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淡淡一掬水

    也來摻乎幾句,重在參與嘛。

    我贊同“燕國術士虎胤空”網友的觀點。他用1993年出土的更早版本論證了《道德經》的前後變化,和從漢末以來流行版本的解讀。我從他那裡受到啟發有以下議論:

    贊同[贊][贊],

    一、說明《道德經》有版本的不同,就有內容上的不同,甚至原義上的不同;

    二、《道德經》是論述事物的變化規律的,對於規律只有理解無所謂破解;

    三、《道德經》是古人的智慧和世界觀的總結、自然受古人認知水平的約束,認清認知與時代的關係就沒有必要對《道德經》過度解讀和神祕化;

    四、《道德經》的確有哲學成分,古人的哲學思想對現代人也有思想啟迪,現代人不但需要現代科學知識,也要從古人的哲學思想中汲取智慧。讀《道德經》抱有如此態度就可以了。不要老抱有“破解它”的思想。

    我之所以發如此議論,是因為我看到“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都是當時的人類對地球上空氣認知的水平。古人的眼界不可能超越眼睛觀感的地表事物之外。古人的天是地球範圍內的天和宇宙,而今日人類所說的天早已突破地球之外了。宇宙更是930億光年之廣闊的空間。“清氣上升為天”的概念到了地球衛星那裡都行不通了。何況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那裡。《道德經》能概括宇宙萬物的運動規律嗎?

    還有,老子對德的解釋和論述,是立足於周朝衰微、春秋戰國戰亂不止的社會背景下,是如何建立和平穩定社會的見解。《論語》也是。那個時候古人對國家和民族還沒有明確的表述和認知。我們今天讀來不可能完全照搬的。《道德經》《論語》都是針對同族同種同文化背景下矛盾怎麼解決的論述。而今現代世界上的矛盾,遠不是同族同種同文化背景下的矛盾了。而是不同種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為主要了。不去了就不同種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民族的歷史和精神狀態,就不可能有效地交流和對抗。所以中中國人民的眼界需要擴大,不可以只停留在對於《道德經》和《論語》的解讀上了。

  • 22 # 慧智

    關於道,上士聞道,勤而行於其中;中士聞道,若聞若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為道矣。

    這是郭店版老子乙本二組中關於老子對於"聞道"的論述,

    傳世較廣的王弼版說的是

    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

    郭店版《老子》是戰國中前期的版本,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版本。1993年在湖北荊門楚墓出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而王弼版《道德經》,成於晉代,距今一千多年(王弼死於公元249年,只活了24歲,順便說個冷知識,王弼是三國時期荊州牧劉表的外孫子)。根據時間的先後,郭店楚版《老子》相比於王弼版《道德經》,應該更接近老子論道的本意。

    我之所以把這兩段放在開始,主要有兩點要說明。第一,道,是個悟而行之的東西,有什麼可破解的?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我們穿衣服,衣服在人的身上,人在衣服裡,這是個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人在道中,道在人中,本來是不可分的,既然是一體,談什麼破解?衣服脫下來就不是衣服了麼?上中下士對於道的態度就像人對待服飾的態度,講究的人(上士),注重儀表(勤而行於其中),普通人(中士),隨隨便便(若聞若無),邋遢的人(下士),衣服穿個一槽爛(大笑之),就這麼簡單,《道德經》就是人生的一件衣服,破解什麼?

    第二,如果我沒有猜錯,破解依據的是王弼版或者河上公版的《道德經》,這個就是我把郭店版老子寫在前面的原因,普通傳世的《道德經》,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那個版本,本身就是被修訂過的(讀過郭店版之後我感覺是篡改,很多意思都有了變化),用一個王弼理解並修訂過的版本破解原意,我感覺略有一點無厘頭。就以我寫在開頭的這一段為例,郭店版說"勤而行於其中",王弼版說"勤能行之",看上去差不多,王弼還把字數簡化了,但是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刪除的字被刪的很沒道理。郭店版說的很清楚,上士聞道之後能夠把自己融入道中堅持不懈的努力實踐,而王弼則說上士聞道之後能努力實踐,看上去差不多,是麼?錯了,老子教導人要融入道中,勤而行於其中,"其中"是很重要的,王弼把環境因素丟掉了。用一部與作者原意有出入的作品破解作者的意圖,我認為這個工作意義不太大。

    再說一點對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再返回去三二一回到道"這個發現的看法,聽上去貌似挺有創意,但這真是兩千年來首次被發現的?錯了,首先,無數先賢在不同領域通過各種方式闡釋了這個問題,比如《周易》,我們通常都是以乾卦為開始,以第六十四卦未濟為結束,但是有意思的是,第六十三卦是既濟,既然已經"既濟"了,為什麼還要"未濟"?很簡單,就是告訴我們結束也是開始,另外,五行生剋,長生十二宮等等無一不是說明道是生生不息的,原本是一個漂亮的圓,生生給拉成了折返跑,這個不是破解,是歪批。我們看一段古文吧:

    五太之先,三才何有。

    未見氣曰太易,氣之始曰太初,形之始曰太始,質之始曰太素,形質具曰混沌,具而未離曰太極。太初,氣之始也……太始,形之始也……太素,質之始也……三氣相接……剖判分離,清輕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中和為萬物。

    這段話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由來。

    老子自己在文章裡就說了"返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無",這句話出自郭店楚版《老子》,王弼版《道德經》在第四十章把這句話寫作"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意思就是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是道執行的規律,道的作用是不易被察覺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歸根結底生於無。

    到這裡就很清楚了,兩千年來沒有人提出上述題目中的這個觀點是因為老子自己就已經說清楚了: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是道的規律。所以問題中所說的破解,我個人的看法,書讀得有點歪了。

  • 23 # 冷寂19961498

    破解道德經有什麼用,很多東西你可以理解但是你卻做不到,道德經本就是老子自己領悟的一種哲學思想,這種思想只屬於老子本身,其實我一直感覺古時候各種聖人領悟到的終極思想就是身無萬物,唯有本心,在不斷思考探索世間真理,走到盡頭之後他們都開始放棄世間萬物的影響,物質的,精神的,在摒棄這一切後最終剩下的就是他們的道,道即是我,我即是道,我由萬物而生,萬物依我而存,上天下地唯我獨尊,這就是他們的道,你可以去理解,但是沒用因為那是別人的道,就算你參透了也無法做到他們的那種境界,就像水中影,鏡中花,看的見摸不著,但當你正真可以觸控時你看的也不會是這些,那將是獨屬於你自己的風景,所以你可以讀這些聖賢文章陶冶情操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不要過度痴迷想要去領悟他們的思想境界,當你以為追求別人的道時你就已經丟了自己的道,當然像我們這種普通人一輩子都很難領悟自己的道,所以只是勸你不要因為痴迷道德經而影響自己現在的生活

  • 24 # 博文雜說

    都說破解了道德經,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能夠認識到萬物規律,掌握這個世界。

    我看什麼沒有改變,只是這個世界多了一個“精神病”!

  • 25 # 正視自己內心

    我納悶了我是不瞭解道德經,道德經是解題經嗎?還需要破解?是祕籍嗎?你要是說理解或者悟道,我還相信,但是說破解我就納悶了,也許是我的認知有限吧

  • 26 # 漸近線53198301

    雖然不懂,你說的什麼。但是總有人懂。數學物理那些高深的東西別人都能用文字說出來,你憑什麼又不能說的明白了。知道費爾曼學習方法嗎?你能把一種知識講給別人聽讓別人能聽懂 才說明你真的掌握知識了。我們的文化總是能把簡單的說成複雜,把複雜的說成玄幻。

  • 27 # 言午鳯

    既然破解了那就順應自然,修心養性,何必執著別人的信與不信呢,你的道不是別人的道,當別人看到你的道之後自然會相信

  • 28 # 戲曲大看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既然是破解了《道德經》,你得寫一篇《悟真篇》供世人蔘悟。洞察世機之堂奧,說句題外話,考察一下你: 下期雙色球開獎號碼多少。貧道侃語也。

  • 29 # 天晴不雪

    破解,什麼叫破解,道德經又不是用外文或不知名文字撰寫的,何來破解,更何況歷朝歷代的刪減,道德經早已面目全非,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句讀的不同都可產生多種解讀,何況全文。感悟這東西是非常自私的,一旦落於文字,便已經偏離了真意,悟重要,行更重要,知行合一,便可稱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說,不得,說,不清,做,既可。

  • 30 # 浪子夢囬唐朝

    寫出道德經的人,都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你個破解的,還想翻天不成?

    不過,道德經上的每個字中中國人都認識,說“破解”,有點兒自作多情吧。。。

  • 31 # 商洛小書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長名。

    關於道,大道三千,小道無數。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是乎,世人皆尋其遁去的一,然而卻忽視了其用的四十有九。

    《道德經》本身作為一本奇書,之所以被稱為奇,是因為他裡面闡述的內容深邃艱澀,講述的都是有關天地萬物至理的內容,甚至有人稱《道德經》就是一本天地密碼,在我看來,一點也不為過。

    很慶幸能夠深入的去鑽研道德經中的道,但從古到今,無數古人,無數今人,甚至還有西方人,都沉浸在《道德經》的知識海洋中,都在探尋其中的道。

    《道德經》中除了道的生衍變化之外,還講述了比如變化之道、剛柔之道等其他的道理,你又明白了多少呢?

    越是接近道,越是會覺得道巨集大廣博;越是接近道,越會發現自己渺小無依。這也是無數的科學家們在追求科學至理,最終卻又皈依神道的原因,也是無數修者,隱居深山,苦苦求道的原因。

  • 32 # 雷神看市

    道:自然規律法則也。有:萬物生萬物落看得見的感覺的到為有。無:為時間更替萬物皆可滅。道生一為萬物自然規律應運而生 二指的是自然規律產生萬物後萬物從無到有會帶來的變化,三變化帶來的影響從而導致萬物皆關聯,萬物所有自然規律下的一切。萬物通過時間迴圈往復陰陽調和陰陽互生。得道:乃看透說透,道心所向一從而得道。大道至簡迴圈往復。個人理解求賜教!

  • 33 # 高維腦洞

    其實我們多數人似乎把這個問題想複雜了。一、二、三及萬物都是道執行的表象。其內在實質:運動、變化、發展以及其永恆性和自洽性是蘊含於萬物之中的。我們絞盡腦汁尋找“道”的本體,卻忽略了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遵從它的執行方式生活。我們所自豪的所謂“自由意識”其實也是大道中包含且不斷髮展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對外保持好奇心和謙遜的學習態度,對內不斷反思、自省,不斷精進修為,提升自我即可更深刻地體悟天地間本源的“道”!

  • 34 # lx1林

    願問仁兄高見,可惜講不出來。但是也可以理解,畢竟老子也說了道可道非常道,說明到這個東西用語言真的是很難描述。

    下士聞道大笑之,有些人聽過別人悟道了覺得很可笑。其實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人都悟道了,這是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以至後人不認識罷了。

  • 35 # 星樹

    你確定自己破解了道德經?道德經是老子的著作。老子是道家的修士,道家修士的意思是道家修行者。

    道家修行者一直都是實修實證的路子。也就是說,每一步都是有自己的驗證機制的。道德經講的是老子在修行的時候感悟到的東西,這些東西留下了一些文字,就是我們看到的道德經。

    老子留下道德經之後,西出函谷關,不知所蹤,去向成謎。

    後來有文人以道德經的文字作為基礎,講解道德經。然後發展了一系列的看法,學說,各講各的。關於道德經的註解,歷朝歷代有無數的版本,但這些版本,在道門內,是不承認的。

    道德經的講的“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是什麼意思?是打坐時候的狀態,不是某個理論。道德經是實踐的東西,不是理論的東西。

    當然,理論有它的存在價值,但如果說到破解道德經……道門有修為的人,或許可以。什麼是有修為?就是能在不借助外在力量的前提下,影響外在的物理世界。

    比如說御空飛行。

    當然,這樣說不是否定誰。提一個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向。

  • 36 # 使用者小溪聽雨

    皁羅袍道友你好!恭喜你破解了道德經,可無論如何是沒有人相信的,這真的很讓人苦惱,現在不相信你的人又多了一個,那就是我,唉,其實說真的,本道士修真悟道已有一百餘載,也只修得注顏之術,看上去只有四十多歲是吧?其實際年齡一百有二了,但一直不能破解大道,我這個人心還是很善良的,本來不想再給你雪上加霜多添一絲苦惱,但心地善良的我,又不想看著你在迷幻虛擬中沉淪,特助你一擘之力迴歸現實!首先,本道友誠懇地告訴你,《道德經》一開篇第一句就告訴你,“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說:能有語言表述出來的“道”,不是永恆的,終極的”道”。真“道”是不能用語言表述的,悟透了無法說,能說者沒悟透,所以不能怪世人不相信。你得用得”道”後的實力告訴他們,星際穿梭丶瞬移這些都不要施展示了吧,太快大遠凡人是看不見的,看不見世人又不會相信你了,你可以把自己關在一個透明的玻璃櫃中,讓人輪流監督你可以不吃不喝一個月,仍然精神抖擻,就可以證明你破解了道德經了,其實證明你破解了道德經的辦法很多的,比如呼風喚雨丶騰雲駕霧啊什麼的,但你為什麼就不知道用這些來證明自己是得道高人呢?其實一個人總在煩惱世人不認可自己得“道”了,說明這人根本沒有得“道”。

  • 37 # 追夢紅塵

    如你所說如你所想,那只是你的道,並不是大家的道,因為每一個看過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劇情,

    蜀國未創立之初,諸葛亮還住在隆中。

    有次,劉備帶著關羽、張飛二人一同去拜訪諸葛亮,到了諸葛亮住處後,大家相談甚歡,甚是投趣。突然問,諸葛亮對劉關張三人說:“咱們誰也不說話,對對啞謎如何”?劉備關羽二人相視無語,不知作何所答。這時只聽張飛胸脯一拍:“這有何難,我來對”。

    諸葛亮看了張飛一眼,用手指了指天上,張飛一見,伸手便往地上一指,諸葛亮伸出三個指頭轉了一圈,張飛伸出雙手用九根手指擺了擺,諸葛亮伸右手往肚子上一按,張飛立馬伸右手往左手袖裡一指。諸葛亮見張飛對答如流,很是滿意。

    只有劉備和關羽二人,見諸葛亮和張飛比比劃劃的,不明其意。

    於是乎,劉備便單獨邀請諸葛亮步入後堂,向其請教。諸葛亮便對劉備解釋道:“我用手指指天,是說我上知天文,張飛用手指地,是說下曉地理;我伸三指表示三國鼎立,張飛伸九指是說久久必分;我按肚子是說肚藏八卦,張飛指袖代表袖裝乾坤”。

    告別諸葛亮後,在回來的途中,劉備怎麼想也想不通:張飛什麼時候有此才能啊?於是驅馬與飛並馳,問張飛是怎麼應對的。

    張飛哈哈一笑說:“哥哥,這太簡單了啊!諸葛亮指天是說天上下雨,我指地就說地上路滑;諸葛亮伸三指畫圓,是說給我們每人一個餅吃,我伸九個指頭是說,不夠,不夠,至少得給我們每人三個餅;諸葛亮按肚是說他做的餅很大,怕我們吃不完,我往袖口一指是說,不用擔心,吃不完我們可以帶走啊”。

    劉備聽張飛說完,瞬間無語!

    希望看完這個,你可以悟道更多

  • 38 # 行知思

    道德經,題主用“破解”二字,感覺如同是在破解1+1=2這個問題。道德經在向世人展示哪些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真實存在的道理或規律,通過文字來描述以傳示眾人。我猜想老子本無意告知留作,因為“道”需要悟,而非教!

    何為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嗎?也是,也不是。看似這樣的順序,又不一定是這樣的必然。後人研究道,終究是想長生不老,升官發財,長久不衰等等,皆是趨利避害。為何真正得道者卻安貧樂道呢?我想就算你研究出來哪怕是“破解”出來,你僅僅能左右的是你自己,亦或者短時間的周圍環境皆受利好的影響,但終究不能長久,至於長久是什麼概念,就不得而知了。

    索羅斯能讓泰國破產,卻在香港栽了跟頭。那是因為在泰國,他就是道,因為這個事物的發展規律由他已經研究透了,並且能完全掌握規律的實現,但是在香港,卻是由不同的環境因素決定,儘管知道貨幣戰爭這個“道“的規律,但是能不能實現這個規律的規律就不由他了。所以道的存在是用於短時間複雜環境的明辨,也用於長時間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

    我記得上大學的時候,輔導員說過一句話“以後在社會上不需要你有多大的才能,只要你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就有飯吃”。我想這是我老師認同的道。後來走向社會,確實如此,因為經驗這個東西就是在尋找道的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所以有了足夠的經驗,自然而然就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道德經,確實提供了很多做人做事的方式和方法。從巨集觀到微觀,從個人修養到治國理政,從上善若水到日中則移。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這麼牛逼的人物還不敢為天下先,難道他不懂道嗎?不是懂道了就可以預知事物發展嗎?那又是為何他又慈又儉還不敢為天下先?

    我想大概老子不光懂道,還懂人性。上士聞道,中士聞道,下士聞道,為什麼有三士? 為什麼出函谷關,為什麼不教化子民?正是因為看的太透了。李誕那句“人間不值得”恐怕應了老子騎牛出關的那副景了。~。。……不知所云

  • 39 # 金光明

    萬法同源,天下法門都是一家。佛經看起來都是通俗易懂的話,可是通過佛經開悟卻鳳毛麟角。很多人都說自己看懂了佛經,寫了一大堆闡釋。實際上解悟是相當難的,要上上根中的最上根才能懂。很多人這麼做,只是執著於自己的名和利,自認為高過他人。實際上,李嗣涔和楊定一這兩位智慧超群的人,也很難說真正的做到解悟。

    哪怕是解悟,你也只能懂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最好的途徑就是行悟,自己修行的境界和經典一契入,自然就明白了。隨著你實修又進一步,又會發現自己之前所悟的,也只是很淺的一層。一步步踏實的修行,與境界與經典一層層契入,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有質變。

    道德經中的無中生有,其實不是頭腦能理解的。人們對無的認識,可以說還處於一種最表層的狀態。不瞭解無,又怎麼能理解無中生有,這就是天方夜譚。

  • 40 # 大連不沉默的慶廣

    如果你真的破解了道德經,你就不會對被人是否相信耿耿於懷。

    所謂道德經似乎是老子騎牛西去化胡留下的唯一一點歷史資料,而老子西去之後,似乎西方出現了佛教,時間點差不多,所以有可能佛教是老子的化身傳播出來的。

    另外道德經能否破解已經不重要的,因為沒人能夠得道,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文化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已經貫穿了中國歷史。

    普天之下無非都是百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的就是普天之下你覺得分三六九等,但是實際上,天地哪裡會在乎,以這次病毒為例,很多病人患病無法救治,最終死亡,這就是簡單的道理。

    所以不要去尋求破解道德經,大道至簡,活出真我,莊子算是把道家思想發揚光大的一個人物了,多瞭解自己的本心,這才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思,你學了一項東西,思考了一個問題,一點一點展開,發現普羅萬界都是息息相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哪一個搖滾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