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衣賜履讀通鑑

    簡而言之,功勞太大了,不一定是震主,至少讓新的主子不好發揮權威。商鞅把老貴族得罪光了,孝公一死,他必須死。范雎為了報達他的舉薦人,鄭安平和王稽,拜相後不斷提攜此二人,沒想到,這倆傢伙都投降別國了,這樣,按秦律,范雎必須死,這個沒話說。呂不韋如日中天,始皇上位之後,把他趕回家,居然登門拜訪的各國賓客絡繹不絕,這還了得!於是,始皇打算下狠手,不韋還是厲害,與其被你折磨死,不如自己死,於是自殺。

    至於張儀,下場我覺得還是不錯的。他一看秦武王不待見自己,主動辭職,到魏國去當宰相了,一直當到死,挺不錯

  • 22 # 順勢而為

    所謂名相,一定是有方法和政策使國家富強,攻城掠地。那麼問題來了,好政策就是重新洗牌,會犧牲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打仗也會消耗國力。一旦受損方撐權就必定報服而重新洗牌。消滅始作俑者,樹立威信,推行自己的新政策。所以,從歷史上看,打破陳規的改革者即變法者,大多數都沒有好下場。

  • 23 # 青楓阿川

    自古以來權臣沒有好下場,都是一個規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就是亙古不變的一個定律。因為任務完成了,不需要你了。你的功勞太大功高鎮主,留著你不安全,所以你得死。

    其實這條路他們也能夠預判到,能作為秦國的丞相也是站在金字塔頂端了,對於們來說,這輩子已經值得了。

    我們就看看商鞅是怎麼死的?商鞅在秦國這些丞相當中,我感覺他是居首功的。沒有商鞅的變法,就沒有秦國的強大。正是商鞅的變法,讓秦國迅速崛起,為日後秦國的強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孝公死後,他知道沒有了依靠,他必須得死。

    為什麼他必須得死呢?

    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得罪了太多人,尤其是秦國的老士族,以甘龍為首的太痛恨他。因為要改革,肯定得觸碰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孝公去世後他們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第二點就是功高震主,由於商鞅變法在秦國大獲成功。秦國的國力日益強盛,老百姓都尊稱商鞅為商君,威望很高。秦惠文王嬴駟上臺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商鞅也必須得死。

    張儀。張儀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多次深入敵國,為了秦國的利益,把其他國家騙得團團轉。可以說,為了秦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他國家,尤其是楚國痛恨他,當秦惠文王去世後,張儀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榮光。

    范雎。現在有一個詞叫做瑕疵必報,說的就是范雎。我們不是說他是小人瑕疵必報,我們要看到他受的什麼苦什麼罪。當年在魏國的時候,被別人陷害,差點就死了,幸好被別人救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憑著他一生的才華,僥倖去了秦國,被封為丞相。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的戰略,對秦國的擴張吞併起了很大的作用。當然他也有他的不足,由於他嫉妒白起,設計殺了白起。後面鄭安平的叛變,也牽累了范雎。

    呂不韋。關於呂不韋的傳說就太多了,最大一個未解之謎就是說他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歷史上的呂不韋,最早期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發現當一個商人賺的錢有限,最大的一次投注就是押寶於秦國公子贏異人。他成功了,當然作過程中,他也付出了所有。可以說是傾其所有,善盡家財,把自己的愛姬趙姬送給異人,自己還差點丟了性命。所幸贏異人後面當了秦王,呂不韋也就當了丞相,從此之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由於嬴政的迅速長大,根本容不了其他人在秦國把持朝政,也就加速了呂不韋的滅亡。

    其實歷史上這些例子都是因為權力的鬥爭,在鬥爭的過程當中,為了奪得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不管前面是誰?有多大的貢獻,一旦用不到你的時候,你就成為了絆腳石,那必須會除掉。所以他們四個人下場,也就不難理解,可能他們自己也預料到會有這樣的下場。但人生短暫,能爬到如此高位的又寥寥無幾,所以說也算是相互成就。既然是鬥爭,勢必有所犧牲,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 24 # 扯淡家

    中國歷史上的名相能夠善終者少之又少,總結一句:要出成績就難免要得罪人。

    就如商鞅變法,侵害了保守貴族的利益,導致最後被車裂而亡,成為政治犧牲品。又如呂不韋,在被秦始皇流放途中自盡而亡。張儀和範睢算是四個人當中晚年較好的,張儀逃出秦出任魏國宰相,後正常死亡;範睢舉薦蔡澤,後病死於封地。

    政治上,如何功成身退是一門學問。秦國幾位名相,唯有張儀和範睢過了這個坎兒。難道他們不是國家功臣嗎?不值得擁有安詳的晚年嗎?他們確實是秦國壯大發展路上的大功臣,尤其是商鞅建立了秦的法治體制,使秦迅速的強大起來。

    但是,政治摻雜了更多的權力鬥爭,已經不能夠以單純的貢獻或個人喜愛來評估。中國有句古話,叫“順者昌,逆者亡”,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 25 # 大秦鐵鷹劍士

    戰國時代的名士為了理想,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只要國家需要他們會死不旋踵!秦國的崛起,有賴於全國君民的奉獻:文臣不惜死,武將不貪生,秦軍將士浴血沙場,秦國百姓勤耕農田。功成身退,棄國保身不是名士們的立身之道,因此商鞅以身殉秦!張儀是功成身退了,範睢犯國法當處死,當秦國沒有殺他。呂不韋犯國法亦當處死,秦王政沒有處死他,他自己畏罪自盡了。

    商鞅變法強秦,得罪了老世族的利益,儘管秦國富強了,但是秦國的社會撕裂了,造成了新老階級的嚴重對立。所謂新階級就是農民,他們從奴隸變成平民,獲得了土地,耕田出色有農爵,作戰有功有軍爵。所謂老階級就是老世族、貴族,他們從世襲制變成了軍功制,無功者不得繼承祖上爵位。新老碰撞十分激烈,擁護商君的人多,想殺商君的同樣多。

    要彌合新老階級,要分兩步走,其一殺商鞅洩恨,其二將變法中的第一代老世族誅殺。消化老世族主要是將在變法中利益受到最大傷害的第一代殺掉,之後的世族在變法環境中成長起來,就不會反對變法。商鞅的血可以彌合新老階級,讓世族們無話可說,不得不適應變法後的環境。商鞅的死是秦國需要他死,所以他不得不死,並不是因為商鞅謀反了。

    張儀在秦惠文王一朝受到重用,他是縱橫家的著名士子。作為大秦第一丞相,張儀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也就是給秦國指出了破合縱的方法——連橫!惠文王死後,秦武王痴迷於武力,他認為秦國軍隊無限強大,完全可以直接攻滅周王室,並取而代之,從而實現秦國王天下的理想。張儀的外交才能用不上了,所以他隱退了,並沒有被秦國處死。秦武王洛陽舉鼎後,才明白九鼎之重,不是滅一個周王室就可以實現的。

    範睢犯法了,而且犯了很嚴重的法,雖然不是他親自犯法,但是他推薦的人犯了國法,作為大秦丞相,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年範睢被魏國丞相魏齊羞辱,他被當眾打得半死,仍到女廁裡被尿淋。魏齊讓鄭安平將範睢屍體扔到山中喂野狗,結果鄭安平救了範睢,還護送他入秦。範睢能入秦,全靠秦國使者王稽,秦國丞相魏冉在路上查六國士子,嚴禁六國名士入秦,王稽從中打掩護範睢才得以順利入秦。

    範睢當了大秦丞相後,重用他的恩人鄭安平、王稽,儘管兩人能力不行,但都身居高位。邯鄲之戰時,範睢推薦鄭安平當將軍,領五萬人支援秦軍,結果鄭安平率軍投降魏無忌的聯軍。王稽作為秦國河東郡郡守,在魏無忌大軍來襲時,也叛國投敵。按照秦國法令,舉薦了官員而被舉薦的官員犯了罪,那麼舉薦人也同樣按被舉薦官員的罪名治罪。這樣應侯範睢應判逮捕父、母、妻三族的罪刑。

    秦昭襄王一生鐵血執法,從沒有放過一個犯法之人,包括他兒子蜀侯叛亂也被斬首了。但是秦昭襄王放過了範睢,嚴令任何人談論鄭安平降敵一事。王稽叛國被處死後,範睢覺得自己無臉呆在秦國,就舉薦計然派名士蔡澤當丞相,自己回封地養老。範睢在封地後悔自己推薦鄭安平、王稽,羞憤交加,不久病死了。

    呂不韋是秦國四朝老臣,在秦昭襄王喪事、秦孝文王繼位及喪事、秦莊襄王繼位及喪事方面居功至偉。呂不韋主政期間還攻滅了周王室,打敗了六國最後一次合縱,可以說功勞大大的有。呂不韋犯了什麼法?他私通太后,還將大陰人嫪毐獻給太后,導致了秦國王室蒙受了巨大恥辱,被天下列國所恥笑!在平定嫪毐的過程中,他還持觀望態度,甚至因政見不同,有廢除嬴政的行動。嬴政將其罷官,放回洛陽養老,呂不韋還聚集天下名士,諸侯公子議論秦國大政。最終嬴政給了他一封王書,令他遷到秦國腹地巴蜀養老,呂不韋憤而自盡。

  • 26 # 兩隻谷牛

    商鞅因為得罪了權貴,觸動了他們的利益,而當時的統治者還離不貴族勳貴,因商鞅只有死才能平息貴族們的怒火。張儀在各國眼裡就是一根攪食棍,然而這根攪食棍在贏駟手裡卻成了利劍,一把可以把列國搞得四分五裂的利劍,然而利劍用完也只能把他收回,因為利劍還不夠力不足於砍平東方六國。範睢卻卻實實真小人,為了自已的利益也要讓君主背上剎功臣的惡名,結局能好嗎?呂不韋是個商界精英,政治家,通常政治家都是賭徒,他賭中了不過賭注太大,是萬里江山,沒有一個皇帝能容忍後人會議論他的皇位來路不正,在說呂不韋勞高震主還不知進退,寫本書都要著名是他家的,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做臣子要低調,不然離死也就不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百兆寬頻網速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