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視角一線

    一代女帝武則天,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十四歲入宮,六十七歲時自立為帝,定都洛陽。神龍政變後交出皇權,徙居上陽宮,同年農曆十一月病死,享年八十二,後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自古以來政變具有很大的利益與風險。政變之後,大多數新上任的統治者都會對上任統治者進行清算,但是武則天把被逼退位後沒了權力,為何還沒有人動她?

    政變目標是除掉二張,讓武則天退位。

    神龍元年,太子李顯與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以張易之兄弟謀反為由發動兵變,殺死二張,逼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此次政變的目標是主要是除掉張易之兄弟,恢復李唐王室的權力。政變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了,再清算武則天沒有必要,況且武則天晚年雖然貪圖享樂,但她在朝廷的威信並沒有全部消散。

    考慮武家勢力

    武則天之前將李家和武家進行聯姻,讓兩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她意圖拉近兩家關係,使兩家和諧相處。不僅如此她還讓李顯、李旦、太平公主和武承嗣、武三思、武攸暨等人發誓兩家互相永不相負。由此下來李武兩家勢力盤根錯節、關係錯綜複雜。而且神龍政變不僅有李氏子孫的謀劃,還有武家的勢力也參與其中,殺死武則天會增加政變的風險,因為武家極有可能再次發動政變。

    政治輿論

    在古代,人們極重儒家孝道文化。神龍政變後,武則天向李顯要求迴歸自己大唐皇后的身份,並表示要與高宗合葬。而中宗李顯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如果他除掉武則天,有違儒家倫常不說,還會背上千古罵名。出於政治輿論考慮,一旦他否定武則天的地位,就表示否定他自己的正統地位,好不容易得來的皇位可能就要拱手送人,所以武則天沒有成為眾矢之的,能得以善終。

    皇帝性格

    李顯性格懦弱、優柔寡斷。唐高宗李治病死後,李顯於同月甲子日繼承帝位。55天后,他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先後被軟禁於均州、房州共十四年。在這段時間裡,中宗李顯過的心驚膽戰,十分害怕武則天,每當聽說武則天派使臣前來時,他就感到十分惶恐甚至想要自殺。在李顯政變成功後,他還率領百官每隔十日前往觀風殿問安。在聽到武則天說將他接回京城本就是為了傳位給他,而李顯卻聯合別人發動兵變將她囚禁於上陽宮後,愧疚不已,又下令多加善待武則天。這也是武則天得以善終的原因之一。

    武則天年邁

    神龍政變時,武則天已經82歲高齡了。何況政變後武則天被軟禁在上陽宮,日漸憔悴,還生病躺在床上,政治權力也已經回到李家手中。她發動反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政變參與者都對她很放心,所以她能安詳體面的離世。

    綜上所述,武則天在最後能得以善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變本身的目的主要是除掉二張,讓武則天退位,並不是非要殺了她。政治輿論因素的影響和皇帝本身的抉擇,以及武家勢力的存在等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武則天在歸還權力給李唐王室後,依然能得到善終。

    以上的觀點僅僅代表個人看法,有不同觀點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你的支援是我前進的動力!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下!小編會持續給各位帶來精彩內容!

  • 22 # 澳古說歷史

    在瞭解為何沒人敢動武則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武則天是如何失去權力的。

    晚年的武則天,不似青年時,她似乎不再熱衷於權力,或許此時的她,已經滿足於曾經創造的輝煌,厭倦了皇權給她帶來的權力,她開始沉湎享樂,長期待在後宮與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尋歡作樂,再也不理朝政。就在這時,因武則天放鬆了對於朝廷上的掌控,張昌宗、張易之倚仗著女皇的寵信,是專權跋扈,肆意妄為,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深惡痛絕。

    當時,因武則天對他們實在是太過於信任,可謂是言聽計從,所以張昌宗、張易之二人在朝堂上與皇帝無疑。而他們二人又是權力慾極重的人,為了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是借武則天之手大肆打壓反對自己的朝臣,甚至連李姓、武姓宗室都放不過。比如,當時李顯的兒子邵王李重潤與女兒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就因暗地裡討論二張專權,事後就被張易之陷害至死

    二張的肆意妄為,讓李姓宗室和反對他們的朝臣是如坐鍼氈,害死邵王李重潤與女兒永泰郡主李仙蕙一事,更是讓他們明白一個殘酷的現實: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對他們已經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在這種背景下,除掉張氏兄弟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的事情 ,如若再不動手,恐怕自己命不久矣,遲早會家破人亡。因此,就是在這樣急迫的局勢下,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姓宗室,及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忠於李唐的大臣,便決定聯合起來發動一場政變。

    這就是神龍政變。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鳳閣侍郎張柬之聯合桓彥範、敬暉、袁恕己等人發動神龍政變,力圖擁立李顯為君,誣稱張易之、張昌宗謀反,率領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而後兵圍集仙殿,兵諫武則天,逼迫她禪位於李顯。次日,本就厭倦權力,且也本就想讓位於李顯的武則天(退位後的武則天,曾對李顯這樣說道:“我自房陵迎汝來,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賊貪功,驚我至此”,大意就是我從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託付於你,而五賊卻貪求事功,把我驚動到這裡),她不做任何抵抗就下詔決定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大赦天下。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是為唐中宗

    就這樣,武則天失去了執掌天下的權力。

    到這裡,就有人會問,失去了皇權的武則天,此時已是沒有了牙齒的老虎,這時曾經被誅殺殆盡的李姓宗室按理說應該就會趁機報復,對武則天下手。

    但是,事實上,武則天退位後,她並未遭到清算,反而是在上陽宮繼續“作威作福”,且每十日,李顯還會率百官到觀風殿問武則天起居,甚至李顯還給武則天上了“則天大聖皇帝”的尊號。可以說,退位後的武則天非但沒有被清算,反而是依舊被禮遇,雖失去皇位,但卻依舊享受著皇帝的待遇

    這裡,就有很多人不明白,為何當時就沒有人敢動武則天呢?甚至連李姓宗室都不敢呢?

    究其原因,就在於唐中宗李顯。身為武則天的親子,李顯這人雖說是一無是處,是既沒有理政的能力,又優柔寡斷,又軟弱無能,但是他卻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孝順、仁慈寬厚,他雖無治國之能,但也非殘暴之人,他對待任何人都是很寬厚的,從不會因為自己的喜怒,去遷怒於他人,對待所有人都是笑臉以待,簡單的說李顯就是一個爛好人。同時,李顯也是十分孝順的,這點從武則天退位後,他依舊每十日都要去向武則天請安,看到武則天退位的憔悴生活,他會悲泣不已,跪地“拜謝死罪”,就可以看出李顯的孝順。

    因此,基於李顯的這種性格,就註定武則天退位後,她不會遭到任何的清算,反而是能繼續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我想,當時武則天之所以敢這麼痛快的頒佈退位詔書,她肯定也是清楚自己這個兒子的性格的,她明白讓李顯繼位,她身後事斷然無憂矣。

    此外,武則天退位後,之所以無人敢動,除了有李顯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她自身的原因。武則天為帝15載,這15年的皇帝不是白做的,此時滿朝文武,朝堂內外,有三分之二都是武則天的親信,都是忠於武則天的存在。神龍政變,雖說是一場成功的政變,但是除了讓武則天退位,它並未清除掉武則天的親信,此時中央、地方各個角落,都遍佈著忠於武則天的官員。因此,對於當時的李姓宗室和忠於李唐的大臣而言,武則天是絕對不能動的,她是李唐天下能否穩固的最重要的一個人物,她在,則天下定;她不在,則天下亂。

    總得說,退位的武則天,於情於理都是不會被清算的。先不說,她此時雖退位,但威望卻還在,這天下還是有忠於她的臣子的存在,因此李唐要想穩定剛剛奪回的天下,他們就只能善待武則天,讓她性命無憂矣。而就算武則天威望不在,就以李顯的性格,武則天也斷然不會有任何的事情,畢竟武則天是李顯的生母,而李顯又是一位孝順的皇帝,所以武則天是絕對不會有事的。

  • 23 # 小姐姐講史

    武則天 女權意義的最高表達

    秋瑾所說"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對武則天的一生傳奇的詮釋,作為現代女權的圭臬,武則天是如何實現了她那個時代的女權天下呢?

    武則天一介女流在風雲詭譎的朝堂上稱帝15年。為眾人誠服,用自己的謀略與膽識收服民心,即所謂順應天命,何為順應天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所以即使到武則天82歲退位時,無人敢動她,她能夠審時度勢保全自己的性命。聖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太子位,幾次使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

    當武則天猶豫未決,不知該讓誰當自己的繼承人時,這時,狄仁傑對武則天說:"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狄仁傑規勸武則天召回李顯,控鶴監內供奉吉頊、張易之、張昌宗都曾請求武則天立李顯為儲君。在來自各方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進一步認識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會有喪失人心的危險,而且在一次徵兵中初募兵,“無有應者,聞太子(李顯)行,北郊山頭皆兵滿,無容人處”,此事更加說明李唐才是眾望所歸。

    在經過神龍事件以及多方權衡之後,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殿下把權利交給了李氏家族。這是武則天權衡利弊後的結果,是對大唐最好的結果,也是對她來說最好的結果。

    武則天退位後,不論是李顯繼位還是之後的李旦繼位,都留下了武則天。武則天能夠安享晚年,一方面是還位李唐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是剛登基,他們都認為要給百姓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如果斷然處死武則天,無法向天下人交代。

    武則天在位時政治清廉,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所以在百姓心裡她依舊是個好皇帝,說到她的政治功績,不得不說到參與神龍政變的宰相張柬之。

    他人如其名,為剛正不阿,不會討好上級,前期仕途一直不順,張柬之仕途的轉折點是公元689年。那一年武則天為了對抗朝廷內龐大的官僚集團,於是決定從基層選拔人才補充到朝廷裡面,而提拔的標準就是出身平民且政績良好,出身平民,瞭解民間疾苦的人。張柬之就完全符合這項條件,於是以44歲的年紀調到了京城。武則天發現他剛正不阿的性格,於是任命他為監察御史,不僅監督文武百官的行為準則,而且還可以直接越界向皇帝彙報政務。這項權利非常大,由此可以看見武則天對他的重視程度。可以這麼說,有了武則天,才有後面的張柬之,張柬之對武則天是有感激之情的,這也是武則天退位後能夠活下來的原因之一。

    順應天命,敢作為,懂得如何作為。

    武則天做了15年皇帝,即使退位她的功績也被人們津津樂道,武則天的女權是獨霸天下的女權,那時候男女的地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所以以男人為中心稱霸天下,唯我獨尊也顯得合乎情理。

    當女效能夠領導經濟基礎的時候,武皇天下也沒有掀起驚濤駭浪。然而現代社會男女平等,我們倡導的女權從來都不應該是唯我獨尊,當代女性要學習的從來都不是武則天作為皇帝高高在上的"權"而是學習她的智慧與擔當。現代女權思想的最高表達應該是武則天的自信,獨立,勇氣與擔當。這些詞從來不是放在嘴邊的口號,只有當我們自己有了像武則天那樣的識人之智,容人之量,還有寬巨集的格局,才能在男女相處中,在人際交往中,在自己的工作中處於有利地位。這才是武則天女權意義的最高表達,你們覺得呢?

  • 24 # 孟凡說情感

    歷史上關於武則天的傳聞很多,比如為爭寵將蕭淑妃變成人彘,害死自己的親生女兒,晚年養男寵等等,電視劇裡面的武則天跟李世民只有短暫緣分,其實武則天陪在李世民身邊有12年之久,後來才有了跟李治的事情,武則天正是抓住這一點才有了繼續往上爬的資本。

    李治不顧眾人反對將武則天接進宮裡,還跟她並稱“二聖“,武則天的權利和地位在當時無二,後來終於熬死李治自己稱帝,其實那時候她已經67歲了,當了15年皇帝,才有了要讓出江山的意思,其實當時她也玩弄不起政權了,畢竟老了,大臣一逼迫,自己說不讓也不行。

    然而武則天退位後,卻能安享晚年,其實這也要靠她的明知之舉,退位後當皇帝的都是自己的兒子李顯李旦,對這個皇額娘,即使她厲害了一輩子,晚年又能掀起什麼大風浪呢?所以才沒人去殺她。

  • 25 # 博古論今天

    一個82歲的老奶奶,是什麼讓一個女人如此迷戀權勢?又是什麼讓她放棄皇位?又是什麼讓她最後得以善終?是責任嗎?是愛嗎?

    這一切的一切還得從一個尼姑說起。不得不說這個尼姑實在太有魅力,“新鮮出爐”的皇帝李治被她迷得七葷八素,這人就是武則天。

    武則天原本是一個普通女人,憑藉自己出眾的外表“嫁入豪門”,成了李世民的女人。當時她還是14歲的妙齡少女,而此時的李世民已是個糟老頭。閱女無數的李世民對武則天也沒多大興趣,但她卻被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奉若女神!

    這位只比李治大四歲的小姐姐,噢不,應該說是小姨娘,讓尚在青春期的李治無法自拔,頗為無奈的是,她卻是父親的女人。於是上演了一部唐朝式的“瓊瑤劇”,一部關於倫理的愛恨糾纏史!

    終於有一天,李世民跟這世界說了再見,李治扛起起了父親的大旗!那個年代,皇帝死了,沒有為他生下孩子的老婆都得被趕去寺廟裡當尼姑,這就叫死了都不能給自己帶綠帽子!但是李世民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卻給自己帶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比呼倫貝爾大草原還要綠!

    於是李治的一頓騷操作,“小姨娘”變成了大老婆!

    皇宮還是那個皇宮,老公卻換了一個老公。仗著新皇帝的寵愛,武則天一口氣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並被立為皇后,一時間權勢滔天!

    一個女人最大的榮耀莫過於成為皇帝最愛的女人和皇帝繼承人的母親,武則天都一一實現。女人做到這種地步,本以為是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沒想到還是低估了。

    本來武則天也樂於做個相夫教子的好皇后,但是李治這傢伙不作不會死,慢慢地讓武則天參與朝政。這下可好,一旦品嚐了權力這“毒品”,就如同上癮一般一發不可收拾,一時間朝廷事務都要經過她手。

    不得不說武則天在處理政事方面還挺有天賦,國家大事處理得井井有條,甚至比李治還好。這讓李治很不爽!好歹自己也算一個皇帝,給點面子嘛!於是起了廢除武則天的想法。但武則天一哭二鬧三上吊讓李治不忍,再加上李治染上風疾頭暈目眩,也只能依靠武則天處理朝政,只好作罷。

    時間匆匆流逝,一轉眼武則天第二個老公也跟世界說了再見,他們的兒子李顯繼位當了皇帝。本來兒子當皇帝,作為母親應該很開心才對,但是武則天一點也不開心。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開心,直到有一天,她廢了自己的兒子李顯的皇位後,她才感到莫名的興奮!就是這個感覺,倍爽!一種大權在握的感覺讓她不能自已!

    廢掉李顯後,她讓另外一個兒子李旦當了皇帝。這個李旦皇帝當得一般般,但是卻非常會察言觀色,他一眼就看出來自己老媽心裡的小九九,於是把皇位辭讓給武則天,而且還請賜姓武!這個李旦,哦不,這個武旦也是個厲害的角色,做皇帝真屈才,還不如當個太監。於是武則天成了女皇,大唐變成了大周。

    雖然為一介女流,但是武則天還是非常有能力的,很有她前夫李世民的風範,整個國家被治理得國富民強,朝廷上下也都挺佩服她,對她沒啥怨言。

    一轉眼武則天82了,這人一上了歲數就容易多想。武則天就為立誰為繼承人想了很久,她也想立侄子武三思,最後還是狄仁傑提供建議,當然是立兒子,立兒子雖然會回覆大唐,但是以後會把自己的母親奉供在太廟,而侄子就不會把姑姑奉供在太廟了。

    於是武則天聽取了狄仁傑的建議,重新立李顯為繼承人,這恰恰是她得以善終的關鍵。後來武則天病重,大臣們就開始來事了,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一幫人發動了神龍政變,武則天被逼退位給李顯,於是又恢復了大唐。

    這時候大家沒動武則天,權力都交接了,動她幹嘛,況且她怎麼說都是皇帝的母親,而且動不動她都活不了多久了,最主要是大家都知道她是主觀想還朝大唐的。

    所以她才得以善終,結束了她這一瘋狂而多彩的一生!

  • 26 # 三點半雜貨鋪

    620年,武則天篡奪皇位自己當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稱帝15年,在82歲的時候把江山還給李唐家,那武則天下臺後為什麼沒有人敢動她?

    李弘死後,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李賢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下一任的皇太子,李賢從小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長大容貌形象都讓李治特別喜歡,但是由於李賢實在是太出色了,正所謂槍打出頭鳥,李賢的出色表現引發了武則天的不滿,武則天想方設法的對付他這個二兒子,終於她親手策劃了一場陰謀,成功的把李賢拉下馬,最終李賢被貶為庶人,流放巴州,後來被武則天的酷吏逼得自殺身亡

    武則天跟唐高宗李治還有兩個兒子可以繼承皇位,皇位照樣是李唐家的,所以他並不害怕自己的兩個兒子會還害自己,在加上自己年紀大了,兒子多多少少都會給機會。即使後面張柬之慫恿李顯奪權,李顯也沒有照做就可以看出他的兒子不會對自己怎麼樣。那朝中的諸臣能輕易放過武則天嗎?顯然不能啊,但這又能怎麼辦,武則天的兒子是當今的皇上,誰有那麼大的膽子敢動聖上的母親呢?

    武則天的功績傲人,在她執政的半個世紀裡,功績滿滿,為了保證經濟的發展,還積極的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為了保證安全性還收復安西四鎮,使得中國的經濟一步步的發展。在政治方面,還打擊門閥,大興科舉,給社會的經濟保證和穩定朝政做了基礎的保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她還整頓吏治,懲罰貪官汙吏,提高有才能功績的人才,使得社會在她的統治下顯現出一片祥和。還重視農業的發展,減輕農民的稅收,減輕農民的生活負擔。這樣的功績有多少個皇帝能做到?憑藉武則天的功績輕舉妄動的處置她,那恐怕會引發社會的極大不滿,使得政府處在一個不利的地位。

  • 27 # 亙古懷念說史

    虎老餘威在!武則天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名副其實的女皇帝,其權謀手段非一般人可比的!

    這就必然需要一批忠於自己的人才來幫襯著打理江山。在公元705年神龍政變時,雖然武則天已經因為年邁無法自己掌控權力了,但是曾經由武則天一手提拔的一干官員卻仍然效忠著自己的女皇。取而代之的新皇帝李顯想要站穩腳跟也不得不贏得這一股朝廷勢力的支援。

    作為母親的女皇武則天很瞭解自己這個兒子,神龍政變的第二天女皇並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為難,而是順水推舟的皇位禪讓給自己的太子兒子。

    大家注意,女皇武則天在神龍政變前就已經確立自己的兒子李顯為皇太子,可見她早有想法將江山重新交給李唐宗室。這或許是女皇的無奈之舉!但實際上,即便女皇無奈把權力歸還給李唐宗室,後世的大唐皇帝卻依舊是武則天的嫡系子孫。

    綜上所述,一代女皇武則天之所以能夠安享晚年,順利進行權力過渡主要是因為其擁有著高超的政治謀略,更重要的是皇位是落到了自己親兒子手裡,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吧!

  • 28 # 萬年史冊

    古今中外,政變大多伴隨有流血,及清洗政敵收場;不流血,無法改變局面,不清洗政敵,極有可能在未來被反撲。

    這成為共識的真理,在武則天身上卻失靈了。

    公元690年,67歲的武則天篡唐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史稱武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亦是最後一位女皇帝,共在位15年。

    奇怪的是,下臺後的武則天,並未被清算,還坐回了太后的位子,安靜的養老。

    一,宗族社會女人做主的尷尬

    封建時代,男做主,女做輔,早已刻印在中國人骨子裡,宗族要傳承香火,必須由男丁來,這是那時候的社會共識。

    而武則天是女人,登基做皇帝后,她的繼承人問題就很尷尬了。

    古代女人有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這類比喻。武則天嫁到李家後,是李家的人了,生下的兒女也是姓李的,跟武家毫無瓜葛了,但問題真是這樣就好了。

    武則天當初既然篡了李家皇位,並且改國號為周,那就說明她仍然在乎武家女兒這個身份。

    所以,在繼承人問題上,武則天很尷尬,她姓武,既想立武家侄子武承嗣或武三思為繼承人,但又覺得他們與自己不夠血濃於水,最後去問狄仁傑。

    狄仁傑幫她分析:“一邊是侄子,雖然姓武;一邊是親生兒子,雖然姓李,毫無疑問,親生兒子比侄子親。”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唐紀二十二》聖曆元年: 武承嗣、三思營求為太子,數使人說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太后意未決。狄仁傑每從容言於太后曰:“文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太帝以二子託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

    民間都知道,親媽肯定是把家產留給兒女,而不是給孃家兄弟的侄子女。武則天聽完狄仁傑的分析,覺得有道理,所以心內定了李顯為繼承人。

    要破解這個尷尬也有個辦法,那就是立女兒為繼承人,並定下規矩世世代代繼承人均為女兒,那才行。但是武則天也不能免俗,她的觀念也是隻有男丁才能傳承宗族社稷。

    而且,還生病躺在床上,我們都知道,老人身體機能衰弱無比,一旦生病,很難很難痊癒。

    所以,神龍政變後,忠於女帝的確實不多了,而且大家不知道女帝什麼時候掛掉,新上位的皇帝會怎麼對待支援女帝的人。

    因此,大家都不再為了武則天而與新皇帝李顯對立,原因就是她太老了,要是年輕個幾十歲,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同樣,也是因為武則天太老了,政變參與者都對她放心得很,他們打心裡就不認為一個半邊身子埋進棺材的老太婆,能對他們政治反撲。

    因此,武則天能安祥的遞交政權,靜靜的老死,而不是被政變者一刀砍死。

    恢復李唐皇室後,張之柬他們只是清洗了武則天提拔的酷吏,以及弄臣張易之、張昌宗等張氏兄弟,並未對武則天的外戚勢力進行清洗。

    武則天的孃家人被放過後不久,武三思要掌握權力,先是染指了上官婉兒,後通過上官婉兒引薦,又跟韋皇后勾搭成奸,匪夷所思的是,皇帝李顯竟然幫他倆的苟合放風。

    武三思通過睡韋皇后,得到了左右朝堂的能力,張之柬等參與政變者,個個被反撲而慘死。

    “翌日,三思因韋后潛入宮中,反易國政,數日而彥範等皆失柄,所斥去者悉還。”——《新唐書》

    連外戚勢力都未能清洗,想想看,政變者們又怎麼能狠下心一刀剁了武則天呢?

    況且,李顯與武則天是親生母子關係,政變者們扶持了她的兒子,想讓她兒子殺了親生母親嗎?

    總結,沒人動武則天一是因為她年事已高,動不動都意義不大;二是繼位者是她親生兒子李顯,與她非生死政敵;三是政變者不夠狠辣。

  • 29 # 桐華凰珞

    是因為武則天的威嚴還沒人敢挑戰,威嚴擺在那裡沒人敢去動她,武則天十四歲進宮,後來太宗駕崩她就去了感業寺出家為尼,之後就被李治接入宮中冊封昭儀,之後通過宮鬥鬥敗王,蕭二人,之後成為皇后,而武則天成為皇后那幾年,唐高宗身體就不好於是高宗就把批閱奏章的機會給了武則天,使得武則天閱歷提升,之後幾年高宗駕崩武則天成為皇太后開始臨朝稱制,之後廢掉李顯改為李旦為皇帝,但這兩人都怕她什麼事都不敢自己做主,武則天在六十多歲的時候稱帝,改唐為武周,她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農耕,什麼的糧食都有所提升,當然她又任用酷吏,圈養男寵,在她稱帝的第十五年爆發了“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下臺,恢復李唐江山,太子李顯即位,是為中宗,武則天在上陽宮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男朋友分手了,他送的東西該不該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