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獨孤九劍之重劍

    清朝的GDP都是泡沫,自欺欺人,還沉醉於帝國夢想中,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沒有創新和發展,軍事力量薄弱,朝廷腐敗,經濟,教育,工業,交通等各方面都落後西方國家,百姓生活水深火熱,流浪及無家可歸的眾多,三餐不飽,被西方國家侵略,百姓都不想去反抗,甚至在看熱鬧,可以想象一下,百姓對朝廷是多麼恨之入骨失望至極,百姓長期被朝廷剝削壓迫,難以翻身。最終被西方列強看到這些問題,腐敗無能的清朝不堪一擊。

    百姓生活富足,才是國家真正強大。百姓的生活才是反映國家的政策,百姓的生活才是國家根基。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

  • 22 # denm

    清朝GDP第一不好說,但在亞洲作為巨無霸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種虛胖是沒有戰鬥力的,被人輕輕一戳就原形畢露了,讓人看到是民不聊生,毫無凝聚力,和當年未開化的印第安人差不多,對內愚民,對外閉關,這樣的國家不被侵略,都對不起殖民者的稱呼

  • 23 # 好不好看心態

    清朝GDP世界第一,但是沒有能力抵禦外敵侵略,這從根本上是西方先進生產力戰勝落後生產力的,先進生產關係對落後生產關係,我們不妨回憶一下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率先進行變法,由於鐵器的出現,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度,魏國首先變法,稱霸100多年,後來南韓,楚國,秦國接連變法,秦國變法最徹底,最終統一六國,建立統一的秦,雖然不能排除秦國六世明君的努力,但是支撐還是變法徹底,生產力適應生產關係,發展最好的根基,清朝雖然GDP世界第一,但是其發展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生產關係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冷兵器已經無法戰勝熱兵器

  • 24 # 遊者走天下

    首先,清朝到了後期GDP不是世界第一。

    早在19世紀中期,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就是美國了,英國那個時候只能排在第二。

    至於清朝,他的GDP總額到19世紀中期頂多排到世界第3位,於美國和英國之後。

    到了19世紀末期,美國藉助第2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大規模應用的東風完成了工業化,讓他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這個時候,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也在進行第2次工業革命,從經濟總量上都要超過大清朝。

    當時西方主要列強國力之強絕對不是清朝能想象的。

    例如,1872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之後賠償了德國50億法郎,50億法郎換算成白銀大約相當於12.5億兩,比當年清朝一年的GDP還要多。

    (普法戰爭)

    但是,法國僅僅兩年就償還了這筆天文數字般的賠款。

    在當時,法國能拿出這麼大一筆賠款,對同期的美國、英國和德國來說就更不在話下了。

    所以,到了19世紀後期,清朝的GDP早就遠遠低於西方主要列強。

    第2個問題,為什麼列強對大清王朝瓜分和看不起?

    其實,大清不是唯一有此待遇的國家,不管是清朝、還是印度、奧斯曼帝國或者其他有色人種國家都被西方列強看不起。

    直到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日本被認為是列強之一,才有一個黃種人的國家進入列強的法眼,成為列強眼中的榮譽白人,不同於其他有色人種國家。

    (日俄戰爭)

    列強這麼瞧不起人,是因為到了19世紀後期隨著第2次工業革命的如火如荼的展開,他們和亞非拉各國之間的差距已經拉開了兩個時代,對這些連第1次工業革命還沒有完成的國家來說,西方列強隨便在亞非拉海岸線上架起幾門大炮,派出幾千軍隊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

    所以,到了19世紀後期,人口的優勢在和西方列強的對抗中已經可以忽略不計,雖然大清有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佔到世界1/3的人口,列強只需派出幾千人就能在這片國土上橫行無忌。

    而西方列強之間的戰爭卻是動輒數萬人甚至數十萬人,更有甚者克里米亞之戰雙方的傷亡都已經達到了10萬人以上。

    所以,大清王朝那個時候雖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是從實力上在西方列強眼中還比不上一個人口數百萬的歐洲小國。

    在列強的眼中,諾大的清帝國只是獵物罷了,看到這個龐大的獵物,列強們就像是一群鬣狗一擁而上將其瓜分。

  • 25 # 湘君維泓

    清朝的GDP構成有問題,純粹是用茶葉、絲綢等組成的,然而軍力羸弱,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上流社會腐敗無能,導致了被無情的欺凌!

  • 26 # 陳再言

    清朝GDP世界第一,因為中國國土面積廣大,人口數量眾多,佔世界四分之一。另外清朝後期與世界的貿易交易中產生貿易順差,大量白銀湧入中國。由此產生的經濟總量自然很高。

    但是清朝時期的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尤其是軍事力量,與清朝實力嚴重不符,落後的社會在強大的西方近代力量面前,很容易成為被壓迫的物件。

  • 27 # 大生34

    清朝GDP世界第一?蒸汽機,鐵路,礦山,紡織機,遠洋運輸,軍事,金融,貿易,殖民地……都沒有或薄弱的小農經濟社會不吹牛行不?

  • 28 # 傻傻205666629

    清朝的GDP世界第一,又怎樣,還是被西方列強瓜分。

    大家學一下歷史就知道,明朝後期,在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牙。而明朝最後被清朝戰勝取代。清當時也就是個遊牧民族。明朝先進,還是清先進,你說GDP明朝多還是清的GDp多。

    再往前推宋朝經濟多發達,蒙古還是遊牧民族,宋朝生產力先進還是蒙古激牧民族生產力先進,宋朝的GDP多,還是成吉思汗蒙古的GDP多,最後蒙古滅宋,建立元朝。

    再往後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建國,百業待興,但是面對美國為首印十六個家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入侵北韓,1950年10月19日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兵北韓,打敗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逼其板門店簽定“停戰協定”

    你說美國的GDP多,還是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GDp多,結論是不言而喻的。

    GDP全稱為國內生產總值,它多少代表不了你有多大實力,你大不等於強,就像牛肯定比獅子大,不代表牛比獅子強,獅子還是要吃掉牛的。

    清朝滿人、宋人、丟掉尚武精神,只貪圖享樂,GDP再大也沒用,而對於獅子來說正好,你越大越好,瓜分的油水越多。

    而GDP雖少,但時刻不忘備戰,警惕獅子。獅子也不敢輕易襲擊它。

    這就是清朝GDp世界第一,卻被瓜分的原因,我這樣回答,你覺得對嗎?

  • 29 # 中華一家親

    英國使節馬戛爾尼來中國給乾隆皇帝過生日,看見沿海海防空虛,武器陳舊,士兵虛弱,官員貪財腐敗,徹底打消了大清帝國強大的概念

  • 30 # 不花錢降溫工程

    一直以來,西方只是將中國當成一個傾銷商品的市場。中中國人有錢,人多。所以馬可波羅的遊記基本六個字可以概括:人傻,錢多,速來。

    而馬可波羅的遊記寫的太精彩,故此造成大航海時代。原因是奧匈帝國攔路過不去。只能從水路過了。

    明末清初,荷蘭,西班牙等國家來到中國賣軍火。紅衣大炮是也。當時的後金都瞧不起,不跟他們做生意。這幫窮哈哈耍了幾十年馬刀,才由漢奸幫忙造了幾十門大炮。算是進步了一點。

    做買賣得有倉庫,有生活區。大老遠的過來,海上漂幾個月,不得上岸補給?當時的中國政府也不給洋鬼子地皮蓋房子。不給就搶唄。於是有了荷蘭佔臺灣。最後給鄭成功趕走了。

    後來就提出租借。算是文明點了。

    從馬可波羅開始,西方對中國一直很好奇和嚮往。當時的歐洲簡直是貧民窟。現代很多西方人讀了介紹中國的書,都到中國來旅遊,接觸中國文化。比如長城,故宮,泰山,都是洋人的打卡地點。對中國古代的英雄人物也很崇拜,比如文天祥,岳飛,孫子,于謙。

    當然,某些西方政治人物由於政治需要,刻意醜化中國也是有的。比如現在的懂王。但不是普遍性的。我也留意到西方某些民眾開始對亞裔敵視。主要原因很多方面。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中中國人真優秀,難免會妒忌。這是人性來的。

  • 31 # 偶爾來隨便看看

    以前說清朝拒絕海外貿易是錯誤的,說清朝拒絕貿易英中國人才打中國更是錯誤。事實是由於巨大的對清朝貿易逆差英中國人受不了了才動的武。這點和今天特朗普受不了和中國的逆差一定要和中國在貿易科技外交開戰是一樣的道理。

    明、清初時期,西方和我們貿易根本沒啥東西賣給我們,而我們的絲綢瓷器茶葉卻是西方的搶手貨。乾隆時期西方不打中國不是不能打,而是沒必要冒險打,因為在1800年前,由於西方還有從美洲搶來的大量白銀可以用來進口中國貨所以逆差是承受得了的。但到了嘉慶期,因為大量白銀通過貿易流入中國,西方由於逆差已經出了嚴重貨幣不足的問題,而又想不出其他貿易商品可以和中中國人交換。正好鴉片發明了,這種東西開始是作為藥材存在,於是英中國人就想出了鴉片貿易。由於鴉片的利潤很高,白銀又開始大量回流。當清朝發現這個問題企圖不允許進口鴉片改為自己生產時,英中國人就著急了,就冒險動武。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中國人打開了中國市場大門,難道就結束了嗎?不,英中國人發現開啟國門的中國市場裡英國貨仍然無法和中國貨競爭,因為中國是小農經濟,各家各戶自給自足,自己織布自己種糧根本不買英中國人的布和糧食,甚至鴉片都開始競爭不過中國本土的了。於是英中國人就想像圈地運動一樣打破中國小農土地依賴,把農民趕入城市做工,就開始在南方大量兼併土地。但中國沒有產業,大量失地農民就出現了歷代王朝末期的流民,中國出現流民可沒有到城市打工,而是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大起義。

    這時的英中國人趁機要求清朝不但放開市場,更要放開西方產業資本在中國控制產業,投資建廠然後要麼壟斷要麼買辦,清朝不答應,於是有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朝戰敗後答應了,同時太平天國要搞什麼資政新篇,於是英中國人聯合清朝絞殺了太平天國。清朝遵守了承諾,開始搞洋務運動,通過西方買辦搞產業,大量西方買辦把西方產品傾銷到中國,終於沖垮了小農經濟。中國正式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

  • 32 # 比兔子跑得還快

    先問對不對,再問為什麼。

    現在總有人說清朝GDP世界第一,那個清王朝時間是很長的,從1644年到1910年,都是清王朝,不會是從頭到尾,清王朝的GDP都是世界第一吧?

    我記得通常有個說法,在1900年左右,美國已經超過英國,成了世界GDP第一名。那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是英國的GDP世界第一,沒有大清王朝什麼事。

    有人可能不服。當然,肯定是不服 我們再仔細看看。

    如今我老家農村,一年大概可以種兩季莊稼,一季稻子,一季麥子。有些地方大概不一樣,但是差距不大。稻子麥子,畝產大概是一千斤,稻子稍多一些,麥子稍少一些。總之一年大概是兩千斤。每斤大約能賣一元錢,算是一元五角。因此,一畝田,大約一年產值三千元。中國目前有十四億人口,耕地十八億畝紅線,也就是說,平均每人一畝田,產值也就三千塊。

    清朝時人口少一些,因而人均田地也會多一些。可是如果不借助於現代的農業機械,其實平均每人能耕種的面積是有限的。再加上當時沒有好的種子,還有各種天災人禍,畝產要低得多。所以其實平均每人的年產值,還會低些。不到三千塊。

    三千塊不算什麼。如果一個人肯到城裡當工人,每月拿個三千塊,很輕鬆的事情。

    回到清朝那個時代,人均產值不會超過三千塊,我剛才已經分析過了。可同時期的英國呢?美國於1776年獨立了。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1803年就去世了,那裡英國已經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稱霸全球了。瓦特於1785年改良蒸汽機,工業革命已經發展了。1815年滑鐵盧戰役,拿破崙戰敗了。1840年發生鴉片戰爭。

    我的意思是說,在1840年鴉片戰爭時,英國早已經過了工業革命,而大清王朝還是在農業社會。在工業社會裡的人均GDP,遠超農業社會,十倍也不止。有人可能會說,可是大清人口多啊!可是,英國早已是日不落帝國,除了國內人口,殖民地人口也不少啊。總體來看,說英國GDP少於大清王朝,我是不信的。

    事實上早有人考證過,英國當時的GDP是超過大清王朝的。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查一下。

    而且,作為農業國家,其主要產品是農產品,如果不能有富餘供出口的話,那都是要被消耗掉的。大清王朝時,一旦有饑荒,餓死人都是有的,更證明了產品其實並不富餘。考察當時的英國,即使如狄更斯所寫的小說裡,窮人被餓死也是不常見的。可見當時英國的富餘量是很大的。

    因此,鴉片戰爭時,英國的GDP絕對比大清王朝多,這是第一點。英國的產品多為工業產品,火槍火炮,船堅炮利,如此大清王朝如何能打得過?

    其實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只是想說,即使中國的GDP超過了美國,然而打起來仍然不是美國的對手。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中國的產業結構不如美國,想從GDP上超過美國是不可能的。而一旦真超過了,美國就會擔心了。

    這就是美國製裁中國的原因。

  • 33 # 暗影ywy

    清朝GDP世界第一,為什麼還是要捱打,還是要受盡屈辱?因為舉國上下,財富都收斂在資本官僚手中,腐敗的政府掌握巨大財富,每個有權有勢的人都貪婪的索取,壓榨百姓,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階層與階層之間不和諧,同階層之間爾虞我詐,加之科技力量落後,國富而兵弱,在外中國人眼裡,我們就是一塊待宰的肥羊,可獲得利益越多,就越能勾起他們貪婪的心。更加想要從我們這裡分得一塊肥肉,

    再者就是俄羅斯,其只用了一個廣東省的GDP,據說俄羅斯全國GDP,和一個廣東省相差不大,然而他能玩轉全球,常常與美國叫板。足以見得一個國家的強大,有時候和GDP並沒有多大關係。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不單單看GDP,

    雖然這佔很大一部分權重,但是所有因素綜合考慮,從綜合國力出發才能較為準確地判斷一個國家地位,現如今,中國之所以立於強國之林,

    就是中國從每一方面謀發展,日益壯大經

    濟和軍事力量,穩打穩紮,一步一步提升綜合國力,才有了日復一日,不斷突破的成績!!

  • 34 # 泉心2018

    清朝GDP第一,是自嗨而已。

    手工布如何和英國的機制布,蒸汽機,輪船,大炮比GDP?大家又忘了我們幾億件襯衣換一架波音客機的歷史。

    但誰在第一個自嗨,你懂的。滿屏辮子戲的時代,啥荒唐調調沒有。

  • 35 # 貳品先生

    這麼跟你說吧,再肥碩的綿羊都是吃草,再瘦弱的灰狼也得吃肉。

    空有一身健壯的體格,卻無保護自己的尖牙利齒;再列強的眼中,偌大的清朝就是一個可以被他們源源不斷吸取血液,和養分的造血機器罷了。

    號稱“天朝上國”的大清朝走到如此悲慘之境地,怪誰,又怨誰?還不是自己自廢武功的原因。

    在遵循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的西方國家,在為積累原始資本而飢渴耐耐的西方國家面前,它只有被瓜分、被藐視的殘酷命運。

    唯有自身強大才是王道,乞求別人施捨和可憐絕非正途,往往困了己心,乏了己心;最終自甘墮落!

  • 36 # 風中小草59

    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差距,另外清朝gdp世界第一僅僅指的1840年之前,僅以1850年為例,英國的棉布總產量是20億碼,清朝40億左右,世界總和是80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紡織業,清朝紡織業絕大部分也是銷售而不是自用,所以說清朝經濟當時世界第一,資料是支撐的,也不存在你們想象的清朝是農業沒有工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核心實際上連棉布都不是,而是紗線,因為當時棉布的勞動生產率比印度清朝這樣的國家都高不了多少

    另外不要太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那不是真實的,不要說西方了,日泰港臺韓都說中國或內地人素質差,你認可嗎

    領土方面漢族傳統漢地十八省今天不都是中國領土,其餘部分新獲得新疆西藏黑龍江吉林內蒙不少了

  • 37 # 關中老秦人

    好比養了個大肥豬而忘了買個好狗和獵槍,所以周圈鄰居都想據肥豬為己有,而你只能不停的爭辯從小豬養大到肥豬的不易之外毫而他法

  • 38 # 明清野史

    清朝的GDP是靠龐大的人口堆積起來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茶葉、絲綢、瓷器、農產品等,缺少質量。那時西方國家已經開始工業革命,各種發明創造層出不窮,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不知不覺間已將大清帝國遠遠甩在了身後,幾場仗打下來,發現清軍是如此不堪一擊,自然就放心大膽地來劃分了。

  • 39 # 韓長安

    首先,別跟著瞎喊清朝GDP第一,隨便有腦子一想也是假資料。清朝三百多年正是西方工業革命和殖民掠奪時期,人家是機器出產值,大清是土地上刨食吃,工業國和農業國不在一個層面上。有人炮製了一個所謂大清GDP真!騙了不少人。

    其次,中國是個面臨外敵漢奸盛行的國家,也是鋤奸優柔寡斷的國家。汪精衛另立偽政府不是偶然現象。一個內部團結的民族是沒有任何外敵可以分化的。

  • 40 # 錦上天程

    因為清朝跟現在印度一樣,有著自大的心理,用大把錢買著萬國牌的武器,有著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打扮和奇葩一樣的文化,還總認為自己是世界超級大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假如你有50萬但是沒有房產,你是選擇買房還是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