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明知道
-
2 # 上善若水689
天人合一,就是老子道德經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首先,人們依據於大地而生活勞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據於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萬物;上天依據於大“道”而執行變化,排列時序;大“道”則依據自然之性,順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人怎樣與天合一呢,只要人按照萬事萬物執行的自然規律去生活,做人做事符合天道,地道,人道,才能得到天地的護佑。天道就是符合,道的自然規律,地道就是厚德載物,人道就是老子所說的,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然後,現在人講:人定勝天是有違世間萬物萬物執行的自然規律,小事情人定勝天,大事情,天定勝人。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規律的,都要經過生、長、收、藏,四個過程。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每個時間段都有自身的特點。在每個時間段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把事情做到極致,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在潛龍勿用的階段,就應該埋頭苦幹;該你養精蓄銳時,也彆著急出人頭地。盡人事,聽天命。
最後,我想問大家的是:人類的健康從哪裡來?我們生活在一個完整統一的環境、空間裡,這裡有人類、動物、植物、各種微生物等萬物生靈,自己和這個大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息息相關、息息相連、同心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人的健康,是大自然健康的體現。是大自然繁衍生息的人類萬物生命的健康體現,傷害大自然就是傷害我們人類自己。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追求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境界。
-
3 # 郭三滿
這次,我不直接回答問題,而是先講一下“人定則勝天”。因為它與“天人合一”的觀念是相應的,而與“人定勝天”的說法是絕然不同的。
一、在古代中國,只有“人定則勝天”的句式,沒有“人定勝天”的說法。
比較早的,可以在《呂氏春秋》裡見到這句話。相關的原文是:“天定則勝人,人定則勝天。故狼眾則食人,人眾則食狼。”南宋文學家劉過寫過《襄陽歌》一首,共有二十句,其中就有四句是這樣說的:“土風沉渾士奇傑,嗚嗚酒後歌聲發。歌曰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明末的馮夢龍寫了《東周列國志》,書裡說:“尹吉甫曰:‘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諸君但言天道而廢人事,置三公六卿於何地乎?”
很明顯,三個句子中,“人定”和“勝天”中間都有一個字!分別是,則、兮、亦。因而,它們前面的“定”字,不能做助動詞,也就是不能把它理解為“一定能夠”的意思;還有,不同時代古人的語意是統一的:“勝天”是有條件的,即“人定”。
1、“定”的意思是,內在的安寧、安定的心靈狀態及相應的作用力。
具體來看,除了上面三句話中的“定”是強調人心安定、凝聚力量的重要性外,《大學》說: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裡“定”的意思是“定力”,它是人的一種極好的穩定的心靈狀態,是不為外力動搖的意志力。《大學》把它排在“知止”之後的第二位,作為重要的基礎和條件,相繼決定了後續的“靜、安、慮、得”,可見人“定”的重要性。
還有,禪者曰:“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禪者非常強調心神寧定的作用,在內心真正安定的情況下,就能處變不驚,處危不懼,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2、“勝”是“勝任、能承受”的意思。
查《漢典》,勝,除了“戰勝”的基本意思外,還有“能承擔,能承受”的意思。常見的用詞有,“勝任、不勝其煩、不勝酒力”,等等。我們知道,華夏祖先敬畏天地,崇尚“天人合一”,人居天下,君稱天子,怎敢妄稱戰勝上天?還有,“德不配位”的說法,也是同樣的邏輯,強調的不是“德要戰勝位”,而是德要與位相配,否則會受此傷害。
3、“天”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不可逾越的自然之道。
所以,“人定則勝天”的基本意思是,人有定力,就能承受得住天,能與天相配相應,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對“天人合一”的解讀。
我們看一下,傳統文化中,關於“天人合一”的論述。
《道德經》說: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這裡的“歸根”“覆命”就是要回歸於“天道”。還要注意,最後一句中的“沒身”,就是“沒有以自身的利益為優先”,才能沒有危害。如果相反,也就是“有身”“敢為天下先”,就是戰勝天的架勢了,老子說會有“大患”的。
儒家強調人生存的現實框架是“個人、家、國、天下”的格局。最高的意涵是,人居天下,君稱天子;天理在上,天命是聽。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還說:“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說的是,人要順應和通達天命的意思。
可見,古人強調的是,人要修為自己,要配得上天,從而與天合一,達到迴歸大道,歸根覆命的最高境界。這意味著,人至多與天合一,不可能戰勝天。
古代中中國人“知止”,知道戰勝不了自然之道,強調以“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同時又強調以修“定”來最大程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才是科學,才是大智慧。
三、對“人定勝天”的看法。
人定勝天,意思是“人必定戰勝天”。它是從“人定則勝天”演變而來的新成語,近現代中中國人給它賦予了這個新的意涵,而很多人還以為這本來就是古代中中國人的意思,還振振有詞地加以引用發揮。殊不知,這樣會使它變為膽大妄為的代名詞。
近現代的中國,社會劇變,在某些特殊的歷史年代裡,人心浮躁,意氣沖天,加之出於某種輿論宣傳的需要,這樣過於主觀妄為的口號得以踐行。歷史已經證明,“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近似瘋狂的行為帶來了慘痛的代價和教訓,源於當時中中國人不“知止”,慾望膨脹,頭腦發熱,然後沒有了“定”,才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如今中國吸取了教訓,但沒想到的是,以特朗普為中心的一些美中國人在疫情中,就一副“人定勝天”的架勢,妄圖以簡單粗暴甚至是荒謬的做法,與新冠病毒決鬥,只能是以失敗而告終。這是可以預見的。
深入體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吧。自然,即自動自發起作用的機制,具有客觀性和規律性。人的生存和發展,時刻受制於近身的“地生態系統”和更大的“天生態系統”,只有臣服和歸依於自然之道,在“知止”的前提下,以“定”來發揮人的積極的、巨大的主觀能動性,才是正理。如果人類總想從自然之道中抽身而出,還要戰勝它,肯定會吃大苦頭的。
-
4 # 豐城遊子shaoxing
“天人合一”與“人定勝天”中的天字,其實際含義是不一樣的,各自表達什麼呢?
“天人合一”是儒道大家認為的“萬物一體論”,這裡的“天”是名詞,是萬物自然,也包括人,同時也是世界萬物和諧相處的準則。含義指的是要我們需要遵循自然規律,與萬物和諧共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命運共同體。
“人定勝天”是辯證的人生哲理。也是“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的儒家思想。
這裡的“天”是一個形容詞,比喻說明人需要克服的困難之大。不管困難多大,關鍵在於人心。陽明的心學理論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兩句話本不矛盾,而且是同一個哲學範疇的概念。
-
5 # 趙日金141
天人合一,人定勝天,互相矛盾。天人合一,天即人人即天,人定勝天,就是人與人過不去。
事實上,從古至今,戰爭不斷。沒人天人合一,也沒人人定勝天,倒是人與人之間在鬥,與天不撘界。
-
6 # 洛克笑笑
現在人講的“人定勝天"的意思更符合現代人思維發展的方向。
荀子認為,“天命”是具有必然性的自然法則,提出“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即不能消極地順從自然,而要主動地控制和利用它,人如果掌握自然規律,就能夠使天地萬物為人類服務。
“天人合一”明確提出的時代比較晚,但天人關係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命題。
儒家經典《尚書》《春秋》等書中不時有君主的施政態度影響天時、國君失德引發災異的記載。漢代大儒董仲舒在此基礎上,提出天人感應學說,認為天意與人事交感相應,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祥災,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
《禮記》記載子夏問孔子,商湯、文王、武王何以能德參天地?孔子認為他們學到了天地的品德,“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君王要管理好天下百姓,就要學習天地日月的無私品德,以這種天人合一的心態管理天下,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人,國家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這也說明,天、地萬物之德都可以作為“人”學習的物件。唐太宗就指出管理天下要“君臣共治”而非君王獨裁,而大臣如魏徵等對唐王朝很忠誠,勤勉任事但不唯命是從,在忠誠的基礎上常提勸諫之策,這種和諧的君臣關係也是對天地之道的模擬與合一,成為了貞觀之治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
-
7 # 平常話語
天人合一與人定勝天是同一個道理。一切天緣條件都是要靠人為的力量才能達到目的。所以要結合人為加運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
-
8 # 路上有長生果
更重要的是人定勝天多見於毛澤東思想,如果我不解釋,又被別人利用欺騙了。
哎!傻子咋這麼多呢?!
天是自然和沒有理解的自然法則。人必須在自然法則中生存,即天人合一。人又可以在自然法則中充分利用自然法則來應對自然,即人定勝天!
這其中的方法就是實踐論矛盾論統一論。解決問題就是人定勝天,不能解決就是天人合一。不能解決是還沒有發現解決的辦法,或沒有利用自然法則,而反自然法則!
如大禹治水,就是人定勝天,被水淹死就是不能勝天。哪個是天?腦子!
如癌症,克服一個癌症就是人定勝天,還是癌症不能克服就是勝不了天。看見可以克服的例子不去學習思考非要去看那些失敗的例子就是沒有腦子,也可以理解為不能勝天。
如果這樣扭曲哲學還以為自己很聰明那就是人不能勝天,不但不能,還沒有了腦子!!!
這不是天不天,讀書不讀書的問題!
-
9 # 百性哲學
天人合一、人定勝天,用辨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維就能理解這個問題。
首先要清楚“天”這個概念怎麼產生的,能夠確定的是“天”是有了人才產生的這個概念、中國五千年文化基因裡都有天道之說。
人只天的一小部分,人如果不順天行事,就無法存在,天人合一乃人類生存的基本法則,它與“人定勝天”是矛值的統一體,“天”即大自然以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來做為世間各種生靈生存進化的動力源泉,人也一樣。
人做為天下之生靈之首,其
貪慾之豁難填,其結果必然是災難性的,自我毀滅性人類貪慾必然結果,貪慾是人類進步和進化的動力源,也就是能量,無度無控的消耗,其結果是加速滅亡。如現在大看到的霸權,原子彈,氫彈,那一件不是自我滅亡用的。
按照中華民族的理念,有人才有天,人融天,天融人,天人合一才有人,戰勝貪慾,消除霸權,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理想,這就是人定勝天,也就是逃脫人類加速自我滅亡唯一正確的道路。
最後,我想強調一個理念,人的滅亡是必然結果,人的存在是宇宙執行的一瞬間,而且這個結果是隨機發生的,就象瘟疫、地震、洪水,不正在瞬間每時每刻在消滅著人類嗎。人類為了共同命運而聚合力量,天災來臨就會被壓制,中中國人民這次抗疫的勝利,不就是現實版的“人定勝天”嗎!
-
10 # 泰山法勇
(3)明德:本然之性、天命、理性、天性、法身、元神。“克明德”就是讓理性展示它的本能,就是讓今生的人率性而為、展示本來面目,就是展示出來理性本具的智慧力量。(4)“三從四德,五倫八德”都是理性本具的智慧力量,踐行“三從四德,五倫八德”就是展現出來理性本具的智慧力量了,踐行“三從四德,五倫八德”的人就是知命的君子。
(5)不知道什麼是與“明德”截然相反的“缺德、少德、損德、壞德、敗德、無德、薄德”等等屬於陰性的妖魔鬼怪才有的“黑德、暗德、病死德”,也就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明德”。只有熟識各種各樣陰性的“黑德、暗德、病死德”,才能知曉什麼是真正的“明德”。沒有“相對論”的思維習慣、思考意識,就不能掌握“大學之道”。“大學之道”不僅是迴天之路,還是“相對論”的弘揚者。(6)凡是不講認識天命、知天命的方法與原理,就是魔王在講與“克明德”截然相反的“黑德、暗德、病死德”,無論他有什麼職稱都是“小人儒”在用“小學之道”抹殺“大學之道”。
(3)要想知道什麼是“新民”,就要熟識各種各樣的“舊民”。如果不能辨認各式各樣的“舊民”,也不知道什麼是“新民”,也不能“作新民”,就會把“作舊民”當成“作新民”而不知,明明是“作舊民”的鄙夫還以為自己是“作新民”的君子聖賢呢。《孟子滕文公下 》裡面就有表現孟子“作新民”的經文。孟子“闢楊墨”彰顯天命(理性、元神)真面目的言行(《孟子 滕文公下》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就是在表現什麼是“新民”。有了孟子這樣的言行境界,就是“新民”。“新民”就是君子、聖賢、君子儒、踐行“無為法”有著“火眼金睛與金箍棒”的革命家。“舊民”就是小人、鄙夫、小人儒、踐行“有為法”的魔子魔孫。
(4)孟子這樣的“新民”言行境界,簡直是降妖除魔的天神下凡,這樣的概然神態讓因循守舊、頑固保守、不敢得罪小人的“小人儒”目瞪口呆,“小人儒”覺的孟子不應該攻擊別人,別人有言論自由,不應該打壓別人的言論,孟子這樣的言辭太過偏激了。因此,不贊同孟子的“小人儒”是與“新民”作對的“舊民”,他們代表被有著“火眼金睛與金箍棒”的革命家推翻打倒的保守勢力、守舊派、惰性十足的死氣、卑鄙無恥的貪官汙吏與奸貪鼠輩,自私毒酷、刻薄無情的奸邪之人,他們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的小人儒,他們是與害人慧命的妖魔鬼怪是一樣的陰性性質。
12、“天也亂,地也亂,兒女難尋娘金船”:是因為魔來亂道,神聖也設定障礙,沒有大智慧,不知道哪個才是“娘金船”。(1)“娘金船”只度有大智慧、看破紅塵假相、真心想實現明心見性迴天的真佛子。(2)奢望“消災祈福、家人安康、功名利祿”的人都會被“娘金船”拒載,這樣的人只能上魔船。
13、“不是娘,不來點,只是抬頭向上看”:(1)得不到娘點,遇不到明師,是因為自己“財大氣粗”只認“知名大師”,貪大求洋的結果是淪為“認賊為父”的法奴。(2)得不到娘點,遇不到明師,是因為不能更新境界,沒有新視野,在老法門一葉障目、死守愚忠,死心塌地的給“有修無證”的“舊法船”做陪葬。這樣的人都是被“所知障”深度障礙、不可救藥的魔子魔孫。
14、“這真法,你不尋,低心求教訪真師”:(1)讓人實現“明心見性”的才是不二真法。(2)知道只是沒有明心見性的道外,有低心求教的心態,才能訪到真師。
15、“人人想,自己能,抱著經卷悟真功”:(1)有這樣的思想的人,都是業障深厚的神經病,都是魔子魔孫坯子。(2)“道在經外。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佛法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工夫,若從紙上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這些話,都在勸大家不要妄想“抱著經卷”就能“悟真功”。《壇經》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3)如果都能“拿著課本在家裡自學成才”,就不應該有“學校、老師”這些名詞的存在。
-
11 # 守絀田園
“天人合一”與“人定勝天”的兩個“天”有些區別,所指意義不完全一樣。前者指天道;後者指的一些自然現象。例如,二十四節氣。這是天道。戰勝的想法只有愚蠢的人才會出現那樣的幻覺。後者,如興修水利,南水北調,反季節蔬菜,嫁接技術,雜交水稻…………
-
12 # 快樂人生168025476
天人合一,人與萬物都屬大自然所造,生於自然也屬於自然,因此人與自然本為一體,就應象愛護自己身體一樣的去探索和了解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愛護自然環境如同愛自己身體一樣,這樣大自然才能更好的養育人類。即達到天人合一之目的,可以說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按自然規律行事,破壞了大自然就如同傷害了我們身體一樣,定會產生負面結果。∴∴∴∴∴∴。∴∴人定勝天哪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糧食困難時期,毛主席為帶領全國人民走出困境而提出的政治號令,在內部自然災害,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毛主席英明決策鼓午全國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終於走出困境,而重見光明。∴∴我們不能把政治口號,去用自然科學理論來衡量,無休止的砍伐樹木破壞森林,會帶來氣候的改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會帶來溫室效應,氣候變暖,南,北相冰蓋融化,洋麵上升淹沒島嶼,為人類生存造成災難。∴∴人類最好生存環境是工業化之前的封建農耕,及遊牧民族的自然放牧時代,雖然生產力落後,經濟不發達,但確實稱得上天人合一。
-
13 # 川君品易
古人講天人合一,這裡的天指的自然規律,也就是老子說的“道”,《道德經》裡講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表達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告訴民眾要順應自然,自然而然去思考行事,不可妄加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做事,做符合天地宇宙自然規律的事情,就是在順應自然規律,也就是做到了天人合一,違背自然規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逆天而行,沒有做到天人合一的狀態。
古代大部分人他們都遵從於自然規律生存,他們依靠自然給予的資源再加以利用來生活,滿足於當下,沒有自己的妄念,也沒有過多物質上的追求,而是順天應人,自然也生活的自得其樂。
現在我們常聽見的人定勝天也是來自於現在這個物質高速發展社會的集體意識思維的體現,大家有共同的物質和精神追求趨同的標準,有錢就是好,戰勝了競爭對手就是勝利,這個成功的標準只是外在體現的一部分,只是事情發展到了一定階段自然出現的結果,天道有其自然發展的規律,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能夠了解這個規律的人才是真正智慧的人,懂得順勢而為,明白知難而退,不會去和天道對抗。
人定勝天如果是從個人激勵的角度看可以作為自己不斷精進,超越自己的鼓勵,在自我完善道路上超越自己才是智慧的體現。
如果人可勝天,那一定是順應了天道發展規律而產生的一個結果,我們順應天道就是坐上了順流而下的小船,到達彼岸是自然發生的,所以順應了自然就能體悟道,人為的欲求的滿足不過是暫時達到某一個階段,不能長久。 -
14 # 魏玲玲
古人講的“天人合一”是說:人要遵循天道,就是老子所講的“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以輔萬物自然而不敢為”。
而現在人講“人定勝天”應當說是有違自然規律的,
事物的存在與變化有三種情況,
一是由壯大轉為滅亡,由存在轉為不存在,
二是由弱小轉為強大,由失敗轉為勝利,
三是在一定時間內保持不變,對立轉化是事物變化的普遍規律,
如果“人定勝天”中一定要“勝”的話,就越過了事物變化的界限,事物會轉入滅亡。
所以現在提出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和諧發展,遵循自然規律才能讓強盛事物減緩走向衰敗的速度。
-
15 # 自由如風安然寧靜
“天人合一”是人和天地間物體融為在一起。也是《道德經》順其自然。
天人合一是要思想是和天地間萬物融合,更好地利用自然順應自然。不要亂被壞自然,愛護自然。
是一種精神,一種品德。
“人定勝天”
經過一些自然災難後,人民發覺,天人合一為何還帶來自然災難,於是有人就提出人定勝天。
人定勝天是在天人合一的基礎上,在充分了解困難後想辦法解決困難,戰勝困難,戰勝自然災難。
今天的科技一天比一天高,人民相信了人定勝天。
-
16 # 天工l宇地科學大解密
天人合一,人定勝天,天地人,這三種觀點都是存在偏差的,相對最為準確的是:天人地,我們啟用漢字,三字,三個橫,上下代表天地,中間代表人,再看工人的工字,是人頂天立地,人在中間,再看大山的山字,豎橫代表天,中間一豎代表人,最後一豎代表大地,山字,還可以理解豎橫的橫代表地,地上三豎又分天人地,天人地,代表三界三才三類三種情況,天人地最具代表意義的漢字,是工人的工字,還可以把所有字都套用天人地分析,比如火字,人字最高處帶天,兩點代表人為,人字下部代表地,如果把火字上面加一橫,這個字是滅字,滅字沒有天人,只有大地,因為,滅字上邊一橫代表大地的土,古人認為,不論多麼大的火,只要是被土埋了它就滅啦,平衡的天人地是各佔33.33%.由於永遠不能100%.這就產生了天人地三界,有時是天大人小地大,有時是天大人大地小,有時天小人大地大,我們中中國人不罵天,不罵地,原來在天人地三者裡,人是代表每個人自己的,天是人的爹孃,地是人的兒女,大地處於生長期,兒女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齡,上升為人,再生大地,前人生為天,前天升為老天,我們說老天爺爺和老天奶奶,是天的爹孃,是人的爺爺奶奶,是地的老天爺爺和老天奶奶,人與天地,人與萬事萬物,都是平起平坐的,人上養天位爹孃,下養地位兒女成長,人是中堅力量,是家庭賺錢的主要力量!
-
17 # 姜尚古月
“天人合一”和“人定勝天”,都是講人與自然的關係,它們之間是有聯絡的但不是並列關係,某種情況下只有“人定勝天”才能創造出能夠“天人合一”的條件。“天人合一”,講的是人要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利用自然。因此,它有著很大的侷限性。“天人合一”經常要和”勿我兩忘”這個詞相搭,多用於健身修練的過程中人與自然環境相融,“忘記”自己的存在,大腦無有任何雜念處於“空白”階段,使人心靜神宜有飄飄欲仙之感。比如,現在有很上人千選擇在終南山優美的山水林草間修身養性追求的就是這個目標。“人定勝天”是人們為了生存和發展,要改變不利甚至惡劣的環境,投入心血與汗水應用科技手段營造出新的或者恢復了原有的狀態。比如,為解旱情實施人工降雨;為改變沙漠種草植樹等等。要想達到“天人和一”就必須創造一個能夠人和自然“和平相處”的環境,就要有“人定勝天”的信念和意志。
-
18 # 小心眼看世界
“天人合一”由道家莊子提出,儒家董仲舒發展的一種思想,當然董仲舒發展的有些歪。
其中,莊子提出的“天人合一”中的天指的是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天人合一”說的是人在自然的活動要符合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不然會很慘。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則是自然世界發展規律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表現形式不同。所以,如果發生一些自然災難,比如地震、隕石之類的,那就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出現了某些錯誤。
“人定勝天”出自《史記•伍子胥列傳》:“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其思想卻是源自於荀子的《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其中《史記•伍子胥列傳》中:“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的天說的是客觀世界發展的趨勢。整句話的意思就是人們如果能夠團結合作,是能夠改變客觀世界的發展的趨勢;客觀世界發展的趨勢足夠穩定時,也能改變個人的發展趨勢。
荀子《天論》中“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中的天指的是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整句話的意思是與其崇拜與歌頌客觀世界的偉大,不如研究客觀世界發展變化的規律,繼而利用這個規律來發展人類自身。
現代社會的形成正是因為人們研究和利用了客觀世界發展規律。也就是說,現代社會正是“人定勝天”所發展而來的。
不過現代社會的發展貌似已經到瓶頸階段,“天人合一”說不定就是解決現代社會發展瓶頸。 -
19 # 中華經典起名
“天人合一”相關的論述,最早由戰國時期的子思、孟子提出,漢朝的董仲舒繼承該說,並發展出“天人感應”論,之後的程朱理學將其引申為天理之說。該論認為“天”有意志,人事是天意的體現;天意能支配人事,同時,人事亦能感動天意,由此兩者合為一體。
老子顯然不認同此論,《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天地沒有仁愛之心,也不像人那樣有意志。天地之中發生的一切,都是自然行為,不會因誰而改變,人要做的是“順其自然”,體現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相關論述中。
另,自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諸如與盤古、伏羲、女媧、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嫦娥、姜子牙等相關的神話,都沒提到“人定勝天”,所以不知古代神話講“人定勝天”從何而來?
“人定勝天”倒是體現在鬥爭哲學當中,有詩為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人定勝天”更多強調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並不是說非要勝天不可,在改造自然過程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順其自然”的重要性,如在生態環境保護中,人們最該做的,應是“敬畏自然”,減少對自然的干預。
所以,究竟是講“順其自然”,還是講“人定勝天”?得分不同場合、不同時機、不同事件,區別待之。
-
20 # 冰凌飛舞
“天人合一”是一種狀態,“人定勝天”是一種精神。
首先,我們看看什麼是“天人合一”。“天”代表自然,古人講的“天”,就是大自然,與人生生相息的大自然。人其實是自然的一分子,是自然的組成物。
人類是大自然的精靈,是大自然創造的傑作。人類賦予了大自然以生命。
“天人合一”是自然界的本質規律,是最高的哲學境界,也是人類的追求。
其次,我們看看什麼是“人定勝天”。“人定勝天”是一種精神理想。“人”把“天”最為戰勝和征服的目標,力求通過精神力量改變和創造自熱,實現人類的精神追求。
“人定勝天”並不是人一定要戰勝天,而是人改變和創造的慾望,是人體內蘊藏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人要生存,就要改變,就要創造。不去改變自然,就可能被自然改變或者淘汰。
人類能夠不斷髮展,就得益於有"人定勝天"的精神力量;人類能夠不斷創造,就是得益於有“人定勝天”的精神追求。
第三,“天人合一”和“人定勝天”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必須遵守的自然規律,是我們必須追求的目標。如果總想著“人定勝天”,不遵守自然規律,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最終受害的只能是人類自己。
但如果沒有“人定勝天”的精神,人類也難以生存和發展,也最終無法實現“天人合一”。人類如果僅僅隨波逐流,最終也只有被自熱淘汰的後果。
實現“天人合一”和“人定勝天”的和諧統一,就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要改造自然,又要保護自然,和大自然建立母與子的關係。
自然界就是母親,生育了人類,也希望人類過得更好,走得更遠。
人類就是兒子,要感恩和愛護母親,讓母親永遠安詳,永遠美麗。
回覆列表
一、首先,我們從時間軸上了解“天人合一”在各個時期含義的變化。
2、莊子時期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類建立了各種典章制度,約束了自身和天道的呼應。所以人本身要“絕聖棄智”,放棄後期所有約束,迴歸自然。這個時期,所謂“天人合一”,是“人”從於“天道”,從於“自然”。
3、董仲舒時期董仲舒結合之前陰陽五行學說發展了“天人感應”的觀念。
這個觀點具有雙重性
1)認為人世間諸事都要遵循天道,否則上天就會降下災禍來警示。這裡的人間諸事,包 括國家行為,社會治理、個人行為等人事各個方面。
2)天與人的感應,不具有普遍性。人和天的感應需要通過中介才能感應,這個中介就是“天子”,也就是“天子”壟斷了天人之間的感應話語權。
這個雙重性的目的
1)是“人”從於“天道”,順應“天道”,這樣才能氣理相合。
2)突出“天子”地位,這也是“獨尊儒術”的原因之一。
重要變化
1)這裡說的是“天理”,不再是“天道”。
這個天理是一種抽象概念,是絕對真理。,這個天理,管束著世間所有道理。
2)天人聯絡的通道的不同
董仲舒:外界聯絡
朱熹理學:內在通道,從內心尋找天理的共同
3)目的不同
之前:目的最終都要順“天”
朱熹理學:目的是人慾,通過天理達到人慾的節制,就是所謂的“存天理 滅人慾”。
從這裡的重要轉變:從完全順天,到更加關注“人”這個概念。
2)極大提高個人內心中道德秩序的重要性。不需要外在鑑定,而在於自己內心的尊嚴。
6、“天人合一”時間軸分析易經時期:以“人”為中心的
莊子、董仲舒:“天人合一”轉變為以順“天道”為核心,“人”徹底失去獨立性。
朱熹理學:從完全順天,到開始更加關注“人”這個概念。
陽明心學:重視“人”的意志自由,極大提高了“人”內心的道德秩序的重要。我心即天理。
從上述對“天人合一”的時間軸分析,“天人合一”越往後,越突出“人”的作用及地位,以人的內心道德為“天理”的核心。“天人合一”通過內心對“天道”“天理”的理解,讓“自我”融入“大我”,以成合一。
三、“天人合一”和“人定勝天”的關係我個人覺得,“人定勝天”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延續,是更加突出“人”,這個核心。這兩者都是內心專注,發現“人”的內心力量。我心及天理,可以把“人定勝天”這個“我心”理解為“天理”,進一步說就是,“人定勝天”本身就是“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