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使用者幸運七
-
22 # 相鈐
真正老中醫瞧病還是望聞問切,承德市這有個成名老中醫瞧病時只號脈,連問都不問。
-
23 # 通天教主147258
這話不對。望聞問切就是北斗導航,如果沒有它醫生就不知什麼病,也無法開方藥。(這指是中醫)。
-
24 # 智慧140388281
現在都靠儀器檢查,哪有望聞問切。
-
25 # 溫馨的桂枝
那個中醫不望、不問呢?不然就不是中醫了。不切脈的中醫沒有見過,不會切脈的中醫倒是有很多,現在連不少西醫也在努力學習切脈,西醫也在用中藥治療很多大病和慢性病,比如治療腎衰的尿毒清和養血平肝的清腦顆粒等。
-
26 # 健康中醫普及
一、現在的中醫很多都西醫化了。
二、有時為了分清責任也得用儀器。
-
27 # 玄譕自我更新
望聞問切要想精通,需要跟師父有十多年的經驗,現在學院畢業的中醫,都二十五六了,再跟師父十年,快四十了,才學會看病,還不掙錢,,不如機器來錢快啊!
-
28 # 驚鴻素人
中醫傳統的望、聞、問、切在現實快結奏的生活中其實很重要,但只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了。
資本市場滲透了方方面面,而且在醫療行業確實是利大於弊。
自古以來,中醫診病的途徑體現在望、聞、問、切上,它需要大醫精誠!
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中醫醫生,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碰壁,如履薄冰的尷尬處境裡,你能不能堅持到最後一刻?
在二難選擇中,大多數人會迷失於幻境!
所以很少有醫生會去繼續使用望、聞、問、切這樣的中醫傳統診病手段了。
不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堅持到底的有可能成為歷史書中的不朽傳奇!
-
29 # 使用者名稱天猴
這說明中醫人才跟不上了,退化了,能從膚色,氣息各方面看出病來,還可以從五行八卦論分病,多了多了。共同學習探討吧,中醫之博大。
-
30 # 苦善禪根
望聞問切,是中醫最起碼的幾種方法,不一定全用,就可掌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情。如果經驗豐富,且醫術高明的醫生,要比查片子還要準確的多(當然不是一個概念,是從中醫概念結合西醫診斷的結果)。
但現在由於對中醫探索上的侷限,同是"望聞問切",內涵也差異很大。若用邏輯思維進入現代醫學概念就差遠了,甚至不是一個概念。
中醫基礎講人體氣脈變化,當人體某些經絡氣脈,發生瘀滯不通時,會在人體表面出現面板顏色,頭髮狀態,特別是面部及身上會有疥、疹、泡、瘡,皺紋及五官挪位,耳鳴口歪,流涕流淚,牙痛,咽痛,咳嗽,發冷發燒,等等,都有相應表現表症。
如果對人體知識瞭解深刻,就能準確判斷出對應的病症病灶,再利用中醫藥知識對應的手法(針灸推拿之類)與藥物(藥方),進行調理。
如"典故"傳說中的神醫扁鵲的″透視功能",並不是他會象儀器X光透視,而是他透過"內察修悟"瞭解了人體的"經絡氣脈"的經驗,從外表症狀,一眼"望"去,從面相上就知患者病情的八九成,曰:透視眼。其實《內經》《難經》《甲乙針灸》等,那個″經典"講的不是"透視之功"的"藏象"?沒視(內察)何來象(景觀)?
天天講《內經》,講"經絡氣脈",講"藏象",那經絡氣脈的"藏象"又是什麼呢?不就是"內察悟道"的最高境界的透視之"相象"嗎?古聖先賢為了″經典"傳承,生怕後人不懂,圖文並茂,字斟句酌,編輯造冊,宣講案例,典故,可謂苦口婆心,煞費心機。孫思邈、李時珍、葛洪等等醫聖不都宣講"內察可見人體遂道"嗎?嘗草知藥性。
然而後人還真的不爭氣,把許多許多的精髓傳丟了。竟然與外行一起懷疑聖賢的"透視",用今天的透視去理解(不懂中醫術語的內涵),用浮淺的"現代知識"去嘲諷古人,真是數典忘祖,還沾沾自喜,自以為是,自作聰明。諸不知古聖賢不″透視"怎知"藏象",更何來的"經絡氣脈","望"個什麼?遠遠′達不到本質深處。
即使《傷寒論》也是講究"內察"之功,才能精準把握″經方"藥力的歸經走脈,才能吃透"寒熱虛實"的內在症狀本質。一"望"表症,便知病症本質,針對性的用藥開方。
至於"聞,問,切"也同樣,輔助驗證"內察"的藏象病症,都是要在瞭解人體自然氣脈的實際本質的基礎上,洞察病根,有深層的透過表而透知其內的診病功能。
因為現代的思維邏輯影響,人們對古人的"內察"之功,省略不知了,不尋不問了,也就無從談起了。所以只是從書面字意,表面症狀,結合臨床經驗,從表相上"望聞問切",也能透過"辯證施治","經方"驗證,取得一些療效。有的說文解字去了(脫離了人體去講中醫),當然就更難以達到"經典"中的神奇與絕妙。
包括針灸推拿,拔罐,都遠遠遜色傳說的中醫神奇,有的甚至不敢提及"經絡",生怕被人質疑問難。只要有一定的"內悟"基礎,任他爾等隨便問口。你看老道長張至順講醫講道,言談自如,對答好如流。甚至當場施治當場說醫,憑的就是有"底氣"。
-
31 # 隨波vov逐流
這個就是個偽命題,我去看過中醫,不下十多個人了,有民間的有正規醫院的,所有的中醫都會給你號脈看舌苔,之後詢問你的症狀。只要是中醫都在用,西醫壓根不用。所以結論也很明顯,你說的問題壓根是胡編的,不符合實際。
回覆列表
望,聞,問,切只是古人在當時客觀條件下一種樸素的診斷方法,連估帶猜,根本無法準確診斷疾病,十個老中醫會把出十種脈象出來。跟現代醫學先進儀器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就好像一個是風箏,一個是飛機的區別。所以,有了現代醫學儀器後,也逐漸淘汰了中醫的望聞問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