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荔冬棗
-
2 # 文文品讀歷史
這個問題比較有現實意義的。
俗話說養兒防老,絕大多數人的想法是父母生養了自己,我們就應該不顧一切地孝順,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孝順自古以來就被受推崇,然傳統的孝道已不能適應現在社會的要求。現在的家庭子女少,生活壓力大,單靠子女養老已不現實,應該靠社會制度的完善,由國家擔負主要的養老責任,不然我們交幾十年的保險有什麼用呢?我們為什麼還要交稅給國家?但目前中國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尚不完善,造成無保險的老人還是依靠子女養老,一旦長期生病將給子女帶來沉重的負擔,反而出現“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事情。這其實是國家社會的失責!
發達國家都是依靠國家養老,老人和子女各過各的,老人養老生病國家負責,子女依本分盡孝。中國目前很多人的思想還是封建社會那一套孝道,老人晚年和子女住一起,全靠子女贍養,由此出現啃老族,兒女打罵老人等許多倫理悲劇。強加給子女的孝道無形中給子女加上了精神枷鎖,把感情,親情都烙上了投資的印記。生你,養你,你就必須無條件地報答我。贍養老人本是一種義務,是道德上的關愛卻因此變了味。
孝順,並不是完全否定孝道,而是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老人自己的生活自己把握,不能一廂情願地把晚年幸福寄託在子女身上,子女應以現代的觀念盡孝。國家社會為主,子女為輔共同承擔起老人的晚年生活,那樣大家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
3 # 上網為學習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封建的奴隸制味道濃重的低階社會,他的東西能容於當時,一定是因為味道相投相合。否則,會不相容。。。。。。後人,今人,不能瞭解孔子生活的現實,不能知道孔子論說的語境,只能以現在的認識來各自猜測孔子的意思。。。。。。越是古遠的東西越是不可知不可較真的東西,不要在上面耗太多的精力。。。。。。因不可考,所以只能各說各的爭論不休,把生命浪費在口水裡,不明智的。
-
4 # 潮州玩家
這裡的“不是”是指父母的出發點和心願是不好的。全句可這樣理解:從古到今,全天下做父母的,對子女的心願沒有不好的。絕對沒有父母要子女學壞或無能。最多隻可能出現教育方法上的不正確。用以告訴天下做子女的,不要懷疑父母的心對不對。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他們能跟自己作對嗎?
細細分析一下,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看待:
父母皆禍害怎麼理解呢?我記得有句話,叫“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意思就是父母雖然很多行為不可理解,但他們都是為了子女好。 看到這裡肯定就有人要罵我了,“為我好就可以如此對待我?”,“這不是為我好,這是把我當寵物!”“這是把我當工具!”。 這些話呢,都對。但是我就有一個問題:如果你有了孩子,你願意在明知結果很慘的情況下,讓孩子自由發展嗎? 就比如說,你的孩子喜歡上了足球卻不愛學習,你會讓他踢嗎?會把他的前途送進中國足球那個黑洞裡嗎? 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有人說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對,比如考的好了罵不能驕傲,考的不好就別說了;老把自己和別人比,導致自己很自卑等等。
但我也記得有句話,叫寬嚴皆誤。 也就說父母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他們怎麼知道你會不會驕傲,會不會自卑?所以很多時候,寬或嚴都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就像日本人教育小孩,總是責備居多,而美華人教育小孩就是誇獎居多,但美國和日本的教育總是別人學習的典範。。 說實話,我生於83年,我的父母從小就是像你們說的那樣教育我的,而我所受其害,敢說不比你們任何一個人少。
但是我還是要堅持不能責怪父母。 為什麼?因為我認為他們沒有損害我的自由。 因為所謂自由,不是放縱天性,而是人類出於自己的理性和尊嚴而給自己所定的規則。 這個大概不需要解釋了,我相信這裡知道康德的人很多。 我要表達的就是:在父母的那個年代,那個背景下,他們共有的理性,就是如此的教育孩子,你不能指望孔子去大談憲政,也不能指望墨子去大談三權分立,這是歷史決定的,誰也跳不出。 而新時代的我們,又如何知道現在我們所遵從的價值觀,在幾十年後還是對的呢? 不能,誰也不能預測未來。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總是踏著歷史的車輪,一遍遍重複過去的悲劇。 如果你想跳出這個悲劇,你就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理性。 時代在發展,下一代和上一代必然會產生代溝,如果人們還是習慣性的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那我們永遠也不出歷史的車輪。 回想一下上個月的“69聖戰”吧。幹這事的也多數是80後,他們就代表這自己的價值觀去欺負小朋友了,你敢說他們和50後的父母有區別嗎?真的有區別嗎? 我有我的理性,父母也有父母的理性。正因為我理解了“要尊重每一個人的理性”,所以我不得不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尊重他們,才是真正的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下一代。 包容並不代表視而不見,那只是逃避。和而不同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包容。就像哈佛教授桑德爾所說的:也許我們永遠也找不出答案,但是並不代表我們就要停止交流和摸索,因為我們本身就活在這些答案之中。
我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說,蕅益大師在“說”當中,在第四卷有一個“說”,叫“孝道說”。大家對孝道,大家都知道“百善孝為先”,但是什麼是孝?我們也是含糊籠統、搞不清楚。蕅益大師就對這個孝、孝道這件事情,他就把它詳細地說明,什麼是孝道。
在這個“孝道說”當中蕅益大師把它分成兩類,一個是世間的孝道,一個是出世間的孝道。 世間的孝道就是,世間人呢分成三個品類,一個是小孝,大小的小,一個是中孝,一個是大孝。
什麼是小孝呢?就是我們身為一個世間人我們怎麼達到小孝的標準呢?——承歡膝下,四事供養。你整天跟父母在一起,承歡膝下,幹什麼呢?四事供養,父母親需要什麼,你馬上供應父母親什麼。他需要飲食,你給他飲食;他需要各式各樣的裝置,你提供給他各式各樣的裝置享受,這樣子可以說是孝,但這樣是小孝。你滿足他一生的安樂,色身的安樂,承歡膝下、事四供養,謂之小孝。
那什麼是中孝呢?立身行道,不辱所生——你自己能夠克己復禮,把自己的行為做好,得到別人的讚歎,那麼這個時候呢,父母親以你為榮,這個是中孝,這個是從色身的受用變成內心的光耀。立身行道、不辱所生,謂之中孝。
那什麼是大孝呢?喻親以道,永脫輪迴——你能夠告訴父母親明白道理,使令他能夠永遠地解脫生死、得到究竟的安樂。喻親,喻者就是曉喻,喻親——把這個道告訴你的父母親。喻親以道、永脫輪迴,謂之大孝。但這樣都屬於世間的孝。蕅益大師說,世間人應該所為的是這三種孝。
-
5 # 使用者67479858大難不死苦難出真工
謝謝邀請!孔子為世人推為聖人,為人師表。二十四孝比較突出,所以受人推崇。為人子者,應當行孝道,要不何為人子,思父母子艱難。後為人父,正知心安理得。若是不孝,父母艱難,於心何安。父慈子孝,母賢女順。夫唱婦隨,相親相爰,上敬下孝,相夫教子,代代相傳,這是眾多家庭的希望。但還有些人,逆子惡婦,不孝父母,忤逆父母,輕視父母,不與父母食,打罵父母,這些忤逆之道真是教人傷心。所以我們的聖人,賢人,教化,教導,我們還是要多看多學習,才不會走入伎途,少走伎途。謝謝!
-
6 # 使用者5749012249
為人,能做到孔子的24孝就頂呱呱了,可是,令人悲哀的的是,如今有許多人言語上不孝順父母,有的子女說,是父母錯生了他們,有的子女還說,他們小時候沒得什麼吃的……。
-
7 # 河山59286680
孔子的論孝並不封建,成為了幾千年的傳統習慣,孔夫子提倡孝道是有道理的,論古評今,知識有限,用事實論證,確實有道理,孩子哇哇墜地,一個生命的開始,殊不知,母親是用生命與生,死博鬥贏來的,孩子的成長,父母澆灌了多少心血。耽驚受怕,病痛折魔,兒行千里母擔憂,成婚嫁娶,又一代出生,可憐的父母耗盡了全部心血,換來的是,老了,走不動了,生活難以自理,或生命奄奄一息,該是兒女盡孝了,關懷著父母,體貼著父母,感恩著父母。盡孝順是一種美德,一種親情,是人類一種偉大的情操,孝道不過時,孝道不是封建,孝道還應發揚光大。
-
8 # 野山羊73515851
有關孔子論孝順之道,論語中有十一論命題,二十四孝在民間流傳歷史悠久,多以故事形式口口相傳,加之,新中國未建立前,中國四億人窮人佔85%,這些人上不起學,也無錢上學,所以文字流傳是有限的。例如,父母在不i遠遊,以軍閥階級為主的舊軍隊是不充許傳播的,因此抓兵,派兵甚多,入則孝,出則悌 。其意,一個人在家要要孝父母出門在外,要尊尊重師長,要要少承諾,務必講誠信,要有愛心,要親近品德高尚的人,工作生活之餘要多學習。這論語乍一聽有口道理,可細仔理解,的確隔離了勞動人民,只是為封建主義為效力的利己|者。以歷史現代覌青待孔子論語。學之細推敲,用之應唯悟。更應該與現文明結合而用。
-
9 # 嗆水的魚
之所以有這樣的思想,和農耕文明是有很大的關係的。現今,孔子的孝道思想很明顯地被遺忘了。而對於他提成的孝,的確存在很大的爭議,如焦仲卿對母親的孝,而導致“孔雀東南飛”等。對於父母,通常會像過山車一樣,從仰望到不覺得咋地,再到父母是正確的。所以,人們記得的不只是父母而已,還會提出質疑。
-
10 # 釘棺材
中國有一個很奇怪的傳統,上面還沒怎麼動下面就高潮了。
孔老二還沒這麼極端,看來看去最噁心的無非也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
但是後來那些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的朱熹董仲舒二程之流,為了一己私利,把孔老二捧上神壇,曲解儒家思想,將好好的【儒家】變成了遺毒千年,摧殘人性的邪教【儒教】。
諸如二十四孝,弟子規,女經,孝經,三綱五常等看了都牙酸的封建糟粕,完完全全是董,程,朱之流捏造炮製出來的,與孔老二沒有任何關係。孔老二自己也說過,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但是,中國這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主流思想並不是儒家思想!而是儒教思想!
儒家思想受制於當時的時代侷限性,雖然現在看來仍有不妥之處,但仍是溫和的。
但儒家從未佔領過思想高地。
反倒是借殼上市的儒教,控制了中國幾千年。
所以當人們說儒家思想是封建糟粕的時候,指的都是儒教思想,以及被儒教思想所歪曲的儒家思想。
當年有一句話,大家都知道:“打倒孔家店”。
但下面還有一句:“救出孔夫子”。
不解釋了!
-
11 # wSF22紅心蓮花
父母之恩,深似大海,即使老母年過100歲,也會時時掛念80歲的兒子,他在外面身體好不好?吃得飽不,穿得暖嗎?會不會遇到什麼困難?……除非她撒手西去,離開人間,否則,再老,再病都不會斷盡這份母愛。
-
12 # 萬邦咸寧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有人說是孔子自作,該書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書中指出,孝是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
《孝經》在中國倫理思想中,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絡起來,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孝經》主張把“孝”貫串於人的一切行為之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是孝之終。主張“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還有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
《二十四孝》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
二十四孝圖》。
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
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二十四孝》之後,相繼又出現《日記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勸孝書籍。
百善孝為先
四大孝
1.養父母之志《禮記》:“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每一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子女要養父母之志,順著父母的期望,勤奮工作,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一些成績。
-
13 # 馥郁75716347
孔子的論孝並不封建二十四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作人的準則,是家庭和諧共處的標杆,是國家立國的基石,筆者認為現在有些人全盤否定二十四孝是顛覆人們的道德底線,為自己的不仁、不義、不孝美化粉飾擋羞,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難道他還會尊重他人和擔當社會的責任嗎?沒有正確的道德觀,他還會遵守社會公共守則嗎?二十四孝就是約束人們無序的利己行為,來達到相對公平,但是筆者所指的二十四孝並不是愚孝(父母不對的也要順父母意去做和支援),而是要孝敬父母度過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是作為子女應該做到的義務,是人類文明程度的體現,作為子女不能以孝敬父母讓自己的小家庭有犧牲就成為拋棄父母的理由,並且還把這種打罵父母,對父母棄之不理的行為,堂而皇之的變成正常現象。以自由、平等來否定二十四孝的言論和行為是誤讀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本質是教育人們要善良,做人要守規矩、守規則、遵守社會公德和社會秩序。然而人類來到這個社會要完全的平等、自由,不管在那一個歷史階段;那一個國家;那一個制度都不可能完全平等、自由,只能是相對的,雖然二十四孝有時會被不同的人利用為工具,但是不能以這種理由而否定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定海神針吧!
-
14 # 江湖人稱米娃哥
孔子當時所處的年代和現在不同,理論也是基於那個年代提出的,如果放在那個時代孔子的理論非常正確,甚至延續了幾百年人們還在推崇。可現在畢竟是個新型的社會時代,已經不像以前一樣那麼封建了,人們接受的是整個世界的理念,不僅僅侷限於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思想了,儒家思想的推崇是基於封建統治者治民的前提,現在時代不同了,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至於孔子提出的孝道現在人們也有了新的理解,更客觀更理性了,尊重父母孝順父母沒錯,但不能愚孝,一定要基於現實實況來推崇
-
15 # 天下有雪17
孔子之道一以貫之唯仁而已,仁者始與孝親,當人產生自我意識後,就要學習孝道,這樣才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備將來學有所成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然孝道非愚昧非諂媚,既然學有所成,當知是非善惡,倘父母一時受惑做出不義非法之事,為人子者當委婉勸諫促以改正,否則陷父母與不義才是大不孝,故孔子曰千乘之國,有爭臣五人,則社稷不危也;百乘之家,有爭臣三人,則祿位不替;父有爭子,不陷無禮;士有爭友,不行不義。
-
16 # 真理144300345
孔子為什麼提倡孝道?難道當時的人普遍不贍養父母嗎?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孔子說的孝更多的是針對當時的國而言,禮壞樂崩,亂臣賊子輩出,天下大亂,孔子是想恢復秩序,透過提倡倫理道德來政治維穩,孝就是維護尊卑等級制度的理論基礎。而且當時很多有封地的諸侯和國君都是有親戚關係的,最好的封地往往都是給兒子的,提倡孝就是政治維穩啊,孔子說的孝更多的是針對政治,不要以為孔子關心老百姓的家庭。老百姓的生活孔子不關心
-
17 # 梅花121339996
孔子論孝:父母在世,要以禮侍奉;死了,要以禮安葬。並且按禮儀祭祀。古代有名的二十四孝典故,只因歷史上確有其人其事,而且被演譯傳奇化了,幾千年流傳至今,人們也津津樂道,深入人心,難以忘懷。
從古到今,天下做父母的,對子女的心願沒有不好的,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寄望。即便有時候他們看你任性不聽話,愛貪玩,對你拳腳相加,其實細想他們的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要去懷疑和責怪他們,因為他們把你含辛如苦的撫養長大,多不容易啊……
-
18 # 桂山情未了
孔子的論孝思想,有不斷認識發展的過程。他的論孝思想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不斷傳播發展,被後人不斷實踐,才有了生動、鮮活、感人的二十四孝的典型事例。也從此奠定了孝文化的根基。
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正是儒學孝文化思想發展壯大的結果。正是因為這樣,二十四孝的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取代了冰冷、空洞的道德說教,成為廣為人們津津樂道,成為修身養性的模範參照。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從父母無私的付出與辛勞、社會倡導的尊老敬老及父母良好的願望來看,這是不錯的,只是由於各個父母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及受教育的程度、個性、閱歷、經驗的差異,從而在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著不同的做法與後果。對此產生爭議,只能是與時俱進,去粗取精。
-
19 # 區別待
這有什麼矛盾?當你長大成人,你就會明白父母的苦心。孔子作為中國的大思想家,他的思想開創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他的大一統理論,讓中國誕生了數不清的民族英雄,他對後世最大的成績,是讓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展,到今天,我們還在享受他留給我們子孫的福利。孔子的理論是集春秋的集大成者,樸素實在,真正的來之於民,還之於民。但是,自西漢把儒學作為國學之後,統治階級把孔子的一些論理作了刪減,只用其中對自己統治有利的部分,孔子理論被打上封建烙印,成為歷朝歷代的代言人。孔子的二十四孝,完全取於民間真實發生的事例,到今天也不過時。他記錄了當時發生的事例,並在思想,品德,人性,社會影響方面作出評論,頌揚勞動人民最樸實思想,影響著後世子孫。這些思想,就是今天每個父母的心聲,每個父母都要為孩子的健康,平安成長,成才負責。這既是父母的願望,也是權利和義務,父母永遠都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第一盞指路明燈。尊敬父母的人,才會更有社會責任感,才會更懂感恩。現在我們整個社會風氣在倒退,學習討論孔子的二十四孝,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又哪來的封建之說呢?
-
20 # 清算日
盡孝是世間每個做兒女應該盡到的責任和義務。子不言父母之過。不管父母對與不對畢竟是父母生你養大成人。我對這觀點的看法不一樣,畢竟我長大了也屬於成年人了。父母說的不對我可以給他解釋,尤其農村父母沒出過門,不知道社會複雜,人心難測,社會經驗少,他們認為你是兒女就應該聽老子的。這是錯誤的觀點和教育方式。
我們最近正在學習孔子的論孝,老師讓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孔子所說的孝道一點都不扭曲,過分,封建,可是為什麼所有人都說過去的孝道是封建的,然後大家卻只記住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話。為什麼現在的人對孝道的印象還是父母是老大,孩子就一定要聽父母的?這很矛盾啊!
回覆列表
中國有一個很奇怪的傳統,
上面還沒怎麼動下面就高潮了。
孔老二還沒這麼極端,看來看去最噁心的無非也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
但是後來那些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的朱熹董仲舒二程之流,為了一己私利,把孔老二捧上神壇,曲解儒家思想,將好好的【儒家】變成了遺毒千年,摧殘人性的邪教【儒教】。
諸如二十四孝,弟子規,女經,孝經,三綱五常等看了都牙酸的封建糟粕,完完全全是董,程,朱之流捏造炮製出來的,與孔老二沒有任何關係。孔老二自己也說過,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但是,中國這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主流思想並不是儒家思想!而是儒教思想!
儒家思想受制於當時的時代侷限性,雖然現在看來仍有不妥之處,但仍是溫和的。
但儒家從未佔領過思想高地。
反倒是借殼上市的儒教,控制了中國幾千年。
所以當人們說儒家思想是封建糟粕的時候,指的都是儒教思想,以及被儒教思想所歪曲的儒家思想。
當年有一句話,大家都知道:“打倒孔家店”。
但下面還有一句:“救出孔夫子”。
不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