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齊魯華不注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如果從小就生活在蜜罐中,生活在溫室裡,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得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既然人生這麼的困難,就得從小讓他知道,不然等到該吃苦的時候,一點承受能力也沒有。

  • 22 # 大將之風

    之前就看過一個電視新聞:

    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麼上網打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對於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這個節目播出後,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小時候,老人們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

    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得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但他們大部分最後都沒能獲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意志力,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簡而言之,就是缺乏了堅毅精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為什麼堅毅精神能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建議在wifi環境下開啟)

    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吃苦”是一種心理承受力。

    如何讓孩子吃苦,吃什麼樣的苦?以下幾點,和家長們分享。

    1

    父母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她,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

    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

    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孩子上學,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要他們自己走路上學,放學自己回來,要他節約文具的開支。

    孩子放學後,要他順便到菜場去買菜,以便減輕父母的壓力。

    節日裡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髒是生活的一部分。

    適當讓孩子幹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

    孩子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麼多,超支了只能捱餓。

    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孩子十五歲左右,要他在家裡或到外面打工,鍛鍊自己,接觸社會,培養吃苦精神。

    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去吃這些苦。

    2

    孩子要自立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志,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在家裡,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心理上要獨立。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3

    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鍊。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比如,天氣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兒園。父母不遷就孩子,頂著寒風帶著孩子去幼兒園。

    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會和孩子像平常一樣去沖涼,而不是倒頭便睡。

    孩子和父母跑步,再有十幾米就要到達預定的終點了,孩子喘著氣不想再跑。父母鼓勵著孩子,一起奔到終點。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鍛鍊磨礪著孩子,使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使他們能吃苦。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4

    懂得“吃小苦”

    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床的時候;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後筋疲力盡的時刻;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活,小夥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

    這些都是鍛鍊吃苦的場合。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

    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對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虎媽”、“狼爸”、“鷹爸”也並不可取。

    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後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願而不強迫命令;需身體力行發揮榜樣的作用而不能只動嘴不動手。

    5

    需持之以恆而不可一曝十寒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他們自己走,困難也得靠他們自己解決。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面對這個社會,擔負家庭的責任。

    尤其是男孩,對一個未來的男人來說,吃苦耐勞是他的立世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註定難以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折騰,是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順暢,所做的儲能蓄勢的準備。讓他們踏入社會後,在風雨人生中,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 23 # 一笑老莊屈李

    我認同這句話。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又說苦盡甘來,

    這些話語都在表達一個觀點:吃苦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若為孩子長遠考慮,必得讓孩子吃點苦,

    這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孩子的高階保護。

    這個年代,再看不見一家裡養育七八個孩子的景象了,

    正是因為子女少,長輩們便將之視為珍寶,

    把孩子捧在手心裡,希望一直為孩子遮風擋雨保駕護航,

    不願讓孩子遭受自己曾經遇到過的苦難,

    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既要獲得文化知識,又要習得生存技能,

    還要培養面對挫折遭受苦難時的自我調適能力,

    這種心理能力是教不會的,

    只能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才能獲得,

    大人把所有的苦都吃了,不讓孩子吃苦,

    世間百味就少了一味,那孩子的世界也就變得不完整了。

    還是喜歡那句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作為家長,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孩子勇敢的去探索屬於他們的世界。

    也許,你眼中所謂的苦,在他們看來,是激動是甜呢?

  • 24 # 80後小劉

    讓孩子吃苦,是對他的最高階的保護。這句話我不太認同這種說法。

    現在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都是家人的心肝寶貝,都想著讓孩子怎麼吃好喝好學習好,為了這些家長們沒少花心思。有的家長甚至什麼也不做就在家專門為了孩子的一切,其實我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忽略了方式方法,對孩子好演變成了溺愛,這種情況是對孩子很危險的。

    我們對孩子的愛要有度有量,我們家長要早早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讓他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這也是我們家長應該明確的。

    吃苦不代表保護,疼愛不代表溺愛,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努力加油!

  • 25 # 光芒四濺的暱稱

    之前就看過一個電視新聞:

    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麼上網打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對於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這個節目播出後,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小時候,老人們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得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但他們大部分最後都沒能獲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意志力,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簡而言之,就是缺乏了堅毅精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為什麼堅毅精神能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建議在wifi環境下開啟)

    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吃苦”是一種心理承受力。

    如何讓孩子吃苦,吃什麼樣的苦?以下幾點,和家長們分享。

    1

    父母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她,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

    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

    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孩子上學,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要他們自己走路上學,放學自己回來,要他節約文具的開支。

    孩子放學後,要他順便到菜場去買菜,以便減輕父母的壓力。

    節日裡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髒是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麼多,超支了只能捱餓。

    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孩子十五歲左右,要他在家裡或到外面打工,鍛鍊自己,接觸社會,培養吃苦精神。

    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去吃這些苦。

    2

    孩子要自立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志,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3

    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鍊。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比如,天氣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兒園。父母不遷就孩子,頂著寒風帶著孩子去幼兒園。

    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會和孩子像平常一樣去沖涼,而不是倒頭便睡。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鍛鍊磨礪著孩子,使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使他們能吃苦。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4

    懂得“吃小苦”

    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床的時候;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後筋疲力盡的時刻;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活,小夥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

    這些都是鍛鍊吃苦的場合。

    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對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虎媽”、“狼爸”、“鷹爸”也並不可取。

    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後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願而不強迫命令;需身體力行發揮榜樣的作用而不能只動嘴不動手。

    5

    需持之以恆而不可一曝十寒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他們自己走,困難也得靠他們自己解決。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面對這個社會,擔負家庭的責任。

    尤其是男孩,對一個未來的男人來說,吃苦耐勞是他的立世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註定難以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折騰,是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順暢,所做的儲能蓄勢的準備。讓他們踏入社會後,在風雨人生中,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等寶寶三歲之後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兒子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認的字,一開始用了各種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沒想到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不要擔心手機對眼睛不好,裡面能設定學習時間,培養用眼習慣。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兒子用了1年多了,認字比其他小朋友多。他特別喜歡,還經常要給本寶媽講故事,暖心。

  • 26 # 影子安少

    我認同這句話,我個人認為讓孩子從小懂得生活的艱苦是對他成長路上的一種幫助,我本身也是生活在農村,基本上我經歷過很多苦難,爸爸媽媽不在家,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當然幹農活那是必不可少的勞動,在我14歲時我就要背起噴霧器打農藥了,晚上自己睡一間屋,沒當風雨來臨的夜晚,更是可怕,甚至把頭全縮在被子裡,因為住的是一種瓦房,所以老鼠也是常客,還有很多這些事情,所以正是這些從小經歷過的苦難,讓我明白生活的不容易,在同齡人中,我懂得比他們更多的生存技能,不說大富大貴,但起碼能不被生活嚇到。現在很多孩子,上了大學了還不能自理生活,還需要父母時刻照顧著,我想說這種的確不可取,都已經上大學了,要學會自己處理事情,父母不可能一輩子呆在身邊,未來還要面對更多的困難,所以孩子吃苦,懂得生活,懂得生存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一味的嬌生慣養只會害了孩子。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也是我的部分經歷,希望對更多人有幫助,傳播更多的正能量。謝謝大家

  • 27 # 一抹繁華123

    讓孩子吃苦,是對他最高階的保護,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其實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適當的讓孩子吃點苦,有利於孩子健康的成長,對孩子樹立確的人生觀很有幫助的。

    如今很多的孩子都是在蜜罐中長大的,一家總是五六個人圍著一個孩子在轉,常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不需要做什麼,只需坐享其成就好。

    以至於有些孩子不會繫鞋帶,甚至還發生過雞蛋都不知道怎麼吃的事件,聽起來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虧什麼也不能虧孩子”

    不懂得珍惜,不懂財米油鹽貴,一切來的太容易,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巨嬰”已不在是什麼新鮮的話題,猶如溫室裡花朵,經歷不起風雨,經歷不起挫折與打擊,可是不經歷風雨,那能會有風雨之後彩虹。

  • 28 # 小武子321

    之前就看過一個電視新聞:

    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閒在家,要麼上網打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對於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這個節目播出後,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小時候,老人們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

    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得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但他們大部分最後都沒能獲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意志力,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簡而言之,就是缺乏了堅毅精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為什麼堅毅精神能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

    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吃苦”是一種心理承受力。

    如何讓孩子吃苦,吃什麼樣的苦?以下幾點,和家長們分享。

    1

    父母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她,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

    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

    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孩子上學,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要他們自己走路上學,放學自己回來,要他節約文具的開支。

    孩子放學後,要他順便到菜場去買菜,以便減輕父母的壓力。

    節日裡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髒是生活的一部分。

    適當讓孩子幹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

    孩子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麼多,超支了只能捱餓。

    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孩子十五歲左右,要他在家裡或到外面打工,鍛鍊自己,接觸社會,培養吃苦精神。

    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去吃這些苦。

    2

    孩子要自立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志,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在家裡,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心理上要獨立。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3

    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鍊。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比如,天氣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兒園。父母不遷就孩子,頂著寒風帶著孩子去幼兒園。

    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會和孩子像平常一樣去沖涼,而不是倒頭便睡。

    孩子和父母跑步,再有十幾米就要到達預定的終點了,孩子喘著氣不想再跑。父母鼓勵著孩子,一起奔到終點。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鍛鍊磨礪著孩子,使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使他們能吃苦。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4

    懂得“吃小苦”

    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床的時候;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後筋疲力盡的時刻;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活,小夥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

    這些都是鍛鍊吃苦的場合。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

    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對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虎媽”、“狼爸”、“鷹爸”也並不可取。

    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後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願而不強迫命令;需身體力行發揮榜樣的作用而不能只動嘴不動手。

    5

    需持之以恆而不可一曝十寒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他們自己走,困難也得靠他們自己解決。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面對這個社會,擔負家庭的責任。

    尤其是男孩,對一個未來的男人來說,吃苦耐勞是他的立世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註定難以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折騰,是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順暢,所做的儲能蓄勢的準備。讓他們踏入社會後,在風雨人生中,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 29 # 吃撐了的橘子

    讓孩子吃苦,是對他最高階的保護,這句話過於絕對了。讓孩子吃苦,確實會有一些好處,但它相對的也有一些壞處。首先,讓孩子吃苦,會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凡事都會去嘗試,不會輕言放棄,也會相對獨立,這對他以後的生活、工作及打拼都會有一定的好處,相比於同齡人來說,會成熟、懂事許多。但相對於另一面,也存在著很多負面影響,例如:過度的不自信、對父母產生誤解、會讓同學欺負、心理上也有障礙。我有一個同學,因為她的父母讓她做很多事情,例如做家務、種農作物等等苦差事,但是換來的是她在上學期間被同學任意使喚,替他們做事情。她內心覺得幫同學一下忙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後來換來的是他們更加無理的要求。可是,由於從小灌輸的理念,她不能說出拒絕二字。就這樣,她的初中生涯就這樣過去了。從小吃苦的人,比那些從小養尊處優的人多了一份擔當與獨立,卻少了一份驕傲與自信。真心的建議您:適量讓孩子吃苦,不然有些時候可能會適得其反。

  • 30 # 末冬初識

    讓孩子吃苦,是對他最高階的保護。這句話這句話不能分對或不對,這分孩子的性格,分各種生活所在條件。所以是有兩面性的。

    拿我來說,小學一年級就被父母送去了距離家300多公里的地方讀書,每次坐大巴要兩個小時,平均上十天學放四天假。但父母其實有更近的選擇,那就是距離我家40多公里的學校,平均上五天放兩天假,可我父母覺得回家太頻繁,沒時間陪我照顧我,所以也就堅持送我到那麼遠的地方讀書一直到初中畢業,高中又去了更遠的地方。所以我現在真的很獨立。

    好處:②能吃苦

    讓孩子吃苦,真的會讓孩子能出苦。這不是病句,真的親身經歷,剛上初中時,家裡有大棚就是那種冬棚種菜的,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哈,當時父母有莊稼地要忙,還有大棚要種忙不過來,所以他們安排我到大棚裡面去給柿子秧苗掐尖和灌根,一個大棚有兩畝地的面積,我自己就利用放假期間幹完了父母安排的事情。所以現在的我,即便是再辛苦的活我也覺得我可以能做。

    弊:①性格冷淡,部分不懂感恩

    依然是個人經歷,我覺得自己就很冷血,對於父母覺得沒有話可說,這要從一件事說起,我放假回家,我媽讓我涮他們這幾天攢下的碗,我那是真的還比較小,還要踩著板凳才能夠到那口大鍋(我們農村用大鍋燒菜,也用大鍋刷碗),然後我們村的一個小姑娘找我玩,看見我在刷碗就說等我一會,結果天黑了,我還沒刷完,她就回家了,這件事呢給我印象特別深,當時就覺得,為什麼別的媽媽不讓她刷碗,那時還不太懂,所以從小對於這方面就有點不舒服,覺得不平衡,到現在雖然這事不放心上了,但也慢慢從不平衡變得冷血了。

  • 31 # 我從晨光中走來

    讓孩子吃苦,是對他最高階的保護。

    我非常贊同這句話。

    讓孩子吃苦,並不是指明明可以衣食豐足,卻偏偏讓他們吃糠咽菜,明明住著樓房,卻偏偏要讓他們住茅草屋。

    這裡指的苦都是對孩子的磨練。

    商界大咖董明珠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從小到大,她都沒有用車接送過兒子一次,兒子都是做公交車自己回家,甚至會為了省下一塊錢車費而多等半個小時。

    畢業後,兒子獨自闖蕩社會,沒有接受董明珠的資助,他說,“媽媽能從零開始,我也可以。”

    在董明珠看來,父母真正的愛絕不僅僅是物質上給予滿足,最重要的是教他學會怎麼做人,讓他樹立自立自強的觀念。

    家長不可能為孩子保駕護航一生一世,孩子總要經過磨礪和考驗,才能獲得成長。

    讓孩子吃“努力之苦”,提高能力

    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因為拼搏才能給人更好的生活,更加優秀的未來。沒有什麼一帆風順的人生,只有不為人知的辛苦努力。讀書苦,學樂器苦,學一技之長都辛苦。但苦盡甘來,努力才能給人真正的實力,讓人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讓孩子吃“勞動之苦”,學會感恩

    建議家長多帶孩子體驗生活,看交警無論颳風下雨,依然在馬路上執勤,讓孩子體會他們的辛苦;帶孩子去田裡、去鄉下,看莊稼的成長和收穫,體會農民的辛苦;……讓孩子明白,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只有付出勞動才會有收穫。

    只有鑄就孩子強大的內心,使孩子們勇於承擔,敢於面對,努力拼搏,才能讓他們更堅韌地成長,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 32 # 追夢人弘毅

    讓孩子吃苦,是對他最高階的保護。這句話我是贊同的。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一般的家庭就是一到兩個小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心思都放在他們身上,小孩是‘錦衣玉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事情都不要做,最後什麼事情都不會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做家長的共同期待。讓孩子吃苦,我們不要把它俠義理解成做高強度體力勞動,和參加高負荷的體育運動。我們的出發點是從小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我小孩他們幼兒園有個集體活動到農莊去玩,其中一項是田園拔蘿蔔,最多可以帶兩個回家。可能吃過蘿蔔但是原來田間地頭的蘿蔔長啥樣不知道,體驗生活,寓教於樂,也就達到目的了。平時讓孩子掃地,折被子,洗衣服,做菜剛開始他們不習慣,覺得很累,我們是過來人也知道,慢慢做多了,自然就習慣了。我曾經看到小孩在街上賣報紙。早前還看到,東莞一家長讓小孩賣西瓜,做自己的零花錢。讓孩子吃苦,是讓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增加對生活的理解,生命的意義,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對國家有用的人,不希望出現嬌生慣養,自私自利,飛揚跋扈,自以為是等不好的性格。讓孩子吃苦,從小就對人生有正確的理解,讓人生更順遂,這就是對他的高階保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年在家帶娃的寶媽出去做了半年的美術教育,現在又是全職帶娃,我該去找其他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