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翟改琴

    越窮的家庭,男女結婚後,滿腦子只有父母,這是一種確實存在的現象。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親身體會。那為什麼呢?

    首先:貧窮家庭的富裕家庭養孩子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貧窮的家庭養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變家庭的貧窮面貌的,說白了就是為了讓孩子長大成人,有出息,然後養活父母,讓父母享享福的。所以,越是貧窮的家庭養孩子越多,目的就是提高實現率。

    富裕的家庭養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個人發展,甚至,有人還詩意的說:就是為了讓孩子來看世界的。

    這就造就了貧窮家庭的孩子和富裕家庭的孩子,從生存理念,人生髮展理念都是不同的。

    他和他的原生家庭是捆綁在一起的。即使結婚,他也認為是再找一個人,幫他養活他的家庭,幫他孝敬他的父母。

    如果,他找的配偶,拒絕幫他養活他的家庭,拒絕替他去孝敬他的父母,他就認為對方不愛他,對方是品德不好的人,那麼他就對對方很失望,他也不會真心愛他的配偶。

    他愛的配偶是要心甘情願和他一起捆綁在他的原生家庭中,為他的家庭做奉獻,成為他的原生家庭的一分子的人。

    所以,找一個貧窮家庭的人結婚,那就預示著:這個人必須要放棄自我,一輩子為另一個家庭去任勞任怨的“奉獻”。否則,他的婚姻是不會穩固的。因為他嫁娶的是另一個家庭,而不是一個單個的男人和女人。

    這其實是我們封建社會婚姻的實質。那時的人沒有個性,沒有自我,依附於大家庭而生活。

    貧窮的家庭繼承了這些婚姻理念。

    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立的生活。他們活著,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自我,更好的享受生活。父母不指望他們回報自己,不指望他們拖著自己前行,只要孩子生活幸福,就是他們的幸福。

    他們甚至為孩子能更好的發展,不停的提供金錢、機會、人脈資源。所以富裕家庭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有一個更廣大的世界,但貧窮的家庭孩子長大後,有的是一個需要贍養的父母,甚至還需要養活的弟弟妹妹,他們請別人吃一頓,都感覺心疼,因為那吃的是給原生家庭的生活費,怎麼能不叫他們心疼?

    所以,嫁娶貧窮家庭的男女,都得提前有一個強大的心理,否則,生活會越過矛盾越多,最後,只有離婚解套。

  • 2 # 玉見情感

    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不是所有越窮越滿腦子父母。不過這個問題也是存在的,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家庭教育,孝順

    因為家庭窮苦,所以一家人必須有凝聚力才能改善生活,家人之間的利益關係要更牢固,加上窮人家一般都有兩個孩子,不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爸爸媽媽教育要孝順父母,愛護弟弟妹妹,而且從小也知道爸媽掙錢不容易,等有機會自己長大,自己掙錢,就想對父母好點。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請人家的孩子過早地接觸社會,接觸到父母的不易,知道想要什麼沒人給要自己去努力,他們往往比較體諒父母,知道他們的不容易,長大了就想還了父母恩情。

    微妙的虛榮心和麵子

    其實每個人都有虛榮心和麵子,當你過得比別人好,比以前好,就想衣錦還鄉。就像大家外出打工,每年回家是不是想吹吹牛,表現好點,對父母說自己過的不錯,給父母點錢。

    其實我不認為是錯呀,父母確實不容易,只要不是太愚孝,很過分的那種,拿別人錢充大方那種,自己願意給父母,滿腦子父母也沒啥錯。

    沒辦法擺脫父母,柔弱慣了

    一般家裡窮的孩子,父母因為瑣事,容易打罵他們,這些孩子就習慣了被打罵,比較柔順,無法反抗父母,這些父母就比較自私,他們養孩子就是為了養老,等孩子知道掙錢了,就開始剝削他們的勞動成果。

    不停的壓榨他們,問他們要錢,他們無力反抗,畢竟是自己的父母,不給怕被人戳脊梁骨,也被他們經常騷擾,不能完全拋棄自己的原生家庭。

    我覺得大概是這三種主因吧。

  • 3 # 寧寧0918

    我見過生活的苦。我吃過生活的苦。這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同學告訴我的。

    其實,不用他說。我小時候趕上文革了。就在農村呆過。生活的苦,甚至可以說是生存的苦。沒有經過的人,不理解。和許多農村子弟不同的是,我父母文革之後就平反了。進入機關工作。生活在北京,無論是物質,精神上都得到很好的滿足。子女也就是讓他們享受一下天倫之樂而已。其它,不用操心。

    我的這位同學可不是這樣。六十多歲的父母還在種地。你也許認為,鋤禾日當午是說說而已,但是,真正在田間地頭勞動又是另一回事。同學大學畢業,自己和妻子住在空調房裡,上班坐班車。生活愜意。可想起父母,還在受苦。就想接父母來京享福。後來,反正就像電視劇裡演的。和妻子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妻子一氣之下,說了很過火的話。同學記憶在心!

    好多年後,他們離異了。在丈夫功成名就之後,妻子被甩了。不光是感情破裂,也是丈夫報復!

    其實,好多事換位思考一下。兒在空調房裡住,父母在烈日下田間。能不惦記嗎,能安心嗎……當初,妻子理解一下何至於此。

  • 4 # 卓婷小天地

    這種例子還真不少,有個堂姐,父母年歲已高,身體一直不好,畢業後工資有一半花在了父母身上,結婚後依舊如此,家裡孩子不少,可就是不忍心父母遭罪,生活越來越拮据,也很是無奈。

    一,從小看著父母含辛茹苦養大自己,責任感強烈。

    家庭中愛多了,責任自然重了,窮人家的孩子,誰不是父母拼盡全力,省吃儉用養大的,看著父母如此辛勞,長大成人頂起那片天的意識自小就有,長大了自然想回報更多。

    二,觀念問題。

    中國的傳統教育,在窮人家裡體現尤為甚,孩子承載著父母全部的希望,養子防老,這些多多少少,耳濡目染,從小就一直灌輸著這樣的思想,潛意識裡,這就是必須做的事。

    三,現實問題

    窮人家的孩子,父母也是窮人,沒有固定工資,沒有退休金,更沒有養老保險,年歲增大,勞動力下降,再加上,年輕時用身體換錢,年老了,身體衰敗很快,又沒有經濟支援,也沒有像幹部那樣有祕書,助理料理家事,所以只能指望兒女。

    窮人永遠窮,富人稍微努力就可以攪動風雲,這就是現實,越窮,思維越守舊,拖累越多,想要翻身太難了,子女為了父母拼盡全力,搞得自己捉襟見肘,又苦了自己的孩子,同時又起到了榜樣,孩子長大又進入自己的迴圈,想要突破就得有天才出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好事,曾有篇報道,我努力了18年才僅僅只是和富人坐一起喝了杯咖啡。

    你覺得窮人該怎麼打破這個死迴圈?

  • 5 # 石頭剪釖布

    貧窮不等於孝順,富有不等於不孝順。

    但是也正如題主所問,在貧窮人家長大的孩子,無論是結婚以前,還是結婚以後,對於父母的孝順程度表現的更為突出,尤其在細節問題上表現的特別明顯。

    雖然我不能從較為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但是我可以從自己經歷,以及所見所聞來解釋這種情況,希望大家對於婚姻、父母親情,有更多的理解。

    哪是一個大年夜,在這對夫妻將要關門的時候,來了母子三人,這個時候已經很晚了,但是這對夫妻還是接待了她們。

    不過讓這對夫妻沒有想到是,他們三個人只要了一碗陽春麵,然後非常幸福的吃了起來,這對夫妻看到他們這個樣子,並沒有歧視這母子三人,依然熱情的招待了他們。

    等到第二年的時候,這母子三人又在同樣的時間,來到了這家餐館,不過這次他們點了兩碗陽春麵。

    看到他們再次到來,這對夫妻依然熱情的招待了他們,並且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他們之所以這樣節衣縮食的生活,是為了還清已經故去丈夫欠下的債務。

    其實這個時候的陽春麵已經漲價了,但是這對夫妻沒有告訴他們,依然按照之前的價格收了母子三人的錢,要不然這次他們是點不起兩碗陽春麵的。

    以後的每個大年夜,這對夫妻都會等著這母子三人的到來,但是直到14年以後,他們才再一次的來到這家麵館。

    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還清了債務,也學業有成,這次來除了感謝這對夫妻外,他們點了三碗陽春麵。

    而就算是這樣,也只能是父母辛辛苦苦積攢,才能有些錢給孩子們置辦,父母是不可能享受這些的,因為他們把最好的都留給了孩子。

    當然這些孩子也是十分懂事的,他們會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會在窮人家的孩子內心,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大多數孩子也都會心裡發誓,將來有能力,掙錢了,一定要把最好的留給父母。

    當然這種好不一定完全是物質,它還包括了極為細緻的語言和行動,你比如就算是弄個早餐,他首先考慮的是父母愛不吃,能不嫩吃,甚至買個菜或者生活用品,也都會優先考慮父母的喜好和感受。

    跟這樣的妻子或者老公一起生活,你做什麼他都可以接受,但是對他的父母有一點不敬,他絕對不可能接受,所以想要抓住他的心,必須讓他認可你對他父母的態度和行動,否則兩個人很難相處的好。

  • 6 # 春嬌情感日記

    因為我們以後的性格,婚姻走向,相處之道很多都是由原生家庭決定的。

    我丈夫就是一個不算愚孝男,但是他很以父母為中心的那種人。我深有體會。他曾告訴我,他父母在他小時候從來不會說,你長大要養我,但是會把這種養兒防老的思想貫穿在日常生活裡的每一個角落。比如別人有蛋糕他吃不到,父母會說爸媽太窮了,對不起;要交學費了,會艱難地掏出錢……這些其實比直接說“你將來要管我們,我們不賺錢就問你要”來得更為致命!他從小養成的觀念就是,父母是在他身後的小孩,家裡的責任要他來承擔,他才是那個遮風避雨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他工作賺錢後自己沒買房先把積蓄給父母買房。因為他覺得父母太窮了,而他自己是超人既視感。他寧可犧牲自己的婚姻,也要保全父母晚年。有句俗話叫“可憐天下父母心”,在他們這裡是相反的。你想,你是不是會以自己孩子為中心?所以愚孝男就是這樣誕生的。他們的位置不正常地調換了。他們很雙標,會堅稱要父母錢是啃老,卻不承認父母在吸自己血是啃孩子(這裡指的是超出贍養義務以外的)。因為本質上,他們已經習慣,父母當成孩子來看待。

    還有一點,家境窮的人大多出生在偏遠地區,文化素質相對不太高,不否認有很多人雖窮但善良或者雖出生偏遠但很富裕。但俗語窮山惡水出刁民一定是有它存在的道理。那種人沒有自我價值感,他們最大的價值就是生孩子,生能賺錢養自己的孩子,不小心成為鳳凰男了那更是全村炫耀的驕傲。以“養兒防老”為宗旨 這種格局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是利他們所有的,利他們所有就是眼中只有他們。可悲的是,長遠來看,這種教育思想只對父母有利,對其他人毫無益處。包括他們的孩子。我有時會感嘆,我丈夫其實挺可憐的,他從懂事起就是個大人,他沒體會過跟父母撒嬌做孩子的快樂,因為父母的壓力逼迫他們必須立刻長大。

    本身素質不高,且人都是慣性生物,這麼對待他時間久了會覺得是理所當然。反倒是不這麼做會讓人挑出你不孝順的毛病。幾個中國的孩子會反抗父母的嚴威?何況是那麼窮的那麼可憐的父母。

    因為窮,所以愚昧,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願這種我窮我有理,我還要讓孩子都聽我的的惡性迴圈可以消失,漫漫之路修遠兮。

  • 7 # 歷史深度揭祕

    其實父母都是無私的,不到萬不得已,誰有忍心拖累孩子?孝敬父母是種美德。從來不認為孩子懂事跟窮富有關,應該跟家庭教育有關係!

    我婆婆就對老公說,當初懷你時受你奶奶氣,你生時才三斤,別人都說你這麼小不能活了,乾脆扔了吧,我一點一點幫你養大,我就說了自己生的孩子啥病沒有就是小點怎麼能扔了呢。到現在老公老感激他爸媽了,攢點小份子就給(年節都給的)應為他媽打電話就說你弟給我多少錢,又給我買衣服的,所以老公對父母總是有愧,我是老大還讓爹媽住農村種地,就連當初他奶奶去世每家攤的2000都是老公還的,當時他每個月才500工資,後來他弟上大學也給了幾千,不過他們兄弟感情不好,為是應為他這個大哥做的不夠,掙的錢都讓老婆孩子花了,要不早買樓了。

    無論窮富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做父母的都是不易的,區別在於:是以身作則努力給孩子一個勤奮向上的榜樣,樹立正確獨立的三觀。還是從小到大絮絮叨叨把孝順教育掛在嘴上。前者孩子成長過程容易獲得正確的價值觀,有正確的價值觀自然就懂的孝順。後者,從小被父母的孝順教育刻在腦子裡,帶著對父母負罪感難以輕裝前行,成年後往往看上去孝順,心裡卻抗拒著埋怨著,往往孝順不成,小家也沒經營好。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人性。 有的滿腦子只有自己,極端的自私自利,心裡眼裡只有金錢利益,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什麼親情道德都不顧,失去了人性,它們只是長著人樣子的動物而已。家庭條件越差的父母越會給孩子灌輸我養你多麼不容易多麼辛苦,孩子說話一點不順從就會哭天喊地大發雷霆。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面前不管父母對錯逆來順受屁不敢放!

  • 8 # 殘眠

    其實題主的這個問題沒有說清楚,導致會出現兩個極端的不同理解。

    一個是誇讚,誇讚對父母的孝順;一個是抱怨,抱怨對父母的孝順,卻把這個家當做索取的物件。在解答這兩個極端的理解之前,我們先來談談貧窮的家庭。

    貧窮的家庭

    老話講得好,“貧賤夫妻百事哀”。貧窮的家庭,每天都是無休止對彼此的抱怨和爭吵。而這些抱怨和爭吵,往往只建立在與他人的對比,和對現狀的無能為力。

    我小時候就經歷過這麼一段時期,父母雙雙下崗,沒有工作。父親拿著積蓄不停的做買賣,虧本,做買賣,虧本。母親抱怨著父親老老實實找個工作,父親不願意。看著那些同樣下崗的同事,下海經商卻賺的盆滿缽滿,眼紅不已。那段時間,父母爭吵,互相埋怨,連春節都不敢走親戚。家裡那輛噴著煙的摩托車,開出去在滿是本田“白沙”“黑沙”的街道上,顯眼不已。而這一切不刺痛著父親的自尊和母親的對安穩生活的嚮往。

    羨慕、嫉妒、卻無能為力,這才是貧窮家庭最根本的“痛”。

    誇讚與抱怨

    一段婚姻,代表著一個家庭的成立。無論是迎娶還是出嫁,你們都是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越窮的家庭,越能體會父母的不易,而成家也代表著成長。

    越窮的男方家庭,結婚往往是對父母的壓榨。因為彩禮,因為新房,對普通工薪階層都有一定壓力的結婚,對貧窮家庭來說基本意味著負債累累。所以男方對於父母不止是感恩,更是心疼。

    而婚後夫妻雙方既要負擔起對父母的贍養,還要扛起對外的各種債務,這對剛加入家庭的女方來說,會覺得很不公平。因為男方對於父母的感恩之情,和工作的壓力,會忽略女方的感受,而這很容易招來女方的抱怨和憎恨。

    越窮的女方家庭,結婚往往是對父母的解放。因為貧窮家庭嫁女,不可能找比自己家庭條件更差的男方。所以收取一定的彩禮來改善家庭狀況,同時多了一個男人,可以扛起家庭的重擔。古時候有通過“聯姻”的方式來壯大家族,同樣貧窮家庭的嫁女,也是相當引入“外援”的方式,來幫襯孃家。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人家的女孩子,更懂得體諒父母,回報父母。

    貧窮家庭的女孩子是什麼樣的呢?(我上一份我和我朋友的記錄,大家可以看看。)她們是自卑的,是懂事的。她們自卑,覺得自己是醜小鴨,不敢戀愛不敢表達。但她們也是懂事的,因為她們對於婚姻,愛情部分比較小,更大程度上的明白自己要選擇什麼樣的男方——選擇能幫襯家裡的男方。這不是自私,也不是利用,只是在擇偶標準上,新增一點現實的殘酷而已。

    無論是誇讚還是抱怨,都是一個家庭,站在不同立場的看法。無論是男方對父母的感恩,還是女方對男方的抱怨;亦或者女方對父母的回報,以及對男方的汲取。歸根到底都是貧窮造成了家庭的階級差異。婚姻中,如果能瞭解對方的不易,就更能理解對方的“自私”,包容對方的“孝順”。既然結了婚,伴侶的父母就是自己的父母,貧窮只是一時的痛,不要再去抱怨,讓這個家庭“痛上加痛”。

  • 9 # 使用者君君範

    看到這個問題,我思慮了很久,想著怎樣回答。

    這個問題不是一個單一的問題,可以從幾個層面來思考。

    第一:生長環境

    腦袋決定口袋,窮在思維,窮在眼界、格局。不敢冒險,一輩子圈地為牢,小心謹慎。每一分賺的清楚,花的清楚。

    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一般懂事、聽話、會比較乖。早早就體會到生活的艱辛,父母的不易,所以孝順是很自然的事。

    第二:父母的教育

    窮的家庭,父母一般文化不高。工作的工種要麼辛苦,要麼在社會的底層。賺錢非常不容易。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生活的心酸,負能量。

    相對來說對人生,對生活的認識會狹隘一些。會無限把自己的付出,無限放大。教育孩子這些都是我給你的,你一定要孝順。

    第三:現實的壓力

    現在一個房子讓很多普通人,奮鬥一輩子可能也買不起。尤其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像北上廣,子女如果沒有父母的幫襯,自己要買一套房,太難了!

    這輩子就是房奴了。不孝順行嗎?現實會讓你不得不孝順。你真任性不了。

    第四:病不起!

    孝順父母,讓父母有一個好身體。比任何投資都穩妥!只會賺不會賠。尤其越窮的家庭,越病不起。

    分分鐘將你壓垮,瞬間讓一個家崩潰。病得起嗎?越窮越病不起。

    孝順父母,讓父母有個好身體,是明智之舉。最起碼可以守住這個家。貧窮讓他們自律照顧父母。

    第五:性格

    父母的思維影響著孩子的思維!家裡越窮,父母越謹小慎微。膽小,不敢嘗試,安於現狀,對生活會比較“乖”。孩子大多數也會延續父母這種傳統。

    會比較“乖巧,孝順,依賴”不敢忤逆。所以!越窮的家庭養的孩子會比較乖巧,依賴父母,離不開父母。或許沒有意識,可能也不敢去,嘗試突破自己。獨立自己。

    第六:窮家富養

    這是很普遍的一個現象。一群中國特色式父母。這樣的父母認為自己輸在了起跑線。所以在孩子這,她們有一個補償的心裡。

    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最好的一切。

    這種教養方式出來的孩子缺乏獨立性,依賴父母已成一種習慣。即便結了婚,也長不大。離不開父母,依賴父母。

    以上幾個層面,我認為是為什麼越窮的家庭,結婚後滿腦子只有父母。離不開父母。

    主要是這幾個層面。

  • 10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提問的人是有多奇葩才會提這種問題?

    難道提問者是孤兒?

    父母生你,養你,教你,我們不回報父母,回報誰?

    我在鄉下印象最深的不是農村人父慈子孝的場景,而是兄弟分家後為了不贍養老人而大打出手。

    在鄉下,越是對老人好的,越不是窮人,如果兄弟姐妹幾個都對老人好,說明兄弟姐妹幾個生活水平都不錯。

    反倒是貧窮的家庭,對待老人一個比一個惡劣,有的老人七十多還在鄉下種一兩分地,養活自己;八九十歲了,已經到了完全養不活自己的年齡的時候,幾個子女之間互相扯皮,互相不想養自己的老爹老孃,老人也只能欲哭無淚;到了老人徹底沒有自理能力的時候,那離死不遠了,因為根本沒子女會去照顧老人。

    還好我老家那個村還算富裕,有良心的村民們在幾個發家致富的帶頭人的帶領下,重修了宗祠,還專門開闢了幾間房專門用來贍養孤寡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而那些發家的村民們哪個不是對自己家的老人好好的,至少衣食不愁、看病不愁。

    一個男人/女人連父母都不孝順,你還能奢望這個男人/女人會對自己的女人/男人的父母孝順?你還奢望你的兒女會對你孝順?

    只要父母不做那種惡劣父母,比如讓你傾家蕩產(如果家裡錢多,多到隨意能買幾套房子,那幫自己弟弟妹妹買房那無所謂)替自己弟弟妹妹買房,比如父親喜歡賭博,天天讓你還賭債,虐待孫子孫女之外,其他的都儘量容忍。

  • 11 # 儉子老師

    我想以我的經歷來談談對這一現象的認知。

    一、窮人家的孩子感受過父母的不易。

    小時候家裡僅夠溫飽已經是很不錯了,從小看到父母整天勞累,沒有功夫陪伴做遊戲、遊玩之類。我每年放暑假,都會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小到割草,大到做飯、洗衣服、下地收麥子。父母為一家人的生計而忙,能把孩子們養大已是不易。印象中好像沒有什麼有意識的思想情感交流。因為這樣,我們成人後,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不再辛苦,過上舒適輕閒的日子。勞累了一輩子的父母真的該好好歇歇了,下一代應該接過辛苦的接力棒了。這也是一種傳承。

    二、父母人格的感化影響著孩子對親情的認識。

    我的父母在當時對孩子的未來還是有前衛的規劃的。他們儘量支援孩子們上更好的學校,供應幾個孩子跳出農門,過比較安穩有保障的日子。記得一次要錢買學習資料,母親先對我說家庭沒有多的錢給我。我央央地出門掉著眼淚,十多分鐘穩定情緒後,當我回去剛走到門口時,聽父親正對母親說:“你怎麼能對娃兒說沒錢呢?就是借也要說有。"此事想起來依舊深懷感動。諸如此類事不少。在我印象裡,父親每年過年不曾有新衣,而我們幾個孩子每年大年初一都會從頭到腳是新的。父親的開明、勤勞、無私是值得我們驕傲敬重的,也是我心目中好男人的標準。我至今感恩父母給予我的一切,怎麼不會對父母好呢?

    三、從小生活優渥的孩子會更自我。家庭條件好,要什麼有什麼,沒有親歷勞動的不易,眼裡看的,感受到的都是現成的好東西。內心不會有什麼觸動,對生活的體驗缺乏思想的深度,沒有過多的思考,思想簡單,有需要時還會啃老。只有老人為孩子想,沒有孩子為老人多想。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因為現在生活條件都好了。

    當然,什麼都不是絕對的。也存在貧窮家庭無人管父母的,也存在富有家庭子女孝順的。關鍵在於家庭教育及家長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 12 # 白水90944696

    一個家庭是有基因的,這種基因是會傳承的。

    一個善於學習,不斷成長的家長,從理論上來說,是不容易真正貧窮的。貧窮最大的可能是:一個人放棄了自我的成長,轉而把所有的寶押在了下一代的身上。自己不願意承擔努力的風險,於是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於是乎,整個有限的家庭資源把最大的比重分割到孩子身上:你要好好努力,我們以後就靠你了。一個人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什麼。父母往往是孩子最先的印象,孩子通常是會模仿父母的。如果父母愛看書,通常孩子也會愛看書。環境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即使是成年人,猛地進入一個全部看書的環境,他再不情願也會假裝翻翻書。對於孩子,這種效應就更加明顯,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就做什麼。一個不自我成長的父母會做什麼,孩子有樣學樣也會跟著做什麼。

    當一個人思維和習慣開始定勢的時候,家庭中所有人都不會覺得詫異,因為本就如此。直到孩子進入社會,與其他孩子開始競爭,這種差異就會很快顯現出來。一個人的認知、一個人的習慣最終會體現在他成長的速度,最後就是社會競爭力。當一個人的競爭力不如別人的時候怎麼辦?

    最簡單的一個辦法是:承接上一代的思維,讓自己的開始好好努力。於是一個新的傳承就開始了。

    當父母資源有限的時候,孩子就是他最重大,也是最重要的投資,確保投資有回報,一個方法就是:互相繫結。我的未來全靠你,我的生活喜怒哀樂都是因為你。所以,你要為我的生活負責。

  • 13 # 西西嘻嘻嘻講故事

    窮鬼父母懶惰還饞,他總覺得人人都欠他的,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和義務是什麼,我女兒回去,他說走,去買衣服,走走走,買去吧給孩子買件衣服,我心裡挺高興的,心想爺爺這次大方了,也說明心裡愛自己的孫女,結果去了,媽蛋!一路都是他主張,話裡話外都是他給孩子買,結果去了他裝傻充愣掏錢了跑一邊去了,根本就沒想著掏錢!感情這好話都按在自己頭上了,錢自己掏了。這樣的人虛情假意!油腔滑調!不止這一件事,件件都這樣!次數多了看清狗面目了!!!

  • 14 # 子非魚的生活筆記

    我覺得出現這種情況,至少是三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父母的處境。富裕家庭大多有積蓄,父母有退休金,給孩子完婚的花銷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大影響,孩子完全可以安心過自己的小日子,不用過多操心父母;而貧窮的家庭收入低家底薄,有些家庭為了孩子的婚事甚至需要四處舉債,父母又一輩子既無醫保又無養老金,這種情況下孩子能不管父母嗎?根本不行啊,你要不管,父母一旦年老患病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條了。

    其次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富裕的家庭在養老問題上會比較從容,父母有餘力提前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籌劃,他們普遍希望孩子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不管是思維訓練還是技能培養,給孩子提供一種寬鬆的成長環境;但貧窮的家庭就不一樣了,很多父母本來自己的生活就捉襟見肘,之所以還喜歡省吃儉用的生養孩子,就是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幫助自己勞動,將來自己老了病了能照顧贍養自己。帶著這種強烈的目的性,很多父母從小就給孩子洗腦,反覆告誡孩子父母的養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這份恩情是孩子今生今世最該傾力回報的。他們不會覺得這種說法有什麼不妥,因為很多人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生活的。甚至一些特別自私的父母還會打壓限制孩子的發展,哪怕折斷孩子的翅膀,也要把孩子控制在自己身邊。

    最後就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了。孝敬父母本來是好事,可一旦 “結婚後滿腦子都是父母” ,毫無原則的割讓小家庭的利益來滿足父母的需求,這無疑就是一種愚孝了。窮人的孩子在成年後依然會面臨很多困境,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常常力不從心,他們對自身的能力也普遍不自信。這種不自信會讓人變得軟弱,促使人越發依賴於身邊的重要關係。其中有一些人會轉而一心力爭成為一名“孝子”,以此求得親友的讚美,贏得社會的認同。但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投機取巧的偷懶行徑,畢竟和獨立思考、成為一個具有創造力的人,並努力改變家族現狀相比,這種不假思索的付出簡直太容易了,但它的效果也是最差的,會導致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間矛盾重重,輕則互相怨懟,爭吵不斷,重則夫妻反目,妻離子散。

  • 15 # 解憂花園

    越窮的家庭,父母生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養老,為了孩子大了能孝順自己。

    而這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肯定也沒有那個智慧去跳出父母的思維,於是她們結婚後自然就滿腦子想著怎麼扒拉點東西給父母。她們不會認識到,並且她們的父母也不允許她們認識到: 過好自己的日子,自己婚姻幸福了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告慰。

    而富裕家庭的父母往往就是這麼想的。

    而貧窮家庭的父母甚至會教唆自己的女兒只為孃家著想,為孃家的男丁著想。他們不會管自己的女兒過得幸福不幸福,不會管女兒扒孃家會對她自己的婚姻生活造成傷害——這些父母沒有這樣的遠見,沒有這樣的胸懷。

    他們養女兒的目的只有一個,養個孝順的女兒。至於女兒幸福不幸福,那不是他們終極關心的問題。

    農村的女孩真的很可憐,嫁出去之後,那就不再是你的家了。你住過的房間,很快就會被挪作他用,你用過的東西很快就會不見蹤影。

    農村的女孩是不配保留童年記憶的,如果你沒有在出嫁之前趕快搶救安置好你的在孃家的那些充滿回憶的物品,下一次你回去很可能再也見不到它們了,很可能被你母親或者嫂子扔了,燒了。

    但是他們把你在這個家的一切銷燬殆盡,你回孃家的時候不會再有屬於你的床,你只能跟母親或者侄女睡一個床,但是他們卻絕對不會允許你忘記繼續為這個家付出你能付出的一切。

    窮,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

  • 16 # 雨中漫步haisen

    這是他們家訓愚孝,也是她們家世代貧窮的主要原因,老人太自私。一般只教育孩子孝順,萬事自我為中心,從不教育孩子其他,孩子全心都在孝順她們身上,哪有精力想著如何掙錢,如何振興家族呢。我鄰居有家,兒子大學畢業,附近縣城都不讓去,說沒用,距離遠了老人老了可憐,必須回本村。。。

  • 17 # 樂樂更開心

    因為家裡越窮,父母越會教你要懂得孝順。因為孩子是他們最大的投資,如果得不到回報,那他們會感覺這輩子更一事無成。

    老話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同理,多年的兒子熬成爹。

    這就是傳統!

    雖然新時代來了,但是他們的思想不會變,也不想變,人都是自私的,利己的,他們受過那個苦就覺得現在該享這個福了。

    所以他們會改嗎?不會!!

  • 18 # 慧心無能

    這個問題有點偏激,滿腦子父母的孩子是家庭教育問題,和窮富關係不大。一次我和朋友跟團去山裡玩,那裡住戶也很少,不是旅遊旺季基本沒有什麼遊客,一個農家開著門,朋友在門口往裡看,一會出來一個老太太,也行是平常沒有人說話,老太太就給我們說起她的家,由於窮,大兒子出去打工在外邊成家就沒有回來過,二兒子成招門女婿也不回來了,她的女兒偶爾回來一次,我看她可憐給她一百塊錢,我給她說,我退休了,一月一千六,不是有錢人,只是比你生活的好一點,給你點錢買帶面,我沒有車,走不到你這裡(她那裡不通公交車)幫不了你。說完我走了,所有不要是窮人滿腦子都是父母,滿腦子父母的不分窮富

  • 19 # 希瑞149186029

    因為從小就不停的被爹媽洗腦 不停的被灌輸著父母生你養你多不容易啊!多麼的辛苦啊!你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孝順我們 否則就怎樣怎樣………如果不是生養你們我們就不會這麼窮 不會這麼辛苦 你們一定要感恩戴德 知恩圖報 否則天打五雷轟!

  • 20 # 春暖花開shail

    窮人更懂感情,更懂感恩和回報,所謂 富貴知禮節!而窮人是原始本性的驅動。真正的美德在民間,國家真正遇到大難了,挺身而出,捨身救國,還是老百姓。只要眼不瞎,心不瞎,那種鄙視窮人的話,還是少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係很好的朋友借錢不還,又不好開口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