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花欣悅

    這是中國大部分家庭中實際存在的問題,老人犧牲了自己的老年生活,跑去給子女帶娃,為的是幫子女分擔點壓力,結果卻並不盡人意,不僅矛盾重重,甚至於有的老人活得不如一個保姆!

    是的,保姆還有工資,乾的不順心了還可以拍屁股走人,老人不但是免費的,看人臉色不說,有的可能還要搭上自己的養老錢。

    父母的心永遠在兒女身上

    父母親辛辛苦苦地勞碌了大半生了,為了孩子操盡了心。學習、工作、買房、結婚哪一個不是盡心盡力而為?

    等操勞完這一切也都是一把年紀了,身體也每況愈下,本以為可以喘口氣歇一歇,也過過屬於自己的老年生活了,比如出去旅遊,跳廣場舞,和同齡人健身、娛樂等,結果呢,還是歇不下來。

    子女有小孩子了,老人又操心趕去幫他們帶孩子了。本來呢,這個也不是老人必須的義務,但老人心疼子女呀,覺得他們又要工作,又要帶娃,現在這社會壓力也大,實在是心裡放不下,就巴巴地都跑去幫子女們帶孩子了。

    子女並不能體會到這份情意

    老人滿心歡喜地來帶孫子了,本以為從此是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了,結果發現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兒子媳婦並不理解老人的心意,反而把老人的一番付出看作是理所當然,家裡面的一切事務都丟給老人去幹,他們倒整天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下班回家來,也不知道體諒一下老人在家又帶孩子又幹家務的辛苦了一天了,只知道飯來張口,然後手機一拿自顧自地刷個沒完,有的連碗筷都不知道收一收。

    不僅如此,有時候兒媳婦還會埋怨老人的飯菜不可口了,衣服洗的不乾淨了,孩子帶的不好了,衛生搞的不徹底了等等,橫挑鼻子豎挑眼,哪哪都能找出點事來。

    老人辛苦地把活幹完了,卻連一點好也沒有落下,反而惹得雞嫌狗不愛。有時候連兒子也跟上一同指責,把老人的心都傷完了。

    還有好多老人不但在子女家裡幹著保姆一般的活,還既出力又出錢。活幹完了,又自己的養老金也都搭進去了,得到的只是白眼和埋怨。

    關愛和體諒老人

    其實想一想,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當那個時候自己面臨這樣的境遇,晚年是何等的淒涼啊?

    年輕人,還是多體諒體諒老人吧!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生了你,養了你,還在他們老了的時候放棄享受自己的生活,幫你帶娃操持家務,做子女的一定要多給予關愛、體諒和理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不要讓老人餘生在心裡留下不盡的遺憾!

  • 2 # 安蘇

    早教老師來簡單回答一波:

    對於這個觀點,雖然看起來很令人難過,但是在現實社會中,真的是真實存在的。

    我很為這些老人感到傷心以及遺憾,自己拼勁半生養大了孩子,還要幫助孩子帶娃。

    卻時常被孩子罵,說你怎麼怎麼樣?這樣不行不行!

    但其實,造成這樣的局面,老人和孩子都有過錯。

    一、老人不該這麼寵溺孩子。孩子已經長大了,還成家立業有孩子了,他已經是個社會人了,不再需要父母時刻關注,時刻照顧了。

    但是父母往往認為孩子離不開他們,還是要和孩子住在一起。

    尤其是傳統觀念比較深的父母,他們是接受不了與孩子分開的。

    二、孩子不懂感恩。也許是父母從小教育的缺失或者錯誤,讓孩子一直處於長不大的狀態中,所以有事就來麻煩父母,買房是如此,養娃也是如此。

    在他們看來,父母照顧孫子是天經地義的,是理所當然的。

    雖然是個悲傷的局面,但其實雙方都有改變的機會,老人可以去追逐自己的自由,孩子可以重新審視自己對父母的態度,關鍵在與他們想不想。

  • 3 # 三更擷萃

    可悲的家庭。

    不管老人給不給子女帶娃,都應該受到子女的尊重、孝敬。如果給子女帶娃了就更應該如此。如果“老人給子女帶娃,最後活得不如一個保姆”,是父母的失敗、家庭的可悲。

    01.父母沒有義務給子女帶娃

    李老先生是農村人,有三個子女,太太去世早。

    一直一個人生活,他的小兒子結婚生了孩子後,因去外地打工,就放下三歲的孩子讓李老先生帶。

    李老先生帶了一段後,發現孩子十分忍性、不好管。

    他就通知小兒子、兒媳婦,抓緊回來管自己的孩子,並亮明自己的觀點。一是自己沒有義務給他們帶孩子。二是隔代管護、教育孩子,對孩子成長沒有任何好處。三是你們如果真的認為打工掙錢重要,可以僱傭保姆來管護孩子,但必須你們自己出錢。

    李老先生給小兒子、兒媳女,提出以上建議後,他們無奈只好從遠方回到家鄉,就近一邊打工、一邊種地、一邊帶孩子。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沒有孫子想孫子,有了孫子愛孫子。

    如果子女對父母尊重、孝敬,家庭和睦,沒有矛盾,那麼父母會心甘情願地為父母帶孩子。

    牛國慶夫婦,分別是一家企業退休職工,兒子是北京某醫院醫師,兒媳婦該醫院護士,兒子、兒媳婦每天早出晚歸,忙得不亦樂乎。自兒媳婦懷孕後,兩位老人就主動到北京照顧兒子、兒媳婦飲食起居。

    待孫子出生後,就全力以赴管護孫子,甚至兩人的退休工資大部分都投入到家庭生活中。因兒子、兒媳婦一直十分尊重、孝敬父母,老人就很自覺快樂地管護孫子,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孫子與爺奶感情深厚,爺奶一天也捨不得離開孫子。

    幾年過去了,孫子已經上學,牛國慶夫妻除了春節回老家看看外,一直在北京與兒孫們生活在一起,幸福無比。

    不管老人給子女帶不帶孩子,子女應尊重孝敬自己父母。

    如果老人盡心盡力地給子女帶孩子,“最後活得不如一個保姆”,這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但老人沒有把子女教育好是直接的原因之一。

    這種情況,做為父母不能情緒化,帶著火氣與兒孫們生活在一起帶孫子。應該想辦法感化子女、管好孫子、享受天倫之樂。

    年近花甲的閆太太,一直與丈夫在農村集鎮上做生意,兒子、兒媳婦雙雙在縣城上班。每年春夏秋三季把孫子留在家裡,白天由父母帶,晚上兒子、兒媳婦回來管。

    可到了冬季因縣城有暖氣,兒子、兒媳婦為了不讓孩子受罪,就讓母親去縣城居住、管護孩子。閆太太一直有牴觸情緒,住在縣城帶孫子不快樂,與兒媳婦矛盾重重,兒子夾在中間也不好做人。

    有一天,我與閆太太聊天,說起此事,我這樣勸說道:你得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假設你的兒子,現在沒娶上媳婦、更不要說有孫子了,你會怎麼想?所以有了兒媳婦、孫子,在孩子們需要你的時候,在你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應該全力幫助孩子們。

    如何開心快樂地去帶孫子,你得這樣想:去縣城不是受罪,而是享福——那縣城不是誰想去住就能住得了的,那暖氣不是誰想能使就能使的。住在兒子那裡帶孫子,你自己感到是幸福、是享受,那麼快樂就會伴隨著你。

    閆太太最終解開了心結,每到冬季,就自覺、愉快地去縣城,幸福、快樂地與兒子、兒媳婦生活在一起,一心一意地管護好孫子,其樂無窮。

  • 4 # 風中的承諾hey

    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工作、帶娃很難同時兼顧。所以,老人幫兒女帶娃的現象很普遍。從表面上看,老人幫兒女帶孩子,生活就沒這麼孤單了,最重要的是兒女的生活也能輕鬆一點,看起來兩全其美。不過我從身邊的一些年輕父母口中,還是總能聽到一些抱怨。說家裡的老人把孩子帶得不好。為什麼老人辛苦幫兒女帶娃,卻總是吃力不討好呢?其實能真正明白的人不多。

    年輕人希望老人出力帶孩子,又嫌棄老人帶孩子的方式太老套

    我的一個鄰居去年去給兒子兒媳帶孩子,但是帶了不到半年,就不願意繼續幫忙帶了。外人問了原因才知道,她帶孩子的方式被她兒媳嫌棄。她剛去帶孩子的那時候,她兒媳說孩子現在不喜歡被餵飯,對餐具很感興趣,是他學習自己吃飯的好時機,最好鍛鍊他讓他自己吃飯。可是,當她嘗試讓孩子自己吃的時候,發現孩子自己吃太慢,餐具用不慣又用手去抓著吃。她覺得孩子這樣吃飯,吃進去的都是涼飯,還不乾淨。所以,就偷瞞著兒子兒媳喂孩子飯,後來被兒媳發現了。兒媳說話也沒客氣,說她帶孩子的方式太老套,以後孩子不會自己吃飯都賴她。她這才一氣之下不再幫忙帶孩子了。

    如果老人幫忙帶孩子,一定要問問兒女們希望你怎麼帶孩子,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要有話直說,不要掖著藏著,自作主張。不然兒女們就不會信任你帶孩子,還會心生抱怨。老人帶的孩子雖然是自己的孫兒孫女,但是孩子的父母還是子女,所以要尊重子女的育兒觀點。如果覺得自己做不到,就最好別再帶,帶得越多錯得越多。

    年輕人希望老人只帶孩子,不要多管他們的事情

    雖說老人幫兒女帶孩子,主要照顧的是孩子。但是老人和兒女一起住,難免會看不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或者對孩子的教育,忍不住會想多說幾句。年輕人希望老人給他們帶孩子,但是不希望老人管他們,甚至對他們的生活指指點點。所以,年輕人和老人之間就會發生矛盾。一旦發生矛盾,年輕人就不會對老人帶孩子這件事懷有感恩之情,老人也會覺得“我都幫你帶孩子了,還不能說你幾句了”。雙方都覺得自己沒錯,老人就會覺得自己吃力不討好,年輕人的心捂不熱。

    老人幫兒女帶孩子,主要帶孩子就好了,管多了反而也不被感激,反遭嫌棄。如果老人幫兒女帶孩子,覺得自己會不自覺得多說多做,多對兒女提要求,就先看看兒女們的反應,如果不落好,還是不要幫他們帶孩子了,委屈了自己,也容易和兒女發生矛盾。

  • 5 # 月淼2

    首先我的看法,是不孝,沒人道至尊!

    很多老人給子女帶娃最後不如保母這種情況真有的!但很多老人都任勞任怨。

    大多數老人都喜歡下一代的!每天抱孫子樂滋滋的。

    兒女們也很喜歡老人帶子,放心比保母照顧好,不花的保母有多好啊老人帶孩子方式不如意,兒子媳婦還要數落的!老年人捨不得孫子還不丟棄,看著臉色給帶孫子。

    也有的兒女沒條件請保母,求父母看孩子的。等孩子大了,不用帶了時就想種種辦法讓父母趕出家門,這是有的!

    有的農村父母給子女帶孩子,很多是白帶,帶你孫子應該做的事。有的吃碗順心飯都難!

    有個親們在農村,她三個兒子,哪個兒子孩子都帶過的,她八十多了,還自己做飯吃,因每個兒子都不想留母親家住,讓兒子們付一常生活費,都好難,還要親們來給勸說,才能三個兒子意見統一,才能付生活費。

    總的說類似這樣的情況,就是不孝順的人。

    有的對老人實在說不下去,也應該走法律的!我的看法!

    我的回答!

  • 6 # 人生如若初見1999

    你的觀點深有感觸,用我媽媽的經歷來回答一下你我共同的感受

    弟媳婦還沒生二胎時,爸媽跟著給他們做飯接孩子,倒也相安無事!最近要了二胎,都要瘋了[淚奔][淚奔]

    1. 嫌棄媽媽幹活慢,習慣不好!天天被吐槽,天天在我弟面前叨叨[淚奔]弟弟都要瘋了,一個是媽媽,多年生活習慣,哪能好改?努力適應還不行!

    2.想讓爸媽看孩子又不放心,整天說自己家婆婆看不了孩子!媽媽七十多了,看孩子估計是有些力不從心了,一天做飯洗衣服,看到走路累的腿拖拖拉拉,好心疼!但爸媽說只要不嫌棄他們,他們一個看孩子一個做飯,還能撐

    爸媽七十多了,天天保姆一樣伺候,不敢說回家,怕兒媳婦不願意,被嫌棄農村人(被叫農哥們兒)不讓孩子回老家,老家髒[淚奔][淚奔]去管孩子,嫌生活習慣不好,嚇得媽媽不敢近孩子前,又被吐槽不管孩子孩子感冒,都得找到爺爺奶奶身上!

    母親節人家打電話不回來吃了,不用等他們了,他們請媽媽過母親節[淚奔][淚奔]

    看到白髮蒼蒼的老爸老媽,一個瘦,一個走路拖拖拉拉,好心疼,但還是勸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忙吧,他們會輕鬆點!

    發文只願所有兒媳不求你們對待婆婆和自己親媽一樣,只求不苛責,他們多年的生活習慣不可能一下子就和你一樣,就像你改變自己多年習慣不舒服一樣!!不把婆婆當仇人,對我們好,我們能感恩,說話客氣一點,不苛責!對我們不好,我們敬而遠之![祈禱]

  • 7 # 萌子祤

    你好,我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很多感觸!因為身邊這樣的人太多!我先舉兩個例子,我妹妹在前年要了二胎,本來老大已經上了小學,之前舅舅,舅媽就一直幫她帶,好不容易把老大拉扯大了,又要了一個老二,因為妹妹兩口都是工薪階層,收入穩定,但不是特別高的那種,所以請不起保姆,只能依靠父母,但是變成兩個孩子之後,舅舅舅媽就應付不來了,於是妹妹的公婆也開始了接送孩子的工作,四個老人,都拴在了他們一家四口的身上,舅舅做的事情最多,帶了老二開始,疲憊不堪,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的時間。第二個例子,老公的表弟,結了婚,生了孩子,孩子從生下來就二十四小時跟著奶奶,無論奶奶生病,家裡有事,通通放一邊,弟弟這小兩口從剛開始的不會帶,到後來的不帶,我真的是佩服! 第二,我也是過來人,過去上班的時候,確實沒有時間,尤其是上幼兒園之前,需要老人幫忙,可是晚上回家,孩子是我們自己帶。給老人帶,我怕老人寵愛孩子過度,讓我以後難教育,所以後來都是我自己帶。 第三,最重要的就是,老人都老了,身體漸漸的都不好了,他們沒有精力,沒有能力再去過多的照顧孩子,而且本來也沒有這個義務。現在是他們該享受生活的時候了,旅遊,跳舞,社交,或者做點其他的興趣愛好,我們沒有權利去剝奪老人享受生活的時間。還有,我一直都認為,子欲孝而親不待,不要等哪天,我們把他們折騰沒了,再去後悔,就沒用了!

  • 8 # 欣欣尚榮

    我是家裡面的老二,有一個哥哥,哥哥的小孩比我的小孩大5歲,由於母親開始帶哥哥的小孩感覺很辛苦,因為小的時候晚上要起夜照顧,每天一日三餐要餵飯,生活起居也要照顧,由於母親性格比較急躁,遇到小孩不聽話沒有辦法心平氣和的溝通,都是大聲的呵斥吼罵,所以導致小孩也不怎麼喜歡,後面小孩有什麼壞習慣哥哥也怪到母親的身上,就說都是你教的。母親提了很多遍不想帶了,但是總是被一句話堵住了,(哪個小孩不是婆婆爺爺帶大的),我非常理解母親

    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是,老人帶小孩看似你交了生活費或者和你居住你生活費都是你出的,但是實際上這是(啃老),這是《精神啃老》,老人那一輩,生活得很艱辛,讓老人帶了兒子帶孫子,他一輩子沒有自由,一輩子得不得自己的生活,到了最後還吃力不討好,真是可悲

    所以我的母親不願意帶我的小孩,我很能理解,隨時媳婦有時候會埋怨,但是我都會跟她溝通,因為我知道,父母本就是沒有義務和責任區給你帶小孩,自己才是第一監護人,而且自己的小孩一直在自己的身邊,守護著他的成長,這才是人生有意義的事情

    朋友,放家裡老人“自由”吧,讓他們也享受生活吧。

  • 9 # 小魚魚的暖暖生活

    我不贊成這個觀點。

    我覺得老人帶娃去用心帶娃,用真愛帶娃,而保姆只是為了完成某項工作而工作。

    老人帶孩子和保姆帶孩子有本質區別

    老人帶孩子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對家庭也是一樣的,不管是做飯還是打掃衛生。但是保姆只是當成了一種工作,經常看到一些新聞,某某為了讓孩子睡覺,為了讓孩子不哭鬧直接給孩子吃藥。所以說老人帶孩子我是放心的,但是保姆我還是比較擔心。

    老人帶孩子可能會活得不如一個保姆,因為他們乾的活太多,操的心太多,但是他們是幸福的,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眼裡透露出來的是一種愛,一種真愛,他們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慰藉。

    老人和年輕人還是存在很多代溝的

    1.生活習慣不一樣

    本來兩個人的日子無拘無束,突然加了一個老人,會造成很多不方便。以前的一些習慣會被打破,生活中難免會有好多的衝突。我覺得這個時候老公應該是作為一箇中間人兩邊兒去磨合,要把婆媳之間的關係處理好。

    2.教育方式不一樣

    老人一般都比較溺愛孩子,所以說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年青人和老人會有較大的衝突。這一點我覺得年青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不能一味的慣著他,要尊重年輕人的意見。

    面對這些問題,年輕人一定要學會理解,學會包容。老人給帶孩子是辛苦的,但是苦中有樂,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他們是幸福的。 他們對孩子的愛是別人不能比的。

  • 10 # 撲捉真實的故事

    很多老人給子女帶娃最後活的不如一個保姆,你怎麼看?

    中國和歐美國家人生觀大不相同,歐美國家把自己孩子扶養到成人,就讓孩子離開養育他成人的愛家,去獨立生活去了。父母關係就如同親屬關係,談不上還給帶第三代。如果非要帶,也是有償的。解決一時的困難。

    我們國家不知受什麼文化的影響,一輩子甘為下一代奔波。實際上是非常錯誤的,一輩子時間很短暫。養兒育女,父母除了享受養育孩子生長過程,主要還是盡養兒育女的義務。兒女長大成人,家長已經盡到了養育下一代的義務。根本不存在還要給子女帶娃的義務。一擔孩子結婚生子,老人就可以盡情享受一種展現的生活,享受餘生人間之美。這時候不是老人給子女帶娃,而是兒女想方設法陪伴老人度過幸福的餘生。

  • 11 # 育鄰人

    “共享保姆” + 老人輔助是解開家庭帶娃難題最有效的途徑。

    生孩子難、養娃更難已經成為現實生活中一個殘酷的現實,資訊時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每個人都成為了社會大系統中的定崗的那一個螺絲釘,人們必須在高度協作配合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共同幸福生活,比如農業生產遇挫那麼就會影響每個家庭的飯碗、物流受阻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供需銜接就會“斷檔”、教育停擺很多家庭都會因為孩子需要照顧而被迫放棄工作......社會分工協作如同巨大的鏈條環環相扣,而且還在不斷被細化分工的過程中。

    教育機構實質就是“共享保姆”

    老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助力、引導億萬孩子成才的領路人。同時,教育機構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是社會生產生活分工、協作不斷深化的必然產物,他它的實質就是將原本由家庭完成對孩子成長引導工作集中化、職業化,教育機構的本質就是孩子學習成長活動中的“共享保姆”。教育機構是高階一些的“共享保姆”,主要職責在於幫助已經具備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更好的學習文化理論知識,以教授文化、提升孩子們的文化素養為重心。因此,教育機構注重每個孩子學習的成績反饋。

    老人是社會中最大的“保育”群體

    俗話說:“樹老髮根根、人老抱孫孫。”老人催促子女結婚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你們趕緊結婚,結婚生孩子之後我們還能幫著撫養。”現今,老人的這一美好願望被真實的體現在生活中,很多家庭年輕夫妻在外工作,老人和孩子在家相依相隨。如今,工作時間走在居民區最“靚麗”的風景就是滿頭銀髮的老人追著、哄著“調皮搗蛋”的孫子。

    老人帶孫子存在的社會問題

    老人帶孩子已經成為很多中產家庭養育孩子最主要的方式。但是,老人帶孫子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老人自身體力在帶孫子的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帶孫子的過程中一定會謹小慎微;老人帶孫子一定會出現與兒女意見不同的時候,可能導致家庭矛盾;老人帶孫子在育兒觀念上相對保守,多會形成“寵溺”......老人和孩子本是人類社會中真正的弱勢群體,他們理應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和幫扶。

    社會能為老人和孩子做什麼

    社會良性發展必然需要處理好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童年和老年是每個人成長都必經的兩個弱勢階段,養育好孩子社會明天才會更美好、贍養好老人就是為自己的明天打基礎。現今,社會生活物質資源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城市建設也已經越來越漂亮了。當然,也是時候為孩子和老人建一個屬於他們的“家園”了。

    當今,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居民小區內規劃有相當比例的室內和室外文體配套設施。但是,這些設施由於缺乏後續有效管理使用效率很低,比如室內文體設施用房多不知建到哪裡的、室外活動場地缺乏管理。因此, 很有必要從國家城市規劃層面擴大有助於孩子們學習成長公共設施的配建比例,將小區內配套建設的室內和室外文體設施結合到小區中心位置的地面一層,建設好之後交由社會公益組織運營管理,作為孩子學習成長的實踐基地,化解獨生子女學習成長過程中經常由某位老人帶著無處可玩、社交孤獨等現象

    “共享保姆” + 老人輔助將成為解開帶娃難題

    保姆,已經成為生活中很多條件相對較好家庭教導孩子成長、處理日常家務的重要方式。但是,家庭保姆屬於高消費(月嫂、家庭教師等月薪都上萬元)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顧得起。因此,家庭保姆能夠解決部分高收入家庭的問題,而眾多中低收入家庭就只能選擇找自家老人幫忙了。

    孩子的成長需要有很多好的教導方式,保姆經歷過專業的培訓具備相對老人更優的帶娃素質。但是,作為一對一每個家庭顧一位即不符合家庭條件實際、也不利於社會綜合資源高效利用的基本準則。那麼,在社會(小區範圍)提供基本場地保障的前提下“共享保姆” + 老人輔助將成為解開帶娃難題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能夠普及科學育兒方法,另一方面服務物件多了就能降低單位服務成本,成為普惠性社會服務。同時,自家老人作為輔助也讓每個家庭更加放心,讓老人也有了新的生活趣味。

    “共享保姆” + 老人輔助帶娃的好處

    “共享保姆” + 老人輔助帶娃實施的場景在小區範圍內,能夠更加有效的實現鄰里和諧互助、能夠讓社群生活氛圍更和諧。小區範圍內增加文體建設更有助於提升生活幸福感,讓終身學習在家門口就能實現、真正踐行“三人行必有吾師”鄰里互幫互學。同時,現實小區範圍內遊戲活動增加了也能夠有效降低孩子對網路的依賴和學習成長孤獨,讓孩子從小就能與鄰居同伴建立友好互助關係,促成更多的“青梅竹馬”;解答現今社會中諸如:1、家庭教育孩子陪讀、報班等負擔重;2、孩子成長過程中玩具多、書籍多、同伴少;3、教培機構招生難、家庭為孩子選課難;4、社會文體設施閒置、利用率低等綜合問題。

  • 12 # 高世彬

    現實生活中的確有老人給子女帶孩娃,活得還不如一個保姆這種情況的存在。至於這種現象是否普遍沒有確鑿的資料來證明,有待進行社會調查。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現在大部分是快節奏的生活,資訊高度的發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同時也為人們面對面的交流設定了障礙。年輕的父母在老一輩的幫助下在城裡雖然安了家,但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大,朝九晚五不說,回到家裡有時還要加班,即使不加班也是盯著電腦或者手機搜尋著自己需要的資訊資源。孩子完全交給了日益衰老的爺爺奶奶,與父母交流自然就少了,形成了‘’人在咫尺,心遠天涯‘’的窘境。爺爺奶奶只好和孫子輩‘’樂‘’在其中,老人就在這熱鬧中的孤獨中度過。他們想什麼,需要什麼,兒子、兒媳自然不得而知。

    其次,兒子兒媳把父母接到城裡生活,認為已經盡到了贍養老人的義務和孝道,老人還可享受天倫之樂,這樣一來他們就心安理得了。

    再次,認為自己工作忙,壓力大,父母雖然老了但身體還算硬朗,閒著也是閒著,幫兒子兒媳帶帶孩子天經地義。

    幾千年來的中華文化孕育了我們這個民族的人民任勞任怨,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品質,這種品質表現在社會、家庭的方方面面。水往下放,處處為下輩著想的情結在大部分的中國老人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大部分老人也心甘情願、樂此不疲地發揮餘熱。燃燒自己照亮後輩的蠟燭精神雖然值得稱道,但箇中滋味多少有些無奈和傷感。

    有一首詩道盡了老人們憐子而又無奈的複雜心情。

    閒常共飲度良宵,漫步林間話晏朝。

    佯醉離塵憂子夜,偽裝隱士慕漁樵。

    停休筆墨司柴米,忘卻詩書事碗瓢。

    掐指黃泉無數日,憐兒豈懼幾時遙?

    現實這就是這樣!

  • 13 # 慕華蘭亭

    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母的心在兒女上,兒女的心在石頭上”。

    這兩句話更能貼近標題的內涵!

    人一到老,即使自己多有錢,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捨不得花,甚至捨不得去看病,最後省下來留給了子女。

    “老來惜子”,是中國父母的情愫!

    可是,你的子女又如何看待你的眾多捨不得呢?即使他(她)們知道了父母身上的這些儉樸節約的品質和留給子女的真愛後,是不是對父母更好一點?是不是處處為父母想所想、急所急呢?可以肯定的說,當今社會,這樣的子女少之又少!少的可憐!

    其實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很低,低之又低!最簡單的願望就是希望陪他們多說說話!或者歌裡唱得,“常回家看看”,已足矣。她們對子女無所奢求!幾乎不要求子女給她們買這個,買那個!

    多麼偉大的父愛或母愛!可謂人世間最高尚的愛!

    但是,這如此好的父母,究竟又有多少子女理解老人呢!

    沒有父母的愛,就沒有子女的今生今世!

    我們生為子女,又為人父母!我們更應該去守候父母,陪伴在他(她)們的身邊,不離不棄!父母的心裡能裝得下子女,可是好多子女的心裡卻裝不下父母!作為子女的我們,放下手中的活兒,趕快去父母的身邊,做頓可口的飯菜,說說心裡話。即使有一天父母真的離我們遠去,我們作為兒女也無憾!

    如果有來生,我們仍然作你的子女!你們仍然作我的父母!

  • 14 # 張三播影視

    在很多人眼中,老人退休以後或者老了以後,還是要繼續發光發熱,幫著子女帶孩子的。畢竟現在年輕人壓力大,生活負擔也重。作為父母,自己要知道體諒子女。但奇怪的是,現如今雖說在很多地方,開始流行老人帶孩子。但如果你瞭解他們的內心,就會發現哪裡有那麼多的心甘情願。其實越來越多的老人是不樂意幫忙帶孩子的,至於原因其實挺心酸的。

    不知道感恩,無法得到應有的尊重

    認識一位老人,聽她說,她是放下自己農村小店的生意來給兒子帶孩子。結果帶完老大以後,本想終於解脫了,兒媳婦又生了老二。哎,整天幫著帶老二,還要負責接送老大上幼兒園,如果不出意外,可能直至小學她都不能鬆綁。但兒子兒媳婦別說感恩,甚至對她毫無尊重。

    每次下班回家以後,對她都是形同陌路,也不說話。有時候她自己出錢給孫子買東西,他們也是不說半句好話。只有當孩子生病的時候,就開始說難聽話,簡直是將她當仇人一樣。

    哎,聽完以後真是感覺莫名心酸。現在很多年輕人確實是感覺,讓老人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根本就不管老人身體是否健康,哪怕是腿腳不便,也要勉為其難地帶孩子。如果僅僅是這樣也沒啥。最主要的是有些人還老是挑老人各種毛病,看不上老人,甚至連辛辛苦苦帶大的孩子也受他們的影響,一點感恩的心都沒有。所以,為了躲氣,少生氣,才不願幫忙帶孩子。

    壓力太大,子女不知道出一點家用

    鄰居家的阿姨,聽她說原本給兒子帶孩子,是想要減輕他們的負擔。可是自從她來幫忙帶孩子,家裡所有的開支都是她出錢。問題是她也沒有養老金,兒子兒媳不僅不給錢,而且也特別浪費。平時用電也不知道節約,一個月電費都要四五百。在家裡吃飯也不出錢買菜。每次都是吃完飯,甩手就走。

    更讓她生氣的是,兒子兒媳工資都挺高的,每個月至少一萬。而且在外面對朋友挺大方的,就是不捨得花在家裡。現在她白天將孫子送到幼兒園,還要去打工。既要自己買社保,還要幫著還房貸。整天感覺都快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實在是不想和他們一起過了。

    哎,有時候真的是很心酸。在有些家庭裡,老人活得還不如保姆。既要帶孩子,又要做家務,一切家用開支也要出。更糟心的是別人稍有不順心老人就要承受臉色,甚至還要整天被嫌棄“老了不給你養老”。

  • 15 # 蘇和柏科

    “很多老人給子女帶帶娃,最後活的都不如一個保姆”你怎麼看?

    我覺得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只是個別現象或表象,而不是實質或者全部,對以上觀點,我無法完全贊同。

    這個問題屬於家務事的範疇,俗話說:“清官清官難斷家務事”他人的家務事確實不好去評說,但是既然題主提出了這個問題,那我們就站在老人的角度去分析一下,老人給子女帶小孩,到底會不會過得不如一個保姆?

    作為老人都會面臨自己子女成家生子後,小孩出生誰帶的問題。一般小孩誰帶會有幾種情況:一種是子女自己帶。第二種是請人帶。第三種就是老人帶。在這裡我們主要討論老人帶小孩的情況,另外兩種情況我們就不在此討論了。大家都知道帶小孩是很累的。所以老人為什麼幫帶小孩也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種是老人主動要求帶小孩,這種家庭相對和睦,老人愛子女心切,早就想抱孫子孫女了,所以說從兒女結婚開始,就盼星星盼月亮,早就想抱孫子,孫女了,一旦小孩出生了,那個高興勁不用提有多高興,這種情況下,老人不管自己多苦多累,只要看到小孩的微笑,就一切都值了,老人感覺做牛做馬都是高興的,小孩的一哭一笑就是全部,怎麼會有過得不如保姆的想法?

    第二種是老人本不想帶,但迫於條件限制(如兒女沒空帶又請不起保姆,或不放心別人帶),被動接受帶小孩,這種情況,如果兒女孝順的話,會抽空協助帶小孩,也會照顧到老人的情緒,老人也會改變想法,會慢慢變得喜歡主動帶小孩了,而且習慣了之後,別人帶還不太放心,小孩的喜怒哀樂就是老人的喜怒哀樂。這種情況下,老人他也不會覺得自己活得不如保姆。

    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就是兒女很不負責任,小孩只管丟給老人,對小孩也過問的比較少,甚至小孩生活必須品,費用等都不管,這樣一來老人確實會比較辛苦,在外人看來,確實就不如一個保姆了。

    說綜合以上分析,我覺得老人帶小孩,雖然很累,但是大部分應該還是幸福的,開心的。只有最後的這種情況才會出現題主所說的:”老人給兒女帶小孩,活的不如一個保姆”的情形(當然,事實是不是像我們看到的或想到的那樣,我也不敢隨意猜測)。

    不過作為兒女,在生小孩前,關於誰帶小孩的問題,就要做好準備,遵循老人的意見,一家人商量好,不管最終怎麼安排。我們的目的都要把小孩帶好,教育好,讓TA快樂幸福的成長,將來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 16 # wenny2020

    答:不認同這句話。現在社會普遍很多老人家給子女帶娃,雖然是累點,但是大部分老人生活過得不錯的。為什麼要老人帶娃呢?下面我說說三點理由:

    ——起因

    1、老人家喜歡享受天倫之樂,願意帶自己的娃。一般老人家在兒女結婚前,都會提前跟他們說,你們不用怕生小孩,生了出來我們帶。

    2、老人家喜歡帶娃也是一種樂趣,也喜歡帶出來跟同齡人炫耀帶娃。

    3、兒子媳婦要上班賺錢,老人家退休在家,沒事做,可以帶娃兒,讓生活充實。

    4、請保姆照顧娃兒或者送去託兒所,家人都不放心,認為自己長時間沒看到娃,對方肯定沒有那麼細心照顧。同時請保姆每月需要支付一筆費用,增加生活壓力。

    ——付出

    1、老人家白天照顧娃兒,還會負責煮飯,確實體力消耗大,很疲累的,尤其是娃兒會跑會走的時候。

    2、老人家的照顧娃兒的習慣與年輕人的不一致,難免會有小衝突的時候,但出發點都是為娃好。

    3、老人家為了照顧好娃兒,不僅犧牲個人的娛樂活動了,還節衣縮衣,給娃兒買零食和玩具。

    1、老人家帶娃,確實是保姆工作,但是心甘情願的,累也值得,因為是自家娃兒。再說,兒女對他們也不錯呀,大家達到雙贏。

    2、現實中也確實有一些老人家在帶娃了,但得不到兒女們的善待。我認為這是個別的人本質問題,就算老人不幫忙帶娃,也不見得善待他們。

    3、現實還有一部分老人家不願意帶娃的。有些老人用理由他們帶大了幾個子女已經累了,孫子她們沒精力照顧了,願意出錢給他們請保姆照顧。而有些老人就忙自己事情,讓兒女們自己帶娃。

    通過以上的分析,老人家帶娃並不是說的那麼不堪,反而有好處,帶娃的老人家開心,還會長壽呢。他們帶娃的付出,兒女們也會記在心裡,也會善待他們老人家。

  • 17 # 醜桔的生活日記

    很多老人給子女帶娃,最後活的不如一個保姆。

    老人給子女看孩子時,要給自己個定位,把自己當家人不是保姆,首先讓孩子先尊敬你。

    當老人給子女看孩子時,把孩子看好的同時,還得搞好婆媳關係,把媳婦當女兒一樣對待,讓媳婦能感受到你對她的好,尊敬你,這樣的一家人才幸福。媳婦也不能把你當保姆。

    現在的獨生子女太忍性,和老人的做法都有一些代溝。

    要不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裡,下班讓他們接回家,這樣婆媳接觸少了,她也不會把你當保姆,矛盾也就少了,

    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出錢讓他找個保姆,少生很多氣,我們也從兒媳做過,婆媳關係確實容易產生矛盾。

    其實也是因人而疑,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做。

    其實父母給子女看孩子是為了減少兒女的負擔,讓他們在工作上能安心,沒有後顧之憂,其實很多兒女還是非常感謝父母的,把老人當保姆的很少。

    希望天下做兒女的都要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父母把咱養大不容易,老了還的為我們帶孩子,要想著對他們好點,這樣家庭和睦一切都不是問題

  • 18 # 倔哥PLA

    老人給子女帶孩子是幫助不是義務,雖然現在年輕人生活比較緊張,但是這不能成為年輕人壓榨老人晚年生活時間的藉口,最美不過夕陽紅,我覺得只有自己活得好了才能讓身邊的人活得好,老人在精力體力等方面比較難以勝任帶孩子這種繁重的體力勞動,而且帶孩子本身就是費力不討好的事,加之生活方式存在差異,確實難以保證生活質量,與其這樣還不如在經濟上給予補助,定期去看望,雙方保持距離比較好,當然如果經濟不富裕,也需要量力而行,能帶多少就幫多少,別最後苦了自己,別人還不夠體諒。

  • 19 # 山復集

    重點有二:一是為什麼是老人幫帶娃;第二是為什麼要像保姆一樣帶娃。

    育齡女性或者家庭男性為什麼不照看?不是不想看而是不能看、看不起!

    老人帶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育齡女性由純家庭主婦走向工作崗位,使純“家庭主婦”這個角色成為空崗或者成為富餘階層的“特權”。

    那麼,為什麼女性要出來工作呢?或許是時代發展使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凝聚了大量智力資本,也或許是社會非體力的服務行業大發展對女性的強需求增大,還或許是家庭必要生活成本的高企已使男性一人之力無力支撐家庭生活!

    大膽想一下,當我們的生產力極度發達,育齡女性在養育孩子的整個時期都無需工作還可以養活家庭,老人帶娃怎能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呢?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不講代價,既使他的孩子長大後也成為父母,自己成為老人,這種親情依舊未變。這或許就是一種保姆式的愛吧。

    孩子是父母的骨肉,是父母的未來,寄託著父母的夢,為了這個夢,就這樣天然的形成了對孩子不計代價的照顧,比保姆還要精細的照看。並且將這種保姆式的照看自然而然的轉移到老人身上。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卻無法成為奶奶或爺爺的影子,親情隔上一代,情感天然的成分就變淡,這是事實,無法迴避。

    社會是殘酷的,老人帶娃活得像個保姆,是老人的心酸,也是年輕人的無奈。這種無奈包含著自己的無能無助,也折射出自己照顧孩子的保姆心態!

  • 20 # 國安民富

    “很多老人給子女帶娃,最後活得不如一個保姆”,這個命題反映了一個社會問題。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晚輩人應盡的義務和應持有的良知。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有思想、懂感情、知感恩。否則,人與動物之間又有什麼分別呢?再說,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自己,今天老人的不幸遭遇將是明天自己應得的報應。假若代代如此、代代效仿,那將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啊!因此,作為子女一定要體貼老人、關心老人、善待老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養大,實在很不容易,也完全盡到了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本應安度晚年,享點清福。然而,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又在風燭殘年之時替子女帶孩子,繼續發揮餘熱作貢獻。其愛孫之心、舔犢之情,感天動地!“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難道做子女的就沒有一點感激之情、惻隱之心?當今社會,孝敬老人的子女很多,但把父母當奴隸的子女也不少。他們不僅把父母當作“保姆“一樣隨意驅使,還將父母的退休金據為已有,自己整日無所事事,人們稱之為“啃老族”;有的只管叫父母帶小孩,卻不付生活費、醫療費、讀書費等各種費用,父母既要出力還要出錢:有的動輒就呵斥父母,甚至打罵父母,父母只能忍氣吞聲。這些不孝之徒是否想過,天理何在,良心何忍?多數父母認為:“家醜不可外揚“。自己感到壓力山大、滿腹委屈,知心的話兒無處訴說,卻在外人面前強顏歡笑,為兒女說好話、作解釋。唉!誰叫“水往下流”呢?這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一些老人經常感嘆道:“家門不幸,子女不孝,人心不古!“究其根源,我認為主要是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父母溺愛子女。子女在父母的精心呵護和悉心關愛下,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下地勞動,不洗衣做飯。父母將好的讓給子女,把差的留給自已。久而久之,不少子女就養成了一種惰性,習慣於把父母當作“保姆”使喚。以自我為中心,視父母為私有財產,只索取不付出,覺得理所應當;遇到自己心情不好或父母在帶小孩時出現差錯,就把父母當作“出氣筒”,進行呵斥、指責、打罵。其二、子女沒有設身處地地體諒父母的難處。其三、年輕人相互影響、相互仿效。大家認為不少人都這麼做,司空見慣,也就心安理得。殊不知,年老體弱的父母每日在艱難中流淚、在煩悶中哭泣。而保姆替主人家照看孩子、料理家務,主人家要包吃住、付工資;如果工作出色,還要漲工資、給紅包,表示感謝。如此看來,這些父母確實還不如一個保姆。在此,我要提醒那些年輕人:“對老人要多關愛少索取,對小孩要多教育少溺愛。不然,到了自己年老時,就要自食苦果,悔不當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個體工商戶倒閉不登出,有什麼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