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崔講奇聞

    我認為書法作品的內容,是既可以選擇寫繁體字的,也是可以選擇寫簡體字的,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在作品中所寫的字全部都是繁體字,那麼你就要把所有的字都變為繁體字,不能有一點模稜兩可的地方。

    如果你要選擇的是簡體字來進行書法創作,那麼就不要摻雜有繁體字的字跡,一定要全部都採用簡體字來進行操作,不能繁簡兩用或者摻雜,這樣的話就會顯得不倫不類,不是很講究。

    關於繁體和簡體的爭論,實際上一直都是存在的,那麼繁體和簡體,他們在字型的關係上是什麼樣子的呢?

    實際上,我們現在所用的字是繁體字的一種變形,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字是從當年古代繁體字中進簡化和省略的一種字型。

    建國之初,為了普及文化,我們將以往的繁體字進行了減少,推廣了簡體字,作為我們使用和書寫的工具,那麼這種工作的意義就是使得我們學習漢字的成本和難度大大的下降,有利於我們文化的普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但是它帶來了一個不好的弊端,就是簡體字的使用,使得年輕的我們,完全使用簡體字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很重要的隔閡,很多人在現代接觸到繁體字的時候,已經不能夠很準確的使用和辨別他們了,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如果從整個社會發展以及文化發展的角度來說,文字從比較繁雜的姿態向比較簡單的抽象符號演進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但是我們在從繁體字直接蹦到簡體字這個過程中,它所依賴的不是社會大眾約定俗成的一個逐漸的演變,而是用一種行政的力量,用一種突變的方式來促成這種變化,那麼,這就會使得在這種跳躍式的發展和變化過程中,很多傳統的東西被丟棄,甚至是被拋棄掉了,造成了文化上的一種斷裂和傷痕。

    所以文字不是不能夠節省,也不是不能夠進行簡化,而是我們在簡化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歷史發展的規律,遵循文化發展的規律,不能一味的用行政性的命令,或者說用一種比較快速激進的方式來促成這一變化,雖然這樣的目的可能是帶有非常良好的動機,但是也會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結果。

    至於現如今繁體字還能不能適應現在我們的文字教育這個問題,我認為繁體字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適應我們現在文字的教學的,甚至它可以作為我們現在簡體字為主的教學過程中一種適當的補充,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設繁體字課堂,幫助學生們瞭解一定的繁體字知識,讓他們學會掌握,甚至書寫一批繁體字,讓他們瞭解到古代的繁體字文化,使得學生和繁體字之間的關係不是那麼陌生和割裂,促進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了解。

  • 2 # 小陳民間故事

    書法自古就被視為中華文人士大夫的必備修養,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書法倍受中華人民的喜愛與推崇。

    我們在學習楷書時候也可以練習著行書、隸書、篆書等,這樣可以有助於更好的練習楷書,也可以減少練習中的疲勞感。書法,很美的一種藝術,閒暇之餘,練練書法,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好辦法。

      學好書法也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的,但經過兩個多月的書法練習我也學到了很多,至少我們學習它可以瞭解更多的書法知識寫字技巧,還能瞭解一些歷代書法家和書法家的作品,特別是能鍛鍊一個人的毅力與耐性。

    學書法,如果真的投入當中的話,你可以感受很多的樂趣。我們起初接觸到的是篆書,然後過度到隸書,接下來是楷書,每種書法字型都有它的特點.我覺得篆書的筆畫是非常優美的,隸書是比較柔和的,只有楷書是挺拔有力,有氣勢的。而且我個人比較偏愛楷書,特別是顏真卿的楷書,因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寫的時候,都能胸有成竹的寫好每個筆畫的形,寫的時候注意起筆、頓筆、提筆和收筆,但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較容易掌握了。

      要真的學好某種字型,領略名家風采,模仿名家特色,形成自己風格,是比較難的。首先你得對歷代書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瞭解,然後要掌握他的書法特點和運筆技巧。其實書法的境界確實是無窮大的,你要學好它,真的得花時間,我們要花時間去領悟某種字型風格,多去了解些書法家的時代背景和他作品誕生的背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全面的掌握某種書法風格。學書法,重在臨摹,精心讀帖,有實臨與虛臨之分,不要隨心所欲,不論法度。

  • 3 # 清泉居士老劉

    本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書法愛好者,在書寫毛筆和硬筆書法作品時,我更願意繁體字,原因如下:

    首先,要想了解中國五千年的燦爛的歷史文化,就必須先從漢字開始。中國漢字是從象形文字逐漸演變而來,而繁體字則代表了祖先造字的智慧和精髓所在,由於筆畫繁多,歷代書法家在追求筆法和間架結構上下足功夫,筆畫的變化多端、字型的疏密和呼應關係體現的淋漓盡致,如果作用簡體字則無法表達書法的藝術之美。

    其次,歷代書法名帖和書法字典都是繁體字,沒有簡體字貼,這個客觀原因就導致書法愛好者在臨帖時只能書寫繁體字以領悟其中的精髓,如下古代名帖無不採用繁體字書寫:

    王羲之《蘭亭序》

    蘇軾《黃州寒食帖》

    需要注意的是,一副書法作品裡面,相同的漢字切勿以簡體字和繁體字交替出現,最好都用繁體字以保證通篇的連貫性,相同漢字可以用筆法和結構的變化來體現。如果是在當代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為增加工作效率,可以用規範漢字簡體字來書寫。

    為了傳承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為體現中國特有的書法藝術之美,從小學習繁體字。希望各位書友也使用繁體字系體現書法藝術之美。以上是個人拙見,請批評指正。

  • 4 # 墨羽書法

    毛筆字正常提倡用繁體字書寫!

    在書法圈裡,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書法愛好者在臨帖的時候,就連字中的敗筆都臨得惟妙惟肖,以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為美,這確實是一種審美怪癖,其實簡化字也有其簡約的美,有些簡化字寫出來時,書者總覺得不如它的繁體字異體字美,書寫出來的簡化字總覺得不如意,晒出來唯恐業內人士不認同,自覺得有損顏面,所以索性儘可能的避開簡化字。其實簡化字有簡化字的美,尤其是那些寫起來總覺得不好看的字,就要看誰能把那些所謂的不好看的字寫得更好看。

    書法上對簡化字的探索還非常初步

    自秦漢之際發生隸變,出現隸書,直到1956年簡化字改革,規範漢字的字形是基本保持穩定的。但是,從出現隸書,到書聖王羲之把作為日常書寫的行書和草書字型推向巔峰,中間過了500年時間;從王羲之、王獻之,到唐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把作為官方規範書寫的楷書推向巔峰,又過了300年時間。這800年,實際上就是歷代優秀的中國文人不斷探索怎樣把漢字寫得盡善盡美的過程。這個過程完成之後,歷代的文人墨客學寫字就靠臨習先人的法帖,因為怎樣把漢字寫得美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再怎樣發揮創造,也不可能超過二王、歐顏柳趙。

    簡化字改革是隸變之後規範漢字字形經歷的最大變化,很多常用字的寫法發生了劇變;這樣一來,把簡化字寫得美實際上是一項全新的任務;而在毛筆字已經基本退出實用領域、大多數知識分子已經不再花精力在毛筆書法上的今天,要想把簡化字寫得達到歷代繁體字法帖那樣盡善盡美的程度,所需要的探索過程之漫長可想而知。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書法上的保守派會覺得簡化字“醜”。其實,繁體字的美和簡化字的醜都不是本質意義上的,習慣了小篆的秦朝人第一次看見漢隸也會覺得奇醜無比。關鍵在於,書法上對簡化字的探索還非常初步,需要充足的時間以及王羲之這樣的大師,才能讓簡化字的字形在審美上達到過去繁體字所達到的高度。當然,必須得有人去做這項工作;但是,對一般人來說,閉門造車式的探索不會有什麼結果。因此,如果學習書法,一個很自然的選擇是從臨帖入手,學習書寫經過歷代大師探索已經臻於完美的繁體字。

    寫繁體為了追求盡善盡美的藝術表現

    雖然一般場合使用簡化字是規範用法,但200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還明確規定了數個場合使用繁體字是完全合法的,其中一個就是書法篆刻,但是不是說書法家就沒有簡體字作品呢?當然不是,啟功先生就有好多幅簡字作品.

    書法是表現藝術,人們在書法創作過程中,總想追求盡善盡美,總想把每一個字寫好,這猶如每一個人總喜歡把自己最美最帥的一面展示給世人一樣。這就又涉及到一個書法的結體問題,具體到每一個字的結體和解體是不一樣的。有的字簡體顯得單薄,用繁體表現更顯得沉穩和莊重,這時候就有必要使用繁體進行表現,反之有的字自身就具有雄渾端厚的外形,這樣就沒有必要去硬尋其繁體去表現了,這是其一。

    書法家在創作過程中,也不是每個字都能盡情表現的,他也有敗筆也有寫不好的字出現,比如有些字的筆畫很少,不論你怎麼寫都寫不出那種想要的效果,這時藉助一下,以繁化簡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就能藏拙,就不會影響整篇書作的表現力。

    總之,並不是繁體字天然就比簡體字好,或者天然就適合用毛筆書寫。從漢字字形確定,到把漢字寫美,中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漢字的字形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會寫它,並不等於能把它寫好;到底一個字怎樣寫才最美,是要經過反覆的探索才能找到答案的。

  • 5 # 對影c三人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的人,包括書法家,都是寫繁體字,也有少數人寫簡體字,甚至是書法家。比如:啟功先生和蘇士澍先生,在題字時,就寫過簡體字。我寫書法基本上是繁體字。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從三個方面來談一談。

    首先,書法寫的是漢字,而漢字又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我們知道,甲骨文絕大部分是“象形文字”,也有少部分是會意字,這些象形文字(或會意字),又是由若干個“形”組合而成,這就是為什麼古代的文字都是繁體字的原因。三千多年以來,漢字雖然經過了許多字型的變化,但是,在外“形”基本上沒什麼改變。不知道這是值得驕傲呢,還是一件悲哀的事,反正很多人對繁體字很有意見。比如:魯迅先生就曾經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雖然聽起來很不舒服,但在當時文化落後的中國,確實也道出了繁體字對中國文化普及的阻礙。這也是為什麼解放以後,偉大領袖毛爺爺要把繁體字簡化的主要原因吧。早期的漢字甲骨文並不是書法,只是古人為了記事的需要而發明的文字,把漢字作為書法來寫,據有史記載,最早的當屬秦朝宰相李斯了,最著名的則是東晉的衛夫人,以及其弟子王羲之。

    1、有人說書法只有用繁體字寫才漂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是絕對的。在許多行書和草書當中,書法家們都有意地把繁體簡化來寫,這樣不但寫得更流暢,而且也十分漂亮。比如:王羲之在《蘭亭序》當中,就多處用到了簡體字。寫書法用繁體字,並不是漂亮不漂亮的問題,因為書法是古人發明的,而古人又都是寫繁體字的,為了能體現書法的傳統,在寫書法時,這裡的書法主要指楷書、隸書、行楷等等,用繁體也就不難理解了。另外,書法的初學者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用到的字帖,又大都是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字帖,比如:《顏勤禮碑》、《多寶塔》、《九成宮醴泉銘》、《蘭亭序》等等,即使當代書法家如田蘊章、田英章等的楷書字帖,裡面也都是繁體字。

    雖然有許多理由說明,寫書法要用繁體字,但是,當今社會由於書法教育的缺失,大部分人不熟悉繁體字,所以,為了能讓書法這種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也容易被大部分人接受,我認為有必要在寫書法時,加入簡體字。雖然我不喜歡這樣,但從現實的角度出發,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這一點,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先生,就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他就在題字時多次寫過簡體字,當然,也受到了許多人的“詬病”。我覺得這些對蘇士澍先生有意見的人,表達自己的看法可以,但也應該從蘇士澍先生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他的行為,而不是片面地去抱怨,什麼“沒水平”,什麼“沒資格做書協主席”等等。請問:一個不能與時俱進的書者,永遠躺在古人思維上睡大覺的人,有何理由去批判一個能帶頭,“與時俱進”地去開創中國書法未來的領頭人?

  • 6 # 愛畫畫的煒

    繁體字簡化為簡體字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約定俗成、穩步前進”的原則進行簡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精簡字數,廢除同音同義不同形的異體字。

    3、繁體分為「臺灣正體」和「港澳繁體」兩種,用字有一定差異。臺灣正體是最複雜最原始的舊字形繁體字,港澳繁體則是經過了一定簡化和異化的新字形。日語中的當用漢字是臺灣正體+港澳繁體+簡化字的綜合。

    如「學」字和「國」字是跟簡體中的一樣而不是繁體的(這其實是因為中國大陸的簡體字方案參考了部分日語)。「汙」字寫作「汚」,是異體繁體。而「圖」字則寫作「図」,「單」字寫作「単」,這是和中國不同的簡化方案。

    4、目前漢字的使用人數在17億以上,範圍包括中國全境(大陸、港澳、臺灣)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日語中由於受中華文化影響也使用部分漢字)、北韓、南韓、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高棉、緬甸等海外華人地區。

    目前在中國大陸地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廣泛使用簡體中文,在中國港澳臺地區以及海外華人地區使用繁體中文。

    5、1955年中國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員會公佈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廢除了1055個異體字。二是減少筆畫。196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文化部、教育部公佈了《簡化字總表》,共有簡化字2238個,把平均每字16到19畫的繁體字簡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畫的簡化字。

  • 7 # 梅玩美聊

    雖然一般場合使用簡化字是規範用法,但200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還明確規定了數個場合使用繁體字是完全合法的,其中一個就是書法篆刻。

    但是不是說書法家就沒有簡體字作品呢?當然不是,啟功先生就有好多幅簡字作品.

    書法是表現藝術,人們在書法創作過程中,總想把每一個字寫好,這就涉及到書法的結體問題,有的字簡體顯得單薄,用繁體表現更顯得沉穩和莊重,這時候就有必要使用繁體進行表現,反之有的字自身就具有雄渾端厚的外形,這樣就沒有必要去硬尋其繁體去表現了。

    書法家在創作過程中,也不是每個字都能盡情表現的,他也有敗筆也有寫不好的字出現,比如有些字的筆畫很少,不論你怎麼寫都寫不出那種想要的效果,這時藉助一下,以繁化簡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就能藏拙,就不會影響整篇書作的表現力。

    所以說,繁簡結合起來,該繁就繁,該簡就簡,我個人寫書法一般是繁體,因為我都是臨帖。我經常會去西安碑林博物館看石碑上的字,買碑拓回去臨摹,效果還是不錯的。

  • 8 # 誤入藝林深處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一般來說,書法作品都是繁體字的,尤其是毛筆書法。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我們要學習書法,必須臨帖、入古,才能得其精髓。畢竟,繁體字比簡體字具有更豐富的內涵。書法是體現漢字線條美、造型美、結構美、氣韻美的平面視覺藝術,漢字始終是書法的骨架和靈魂,如果書法脫離漢字,只有線條而沒有筆畫結構,肯定構不成書法,只會變成抽象畫。要展現書法各種各樣的藝術美,必須具備形神兼備的效果。

    1、書法家不喜歡寫簡體字的根本原因。

    比如,在書寫一、二、三時,這些字的筆畫太少,如果一幅書法作品中有好幾個一、二、三,不管在筆法上怎麼變化,都難以做到盡善盡美。

    為了追求變化,如果把一、二、三的橫畫拉長或縮短,在造型上不但會顯得突兀、彆扭,失去了美觀性,而且還有可能跟整篇其它字產生衝突,最終破壞整個篇幅的和諧。繁體字因為筆畫多,書法家在書寫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容易把控節奏上的變化。如果把一、二、三變成壹、貳、叄,想重新梳理和書寫字型的間架結構,起到節奏變化的效果,在操作上,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2、書法藝術的組成特徵也要求以繁體表現為主

    書法的節奏變化,一是在書寫時,通過字型本身的筆畫結構的疏密關係來改變,二是通過線條的輕重緩急來改變,三是通過整篇字型之間的疏密關係和呼應關係來改變。

    不論通過哪種方式來變化節奏,除過書法家自身具備高超的書寫技巧之外,字型本身的筆畫多少,也是決定節奏變化的關鍵因素。

    3、繁體字更能體現漢字的淵源

    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體字確實沒有繁體字寫出來更耐看,更有味道。

    首先,體字在造型和結構上的美觀性,遠遠沒有繁體字那麼豐富。

    再者,繁體字保留了漢字的本意,許多繁體字通過字形,完全可以領會其含義,而化字經過刪減筆畫後,已經失去了本意,只是一個符號象徵。

    最後,繁體字因為筆畫多,能在筆法運用上生髮出許多變化,寫出來更有造型上的厚重感,更能彰顯書法家的個性。

    4、書法形式要力求美觀、高雅

    究竟在書法作品中能不能使用簡體字?不外乎個人喜好罷了!最主要就是繁簡要統一,簡體字的書法作品不能出現繁體字,繁體字的書法作品不能出現簡體字,否則就貽笑大方了!

    但現在越來越多人在書法作品中使用簡體字,以硬筆書法最為常見。雖然簡化後的漢字,在辨識、書寫、排版印刷、文字交流等方面都有許多優勢,但對傳統的書法藝術來說,簡化後漢字不太適合來表現書法藝術。無法體現出書法的歷史脈絡和文化厚重意味,因此無論哪方面創作,只要是漢字書寫,一般都會以繁體字表現為主體,把中華幾千年的漢字傳承演繹得十分完美,這也是中華書法幾千年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 9 # 健身老爸

    回答問題:我願意寫簡體字。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書體沿革流變,書法藝術更是迷人。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人們都習慣用簡體字來記錄。

    當我還是孩子時,父母教育寫字就是用簡體字,到了上學以後,老師教的也是簡體字,所以,簡體字在人們日常生活的使用都養成了習慣,寫起來方便。

    書法藝術的高峰時期鍾繇、王羲之的倔起,使書法藝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唐代視為國寶。唐太宗李世民將它作為殉葬品,埋入昭陵,留傳後世的是它的摹擬本。王羲之和他的第七子王獻之並稱"二王",其書法藝術對後世影響極大。

    有時候我個人認為,作為一箇中中國人,要知道自己國家的國粹有哪些,也要納入孩子的教育當中,讓更多的孩子瞭解中國歷史,瞭解中國文化,從小樹立孩子的愛國情懷。

    繁體字也要學習。

    回答完畢,請多多指教!

  • 10 # 秋水長天A

    剛剛開始練習書法的時候。覺得只有寫繁體字才是書法愛好者的專屬。就像是一個商標一樣。能夠寫出許多繁體字,就代表著一個人知道的很多。學問很大。有一種類似於孔乙己的心理。但是隨著練習的不斷深入。和體會硬筆書法在實用性方面的一些作用。就會感覺到總是用繁體字來書寫,會產生很多交流上的障礙。因為硬筆書法,其實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實用性。所以雖然現在每天也堅持練字。但是堅持不寫繁體字。完全以現代的簡化字為主。

  • 11 # dmz2150

    舉個例子,親的繁體字是親,去掉見字,正如當今社會,大家習慣發簡訊打電話,所謂親不見,雖然只是一個戲言,當然從倉吉造字,每個字本身都有他的文化內涵,即使傳統,又是文化,所以喜歡書法的人自然要繼承傳統,多寫繁體字。

  • 12 # 愛竹畫竹人

    寫書法我喜歡寫繁體字,從學習書法到現在,臨習碑帖也都是繁體字,既美觀又有味道,也可以感受古人的的書法韻味,我個人感覺挺好的。

  • 13 # 文軒書院

    這個毫無疑問要學習繁體字,而且要從古文字開始,這樣才能發現中國文字的魅力,造字這裡重點是意境,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畫,到現在簡化字把字簡化成具象的表面意思,這樣的字型。索然無味。

  • 14 # 程德安寫字

    至於學習書法或者在書法創作的時候,你是願意寫繁體和簡體字的問題,這就是應該是隨書法潮流。

    因為現在你參加各種比賽,國展省展市展覽也好,在創作過程中都是用繁體字。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毛筆書法主要是從古代晉唐以來繁榮和衍生過來的,經過了多個朝代。過去留存到現在的都是繁體字貼,這些繁體字有固定的結構和筆法,是中華傳統藝術的瑰寶,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這些古代老師是無法避開的,我如果真的讓我們用簡化的字去寫,那麼有時候真是不知無從下手。因為到目前為止,在書法上我們還沒有超過古代。

    話又說回來,真正的書法大師不管是簡體和繁體都應該運用自如,這才是真正的書法藝術家或國學大師。

  • 15 # 他山山石

    從審美的角度來看行書、楷書、隸書、篆書用繁體字書寫出來比較好看,但草書為了書寫起來簡潔流暢,用簡體字相對來說比較適合。這還要根據個人對字型結構的掌握去合理運用。

  • 16 # 魔力璞

    練習書法,一定是先臨帖。

    如果你臨古人的貼,那一定全部是正體字(繁體)。

    如果你臨今人的貼,那就可能會是簡體字。

    你臨貼的話,簡體字和繁體字沒什麼區別,你要學習的是書法家們寫字的方法。

    所以,糾結於書法寫簡體字還是繁體字,真的沒有一點兒意義。

  • 17 # 方圓書法培訓

    書法並不等同繁體 習古元素 寫今形神 筆墨當隨時代 藝木服務於生活才有生命力 世上沒有純藝術 說書法當今成了純藝術的都是在為自已的藝術偏向找藉口 寫好寫美我們自己時代的規範文字 寫好時代形神才是當今書法的大方向 才是時代書法的主流

  • 18 # 文史哲探微

    簡體字

    1956年簡體字改革以後,這是個趨勢,對於普遍提高國民文化水平,提高書法普及率大有好處。

  • 19 # 九章20181963

    學習書法要臨古碑帖,因此學的是繁體字,異體字、碑別字等,習慣成自然。

    繁體字筆畫多,構成複雜,書寫時創作空間比較大,從藝術角度講,寫繁體好。

    無論繁體、簡體,要求其統一性,也可根據環境、需求著情而定。

  • 20 # 景行書苑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源遠流長。伴隨著文字的產生與發展,字型演變與文字簡化對書法藝術產生了很大影響。

    到當代社會,書法藝術仍舊為眾多書法愛好者為之付出。文字的發展已經成熟,各種字型已經固定,楷書、行書和隸書在藝術表現的同時基本上承擔了當代生活用字的任務,而篆書與草書可以說已經純藝術化。

    簡體字是當代社會的產物,具有藝術與實用雙重價值的書法載體,簡體字更加便捷實用。但作為傳統文化藝術,書法需要繼承傳統的美學要求,繁體字的古代法帖讓書法家們更加熟悉繁體字。於是,在書法創作中有了不成文的規則,同一幅作品繁體字與簡體字不得混用。

    作為一個當代書法愛好者和小學教師的雙重身份,我提倡在生活中實用時書寫規範字,也就是簡體字。繁體字與簡體字有較大差異,容易用錯,也不易於辨識。但書法藝術作品中還是繁體字為上,因為在純藝術的篆書與草書中是不可能正確書寫簡體字的。鑑於文字發展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儘量多學習一些古文字知識。

    當然,藝術當隨時代,在書法創作中使用簡體字也是不錯的選擇。篆書與草書很難運用簡體字創作,與當代生活密切相關的楷書、行書和隸書還是可以的,一些大家也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伴快死了為什麼另一半不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