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芒果論史
-
22 # W龍的傳人
“鴻門宴”上劉邦能全身而退一大半是項伯的功勞,項伯為何要這麼做呢?
一,項伯早年行俠仗義,秦統治時期曾與張良有舊交情。曾經因犯下殺人罪,跟隨韓公子張良躲藏在下邳。張良對項伯有救命之恩。所以當項伯聽到項羽要攻打劉邦的訊息後,想到了有恩於他的張良。項伯不願棄張良而不顧,連夜趕至霸上,找到張良,告以實情,要張良和他一起離去。張良藉口說,危難時棄人而逃是不義的,遂將此事告訴了劉邦。劉邦為拉攏項伯又與他結為了親家。
劉邦在第二天的鴻門宴上,范增不斷地暗示項羽,要項羽乘機殺掉劉邦,項羽由於在事前已被項伯說服,認準劉邦為忠誠有功的將領,因此,對范增的暗示沉默不答。當范增召來項莊就要當場舞劍表演時,項伯一下子看出了其中要殺劉邦的真正意圖,自己與劉邦已在昨晚結為親家,立即拔劍相互對著舞,時常用身體擋護著劉邦,使項莊一直很難在下手。劉邦終於更借往如廁而逃遁而去。
二,項羽敗亡後,劉邦封項伯為射陽侯,地在今江蘇省淮安縣西南。賜其姓劉,項伯受封三年後死去。 -
23 # 職軒閣薇薇安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當中的‘最佳演員’既不是舞劍的項莊,也不是等待被刺的沛公劉邦,而是充當攪屎棍角色的項伯。因為他的保護,劉邦免於這場死劫。那麼項伯為何要保護劉邦了,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報恩+施恩。何謂報恩+施恩?請各位請我細細講來。
先說報恩,當年司馬遷裡面有這麼一段記載,說劉邦攻打關中時遭手下人曹無傷告發,說他要在關中稱王。項羽大怒要派兵攻打劉邦。項伯聽說這話連忙跑出去告訴張良讓他快跑,免費和劉邦一起等死。項伯便是要報恩張良的。當年項伯遊歷江湖時惹下人命官司,虧的張良想救才得以逃脫,所以重義氣的項伯就琢磨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便把這等重要資訊告訴了張良。
至於說施恩,是這樣的。當張良告訴劉邦情報時,劉邦立刻以兄長之禮接待了項伯,還和其結成了兒女親家。期間究竟許諾了什麼好處我不知道,反正。項伯回去後就玩命的幫劉邦說好話,即便是鴻門宴上他都能仗劍而出,讓范增的計策功虧一簣。項伯的目的很明顯是為了拿項羽的江山去換取個人的功名利祿。他在項羽這兒混的也只是一般
,這點從范增寧可讓項莊去舞劍,也不讓項伯著手就可以看出來。
至於說後來,聽說劉邦登上皇位時,封項伯為射陽侯,同時也被賜姓劉,但這也就斷了彼此列為兒女親家的奢望。而僅僅三年,項伯就死了,他兒子項睢背叛有罪,也被取消了爵位繼承人的資格。
-
24 # 貳仔曲追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首先一點,項伯並非一開始就想幫助劉邦,他只是想還張良一個人情。在早些年,項伯因為殺人逃亡,路上遇到了同在逃亡的張良,兩人成了莫逆之交,之後張良投到劉邦的營下,成為劉邦的軍師。後來劉邦先於項羽攻打下咸陽城,並且派兵鎮守函谷關。項羽不樂意了,就想幹掉劉邦,項伯得知這個訊息,知道自己的好基友張良在劉邦的軍中,他便偷溜出來把訊息放給張良,原來只想勸張良自己逃命。可是怎麼想到張良忠心護主,就把訊息告訴劉邦,劉邦聽了張良的計策,三請四請的把項伯請到自己的營帳中,對天發誓不敢背叛項羽,並且把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項伯做兒女親家。項伯一聽,不錯,被收買了。到鴻門宴時,項伯之所以幫助劉邦,一來看老朋友張良的面子,二來看劉邦已經和自己結親家了,那怎麼也算一家人了,總得幫幫,於是就幫了。之後劉邦奪得天下,並沒有兌現諾言將女兒許配給項伯,而是給項伯賜劉姓,按照同姓不通婚的做法,給他封侯食邑而已。
簡單的說,項伯其實是被劉邦忽悠了而已。
-
25 # W一家之言
項伯(?—前192年),名纏,字伯,出生於下相,戰國末期的楚國貴族。他是項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殺了人,跟隨韓公子張良在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躲避。
項梁起事,後立熊心為楚懷王,項伯為左尹。楚軍北救趙,隨項羽一起北上。後又隨項羽進入關中。曾在鴻門宴中保護劉邦。
漢王朝建立後,劉邦為感念項伯當年在鴻門宴時的解救之恩,賜劉姓,並封為射陽侯。
西漢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去世,嗣子睢有罪,不得代,國除。
項伯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曾受張良恩惠,保護劉邦應該只是為了報答張良的恩情,別無他意,項伯覺不會想到有一天項羽會敗在劉邦的手裡,以當時的勢力,劉邦太弱小了,如果只是如果,他知道最後的結局,無論如何不會救劉邦,他應該從無背叛項羽的想法,只是報恩。
-
26 # 有熊白式
項伯,名項纏,是項羽最小的叔叔。早年因為殺了人,跟隨著張良在下邳逃亡。
而後項伯追隨項梁起兵反抗暴秦,擁立熊心為楚懷王。而後項伯被任命為楚國左尹,並在之後隨項羽破釜沉舟,參加過鉅鹿大戰。
這樣一個資歷豐厚的老革命,既是項羽的親族,又是西楚的重臣。按道理怎麼也不會心向劉邦,為劉邦出力的。
其實歷史上關於項伯的記載也是少的可憐的,我們無法準確從文史上來分析這件事情的原因。
因此我們只能私下來猜測項伯的意圖。
首先,我還是要講一下這其中的過程,各位看官大人也可以自己思考其中的問題。
漢元年十月,子嬰向劉邦投降,秦國滅亡。劉邦當時有點膨脹,聽從謀士建議,準備佔據函谷關然後不準各諸侯入關。
十一月,項羽率聯軍抵達函谷關,不被允許入關。項羽又聽說劉邦已先攻破咸陽,大發脾氣,命令駐守當陽的軍隊等人攻打函谷關,於是才得以入關。
這個時候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報告項羽:“劉邦想佔函谷關,任命子嬰做國相,珍寶樣樣被他佔有!”項羽大怒,決定第二天進軍攻打劉邦。
當時的劉邦還駐軍霸上,對此一無所知。
而這個時候,項伯跳了出來。
項伯一想,這張良對我有救命之恩啊,這是個報恩的機會啊。項羽的戰鬥力他是知道的,劉邦肯定是打不過的,張良肯定就有危險。
這樣不行,於是這老哥連夜跑去找張良,讓張良跟他逃跑。張良本來就是個老陰比,一聽發生了這種事情那還了得。於是一句話就把項伯忽悠了,然後轉頭把事情告訴了劉邦。
劉邦一想,感覺好像捅破天了。打肯定是打不過的,那就只有和吧。於是他便以對長兄的禮節拉攏項伯,又是倒酒,又是攀親家,然後一頓酒就把項伯重度洗腦了。
然後項伯就跑回來跟項羽說劉邦的好話,項羽又比較相信項伯,然後就信了劉邦的鬼話。這也是為後面鴻門宴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信了項伯鬼話的項羽在鴻門宴上所以遲遲未對劉邦出手,也是因為這方面原因的。不然別說一個樊噲,你再拉十個樊噲,當時都是被項羽按在地上摩擦的。當然這然後才有了之後范增令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故事。
從這個事情上來說,可以看得出項伯的兩個特點。
一方面項伯深受春秋戰國時期的遊俠之風的影響,重義氣。另一方面,大家也看的出項伯是沒有大局觀的,政治覺悟低。這種人用一句話形容的話,就是:好騙。
成功當上25仔的項伯,從此之後就堅定不移的走向了劉邦的陣營,併為之後劉邦破楚出了很大的作用。
項羽戰死之後,劉邦赦免了所有的項氏家族都,並賜姓為劉。
由於項伯在秦國時起跟隨諸侯滅掉秦國,鴻門宴又為劉邦護駕,因此被封為射陽侯。他的封國位置在今江蘇寶應縣射陽湖鎮東部。
在公元前192年,項伯去世,他的後代項睢犯罪,不能繼承爵位,封國滅亡。
-
27 # 曉世界啊
當時,項羽的目的是做西楚霸王,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他的勢力強勢,他沒把劉邦放在眼裡。項伯這就是典型的替兄弟兩肋插刀。結果被兄弟張良給插了兩刀。他的婦人之仁也葬送了項羽的大好前程。義有大小,項伯的作法愚以為不妥。那是兩個敵對的陣營啊!劉邦後來封有的項氏為侯,跟周武王滅商後封商王朝有的後裔為諸侯一個道理—-興滅繼絕,還不是象後來斬盡殺絕,非常血腥!
項羽最大的缺點是自大,剛愎自用!如果重用韓信和范增!劉邦不是對手!害你的往往是身邊的人。若項羽先把項伯殺了,歷史也許改寫,成大事者最忌優柔寡斷感情用事。演戲唄,如果不給項伯這個臺階下,這潭水太深看不見底,緩和局勢,劉邦是忽悠高手,談判高手,人的給所有人個臺階下,劉邦,以邦建國,造神嘛,也要像一點。
有個成語叫約法三章,講的不是劉邦,難道是項羽?封關中王的約定又是誰不信守諾言的?不兌現約定也就罷了,甚至要乘其羽翼未豐設下鴻門宴。項羽殺王自立,殺降子嬰,烽火阿房宮,哪一項是守信的?以武力征服天下,和暴秦何異?霸王舉鼎有誇大成分、烏江自刎只是傳說,即使是真的,這些作為跟重不重信用於有何關聯?在我看來,劉邦不是因為流氓出身而恰恰因為是比較寬厚、講義氣最終贏得天下。他如不重信用,創業前青年時代有一幫兄弟跟著他混嗎?
說劉邦不守信,除了野史的韓信“免死承諾”外,恐怕就只有說劉邦越過楚河漢界了,但是項羽又信守地界了嗎?項羽,武力高超、貴族出身,楚被秦滅國仇家恨,故乘天下大亂舉兵伐秦,—必然的選擇,有哪些品德高尚的事蹟值得人們去傳頌呢?如楚舊王族真能代秦得天下,先前又為何被秦所滅?劉邦布衣出身,執三尺劍取天下無蓋世之才乎?另,秦楚皆亡,豈非人心思變焉?劉漢王朝歷經劫難而能中興,劉備賣鞋為業而能成鼎立之業,非劉姓家族傳承之功德乎?
項伯是項羽最小的叔叔,當年楚國名將項燕膝下共有三個兒子,長子項渠英年早逝,沒有什麼特別出名的事蹟,但他的兒子,正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項羽。項燕的二兒子就是項梁,三兒子則是項伯。 項羽坑殺降兵,和殺人,是殘暴,不是婦人之仁。在戰略層面不能講求所謂的仁心與善良,那是憐憫的婦人之見。項羽要烹殺劉邦的父親,劉邦為了個人和整體的利益只能無恥的說分一杯羹,這才叫沒有婦人之仁。
死敵說的太早了!劉邦自入關以前都沒有得罪過項羽何來死敵?只不過是阻攔了項羽入關!再一個項羽是何等的高貴身份會跟一個市井之徒一般見識?項羽當時真看不起劉邦根本沒有殺他的興趣,不過是恨劉邦前邊阻攔他入關讓現在的話說就是不給老大面子!不過是范增看出今後劉邦可能是個威脅不過是可能,項羽這等武夫會有這個眼光?會覺得一個市井之徒會走能力跟我搶天下?說劉邦是項羽死敵不過是看了後邊歷史程序而已!
鴻門宴項羽沒殺劉邦,以現在的人看是放虎歸山。但當時殺劉邦的契機完全不成熟,師出無名啊!為了殺劉邦揹負個亂殺兄弟的罪名至少在當時看不值當。現在的人都是事後諸葛亮,說項羽優柔寡斷。 要是當時殺了劉邦,十八路諸侯會怎麼想。劉邦如果被殺會不會成為其他諸侯聯合起來反項的一個契機?項羽當時號稱40萬,那是算上其他諸侯的人的,充其量他只是最大的那一支,他也就算是個聯軍司令罷了,又不是都是嫡系。在當時看留著劉邦的風險比其他諸侯聯合反叛的風險要小,所以兩害取其輕,這才沒殺劉邦。
項羽不殺劉邦這步棋其實走對了。劉邦嚇的夾起尾巴,燒了棧道跑到漢中。其他諸侯也都乖乖的走向封地。後來殺了義帝,反而是大錯,立刻諸侯擔心,冒死都反了。劉邦也是走投無路反了,趁項羽山東平亂,偷襲三秦得手,以此為基地,守中打野拖死了項羽。劉邦此前犯下大錯,命令部下封鎖函谷關,動用武力來阻止關東諸侯進入關中。
項羽是在被迫實施強攻之後,才帶領諸侯破關而入的——這些諸侯都一一看在眼裡的。所以如果項羽宣佈劉邦有罪,派兵將其攻殺的話,沒有那個諸侯會不識趣地表示反對。劉邦封鎖關門,那可同樣也是在與天下為敵,誰會出頭去維護一個實力弱小的天下公敵呢?因此,范增當時建議項羽立即出兵搞死劉邦,即有足夠的實力,也有足夠的藉口,基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遺憾的是項羽在鴻門宴上做出了錯誤的決斷,錯過了消滅劉邦的最佳時機。在那以後,劉邦基本沒有再犯大錯,沒有給項羽太大的機會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此之謂也!
楚霸王成敗的關鍵是他太過殺虜,他殺了太多已經投降的俘虜,激起兵變,毀了他一世英名,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死,世問你會選擇哪種死已經不明而言了,毛主席之所以能勝,關鍵是優待俘虜為我所用,所為知民心者,知天下,得民者,得天下就是這個道理。以項羽的處事風格,鴻門宴應該是存在的。
當時項羽集團內部范增和項伯的意見都有道理,一時令項羽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這個分析合乎情理。項伯護劉邦是阻止項羽無理於天下,項羽知其意,當然不怨。項伯對劉邦當然有恩,劉邦自然要報。
鴻門宴並不是項羽失去天下的主因,而失去天下恰恰是項羽南返,不願錦衣夜視的目光短淺,自吻烏江的狂傲。用現代人的目光看這段歷史,如果司馬遷寫的也真實的話,項羽這種人絕對當不了皇帝,就是當上也是被推翻的貨,壓根就是一個戰爭販子而不是政治家。項羽是領著諸侯聯軍四十萬,不包含劉邦十萬,項羽的嫡系還沒劉邦名下多,直接殺了劉邦,劉邦名下十萬一併殺?諸侯聯軍會不會譁變倒戈?劉邦那時是僅次於項羽氣勢的存在,隱藏勢力甚至超過項羽的存在。劉邦低頭順從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鴻門宴項羽沒殺劉邦是因為項羽根本就沒有想殺劉邦!原因是項伯已明確地告訴項羽劉邦沒反意,而且還來陪罪!劉邦來了小話沒少說,項莊舞劍欲刺劉邦,項伯阻擋,項羽在項伯的數次提示下並沒有殺劉邦之意!這也符合項羽的性格。那就是無殺人之口實!怕影響自己的聲譽!鴻門宴劉邦能全身而退一是項羽沒殺他之心!二,是劉邦當時沒有和項羽逐鹿天下的資本!三,劉邦高超的處事能力也是保全自己救生符!要是三點缺一恐怕劉邦也死翹翹了!
項羽集團裡沒有張良這樣優秀的謀略家政治家,范增只是謀士,不是政治家,推翻秦王朝,項羽沒有大一統的思想,還是分封制,如果有大一統的思想,首先消滅劉邦集團,再消滅其他集團是必然。 劉邦高明,該示弱時就弱,該消滅敵人就決不手軟。 劉邦戰勝項羽取得天下,還是實行秦國的郡縣制。中央集權,大一統。
-
28 # Celave
在“鴻門宴"上保護劉邦脫險的項伯,典型的就是吃裡爬外。
在“鴻門宴"那段時間裡,項伯接連做了幾件“通敵”的事情。
第一個是當項羽駐軍在鴻門的時候,得到了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的訊息,就下令要攻打駐紮在霸上的劉邦,這個時候項伯跑去給劉邦通風報信了,並且告訴劉邦應該怎樣去向項羽賠罪;第二個是范增知道劉邦志向不小,建議項羽要滅掉劉邦,但是項伯卻替劉邦百般說好話;第三個是范增擺下了鴻門宴,想在宴會上殺掉劉邦,但是項伯卻處處保護劉邦,讓劉邦得以逃脫。
往好裡說,項伯做人講義氣,重視朋友感情;或者,也可以說他有些糊塗,不知道什麼事情更重要。這樣的說法,比起通敵的罪名要好聽一些。
但是,如果以現代的公司活動作為例子來解釋項伯的行為,就能清楚地看出他的違規和危害。
假設項家集團是一個大公司,準備進行招標,在此期間,發現劉氏企業不是正規的公司,在以往的合作中不守規矩,糊弄客戶,而且偷偷摸摸的獲取額外利益。並且,在劉氏提交的標書中問題不少,有很多漏洞。按照正常流程,在項家集團正式宣佈結果後,就可以取消劉氏的投標資格,由於波及面太大,可能會給他們帶來致命的影響。
然而,項伯作為董事長的親屬,全程參與招標,對各家的情況很熟悉,因為他與劉氏的銷售經理私下關係很好,就連忙去通風報信,“你們公司要完了”,從而劉氏企業可以有機會針對性的進行挽救工作,與此同時,項伯也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幫著做自家公司的工作,發揮著一個編外公關的作用,想要得到諒解並且重新得到合作的機會。最後,在項伯不懈的努力下,劉氏企業達到了目的,最終反而吞併了項家集團。
假如具體到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規範和界線其實非常清楚。招投標資訊提前公開就是違規,私拿好處又屬於受賄,而不計後果替其他公司幫忙,更是在職場上的大忌。
可見,即使不考慮項伯的真實意圖,他的行為實質上也是對項羽的出賣。
此外,范增已經建議項羽消滅劉邦,接受或否決只有項羽才能做出決定。正常來說,項伯應該按照項羽的軍令行事,並且他也應該努力去實現既定目標。可項伯偏不,他不但不一起參與謀劃,讓計劃盡善盡美,反而把這麼重要的軍情洩露出去。
而在項莊按照范增的命令做事,藉口舞劍助興以剌殺劉邦,項伯竟然以自己的身體蔽障劉邦,這是明目張膽的抗命。作為同一陣營的屬下,可以不理解主將的意圖,但是命令下達後,只能不折不扣的實行。
如果項伯不是項羽的親叔叔,一再的出賣軍機,違抗軍令,項伯早就被項羽殺了。從對待項伯的容情也可以看出項羽沒有帝王必須具備的狠辣和無情,所以他爭不過劉邦。甚至也可以說,項羽可以容忍項伯的不守軍紀,其實對他的威望也有很大影響,會讓其他將領產生想法。
之前劉邦給項伯送禮,請他幫忙對項羽說好話,項伯倒是做到了拿錢辦事。這也說明了“鴻門宴"項伯保護劉邦脫險的目的很明確,拿人手短,他收了劉邦的好處,就要替劉邦做事。站在項羽的立場看,項伯就是在通敵。
項伯出賣己方利益也得到了回報,在項羽自盡、漢王朝建立後,劉邦為感念項伯當年在鴻門宴時的解救之恩,賜予項伯劉姓,並冊封為射陽侯,在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去世。
〈完〉
-
29 # 知常容
射陽侯劉纏,你猜這個人是誰?
他就是項羽的季父,那一個在鴻門宴中有大作為的項伯。
項伯曾經殺過人,避難之時遇到張良的收留,項伯為了報恩,提前通知張良逃命。因為項羽聽從范增的建議準備進攻劉邦。劉邦被滅是肯定句,在項伯看來。這就是項伯偷跑出來報信的表層原因。
劉邦聽從鯫生的建議派人守關,不讓項羽進入咸陽。
張良見到項伯之後,馬上將他帶去見劉邦。劉邦馬上以兄事之,然後約為婚姻。
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項羽本紀》
有人說項伯這是裡通外國,吃裡扒外。
實際上站在那個時代的文化來說,項伯這種做法是值得肯定和讚賞的。因為那裡將義是擺在很高的位置。
劉邦說了很多軟話,說現在守關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給項羽看家。
項伯將這些話轉給項羽之後,項羽自然也樂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因為劉邦和項羽此時還都是楚王熊心手下。
誰入關中為王,現在劉邦入關中,項羽就不應該入,這是按最初的楚王的約定。劉邦守關從約定上來說並沒有違約。
現在劉邦說我只是等你入關,這給足項羽面子,對於項羽來說百利無一害,兵不血刃入關,換誰都樂意。
“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羽本紀》
項伯這件事對項羽是大功一件,而不是吃裡扒外,所以項羽對項伯還是很信任。
這件事范增是不知道的。
第二天鴻門宴前,項羽見到劉邦還是很開心,一見面就送上一份大禮,他說是曹無雙告訴我的,這是你們的內奸。
范增還是按照原先的預案想幹掉劉邦,自然項伯是不可能讓范增成功的。因為劉邦一死,關中大亂,項羽的名聲也會下降,劉邦的部下說不定會拒關死戰。
貴族最看重的就是名聲。
劉邦一死,會有很多變數,這是項伯和項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范增動手,項羽看著,項伯救劉邦,項羽當然不反對,這事實上應該是項羽和項伯的合謀。
有人說要是鴻門宴要是把劉邦幹掉了,那麼項羽就不會失去天下。
事實上到劉邦被封為漢王之時,很多人覺得劉邦是沒有前途的,劉邦手下計程車兵和將軍跑了一大堆,韓信也跑了。
事後諸葛亮的方式去論斷項伯吃裡扒外顯然是不合理的。
劉邦滅掉項羽之後,當時表面工作做的很玄妙。
劉邦以魯王之禮將項羽安葬,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
項羽的宗族都沒有被殺,只是做了一個小動作,賜為劉姓。這樣這幫人都姓劉了。項伯叫項纏,之後就變成劉纏了。項伯壽終。
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項羽本紀》
-
30 # 多臻貴
項伯收受劉邦賄賂與魯元公主定親,更想以劉邦鉗制秦朝舊將章邯等人!
先回答後面的問題,項伯記載不詳,通常認可為項羽堂叔,追隨項羽南征北討,在垓下之圍前陣亡。
項羽“鉅鹿之戰”名震天下成為盟主,但項羽麾下楚軍實際僅有8萬,包含宋義部5萬,英布和蒲將軍約3萬,“鴻門宴”是慶功分封,楚軍將領唯有英布算受封王爵,多數將領連侯爵都沒有撈到,其中便有項羽叔父項伯,而劉邦對諸將分封食邑,使得項伯自有傾慕之意。
《史記》載項伯馳入劉邦軍營,如此騷動項羽和范增絕對知曉,項伯名義上救張良離開漢軍,實則賣人情給劉邦締結姻親,楚漢若有矛盾魯元公主便是人質,劉邦若分封功勳項伯亦能沾光,至少當時的項伯絕對想不到,劉邦能夠擊敗強大的項羽,建立400年國祚的漢朝。
項伯深知項羽脾氣秉性,若違抗軍令絕對會被懲處,但項伯在“鴻門宴”阻攔項莊刺殺,更接受張良增封漢中給劉邦,同時撥三萬士兵供劉邦調遣,涉及封邑與軍隊絕非項伯可以做主,因此項羽和范增絕對是幕後推手,而項羽的目的無疑保證關中均衡,用劉邦抗衡“三秦王”。
後世說關中父老恨“三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但劉邦麾下約10萬兵馬與“三秦王”鏖戰數月,秦國軍事體系下傷亡戰損在所難免,秦人更期望隨“三秦王”建功,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規模龐大的軍隊,項羽需要時間鞏固西楚疆域,不願關中地區穩定恢復。
綜述:楚漢戰爭充滿謀略,范增作為頂尖謀士,不會放任項伯暗通劉邦,若想削弱劉邦更不會增加封邑與士兵,諸多跡象表明項伯助劉邦都是局,可惜,劉邦的發展超過范增預期,最終導致項羽的敗亡。
推薦閱讀:張良效忠漢室劉邦?別誤解,張良其實“身在漢營,心在韓”
楚漢爭霸,劉邦最欺騙世人的謊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
31 # 大馬哈魚12
答
“鴻門宴”項伯本是項羽的叔叔,一個典型的“家賊難防的人,就知道吃裡扒外,為什麼這樣寫呢?
都是酒無好酒,宴無好宴。在先進關中為王,劉邦也知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而項羽作為造反的人裡面最大的人,他應該採取行動了。不過項羽是一個婦人之仁的人,他把這件事和他認為最信任的人進行商量。
這個世界沒有不透風的牆。防火防盜防閨蜜……家賊難防,這個項伯就把鴻門宴要對劉邦不利的訊息,透漏給了劉邦這面的人。為此劉邦有了各種各樣的措施,虎口脫險。
項羽內心深處沒有斬草除根的意思,所以事後沒有追究和調查,挖出項伯這個吃裡扒外的傢伙,一如既往信任他,直到自刎烏江。
項伯後來得到劉邦的爵位封賞。一個吃裡扒外的人,品格不好是硬傷啊!
-
32 # 常棣tandy一、項伯與張良
項伯是項羽的伯父。項梁和項羽起兵會稽,項伯在下相項氏老家聚集項氏一族,響應項梁。項梁軍渡江北上,到下相會集項氏一族後,項伯就一直在項梁軍中協助項梁,官任楚國的國相令尹。項梁戰死後,項伯成為項氏一族的長者,是項羽最為尊重信賴的至親。楚國時代,項氏一族的封地,先在相縣,後遷下相。始皇帝統一天下,下相屬於泗水郡,北與東海郡下邳縣相鄰,是泗水郡的東部邊縣。自楚國滅亡後,項氏一族,一直居住在下相縣。項伯與項梁一樣,也不是安分的人,好遊俠,結交豪傑,常犯法不軌動武。
項梁殺人,南走會稽吳縣避禍;項伯也殺人,北去東海下邳躲藏。
張良在沙丘刺殺始皇帝失敗,被秦政府通緝,亡命在下邳潛伏。項伯和張良之間,或許早就有所傾慕往來,鄰近以後,自然是親密無間。項伯亡命下邳,投奔的就是張良,依靠張良的掩護幫助,項伯活命逃脫法網,二人遂成生死之交。項伯是重義氣的人,他知道張良在劉邦軍中,不忍張良與劉邦一道送死,只帶貼身親信侍從,急急驅馬來到灞上劉邦軍中。
項伯私下見到張良,將項羽明早將攻擊劉邦軍的事情告訴張良,要張良馬上與自己一道離開瀚上到鴻門避難,不要與劉邦一道白白送死。張良是臨事不亂、深沉有度的人,他謝過項伯的好意,心中已經拿定主意。他對項伯說:“張良是南韓臣下,受韓王之命,輔送沛公入關,應當在使命完成後回報韓王。眼下沛公危難事急,我張良不辭而別,保身一人亡去,作為臣下是不義的行為,作為朋友是失信的舉動。項伯兄的厚意,張良是心領了。何去何從,實在是不得不言明沛公再作決定。”項伯同意了。張良匆匆入內面見劉邦,將事情如實相告。劉邦大驚失色。
劉邦首先進入關中,降下咸陽,依據“懷王之約”,將出任未來的秦國之王。因此之故,劉邦視秦國為自己未來的國土,秦人為自己未來的子民,秦國的宮室珍寶為自己未來的財富。他安定在關中,希望諸侯國聯軍到來以後,正式確定自己的秦王名分。劉邦之所以全面封鎖進入關中的各路關口,本來是出於擔心,為了自保。
依照“懷王之約”的規定,滅秦以後的天下政局是七國復國,王政復興。當時,六國都已經復國,各國王政都已經建立只有秦王的空位,是留給首先攻入關中的反秦軍將領,也就是劉邦了。然而,鉅鹿大戰,全殲王離軍,安陽盟約,招降章邯軍,消滅和瓦解秦軍主力,真正迫使秦王朝崩潰的首功和實力最強大者是項羽。項羽的蓋世之功,將如何酬勞?
“懷王之約”訂立之時,項羽要求進攻關中,表明了自己滅秦稱王的意圖。懷王不許項羽,將進攻關中的任務交給了劉邦,促成劉邦如約先入關中,項羽則飲恨未能先入關中,如今功蓋天下,大權在握,諸國各路將領人人折服聽從,會如約允許劉邦獨王關中,自己依然到懷王朝廷做將軍?
又聽說項羽與章邯訂安陽之盟,約許章邯為雍王,章邯將統治關中……。凡此種種變局,都不能不讓佔據關中的劉邦感到不安和擔心,害怕自己已經到手的關中,被強奪瓜分。
劉邦封鎖函谷關,無非是造成已經統治關中的既成事實,佔據有利條件,迫使項羽及其諸侯各國在關外開始交涉,並無與項羽及諸侯國聯軍對決開戰的打算。完全出於意料,項羽根本不作任何交涉,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一舉降下函谷關進入關中,屯軍鴻門之下。劉邦失策理虧,陷入被動的處境。不過,即使到這個時候,劉邦似乎仍然沒有估計到項羽會如此狠急地全面火併,時間就在明日一早。
二、項伯的性格項羽的叔父項伯,他是項羽之父最小的弟弟。項伯名纏,本來另有字,但因人們都稱他為伯伯——雖然稱最小的叔父為伯有些奇怪,為免去麻煩,就以“伯”作了自己的字。他性格有些拘謹,倒也有不拘小節的一面。他那乾瘦的體形給人精明幹練的感覺,實際上他也具有快刀斬亂麻般的果敢作風。
項伯從年輕時起就不務正業。楚國滅亡後,項氏家族的人只得四散逃命。項伯也不得不輾轉各地,流浪四方,半輩子都沒能過上正常的生活。他還曾殺過人。
戰國時的名門子弟,在秦統一天下之後,全都走上了流亡的道路,張良的前半生大抵也是如此。張良在博浪沙偷襲始皇帝沒有成功,更名改姓躲在下邳時,項伯因殺人遭到追捕,逃到下邳,經人介紹向張良求助。
張良慨然應允。對於張良來說,項伯並不是多麼親密的朋友。窩藏這個人既不是出自利害關係,也不是因為友情。他的這種行為,就像是在向人表白說“我這個人是具有俠義心腸的。”唯其如此,他才十分果斷地採取了這一行動。他這種人,就叫做俠。
這種行動不是想要行俠仗義或管閒事,在其他國家,找不到類似的精神。與十六世紀基督教徒的殉教精神相比,立場雖然不同,果敢這一點是大同小異的。
戰國時群雄爭霸,既是古代商品經濟發達的時代,又是思想活躍的年代。各種各樣的因素交織在一起,以史無前例的新鮮活力造就了獨立的個人,之後,這種新鮮的活力又以驚人的速度減弱。但不管怎樣,從戰國到秦朝,王朝不足以信賴,至秦代,絕對權力則像餓虎一樣害人,個人與個人之間就不得不建立起橫向聯絡,以求得共同安全。
一旦彼此聯絡起來,俠義精神就會起作用,讓人拋棄所有明哲保身和計較利害得失的弱點,達到與對方唇齒相依的境界。對於俠義之士來說,做事沒有道理可言,目的本身就是道理。這種俠義精神傳到後世,從形式到內容經過千變萬化成為中國精神史上別具一格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劉邦青少年時代,任俠使氣,結交豪傑,也算是綠林中的人物。他曾經到大梁,在名士張耳門下游走,回沛縣在縣豪王陵手下混事,從上使下,對於當時民間社會的規矩、江湖上的禮節、豪俠間的心情,是行家裡手,他自信能夠說動項伯。
當項伯進入劉邦軍帳中來時,酒席已經準備停當。劉邦執弟從之禮,虛上座迎出門來。劉邦盛情延項伯入座上席,親自為項伯斟酒請壽。當時,劉邦四十九歲,張良四十七歲,項伯較張良年長,在五十歲左右。劉邦與項伯,或許沒有一起領兵共同作過戰,從項梁時代起,彼此都是楚軍將領,交往和話題不會沒有。
同是張良的朋友,由張良居中穿針引線,相談甚歡。
酒席間,劉邦尊項伯為兄,與項伯結為兄弟,約為兒女親家,他見機請求項伯說:“小弟以後,對於秦的宮室財產、人員設施,秋毫不敢有所侵犯,登記吏民戶口,封存府庫財物,一切等待上將軍前來處理。之所以派人守衛關口,是防備盜賊,警惕意外事件的發生。小弟日夜盼望上將軍早日到來,哪裡敢有逆反上將軍的意思!小弟豐邑危難時,受項梁將軍救援,至今恩德未報,豈敢背德離反,成陽雍丘,與上將軍聯合作戰,同生死共患難,豈敢逆情有貳心。小弟的真情實意,乞望項伯兄在上將軍面前呈明化解。”
項伯其人,豪俠而重感情,短見而貪小利,最是看重個人間的恩怨情義,他被劉邦打動說服,同意勸說項羽。他與劉邦約定劉邦明日一早到鴻門軍中,親自見項羽陳情說明。
三、項伯與項羽項伯回到鴻門軍中,馬上面見項羽,將劉邦的委屈心情一一面呈,極力說服項羽與劉邦和解。項羽生於貴族名家,從小失去父母,由伯父項梁撫養長大,秦時避難,起兵渡江,定陶軍敗,每到關鍵難處,依靠的都是項氏宗族的和衷共濟。項梁戰死後,項伯是項氏宗族之長,項伯的話,他是不能不側耳傾聽的。
項伯說:“沛公不首先攻破關中,我們今天豈能抵達這裡?眼下人有大功而我攻擊之,不義於天下,不如善待,適當處置得好。”
項羽年輕,只有二十七歲。他是天生無敵的將軍和勇猛的戰士,卻是一位受感情左右的人。新安坑殺秦軍降卒,他不能控制內心深處對秦國的仇恨,鑄成失去秦華人心的大錯。聽項伯為劉邦辯解,同是楚軍將士,曾經同生共死的戰友之情又左右了他的心胸使他不能根據政治利益的需要決定行動。他想起就在一年多以前隨同項梁軍到東阿援魏救齊、擊破章邯軍後,與劉邦聯軍共同作戰,先戰成陽,攻破秦軍屠城,再戰雍丘,斬殺秦三川太守李由項梁軍敗,又一同安全撤回,也是同生死共患難一場。項羽猶豫動搖了,他答應項伯,同意劉邦前來陳情說明,下令撤銷攻擊令。
項羽戰敗死去之後,劉邦赦免了所有的項氏家族都不殺,並賜姓為劉。項伯在秦國時起跟隨諸侯滅掉秦國,鴻門宴又為劉邦護駕,因此被封為射陽侯。他的封國位置在今江蘇寶應縣射陽湖鎮東部。
在孝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項伯去世,他的後代項睢有罪,不能繼承爵位,封國滅亡,他的封地歸入西漢朝廷。
(正文完)
-
33 # 伴君讀史
項伯是項羽叔叔,在楚漢爭雄中,屢屢解救劉邦於危難之中,直接導致了項羽最終敗給了劉邦。
項伯是楚國名將項燕小兒子,項伯在楚國滅亡後遊歷各地,愛好行仗義,酒後打死一個盜賊,官府開始追捕項伯,在項伯逃亡的過程中,張良解救了他,他一直感恩在心。
公元206年劉邦入關滅秦,進駐咸陽,派兵守函谷關,項羽這時鉅鹿之戰剛勝利,向關中進發,準備襲擊劉邦,當時劉邦駐軍霸上,並不知大戰將至,項伯想救張良,連夜到霸上。將實情告知張良,張良說這時逃走,棄人於不義,想把此事告訴給劉邦。
劉邦得知後,感覺自己力量不敵,為了軟化對方,對項伯十分敬重,又敬酒,又和他和親,拉關係。並且解釋項羽可能產生了誤會,表明他對項王的忠誠之心,項伯完全相信劉邦忠誠。項伯回去稟告項羽,劉邦入關滅秦,是有功之臣,好好善待。
過幾天,項羽邀請劉邦參加“鴻門宴”,在宴習上范增幾次暗示項羽殺掉劉邦,項羽事前己被項伯說明,認定劉邦為忠誠有功之將,范增只好召來項莊過來舞劍,行刺劉邦,項伯也拔劍對舞起來,用身體遮住劉邦,項莊難以下手,這時張良示意樊噲幫忙,樊噲對項羽說劉邦對項羽沒有二心,斥責他濫殺有功之臣。項羽理虧,劉邦藉機逃跑。
項伯身為楚國高階官員,把個人義氣凌架於政治上,項羽也有些糊塗,以為劉邦是多麼忠誠。
-
34 # 微觀歷史
原因說出來讓人覺得可笑,因為劉邦和項伯是兒女親家,僅此而已。
項伯
背景介紹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軍隊率先進入關中咸陽。隨後,劉邦採納手下人的建議派兵封堵函谷關,準備把其他諸侯堵在函谷關外,自己做關中王。
沒過多久,在鉅鹿之戰中大獲全勝的項羽率領諸侯聯軍也進入關中,當他看到劉邦派兵封堵函谷關,不讓他入關時,頓時大怒,直接下令打了過去,然後項羽就進入了函谷關中。此時劉邦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向項羽告密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並且讓子嬰做相國,並且把關中所有的財寶全部據為己有。項羽聽後,再次大怒。就在這時,范增趁機對項羽說劉邦原來在老家的時候貪財好色,但是現在進入關中後,不貪財,不納色,他如此地壓抑自己的本性,一定是有自己的所圖。而且我派人去看了劉邦頭上的雲氣,他頭上的雲氣是雲若五彩,形若蛟龍,這是天子之氣啊,趕緊滅了他,別失去這個機會。
項羽本來就惱怒劉邦不讓自己入關,再加上范增的慫恿,直接下令第二天早上讓士兵們吃好飯,然後一鼓作氣把劉邦給滅了。
本來這個事情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明天士兵們吃飽飯,把劉邦給滅了,事情也就結束了。然而,意外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這個意外就源於項羽的季父項伯。
項羽
項伯洩密,拉開鴻門宴的序幕項伯在得知項羽第二天準備去滅了劉邦時,在晚上的時候,就來到劉邦的軍營中夜間張良。因為張良和項伯是生死之交,項伯不希望張良白白送命,因此項伯希望張良和自己一起離開,但是張良不肯,並 把項羽明天將要攻打劉邦的事情告訴了劉邦。隨後劉邦透過張良牽線,和項伯定為兒女親家,並且告訴“親家”自己絕不會背叛項羽的。得到自己“親家”的保證後,項伯便對劉邦說明天要來鴻門親自跟項羽解釋。
項伯回到楚營後,把自己夜間劉邦的事對項羽說了,並趁機替自己的“親家”說了幾句好話,項羽這才取消了第二天對劉邦的軍事打擊。
項伯
鴻門盛宴,步步殺機1:鴻門說辭,解除項羽警戒第二天,劉邦帶了100多個隨從來到鴻門拜見項羽,一見項羽,劉邦便趕緊對項羽說: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我和將軍合力攻秦,將軍在河北打,我在河南打。但是我沒想到我先入關了,現在有小人挑撥,讓咱倆產生了誤會。
聽了劉邦的話後,項羽這才知道自己“冤枉”了自己的戰友。連忙把曹無傷拉出來為自己開脫:
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誤會”解開之後,就開始吃飯了。
2:范增舉玦,示意項羽殺劉邦宴會開始後,范增多次拿著一個玉玦對著項羽,暗示項羽下決心殺了劉邦。《史記·項羽本紀》記載: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莫然不應。
可惜的是,對劉邦心存愧意的項羽對於范增的暗示一直沒有迴應。
3:項莊舞劍,項伯救劉范增見項羽下不了決心殺劉邦,就出帳把項莊召了過來,讓他進帳舞劍助興,趁機殺了劉邦。項莊一開始舞劍,項伯就看出了他的意圖,於是項伯也拔劍起舞,並且經常用身體遮擋劉邦,因為這可是他的“親家”啊。項伯的突然入場,使得項莊始終殺不了劉邦。
在此危急時刻,張良出帳召來了樊噲,讓他入帳保護劉邦。樊噲直接拿著盾牌和劍就闖入了帳中。樊噲的闖帳,使得舞劍被終止了。項伯也算是不辱使命,保護了自己的“親家”一命。
范增
離席之機,劉邦逃跑劉邦見氣氛有所緩和,就藉機離席去洗手間了,並且趁機把樊噲召了出來。隨後,劉邦留下張良斷後,自己帶領樊噲等四將逃回了漢營。
劉邦
總結在鴻門宴之前,劉邦和項伯是一點關係都沒有。而項伯在鴻門宴上之所以如此拼命保護劉邦,原因只是因為經張良的牽線,二人結為了兒女親家,僅此而已。
-
35 # 京城化緣人
項伯出生於戰國末期,字纏,是楚國貴族,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西楚霸王項羽的叔父,後被劉邦封為射陽侯,賜姓劉,後又稱為劉纏。
項伯這個人本是跟劉邦是處於對立面的,又為什麼在鴻門宴中要保護劉邦呢?而且還在項羽面前替劉邦求情,這不得不說與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父親是楚國名將,從小的生長環境決定了他嫉惡如仇的特點,充滿正義感,對於窮苦百姓有著悲憫之心和無限的同情,據史書記載,項伯曾經殺了人,被官府抓住了,後來是張良出手解救了他,張良可是劉邦的開國功臣,反秦計劃的策劃者,素不相的相識的兩個人,張良又何故救他呢,說明項伯殺的人是該殺之人,做的是社會正義事情。
項伯被後世評價的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把項羽要攻打劉邦的訊息透露給了張良,這個事情純粹是報答張良當時的救命之恩,二是在鴻門宴時舞劍保護了劉邦使他得以逃脫。可以說是項伯的仁慈被張良給利用了,他建議劉邦盛情款待項伯讓他替自己向項羽求情,結果項伯果然中了張良的計謀,捨身保護了劉邦。這裡只能說明項伯不識大局和不夠睿智,沒有識破張良的詭計。
項羽兵敗垓下,被劉邦圍困,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並沒有因為他是敵人項羽的叔父就乾淨殺絕,為了感謝項伯曾經的兩次援手相助,賜項伯劉姓,封射陽候,保住了性命,也算得到了善終了。
總得來說,項伯是一個重情重義和知恩圖報的人,他的缺點主要在於他的仁慈柔弱和不識大體,他並非是一個居心叵測的奸臣。
-
36 # 百姓財金
“鴻門宴"項伯保護劉邦是因為項伯與項羽已經溝通過了,確實認為劉邦有功,不該殺。項伯因為保護了劉邦,在劉邦稱帝后也得到了回報,項伯受到了劉邦的賜姓,封侯。一、“鴻門宴"項伯保護劉邦得到了項羽的預設。
劉邦進入關中之後,攻進了咸陽城,與此同時,項羽也打敗了章邯所率領的秦軍主力,進軍到了咸陽城外圍的軍事重地霸上,當項羽聽到劉邦已經進了咸陽城,並且將秦二世的妃子們據為己有,封糧倉,搶佔秦朝府庫時,怒火沖天,這時,范增建議在鴻門設酒宴招劉邦前來,然後殺了劉邦,項羽同意了這個方案。
但他沒有想到他叔父項伯與張良是故交,項伯害怕張良因此送命,就到了劉邦軍營,將情況告知了張良。張良是個人精,同時又是劉邦的軍師,於是就給項伯解釋項羽可能誤會了劉邦,並帶他見了劉邦,劉邦知道當下同項羽硬拼自己的實力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劉邦畢恭畢敬地懇請項伯對項羽解釋他沒有獨吞勝利果實的意思,他尊重項羽為諸侯統帥,完全聽從項羽領導。同時,劉邦打起了感情牌,與項伯定下了兒女親家,這一通操作,使項伯非常受用,也相信了項羽確實誤解了劉邦。所以, 就答應了劉邦,回去就給項羽作了解釋和疏通工作,在第二天的鴻門宴上,當范增指示項莊舞劍,準備伺機殺了劉邦時,項伯出面阻攔,保護劉邦脫險,項羽也沒有怪罪項伯。
項羽沒有怪罪項伯不光是因為項伯是自己叔父,而且他聽了項伯的解釋,看了劉邦對自己十分尊重,膽小怕事的表現,確實覺得自己是聽信了劉邦手下曹無傷的一面之詞,對劉邦有所誤解。況且,項羽那時兵強馬壯,實力大大超過劉邦,所以,覺得劉邦對自己威脅不大。用這種下三濫的方法除掉劉邦既沒有必要,也不合時宜,同時也不符合自己這樣的“英雄”個性。
歷史就是這樣,歷史上的人也都不是神仙,如果項羽知道劉邦後來做大,成為自己的死敵,那不管什麼情況,都會殺了劉邦,如果項伯知道劉邦以後做大,也會支援、幫助項羽當時殺掉劉邦。項羽一念之差,錯失殺掉劉邦的一次機會,項伯因為義氣和感情用事,矇蔽了自己的雙眼,使項家天下被劉家所替代。
二、項羽在“鴻門宴"沒有除掉劉邦不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縱觀項羽成長和失敗歷史,可以看出,項羽是一個戰國貴族利益的維護者,他的理想是恢復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的舊秩序,所以,他主導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把秦始皇建立的一個統一的中國又分裂成大大小小的的諸侯國,這不符合當時的歷史發展潮流。
項羽自身有許多非常致命的缺陷,容易暴怒,情緒管理比較差。鉅鹿大戰中項羽已經獲得大勝,只是聽到一些埋怨就坑殺了二十多萬已經投降的秦兵,使他成為了關中地區秦人的公敵,失去了關中地區的民心,雖然取得了戰場上的勝利,但在政治上是一個極大的失敗。
項羽是一介勇夫,不會籠絡和使用人才,范增因為自己的正確意見得不到重視而離開項羽,韓信在項羽眼裡根本就不上算,在項羽眼裡,一看出身,二看勇力。韓信出身貧寒,沒有勇武之力,所以,韓信在項羽軍中根本沒有出頭的可能。樊噲在鴻門宴上魯莽闖入宴會廳,項羽不但沒有責斥,反而對其表現出勇猛、豪氣非常欣賞,賜座賜肉。所以,項羽用人,只按自己好惡和興趣,只看表面,不會識人、用人。
項羽目光短淺,沒有考慮成就千秋霸業,而是小富即安,急欲光宗耀祖。在秦朝已經滅亡,自己實力非常強大之際,不去統一天下,而是富貴回鄉,炫耀擺闊。結果給了胸有大志的劉邦修養生息和發展壯大的機會,最後兵敗垓下,走到了英雄末路。
三、項伯及後代結局項伯在鴻門宴救了劉邦以後,劉邦回漢中休養生息,加強備戰,後來用韓信為大將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進了關中,同項羽開始了七年之久的楚漢相爭戰爭,最終獲得了勝利,建立了漢朝。劉邦當上了漢朝皇帝以後,沒有忘記項伯當年的救命之恩。
隨著項羽戰死,劉邦赦免了項氏家族罪過,保全了項氏宗族全部人員性命,並賜項氏家族姓為劉。項伯被封為射陽侯。其封國在今天江蘇省寶應縣的射陽湖鎮東部一帶。
到了漢惠帝三年,項伯因病逝世,他的大兒子劉睢犯罪,封爵被取消,封國之地歸到了朝廷。
項伯兒子項猷,隨項伯投降劉邦軍中為將,項伯去世後,繼任射陽侯,後來因謀反罪被殺,並被漢朝廷誅滅三族。
-
37 # 龔柳輝
“鴻門宴”裡面的項伯,其實可能就是一個老好人。
項伯這個人,在歷史上可能是專門搞協調的這樣一個官員,可能就相當於是項羽的一個親戚加參謀。
那麼,“鴻門宴”到底為什麼要保護劉邦脫險,項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樣子呢?
事實上,項伯這個人應該非常的自信!當年,他根本不把劉邦放在眼裡,認為劉邦那個老小子怎麼能跟楚霸王相提並論呢?
放他十個膽,他也奈何不了楚霸王,所以還不如趁這個機會佔點小便宜,賣點人情。
再說了,劉邦想造反,那也是子虛烏有的事情。事實上,劉邦那時也很低調,當時也沒有明顯的造反的跡象。
再說了,西楚霸王手握40萬大軍,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十八路諸侯都臣服於項羽。
西楚霸王正是如意中天!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項伯可能是過於自信地認為:劉邦成不了什麼氣候!
再說了!項伯也不是非常具有預測能力的人。它根本不可能具有張良那樣的未卜先知的能耐。
他也不可能達到范增那樣的智謀。
他事實上不是一個好的參謀。在他眼裡西楚霸王就是天命所歸,其他的人“想稱王稱霸”,那都是白日做夢,痴心妄想而已。
這就是項伯要救劉邦的主觀原因。
但是,我們也不排除他有很大的智慧,所謂知兒莫若父!儘管項羽不是他的兒子,但是他可能知道:項羽稱霸的日子長不了!所以可能他要留一手,希望自己能夠腳踏兩隻船,在項羽失敗之後,能夠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在鴻門宴可以給自己的未來,留一點回旋餘地,事實上,4年之後,項羽兵敗該下。
項伯此人,正在堅守一個小城。
後來劉邦確實也沒有大開殺戒,放過了項羽的很多親人,其中就包括項伯。
所以說,項伯要麼就是一個鼠目寸光的人。要麼就是一個非常低調的聰明人士。
但是,不管他是什麼樣的人,從當時鴻門宴的客觀環境來看。沒有項伯這樣的人,也會有其他的人出來幫劉邦,總得有這樣的人。
想想劉邦是多麼聰明的人,他手下的謀士難道找不到這樣的人來幫自己嗎?還是孫子兵法說得好,善用兵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剛剛戰勝秦國,劉邦和項羽還要合作,才能有效地制衡天下諸侯。
從當時的形勢看,項伯也沒有太大的錯誤!有人說他“吃裡扒外”,這可能就是“事後諸葛亮了”。
事實上,當時的項伯也僅僅是想撈點小便宜做個老好人而已。當然他也有可能是一個深謀遠慮的,有智慧的人,這就另當別論了。
總而言之,項伯的結局不算太糟糕,畢竟劉項之爭,總得有個勝負,項伯最後還是儲存了自己的性命,亂世之中,能夠活下來已屬萬幸!
-
38 # 紀元的尾聲
大家好,我叫項伯,我不姓項了,改姓劉了。
秦末造反這群人裡,說出身,我們老項家可是數一數二的,始皇帝一死,我大哥項梁就開始活動起來了,不過我跟大哥都有一個習慣不好,那就是殺過人,留過案底,大哥人緣好,雖然東躲西藏,但是頓頓有酒喝,而我只能跟著張良。
說起張良,這又是咱倆的孽緣啊,我大侄子兵敗垓下,仔細想想,還關乎我倆的因果。
張良這個人是好人,講義氣,但他有點神叨叨的,經常說他曾經遇見一個老翁,名為“黃石公”,傳給了他很深厚的兵書,叫做《太公兵法》,張良愛不釋手,跟個書呆子似的,天天捧讀。
但也別以為張良是好人,我和我大哥都只是傷人逃難,這個張良看似文弱書生,手段卻從來都不簡單,他當年讓人給他定製了一個上百斤的大鐵錘,還請了一個大力士,在始皇帝巡迴的路上準備殺了始皇帝:
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
上一個這麼幹的人,還是荊軻,不過張良也沒有成功,始皇帝估計是被暗殺多了,害怕了,搞出了好幾十輛車來虛虛實實,張良刺殺始皇帝的這個地方叫做“博浪沙”,也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成為“名勝古蹟”:
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
所以這個書呆子,話很多,也是個狠人,別看他平時喜歡看書,性格是個老好人,其實我也很怕他,畢竟他還刺殺過皇帝,一般來說不是狠人話不多嗎?
不過我也很喜歡他,他出身貴族,爸爸爺爺還是國相,妥妥的頂級士大夫後代,這地位,比我父親項燕還要高,嗯,對的,跟著張良混,我一點都不丟人。
逃亡的日子很漫長,但也很愜意。
公元前209年,這一年,這些讓人鬱悶的日子要結束了,我項梁就要飛黃騰達啦,因為我大哥決定起事,還聽說在大澤鄉,一個叫陳勝,一個叫吳廣的人造了反,鬧得很大,這下子,暴秦我項纏(項伯本名)看你亡不亡。
張良也提出要告別了,他要趁機回去擁立韓王了,其實我很羨慕張良,一表人材,貴族之後,他還回去擁立韓王,這樣的話,他肯定要接他爸爸和爺爺的班了,也當國相,哎,其實我不如他,也不知道未來,我們會不會成為敵人。
張良看出我的憂慮,大方地說,來日方長,江湖再見,真是個好心態,只是這天下,哪裡還來的江湖,人在世上漂,無非就是為了通達,如果能回到封國時代就好了。
找到大哥後,我立馬跟著他們去找了一個號稱“重量級”人物,我還看到了我的侄子,牛高馬大,好傢伙,差不多兩米高的身材,我都有點怕跟他對視,不過這小子尊重我,絲毫不像拿劍在吳中砍了幾百人的狠小夥。
原來他們說的重量級人物,乃是楚懷王的孫子,叫做熊心,原來大哥他們不準備自己造反啊,也是要恢復楚國,這也算是好事,如此一來的話,咱們項家豈不是文武兼備,極好極好,未來的日子,充滿了Sunny。
一夥人喊著要擁立熊心楚王,帶頭的就是項梁、項伯等人,這件事自然是皆大歡喜的好事,熊心成王后,大哥項梁自稱“武信君”,自古以來,封君的都沒有一個庸人,而我也很幸運,被封為楚國的“左尹”,多少也是個丞相了。
張良看到我們創業這麼順利,就來尋求大哥幫忙,這忙肯定是要幫的,後來張良就得到大哥的支援,找到了韓成,立為韓王,他也被封為了司徒,很我的地位是差不多的。
不過也是這個時候起,事情就有些不一樣了。
張良好說歹說,也是南韓的國相,但他卻是被韓王外派出去幫助劉邦,劉邦也很喜歡張良,蕭何有時候說話他都不聽,就喜歡聽張良的計謀,久而久之,張良這個“外派”人員,居然成為了劉邦最重要的謀士。
公元前208年,這是悲傷的一年。
大哥或許贏得太多了,最後卻在定陶被章邯阻擊,秦國雖然已經名存實亡,但是章邯卻帶著一群烏合之眾力挽狂瀾,真是天不助楚,大哥最終在定陶戰死,項家從此就只有靠我頂住了,也不知道大侄子現在心裡難不難受。
可有一句話叫做“化悲憤為力量”,大侄子申請出戰,當時章邯很狂,要滅掉趙國,趙國派人來求救,熊心應允了大侄子的要求,讓宋義當主將,大侄子當副將,帶著人馬去對抗章邯。
誰知道這個宋義是個慫包,大侄子生氣了,直接殺了他,熊心聽到這事都怕了,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熊老闆只能是讓項羽當上將軍,然後抵禦章邯。
這個大侄子,果然不負眾望,帶了兵馬“破釜沉舟”,章邯都被大侄子的決心嚇到了,咱們這一邊在鉅鹿大開殺戒,這個不可一世的章邯總算是被挫敗一次了,再不久後,大侄子勸降了章邯,大秦這回可算是名存實亡了。
但是古話說得好啊,天命靠爭,當大侄子以為他要成功的時候,天命卻多了一個競爭對手來跟他作對,這個競爭對手我也聽說過,叫做沛公,名為劉季,張良兄弟現在每天都跟在他的身邊,也不知道張良到底是外派員工。
不久之後,秦王子嬰開啟城門向劉季投降,按照先前的約定,劉季看來要當關中王了,大侄子很生氣,他說了,要讓劉季知道誰大誰小,這語氣就是要對付劉季了。
也是這個時候,張良過來找我了,他好像知道大侄子要整劉季,所以拿著過去的交情來和我求情,這個忙,老項我不得不幫啊,不過劉季也算是會做人,對我行兄長之禮,又是彎腰又是倒茶的,那乾脆就幫他說兩句話吧。
而且這個劉季也答應了跟我結親家,看他樣子很誠懇,大侄子也許是太敏感了,怎麼說都是一家人了,幫劉季的結果總好過害他。
這場飯吃得是真鬧心,那個劉季的護衛,據說是個屠狗戶,眼睛跟銅鈴似的,老嚇人了,不過大侄子好像很欣賞這種四肢發達的人,劉季也在計劃之內跑掉了,留下張良兄弟收場子,這個劉季,可真的是欠了張良兄弟大人情了。
公元前202年,大侄子竟然在靈璧被劉季堵著了,可憐我的大侄子,那麼有前途的一個人,最後被逼得在烏江自殺,要知道,對面就是咱們的大本營了啊,項家真的沒希望了。
這幾年的世道真的是變得太快了,大侄子變了,劉季變了,還多出了一個很善戰的韓信,韓信這個人,怎麼之前就沒有發現他那麼厲害。
這幾年的時間裡,我常常為曾經的那個決定後悔,劉季這個人,真的不是善茬,而且那個韓信也是的,明明這麼有能力,又非要給這個劉季賣命,這個世界,真的是看不懂了。
為了項家的未來,我只能跟劉季投降了,幸好劉季沒有翻臉不認人,他還算對我好,給我封了侯,怎麼說也是最頂級的爵位了,後世子孫倒是吃喝不愁了。
不過我也被改名了,改姓劉,名纏,從此以後,我猜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了項伯,只有劉纏了罷,就好像劉季不再是劉季了,而是劉邦了。
但劉邦,不對,應該是皇帝陛下對我們項家人也是想要拉攏的態度,我們一家族沒有因為大侄子被連累,項襄、項佗這倆小子也被封侯了,不管怎麼說,皇帝陛下還算是給面子我們了。
這半生,我項伯頹廢過,躲避過,勇敢過,也憧憬過,記得以前有人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他真的沒說錯,但卻是隻說了故事的一半,沒有說完結尾,故事的結尾是:
三戶之楚雖滅秦,但也是給人家做嫁衣,最後,還丟了名姓。
-
39 # 歷史百小生
鴻門宴,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飯局”,項羽做東,劉邦赴會。只不過,這頓飯,可不那麼好吃。
表面上,項羽以“帶頭大哥”的身份,召“手下小弟”劉邦過來訓話,劉邦帶著禮物,對老大畢恭畢敬,嘴裡一個勁兒的說:“大哥,咸陽我已經打下來了,分毫未動,就等著你來接收呢”。
暗地裡,卻是刀光劍影,一場刺殺行動,即將展開。
對於如何處理劉邦,項羽其實很糾結。一方面,楚懷王曾經有約定,先入關者為王,劉邦率先攻入咸陽,這讓他很不服氣,也很沒面子;另一方面,劉邦辦事也很有章法,與咸陽百姓約法三章,還軍霸上。項羽也找不出什麼毛病。
但是,項羽的“亞父”范增,是堅定的要求除掉劉邦,他說:“我聽說劉邦以前是個小混混,貪財好色,如今攻下咸陽,面對成堆的金銀,成群的美色,他居然分毫不取,可見他的志向不小,有帝王氣質,將來一定會成為你的頭號敵人”。
對於這個觀點,項伯表示不同意。
項伯是項羽的三叔,項羽的爺爺項燕有三個兒子,老大項渠,老二項梁,老三項伯,項羽的父親就是項渠。
項伯對項羽說:“劉邦雖然搶了你的風頭,但是畢竟是我們的盟友,現在天下未定,各路諸侯都跟在你屁股後面幹,劉邦剛剛攻破咸陽,立下大功,你就把他殺了,豈不是寒了兄弟們的心,以後誰還跟你幹”。
這番話,說動了項羽,所以,在項羽心中,鴻門宴只不過是他叫劉邦過來訓話,展示一下他帶頭大哥風範的一頓飯,也是范增屢次暗示他動手,他都不搭理的原因。
其實,他不知道,項伯這番話,是夾帶了不少私貨的,他早就和劉邦勾搭上了,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內奸。
鴻門宴,是項伯組的一個飯局公元前208年,秦國大將章邯帶領大軍和反秦義軍首領項梁,決戰於定陶,項梁兵敗,死於亂軍之中。
打敗楚軍之後,章邯認為楚軍已經不足為懼了,於是渡過黃河,進攻趙歇。
趙歇是趙國王室之後,趁著秦末大亂,他也恢復了王號,任命陳餘為大將,張耳為丞相。聽說章邯來進攻,他們躲進了鉅鹿城裡,連忙向“武林盟主”楚懷王求救。
楚懷王派出了兩路大軍。
一路,以宋義為大將,項羽為副將,范增為參謀長,帶領各路諸侯軍馬去救趙王。一路,以劉邦為大將,破武關,直搗秦國老巢咸陽。
並且與各路諸侯定下約定:“先入關者為王”。
宋義是個老狐狸,大軍走到安陽的時候,故意停留了46天不走。項羽很著急,問宋義:“秦軍正在攻打趙王,我們出其不意,從背後進攻,趙王從裡面內應,不是可以一舉打敗秦軍嗎,為什麼留在這裡不走”。
宋義笑著說:“小老弟,論武功,我可能不如你,但是論謀略,你可不如老夫。如今秦軍攻趙,我們不要著急去救,讓他們先打著,等秦軍被耗的差不多了,就是我們動手的時候了”。
宋義能等,項羽可等不了,打敗秦軍,兵鋒就可以直指咸陽,他可不想輸給劉邦。
第二天,宋義召集手下將士開會,就在將軍帳裡,項羽砍下了宋義的人頭,提著血淋淋的人頭走到外面,大聲的說:“宋義陰謀作亂,懷王已經密令我除掉他,有誰不服氣,可以站出來”。
這氣勢,誰敢說個不字。於是,大家公推項羽為大將軍。
項羽帶領大軍渡過黃河以後,讓手下的人把船全部毀了,把做飯的鍋全部給砸了,帶足三天的口糧,項羽做了一番煽動人心的戰前動員令,一時間,楚軍鬥志昂揚。
在戰場上,楚軍以一當十,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大破秦軍,俘虜秦軍將領王離。這就是歷史上的“鉅鹿之戰”。
這一戰,是項羽的成名戰。
就在項羽一愣神的功夫,劉邦這邊已經攻入咸陽了,秦王子嬰出城投降,並獻出了傳國玉璽。
項羽很著急,星夜兼程的往咸陽趕去。
到了函谷關,劉邦的手下已經佔據了這裡,並且聲稱任何人都允許透過,項羽怒了:“你是那塊地的野菜,居然敢擋老子的路,弟兄們,給我衝”。
衝入函谷關後,項羽把大軍駐紮在“戲西”。
劉邦手下有個左司馬,叫曹無傷,他悄悄派人找到項羽,讓後對項羽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給他當丞相,咸陽城裡的金銀珠寶,全部被他給佔據了”。
項羽的怒火一下子就點燃了:“好小子,懷王的話,你還當真了,真敢在關中稱王,看我不教訓教訓你,兄弟們,都給我吃飽喝足了,我們要教教劉邦做人”。
當時,項羽擁兵40萬,而且手下統領各路諸侯兵馬,兵強馬壯。劉邦只有10萬兵馬,一旦開戰,未必是項羽的對手。
這天晚上,有一個人,悄悄的溜出了楚軍的軍營,向著劉邦的大營跑去,這個人就是項伯。
項伯和張良是老朋友,當年項伯殺了人,是張良救了他一命。現在,他知道張良就在劉邦的手下,所以,冒死去通風報信,讓張良趕緊逃命。
張良向劉邦一彙報,劉邦也傻眼了:“這可這麼辦,我們可不是項羽的對手啊,你有啥好辦法嗎”。
張良說:“不如讓項伯當一回說客,就說你絕對不會背叛項羽,我們打下咸陽城,就等著項羽來接收呢”。
劉邦一聽張良認識項伯,也吃了一驚:“兄弟,你的人脈夠廣的啊,連項羽的三叔都認識,趕緊叫過來,他就是我哥呀”。
項伯進來以後,劉邦趕緊給項伯倒酒,稱兄道弟,當場定下兒女親家。
一邊倒酒,劉邦一邊對項伯說:“老兄,你給項羽好好說說,我先入關,也是一不小心的事,絕對沒有想稱王的意思,你看,咸陽城,我給你儲存的好好的,就等著你們過來接收呢。至於函谷關的的守軍,純屬誤會,我那是為了防止流寇進入,沒想到大水衝了龍王廟”。
酒喝到位了,項伯拍著胸脯說:“放心吧,我的話,小羽還是會聽的。你明天帶點禮物過來,給項羽說個好話,這事兒就過去了”。
辦完事,項伯又偷偷的回到了楚軍大營。
鴻門宴,其實是項伯組的局,劉邦,也是項伯叫過來的。這個飯局,本質上是項伯做人情,緩和項羽和劉邦之間的關係。
因此,無論如何,項伯都會保護劉邦周全的,不然他沒法向張良交代。
項莊舞劍,是范增的一廂情願對於如何處理劉邦,項羽也開了一個高層會議,
在會議上,范增主張務必要除掉劉邦,雖然現在是盟友,但是將來會成為項羽的最大對手。項伯主張不能殺劉邦,反而應該獎勵,因為他剛剛攻下咸陽,是大功一件,畢竟,大家是友軍,都在楚懷王的大旗下混飯吃。
最終,項羽採納了項伯的意見,鴻門宴上,項羽並不是猶豫,而是他根本就沒想殺劉邦。
項羽可不是一個猶猶豫豫,婦人之仁的人。當年起兵反秦的時候,是他殺了會稽郡守,宋義拖拖拉拉,又是他殺了頂頭上司宋義,二十萬秦軍俘虜,軍心不穩,又是他下令全部坑殺。
如果他真的想殺劉邦,豈是一個項伯能擋得住的。
所以,在鴻門宴上,根本就沒有楚軍的伏兵,范增三次向項羽示意動手,純粹是他的一廂情願。
最後,他實在沒辦法了,才出去找到項莊,讓他以“舞劍”的名義,找機會殺了劉邦。
項莊進來舞劍,項羽並沒有起疑心,所以才同意讓他舞劍。但是,項伯一眼就看出了殺機,所以,他趕緊說:“我也來舞一段”。
《史記 項羽本紀》記載:
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項伯名為舞劍,其實是保護劉邦,他用身體擋住劉邦,讓項莊沒有機會得手。
劉邦感覺到了殺機,藉口出去尿尿,走出了賬外,他對張良說:“這個地方我不能待了,我給項羽準備了白璧一雙,給范增準備了玉斗一雙,一會兒你替我送給他們,我先走一步了”。
過了一會兒,張良走進賬內,對項羽說:“我家老闆剛才多喝了幾杯,先回去休息了,走得急,也沒來得及給各位打招呼,這些禮物是送給大將軍和亞父的,一點小心意”。
范增拿起玉斗,一把摔在地上:“哎,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問,項羽為什麼不聽范增的話,他不是項羽的“亞父”嗎?為什麼項伯能說服項羽?
有兩個原因。
第一,項羽對外人是極度不信任的,他所任用的人都是項家子弟,或者他老婆家的人。這一點,陳平曾經說過:
“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
所以,表面上,范增是項羽的謀士,是亞父,當其實倆人的關係並沒有那麼親密,在關鍵問題上,項羽還是更相信自家人。
第二,項羽對范增是有意見的。
當年范增出山的時候,曾經對項梁說:“陳勝為什麼會失敗,因為他私自稱王,人心不服。當年項燕曾經說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如果能立楚王之後為王,大旗一揮,反秦大業比成”。
所以,後來項梁就找到了熊心,當時他正在山坡上放羊,被項梁接走當上了楚懷王。
大家都當熊心是傀儡,但是熊心可不甘心當一個傀儡,“先入關者為王”其實就是他的一個“陽謀”,企圖用這一招,讓諸侯之間內鬥,他好坐收漁翁之利。
項羽勢力坐大之後,對於這個傀儡楚懷王,是左右看不順眼,因此,對於提議立楚懷王的范增,也是懷恨在心。
也是因為項羽和范增之間,原本就是貌合神離,所以,陳平一個反間計,就讓項羽和范增之間徹底翻臉,范增負氣出走,死在了路上。
反倒是大內奸項伯,活的是相當滋潤,劉邦奪取天下後,賜他劉姓,封為射陽侯,漢惠帝三年去世。
公元202年,項羽在烏江兵敗,自刎而死。
也許,他至死也沒有明白,三叔項伯,其實早就是劉邦的人了。任人唯親,不如任人唯賢,血的教訓啊!
回覆列表
項伯幫助劉邦脫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為了他心中所謂的“義”,第二個就是為了個人利益。
具體分析且聽我為大家慢慢道來。
項伯的“義”楚地的風土人情導致當地之人都對“義”字非常看重,在楚國貴族,尤其是項氏家族中體現得非常明顯,項梁、項伯、項羽皆是如此。
項羽擊敗章邯之後,即率軍前往關中,由於劉邦派人封堵了函谷關以阻擋各路諸侯,項羽勃然大陸,決定犒勞士兵第二天擊拜劉邦的軍隊。根據項羽以往的表現,令他“勃然大怒”的軍隊如果被擊敗,很可能會被“屠城”。我們知道這一點,身為項羽的親叔父,項伯更知道這一點。
“義”之緣起
劉邦敗北的命運似乎已然註定,但張良的出現卻令劉邦轉危為安。秦滅六國之後,韓國貴族張良變賣了全部家產,傾盡所有制造了史書最後一次明確記載的暗殺秦始皇事件。但博浪沙刺秦最終仍以失敗告終,張良因此成為秦帝國的逃犯,亡匿下邳。與此同時,項氏家族也只能在秦帝國的陰影下卑微生活,楚國大將軍項燕的三兒子,未來西楚霸王的最小的親叔叔項伯犯了殺人的重罪,按照秦帝國的律法,他必死無疑。多虧了另一個秦帝國的逃犯張良幫助他,他才得以逃過一劫,這是救命之恩,也是日後項伯救助張良的因。
私通敵營
項伯深知,若是第二天項羽擊敗沛公,那麼沛公手下將無人可活,張良也在其列。張良曾經救我一命,我豈能看著他送死?“義”字當頭的項伯決定要把張良從死人堆里拉出來,他趁著夜深悄悄離開楚軍大營,前往漢軍軍營就張良一命。
張良聽說了項羽要攻打劉邦一事,當即就要去報告劉邦,項伯拉住他說“萬萬不可,現在隨我離去這片死地才是最好的選擇。”張良告訴項伯,“我知道你冒著風險前來搭救我,是為了心中的一個義字,現在我奉韓王的命令跟隨沛公,明知他有難,我卻獨自離去,這是不義!”
打動項伯的就是這麼一個“義”字!
但項伯根本沒有考慮過,他為了救張良而私通敵營、洩露軍情是個人的“小義”,將整個楚軍的戰略安排告知敵軍是揹負了“大義”。
到這裡為止,項伯都沒有幫過劉邦的想法,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救張良,為了他心中的一個“義”字,但接下來的一切就和張良無關了。
巧言令色的沛公
客觀的來說,劉邦封堵函谷關這件事情確實是做得非常不地道,他不過是楚懷王手下的一個將軍,奉楚懷王之命西入滅秦,如今卻想以一己之力阻擋諸侯入關,以達到稱王關中的目的,這顯然在“大義”上是站不住腳的。
但劉邦對著項伯一番說辭下來,項伯就真相信了劉邦是受人汙衊的,是楚軍的有功之臣才對,項王要攻打沛公才是“不義”!所以項伯來和去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來的時候小心翼翼,害怕被人發現,這是由於他是私通敵營,而且他也認為劉邦封堵函谷關是“不義”,被項羽滅了活該。但是回去的時候就不一樣了,這個時候他明目張膽的回去,一點也不避諱自己“洩露軍情”的事實,反而千叮鈴,萬囑咐,“沛公是有功之臣,要善待他,不可行不義之事”。包括後來在鴻門宴上,項伯挺身而出為劉邦擋劍,誰都看得出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但項伯就是毫不避諱的上去護住劉邦。說到底,項伯是被劉邦忽悠住了,是被“義”束縛住了,是真的認為殺劉邦“不義”,所以才如此自然,好不愧疚的護住劉邦。
自私的項伯項伯堅守自己心中的“義”,同時也貪圖利益,在這裡我先舉例說明項伯是個“貪利”之人。
鴻門宴後,項羽分封天下,劉邦被封到了最窮苦的巴蜀之地。張良和劉邦就贈予項伯大量的財富,託項伯在項羽面前說情,將漢中之地也一同封給劉邦。收了“賄賂”的項伯辦起事來可謂不遺餘力,在沒有任何“義”驅動他去做這件事的情況下,他仍然努力說服項羽封漢中之地於劉邦。漢中之地是劉邦未來還定三秦的跳板,其重要性足以再寫一篇文章來細細論述,但劉邦只用寫金銀之物就輕而易舉的得到了這塊寶地。
由此可見,項伯也是一個可以被利益驅動的人。
那麼,鴻門宴上,劉邦有什麼利益可以驅動項伯呢?
在鴻門宴之前,巧舌如簧的劉邦憑藉著強大的嘴上功夫不僅讓項伯相信了他是清白的,還和項伯定下了“兒女親家”的口頭協議。“兒女親家”也就意味著項伯和劉邦成為了利益共同體,幫助劉邦就是幫助他自己。項伯在鴻門宴上為劉邦擋劍,鴻門宴後為劉邦說情,其實也是在為他自己博取利益。項伯是一個非常“天真”的人,可以被劉邦短短几句話就忽悠得一愣一愣的,也願意相信項羽分封天下的美好前景。劉邦混得再爛,也是漢王,也是一國之主啊!和劉邦結為兒女親家似乎也並不是一個讓人難堪的事情,沉浸在世界重回戰國時代那樣群國並立的場景,項伯自然認為自己是一個大贏家,不但堅持了心中的“義”,還同時傍上了“項羽”和“劉邦”兩個王的大腿。
項伯的落幕劉邦滅楚之後,開始稱帝,雖然他也看不起項伯的為人,但項伯對於劉邦來說確實是立下了不世之功,許多將軍征戰沙場也不如項伯給劉邦帶來的利益多。
項伯主要為劉邦做了四件大事!
鴻門宴前,通風報信,這是救命之恩。鴻門宴上,挺身當刀,這也是救命之恩。鴻門宴後,為劉邦爭取漢中之地,為劉邦日後還定三秦打下基礎,可以當得上不世戰功(漢中非常重要,蜀漢之咽喉)。楚漢戰爭結束前,說服項羽放劉太公一命,對劉邦父親有救命之恩。四件事雖然不多,但件件都是大事,都對劉邦後來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項羽自刎於烏江後,劉邦論功行賞,賜姓項伯改為劉性,封為舞陽侯,“兒女親家”一事不再提,項伯得以安享一生。從後面劉邦滅異姓王就可以知道,封侯是非劉姓子弟可以取得的最大功勳了。項伯一生,不如他的哥哥項梁一般驍勇善戰,也不如他的侄子一樣號令天下。從項梁到項羽再到劉邦,項伯從未有什麼過人之處,但無論什麼時候他都未遭受迫害。堅持自己的“小義”,卻不知道損害了“大義”,項伯一生雖然無災無劫,卻也不免遭人恥笑,哪怕是鴻門宴前對項伯唯唯諾諾的劉邦,也是鄙視項伯之為人。
不知道項伯在“漢家天下”的後半生,是否過得心安理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