉邦赦免了項氏一族並且賜項氏一族劉姓。項伯因為在鴻門宴上救過劉邦的性命。所以劉邦建立漢朝後封項伯為射陽侯。
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說說成巧合。如果沒有項伯的阻止,說不定劉邦早就被殺了也可能項氏一族會奪取天下。但也因為項伯在鴻門宴救了劉邦在劉邦奪取天下之後不僅沒有殺他,反而還賜他姓劉並且封侯賜地。也不知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
17 # 國史記聞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項伯曾經在三個重要事件中幫了劉邦的大忙,那麼項伯為何要多次“胳膊肘往外拐”,背叛侄子項羽而幫助劉邦呢?他最終結局如何?
第一次是劉邦率先入關接受秦王子嬰投降之後,他的左司馬曹無傷給項羽告密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自然震怒不已,於是決定“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劉邦當時的實力當然完全無法與項羽同日而語,如果項羽真的在第二天順利進軍的話,劉邦必然老命休矣。但正是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項羽的叔父項伯跑到了劉邦的軍營中,他的動機是比較單純的——張良曾經有恩於他,他此行就是拯救張良的性命以報恩的。
張良出於對劉邦的忠誠,把項羽即將出兵的訊息告訴了劉邦,同時還拉著項伯一塊替劉邦出主意。正在此時,劉邦與項伯“約為婚姻”,隨後也就引出了著名的“鴻門宴”。
在鴻門宴上,亞父范增多次暗示項羽當機立斷,處決劉邦(想必在劉邦赴宴之前范增已經與項羽達成了誅殺劉邦的共識),但是項羽一直在猶豫。為了避免養虎遺患,范增決定命項莊舞劍並乘勢誅殺劉邦,但項伯再次在這個關鍵節骨眼上現身,他“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項伯此時相當於是第二次救了劉邦的性命。
從前面這兩個事件來分析的話,則第一、項伯與劉邦可謂是素昧平生,他們之間並不存在什麼利益關係(“約為婚姻”的事本來就是劉邦隨口一說,項伯也就那麼隨意一聽,政治家之間的話並沒有多少可信度)。第二、劉邦雖然已經順利入關,但其前提是有大量起義軍(尤其是項羽)在外牽制了秦國最主要的軍隊,劉邦當時的實力是較弱的。而項羽則剛剛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威震天下,所以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做出劉邦將要取得天下的預測。
也就是說,項伯在提前給劉邦告密,又在鴻門宴上拯救劉邦性命的行為,不是因為他對項羽有二心,而是因為他本人比較糊塗,但是他的糊塗最終影響了整個歷史的發展。
鴻門宴上劉邦脫身之後被項羽分封為漢王,隨後又挑起了楚漢戰爭。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戰失敗後,劉邦之父劉太公以及妻子呂雉等人都被項羽所俘虜。公元前203年,在接連失敗的情況下,氣急敗壞的項羽將劉太公置在砧板之上,並且威脅劉邦說他如果再不投降,就要烹了劉太公。
正是在此時,項伯再次站出來,他說:“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
在項伯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斷定——他已經有了背叛項羽的想法甚至是已經付諸行動了。作為楚霸王項羽的叔父,他應該是最忠心於楚國的,並且也應該對楚國取得最終勝利充滿信心才對,但是他卻認為“天下事未可知”。作為楚國的元老,他應該有著“死社稷”的決心,也應該有與項羽同生共死的信念,但是他卻害怕“益禍”。
這都表明,項伯在楚漢戰爭時期,早就已經給自己準備了後路。
而項伯也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在楚國位高權重,漢朝建立之後又因為救過劉邦的命而被封為射陽侯(漢王與項羽有郄於鴻門,項伯纏解難,以破羽纏嘗有功,封射陽侯)。但是漢朝總歸是看不起這株牆頭草的——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4年)項伯去世,他的兒子劉睢隨即因有罪而無法繼承爵位,項伯後人自此淪為庶民。
-
18 # 玄坤文史
項伯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項羽是項伯他大哥的兒子,所以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他們都是楚國貴族,按理說項伯怎麼都該幫助自己的侄兒統一天下,但是在項羽擺“鴻門宴”想要剷除劉邦時,項伯卻先勸說項羽,說劉邦十分忠誠,又在項莊舞劍準備刺殺劉邦時,為劉邦護駕,劉邦得以逃過一劫,最後導致項羽戰敗自殺,那麼項伯為什麼要幫助劉邦呢?
影視劇中的項伯
項伯是從何時起背叛項羽,投奔劉邦的?這我們要從項伯的早年說起,項伯年輕時也是個熱血青年,因為行俠仗義犯下了殺人罪而出逃避禍。同一時期,張良策劃刺殺秦始皇失敗,也四處躲藏,項伯在這時結識了張良,並和他一起逃到了下邳,後來項梁起兵造反後,項伯便前往響應,之後開始輔佐項羽。劉邦先攻破咸陽,項羽大怒,準備率軍進攻劉邦。
咸陽城遺址
這個時候張良已經投奔了劉邦,是劉邦手下重要的謀臣,他在早年和項伯避禍的時候,對項伯有恩,兩人的關係也十分要好,劉邦的死活對項伯到是無關緊要,但是他不希望張良死於非命,於是連夜前去找張良,讓他一起逃。結果張良轉身就把事情告訴了劉邦,劉邦為了自保,極力的拉攏項伯,結親,送禮,宴請,就差認乾爹了。項伯在一番糖衣炮彈之後,竟然就相信了這只是項羽對劉邦有些誤會,劉邦承諾第二天會去像項羽謝罪,於是項伯也就願意幫他做調解人。
張良畫像
項伯回去就把劉邦說的話告訴了項羽,於是也就有了之後的鴻門宴,項羽身邊也有明白人,范增就不斷的提醒項羽,劉邦不殺,必成大禍,但是項羽礙於項伯的情面,愣是無視了范增的暗示,范增氣急敗壞,把項莊叫來讓他舞劍助興,順便弄死劉邦。項伯一看,劉邦如果死了,自己也對不住張良,再說自己許諾在先,於是也拔劍和項莊對舞,保護劉邦,之後劉邦找機會逃跑了。
項莊舞劍
楚漢之爭,劉邦獲勝後,項伯結局如何?後來又經過了垓下之戰,劉邦以多打少,項羽大敗,霸王被逼到烏江邊上,和漢軍一番大戰之後,揮刀自刎。不久之後,劉邦稱帝建立了大漢王朝,雖然項羽的失敗可以說被項伯坑的很慘,但是就從歷史結果來說,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因為項伯曾經在鴻門宴上護駕有功,把項氏家族全都赦免了。就此而言,項氏雖然丟了天下,但是卻保住了性命,也算是幸運了。
亥下之戰
項伯雖然在鴻門宴中背叛了項羽,但是他並非就此投奔了劉邦,只不過是被張良利用了,之後仍然隨項羽四處征戰。項羽戰敗自殺之後,劉邦並沒有找他麻煩,賜項伯劉姓,並他封為射陽侯。幾年之後項伯病逝,他的兒子因為有罪在身,不能繼承項伯的爵位,也因此失去了封地,項伯的結局算是非常好了。
烏江自刎
-
19 # 溫讀
歷史上較為著名的一次宴會,是發生在劉邦和項羽身上的,而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為源自劉邦和項羽的一個約定。這個約定便是二人誰先攻入咸陽、攻入函谷關,誰就可以稱為關中王。其實當時項羽答應劉邦,不過是以一種大哥哥對小孩子的態度,因為他對於自己的實力非常的自信,他不想信劉邦可以憑藉著自己的力量攻入咸陽。可是在後來,高祖很是給力的攻入了咸陽,狠狠的打了一把項羽的臉,劉邦心裡也知道,自己就算提前比他攻下了函谷關,攻入了咸陽,他還是可以利用自己的軍事力量來否定自己,所以為了能夠阻擋住項羽進入關中、進入咸陽、並有機會和自己的對持,劉邦派出兵力來防守函谷關,可是這樣的防禦在霸王看來都是一些小兒科,即使這個關口被稱為易守難攻的天險,但霸王也是依靠著自己的才能,和手下的兇悍,輕而易舉的攻下了這裡。
在霸王攻下了關口的訊息,傳到了劉邦的耳朵裡後,劉邦簡直就是嚇得坐在了地上,因為他明白,霸王已經知道了在關口的軍隊是他所佈置的,一旦霸王來到了這裡,自己的小命一定是會沒和被罪責的,於是他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便趕緊率領眾人去迎接霸王,霸王雖然心裡很生氣,但是表面也沒有表現出來,可是高祖心裡明白已經捅了簍子,所以也就沒有說什麼。
所以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鴻門宴”便由此開始了。
“鴻門宴”項伯為什麼要保護劉邦脫險?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項伯是為了要救另一個人,這個人便是張良。之所以他想要救張良,那是因為他們在早年的時候有過莫逆之交。原來在以前的時候,項伯因為一些瑣事,畢竟年輕時血氣方剛,他在不清不楚的情況下殺了人,可能當時也沒有經歷過什麼事,被嚇的腿軟,眼看馬上項伯就要接受懲罰的時候,張良便藉著自己早年的聰慧和義氣救走了項伯。項伯便因為這件事對張良非常的感動,並一直記在心頭。
於是在這個時候,當他聽到霸王將要殺掉漢營的所有人,他便害怕自己的好友,當年的救命恩人張良被殺掉,所以他便連夜去漢營,來告訴張良,想讓他快快離開這裡。
張良在聽到了這樣的訊息後,他非常的驚訝,於是他想要告訴劉邦,並要求項伯想辦法救救高祖。一開始的時候,項伯是推辭的,因為他畢竟還是項家的人,但後來張良說的一句話,直擊了項伯的心。這句話的意思便是,我當年救你是為了義氣,而你今天救我也是為了義氣,而我救劉邦更是為了義氣。然後項伯一聽,這個邏輯比較有道理,於是便答應劉邦在明天道歉的宴會上,全程的保護劉邦,高祖為了感謝他,還於他定了娃娃親。
所以當年項伯之所以會在宴會上極力的保護劉邦,在他的世界觀中,無外乎就是一個字,這個字便是義氣。
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樣子?在高祖戰勝了霸王、統一天下後,他將當初曾經幫助過自己的項伯,封了一個叫做射陽侯的官職,在以後的日子中,也算是吃喝不愁。
綜上所述,項伯之所以會幫助高祖,其實是一種無心的行為,因為在當時,他想救的並不是高祖,而是自己的好友張良,但是因為“義氣”的邏輯,才使得他幫助了劉邦。而項伯在最後也算是善終。
-
20 # 西府趙王爺
項伯何許人也?楚將項燕之子,項羽的叔叔、劉邦的救命恩人!
當初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氣的要死,立馬糾集大軍要捶劉邦。
當時劉邦勢弱,哪能是項羽對手。在這種關鍵時刻,乃是項伯出馬,給劉邦通風報信,這才有了後來的“鴻門宴”。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而在“鴻門宴”上,面對項莊舞劍之殺機,正是項伯出手,擋住項莊,救劉邦逃出生天。
“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鴻門宴項伯幫助劉邦的主要原因有四點:
①變向幫助“新情人”張良
②維護“老情人”項羽的信譽
① 張良是項伯的救命恩人,有再造之恩。
項伯敬佩張良學識淵博,有情有義;張良尊敬項伯德高望重,至誠高潔,二人的情義深重,不可言傳。
張良誓死效忠劉邦,項伯便不能眼看著項羽在“鴻門宴”中誅殺劉邦,
因為劉邦一死,張良估計下場也不會太好。
項伯為了報答張良的救命之恩,只好將“鴻門宴”的目的全盤托出,所以劉邦能得到項伯的幫助逃出鴻門宴,很大成度上沾了張良的光。
② 西楚霸王的本性並不壞,而且項羽當時並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教唆項羽殺劉邦的人是范增。
項伯認為,劉邦已經俯首稱臣,並且頗有戰功,甚至還是項羽的結拜大哥。
項羽殺劉邦,一來出師無名,二來背信棄義,三來項羽的做法難免會讓手下人寒心。
重情重義的項伯,被劉邦的虛情假意所“忽悠”,一心認為“軟趴趴”的劉邦不會對項羽造成威脅,幫助劉邦只不過是舉手之勞。
不過,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項伯“胳膊肘往外拐”是實錘了,當時要是他不出手,估計劉邦早就沒了,那便沒有後來的楚漢之爭,霸王別姬了。
古有詩云:
“霸上孤軍勢莫支,鴻門一劍事尤危。射陽(指項伯)不與留侯(指張良)舊,楚漢興亡未可知。”鴻門宴之後,項伯算是和劉邦搭上了路子,對劉邦可謂是“情真意切”,其後在楚漢之爭中,他又救下了劉邦父親劉太公,對於劉邦可謂仁至義盡。
“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當然,劉邦也沒虧待他!
劉邦在滅楚之後,並沒有為難以項伯為首的項氏一族,反而是感念其恩情,賜姓劉,拜為射陽侯,得以善終!
回覆列表
“鴻門宴”項伯為什麼要保護劉邦脫險,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樣子?
鴻門宴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裡,老謀深算的范增幾次動心,超強自信的項羽猶豫不決,勇敢無畏的範莊舉劍無果,而敵軍陣營裡,同樣級別的張良當斷則斷,無比圓滑的劉邦抬腳就溜,英雄屠夫樊噲賣力護主,最終取得了非凡的成功,逃離了虎狼之窩。在這一出大戲裡,項氏陣營裡的項伯,扮演了一個超級不光彩的豬隊友形象。有人說了,他也是為了保住項氏一族的血脈嘛,對,他是保住了項氏,不過此項氏,只是他項伯的項氏(血性已無)而已,因為他不但這次幫了劉邦,以後還多次幫了劉邦,實現了自己封侯國姓的夢想,雖然跟著項羽混,也未必不行。
項伯為什麼要保護劉邦脫險? 冷眼看!
我覺得原因很簡單,因為項伯是個小人(不是罵人),他很懂得為自己打算,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至於害了誰,害的人和他有什麼關係,那不在考慮之列。
他為什麼會去告訴張良劉邦有危險?
因為他跟張良有情義,有瓜葛。想當年項伯殺了人犯了罪,是張良救了他,現在他有權了,是項羽的叔叔了,在項氏陣營基本說一不二了,趁現在報答當年的大恩,這也很符合恩義原則嘛。只是他沒想到,他的這份天真的心,竟然還得到了劉邦許諾結為兒女親家的好回報——既然將來都要是兒女親家了,那通風報信也是應該的嘛,在接下來的宴會上,兒女親家有危險的時候出個手救下,也是應該的嘛,兒女親家是多麼好的事情啊,項氏贏了,他為王為侯,項氏輸了,他仍然可以享受富貴,哎呀,這種事情,光用想的,就美妙無比了——項伯當然想不到,直到他死,這個親家的稱呼也輪不到他。
對於項伯來說,劉邦當然不能死,一死張良就沒主子了,張良就傷心了,落難了,他要搭救張良報恩就不夠意思了,最好的就是替他保住劉邦,讓恩公過上幸福的日子。至於項羽會不會幸福,那無所謂,反正他項伯會開心,成了有信義的人,這就可以了嘛。何況一個小小的劉邦,怎麼會是項氏的超級敵手,范增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沒事老危言聳聽幹什麼,不要嚇壞我的親家了!
他們還是好兄弟了!
好的,就這樣,項伯救了劉邦。
奇怪的是項羽也腦抽抽,明知道項伯有問題,還事事聽他的。後來封各位諸侯王時,愣是把漢中給了劉邦。這塊地多好,巴蜀關中三秦啥的,都是要地,就這麼滴,因為項伯收了準親家的好處(項伯估計也沒想到這點,只記得兒女親家兒女親家了,魔音入腦的),把項羽說得一愣一愣的,這事就算成了。
後來,滎陽一戰,項羽要煮太公湯,項伯又不讓,項羽也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