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41 # 朗如日月之入懷

    作為大一新生,是在國內嗎?你是在哪個城市?學的什麼專業?藝術生的話花費高一些是有可能的,因為需要買的學習用品消耗佔比比較大。如果不是那,可能有點過於的高了。

    學生支出和家庭支出一樣並不是絕對值,只能在某個水平線作為基數,做個參考。不至於太離譜。

    剛才看電視節目有一個女孩兒,她自稱是非常笨的學霸,每天平均睡三四個小時,學習非常努力。學的會計,在悉尼大學讀研。每年學費二十萬,兩年父母支出四十萬學費,她自己勤工儉學掙生活費。之所以那麼努力,是要對得起父母繳納的高昂的學費。自然,實習期間她的成績也是驕人的,在四星級酒店實習三個月得到優秀員工稱號和實習單位主管領導的推薦信。在電視節目求職現場,她給自己定的求職崗位薪水要求最好在一線城市,底薪不低於六千,一番問答之後,三個企業給她漲薪到兩萬二。最後她選擇了月薪兩萬的那家,因為專業對口,個人可持續發展空間大。這就是自我定位,價值觀。有所取捨。

  • 42 # 世上無難事12815

    這個很難確定過分不過分。如果你家或你父母有的是錢,不管怎麼來的,你一天7000也不多。如果是工薪家庭,你父母的工資收入不過萬元左右,你就要7000,那你爸媽只能喝西北風了。

  • 43 # 雲遊三方

    如果你父母是劉強東、馬雲等,每個月要7000元生活費,不過份,那點錢,對於他們來說不過九牛一毛。但他們的事業也是艱苦奮鬥來的,不給你7000元,是希望你不要養成紈絝子弟鋪張浪費的習氣,要自力更生。他們拒絕,不過份。如果你父母只是一般的工薪階層,7000元是他們一個月的工資甚至還沒有,你要7000元,那麼,孩子,你不是過份,是太過份了!不懂得父母勞動的艱辛,不懂得柴米油鹽貴。18歲,成人了,道理該懂了。倘若不自省,很可能長成巨嬰,啃父母的一把老骨頭!總之,父母拒絕,不管是給得起,還是給不起,都有他們的道理,那就是,不想坑你!

  • 44 # 雙先生的雙節棍

    首先是你的態度問題。可能家裡對你比較溺愛吧。這個問題提的有些自私。

    如果你的家庭真實經濟條件很不錯,7000不算什麼,但如果你家庭真實經濟條件一般,7000就有些過分了。

    再者,你上學是不是真的需要這麼多錢?畢竟你是去上學的。

    讀大一了,應該夠十七八了吧,這個年紀是不是學著去考慮一下父母的感受,你給了他們什麼?替他們分擔了多少?父母工作上的事情或者是生意上的事情你是否關心過他們?

    你能力優秀的話,甚至兼職的同時拿獎學金都沒問題。

    百善孝為先。

  • 45 # 育鄰人

    世界之所以能夠呈現出生機勃發的映象,其核心就在於這些生命活動都是在自然可承載能力範圍之內的。當如,地球上的部分割槽域就因為生態被破壞而失去了生機,比如沙漠地區。人類世界的生產、生活同樣如此,一旦某項要求超出了供給方的承受能力就會引發破壞性的行為。

    未成年子女通過獲得家長的幫助完成學習成長本是一件很正常的行為實踐,未成年人在結束學業、甚至剛畢業不久的時間裡都需要來自家庭的幫助。但是,這些幫助需要根據不同家庭情況以區別對待。2020年全國兩會後【2020年5月29日】總理答記者問提到一個關鍵資料,在全國勞動人民中仍有相當多【6億】月均純收入僅在千元左右。現在,部分大學生上學動輒要求生活費達標數千元,也不知道他們的成長計劃都是什麼?每個月需要那麼多的花銷,更不可理喻的是有人藉助網路高利貸滿足自己的高消費慾望。如此情形之下,我們不僅要問當今教育是真正在以“育人為本”嗎?

    教育市場化環境治下的教育是不是已經有“劍走偏鋒”之嫌了,教育孩子成為了社會生活中名副其實的高消費、學生之間一個比一個能消費、孩子的內心越來越脆弱,這些難倒不值得社會進行深刻反思嗎?“”已經成為教育必須正面應對的社會挑戰,據民政部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的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9200萬人。這其中的根源就在於教育過分追求個人精養的高“”,多數在孤獨環境下長大成人的成年人或許除了工作就很難自由與同伴進行生活互動。成長是一群人相互彼此適應的過程,而今精英式的教育讓每個人看似擁有了超強能力,比如藝體能力很強、考試屢屢得高分、能說會唱......但是,當前教育往往忽視“學以致用”,“學以致用”並不是一個人完成課後作業,而是孩子們要能夠在生活中、與同伴的互動遊戲之中能夠運用所學的成長技能,比如孩子們在成長遊戲中展示自己新學習的舞蹈、給同伴講故事練習演講、幫助同伴學會他們還未掌握的新知識等。學習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實現資訊互通,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創造適宜成長交流的成長環境,其次才是在適宜的環境之中進行內容輸出。

  • 46 # 瑞兮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分為2個方面來作答

    首先是樓主的家庭條件,若是樓主的家庭條件極其富有,幾萬不過是一個月的零花錢,那麼大學期間一個月7千的生活費就不多,畢竟這和從小的生活條件價值品味相關!當然若是樓主家庭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更甚者家庭較為貧困,那麼一個月7千的生活費不能說用過分來形容,只能說是天方夜譚,畢竟好多家庭除去生活開支,可能一個月都存不了那麼多錢!

    除去家庭條件這個因素而言,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個人的消費習慣。若是從小就養成吃好穿好用好,各方面都追求品牌的人來說,一個月7千的生活費也許僅僅只夠個人的消費支出,談不上什麼過分,畢竟三觀不同,其他人無權評論。同時若是有些人本就對吃穿用度方面沒有講究,5塊錢的飯菜能吃飽就行,10塊錢的T恤能穿就行,那麼於他而言7千的生活費可能就是大半年的開支,一個月7千的生活費對這類人來說其實完全就是沒必要!

    綜上所述,對於一個大一的新生,一個月7千的生活費過不過分不過就是家庭條件個人消費習慣不同的人產生的分歧!於我而言,只能說聲對不起,畢竟一個月都拿不到7千的工資,有何顏面說一個月花費7千生活費的人過不過分人艱不拆啊!

  • 47 # V曉123

    第一,視家庭經濟條件而定。

    經濟條件好,多少都不在話下,畢竟那點錢對於富人而言,不過是一串數字。

    對於經濟不好的家庭來說,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也是很殘忍的要求。因為普通家庭能夠讓一個孩子走進大學已經很不容易了。

    第二,要根據自己獨處的環境。

    如果在國外讀書,費用開支大可以理解,不亂花錢就好。

    如果是國內普通高校的學生,太過奢侈的生活開支,會養成一個不好的消費習慣的。

    第三,要學會對自己負責。

    生活費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是不是在家庭的承受範圍之內。不要盲目的跟風,更沒有必要去超前享受一些不合適的東西。

    第四,要學會自己照顧好自己。

    不要總是伸手要,大學生基本都成年了,要對自己的人生有規劃,合適的兼職也可以做一做,自己去賺一些錢,一方面補充自己的生活開支,另一方面去感受掙錢的不容易。

    錢可以讓一個好人變壞,也可以讓一個壞人變好。一定要正確認識金錢,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攀比,不跟風,把錢都用在正道上就好。

  • 48 # 取金記

    不過分。賬細細的一筆一筆算下來,其實後面再添一個零,也是可以的。

    1.第一筆,一日三餐,早餐不上50是垃圾,有毒,有害健康。中餐就隨意些,不還五星標準,有負你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坨肉,想想就按400的標準吧。晚餐就不能隨便啦,拉三五酒友或女友或男友,選一逼格高點的星級大廚定製菜譜,吃起來又可口又香甜又浪漫,要格調的話,再來一瓶洋酒,那就完美了。這不上1000表示父母不愛你。

    2.第二筆賬,交際費,一天沒有好幾大百元也彰顯不了你超強的交際能力。口袋裡要準備老三件:一是精裝逼版大中華香菸一包,與朋友見面打招呼先敬菸,要是好煙,幾十塊錢有點掉價與你身份不符。二是高階進口自動打火機。煙拿出來了,沒點火工具怎麼行?我就到過好幾款高檔打火機,羨慕的不得了,看了價錢,要上百美金,我父母不愛我,每月口糧錢只200元左右,只好望洋興嘆。但你可以,父母深愛著你。三是KTV費,同學要嗨,唱唱歌,跳跳舞,交流感情,即使AA,那也要時刻準備著,不能天天去,隔三岔五總不能少吧。而去KTⅤ,總不能太低檔,一次幾百上千不算多肥。

    3第三筆賬,房費。現代大學生,思想超前,交了異性朋友,馬上突破馬奇諾防線。可學校宿舍畢竟不合適,校園野合林不安全,得去賓館吧。不能天天去,隔三岔五是少不了的。年輕人陰氣陽氣都重,陰陽和合才是王道。這筆費用不能少,要多少就看雙方意願了。但一月下來上千把兩三千是可以了吧。

    4.第四筆賬,服飾和化妝品費。大學是講潮流的地方,你得跟著潮流走,不能落伍吧。最直觀就是穿著潮流衣梳著潮流頭化著潮流妝了,這筆開支不能少,否則勾搭不了俊男靚女,半邊身子要飢餓。

    5.第五筆賬,通訊資訊費。通訊工具不能差,蘋果系列要跟著時代走,更新換代不能舊。玩手遊,看直播,打賞費用不能少。

    6.第六筆賬,其他備用不時之需費。

    林林總總的幾筆,真心不算多,只7000就少了些,有點打發叫化子的味道,在大學豈不被人瞧不起而抬不起頭?你得向父母據理力爭,說,7萬還差不多,勉勉強強夠了,差不多夠過上比較體面的大學生活。當然話不能說得那麼直接,委婉點,父母容易接受些。

    當然,最後,父母給了你錢後,7000也好,70000也好,他們會是怎麼想,日子會是怎麼過,去打幾份工也好,去撿破爛也好,你就不用考慮和擔心了,反正你的錢到手了。你甚至可以心安理得地想,誰叫你們是父母呢,不花你們的錢我去花誰的錢。

  • 49 # 小杰聊體育

    我是09年大一,那時候社會的物價還沒那麼高,在學校食堂吃飯,一般8元錢夠飽了,總共一個的花銷也就800這樣。但是800塊那樣的話,要很少去飯店擼了,一個月只能出去那麼幾次了。

    前段時間在家,跟我表弟聊過這個問題,他是在江西上學的,他家也不是富有人家,但是他家人對他很好,每個月父母給的生活費是3000,而他也懂事,父母辛苦的血汗錢他也不捨得花,他到現在每個月最多花1500元已經夠了。他很少出去買東西,除非是生活必需品,剩下的他留到下個月,幫父母分擔壓力。

    像你一個月7000元,說實在也不過分,如果你家生活富裕或者富二代,你隨便花7000一個月還不夠咯。因為你吃穿買的東西要檔次,在家已經花大錢習慣了,對於你可能也不過分的。

    生活費多少還是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定的,相信家人不會讓自己孩子在生活上面太吃苦的,在經濟獨立前,自己注意花銷,不要攀比,節約些就好了。

  • 50 # 奇妙的幻想

    看到您的這個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憤怒~

    可以準確的說非常過分。

    也許你是還沒有步入社會工作無法體會掙錢有多麼的不容易。每一分都是父母的血汗錢。

    當兒女的不能提亮父母的辛苦也就算了,還要壓榨父母的“苦力”。

    對於家庭不富裕的父母來說,7000元也許是兩個人一年的生活費,而到你一個學生這就是一個月的生活費,很諷刺啊!

    對於家庭富裕的父母來說,7000元不算多,可以每個月給你這麼多的生活費,讓你在學校裡吃喝玩樂!

    但是這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說掙就掙的,都是父母努力的結果!

    大一18歲成人了就該有大人的責任和樣子,學會自強自立!自己兼職打工賺生活費!既能早一步體驗步入社會掙錢的酸甜苦辣。又能給你自己的人生閱歷的增長。自己掙多少花多少才回體驗一種滿足吧!

    總之,這麼大的一個人了,還是一個學生,一個月花7000我很不理解!難道學校食堂的飯菜要一天花200嗎!!!

  • 51 # 峰迴路轉147412079

    大學生每個月向父母要7000元生活費,過不過份? 對“過份”的衡量是沒有標準沒有度的,也就是上不封頂下不設限。但有二點:一、 中國有80%以上的人這一輩子都沒一個月賺到過7000元過。二、每個月要把7000元用出去用完,不僅要用腦也需要時間。所以,年青人一是要懂得苦難,二是要珍惜時間,這二條是有“度”的。把握好這個度,卻是能決定一個人命運的。

  • 52 # 散修張真人

    不過分,有點少,7萬才能吃的好穿的好玩得好,你一個遊戲本就得1~2萬,在買點面板,外賣,抽菸怎麼都得95至尊,一個月4條這就4000,一學期得2萬,剩下3~4萬沒多少

  • 53 # 大聖愛影視

    你咋不上天呢,要錢要的理直氣壯,父母的錢是大風颳來的、還是天上掉下來的?

    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大一不是小孩子了,看看現在畢業的大學生,剛踏入社會,一個月都很難掙到7000,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你將來踏入社會就準備啃老?父母不可能養你一輩子

  • 54 # 半隻木魚

    你父母如果確實有錢,給你7萬也不過分,但反之,你就過分了,咱凡事量力而行。

    我們那會讀大學,一個月給個1,2000都足夠談戀愛了,7000你這是要結婚買房啊。

    當然現在經濟發達了,物價也提高了,大學生消費比以前肯定要高些,但7000元,你先問問你父母一個月有7000嗎?

    如果剛好7000,都給了你,你讓家人怎麼生活?

    如果比7000多,你又是否覺得理所當然了呢,這麼大人了,自己不會勤工儉學,拿獎學金去嗎?

    你自己賺過錢,方知賺錢的辛苦,如果我是你父母,就會讓你自己去體驗下,而不是一味的滿足你。

  • 55 # 小白菜的情感良田

    全國兩會剛過,李克強總理講話時說,據統計中國還有6億人口月可支配收入低於1000元,這個數字和一個大一新生月生活費7000對比真的讓人驚掉下巴,7000是多麼奢侈的一個數字。

    如果家裡條件相當優越,習慣了高層次的消費,平時生活費都可以達到7000塊錢這個水平,家裡每個月支出也比較輕鬆,你上了大學家裡突然給你減少了生活費,這時候你可能感覺家裡連日常水平都達不到了似乎過分了。

    如果家裡條件不錯,不在國內讀書,所在地消費水平如此那也無可厚非。如果家裡條件一般,那父母勒緊褲帶也要供你,因為他們會想,孩子不在身邊,一個人異國他鄉不容易,在經濟上不要讓孩子太緊張,這樣父母心裡會好受些,這個生活費數字的背後可能是父母的省吃儉用和起早貪黑。

    在國內作為一個普通家庭,一個月7000塊錢的生活費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的,壓力太大,甚至是想也不敢想的一個數字,過不過分顯而易見。

    我個人認為,不管家庭條件如何,作為一個大學生,要以學業為重,在校以學習為重,增強自身價值,不攀比不浪費,以儉養德,將來有益於國家,有益於自身。花樣高消費在校內發揮不出來,也沒有市場,無人為伍。再就是一個學生還沒有創造社會財富,花的再多也不是花的自己掙的錢,憑什麼不加節制的花父母的錢,還談什麼過不過分,資本是什麼?

  • 56 # 狂龍21263199

    我真不知道你家有幾個工廠?有幾商場!你一月化七仟還好意思說,我一月才掙三千多點!按你的開資你一月的化我兩月還多的工資!我是無能力供養這樣的學生。

  • 57 # 苦盡甘遠

    注意:要字是你的行為,而好多孩子是家長給多少就多少。只要是這個要字在,你就該臉紅。咱孩子讀大學那陣,我們給還得勸收。人比人得死啊!

  • 58 # 月光也燦爛

    不但過分,還很混蛋!不管你是普通家庭還是有礦的人的孩子,這個要求都是過分的。道理不用我講了。你能考上大學應該知道的。

  • 59 # 長風秋雁509

    過分!你上大學就那麼理直氣壯的問父母要錢嗎?你的父母辛苦把你養大,又供你上大學。你就不能體諒一下父母的辛苦嗎?你現在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錢,當你在揮霍這些錢的時候你想沒想過他們在家是怎樣的節衣縮食?孩子你該學會感恩。學會節儉。為父母減輕負擔才對!

  • 60 # 細雨和風美

    再不然你父母做生意,家裡有錢,那你也不過分。孩子,不要怪阿姨沒見過世面,因為貧窮總是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我們家孩子也上了大學,我和他爸爸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孩子每個月2000塊錢生活費,就這我都覺得有點兒多。也許窮人真的無法想象富人的生活。

    我覺得如果家裡經濟條件允許,要多少怎麼花,那是個人的自由。但最可悲的是,我見過許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被那些不懂得不體諒父母辛苦的孩子,拿著揮霍一空。明明是寒門子弟,卻非要裝得跟富二代似的,往往虛榮心和貪婪首先毀掉這個孩子,其次是整個家庭。

    希望每個月要7000元還不覺得過分的你,不是我說的後一種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妻子非常討厭我寫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