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瀚予
-
2 # 御史大夫001
從秦始皇開始稱皇帝以來到最後一個封建朝代清朝滅亡,歷經了2000多年,從分裂到統一,從盛世到衰敗,這樣輾轉迴圈出現了很多朝代,但是每個朝代也都沒有達到他們夢想的千秋萬代,甚至300年就是一個大限。這究竟是一個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從歷朝歷代的亡國原因去找出其中端倪的話,其中還是有跡可循的。
第一個就是皇帝小,也就是君少臣強。西漢末年,皇帝太小,王莽串朝,結束了西漢的統治。
東漢末年也是因為皇帝太小,造成董卓的亂政。東漢滅亡
北周的皇帝也是因為年齡太小,被楊堅串了皇位,唐朝皇帝太小又讓朱溫亂了政,造成國家分裂唐朝滅亡
後周的皇帝也是因為皇帝也是太小被趙匡胤黃袍加身。
南宋皇帝太小最後被陸秀夫揹著跳了海。
還有一些小的政權就不一一列舉,結論就是皇帝年齡小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個就是皇帝的暴政和腐敗秦朝的秦二世,和隋朝的楊廣,還有元朝。這3個朝代都不是因為皇帝年齡小,而是因為暴政和朝廷腐敗亡了國。
歷史上出現的各個朝代的盛世都是君明臣賢,政治清明。反之就是奸臣當道,政府腐敗。這也是亡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還有個別一點的明朝的滅亡基本是因為天災和人禍,崇禎皇帝也比較勤奮但是始終鬥不過老天,不過他也是太倔,逃離京城也就沒事了,卻選擇了自殺。
雖然造成亡國的原因也很多,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封建王朝的皇位繼承製度是一致的,父死子繼制。老子有本事,誰能保證兒子也有本事,兒子有本事誰又能保證孫子也有本事?西晉的晉惠帝本身就是一個智障。有的兒子才幾歲就當了皇帝,這就是造成主少臣強,亡國的主要原因。
造成朝代很難超過300年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封建社會的皇位繼承製度造成的。
-
3 # 印像海州府
哪個朝代不想千秋萬代,可為什麼沒有一個撐過300年?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深思,值得回答。我的答案就是:皇權制度天生的缺陷造成的。
拓展開來分析,有如下原因:
第一,皇權制度的天生的歷史侷限性中國曆朝歷代的建立,無論這個朝代何人建立,建立與何時?經濟基礎如何?叫什麼名稱?概括起來講,都有一個共性的方面,那就是皇權制度的確立。
也就是說,從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這些朝代的更替,只不過改了名字,換了執政的皇帝而已,本質上,都是集天下大權於一家一人。
這種集權制度,幾千年來,甚至到了晚清,幾乎沒有改變。
這種集權制度,優點這裡不說,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具體來說,因為權力集中在皇帝一個人手裡,如果這個皇帝,心中有天下,心中有百姓,那麼這個社會,就會朝良性發展。
譬如,唐朝的李世民皇帝,北宋的仁宗皇帝,明朝的明成祖,清朝的康熙皇帝等等,在他們的統治之下,社會在經濟,文化各方面積極向上,人民往往安居樂業。
反過來,如果統治者,忘掉初心,心中只有對權力的享受,忘掉天下老百姓,那麼社會就會產生混亂,人民就會出於水深火熱之中。
因為這個時候,統治者根本或者不願去調節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社會的土地金錢等財富,越來越集中在以皇帝為首的少數人手裡,而失去土地等資源的百姓們,被逼得只有造反一條路了,那麼這個王朝也就必然走向滅亡。
第二,皇權制度產生的家族式延續制度,必然導致王朝不長久縱觀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每個王朝的誕生髮展延續,都有一個規律性的現象,那就是開國皇帝勵精圖治,例如唐朝的唐太宗,北宋的趙匡胤,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康熙。到了第二三代皇帝繼往開來,實現王朝的中興,譬如唐朝的貞觀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等。
就時間來說,前100年左右,皇帝是積極向上的,勵精圖治的,社會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的,人民的生活也是安居樂業得。接下來,由於進入王朝的中期,這時候的皇帝,天生就是皇帝,根本沒有民間生活的經歷和體會,他們根本不會理解老百姓的甘苦,更不會去關心百姓的理由。
而這一時期,社會的財富進一步向少數人手裡集中,人民慢慢成為沒有土地產業的流民,但是為了生存,人民還在水深火熱之中苦苦掙扎。
到了王朝的晚期,要麼是皇帝年幼無知,要麼時皇帝剛愎自用,要麼是太監弄權,要麼是皇帝名存實亡,而這時,高度集權的王朝,已經分崩離析,各地反抗浪潮一波接一波,在內外因素的聯動之下,一箇舊的王朝必然會被新的王朝代替。於是,一個新的社會週期又開始了。
第三,沒有制約制度的皇權,就是任性極易犯錯的皇權皇權制度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對皇權監督制約機制。
任何一個朝代,開國皇帝總想本朝千秋萬代,其本人也是勵精圖治,也為本朝甚至後代,設計好制度,確保本朝延續下去,可是無論這些開國太祖,制度如何完善,從來就缺少核心一項,那就是缺少對皇權監督制約的制度。
我們知道,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要知道,皇帝也是人,也有喜怒哀樂,如果這個皇帝心中有天下,有遠見卓識,身邊大臣都是忠臣良將,那麼這個皇帝的一言九鼎,都是積極的,向上的,有利於人民的。反過來,如果皇帝是昏聵的,身邊別有用心的小人居多,那麼,這個皇帝的金口玉言我們就可想而知了。
以上這個過程中,缺少關鍵的一項,就是監督制約機制。如果皇帝決策錯了,監督制約機制就會督促皇帝改正錯誤,古往今來,這個機制從來就沒有產生過,更不要說發生作用了。
當然,像唐太宗虛心納諫只是個例。
綜上所述,王朝週期律不過300年,是這個王朝自身的制度缺陷導致的。 -
4 # 故里夢長安
其實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四個字,土地兼併。
不要小看土地這兩個字,在古代社會那是有無窮的魅力啊,隋唐時期為什麼武力強大,把周圍遊牧民族亂揍?
因為給土地!由宇文泰建立的府兵制,閒時務農,戰時出征,立了功就給地,這是可以永久(當然也就是那個朝代)使用的啊。
打幾仗立些功就能從苦哈哈變地主,一般人都會選擇拼一拼了吧,好歹是改變命運的機會。
但是這也有很大的劣勢,到了後面就出現大問題,沒地可封了,唐朝時期長安周邊的土地基本上都分給了府兵,沒辦法只能廢除。
在古代沒有現在那麼多工作的選擇,大部分人為了生存只能去種地,大部分人裡面的大部分人都是為別人種地。
為啥會有人給別人種地?因為你缺錢或者家裡有急事,沒錢了只能去向豪強借,借了一下還不了那就要把自己家的田抵給別人。如果碰到災年,為了活下去,往往還是很低價。
賣了田給別人,但是你為了活著還必須出錢或者以交糧食的方式去給那個豪強種你抵給他的田。然後你的孩子又繼續去給他的孩子種地。
萬一又碰上災難,糧食沒種出來,還得倒貼人家錢。那就活不下去了啊,一個人活不下去,兩個人活不下去...那些窮人越來越多,為了活下去該怎麼辦呢?
打豪強,但是官府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那就只能造反啊。
因造反又引起社會動盪,政權不穩,然後就是被另一個門閥摘桃子,又起來一批新的勳貴地主,再慢慢又開始這個歷程。
明朝末期為什麼屢次能平亂,但是屢次又作亂,李自成被打到了只剩十多個人照樣回去又拉起幾萬人隊伍。
因為西北連年大旱,大家都沒錢給地主交,沒錢吃飯,“闖王來了不納糧”,這些都是現成的兵啊。
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只要有一口飯吃就不會去想其他的,但是勳貴往往想的只會讓自己的利益更大化,也不會考慮到那些平民,因此階級矛盾就尖銳了。
-
5 # 日照大漠孤煙直
因為開始是創業時期,從皇帝到基層官員都很拼,但隨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誰會越來越穩定,人口增加,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各個利益階層的越來越完善,各種威脅越來越少,慢慢就會出現腐化墮落,隨著時間推移,開始小問題到了後期就變成大問題~~等到一定時期時候有些利益團體就會出現擴張和膽子越來越大,這時候整個國家已經病入膏肓,不是處理一個人兩個人能解決的了,這裡涉及各種利益和衝突,越到晚期越嚴重,天下有能力的人要麼沒有出頭之日,要麼被拉攏腐化,而這個週期大概就在三百年上下,一個偌大的國家,不會因為個別皇帝昏庸就能弄亡國的,只不過這樣的皇帝只會在這樣的時間段才會被選中,歷史這樣,實際今天也是一樣,今天的總統也好,總理也罷,和歷史朝代比,無非是選舉制和繼承製的區別,實際各個階層的利益團體是沒有變化的,美國這麼強大,這些年不也是渾招不斷?為啥???利益集團已經完善,他們充斥國家方方面面~~都在為了自己利益團體去爭取而忽視國家的利益,有本事的人沒有平臺施展,只有有資本的人才可以出頭,而他們做的決定都是傾向支援自己的利益團體,並不是真正為了國家,他們為了個人和集團的利益根本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比如這次疫情~~特朗普怕自己不能連任,根本不顧人民~人民鼠目寸光為了自由也不顧生死,這都不是正常人能理解的,人民看不到事情嚴重性,難道政府也看不到嗎?美國曆史上那麼多偉大的總統,今天怎麼一個都沒有了?你要是看一下美國建國時間你就都知道了,二百多年了~~~~這時候的美國相當於到了國運將盡的末期,三百年只是一個大概數,不是說必須到三百年,就像人的壽命一樣,專家預測人類正常能活一百多歲,但有幾個活到一百歲?即使能~~也就一百多歲唄。無非是多多少的問題,但也是風燭殘年了,國運也一樣,說三百年,也就二百多年,多多少就看本事了,超過三百年也不是不可以~~~苟延殘喘吧了~~~也過不了幾年。
-
6 # 賀蘭山下的守望者
自從秦朝第一個統一中國的朝代開始以來,就沒有大一統的朝代在持續時間上超過三百年,即使是像兩宋、兩漢這樣的合起來400多年的,中間也經歷的北宋和南宋、西漢和東漢的變動,強大的唐朝,也只有289年,這是有什麼原因呢?
縱觀中國歷史,王朝滅亡的總的問題無非就是生產力與人口(需求)的矛盾,但是各朝代又有各自不同的具體問題。
一、先說秦朝、隋朝,這兩個朝代非常相似,都是終結了長時間戰亂建立大一統的王朝、都有著雄才大略的第一代帝王、都有過建造“超級工程”的經歷,對後世貢獻大、都歷經年代很短,給後來者經驗教訓,他們之後的朝代極度強盛。
同樣的這兩個朝代人口都沒達到土地承載極限,但是大興土木導致百姓負擔過於嚴重,生產力跟不上需求。國家運轉(修長城、運河、對外戰爭)消耗了過多生產力。嚴重侵佔了百姓的生活資源,民不聊生,有星星之火立刻形成燎原之勢,王朝滅亡。
二、說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唐第一種可稱作“制度崩潰”,權力制衡失敗,就是體制內的人內耗或者相互衝突導致國家滅亡。兩漢後期外戚、專權爭鬥,使國家機器癱瘓,給王莽,董卓等可乘之機,唐朝宦官把持朝政,地方割據勢力強大,中央對地方不能形成有效統治,整個統治系統失能,最終大分裂。
三、說明朝、兩宋可稱作“壽終正寢”,王朝延續到一定時期,人口大規模增長,生產力已不能滿足需求,已經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階級矛盾突出,改革失敗。國家制度本身沒有致命缺陷,後期的“佛系”皇帝使權力失衡。與制度崩潰相比,壽終正寢模式的主要作亂者是體制外的人員。明朝、兩宋基本就是這種模式,被外族侵略。
-
7 # 文刀木公
順應社會進步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自然進化史,人類之火所以延綿至今,就是所謂的“天意”,物競天擇,順應社會進步。當人類率先站起來,抬頭看世界時,人類的歷史就此開啟。
人類為了生存,發明了工具,形成了語言,創造了文字,而遠古的人類的生產力的提高,為社會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於是國家雛形應運而生。
順應社會進步的黃帝時代正式開啟,這個時代加快了中華民族的融合過程,一直到堯舜禹,社會從經濟、文化,到生產力都快速的發展。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現有的社會體系已經不能滿足歷史發展的需求時,必定要有新的社會體系替代它。
夏商周的時代來臨了,而夏商周朝代的更迭,更驗證了,只有順應社會進步的社會體系才能存在,否則就是滅亡。像商朝之興,在於對社會體系不斷完善,推出一系列符合歷史潮流的改革,如“武丁中興”,通過整頓內政,發展生產,強化軍事,延緩了商朝國勢日下,社會矛盾尖銳的局面,而其滅,就是不能適應社會的進步。
而從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到最後的封建王朝清朝的滅亡,它們的興衰歷程,都有相似之處,初立朝時,秦朝的變法求變,漢朝去弊立新,唐朝的文治武功,宋朝的富國養民,無不是順應社會進步的行為。
而當一個朝代無法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時,無法提供順應歷史變革的社會體系時,必然會被歷史的潮流所淹沒。
“民心齊,泰山移”,縱觀歷史,所有能長久的朝代都是善於把握人心,歷史上的聖君,無不是將人心的向背作為政權穩固的基礎。當統治者把民心當己心時,必定會制定出合乎民意的社會制度,
如漢朝“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放水養魚。降低或減免土地稅和人頭稅,恢復生產,中央壓縮開支,維持財政平衡,皇帝節儉,官員廉潔,國無戰爭。
如唐朝初期的利民措施:土地政策實行均田制,農業稅收政策實行租庸調,租庸調的稅賦僅為1/40;對工商業採取自由政策,一切免稅,“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都因此而起。
後面的朝代的興盛,無不是因為採用類似的政策。這麼做都是為讓百姓富足,而民心歸一。
反觀朝代的滅亡,都是因為與民爭利,官員腐敗,以致於國家人心不齊,內亂不止,國力不振,進而引發外患入侵。
-
8 # moonwolf1
你這問題不太嚴謹,你說的都不過三百年是秦一統天下之後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而秦之前有史記載的夏商周都是遠超三百年,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秦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後至清亡中間兩千年中天下分分合合有強有弱,但政權都未超三百年,就其原因,秦之前夏商周是奴隸社會,國家疆域小民族相對單一,好管理,加上當周邊少數民族相對華夏族文明丶後力量弱小,受到外部威脅相對小,隨著華夏文明的發展壯大,疆域不斷拓展,到春秋戰國時華夏文明已從黃河流域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秦一統天下更進一步把華夏彊域擴大,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之後由於中央集權的封建體制完善進一步加強了皇帝的權力以及社會等級制度的行成。一個政權從生到死都會經歷這幾個階段初創、發展、鼎盛、衰落、滅亡,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這是社會矛盾的一個演變過程,在上一個政權結束時是社會矛盾達到頂點激化後達到一個相對平衡,新的統治者為了政權穩固往往對民眾採取寬大政策對統治階級內採取嚴厲政策,經過幾代人的修養生息,社會得到發展,民富國強,到這階段統治階級內開始注重享樂對內治理放鬆對民壓榨加力,逐漸加劇社會矛盾,如統者無能或無意識認識到危機繼續亨樂驕奢淫逸那麼國家就走向滅亡,如果能改革緩解矛盾那麼政權將繼續延續,然而封建王朝的制度就決定了王朝的興衰主要靠皇帝個人能力,皇權至高無上得不到制約,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在強大的帝國經歷幾代昏庸無道之君後國力都會衰退社會矛盾都將激化,也就走向滅亡!所以無能何時任何政權要想長治久安都必須具備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權力不能過於集中!
-
9 # 歷史風物誌
各個朝代都想千秋萬代,但是沒有一個撐過300年的,這其中的原因是跟封建社會體制分不開的,封建制度的四個主要特徵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制度、儒家思想,而這些制度下必定會產生巨大的貧富差距,而封建制度是讓少數人富裕的社會制度,所以很難長存。
土地所有制產生的貧民、地主間的矛盾。我們現在以夏朝為第一個國家開始算,夏朝存在的時間約為400多年,商朝存在的時間約為600多年,周朝(含西周350年、東周522年)存在時間約為800多年。這三個朝代為什麼可以存活300年以上呢?現在歷史界普遍認為夏、商兩朝是屬於奴隸社會,而周滅商標誌著社會制度從奴隸制進入封建制度。奴隸社會因為最底層的是奴隸,而不是普通的百姓,在這種社會體系中生產資料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為了生存的普通人很難起來反抗。歷史上滅夏的商湯、滅周的姬昌、姬發父子都不是普通的百姓。夏、商的滅亡到周朝末期的分裂都還是貴族跟貴族之間的鬥爭,普通的百姓依舊是忍耐在夾縫中求生。貴族作為社會上層,生活滋潤,沒什麼太大毛病是不會造反的,而且這三個朝代的土地制度為井田制,普通百姓擁有自己的私田,不至於餓死,普通百姓也不會沒事造反,所以夏、商、周存在時間長一些就不奇怪了。
秦國統一六國,依舊還是貴族之間的紛爭,而秦國因為出了商鞅變法,廢除了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並且允許買賣,最終埋下了秦國滅亡的伏筆。按《漢書》的記載就是: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意思是富人佔有廣大的田地,窮人連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沒有。都沒法活了怎麼能不造反呢?秦國統一後,貴族之間的矛盾暫時壓制,井田制導致的大量百姓無法生存,再加上秦二世的一通瞎搞,秦朝大統一後僅僅是14年便滅亡。當然除了土地問題之外其他的如賦稅、勞役等其他的壓迫也是各個朝代滅亡的重要原因,但土地問題是最根本的問題,之後的朝代雖然想了各種方法,如均田制、一條鞭法,最終都沒能解決貴族和貧民之間的土地矛盾,這也就成為各個朝代走入末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制度、儒家思想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度、儒家思想其實就是為了解決君主、貴族、貧民之間的矛盾。任何一個朝代在剛建立的時候,君主的權力都是很大甚至最大的,所以這種影響力持續個兩、三代君主不成問題。而儒家思想便可以很好的鞏固民間士人,並束縛民間百姓的思想,說直白一點就是給百姓們畫餅,告訴他們皇帝要使用儒家思想治國,會勤政愛民。但是謊言終究會破,騙的了幾代人呢?皇權一旦被削弱甚至旁落,勢必會遭到權貴的爭奪和百姓的反對。
-
10 # 董元奔古典情懷
封建皇朝二三百年甚至更短時間內更迭一次,其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
皇朝在長期戰爭中初建,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因恢復生產力水平的需要,統治階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對被統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階級矛盾暫時得以緩和,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關係相對和諧,社會經濟得到緩慢恢復和發展。
生產力水平的發展是勻加速的,階級之間的生產關係的改變卻是相對緩慢的,於是,當皇朝的生產力水平發展到很高的程度時,統治階級仍然還在維持早先對被統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手段,統治階級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被統治階級卻還基本是老樣子,於是階級矛盾開始激化。如果恰好再遇到天災,被統治階級無法生存下去,起義就在所難免。
當然,作為被統治階級的農民目光比地主階級短淺,起義大多會被一些“良心發現”的相對開明的地主階級分子利用,於是舊的朝代被推翻,新的朝代在戰爭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皇朝開始進入下一次輪迴。
-
11 # 闡釋君
這無關國運是 因封建專制制度上的一種規則制約,從秦始皇建立秦朝開始,在歷史上就沒有國運超過300年的王朝,根本原因就在如今的二八法則一般,土地逐漸被兼併,農民生活艱苦,食不果腹,爆發瘟疫,旱災,蝗災之後產生起義,推翻王朝。這不僅是中國,世界範圍內,任何強盛的國家沒有說連續強盛300年的。
高度的封建統治財富和土地自願逐漸由少數人獲得,貧富差距擴大到底層人民無法忍受為何商朝能建國500年,周朝能享國800年,秦朝以後封建王朝基本就是300年左右?從秦始皇開始華夏走向了大一統,封建專制,中央擁有全國最高權力。這和商周的統治方式不一樣,周朝的基本國策就是分封制度,諸侯國擁有高度的自治,所以說周朝使用諸侯國的毀滅來取代自己的衰退,使用這個方式強行為自己續命,周朝最初有上百個諸侯國,數百年的吞併最後真正存留下來的只有七國,可見周朝的國運是依靠諸侯國自治和吞併,將矛盾轉移,以此存在。然而這種方式,沒有意義。
秦朝毀滅是因為七國的餘孽存在,始皇國策有誤,繼承人沒有選好,連下一代的班底都沒有配備,所以漢朝才是第一個正常執行並延續下去的統一王朝,算上東西兩漢,漢朝是享國最久的王朝,但是單獨拿出來兩漢建國時間都只有200年左右。唐朝280多年,宋朝因為有兩宋過渡有3百多年,元朝不用說不過百年,明朝270多年,清朝也是如此。你會發現想要超過300年這個大關至少需要一次超級動亂,國之將亡,有人中流砥柱,挽救國家於水火,重建廟堂,挽留祖宗社稷。
原因在於當國家執行到一定程度,階級矛盾就會越來越大,隨後爆發農民起義推翻舊統治建立新秩序,經過初期的資源整合進入昌盛,盛極而衰,走向滅亡這個過程需要的時間差不多300年。
阻止帝國進入三百年之後的最大阻礙是人口,土地,吏治,稅收。稅收,土地分配,吏治是影響封建帝國最為重要的三個點,收不上稅國家沒錢,就救不了災,無法維持龐大的軍隊,不能給官員提供好的工資待遇,隨之就是消極怠工,土地兼併嚴重,大地主有錢,農民沒錢,長期被剝削,就會農民起義,官吏管理不好,就會造成人才不被發覺,國家失去前進能力。
我們以唐宋明三個中原王朝為例子,唐朝經過整合隋朝遺產,重新分配土地,使用府兵制度,戰時百姓為並,閒事為農,自給自足,早期唐朝藉此繁榮,隨後發現府兵制度,農民們土地耕種所得不足以自己能夠成為士兵,且上級對於府兵剝削嚴重,唐朝時期土地兼併一直是中央難以解決的問題,在開元盛世之下隱藏百姓動亂的危機,李隆基為了減輕中央財政壓力,居然讓節度使自己掌握軍府稅收,造成日後,節度使權力過大威脅中央,唐朝中央政府最後是三無政府,沒錢,沒權,沒兵。
宋朝商業發達,然而宋朝缺失財政赤字最嚴重的的朝代,宋朝只傳四代就已經暴露出巨大問題,士大夫生活優越,商販們逃稅漏稅,農民們不在種地跑去做買賣,土地不值錢,沒人種,種了糧食也不買不上價格,錢都被商販掙走。雖然宋朝是唯一沒有被農民起義所滅的朝代,但是有宋一朝農民起義頻繁遠超其他朝代。
明朝就更為悽慘,朱元璋的宗室贍養制度本就是致命政策,士大夫不用交農業稅,明朝又沒有商業稅,明朝是有史以來最窮的王朝都不為過,窮到崇禎皇帝最後求著官員們給前線戰士捐款都徵不上來。明朝土地後期幾乎掌握在宗室,士大夫,和大地主手中,佔有全國土地的70%以上,有的農民為了逃稅自願將土地掛靠在士大夫名下。
在開國150年左右建國所留下的土地而人口紅利都被使用殆盡,剩下的時間想要王國能夠繼續存在下去就需要改革,宋朝有王安石變法,明朝又張居正一條鞭新政,都以失敗告終。無法為王朝續命。
-
12 # 英俊的壞蛋
300年週期律是中國特色,也是中國式帝制朝代的特色。西方的封建領主制,週期並不穩定。
1,既得利益集團膨脹如同癌細胞吸血不止。開國功臣,歷代新貴,妻妾多,親戚多,子孫人數幾何增長,生活奢侈,佔用大量資源,欺民霸市,破壞法紀,拖垮社會。
2,人口增長超過糧食增長。古代農業科技有限,耕地也開發的差不多了。古代只需要天下太平,修養生息60年以上,人口就會接近極限值,漢隋(依賴北方)是六千多萬,宋明(開發了南方)是一億,清(有了紅薯玉米)是四億。
3,社會矛盾加劇。土地兼併和賦稅徭役導致很多農民失去土地,和平時還能依附地主豪強佃農,再遇到天災,內亂,外敵入侵就會讓他們成為流民,如果有李闖之類的老兵加入就會變成流寇叛軍,再加入一些讀書人作軍師就能威脅到朝廷。
4,大週期(300年)內還有中週期(120年)和小週期(60年)。兩漢出現七國之亂,漢武帝窮兵黷武,王莽,綠林,赤眉,黃巾。唐中間出現安史之亂和吐蕃回紇入侵。兩宋之間出現靖康之恥。明有靖難,寧王,三大徵,小冰川期旱災蝗災。清有三蕃和白蓮教,鴉片戰爭,太平天國。
5,還有一個兩代微週期。新建的王朝通常需要三代之後才能穩定傳承,因為戰亂後浮躁的民心需要沉澱和消磨戾氣,政權也需要從打天下到治天下的學習和磨合過程。
但是由於開國皇帝的繼承人素質太差,很多短命王朝只有兩代週期,第二代就出大問題,王權崩潰。秦,新,西晉,宋齊樑陳,隋,五代。
6,中小週期成就了大週期。每次中週期,小週期,都消滅了大量人口,抵消了部分社會矛盾,推遲了大週期的到來。否則政權容易發生脆斷(元朝,北魏,前秦,前燕,隋),直接從盛世跌落到亡國邊緣,無法接近300年大週期,或者直接死在120,60,兩代週期之下了。
7,中國百姓幾乎沒有享受過120年以上的太平日子,50~70年的太平就會被稱為盛世。自秦始皇建立帝制模式後,兩千多年,天災人禍,多災多難,真是可悲可嘆。
-
13 # 此岸彼岸君何在
300年必有王者興。
總體來說王朝的長期化,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生活穩定利大於弊。但超穩定的形態往往引起官僚階層腐化,皇權的衰敗。
古代皇帝的壽命一般不長,300年大概是15代君主。前3至5代君主是創業和守成之君,比較能夠勵精圖治。但隨著國家承平日久,官僚機構開始僵化和腐敗,君主也越來越脫離實際。這時,如果統治精英層能夠出現改革者,王朝往往出現中興局面。如西漢的漢武帝中興,唐朝唐玄宗中興,明朝的張居正改革,清朝的康乾盛世等。此過程往往會延續幾個君主。王朝衰落大概需要經過三至五個君主。這樣算下來就將近300年了。
這個規律是基於中國古代以家族為王朝權力核心,並實行集權統治的一般政治規律。由於中國自秦朝以來就實行省郡縣制度,以及隋朝的科舉選才制度,使得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個全面高效有一定流動性的文官體制。君主,文官階層以及普通百姓這三個階層,形成互動的穩定的金字塔結構,使得中國的王朝往往能夠自我化解很多政治危機。這與歐洲同時期的封建領主制相比,300年是一個超長的統治時間了。歐洲長期由數百個小城邦組成。由於缺乏統一的政權和有效的文官制度,長年戰火連綿,百姓生靈塗炭。
-
14 # 跪射俑
一般的解釋無非是從土地兼併、統治腐朽、外部入侵等多方面分析。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國,一個朝代新興時,農民尚且有地可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地兼併會導致流民越來越多,最終爆發戰爭。
但這個解釋只是說明了王朝衰敗的共同原因,卻無法直接解釋土地兼併與300年這個數字有什麼因果關聯,或者說為什麼土地兼併只能承載300年以內的矛盾,假如朱溫沒有廢唐,那麼國祚已經289年的唐朝,有沒有可能突破300年統治?
答案是否定的。古代皇朝之所以沒有一個能突破300年魔咒,是因為一個很冷門的原因:氣溫。
中國歷史上的氣溫呈現冷暖交替的變化規律,比如殷商時進入溫暖期,中原甚至有大象生活(殷王獵象),而明朝末年進入小冰河期時,氣溫寒冷到廣東甚至下起了大雪。
如果我們把中國歷史上氣溫變化做個梳理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的氣溫變化規律剛好是每接近300年一次鉅變。那麼氣溫變化為什麼會必然導致王朝滅亡呢?
因為在古代,氣溫由暖轉冷,只會帶來兩個結果,一是旱災頻發,糧食大幅減產(有經濟學家做過統計,氣溫每降低1度,農作物產量就減少10%);二是北方遊牧民族南遷(北方變冷)。
這兩個結果恰好是王朝覆滅的關鍵原因,並且無法調和。比如亡於內部的西漢、唐朝、亡於外敵入侵的宋朝,還有那個在內外聯合夾攻下滅亡的明朝。
接下來我們就拿幾個王朝滅亡的時間和氣溫變化時間來做個對比,印證上面的說法。
比如唐朝,開元年間是唐朝的盛世,這個時候剛好唐朝處於溫暖溼潤期,開元十九年揚州甚至產出了雙季稻。而唐朝末年時,氣溫突然轉入寒冷期,長安連年大旱,漕運乾涸,這一時期也剛好是唐朝行將滅亡之時。
再來看北宋,北宋統治的強盛時期,氣候溫暖溼潤,平均每25年才發生一次大旱災。但北宋滅亡前,中國再次轉入寒冷期,平均2年發生一次大旱災。另據史書記載,北方多地9月就開始下雪,隨之而來的就是金人的南下。
再來看明朝,明朝末年時,平均氣溫是近2000多年來的最低點,不僅廣東都開始下暴雪,崇禎皇帝統治的16年中,明朝黃河流域有長達10年都在鬧旱災。
而縱觀中國歷史上的所有戰爭,有80%發生在氣溫轉冷時期,而歷朝歷代的國都,也呈現出不斷向東轉移的一個規律,經濟重心也從北方不斷向南方轉移。
可見,古人所說的天人感應,用科學的說法表述就是:氣溫變化導致糧食減產,進而爆發戰爭,王朝興替。
-
15 # 西餐劉顯琨
首先,我們要注意,中國古代王朝的普遍興亡規律是出奇的一致:開國休養生息,中間勵精圖治,末代驕奢淫逸,最後被農民起義推翻,周而復始。
如果風調雨順尚可自給自足,如果碰到災年,那就可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數以百萬的災民流離失所那是常態。
王朝末代,那便是“自食惡果”的時代。
一般到了這個時候,很多王朝已經是積重難返,皇族本身就已經陷入這個巨大的封建利益體中,怎麼可能自己改革自己,自己動搖自己的統治根基呢?
-
16 # 惠舒旅社老闆
(首)看幾部歷史電視劇就會明白,就是在各個朝代昌盛時期,明君想把國家治理好,可是下面的大臣們有幾個不貪不暗中擴大自己勢力的。利益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同時也是各種社會形態瓦解、滅亡的根源。權力可以治理國家,又是獲取私利的工具。在朝代末期,國家利益與貴族利益、貴族與貧民利益之間的矛盾激化且不可調和,比如清朝末年,慈禧也想使清朝恢復強大,想改革,但是改革首先觸動的就是朝廷、貴族的利益,就是說要改革到自己的頭高上,她能願意嗎?因此已經走進了死衚衕,只能用革命來推翻它。
-
17 # 曉輝中醫門診
因為皇帝的權利太大,所以沒辦法保證其他人不垂涎三尺。連要飯的朱元璋都眼饞皇帝的權利。更不要說有實力的一方諸侯了。所以內鬥是最大的問題。
-
18 # 天庸3
一個朝代就像一個人,他也有一個生老病死的過程,這是一個自然週期,一個新朝便如一個初生的嬰兒,一開始時人人欣欣向榮,對未來都抱有極高的希望和極大的可能,但隨著資源逐漸固化,一些惡習也逐漸形成慣例,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安於懶惰,不思進取,越來越多的利益來自於不公,就如一個人只要食五穀,就會有些小毛病,而一旦不注意這些小毛病,就會累積成大病,而很多朝代都有一箇中興,這便如有些人已經發現自己得了大病,會請醫術高明的醫生來動刀做大手術,而做不成的就此消亡,即便做成了的,也是傷筋動骨,但尚可苟延殘喘一段時日。
-
19 # 使用者吸血鬼蝙蝠
要說有呢,那就是周朝加起來好像是791年,可細分起來周朝又叫西周與東周,還加上春秋戰國時代,所以還是不算真正撐到300年的,終究結果就是,沒有一個朝代是真正為老百姓,為勞苦大眾著想的。看中國曆朝歷代不這樣當官的嘴裡都喊著為老百姓辦實事,可實際呢,我就不用說了,大夥都知道,所以,根本就不會有哪個朝代會撐過300年的
-
20 # 柳文38534571
鐵的定律:得民心者得天下。
只有處處為民眾的福祉著想,為民眾的幸福生活而行事;才能崗山永固。
統治者才能得到民眾的擁戴,才能長治久安……!
回覆列表
歷朝歷代在長時間執政後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不盡早處理,那就會出現危機!
毛主席早就說過: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在中國歷史上的每一個朝代,都是由人民群眾是創造的,人民是中國歷史的根本動力。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不僅維護著國家的統一、主權、安全和民族的團結,而且推動著自身的解放、社會的變革、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無論是出身於剝削階級還是被剝削階級,當他們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意願時,領導人民群眾推翻舊政權、建立和鞏固新政權就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只要方法得當,一般都會取得勝利,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否則就會起阻礙作用,人民群眾就會起來把其推翻。這種社會現象周而復始,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朝代的反覆更替和社會變革,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從根本上說,這是人民的力量在發揮作用。人民的智慧、意願和力量形成的歷史洪流滾滾向前、勢不可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是歷史的規律。
現在,只要我們堅持毛澤東以人民當家作主的思想,只要中中國人民一代一代繼承和捍衛毛澤東思想,社會主義中國就能千秋萬代永不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