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3歲,上小班,不喜歡上學
18
回覆列表
  • 1 # 糯米麻麻Coco

    都一樣的年齡,一樣的寶寶啊。我家剛去幼兒園的時候也會,有時候會在教室裡面走,有時候會把腳放在凳子上,就是在家自由習慣了,到了幼兒園還不適應。幼兒園還讓小朋友把小手背在椅子上變,不許說話,我覺得這對於孩子養成規矩還是很有好處的。我家寶寶三個月的幼兒園生活,現在基本上已經適應了,還不錯,孩子不愛上學,也要家長耐心引導。

  • 2 # 藍藍湖

    幼兒園在老師講課或者講遊戲規則的時候要把小手背起來,不能講話,這是對老師基本的尊重,也是讓幼兒園有一個良好的秩序的前提。

    三歲多的孩子,整天都是手腳不停,嘴巴不停的,都放任大家隨便去,那幼兒園班上也會亂套。國外教育說可以隨便坐,隨時可以說話,也是針對大一點的孩子,至少不會到處跑,別人說話的時候不會插嘴才行。

  • 3 # 笑容悠然

    現在幼兒園已經很少有這樣的,我的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但是我們是去幾家幼兒園參觀過。幼兒園裡,都在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小朋友的天性好動,不讓孩子動和說話,是不符合孩子天性的,難怪孩子會不喜歡上學,我看趕緊給孩子換一家幼兒園吧。

  • 4 # 壯仔媽寶

    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給你說說什麼時候會有這樣的情況。

    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因為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每個孩子的行為習慣完全不同,孩子們在家玩慣了,到了幼兒園也會滿地亂跑。

    特別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老師第一件事教的是有尿時要告訴老師,第二件事就是要能坐得住小板凳,這看似容易,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事,在家散慣了,突然讓孩子靜下來,談何容易,但是這是進入幼兒園必須要學會的事情,試想孩子進入小學的時候坐不住凳子,左顧右盼,這個時候你就會埋怨幼兒園老師沒有好好給孩子養成最基礎的習慣。

    當然孩子不會在任何時間都被要求手放好,不許動,不許說話,只會在老師上課的時候,小班的一節課大約在15分鐘左右,往往這15分鐘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煎熬”,但是絕對不是痛苦,因為養成一個好習慣真的很重要,特別是坐的住,不單單要求是坐著,要求的是注意力集中,這個習慣可謂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學習。上課結束後,孩子們大多數的時間還是玩玩具,寶媽想想這15分鐘還多嗎?

    好的習慣受用終身,換個角度想想,這未嘗不是對孩子習慣的一種培養呢!

  • 5 # 悅雨育兒

    我好像沒聽說哪個孩子剛去幼兒園超級喜歡的,都不喜歡,不光光是因為坐的原因。

    一是,他不在是中心的失落感,在家那就是全家的大寶貝,幼兒園呢?老師不可能圍著你一個人轉。

    二是,陌生環境的缺乏安全感,突然到了新環境,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第一天去可能還新鮮,之後就是全然的陌生、恐懼與擔憂,萬一不來接我怎麼辦?

    第三,拘束感,不僅僅是坐板凳,還有做什麼都要按照老師的課程安排來走,不能是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到所有的一切都是成長所必須經歷的,不可避免的。

  • 6 # 好幼師育兒

    說實話這種模式是違背孩子天性和成長規律的,十年前我在幼兒園剛實習的時候確實也是這麼帶過孩子,後來園長給我們培訓的時候專門就培養孩子的常規對此進行過講解,不要使用這種形式去組織孩子。

    我知道有的老師是想透過這種整齊劃一的形式,孩子顯得聽話,省心。

    其實孩子需要老師不停地引導,我見過很多有經驗的老師,組織常規從來不用這種簡單的“小手背背後,小腳放放齊”,而是透過諸如不同環節彈奏不同的鋼琴旋律,或者使用兒歌來引導,效果都特別好。

  • 7 # 花花世界走一遭

    玩的時候好好玩,上課時候好好上課。幼兒園不光是玩的地方,更加是為小學生活打基礎的。而且幼兒園上課,讓孩子坐好,其實時間很短的,小學那才是45分鐘坐滿呢! 再說了,老師在上課,小朋友隨便插嘴,還怎麼讓老師好好教學了?

    你要知道,孩子性任何行為都是要教的,如果孩子隨意慣了 最後吃虧的孩子孩子自己,而幫兇就是作為家長的你!

  • 8 # 也不知道叫啥好

    幼兒園學什麼?很多家長會覺得要學寫字學畫畫 或者是學幾首歌才是學習。其實不是的,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都是學習。小到吃飯穿衣,大到遵守紀律。每個年齡段的注意力集中都是有特點的。所以課程安排也是有標準的。小班的課就是十到十五分鐘。中班二十分鐘左右,大班二十五分鐘。除了上課的這十幾分鍾是不能說話要坐好,其它的時間沒有這個樣子的要求。你說壓抑孩子的天性?其實不然。這是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這也是幼兒園所要學習的內容之一。所有的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什麼要先上幼兒園,就是慢慢培養。幼兒園小班一天就上一節課,學習知識不是主要的。是讓他們學會獨立。不喜歡上幼兒園有很多原因。家長應該正面鼓勵孩子。當然,應該要選擇正規的幼兒園。

  • 9 # 及時雨宋尚春

    傳統的教育方式的確是讓小朋友把手放後面,不許亂說話。

    這麼多有什麼好處呢?首先就是小朋友有一種紀律感。我們都知道,小朋友在家裡面都是小皇帝,缺少約束,所以到幼兒園,第一件事情就要培養他們的紀律感。

    在幼兒園第二個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禮讓,輪流玩。大多數寶寶,在家裡還是獨生子女,所以他們還不會跟其他小朋友配合,或者一起共享玩具。

  • 10 # 豌豆麻麻2

    現在的小孩兒在家裡面都是我行我素,到了幼兒園透過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得小孩兒一定的約束,也並不是什麼壞事。小孩子在幼兒園受到了約束,回到家裡之後可能就會認比較放縱一些,這個時候家長儘可能的給孩子寬鬆的環境。讓孩子放縱一下就好。不用太糾結幼兒園的教育方式。幼兒園的教育影響只佔到25%,家庭教育卻佔到75%。

  • 11 # 教育秀秀看

    傳統幼兒園的教育模式會把每一次的教育教學活動當成老師在傳授知識,形式類似於學校模式,老師教,孩子聽,不讓孩子的手動,要求手背後或者放在桌面不許動。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兩條看法。

    第一,我認為這樣反而更容易讓孩子出現“小動作”、注意力分散等問題,因為此階段的孩子是透過各種感知運動來與世界互動,而幼兒園老師這麼做無疑是在束縛孩子的雙手去探索世界,孩子會越約束越反叛,這樣以來孩子的秩序性也會越來越差。

    第二,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他們會遵守規則而不去亂動,長此以往,孩子的行為模式會變成被動模式,主動性會越來越差,無法做出自我控制與自我探索的靈活反應,更會影響未來的學習。

  • 12 # 童橙童遊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

    幼兒天生具有與科學家一樣強烈的好奇心,好動和愛探索是幼兒的年齡特點,同時幼兒是人腦發育的最關鍵時期,動手和探究會讓幼兒腦部發育更好。

    探究-研討式教學方法是西方許多幼兒機構普遍採用的。

    傳統教育中讓幼兒園小朋友手放好,不許動,不許說話,是非常錯誤的。

    傳統教育希望這樣方式給孩子秩序感,但是嚴重壓抑和制約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天性。

    我們傳統教育在培養幼兒秩序感和安全意識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侷限性,我們可以借鑑國外的現金教學理念,這裡舉幾個不同傳統教育的例子。

    小苦頭是為了避免大災難

    養過貓狗的父母就知道,如果貓狗有壞習慣,只要“天罰”就能很快矯正,比如在貓亂抓某樣東西時從它頭上噴霧,貓大吃一驚後就會對其產生恐懼,或者在狗喜歡咬的拖鞋上纏上大塊雙面膠,狗被粘過之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學會遠離拖鞋。

    雖然拿教育動物的方法做類比很失禮,但孩子天性熱愛探究,1歲以後就對各種東西的使用方法感到好奇而伸手,如果父母只是一味批評,什麼都不讓孩子碰,孩子不僅理解不了,還會非常鬱悶,還不如讓孩子親嘗苦頭來得實用。

    但總不能什麼都不管吧?是的,我們永遠無法預知孩子到底能幹出些什麼,排除他身邊任何危險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任務,所以我們腦子裡要非常明確哪些絕對不能碰、不能幹,設立孩子淘氣的底線,一旦觸及就批評,讓孩子產生畏懼。

    除此之外,就儘可能地讓他淘氣,有些危險的東西可以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嘗試。比如很燙的杯子,扎人的仙人掌可以讓他摸一下,讓他看用刀子切魚魚會流出血來,給他看打火機的火是怎麼出來的再輕觸一下,孩子出於本能就會很自覺的就不去碰那些東西了。

    學用剪刀和學用筷子一樣重要

    在日本,一般孩子兩歲多就開始學習使用剪子。幼兒園小班的學習重點之一就是剪子的使用,老師多次做示範,糾正不正確的姿勢。用剪子剪紙,幾乎和使用筷子一樣重要,它能讓孩子獨立掌握最初的精密和複雜動作,而剪紙又可促進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更透過左右手互相協調的運動刺激大腦智慧的發育。

    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幼兒園更重視剪子之類的實物教育,有些幼兒園在教室裡放置切菜用的刀,讓孩子們自由使用,還有錘子、釘子等工具讓孩子們學習做簡單的木工活,讓孩子們從小就培養動手能力。只要大人真正教會孩子掌握了正確的使用方法,這些看起來危險的工具並不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危險。初期使用方法不當可能會造成孩子輕微受傷,但孩子也會從中變得謹慎和靈巧。

    跳多了才知道什麼是安全高度

    孩子都喜歡從高處往下跳,從多高的地方跳下去不會受傷?這隻有自己一次次加碼挑戰過以後才能明白。這是個感知“高度”的過程,只要超過安全高度,孩子絕對不跳。我讓孩子們3歲用刀,5歲用火,6歲用針線,這些嘗試並沒有一個標準的表格來參照,大人最清楚自己孩子的發育狀況,覺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讓孩子在大人的保護下嘗試。

    和動物保持安全距離

    許多孩子從一出生就和寵物狗一起生活。在和寵物狗的日常相處中,他們瞭解到狗喜歡被他們撫摸,希望和他們一起睡覺,但也明白狗會護食、會嫉妒,疼了急了會咬人,因此和狗打交道時要看它的心情和狀況,自己知道得和狗保持融洽和完美的距離。

    反倒是身邊沒有經驗的孩子,不是聽家長的警告離動物遠遠的,就是被動物的可愛外表所欺騙,貿然出手導致自己受驚甚至受傷。

    貴重容易壞的東西

    很多父母怕孩子打碎東西就不讓他們碰貴重易壞的東西,給些不怕摔、不怕壞的,這樣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學習小心對待珍貴東西的機會,因此無論長到多大仍然毛手毛腳。

    適當把貴重的東西交給孩子保管或者使用,能夠培養他小心翼翼對待物品的習慣。從孩子們三歲左右就可以有意識地讓他們使用貴重餐具,特別囑咐他們這是媽媽最心愛的餐具,一定要小心使用。孩子們既因為感覺自己被重視而興奮,又因為肩負有很強的責任感而緊張,小心翼翼的使用因此從來都沒有失手過。

    現在,他們會自覺的把桌上的杯子推到不容易碰到的地方,刀使用過後也把刀背衝外,刀刃衝裡擺。如果家裡的餐具和杯子被打碎了,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他們看到家長小心翼翼處理玻璃碎片的做法,避免在家長不在場而打碎玻璃製品的情況下,還滿不在乎地亂跑或驚慌失措了。

    從以上的教育實踐可以看到,我們幼兒園的教育不應該束縛孩子的手腳來達到培養秩序感和安全教育。更應該讓孩子動手探究和實踐。

  • 13 # 溫蒂小屋

    我還是比較中立地看待這件事情的。

    一方面,理解老師的立場和處境,也儘量配合。這麼多的孩子,而且是不太理解規矩規則的孩子,如果不建立一些秩序、規距,這麼多孩子真的是管不過來的。我自己去孩子的幼兒園當家長老師,唯一的體會就是hold不住啊,30個小傢伙興高采烈的跟你互動,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鬧麻了!”所以,主動給自己的孩子做一些規矩的建立和約束,不要讓老師在一開始就給自家活潑的孩子打上一個“不聽話的”標籤。

    另一方面,告訴孩子規矩是可以打破的。我會在家裡跟孩子解釋老師的這個要求,我們為什麼需要遵守,但是有時候也需要打破。比如,當他們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想上廁所,身體不舒服,有小朋友欺負,或者一些緊急需求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告訴老師,老師不會批評的。同時,主動跟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不要等老師來告狀。

    只有透過我們的心平氣和、悉心解釋,才可以讓孩子學會理解和適應規則,同時又不會被過度約束,學會獨立思考和做出應變。

  • 14 # 小陳老師說高考

    作為一名已經在幼兒園工作三年的老司機。我想說的是,不是傳統的方式下,要求幼兒園小朋友手放好,不許說話。哪怕到現在,我們在組織集體活動時,有時候也會這樣強調。

    這是為什麼呢?首先,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在老師在組織集體活動時,要提前和孩子建立好規矩,不然整個活動室會亂成一盤散沙。而且如果沒有這些規矩的約定,孩子根本不會專心,老師的正常活動很難進行。這就像我們在生活中,帶孩子出門去公共場所,你會要求孩子不要大聲喧譁、要文明一樣。因為如果等到孩子出現問題再去制止,效果沒有提前約定的好。

    第二,幼兒園是孩子的啟蒙階段,我們要注重孩子習慣的養成,為他以後更長期的學習做準備。試想想:如果一個孩子進入小學之後,完全無規矩。一節課40分鐘一會都坐不住,那就更不用談學習了。所以在這個方面讓孩子坐好,其實也是為以後的學習做鋪墊。

    最後,我想說的是,即使我們這樣要求孩子。也不會讓孩子像小學生那樣一座就一節課,而是要遵從幼兒心理發展規律。一般來說,小班幼兒園注意力能集體5分鐘左右、中班10分鐘左右,大班15分鐘左右。我們對孩子進行這種要求的時候,有時候是為了刻意練習,但一般都會設定好時間,以及給孩子設定必要的獎勵機制。讓孩子把這種訓練當做遊戲去完成。

    所以,這只是幼兒園老師進行有效教學的一個手段,只是要注意好方法。

  • 15 # 孩子的暴龍媽咪

    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一生。現在的孩子在家裡就是一個“寶”,規矩對於現在很多孩子而言就是天上飄的幾個字“那都不是什麼事”。

    就是因為在家裡沒有很嚴格地去要求孩子,所以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才會百般不適應。而家長呢,更是認為幼兒園的規矩讓孩子變得“呆板”,甚至是壓制了孩子的愛玩、愛動、愛鬧的天性。

    只是親愛的家長,是否想過這個社會始終是一個充滿了“規矩”的社會。假如孩子從小不懂得遵守規矩,那麼在孩子漫長的十幾年的求學路上,孩子會因為“不守規矩”吃多少苦?

    幼兒園所提倡的“手放好不許動,不許說話”,只是在特定的時間才會讓孩子這般做,比如“上課”,“老師說話”的時候。這種時候,保持安靜不僅是孩子個人的事,更是對老師的尊重。

    良好的品行,不能說“孩子長大了就會懂”,而是從幼小開始,從平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做起。

  • 16 # 十點親子說

    每個教育理念在提出的同時,都會無形中伴隨著利與弊。在課堂時間裡,如果小朋友的手到處亂動,隨便說話,那豈不是亂哄哄的課堂?沒有制度的課堂教學,小朋友就不會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從教師的角度看問題,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小朋友學到的知識會越多,保證了課堂教學秩序的同時,小朋友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好的課堂習慣。從家長的角度看問題,如果家長知道教師的課堂教學沒有規章制度,那麼家長也許只會覺得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問題。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哪個家長不期待望子成龍呢?

  • 17 # 三寶的快樂成長號

    幼兒園的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小嘴巴閉閉緊,小小手放背後”一聽到這個,教室裡就會安靜一下下。孩子的控制力還是不夠,一會兒又開始吧唧吧唧說話。上課的時候老師經常會說這個。如果讓小孩子都自由自在的,想說話的說話想打鬧的打鬧,一個班才兩個老師,那樣老師講的課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不是讓孩子一整天都是不許說話不許動的,活動課什麼的孩子們都盡情玩,只有上課的那十幾二十分鐘!而且這樣也可以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對進入小學也有好處。

  • 18 # 源源和皮皮媽咪

    我覺得您的孩子不喜歡上學,跟在幼兒園要求小朋友把手放好不許動,不許說話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幼兒園開始都是學規矩的,老師教孩子如何遵守上課時的紀律,其實時間也不長,小班也就十五分鐘左右,所以這十多分鐘讓孩子不許動不許說話,應該是在孩子這個年紀能承受的。其他時間就是自由活動,並沒有這樣的限制。

    如果孩子連這些規矩也不能學,難道你希望他在其他小朋友安靜坐著的時候,滿教室跑嗎?讓孩子知道在學校有學校的規矩,應該遵守,以後到了小學你就不用操心他坐不住的問題了。

  • 19 # 快樂帶娃

    我覺得孩子在家裡自由自在慣了,剛去幼兒園肯定有一個適應過程。面對眾多剛入園的幼兒,老師不可能像家長那樣一個一個單獨要求,只有讓小朋友在上課時都手放好不許動,不許說話,慢慢培養孩子坐得住,聽得進去的習慣。每個孩子都需要適應這個過程。我覺得這種很正常。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從家裡走出去去學校就要遵守學校的規則,家長還應該想辦法幫孩子去儘快習慣遵守學校的規則。而不是質疑學校的規則。

  • 20 # 丫丫球球

    我覺得可以說是大多數的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都不太願意上,因為在家自由慣了,在幼兒園,無論是傳統的幼兒園還是非傳統的幼兒園,不可否認的是都需要有規矩。尤其是現在的家長很多都過多寵溺孩子,所以說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這件事兒,不應該有傳統幼兒園來背鍋。說孩子現在確實是需要發展天性,但絕對不是不懂得守規矩懂規則,很多幼兒園的小朋友之所以千差萬別,其實應該是家庭教育起主導作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過度依賴電子裝置,家長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