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rainbowzhong

    可以嘗試,但不建議鼓勵所謂的挑戰。

    拿我兒子學籃球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想要他學籃球,是因為他不滿5週歲時,帶他去參加我們同學的聚會,他突然就對拍球產生了興趣,一下子就能連續拍200多個不間斷。要知道在那之前,他從來沒有認真練習過拍球。因此,覺得他是不是天生球感很好?那能不能動漫練練籃球?男孩子打籃球,將來馳騁在籃球場上,多帥呀!光是想著這術的場景,都讓我這個當媽的興奮不已!

    一年級上關學期一個偶然的機會,獲得了一次籃球體驗的課程,帶他去體驗了之後,小傢伙說喜歡,可是把我樂壞了,立即給他報了籃球班。

    然而……我高興的太早了!幾節課下來,他對籃球一點感覺都沒有,除了按自己的方式拍球以外,球感差到不行,動作的協調性也不怎麼樣!尤其是他還是個左撇子,這對於那些習慣用右手投籃的教練與助教來說,得糾正啊……儘管後來和教練們都提醒了此事,但也沒管什麼用!在這件事上,他沒有感覺到任何的高興和成就感。甚至到後來,他非常牴觸去上籃球課,有幾次因為我有事,讓他爸爸帶他去,居然就帶不去!甚至都走到場館門口了,都站在那裡不進去!

    因為這事,我和他和顏悅色溝透過,也發過火動過怒,勸也勸了,罵也罵了,關係也破壞了!他就是對籃球無感。

    後來我反思自己,他去學籃球,到底是他的需求還是我的需求?看到他那麼痛苦,難道我就高興了?與其這樣,為什麼不讓他選一樣他真正喜歡的事情去做?

    很多家長看到這樣,怕是要批判我了:小孩子哪兒有什麼長性,如果家長不堅持,孩子還不就更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什麼都堅持不下去,到最後一事無成?!說實話,在這之前,我對這個說法,也是深信不疑的。但是聽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興趣班的事與家長“反目”,看到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對興趣班產生懷疑時,我到覺得,遵循孩子內心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在幫助孩子找 到他真正的興趣和擅長。誰說孩子沒長性?兒子在樂高上面就非常有長性,他從不喜歡按部就班的照圖拼,而更喜歡利用零件自己創造,他喜歡那個創作的過程,他享受那份創造的樂趣,他更從那裡嚐到了成就感。所以從三四歲第一套樂高開始,他從沒放棄過。

    又有家長說了,那是玩具,能一樣嗎?孩子就喜歡玩,讓他玩他還能不高興?但是家長們也別忘了,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只有孩子真正感興趣了,他才願意在那方面去下功夫,玩出成就感 了,他才更願意多去研究!玩樂高玩到極致,難道不也是一種本事?

    所謂學習動力,其實就是好奇心的引導,人類學習的本質,就是好奇,所以,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才他讓他有學習的動力。然而,當他對這件事從最初的好奇,已經完成演變成了厭惡時,你還要他去挑戰?

  • 22 # 糯米麻麻Coco

    只要孩子願意去嘗試和挑戰,我會鼓勵孩子去挑戰的,畢竟可以鍛鍊下自己,沒準短板會變成長板,成為擅長的事情。但是假如孩子比較抗拒,不願意嘗試的時候,大人也不要逼迫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在於興趣。大人需要做的就要是去引導孩子尋找對這個事情的興趣,有了興趣那麼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想去挑戰。

  • 23 # 啟發繪本丹丹

    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有的說話特別早,也很流利,有的運動神經很發達,有的搭建玩具玩得特別好,有的畫的畫很有趣。

    是的,他們都有自己擅長的,或者感興趣的東西。對於擅長的東西,就是自帶的天分吧,自然地就能夠做得挺好,也會得到不少鼓勵。但是感興趣的東西呢,卻不是一定能做好的。有時候孩子非常有好奇心,躍躍欲試,可是真正做起來發現並不容易,於是就會想放棄。這時候,他們需要一些動力。

    比如我家公主的幼兒園,要求她們回家練習跳繩,要跳到十個以上。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她動作不對,所以只能跳兩三個。我在旁邊不斷糾正她的動作,幫她數數。可是身體形成的習慣似乎沒那麼容易改掉,練習了半天,仍然沒什麼“長進”。於是我們倆都有些洩氣,不想繼續練了。

    第二天,公主爸爸也拿了一根跳繩,跟她一起出去了。爸爸給她表演雙搖之類的花樣,後來倆人就瞎玩起來了,特別高興。玩夠了,倆人回來,公主興奮地說她學會跳繩了,讓我出去看。我一看,她真的會了!雖然動作還是不太對,可是能連著跳好幾個了。關鍵是,倆人都特別開心!

    可能,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動力就是“好玩兒”吧。當他們享受到玩兒的快樂,學習就不是特別難的事情了,更有可能堅持下來,而且越做越好!相比之下,只是在一旁“指導”可能真的沒有什麼幫助。孩子也不會因為做事情成功得到誇獎之類的結果,而堅持做一件事情。快樂的過程對他們來說才是動力的源泉。家長願意跟著孩子一起嘗試一起玩兒,對孩子來說更是非常大的鼓勵!

    如果孩子不是因為做不好,而是真的沒有興趣(我們每個人都有不感興趣的事情),那就不必勉強了。如果是非做不可的,那麼多一些耐心,降低標準,告訴孩子努力做了就已經很好了,不要讓這些成為孩子沉重的壓力。

  • 24 # 十八線mama

    可以鼓勵,而且一定要鼓勵。

    孩子有不擅長的東西很正常,沒有什麼事是天生擅長的,什麼事都是熟能生巧。不過對於孩子目前不擅長的方面,家長的態度很重要,不能有那麼強的功利心,把嘗試後的結果看的太重要。如果這樣,孩子會形成一種結果導向的習慣。這樣不論孩子學習什麼,或者做什麼事,他都更看重自己做的結果,而不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有了多少收穫。

    比如,學習。學習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有些人從學習當中獲得快樂,收穫知識,而有些人,卻是因為考試成績名列前茅,得到別人的關注。或者學鋼琴,有些人是彈琴使他快樂,彈琴彈得好不好,其實沒有什麼關係,音樂讓他感受到喜怒哀樂,而有些人,彈琴就是要得到別人的誇獎。

    我強調的是鼓勵,可以嘗試一切他感興趣的東西,在這期間,哪怕是失敗了,一塌糊塗,也是沒關係的,可能他自己會沮喪,不過,家長要引導他,他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收穫,有沒有開心快樂,結果怎樣,又有什麼關係了吶。

    相反,如果家長對待事情,功利心太重,就對孩子沒好處了。

  • 25 # 歐泊之家

    首先,對於孩子不擅長的方面,一定是嘗試過多次之後得出來的結論,所以我絕對不會鼓勵孩子去挑戰不擅長的方面,既然知道不擅長了,就沒必要再去給孩子壓力,而應該讓孩子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把擅長的地方發揮到極致,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每個孩子生來都是不同的,他們的天賦特長都不一樣,我不會強迫孩子去做她不擅長的事情,那樣只會給她帶來壓力和不自信,而自信這個東西,我認為是人最重要的特質之一。我認為自信,是源於自己能夠把事情做好,做極致,對自己有信心,而不是把不擅長的事情做好,那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每個花朵都是一樣的,那世界就沒有其他的顏色了。

    第三,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完美,成為全能,但那是不可能的,家長可以問問自己,是不是也能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是不是也能忍受不擅長的事情帶來的挫敗感,如果家長能感同身受的去體會孩子的感受,相信家長也不會去強迫孩子做她不擅長的事情了。

    總之,我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孩子可以去體驗和嘗試各種事情,不擅長的事情在體驗過後,還是不能達到90分的程度,那60分也是不錯的,我不會有任何遺憾,把精力用到對的地方,不要求十全十美。我可能是最放任自流的家長吧,她只要健康、開心就好,其他順其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圖寫詩,大家有什麼好的詩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