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文原著學英語

    吳軍《見識》中剛好提到這個話題,談談個人看法。

    首先,不能指望十年寒窗苦讀就一下翻身,這是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寒窗苦讀只是一種讀書態度,這種態度是好的,但是社會競爭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長期系統性的競賽,寒窗苦讀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經濟條件好,智商高,出生好,長得美一樣,都只是其中一個變數而已,而命運是多個變數互動的結果,這種因為寒窗苦讀,所以全世界都欠你錢的三觀,早一天毀掉比晚一天毀掉要好。”

    其次,在承認社會確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基礎上,我們要端正態度,停止抱怨,努力進步:

    “對於那些試圖在金字塔上爬幾個臺階的人來講,要做的不是抱怨社會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同時把注意力放到最該注意的事情上去。雖然我們通常會抱怨社會階層固化,但是往下的通道永遠是非常寬的,只要稍微不努力或者多抱怨幾句就能往下走幾層,相反,往上的通道即使再寬,往上走也是一個非常辛苦的事情。”

    最後,規則是針對所有人的:

    我們可以寬慰的想一想,這個社會的規則不會特意的針對某一個人,存在就是合理的,如果某一天你逆襲到上層,你的後代也可以在這種“不公平”系統中獲利。很多時候我們討厭的其實不是不公平,而是在這種不公平的系統裡面,處於一種不公平的地位,如果我們身份轉變一下到了上層,我們就會大力讚揚的這種不公平的系統,屁股決定腦袋,所以很多時候不能太偏激。

  • 2 # 金尚國典教育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

    你十年寒窗苦讀不就是九年義務教育+高中一年嗎?

    這點努力就要跟人家幾代人的努力相提並論了嗎?

    開個玩笑。

    很多人的寒窗苦讀,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算不上苦讀。

    為什麼這麼說?

    真正寒窗苦讀的人心中必有堅定的信念。

    壓根不會以懷疑自己的心態來問這種無聊的問題。

    況且很多人的寒窗苦讀。

    無非就是小初高半學不學,高三拼了一把考上了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學。

    大學裡面因為自制力不足,多少人連四六級都沒考過。

    這也配得上寒窗苦讀四個字嗎?

    這點努力在人家幾代人的努力面前顯得微乎其微。

    以這個世界99.99%的人的努力程度來看。

    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

  • 3 # 卿心君悅

    人人都渴望公平,可是真正的公平並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就拿題中的問題來說,幾代人的“努力”未必一定會贏十年寒窗的“苦讀”,這需要看後者努力的程度。

    當然,有人會指出存在的問題,那意思就是說,為了超過“幾代人的努力”,那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辛苦,這不公平,這不是同一起跑線。

    可實際上,如何真的完全站在同一起跑線,你覺得對於“幾代人的努力”而言,公平嗎?畢竟“幾代人的努力”也並非一蹴而就的,那是好幾代人努力的心血,所以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尤其是不涉及原則的問題上,可能會存有一定的優勢。

    這就是生活中的公平,每個人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才有收穫,誰都沒有不勞而獲,你想憑自身超越一切,就需要付出遠超過常人的努力。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不用羨慕對方擁有的“優勢”,那也是努力得來的,同樣你也不用自暴自棄,只要你願意,付出足夠的努力,你一樣可以收穫想要得到的一切,這就是現實,這也是公平。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看不到這種公平,或許主要就是不願意吃苦,更不相信自己能行,因此才產生了這種消極態度,可實際上,憑藉自己努力,過上夢想中生活的比比皆是,只要你的方向對,只要你能吃苦,只要你能堅持。

  • 4 # 萬事皆空70

    我們總是習慣於被悲情感動,很典型的一個畫面,一個平民家的孩子學習刻苦,懂事聽話,接受良好的教育,另外一個富豪家的孩子卻不那麼刻苦,當然也沒幹啥壞事,也接受良好的教育,隨著他們進入社會,卻發現他們是不同的起點,不同的表現,平民家的孩子是兢兢業業,為生活奔波,富豪家的孩子很快開啟了精彩的人生,其實這不一定涉及不公平問題,而是有深刻的社會經濟規律在起作用,

    良好的教育對於一個人的能力提升非常重要,這一點不能否認,尤其是平民家的孩子,教育是最大的機會,但是也不能過於拔高教育,好的教育可以在求職上增加競爭力,但是認真學習與創新是不同的概念,學習本身是不創造價值的,而創新才是創造價值,一個是已知一個是未知,瞭解過去不一定會創造未來,

    教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僅只是學校教育,富豪家的孩子能夠接觸更廣的視野,更多的鍛鍊,平民家為一日三餐操勞,這會讓平民小孩耳聞目染,有可能失去更大的想象力和追求,

    當然富豪家的資源支援也非常重要,這個大家很容易看到,也會因此覺得不公,而因為環境影響,視野格局不同是看不見但是卻作用重大,

    當然,只是說富豪的孩子起點高,如果平民的孩子天份高,那麼一切都不是問題,成功是早晚的事,

  • 5 # 我是越關

    我擦嘞,這是什麼歪瓜裂棗的理論,又是哪些既得利益者為了確立現代等級制度而編織的等級觀念?【這個理論等同於社會的固化劑,讓窮人心甘情願的受窮,一輩子無法翻身】

    假如大家都生活在原始社會,每個人都是樸素的農民,而且都有無限多的土地可以種植。那麼,這個理論確實是一個非常正確價值觀。

    畢竟,某一家三代人種地,如果每一代都能勞作40年,但僅消耗一半的積蓄,如此,三代人便可以積攢60年的產量。而另一家一代人,僅僅勞作10年,無論如何都無法達到60年的產量,因此,達不到別人的高度也很正常。

    但這個理論錯就錯在出現在了現代,一個人人都融入了社會,而且離不開社會的時代。

    現如今,每個人、每個家庭都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當然,也不是原始社會的農戶。我們所有人和家庭單位都已經融入了一個叫社會的東西。

    這個社會有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不僅有先進的生產資料,還有機遇,以及各種各樣的關係等等。

    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富人掙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購買資產,剝削窮人,以此來增加財富。

    在我們這個社會,我們可以把錢分成兩樣東西來看待,一是消費品,二是資產。有錢人可以購買資產,製造消費品,讓大眾購買,以此增加個人財富。

    我們拿李嘉誠來舉例。

    曾經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說;“李嘉誠確實很有錢,但對社會沒有貢獻。”

    李光耀說這些話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李嘉誠賺來的錢都是靠著政策、機遇、壟斷資本來完成。

    ▲李光耀和李嘉誠▲

    細看李嘉誠的資產,他所有的錢都投向了港口、通訊公司,壟斷能源集團、優質商業地段的超級市場,以及繁華地段的房地產。

    這些資產確實能夠為主人帶來財富,但帶來的財富卻是洗劫民眾的。

    李嘉誠是靠著低買高賣、壟斷貿易的手段成為了很多百姓頭上的吸血鬼,僅僅一代人就完成了鉅額的財富積累,一度成為華人首富。

    試問一下,李嘉誠算是努力嗎?

    如果以低買高賣、壟斷貿易的方式來洗劫窮人財富也算是個人努力的話,那麼其他人為什麼不可以?

    按這樣說,不用十年寒窗苦讀,僅僅是在社會制度裡找漏洞,之後和一些特定人物打好關係,強迫那些曾經擁有壟斷集團的主人出售這些資產,那很快就能超越他家幾輩子的“努力”。

    很多人說李嘉誠太遠了,壓根和自己沒有關係。

    但實際上,我們大部分不是科學家,不是思想家、不是哲學家,根本無法靠推動社會進步來獲得財富,只能做李嘉誠一樣的人和事。(當然,即便是科學家、思想家,其創造大部分也是也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之上,離不開社會的給養)。

    ▲洛克菲勒▲

    即便是辦工廠,開學校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這個社會去掙大眾的錢。那不是努力得來的,而是因為這個社會發展到了這裡,他需要一個這樣的人,而你恰好是這樣的一個人。

    【說白了就是雷軍說的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馬雲說風停了,摔死的也是豬,這句話實際上錯的,電商的風始終都沒停,只不過是阿里巴巴長得比較快,一個人把風都擋住了,結果讓別人摔死了。如果風真的停了,阿里也會摔落】

    說了這麼多,總結來說,擁有財富的人不要把擁有財富看成是自己的努力。而你所擁有的財富,實際上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需要,某一天社會再度向前發展了,你也便會被拋棄。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千萬不要被某些“現代階級”理論洗腦。當社會再向前發展,指不定你就是社會最需要的人,到時很可能乘風破浪,直衝雲霄。

    最後說一下,古代劉邦、劉裕、陳霸先、朱元璋。近代紅頂商人胡雪巖、華僑首位百萬富翁陳芳、孫中山哥哥孫梅。現代馬雲、馬化騰等等,都是因為時代的需要而在一代之內飛黃騰達,完成了別人數十代都無法積累的資產。

    因此,普通大眾千萬不要妄自菲薄,遇到困難千萬不要放棄,因為所有的困難都可能是社會需要你的前兆,目的就是將你磨鍊出來。

    【想一想朱元璋做皇帝之前不也要飯來著嗎?】

  • 6 # 憶史官

    這個言論的潛臺詞就是:寒門再難出貴子,寒門子弟在與士族門閥的競爭中將處於劣勢。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他們家族幾代人的努力,真不會輸給寒川苦讀十年的人嗎?

    不可否認,這話有部分道理,一個人的出生,可以相當程度影響一個人的未來發展路線。這種豪門對寒門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良好的教育優勢

    豪門家長,層次一般比較高,見識的人大多也是社會上的佼佼者,他們的眼光、見識、素質都相當不錯。小孩子一出生,就能繼承優良的基因和良好的家庭氛圍。這種家風傳承,至關重要,如果是書香門第,小孩子的文化素養就會普遍超過同齡人。寒門子弟面對的成長環境,又是什麼?

    從小就是家長裡短,對父母習慣性的埋怨無能無力,很容易受負面情緒薰陶。此外,很多寒門子弟,由於家庭經濟情況有限,只能成為留守兒童,這種隔代家庭教育只會進一步限制子女的想象力。

    家庭教育的差距,已經讓子女的起跑線不在一個層面,學校教育又拉大了這種差距。

    豪門子女,從幼兒園開始,已經是當地最頂級的學校。寒門子弟就沒這麼幸運,他們能上的都是普通學校。好學校,不管教師素質、教學質量還是硬體設定,高出普通學校一大截。這種差距,在大城市體現得尤為明顯,而小城市、鄉村學校又跟大城市不在一個等級。

    此外,在教育投入方面,有錢人家裡可以輕易請家教、上補習班,培養多項才藝,而普通人家可能難以望其項背。所以,現在能上名牌大學的,家庭環境一般不錯。

    寒門子弟寒窗苦讀十年,看似同時畢業,其實眼光、見識、格局、情商等軟實力,已經普遍輸給了豪門。

    巨大的資源差異

    寒門子弟走上社會,沒有任何背景,家裡能夠出點首付款就不錯了。所有的路,都是一個人在走。而且,很有可能被各種親戚盤剝。有些人上大學的錢,都是家裡借的,走上社會後還要還助學貸款。從事的崗位,很多都是普通文職、流水線……

    豪門子弟,走上社會就有強大的資源,家裡的各種優質人脈,都能為其助力。在作選擇時,也有高人指路。有資源打底,工作起步都不會太低,有些人甚至可以直接當高管。此外,這種人可繼承的家業、房產、現金都不是普通人能夠想象的。

    絕大多數普通人寒窗苦讀一輩子,也租不起陸家嘴的湯城一品,而很多豪門可以直接北京內環線全款。

    這是不是意味著寒門就沒希望了呢?

    當然不是,社會在不停地變化,上下之間都有流動性。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寒門想突圍,也不是沒可能,關鍵要敢想敢做敢擔當。一個億的小目標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比方做自媒體,總能有寒門子弟突圍,或者先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通過讀書和努力,可以先混進中產。

  • 7 # 居家老胡

    幾代人餓的努力和十年寒窗苦讀,這兩者其實本不具有可比性。既然要論輸贏,就要有對比的標準。

    幾代人努力下來的我們只擷取物質方面的話,就是物質資本。十年寒窗,也是積累,積累的是知識資本。物質資本和知識資本是可以來較量一下的。並且知識資本不一定會輸。

    知識資本,加上努力,再加上時間的積累,超過幾代人的積累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遠的不說,就說北大的豬肉狀元陸步軒,他的事情在社會上還引起過熱論。他可以說妥妥的十年寒窗,沒有深厚背景,沒有幾代的積累。北大畢業,分配的單子工作不順利,最後被逼得去賣豬肉,即使回母校演講,都覺得對不起學校。

    如今時過境遷,儘管他還在賣豬肉,但是已經從市場上普通的豬肉攤位,發展成大型企業,年銷售18億。他能從攤販的日常中總結、利用市場規律,這是不是智力資本的功勞,智力資本在其快速發展過程中是不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這方面看,十年寒窗的智力資本積累憑什麼就幹不過你幾代人的財富累積。

    如果10年寒窗不能超越幾代積累,社會就失去了流動性,是一潭死水。再者,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只有短短的61年。咱們國家成立之初,就消除了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階級物質差距,大家在物質層面重新迴歸起跑線。從建國之初到現在,即使不去掉我們國家發展緩慢的那20年,滿打滿算,所謂的幾代人的積累也就剛剛進行到第四代。如果經過了10年寒窗都沒有可能追趕上4代人的物質積累,我們的階層固化到什麼地步了,難道是鋼板嗎?階層已經嚴重固化的美國,中產階級依靠教育的力量達到社會金字塔頂端的也大有人在。像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他的家庭妥妥的不是富豪,雖然他大學退學了,但是10年寒窗也盡力了。

    和一個經過幾代人的積累的去比較,他的物質起點肯定比普通人的高,但是從個體的智力積累來說,差距就沒有這麼大了。就像兩個人都從北京到上海,有幾代積累的孩子在智力資本上的積累會高一些,他的交通工具是飛機,平民家庭的咱們就說差一點,在智力資本的積累上達到高鐵的水平不成問題。有幾代積累的孩子到上海會快,但兩者之間的差距絕對不會高到一個步行,一個坐飛機的程度。

    所以即使你家已經經過了幾代的積累,也不要掉以輕心,不能坐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妄自菲薄,你的後面有一群人在嗷嗷叫著想超過你。

    做為普通人,也不用氣餒,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知識是改變自身條件的一條捷徑,追上別人幾代人的積累不是沒有可能性。

  • 8 # 明智的啊道

    西方有句諺語:培養一個貴族,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於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憑什麼富人的機會會比自己多,憑什麼富人的後代人生路上總是順風順水。

    在窮人眼中,只看到富人的享樂、高品質的生活、到處的遊山玩水;

    但是卻看不到富人背後的所付出的艱辛汗水,很多時候,窮人看到只是他自己想看到的而已,往往會選擇性的忽略一些東西;

    英國有一所知名的貴族小學,在裡面 上學的都是貴族的孩子,你不要以為在裡面上學的孩子是在享受、什麼都不用幹作業都有人代寫,

    明明可以不用這麼累,明明這輩子都有花不完的錢,為什麼富人還要這樣訓練自己的孩子;

    因為真正的貴族精神不是養尊處優、不是驕奢淫逸,一個真正高貴的人,對正直、不偏私、不畏難、是一種勇氣與擔當、自律一系列價值觀的體現。

    而更多優秀的富二代,可能被父輩的光環所掩蓋,雖然優秀,但沒有父輩優秀,即使比普通人優秀,人們也認為是應當的。

    只有出身比普通人好,但是混的不如普通人,才能博人眼球。更多優秀的人反而被窮人選擇性忽略。

    總結

    所以,想要超越貴族,光靠十年寒窗苦讀是不夠的,憑什麼你才用了十年,就要比人家幾代人,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混的要好。

    這樣的人不是沒有,但是很少。

  • 9 # 緩緩在上海

    憑什麼一切都要由原生家庭決定?我不贊同。因為我身邊真實就有靠讀書逆襲的例子,包括我自己也是。

    同時,英國有個真實的紀錄片叫《人生七年》,恰恰就是講了14個小孩富人中產窮人從小到大的一生。裡面的nick就是出生貧民窟然後考入牛津最後當了物理學教授,完美實現了階級的跨越。

    寒窗苦讀,還真能跨越幾代人的努力

    十年寒窗苦讀,讀得好還真能跨越幾代人的努力,沒什麼好不服氣。

    因為幾代人要付出多少,這十年寒窗苦讀就要付出多少。幾代人的努力固然沒錯,出身好當然是優點,但不意味著能躺在功德簿上。如果躺在功德簿上家族肯定也無法延續,也就不存在幾代人的努力。

    不管別人怎麼說,讀書永遠有用,我身邊靠寒窗苦讀改變出身的並不少:

    真實的例子,包括我自己

    1、我的博士師兄,農村出身,畢業後回到家鄉,有購房補貼和工資加起來能拿到一百萬,直接有錢在他們當地的市裡買房,把爸媽從農村接過來,這算是改變階級了吧。

    2、我的碩士同學,家裡條件不好,後來博士全獎出國,定居國外有別墅有豪車,靠寒窗苦讀,真正擁有了璀璨人生。

    3、我自己,緩緩本人,比起身邊的大牛,我弱很多。我也是農村出身,985碩士畢業,靠讀書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薪水挺高,有了上海戶口買了房。對上一輩來說,賺50萬可能是一輩子的積蓄,但對我來說最多兩年。雖然不算跨越階級,但也是巨大改變。

    這都是我身邊最真實的例子,對我們來說寒窗苦讀改變了出身。有時,改變小也許還真是讀得不夠。

    最後

    其實,我說這麼多,只想說一點,十年寒窗苦讀是有用的。我身邊都是普通人,我們並沒有更好的方式去改變,而高考是普通人能夠實現最可能的途徑,也是最公平的一場比賽。抱怨出身沒有用,上一輩的努力也與你無關,只能做好我們自己。

    如果年輕人尚且沒有熱血,那他已死在十八歲。

    以上,祝好。

  • 10 # 短途出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說看到身邊的人和事吧。

    夫妻倆都是七零後,兩個都是農民出生,90年代大學畢業到事業單位工作至今,上班幾年後在雙方父母幫助下結婚,接著生了個女兒,這普通不過,,16年女兒考入了某雙一流大學,18年女兒又取得了到法國一所知名大學留學的機會,雖然有穩定收入每年除了開銷也沒多少存款,很顯然是無力承擔每年近40萬¥學費的!但他們的女兒還是去了法國留學了,去年回來了還在去年10月份校招中順利簽約了一個不錯的單位。說到這一定很納悶!!後來才知道他們女兒是交換生身份去的—不但不用繳納幾十萬的學費,每個月還有生活補貼。也才知道他們確實在普通不過!工作在忙都不會落下女兒的學習和輔導,也是和所有家長一樣為接下晚自習回家的女兒到凌晨才休息,,在很多人看來不能說明什麼,但我覺得每個家庭,每個人的路會有不同!有的很簡單也很坦途,有的會很艱難和不容易,不努力!不寒窗!哪裡有改變???

  • 11 # 莫末心語

    我是小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就是生活的現狀,也道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寒門在難出貴子!

    當今社會並不是你所謂的努力了就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古代社會十年寒窗苦讀都未必乾的過權利沖天的富貴人家。現如今也是,人家幾代人的努力給孩子鋪好了路,搭好了平臺。起跑線不同,孩子如何比較。所謂優勝劣汰,這個社會就是在拼,在比。你給孩子設定的起點在哪,他以後就有可能比別人少付出一些。凡事沒有捷徑,但是你是走路來的,但別人是坐車來的,結果是一樣的。你不能因為你比較辛苦而否定了別人的成績!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兩代人總有一

    代人要努力,要麼你拼命,要麼孩子拼命與其自我抱怨不如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加優秀起來。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我認為是對的。你不努力,沒人會對你負責。

  • 12 # 陳小星

    我到現在都記得2018年的高考,河北衡水中學一個叫王心儀的女生高考707分,被北大中文系錄取。她自小家貧,錄取通知書寄到家時,她還在異地打工。

    這段話說得很好!但請注意,只有她一個人有權利這麼說。別人不能這麼說。

    人家窮,但實現了逆襲。但成功不是貧窮給的,我們應該讚揚的是每個人處逆境而不放棄的精神。

    羅輯思維的羅胖在有一期節目中還專門探討過“階級固化”的這個概念 ,聞名好萊塢的大片導演邁克爾·艾普泰德拍攝了BBC的一個紀錄片系列——《人生七年》,這不紀錄片更現實、更殘酷、更極致地展示了這個概念。

    《人生七年》從1964年開始拍攝,記錄了14個背景完全不同的7歲英國孩子的生活,每隔7年,拍攝一部,截止到2012年的第八集,已經跨越了56年。

    而熒幕中的小男孩、小女孩現在也都成了過半百的中年人,通過觀察這14個孩子的成長軌跡,導演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

    既“有趣”又“令人心寒”。

    有些人很早就對人生、對社會有一定的認知和遠見;有些人則一輩子每天都忙著為當天的生計操心。相隔50年回頭看,依舊是幾個來自精英階層孩子的人生相對光鮮。他們過著優渥的生活,婚姻穩定。

    回到題主的這個問題,“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句話也道出了一個清晰的社會現實:

    別太拿自己的努力和苦難經歷當回事,大部分的成功可能都不是靠“賣慘”得來的。否則的話,街上的流浪漢現在都是百萬富翁了。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仇富”、“見不得別人不好”的心理,一個富二代能夠成功那就是必須的,誰讓你身上有那麼多資源呢?一個富二代的失敗那是你活該,誰讓你作死呢?

    似乎只有草根逆襲才能符合大眾的主流價值觀,但是你可以在大街上抓幾個人問問,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其實最後的結果基本上都是平凡地過一生,真正能夠草根逆襲的人屈指可數。

    千萬不要被網上這樣的“焦慮”給帶偏了,有些自媒體做得好的人其實本身底子,資源和社會經驗都比普通人要好得多,所以他們才能從千萬個人群中走出來。但這條路你是不是能走?這就不一定了,小打小鬧可以,想要成為第二個他們,你要思考的是他們如何一步一步成為現在的他們的,而不是隻看到他們月入10萬,年薪百萬的結果。

    如果你真的去主動觀察那些富二代,富三代的家族,你會發現大多數的人還是非常成才的。這樣的例子一大堆,比如中國企業家的子女,現在就有不少人成為了企業的接班人,還有受良好教育的中產家庭也是如此,他們的子女一般也都能通過良好的教育往好的階級發展。

    《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裡的開篇就說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靠賣苦力把水從河裡面一桶一桶挑到每個人家裡掙到了不少錢;

    但同時另外一個人找到各種方法和資源,終於在村裡修了一條管道,然後這些淨化的水可以24小時直通居民家中,掙的錢是那個賣苦力的幾億倍。

    兩個人都賺了錢,但你說誰更成功呢?

  • 13 # 面試導師雲天

    這個話題的邏輯起點是有問題的,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理念:努力是為了有更好的明天,而不是比所謂的輸贏。

    就像現在大家經常討論的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本身也是在帶節奏,從“寒門”到“貴子”是極大的跨越,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但概率極低,有人因此感覺到憤憤不平,認為社會不公,這就是典型的失衡,從“寒門”走出的第一步,應該是努力成為一個不會為溫飽發愁的“平門”,讓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變得更好。

    當我們從“寒門”走入“平門”後,依然會有機會做的更好,當然因為時間,能力,資源的限制,會越來越難,此時最需要的是平常心。

    這時候我們可能身為人父人母,要把努力改變人生的理念教授給下一代,下一代在“平門”基礎上繼續努力,進而一代一代做的更好。這就形成了優良的家風,把好的精神和理念代代傳承。

    這才是身為寒門的我們,應該去堅持,應該去努力的正確方向。

    綜上,我們不應該去比較十年寒窗和幾代人的努力,而是要堅定目標,奮力前行,不懈努力,鑄就無悔人生,通過千萬人一代代的努力,不僅改變了自己,還能讓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繼續傳承,讓持之以恆的理念熔鑄進下一代的基因。

  • 14 # 世界公平嗎世界公平嗎

    寒門跟豪門的比較,主要是掌握的資源跟資訊,還有自身的素質。你就算剝奪了他的錢,多少年後還是豪門。人生的成功在於少走彎路,豪門已經在路上走明白了,寒門一無所知,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有時累積的並不單單是財富,而更多的是家教,規矩,見識,人脈,對事物的敏銳能力,情商,財商,等等一系列的綜合所得,世家的底蘊,有時不只是財富,培養一個孩子,做人大氣,正直,有擔當,甚至敢擔當,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家庭的簡簡單單幾年的的事情,甚至是幾十年的事情。父母是孩子的鏡子,正直的父母,孩子也不會差,經商人家庭的孩子,經商大概從小耳濡目染,殺豬的孩子,大概不需要學,手到拿來,況且自古還有傳承一說。一個從小會說六國外語,很小就周遊了很多國家,很小就讀者華爾街日報長大,周圍的朋友動輒不是大佬,就是某精英,某券商,某經濟學家等,儘管他考試可能考不過你,但是他人生的試卷卻是滿分,當你拼命考個好成績去解決溫飽時,而他,卻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無慾無求,追求極致的夢想,怎莫可能會不成功?而且現在在國外,已經增收高達百分之三十的遺產稅,那又能怎麼樣,財富是簡單獲得的嗎?不是的,財富是猶如細小的泉水般彙集而來,沒有足夠的能力,也留不住財富。,財富傳承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看看周圍的那幫大佬們吧。

  • 15 # 三人行有我為師

    幾代人的努力,換來這代人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祖宗有德啊!

    “十年寒窗苦讀”的人,加油啊!一樣可以蔭庇子孫的。

    不修今生修來世。怎麼這麼熟悉呢?我佛慈悲。

    活得太累,卻是不為自己,為子孫?所以現代人,選擇不婚不育的越來越多。

    而對於“祖宗有德,坐享其成”的這部分人,好像也失去了奮鬥的動力,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沒什麼好處吧?

  • 16 # 梧桐樹邊羽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你怎麼看?

    說跟文化無關吧,好像又有點關係。那就扯一扯,大家不必認真。

    在“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文章中,我記得主要是關於階級板結的一些觀點。因為階級逐漸固化,導致了教育資源無法平衡,而決定了孩子們未來的主要因素,與寒門、豪門所提供的教育資源多寡有關。

    那麼回到今天這個觀點:“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這句話刺耳,戳心,對期待擠進上流社會改變人生的普通老百姓的打擊巨大。孩子們十年寒窗之後,進入社會,自然就會遭到社會的毒打,認識到公平從未有過,看到有人說著這麼豪橫,卻又十分現實的話,確實很容易讓人心灰意冷,慨嘆命運不公。

    可是這句話問題很大。

    我不清楚這句話的具體產生背景,也許在某些特定環境下有些道理,但是如果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就不能稱之為真理,既然不是真理,大家又何必在意。

    不過是一些人得意忘形的觀點,或者是培訓老師用來鼓勵學生的毒雞湯罷了。

    這句話的問題在哪?

    他預設了一個場景,就是我們寒門弟子(甚至連寒門都不算)與豪門子弟站在了同一個考試場地之中,公平競爭。豪門子弟憑藉著幾代人的積累對我們發出王之蔑視。

    這種預設,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

    我們根本和他們站不到一個起跑線上。

    你會說高考。拜託,真正有背景的小孩會在乎高考?別人大概從小學就開始雙語,甚至連常青藤都預定了。我們有機會和他一起去擠這個號稱天下第一的獨木橋?你闖生闖死,他不過走個過場。

    即使排除掉這些豪門子弟外,有錢的走藝考路線,走出國路線,可以這麼說,剩下在高考考場上一搏的,要麼是成績優秀的,要麼就是沒有其他出路的。

    前幾天在張家界失事的女神,也還只是個大學生,已經500飛了,有沒有人算過她的成本?人家真的在乎和寒窗苦讀的你競爭嗎?

    別人活著是女神,出意外的方式都比普通人要高階。惋惜之餘,作為普通人也要認識到,其實有些差別,就是在上一代人的努力中就已經造就。

    有朋友就會說,那又怎麼樣,還不是出了意外?還不是黃土一抔?

    但是她有選擇的權利,而我們只能看著新聞感嘆、惋惜、下作的則幸災樂禍。

    階級差異雖然儘量粉飾,但是越來越大、越來越板結是不爭的社會現實。

    當然,這句話在某些場景下也是有道理的。而這種場景就是各種短視訊裡最喜聞樂見的,無非就是女孩子在兩個追求者中做出選擇。

    一個家庭長相一般,香車寶馬,一個埋頭苦讀,長相帥氣,兩個男孩子一起追求漂亮女孩,選誰呢?

    當“正道的光”響起的時候,一般是選擇帥氣,上進的、學習的,但是現實呢?雖然在宣傳上是要打擊這種說實話的毒雞湯,但是人嘛,心裡都有一杆秤。

    你會怎麼選?

    而且這些假模假式的短視訊,還會為了製造衝突,把有錢的男人的年齡、形象都往差了安排,而年輕的、正能量的都是帥哥,讓女孩子左右為難。

    可怕的是現實中,有錢人家也出帥哥、也出讀書郎、也出上進心、也出專情人、也出創業家,實在不行還可以回去繼承幾代人的努力,而寒窗苦讀的小子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也許性格更差、摳摳索索、即使讀了書出來也可能是鳳凰男。

    那麼,假如你是這個女孩子的父母,你願意她選誰?而父母的價值觀不可避免地會感染小孩,所以,你以為漂亮女孩子會選窮小子?別傻了,拍個不限流的視訊而已。要是負能量,可能就被限流了。

    所以,在這個場景下,只要是個正常人,“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是絕對不會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的。”在年齡、長相、性格、素質都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你是選擇可以彎道超車的豪門子弟還是選擇要一起成長、一起坎坷的窮帥哥?

    注意,這裡還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一起選擇,而不是劈腿(雖然現實情況大多如此,但是我們假設人性美好),在兩個人同時競爭的情況下,對兩人都有那麼一點好感的基礎上,怎麼選?那不廢話麼?

    不過話說回來,這是極端場景下的假設,類似於真空場景下被忽略的摩擦力。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這句話在當下並不正確的原因。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除了年輕人不通世事的情感困惑,沒有任何其他情況會出現豪門子弟和窮苦學生的公平競爭。

    說到這裡,忽然想起來前幾天朋友聊起現在市裡面小升初的問題,有很多地方,比如上海、長沙都開始了全面微機派位,不再接受任何能力考試,使得相當一部分成績好,特長多的學生錯失資格,而那些不讀書的小孩則憑運氣隨機進入了名校。這讓很多牛娃的父母憤怒卻又無奈,他們為孩子的優秀付出了那麼多精力和金錢,卻在最後輸給了運氣,著實很讓人想不通。

    這就是明顯的兩代人的努力,輸給了不讀書、不努力的那一類。

    但是這從國家的教育層面來說,是為了追求更大的公平。正因為部分家長過多、過早地對孩子進行培訓,讓很多其他孩子失去了進入名校的機會,也因為名校資源的匱乏,最後才不得以地以抽籤的方式決生死——但是,這也僅限於小升初,一旦進入中考、高考、考研、出國,努力的家長和不認真對待孩子學習的家長同樣會分出涇渭來。

    這種全微機派位在小升初的強制推行算是國家層面對教育資源的一次強平吧。

    但是“幾代人的努力”更多地是在對待文化追求的意識上,而不僅僅是物質的提供,而這種學習的意識最終會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在對文化的重要性上,現在不僅豪門看得重,普通老百姓也逐漸意識到“知識改變命運”,但還是要有大量物質的提供為求學之路打好基礎,而寒窗苦讀的平民學子沒有辦法與豪門競爭也正體現在這一點。

    就好像前面說過的,富家子一樣地有努力的啊,一樣有長得帥的啊。就算他沒有經濟後盾,他都不一定會輸給你,何況人家還有。

    說著說著好像又證明了這句話有道理。

    其實只是想說明,我們平時看到的富家敗家子和寒門出貴子一樣,都是較少的,也是容易被拿來舉例,作為標榜或者靶子的。實際上豪門多的是努力向上的好學之士,而寒門或者普通家庭出來的庸碌之人那更是多如牛毛,如同你我。

    但是我還是要說,這句話是錯的。

    為什麼呢?因為當今社會已經飛速發展,為我們普通人提供了非常多的彎道超車的機會。這是和中國歷史上豪門、寒門之爭的不同之處。鳳姐都移民美國了,不是嗎?當然,這並不代表美國如何,但至少在她自己的世界裡,她達成了她的目標。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階級差、知道板塊化、知道上升途徑逐漸封死,卻依然要努力突破,不能心灰意冷的緣故。

    在魏晉南北朝隋唐,要成為豪門,也許真的需要幾代、幾百年。但是在今天,要改變自己或者下一代的命運,也許真的只需要幾十年。

    別提暴發戶,生活改變可能是一瞬間,但是思想上是無法改變的。

  • 17 # 海巖的平凡小生活

    十年寒窗苦讀,憑什麼就贏不了你幾代人的努力?

    首先我就不同意你這樣的觀點,俗話說的好“富不過三代”,你看到現在混的好的,往上追幾代,他祖上還能有多少達官顯貴?又有多少成功人士,你去問問他。他是苦出來的?還是爹媽給的?他們會告訴你,我的童年時怎麼怎麼樣的苦?經過了多少的寒窗苦讀,懸樑刺股,受了多少的委屈和白眼,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努力吧!既然已經住在寒門下,人選擇不了出身,但是可以選擇努力!

  • 18 # 珠妮兒愛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就輸給你10年寒窗苦讀的,真的很有道理,要說有什麼不公平的,那就是,投胎是個技術活。

  • 19 # 喬西的世界

    公平競爭、別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我心理安慰。

    人一出生資源就是不對等的。比如一個是普通平民家庭,一個是世代書香門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就是不同的,對子女的言傳身教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不同家庭的社會資源不同。富人家庭的財富和人脈遠遠多於普通平民,給孩子提供的平臺自然先天就有高低。

  • 20 # 90式造

    這個問題我覺得對比就不正確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家庭背景

    你十年寒窗苦讀=個人努力

    同類項對比才有意義

    比如:人家幾代人努力賺錢之後給後代營造的教育環境和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未來成就對比你十年寒窗苦讀的努力的成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們那麼喜歡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