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快哉

    作為明初四大案之一,空印案與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並稱。

    封建王朝,各地政府每年需要向中央繳納賦稅,由各地官府運輸錢糧至京師。為避免運輸途中貪汙,各地貨物到了京師要找戶部核對,查驗賬目是否一致。由於古時交通條件差,實物運輸難免會有損耗(如繳納稅銀也有火耗),對不上賬就需要打回重報,過去沒有高鐵飛機,一來一回可能幾個月過去,非常耽誤事兒。

    所以一般由官員帶著蓋好官印的空冊子,到了京城根據損耗臨時填寫實際數目。本來這也是沿襲元朝常例,但強勢的朱元璋得知後,認為這些官員欺君罔上,有牽連者全部下獄論處死罪。

    由於空印案與郭桓案同屬官員經濟腐敗案件,所以兩者常並稱,而郭桓案被誅殺的官員有數萬之巨,故有了空印案也死了上萬官員的說法。洪武、建文兩代為官的方孝孺在《遜志齋集·卷二一》有:“葉伯巨鄭士利傳”載:“洪武九年,天下考校錢穀策書,空印事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繫御史獄,獄凡數百人。”方孝孺寫此文距離空印案堪堪過去二十年,一般比較可信。

    主流說法空印案發生在大明洪武十五年,這會朝廷剛肅清完胡惟庸案,大批官員被誅殺,明廷正是缺官少吏的檔口,官吏在古代也屬於高階知識分子了,不可能要多少有多少,朱元璋的天下還得靠這幫人給管理,沒有理由自去臂膀,當光桿司令的。綜合來看,空印案實際誅殺數百人,並沒有殺死上萬個官員。

  • 2 # 特特觀察

    根據《明史·刑法志》記載,空印案處罰:主印官員全部殺掉,副手打一百杖充軍。除此之外,各省按察使司言官也被殺了。但要說明的是,因為朱元璋處理的只是掌印的官員,言官,朱元璋也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殺人狂,他是有著清醒的政治頭腦的。殺光官員這種蠢事,他不會幹的。

    《明史·刑法志》記載"每歲布政司、府州縣吏詣戶部核錢糧、軍需諸事"。我只查到了萬曆年間明朝共156州府,156個主印官。朱元璋在全國陸續設定了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布政司26人,加上言官。我猜測往多了說300餘人。

  • 3 # 格蕾絲lin

    只知道這個事件是明朝時期的事兒。可能是朱元璋當皇帝時候的事兒吧。史料記載此事件牽連不少官員,具體死了多少人不知道。

  • 4 # 薛定諤的哈史奇

    【空印案】詳情百度有,不贅述,史載當時朱元璋盛怒之下,只是將主印官員處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軍,其他連帶處理不會過百人,如此盛怒的原因,是朱元璋憎惡這種自元朝以來就有的慣例,其作為歷史上對於制度建設無比重視以及無比自信的帝王,幾乎有著追求完美強迫症,他不能允許這樣的“便宜行事”存在,以防有人鑽空子貪贓枉法,本來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偏偏其中被牽連下獄的人裡,有一個人,有個同樣較真的弟弟,此人姓鄭,其弟弟姑且稱為鄭老弟,鄭老弟對於為官的哥哥突然下獄,心裡肯定是不爽的,朱元璋的脾氣,當時這事又不許御史進言,恰好,當年出現星象異動,鄭老弟便想利用此事上書,又怕撞到槍口上,便捱到他哥哥出獄後才將這封諫書遞上去,好死不死的,還揣度了一番聖意,原本是想開解下皇帝的顧慮,好讓皇帝消個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沒想到只是書生用心,朱元璋看後更加憤怒,好小子,君上的心思都叫你看透了,皇帝你來做?!如果聽了你的,那不是證明我還不如你嗎?!朱元璋動了更大的殺心,逼問鄭老弟受何人指使如此大膽,鄭老弟倒也算是條好漢,自己一個人擔了,但是事情並未就此罷休,他原本已經釋放的哥哥又重新被抓起來流放,之前被懲的官員也一概不赦,鄭老弟本人也被流放,【空印案】至此又被擴大化,但決計不可能有萬人之多,畢竟當時官制員額不過2萬人左右,殺萬人就達到50%了,朱元璋雖然殘暴倒不至於傻到讓行政系統崩潰,只是緊挨著後面又發生了郭桓案,殺了一大批人,所以後世常常一起亂鍋燉,囫圇一起算,四捨五入,大約幾萬人等,私以為,實在是沒有說服力的。

  • 5 # 雲華看天下1

    我是不相信會殺這麼多人的,朱元璋是個明君雖然他痛恨貪官殺貪官從不手軟,但空印案不是官員為貪這麼做的,只為帳面相符好完任務而去做的,似乎危害不大,但朱元璋擔心空印案會為貪官開啟方便之門,加上又是弄虛作假,所以很生氣為這事還是懲罰了很多官員,我估計真正殺掉的不多。幾百年來抹黑朱元璋的文章很多,說他殺了多少多少功臣,而且動不動一件案子就受牽連殺幾萬人。說這些話的人除了別有用心,就是不瞭解歷史。元朝明初由於連年戰亂人口急劇下降,明朝建國時到處荒廢人煙稀少,很多地方都需要移民過去,問問老祖宗都會說我們是從那裡那裡移過來的,歷史上從沒有象明初這樣大移民。據估計全國當吋不會超過一千萬人口,你想人口這麼少全國能有多少官吏,如果一件案子就會被上萬的殺可能嗎?剩下的官員還能正常執行嗎?所以空印案我認為殺幾百人上天了。

  • 6 # 一壺清茗品春秋

    明朝初年,朝廷規定全國各布政司和府、州、縣,每年都要派人到戶部報告地方收支情況。涉及內容包括錢糧、軍需等各類數字非常繁雜,而且需要先上報布政司,再由布政司上報戶部稽核。戶部掌握的數字必須與全國各地布政司所報的總和數字相符,布政司掌握的數字也必須與轄區內各州縣總和數字相符才能結賬,否則就會駁回,需要從新造表登記。重新造表後,還得重新加蓋官印。但是,古代交通不變,不像現在網路交通發達。客觀說,即使現在向上級報表,尤其是往省一級報表,遇到數字或內容錯誤,還是要打回來重新蓋章報送,也是麻煩非常。但是古代更甚於現代,布政司治所離京城大多較遠,往返一趟十分不易,特別是雲貴等處往返一趟要一個多月,修改幾次,就要準備下一年度的報表了。

    為了減少麻煩,節省開支,各地報賬人員趕赴京城的時候,往往多留個心眼,除了帶要報賬的表冊,還要帶已經蓋好官印的空白表冊,防止因為數字與戶部對不上時被駁回填用,避免來回奔波。而且他們帶的空白表蓋的都是騎縫印,除了戶部報賬什麼用也沒有,久而久之,這成為了明朝的慣例。

    誰想,在洪武八年,朱元璋知道此事,大發雷霆,說“如此作弊瞞我,此蓋部官容得,所以布政司敢將空印填寫。尚書與布政司官盡誅之”。這樣,在朱元璋的一聲令下,戶部尚書周肅以及各行省大臣二十餘人,府州縣的守、令署印者都被處死了。

    至於空印案的人數,有史料記載死者達上萬人之多,但仔細分析這是不對的。明朝全國共有十三個行省,一百四十多個府,一千多個縣。也就是說朱元璋將除了戶部尚書以及各行省的二十人處死之外,對這一百四十多個府一千多個縣的一把手全部處死。這樣算下來被處死的大致應在一千二百人左右,與上萬人相差甚遠。當然,即使這樣的數字也足夠令人震驚,而且這麼多官員被殺是良莠不分的,很多清官、好官也枉死於此。最有名的就是靖難名臣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當時他正在山東濟寧府任上。他為官清廉,平時連肉也捨不得吃,衣服上滿是補丁,就是這樣的清廉之士也糊里糊塗地死在空印案之中。

  • 7 # 水煮汗青

    “空印案”發生在洪武十五年,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案子:

    空印,就是在空白的文書上蓋上印章。這有什麼風險呢?大家想想,如果要你在一張空白的紙上籤個名將會怎樣?別人就可以在紙上寫借條,數額隨便,可怕吧?

    朱元璋時期的空印不是蓋在白紙上,而是蓋在“稅薄冊”上。那個時候的稅都是糧食,每個縣收上來後進行清點,記錄在冊,然後蓋上印章;各縣上繳到府(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裡,再清點記錄,然後蓋章;各府繼續上繳至布政司(相當於現在的省),清點記錄,然後蓋章。最終布政司負責把這些稅糧運送至南京,上繳國庫,由戶部清點記錄,並蓋章。

    空印出現在哪個環節呢?除了戶部蓋章的時候,稅薄冊是有資料的,縣、府、布政司都是蓋在空白稅冊上。為什麼要這樣操作?因為運糧的路途遙遠,中途有可能出現損耗,如果到了戶部清點出來的數量與稅薄冊對不上,那麼布政司就要回去通知各府,由府再通知縣,大家重新填一本稅薄冊,再一級級地蓋章,然後再由布政司將新的稅薄冊送到戶部。

    看到這裡,大家想到了空印的風險沒?在整個稅糧移交的過程中,稅薄冊資料都是空白的,從百姓那裡收上來多少,最終交到國庫有多少,中間的經手官員完全不需要核對,每一級官員都可以從中貪汙!所以這也是朱元璋知道空印案後“盛怒”的原因。

    那麼空印案最終殺死了多少官員呢?

    這個數字在歷史資料上並沒有詳細記載,《明史·刑法志二》記載了這麼一段:

    “帝疑有奸,大怒,論諸長吏死,佐貳榜百戍邊。”

    從明史記載來看,涉及此案的“長吏”都被處死。關於長吏,《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的解釋為“地位較高的官吏”,而在《百官公卿》裡的解釋“縣令也是稱為長吏”。空印案的蓋章過程是縣、府、布政司,最後到戶部,戶部那裡是沒問題的,所以明史裡記載的“諸長吏死”應該是縣、府、布政司的“執印人”皆被處死。

    根據《地理志》記載,明朝有1138個縣,140個府,13個布政司,如果每個單位處死一人,那就是1291人!

    結束語

    空印案發生後,官員鄭士利還向朱元璋上書,為涉案官員鳴冤。他上書的內容有一條很有意思,他認為明朝法律沒有規定蓋空白文書是犯罪。

    “必先明示天下而後罪犯法者,以其故犯也。”

    結果鄭士利的上書更加激怒了朱元璋,剛剛從監獄出來的他又被髮配流放了。

  • 8 # 圖文繪歷史

    話說,明朝的地方官員每年都要到京城戶部去對賬,自己攜帶的賬目和戶部稽核財政後的賬目完全一致,這任務才算完成,但凡有一點數字出入,官員就要返回地方,重修賬冊,蓋好地方大印後,再赴京城對賬,這個流程挺合理的,明初的官員都是這樣操作,但不久問題來了,明朝的稅收數目繁多,很多是糧食之類的實物,在路途中難免損耗,所以到京後經常有些許誤差,結果導致地方官員帶的賬目和戶部接收官員統計的賬目不一致,於是搞得一些地方官員苦不堪言。

    明初,江浙一帶每納糧一萬石以上劃分為一區,設糧長一名,主要負責徵收、解運等,洪武時期,糧長運糧至京師,優秀者受朱元璋召見,圖為明代糧長官印。

    古代的通訊遠沒有現代發達,地方官員們帶的賬目第一次到京城就核對通過了還好,假如出現一點紕漏,官員就要馬不停蹄的往回趕,離京城近的地方還好說,遠在千里之外的兩廣、西南、西北的官員可就要命了,這一去一回半年過去了,再折騰一下一年過去了,任務沒完成可要下罪的,就是這麼個情況,苦不堪言的地方官們發現,關鍵問題出在蓋大印這個環節,賬目隨時可重修,大印只能回地方蓋,立馬有人想出了,第一次出門時多帶幾份蓋好大印的空白文冊不就解決問題了麼,有人就這麼幹了,於是,大家都這麼幹了。

    所以在明初,帶空印文冊進京是條不成文的規則,朝廷官員們上下都知道,可高高在上的朱元璋不知道,也沒人告訴他,這就犯了大忌,洪武九年,朱元璋發現了空印文冊的做法,大怒,他認為這是地方官員徇私舞弊的行為,要嚴懲所有空印案的官員,說白了,底下的官員瞞著都在做,就沒告訴他,是挑戰了老朱的皇權。其實空印賬冊蓋的是騎縫印,每張紙上的印跡都不同,賬冊用於對賬,是對是錯是戶部說了算,說白了就算地方官員拿著空印賬目,除了對賬別無他用,不存在朱元璋說的弄虛作假、藉機貪汙的可能,但當時朝廷無一人敢出來講真話,勸說,因為朱元璋治官太嚴厲,都怕了,於是眼睜睜的看著朱元璋把屠刀伸向了各地的官員,空印案拉開帷幕。

    朱元璋像。

    朱元璋下令,凡是牽連空印案的官員,主印官處死,副手充軍,嗚呼天下哀嚎,空印案朱元璋到底殺了多少人,正史沒有記載,這裡取方孝孺《遜志齋集》的記載“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繫御史獄,獄凡數百人”,大概意思是殺了幾百人,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時任山東濟寧知府,也被冤殺,有人說空印案才殺這麼點人,跟明初四大案的其它三案殺幾萬人比起來,小巫見大巫了,但官場一下死幾百官員,足以官場震盪了,還有傳言說空印案殺了上萬名官員,這不可能,這個案子只處理官員個人,不誅連家人等平民,整個明朝150多個府,1100多個縣,全殺光幾遍也不到萬人,朱元璋不會把官都殺光了留自己一個光桿司令,太離譜了。

  • 9 # 思想的眼睛1

    朱元璋因為空印現象大發雷霆,大開殺戒事出有因的。當時各地官府百姓給國家納稅繳糧都須逐級核實填報官冊上報,那時全民的文化水平識文斷字的人本來不多,填報過程出現錯填很正常,對錯誤資料校查起來十分麻煩且耗時,嚴格延誤了上報朝庭時間。不知誰第一個發明了空白冊蓋官印做法,一下方便了最終核實上報,也就是隻要按庫存實數填上就行了,結果出現層層在有官卯的空白冊上填資料現象,這也自然造就了層層貪汙現象。其結果就是國家收入減少,損失巨大,朱元璋能不盛怒嗎…。”空印案”在當時牽扯到全國一千四百多個縣郡,因每個縣誅殺十人不算多,再加上逐級牽連,殺個萬人不算多。現在想想這些人死的不冤,因為怕工作繁瑣,竟極不負責任的在空白官冊上亂蓋官印,使蓋章這個過程完全失去了管控作用,那還要官印幹嘛,印不要了那留下這些官員又有何用,這真不能用法無禁則可為來申冤…。

  • 10 # 葭明通半瓶歷史

    假的!

    朱元璋被黑,一切都是大清朝的陰謀!

    這件事情上我們應該相信方孝孺。

    方孝孺就是那個被朱棣滅了十族的耿直漢子。

    為什麼要在“空印案”中相信方孝孺?

    因為方孝孺是當事人,是受害者,他的父親方克勤當時是濟寧府知府,就是“空印案”被殺官員之一。

    方克勤被殺這一年,方孝孺已經20歲了,完全是成年人了,他不會記錯的,也不會寫錯。

    方孝孺在他的文集《遜志齋集》中說:洪武九年,天下考校錢穀冊書,空印事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繫御史獄,獄凡數百人。

    回答完畢。

    說一下大清朝如何有意識地系統黑大明的。

    最典型的就是“火燒慶功樓”了。

    “火燒慶功樓”出之小說《大明英烈》,評書《明英烈傳》等文化作品裡。看名字應該是褒揚大明朝的,其實不是,明褒暗黑。

    這兩個作品在大清朝廷的支援下被強力推廣,凡碼頭集鎮,茶館戲院,演了一遍又一遍。

    故事說朱元璋得了天下,就對和他一起打拼的開國大臣們起了疑心,深恐他們造反,奪取他的皇位,於是建造了一座慶功樓。

    恩,用小說反......黑大明朝。

    有人計算過,如果全部相信大清編撰的各種“故事”,朱元璋時期的讀書人根本不夠殺的。

  • 11 # 夏醬老師

    當然不是,被殺頭的只是主印官。朱重八還沒有癲狂到殺掉所有人的地步。

    關於空印案,到目前為止還存在2個爭議

    1. 案發時間。

    2. 被殺頭的官員數量

    我們先來看當時的行政區劃

    當時全國總共下轄13個省,超過140個府,1000多個縣。

    而這其中,絕大部分的省府縣的官員,都跟空印案有關。

    朱重八同學最後給予的判罰結果是:

    主印官全部殺頭,副官杖責一百充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按察使司的官員因“監管不力”而不處罰。

    所以如果真的要殺掉“全部”主印官的話,也就是一千多人吧,不至於到上萬人。

    實際上估計應該就是幾百人。

    朱重八同學雖然不喜歡甚至痛恨不向他請示就蓋印的行為,但是他並不是殺人狂。

    他的頭腦還是一直非常清醒的。

  • 12 # 跪射俑

    是的。

    著名明史專家吳晗寫的《朱元璋傳》說空印案與郭桓案一共殺了七、八萬人,《國史概要》也說空印案與郭桓案連坐被殺的人數以萬計。

  • 13 # 歷史吐槽機

    那就扯淡一下“空印案”吧,其實這個案子屬於典型的案情簡單,背景複雜。史料記載中疑點重重,連發生的時間都沒法完全確定,至於收牽連人數更是眾說紛紜,吐槽機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絕對沒有上萬人。

    案發時間——洪武九年還是十五年?

    目前大部分人覺得空印案爆發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因為《明史·刑法志》裡的一句話,“先是十五年空印事發”,其後又記載那一年刑部核查錢糧和軍需諸事。吐槽機個人認為這個記載是錯誤的,這個時間和很多參與人的記錄對不上。

    我們知道方孝孺的老爹方克勤就受到過空印案的牽連,為此方孝孺還專門寫了一篇叫《先府君行狀》的文章。文章裡清楚的記載老爹在洪武八年被人陷害入獄,次年將要釋放的時候又被空印案牽連,於洪武九年十月二十四死去,如果空印案發生在洪武十五年,方克勤根本趕不上。

    另外《明史》中關於空印案的記載本身就自相矛盾,裡面說當時朱元璋盛怒,宰相大夫皆不敢諫,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就把宰相廢了,哪裡還有宰相?另外《明史》中記載上書分辨的鄭士利是透過宰相把文書轉給御使再呈交朱元璋的,這又是哪來的宰相?

    案發經過——不單純是提前蓋章

    如果我們把案發時間定在洪武九年,那這個案子就沒有表面那麼簡單了,空印案本身過程並不複雜,就是根據慣例地方每年需要拿著收支賬冊到京師,跟戶部核對數字相符後才給結算。

    但是因為賬冊記載本身就是動態的,沒法徹底封賬,戶部核對有出入又必須重新造冊加印,來回山高路遠,這一年可能光跑腿玩兒了。故此從元朝開始地方掌印官就直接在空白賬冊上蓋印,官員到京師邊和戶部核對邊填內容,免得來回折騰。

    很多人覺得朱元璋之前不知道空印賬冊的事兒,發現後才小題大做的大開殺戒,簡直就是逼官去死,太過殘暴云云。表面上看確實是這樣,官員入京也是要花錢的,即使現代這麼發達的財務管理手段,都沒法避免不平賬的問題,你讓古代官員來回跑腿,不就是欺負人嘛?

    但是吐槽機認為朱元璋非但早就知道空印慣例,他更曉得“耗羨”陋習!那帳其實根本不難平,早在漢代地方就會額外收稅,用以彌補轉運和熔鑄的損耗,這部分錢完全歸地方所有,他們只要拿出一些來,賬冊必然和戶部一樣,因為戶部的賬冊算半公開的。

    所以朱元璋的憤怒不單純來自空印,他想要的和雍正差不多,你得把火耗還給朝廷點。另外朱元璋其實也算借題發揮,在那兩年這老頭被過不算順利,被他死死壓制的官員們有反撲的跡象。

    其實我們翻看《明太祖實錄》就會發現,洪武八年到九年明朝並不消停,連綿不絕的天災加用兵頻繁,連京師都有大地震的記錄。到了洪武九年更鬧心,沒事就有大號紅色流星到處落,在古代這玩意叫“星變”,屬於出大事兒的前兆。

    處理結果——人工應驗的朱元璋

    通常在古代星星執行軌跡不對了皇帝就得做點啥,下個罪己詔啦!廣開言路啦!接受社會批評意見啦!相當迷信的朱元璋也沒能免俗,他覺得下罪己詔這事兒有點丟人,還是廣開言路吧,大家可以提點意見。

    根據記載大號流星出現那天是閏九月初,朱元璋詔求直言應該也差不多是那段時間,很快一個叫葉伯巨的哥們就出來浪了,他給朱元璋總結出三條錯誤,“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速”。大概意思是你對親戚太好,對官員太不好,而且步子邁太大,容易扯著蛋。

    朱元璋的反應是這孫子離間天家骨肉,押來京師,老子親自射死他(真這麼說的)。其實老葉說的也不見得不對,朱元璋顯然有點小心眼兒,他覺得這幫貪官開始反撲了,於是決定擴大點打擊面,把星變這事兒人工應驗一下。

    於是老頭把剛過年就發現的空印之事擴大化很多,在這年十月宣佈主印者但凡蓋過空白賬冊的全殺,副手流放。這麼擴大一下自然是殺得人頭滾滾,冤不冤的各人都有自己判斷,吐槽機就不廢話了。

    倒是這究竟殺掉多少人值得扯淡一下,現代很多人說殺掉了上萬人,出處也是《明史》拿空印和郭桓兩案比較胡藍案的四萬人,郭桓案又記載殺了數萬人,所以憑空推論出空印案殺掉上萬官員。

    吐槽機可以明確的說這絕不可能,其他三案殺幾萬人可能有株連親屬情況,空印案判決很明確,只殺官員本人,明初攏共才2萬左右官員,殺掉一多半,連行政體系都沒法運行了。事實上洪武九年收稅情況並沒出現大波動,側面證明沒那麼誇張。

    總結起來吧,空印案的發生或許有點冤枉,但殺死官員人數沒那麼嚇人,吐槽機個人比較傾向半個當事人方孝孺的說法,他在《葉鄭傳》裡說“獄凡數百人”,下獄的才幾百人,被殺的怎麼都過不了千的,扯淡完畢。

  • 14 # HuiNanHistory

    朱元璋真的在“空印案”中誅殺了上萬名官員嗎?

    答案是肯定的。

    這就是朱元璋一貫做事的風格啊——連根拔起,大興牢獄。不只是空印案,在其他洪武三案中,朱元璋都採取了非常血腥的政策。

    朱元璋這個人,並不是什麼仁君,他對自己的大臣也好,對百姓也罷,其實都很殘忍。

    因此,朱元璋因為空印案一怒之下誅殺了上萬名官員,這應該是可信的,並不是後人的以訛傳訛。

    關於洪武四大案的受牽連的人數,在《明史·刑法志》中是這樣說的:

    郭桓案“系死者數萬人”。

    “二獄(空印案與郭桓案)所誅殺已過當。而胡惟庸、藍玉兩獄,株連死者且四萬”。

    雖然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但是,既然空印案和郭桓、胡惟庸、藍玉三案能並稱“洪武四大案”,就意味著死者人數應該與其他三個案件是同等數量級,即都是數萬人被株連。

    確實有一些人辯解,可能沒有那麼多人。

    他們舉出的反例,就是如方孝孺在《葉鄭傳》提到,在空印案發生後,“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繫御史獄。獄凡數百人。士利兄亦以河南時空印繫獄中”。

    但是,這個說法並不能概括全部株連的人數。

  • 15 # 魏青衣

    空印案雖說也在大明朝翻起過一陣動盪,但絕對不可能像是傳聞中那般,斬首的官員就達到數萬之數。

    空印案從何而起?

    簡單來講,空印案主要是針對地方官員的,當時朱元璋從各地收稅,收取錢糧,每年都需要官員從各地將錢糧帶到京師,除了帶東西,還得帶賬本,等到了京城,會有專人核對賬目,看所到的錢糧是否與賬目吻合。

    一般來講,在這個過程中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也確實如此,但凡事有例外,整個運輸的過程,只要出現一點點的紕漏,就會導致運到的錢糧與賬目不符,這麼一來,應該怎麼辦?運到的錢糧數目對不上,自然而然的,便會影響到接下來的蓋章,蓋不了章,交不了差,官員就只能回到故鄉,重新起草報表,加蓋官府的印章,然後回到京城,再次加蓋印章。

    看起來比較繁瑣,但也就那麼一回事,一旦出了點問題,直接就會導致印章無法蓋好,需要大老遠的跑回去重新蓋章。

    為了避免重新加蓋印章導致的各種麻煩事,有官員就有了一個新奇的想法,那便是讓官員在運糧的時候,提前多帶幾份加蓋了印章,卻沒有寫內容的空白文案,這也就避免了出問題時需要重新翻山越嶺回到地方加蓋印章的麻煩,如此一來,小麻煩沒有了,這種做法也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開了。

    地方官員上京運糧的時候大多都會搞這麼幾份空白文案,一旦出問題,就能用得到。

    明朝一個明顯的特點,地方官員,或者說各級官員,共同遵循的一個預設的潛規則,偏偏皇帝不知道,朱元璋不知道空白文案的用途,也不知道各級官員是這麼幹的,雖說這種空白文案因為記載的都是運輸錢糧的實際數目,不會出現貪贓枉法的事情,但朱元璋就拉著這件事不放手了。

    朱元璋以徇私舞弊的名義,斬首了相當一部分官員,應該有數百人,遠遠達不到題目中所寫的一萬餘人,要知道,朱元璋斬首的都是官員個人,而非株連九族,看起來可能只是幾百個官員,其實已經相當於對官僚階級進行了一次大換血。

    朱元璋本來的目的也可能的確是為了給地方官員來一次大的調整,畢竟空印案這種行為,本質上並沒有影響到政府機關的正常運作,本沒有必要完全剷除,朱元璋找藉口大肆屠戮官員倒是顯得更有說服力了。

  • 16 # 歷史小知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知道上萬官員在明朝是個什麼概念

    “空印案”發生在朱元璋時期,當時的明朝官員據統計大概在兩萬多不到三萬人,就是說如果殺死上萬名官員,就相當於將明朝一半的官員殺死。

    “空印案”究竟是什麼樣的案件,他能導致明朝一半官員被殺被殺嗎?

    簡單說“空印案”就是明朝年底的財務核算,地方官員到中央對賬,有時會出錯,但是當時古代交通不便地方官到首都往返就是數月如果要修改資料就變的很麻煩,因此地方官就會讓財務人員帶上沒有內容的“財務表”並蓋上公章,一旦出現錯誤就當即修改,這就是空印,在財務人員就覺得省力。也就是說這是財務人員的一種投機取巧行為。

    當然在老朱哪裡不這樣認為,賬目對不上肯定有貓膩,其中涉及到貪汙問題。老朱本是平民出身,最痛恨貪官汙吏。對待這些人也重來沒有手軟過,大殺這些人想來也是理所當然。

    基本空印案是什麼後,更多的問題會隨之出來。明朝需要用一半的官員來管理財務工作嗎?難道其他事情都不幹了嗎?還是朱元璋真的是獨夫民賊,一個殘暴君王?

    再來說歷史記載,有明確記載證明此案不肯能有萬名官員被處死

    明史中明確記載過老朱對這件事的處罰結果《明史·鄭士利傳》:“主印官員處死,副手以下杖一百並充軍遠方。”也就是說朱元璋處理這件事就只是將主要官員處死,副手才的個充軍當時地方的主印官員不過兩三千人。

    其次必須提到一個人就方孝孺就是傳說中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滅十族的人,他的父親就是因為“空印案”而死,他作為親歷者在他的記載中僅有數百名官員被處死。

    同時說方孝孺本身就是個證明,空印案處死上萬官員,誅連數萬人。而他方孝孺自身沒有受到並誅連,仕途更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並且他還成為了明朝朱元璋繼承人建文帝的堅定擁護者,這也可以說明當時老朱的處理方法很是得當,得到當時人的認可。

    如果用這個來添油加醋證明朱元璋的殘暴,只能說這個不是當時的人,事實也是說老朱此案殺了數萬人也是後人的記載。

  • 17 # 趣談唐宋元明清

    之前看過一部小說,作者點評的非常犀利:這件事情你做可以,我也知道你這樣做是為了圖個方便,但你最起碼得讓我知道啊,竟然敢不讓我知道,那就是不尊重我,不尊重我就該殺。

    一、空印案的前因後果。

    其實關於空印案是怎麼來的,以及它在運作的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估計大家都知道。只不過在這裡還是要點上一下,要不然整篇文章無法敘述。

    簡單講就跟大家每年需要做財務彙報一樣,其實各地的官員在古代的時候也需要做財務彙報。財務彙報就像是年終總結,總結的好,給發年終獎;總結的不好,挨板子甚至殺頭。

    於是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會有大大小小無數的官員來京城總結。甭管總結什麼,反正得總結總結,如果能總結出點花來,保不齊能升職加薪,成為高富帥呢。

    但是一些官員他們在總結的時候就出現問題了,沒錯,他們是總結出來的總結問題。講起來比較拗口,簡單講當時明帝國的都城在南京,如果說廣東廣西那邊的人往南京跑多少有些費勁,但如果說是蒙古這邊往南京跑呢?

    這樣一個地方,如果說是近點兒的地方衙門、地方長官可能三五天一兩個月就到了,可是對於那些偏遠之地,尤其是路途難走,只能靠步行的地方,估計沒有三五個月,沒有六七個月是到不了的。

    所以這些人往往是從過完年開始就趕緊拿著年終報告去,等到了這兒差不多也正好過年了。

    第1次這樣可以,第2次這樣可以,慢慢的就不行了。

    為什麼不行了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你的年終報告很有可能出錯,其中哪怕一個小數點出了錯就得回去重新總結。

    於是就會有這樣的情況,可能一個人總結了8年,每一次都出錯,然後他來回奔跑8年,連8年前的事情都沒有總結出來,升職加薪不可能了,不挨板子就算萬幸。

    一些官員想著:與其這樣每次來回奔波,倒不如拿著幾張空白紙,然後每一張紙上都蓋好大印,到了那裡人家怎麼說咱就怎麼填,一個字也錯不了。

    二、朱元璋發飆了。

    這件事情其實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官員們無非就是為了圖個方便。

    而且我一度懷疑朱元璋可能老早就知道這事兒了,就偷摸的等著官員們越來越多,然後給他們來一個一鍋端。

    就這樣官員們私底下把這件事情傳開了,越來越多的官員開始用提前打好的紙去糊弄朝廷。

    終於有一天,朱元璋走到了朝堂之上,把這件事情說出來了,所有涉案官員一個也跑不了,該殺頭的殺頭,該坐牢的坐牢。

    只不過並不是說殺了上萬名官員,按照當時的文獻記載,只是把各個地方的長官給殺掉了,也就是參與此事的直系負責人。

    那麼這個直接負責人一共有多少呢?按照當時的資料統計,應該在1000人到2000人不等。

  • 18 # 饞貓歷史

    空印案是洪武四大案之一。四大案分別是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後人通常舉這些案子來說明朱元璋的冷血殘酷。

    關於空印案到底殺死了多少人?主要存在兩種不同的說法。上萬人的說法主要是來自吳晗的《朱元璋傳》,他主要是把空印案與郭桓案合起來一起說的。他認為:“空印案與郭桓案連坐被殺達七、八萬人。”

    第二種說法認為只有數百人。依據就是明人方孝孺《遜志齋集》卷二一的一段記載:“洪武九年,天下考校錢穀策書,空印事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繫御史獄,獄凡數百人。”

    另外,《明史》上記載了此事的處理結果:主印官員處死,副手及以下仗一百充軍。這應當是合理的。此案處理的主要是這些掌印官員。被殺的是掌印主官。按照當時府縣的數量來推測,被殺數百人應當是更合情理的。另外,按照當時的官制,官吏總數才約兩萬人。因此不可能真的殺死了上萬人。

    而事實上,如果是作為當時的老百姓,你可能會對此拍手稱快。因為這些案子基本不涉及到老百姓。就是朱元璋整頓吏治、剪滅功臣的舉措。朱元璋這個人,他出身貧寒,甚至在做小沙彌的時候還曾經遊食四方。他見過了太多太多老百姓的辛酸與艱苦了。所以他對民間疾苦是非常同情的,對於貪官汙吏是非常痛恨的。

    空印案在當時來說,就是朱元璋下狠手整頓這些欺上瞞下的貪汙瀆職之輩的一個例子。老百姓可能都是拍手稱快的。就像你現在看到誰誰誰大貪官又落馬了一樣。

    後人有的說空印案是冤案。很多人認定這是朱元璋逞淫威的具體表現。這個案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了我對案子的介紹,您大概自己就可以判斷這是不是一個冤假錯案了。

    按照明朝規定,每年各布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賬目。戶部與各布政司、府、縣的數字須完全相符才可以結項。否則整個賬冊便要被駁回,重新填報,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當時交通不發達。很多州縣到達首都南京甚至要花一兩個月你的時間。如果因為某一項數字對不上便要重新回去蓋章。這是不現實的事情。因此,地方官員的做法普遍是用空白的紙張先蓋上印,到京師之後再根據戶部的數字直接填上去。這樣就方便多了。省的到時候數字對不上跑來跑去費時。

    但是,在朱元璋看來,這是一種舞弊行為。這不是欺君嗎?誰給你們這些官員的膽子。竟敢數字都沒核對上,印章就蓋上了。照這樣,那戶部核對資料還有什麼意義?你們隨便填不就得了。這裡面肯定有貪汙腐敗行為。因此未元璋震怒。下令,主印官員處死,副手以下仗一百充軍。

    由於當時朱元璋震怒,沒有官員敢就這件事提任何意見。因此這些官吏自然就都被處罰了。

    但是事後卻有人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據史料記載,有一個名叫鄭士利的人,他的哥哥鄭士元,曾因空印案下獄。因此鄭士利在給皇帝的上書中堤到這件事。他認為這件事朱元璋做的不對。主要理由如下:

    一、蓋好章的空印紙是專用的,不可能被人用於其他事。

    二、就是交通不便的理由。正是由於交通不便,這種做法由來已久,是一種傳統做法。

    三、此事沒有法律依據。大家一直都是這樣做的,並不知道這樣違法。

    四、國家培養官員不容易,你一下殺這麼多官員,是對國家的損失。

    據此,您可以去判斷這件事到底誰對誰錯了。

  • 19 # 狂熱歷史

    明朝洪武年間發生的空印案,誅殺數萬人,是明朝初年四大案之一。空印即在空白文書上預先蓋上印章,需要用時再填寫內容。那一張空印,真的處死了這麼多人嗎?

    以朱元璋猜忌的本性,在得知空印之事後,盛怒,便認為官吏在利用空白文書來作弊貪汙,這事影響極其惡劣,必須以儆效尤,嚴懲使用持有蓋有官印的空白文書簿冊的官員。

    按明朝律法規定,每年各布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賬目。戶部與各布政司、府、縣的數字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結項。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賬冊便要被駁回,重新填報,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明朝的首都設立於南京,因此江浙、雲貴、兩廣、晉陝、四川等地區的官員都要到南京來報送稅款和賬冊。官員們到首都的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而運送的稅款正是糧食,糧食在運輸路程中有所損耗難以避免,然而在戶部核對資料和實物後,資料稍有差池都必須重回地方報冊,往返地方與首都的路途遙遠,相當的費時費力,因此前往戶部報冊的官員都會備有事前蓋過章印的空白薄冊,備實時計數用,免於來回折騰。

    當時空印是自元朝流傳下來的習慣性做法,在明朝也未下令禁止,但朱元璋發現之後,盛怒,認為這是蒙古官僚貪汙腐敗的門路,不可取,於是下令處死主印官,其部下杖責一百發配充軍。但空印案的做法並未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仍然有貪官汙吏的存在,有人說朱元璋如此大怒,原因其實是空印的運用並未經過他的同意。

    至於涉案處罰的人員,根據歷史文獻上的記載,有不同的說法,有數百之說、有數萬之說,也有七八萬之說。 因為“空印案”與“郭桓案”,“胡惟庸案”,“藍玉案”並稱為洪武四大案。而其他三案被誅殺人數都是數萬人,所以根據其他三案的誅殺人數而推測出空印案也被誅殺了上萬人。

    我的觀點是:誅殺官員數百,牽連數萬人。一是古代以連坐為懲罰,株連九族,人數才能達數萬。二是,你想如果處置的是上萬名官員,那朝廷各個部門各個地方都需要官員來工作的,殺掉數萬官員,短時間內朝廷無法運作,所以處置官員數百,而其他的人是牽連受罰的,因為古代連坐是五家為伍,十家為什,而家族有犯罪的則誅殺九族。

  • 20 # 春去冬消

    “空印案”明朝早期四大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之一。要想明晰“空印案”的產生,首先,就要了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原名朱重八,早期和父親朱五四,做地主劉德的佃戶。

    大元時期,最底層的百性只能以數字相稱,只有上層階級,才能使用一些文雅的名字。這也凸現了,元朝統治者,對駕馭中原,擁有幾千年文化的這塊土地,頗感吃力,顯得狼狽不堪,促襟見肘。這個在中國歷史上,開拓疆土最為遼闊的帝國,僅僅統治97年,便風雨飄搖,分崩離析了。朱元璋便生活在這一朝代。

    元末,刀兵四起,狼煙遍佈。加之瘟疫、乾旱、饑荒肆虐。天災人禍輪番吞噬著百姓的生命,這已經無法用悽慘來重建這一場景了。

    此時的朱重八也難逃厄運,母親、兄弟先後被餓死,最後連父親也命喪黃泉。朱重八拉著父親的屍體,找到地主劉德,肯求給一塊地葬了雙親。天下烏鴉一般黑,非但不給還大罵朱重八,硬生生把他趕了出去。

    朱重八悲憤大哭,“天下竟無寸土能安葬亡父”,這一切被鄰里劉繼祖看到。悲憫朱重八,便施捨了一塊地給他,算是安葬了父母。

    此後劉繼祖被朱元璋封為〔義惠候〕。

    災難持續發生, 1344年,朱重八也轉崗去了皇覺寺。大災之下,青燈古佛也難保他一日三餐。住持也無奈,便打發他出門化緣了,好聽叫化緣實則討飯,按今天的解釋,自謀生路去吧!

    此時的中原,餓殍遍野。能討到一口吃的以是萬幸,有則吃,沒有就吃土,實在沒轍只能抱腿數星星了。

    朱重八就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鍛造出了殘暴、多疑的性格,這便構成了朱元璋的性格主體。

    入伍,參軍,打仗。至此,朱重八徹底蛻變成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天為帳幕地為氈,日月星塵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腿,恐踏山河社稷穿。

    ――朱元璋

    為了加深對朱元璋性格的印象,我們來分享兩則小故事。

    摔跤

    朱元璋大宴凱旋的將軍們,胡惟庸、趙慵陪同。在巡視各桌時,朱元璋不慎跌倒,而各桌大臣佯裝不見。唯有趙慵急忙上前,攙扶朱元璋,並大聲道:“皇上跌倒,你們為何不扶。”朱元璋心中暗怒,你今日竟然讓我出醜。不久,胡惟庸犯案,本與案件瓜葛不深的趙慵,被處以極刑。趙慵怎麼也沒想到,當初只想拍個馬屁,沒想到拍到了陰間使者馬面的屁股上。送了性命,家人也被牽連,流放千里。

    扒橘子

    一日,朱棣進京面見母親馬皇后,朱元璋也在。看到兒子朱元璋心裡想,我要試探他一下,看看他能否造反。便扒了一個橘子給朱棣,此時馬皇后看見,心頭一緊!黃色的橘子不就是“皇局”嗎?馬皇后拼命地給兒子使眼色,朱棣聰明,推說邊關有事,起身告辭,躲過了一劫。

    《空印案》 暴發 明太祖 洪武九年(1376年)

    空印:即空白文書預先加蓋各布政司、府、縣衙的公章。需要時,再填上具體內容。

    這一陋習,自元朝留傳下來,各地官員一直沿用至洪武九年事發。

    明朝,各州府衙門,每年都要向戶部繳納錢糧,用來充盈國庫。作為實物稅款的糧食,由地方政府押運至京城,交由戶部清點。由於山高路遠,難免會有損耗。如果查點實物與造冊不符,便要發回重新填寫造冊。由於當時交通極為不便,少則月餘,多則一年。

    這便有了空印文書的出現。

    造冊與實物存在誤差,是個大機率事件,利用空印文書,及時填寫造冊,可以避免舟車勞頓,來回奔波的麻煩。而且從前朝就一直沿用,朝庭也沒有明文禁令,各府官員也都心照不宣,直到洪武九年始終相安無事。

    當朱元璋得到這個訊息,大為震怒。這群汙吏,竟敢在寡人的眼皮低下做案。這是欺君罔上,罪不可恕。丞相及大臣都不敢諫言。遂下令:執印官員處死,副手及以下仗一百。

    空印慘案就這樣發生了。誅殺令發往全國,緝拿與案有關的所有人。一時間,瀟殺之氣佈滿了大明的天空。州府官員瑟瑟發抖,恍恍如末日。

    以朱元璋的殘暴、多疑的性格,必然是一場腥風血雨,地動山搖。僅憑一己的好惡,就製造一起鬨動朝野的大案。

    據史料載:

    《劍橋中國明代史》:“皇帝對任何不忠的表現都是極其敏感的。”

    方孝儒《葉鄭傳》“守令守印者皆欲置之死,後竟殺空印者。”

    方孝儒《遜志齋集》“洪武九年,空印事起,凡主印吏有名者,獄凡數百人。”

    受此案牽連被殺的有千餘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型商場是如何進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