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個人覺得雖然自己辛苦點,但孩子畢竟只成長一次,自己教育好點

41
回覆列表
  • 1 # 薇薇媽

    著名教育學家塞利格曼曾說:“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正確與否,顯著地影響著孩子日後性格是樂觀還是悲觀。”由此可見,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自己教育孩子,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勢

    如今,不少家庭因為帶孩子的事而產生矛盾,發生分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孩子還是跟著父母比較好。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行會被父母所影響。正如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2.自己教育的孩子更自信、更勇敢。自己帶孩子不會因為孩子遇到困難就立馬上前幫忙,而是鼓勵引導孩子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比如孩子摔倒了,父母會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

    4.自己帶的孩子普遍有主見。父母更瞭解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更容易跟父母敞開心扉。比如孩子會告訴父母自己內心的想法。

  • 2 # 玥玥媽育兒說

    個人觀點哦,自己教育比較好哦,公公婆婆再怎麼說又隔了一輩人了,思想觀點肯定會不一樣,而且爺爺奶奶比較慣著孩子,爺爺奶奶帶孩子,從孩子的身心發展來說,有弊無利;老年人的文化背景、知識結構、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與社會的發展是反向的,與孩子的成長也是反向的;老年人的體力、精力也不能適應孩子的精力和體力,為了孩子的安全,老年人勢必要約束孩子的行為;約束孩子行為的同時,其實也約束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思想一旦被禁錮,他的很多精神需求就得不到滿足,從而,就會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影響他一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從物質利益來說,爺爺奶奶帶孩子,會暫時減輕家庭生活壓力,經濟上可以暫時減少開支,精神上可以減少暫時的煩惱;會得到短期的“經濟效益”,但帶給孩子的問題不是可以用省下的錢能夠彌補的。

  • 3 # 歡歡來了

    親愛的朋友,您好。很榮幸我能來回答您這個問題,我是教育在前行。您的問題是對於小孩子的教育。自己教育好,還是老一輩教育好?我的看法是:孩子還是自己教育要好一些。年輕人更跟得上時代的進步。你覺得呢?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回答一下。

    第一個是感情方面,我覺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要比孩子和外公外婆或者是爺爺奶奶之間的關係要重要。父母會更加對孩子負責,父母和孩子之間這種愛是非常自然也是非常的寶貴。因此,我建議父母來教育孩子,而不是把孩子交託給老一輩。另外一個方面我想從體力這個方面來說一下,老年人相比年輕人來說,身體更需要得到休息。

  • 4 # 好媽媽亦師亦友

    生活中,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時遇到分歧,一般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不服誰的。老人認為自己有經驗,年輕人認為自己的方法更科學,更與時俱進。其實也不光在兩代之間存在這樣一問題,夫妻之前也不是時時事事都能達成共識的。這不身邊有人還因為上公辦還是上民辦,兩口子鬧得要離婚。

    我的建議是,遇到分歧時大家耐心冷靜的交流溝通,交換想法和意見,一起尋找最好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平時再多學習,多聽聽專家或是一些教育達人的分享。

  • 5 # 南風春

    作為一名老師的經歷告訴我,最好是父母自己親自教育孩子。可是現在不少爸爸媽媽都要上班,白天只能讓老人來照顧小孩,教育小孩,這樣爸爸媽媽只有晚上才能陪伴孩子,實際上,這種家庭教育模式對孩子的成長是存在著極大的弊端。

    一位母親,臺上做生意,臺下女兒在學習,在無顧客時,還要檢查孩子的作業,監督孩子的學習。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個母親為了孩子,也許是想盡千方百計才想到這個辦法,這位母親不就是無條件創造條件嗎?

    孩子也一樣,在他小的時候,你沒有很好的教育他,沒有讓他養成良好的習慣,沒有把他教育成一個有道德、有知識的人。到了18歲以後才想到要來改變這些,已經很難了,難以上青天。

  • 6 # 瓜媽

    孩子的奶奶教育算很成功,孩子姑姑畢業北京大學,孩子他爸也是文品人品都很好。但育兒真的還是父母的事,老一輩好的經驗可以虛心請教,父母理應和親愛的孩子再次重生,一起二次學習;父母是應該始終和孩子同頻共同努力一起打拼的,而老一輩帶孩子確實是為難她們負重前行了!也容易滋生出家庭矛盾。

  • 7 # 須臾z

    孩子的教育問題,我覺得應該是由內而外,首先父母自身需要當好啟蒙老師,言傳身教,當孩子進入外界接受教育時,再委屈,有父母的敦敦教導,也會百鍊成鋼!

  • 8 # 芝士粑粑

    自己。

    寶寶從離開媽媽的肚子開始就已經代表他開始缺少安全感。0-3歲是寶貝的敏感期,家長一定要在這個時間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愛,最主要的是關愛。

    孩子小時候怎麼帶?玩!使勁玩,想著方法玩,從玩中開發寶寶的啟發,從玩中開拓寶貝的認知。

    而這就是幼兒教育的過程。

  • 9 # 和小芒果共同成長

    自己教育孩子,可以更好的給自己一個參與孩子成長的機會,也能更好的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老人帶孩子雖然方法上老套一些,但是愛孩子的心是一樣的,如果父母沒有充足的時間陪伴孩子,建議還是和老人多溝通育兒知識和經驗,給孩子一個快樂成長的童年

  • 10 # 金洋777

    個人覺得還是自己帶大比較好,孩子是需要陪伴,父母在身邊孩子才會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性格會很好的,我也是即將要成為爸爸了,所以最近一直在想要怎麼教育孩子,怎麼與他相處,所以我要在他需要我的時候儘可能多的陪伴他。因為他長大了就會離開我們,去組建新的家庭,隨意在他成年這段時間我們要好好相處,不要留有過多遺憾,我的父母就和我在一起的時間短,現在基本上都是過年才能見上一面,感覺沒時間陪伴他們。

    一句話我不想當我們老了,孩子長大了,雙方都留有遺憾。願我們大家都能開開心心每一天加油(ง •̀_•́)ง。

  • 11 # 藍兔有話說

    對於小孩的教育問題, 我是這樣看的,如果老一輩的教育能夠與自己的教育水平、教育理念相同,可以讓老一輩幫著教育教育;如果他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與自己的不一致,一定要自己帶。

    自己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我們夫妻倆帶的,只有特殊情況時,讓老一輩幫忙看一看,孩子的禮儀教育、習慣教育、知識教育等都是自己教育。自己教育孩子,就是自己會感覺比較累,上班回來還要照顧孩子,似乎一點休息都沒有。

    自己帶孩子能夠讓孩子開闊眼界。老一輩由於大環境的影響,他們的眼界相對來講比較狹小。自己帶孩子,可以跟孩子講講外面精彩的世界,說說各地的特點,交流各自的收穫等。孩子的眼界高了,看問題的水平就會發生變化。

    自己帶孩子能夠提高相互間的親密關係。把孩子帶在身邊,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也會與父母親親密無間。孩子會把學校裡的見聞、自己的想法跟自己的父母交流。

    自己帶孩子能夠讓孩子更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的健康。自己帶孩子,一般不會發生挑食的壞習慣,營養均勻,還會要求孩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同時,自己還會教育孩子正確看待與處理生活中、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問題,教育孩子樂觀面對生活,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當然,也有老一輩帶孩子比較出色的,我身邊就有一位這樣的奶奶。她剛剛從小學教師的崗位上退休下來,正好帶自己的孫子。因為看多了孩子的各種問題,所以在帶自己孫子的時候特別注重各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間,正好利用原來的教學經驗在家教自己的孫子,這比別人要更有優勢。

    為了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自己一定要親自參與,要與家中老人協調好,共同教育才能使孩子更加優秀。

  • 12 # 育兒學說

    對於小孩教育問題,是自己教育還是老一輩教育好些?

    哪個方式好,就用哪個方式,教育孩子本身沒有錯,但是兩代人的方式是可以融會貫通的,所以不管怎麼樣,教育問題誰教都一樣,只要對孩子有益就行。

    教育不要分對錯,擺明主次、注意方法避免兩代人育兒矛盾

    在教育這一方面上,老一輩和我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為了孩子好。只是各自呈現的方式和具體方法不一致。

    兩代人的教育觀念和方式不同,是造就兩代人矛盾的基本,根源並不是在教育孩子的對錯本身

    所以,圍繞這一問題,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兩代人首先要達成一致,那就是一定要有個主次之分。

    儘管長輩認為自己在育兒方面很有想法,但教育孩子的主角還應該由父母來承擔,長輩只是配角,千萬不能越位。這一點,爸爸媽媽儘量要採取恰當溫和的方式告訴老人,爭取得到老人的理解和配合。

    同時,一些家庭里老人比較強勢,對待孫輩溺愛,對自己的子女則嚴厲有加,可能直接溝通不太合適,容易引起老人的負面情緒和反感,從而引發家庭矛盾。那就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老人“有策略”地進行溝通,讓老人心平氣和地接受合理的育兒方式。

    在與長輩人的溝通中,我們需要有兩個心,那就是“感恩的心”和“耐心”。

    他們選擇放棄了自己安逸的退休生活和自由的生活空間。父母幫助我們帶孩子,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他們年紀已經大了,帶孩子也是出於對我們和對自己孫字輩孩子的愛。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每個人都有按照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權利,所以我們請老人來幫忙,也要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譬如有些老人愛看電視、或者做飯偏好和我們不一樣,這些都是要提前做好準備的。無論中間溝通多麼難,老一輩多麼固執,都要耐心。

  • 13 # 66陽光明媚66

    當然是自己教育更好了,和老人還是有代溝,教育方式方法不會相同,放手讓老人一切代勞,即使老人的教育方式方法很科學,很先進,也不能替代父母的親情,責任。時間久了,也不利用父母自身的成長,陪伴孩子一起進步成長,才能更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

  • 14 # 唄唄糖育兒

    對於這個問題,作為幼兒教師的我來說覺得是自己教育好,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喜歡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的。

    自己帶孩子的好處就是:育兒觀念比較新穎,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親子關係的培養也有合適的時機。有兒的好多習慣、性格的養成,都需要父母把握這個關鍵期來引導。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作為父母不能錯過這樣一個珍貴的時期。家長要注意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用心愛孩子,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並給予孩子孩子適當的輔導,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而父母帶孩子相對來說肯定比較寵愛,有的時候甚至會有一點溺愛,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一般來講,老人的傳統觀念比較重,對於一些比較新穎的育兒方式還是有點不能接受,最明顯的就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相對來說,性格上比較沉穩,不像爸爸媽媽帶大的孩子那樣活潑開朗。所以有時間和精力的話,還是由自己帶比較好,爺爺奶奶也可以幫襯著,這樣肯定會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 15 # 國色天香1988

    你好,我家有兩個孩子。

    我覺得孩子還是要自己帶,讓老一輩的帶孩子容易溺愛。而且孩子小時候就那麼幾年,錯過了多可惜。寧願自己苦點累點,也要自己帶寶寶!

  • 16 # 我家有個小嗨嗨呀

    對於小孩教育問題個人覺得自己教育為主老人教育為輔,但是嚴禁老人溺愛孩子。

    當我們教育寶寶的時候老一輩的不許插手不許護著,否則孩子知道自己有靠山性格就會非常叛逆就會更難帶,而且以後到了社會上也是要吃虧的。溺子如殺子就是這樣的道理,自己的娃肯定是自己教育

  • 17 # 果實累累

    對於小孩的教育,我認為還是父母自己教育比較好。

    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孩子的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老一輩的育兒觀念有些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

    現在很多年青的父母都是通過看書或者上網學習科學育兒方法。

    如果自己工作比較忙碌,可以讓老人幫忙照顧孩子,但是,自己不能放任不管。畢竟孩子只成長一次,如果錯過就不好彌補了。

    家裡老人一般都比較溺愛孩子,不容易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如果自己條件允許還是自己教育孩子好點,父母教育孩子容易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再說,家裡老人畢竟歲數大了,也需要安享晚年,享享清福。

  • 18 # 藍色向日葵66

    自己教育好。如果實在不具備條件,也最好能夠和老人一起教育。當然也取決於老一輩的知識文化水平,生活習慣等等。

    自己教育,可以給予孩子更多陪伴,感知他的成長和心理變化,孩子也更有安全感。和孩子在一起,父母也會更自信。比如當我工作是遇到一些煩心事,看到孩子就能被療愈很多。而且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父母接觸的面更廣,科學育兒也更容易操作。

    老人教育,特別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他更多關注的是孩子吃飽穿暖,孩子內心敏感的一些東西他可能不太注意得到。也比較容易溺愛孩子。比如我一朋友的孩子,奶奶在老家帶,不停地給各種加餐,零食,只在乎孩子喜歡,不考慮對他好不好。而且教育上也有欠缺,比如閱讀習慣的養成,還有人際關係的處理。

    小孩子習慣的養成更多的是靠模仿,模仿大人的說話做事。也會不斷嘗試挑戰大人的底線,老人往往容易妥協。所以出於對孩子的教育考慮,個人建議自己教育比較好!

  • 19 # 涓涓聊物理

    當然是自己教育好啊!“隔代親”,爺爺奶奶會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建議孩子的父母們讓孩子交給老一輩教育,還是要謹慎。

    父母無論多忙都應該作為“核心人物”撫養孩子,老一輩可以幫忙教育而不是“隔代教育”。同時我們作為家長的應該感謝孩子爺爺奶奶的付出。

    我想說的是工作重要,孩子的教育問題更是絲毫不能耽誤,說實話這兩者之間很難把握,這需要父母去平衡。

    記得《開學第一課》一段話非常深刻:

    如果你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了拼命掙錢,等孩子大了,你辛苦賺了一輩子的錢,說不定還不夠他敗家一年!

    如果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用心陪伴和管教,等孩子大了,你一輩子沒賺到的錢,說不定孩子一年就賺到了!

    總結下就是,父母一定要在孩子教育上“事必躬親”,花時間多陪伴孩子,用心的栽培孩子。

    以上是關於小孩教育是自己教育還是老一輩教育的個人思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20 # 親子成長手冊

    對於小孩的教育自己教育好還是給老人教育比較好?

    對於小孩的教育肯定是自己教育比較合適,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被迫出去打工,把孩子放到家裡作為留守兒童,孩子由老人照顧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首先孩子對父母的情感寄託是沒有辦法實現滴,其實就是孩子的成績學習是沒有人去照管的,因為老人根本就沒有辦法去輔導孩子的作業,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很多老人用的手機都是老人機而非智慧機,所以對於上網課來說很多孩子是實現不了的。

    另外對於孩子的照顧來說,老人比較容易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要求他們很多時候,不會說不。因為可能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對於自己的孩子有虧欠,所以會把這種虧欠的感情轉移到下一代身上,所以就會出現了隔代親的這種現象,一般情況下老人照顧孩子的話,你愛的還是會多一些。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對於孩子發展的角度來講,還是自己父母照顧自己的孩子比較合適一些,老人可以從中幫忙,照顧孩子的起居生活,但是教育方面最最好還是讓他的父母去引導。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的老人幫忙去兒子家裡照顧孩子,然後發生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關鍵就是教育的錯位,老人因為看不慣年輕人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去插手,本來不該自己去管理的內容,所以這個時候,產生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作為老人管理孩子的話,可以多多的去關注孩子的起居生活,對於性格的培養習慣的養成,還是多讓年輕人去管理的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六歲的小孩不聽話該怎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