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 # 寶叔美食
-
62 # 龍龍6576
人活70歲就行了,不需要活太大,你已為呢?這話怎麼說的,活多大,自已實際也說了不算,我五十歲時,也說過,活六十歲就十足啦,能多活一年賺一歲,誰知到六十九歲,還照樣開個電焊小店,每天掙點另花錢,也挺好的,雖然累一點,但是身體還行,你說這把年紀,誰也說不好,啥時候完蛋,但是心態放平吧,老天不按頭,好好活著,老天叫去,也沒辦法,只能輕鬆愉快地接受現實,事事怕比,人家活百年的老人咱累死比不了,但是比起那四,五十歲就走啦的,咱們夠運氣的啦,也得十足啦!
-
63 # 淡然820529
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樓主現在這麼說,等真正到70歲的時候,又想活到80歲,我公公婆婆十幾年前也這麼說,當時他們說能健健康康活到70歲就知足了,現在他們已經73歲了,又想活到85歲,說能活到85歲就知足了,等真正到了85歲的時候,估計就會想活到90多歲吧。
人都會衰老,但如果人到了70歲,身體保養得很好,能夠自理,當然是活長一點更好。像我公公婆婆,今年都73歲了,兩個人感情很好,都有退休費,閒時,兩人一起種種菜,開著三輪周邊逛逛,每天一起做飯,一起散步,兩個人日子過得不知道有多逍遙。如果是這種情況,再活個10年、20年都很幸福啊,能健康的活著,也是老天爺的一種恩賜,當然活的更久一些好。
當然,如果70歲,身體有病痛,自己又沒退休,兒女過的也不好,並且也不孝順,這種情況活久了就是一種折磨。
所以只要身體健康,又有退休費,當然是年紀越大越好。
人上了年紀,一定要善待自己,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吃營養的飯菜,做喜歡的事情,讓自己活的優雅充實。
另外,有些人雖然70多,但由於運動合理、保養得當,看起來還非常年輕。像抗疫英雄鍾南山84歲,李蘭娟73歲,在這麼大年紀,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英雄,而且看起來是那麼的有活力、有力量,簡直是魅力四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老人還是一個寶,所以不是很贊同題主的觀念,並不認為人活到70就可以了。當然,如果只有70歲的壽命,那也該認命,活70也可以了,但如果能夠活著,當然是能活多久就活多久。
附圖:我公公婆婆73歲種的菜,農村還有很多80多歲的婆婆都在開荒種菜,越種越健康了。
-
64 # 春雨荷風
現在身邊的老人,如果沒有特別嚴重的疾病,基本上都能夠活到70歲。特別是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事業的發展,大家對活到70歲已經感覺很正常了。
對於題主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人能夠活到70歲,健康方面需要一定的保障。而有不需要活的太大,只要70歲就可以了,這種人的想法可能重點不再年齡。到了70歲,就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子女進行照顧,在起居方面,可能會感覺會讓自己的子女有所厭煩,進而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總想著活到這個歲數以後就只剩麻煩人了。其實,這種想法對於老人而言,是一種矛盾,並且更像是一種逃避心裡。
生兒育女為了給自己養老,這一點兒錯也沒有。能夠活到70歲,擁有和子女和老伴兒在一起的幸福,是非常值得讓人羨慕的。不要說活到70歲,活到80歲,活到90歲,應該要懷有越過越年輕的勁兒。而對於子女來說,對待父母,尤其是父母上了年紀,更加需要耐心。在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不容易,到了子女報恩的時候就不要嫌棄父母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麼的。生活中需要感恩,特別是對於父母來說這種最重要的恩情。人活到70歲就行了嗎?當然不行,有條件的話,能夠活下去就是一種幸運,好好享受一下一家人的大團圓。
雖然有人說過生死要看淡,但並不是侷限於到達70歲年紀的時候,而是面對最後的結局,需要保持的一顆平常心。不要認為會連累兒女,那是子女們應盡的義務。每天笑對生活,能活多久就活多久,保持樂觀才是重要的。
-
65 # 琪睿生活點滴
這個問題,很值得說一說,人家說家有一老,如獲至寶。我的外婆在70多歲高齡時,家裡人沒有一個人,覺得她是一個負擔,相反,個個都希望她活過100歲或者更高齡。
外婆平時是個很勤勞又節儉,通情達理不多事的人。在舅舅不到18歲時,外公去世,外婆那時估計也只有40歲左右,一直帶著4個孩子,未再嫁,而且把孩子教育得非常好,雖然小舅只讀了6年書,他在20幾歲時成為了,村裡最年輕的村支書。
外婆人善,平易近人,總為他人想得多,哪怕村裡來一個乞丐,她沒有錢給,也會給點吃的。4個孩子,結婚成家後,大舅與小舅分家後,她堅持不跟任何一家,自己平時的生活費用,都是靠在街上賣雪糕來維持。
她不但不給兒女增添負擔,還常常幫襯著兒女做家務,那時候,我們家相對窮些,她總是會在農忙時,特意跑來幫我們家晒穀子,煮飯。即使回去,舅媽們對其頗有微詞,她都很少與她們爭辯。
就在外婆接近80大壽時,全家人正在準備籌辦大壽事宜時,外婆有一天在看戲的場上,被小孩推了一下,摔倒了,從此臥床不起,身體每況愈下,最後不到80,還是離我們而去了。
當時,聽到外婆去世後,一向把外婆當成孃的父親,哭得稀里嘩啦。出殯那天,鄰村的人都跑來送她一程。
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只要身心健康,哪怕100歲,再多活20年,哪又如何?
-
66 # qinghaiwang2018
謬論!雖然說中國古代有“人活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但是,那是古代。現如今社會發達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提高了,七十歲的人身體還像是五十幾歲的人比比皆是。鍾南山院士八十過了,李蘭娟院士也七十四歲了,他們的身體狀況再活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沒問題。有人會說他們是專家、是大夫有條件會保養,所以顯得年輕,身體也好。那麼我給大家舉一些生活在大山裡的純粹農民例子。在宣威我們的蒲家山世界女性主題樂園裡有位當地的老人,曾經當村長二十多年,現在是我們基地的人員,每天爬山不止。今年七十五歲了,走起路來生風,爬起山來城裡的年輕人都趕不上。
一個人的生命長短取決於你這人的心態和人生追求。當你懷揣夢想奮鬥不止的時候,你的生命就會延長。褚時健老先生,七十五歲從監獄裡走出來,他感覺自己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被關在監獄裡幾十年,感覺夙願未了。為爭一口氣重新披上戰袍,再次出征。幾年下來,一個褚橙王國誕生了,活到九十多歲才去世。
如果一個人胸無大志,渾渾噩噩,即便是活著又有何意義?近幾年出現的明星吸毒、明星犯罪就是因為他們覺得有錢了,但是內心空虛了,最後走上犯罪道路,這樣的人即便活著又有何意義?
我們已故偉人毛澤東主席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我們沒有他老人家那麼偉大,作為普通人每天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就不會感覺生命沒有意義,在生活中找到樂趣,在生命的長河中活出價值。
再就是,提出這樣的問題是不是另有所圖?常言說家有一老就是一寶,家裡有老人要好好孝順,認真侍候,那樣老人就會長壽,總之,我們要懷有樂觀態度,積極向上。任何人來到這個世上一次都不容易,活出精彩,活出滋味歲數大小不是主要的,也沒有嚴格限定,才是道理!
-
67 # 軍歌嘹亮ABC
人的年齡大小不是由自己決定的,如果自己能決定生死的話,那真就好辦了。
人活著主要是質量,而不在於年齡大小。80多歲的老人,身體健康,聲音洪亮,大腦反應敏捷,雖然年齡很大了?但活的照樣有滋有味。
我家舅舅今年80歲了,走起路來都帶風似的。感覺身體非常好。他有五個兒子都成家立業。都各過各的日子,條件也都不錯。去年老伴走了,只剩下自己,不過和小兒子住在一個單元,吃飯到小兒子家吃。
他是從銀行退休的。每個月能有四五千塊錢的退休金。因為他退休退的早,掙得不多。但日子過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每年兒子還都帶著他,到全國各地去旅遊。有一個兒子在四川成都,有時候回來,有時候他去。
我的一個朋友,50多歲,得了腦梗很嚴重那種。大小便都需要人照顧,說話也不太清楚,可真是苦了他了的老伴了。盡心照顧了一年之後。慢慢能下地自己行走,右邊身體造成偏癱,多少可以能自理了,好了一點就自己又抽菸,管不住自己。結果不到一年,老病又犯了。
現在更是不能動了,估計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雖然歲數不大,自己不注意飲食。身體不好,給全家人帶來了不少麻煩。我看給他老伴折騰的比她都老。
其實即使人到了老年,過的就是舒心,不操兒女的心。注意飲食,就會健康長壽。
我有一個觀點,自己能照顧自己,活多大年齡都不會讓人煩。所以說要注意健康飲食,真正到有一天,臥病在床的時候,那真是快了。
那樣的生活才沒有任何意義。不僅自己遭罪,還拖累兒女。可誰又能保證沒有那一天呢?只能在身體好的時候過好每一天吧!
-
68 # 仲景我師
這個問題要分而論之。
如果體弱多病,癱瘓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醫治無望,那麼這樣活到70歲都太久了。這樣沒有質量,混混沌沌,糊里糊塗,人事不省,渾身痛苦地活著,自己受罪不說,還增加家人的負擔,不如早點死。
但是如果身體健康,不拖累任何人,哪怕是活到100歲了,也不久。
我認識一個老太婆,今年92歲了,老伴已經死了二十多年了。她有兩個女兒兩個兒子,大女兒都73了。她一直獨居,不喜歡和兒女住在一起,認為不自由。她的生活忙碌而充實,每天忙得不可開交,連洗碗的時間都沒,一天的碗集中到晚飯時一起洗。
她的老年免費公交卡上的錢還不夠用呢!
她忙些啥呢?讀老年大學,跳廣場舞,打太極拳。中午都沒時間午睡!
目前身體很健康,生活完全自理,據說體檢連三高都沒有。
這樣的老太婆,獲得有滋有味,不給任何人添麻煩,就算活兩百歲,又怎麼會嫌太久了呢?
所以,人生在世,不是以歲數論英雄的,而是要看你活得是否健康開心!
滿身是病,生不如死。身體健康,百歲不老!
-
69 # 四川達州
不用多描述。
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只有70出頭。
剔除農村地區老人,他們因為有更多的體力勞動與堅持,身體素質遠比我們這一代人更好—其實我們祖輩比我們父輩差一點,我們的父輩身體素質遠比我們這代人要好,我們這些六零七零後的身體素質也比九零後要好些,原因就是飲食與鍛鍊。所以,很多城市男子未必能活70歲。
鄙人還遠沒有退休,所以沒資格說什麼活70就成的話。到時候再考慮吧。
-
70 # 雲水間42153552
那要看你的人生價值觀,為了什麼而活著,如果從另外個角度講,人生才剛剛開始,為什麼呢,人活的不是年伶,而是精神,如果精神飽滿,身體健康,還能做到年輕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終南山等老科學家們,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
71 # 冷暖自知9488
俗話說:″人的命,天註定",閻王叫你三更死,不會留你到五更。上至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誰也掌握不了自己的生死,至於活到70歲是否就行了,如果不故意說違心之言,老話說″好死不如賴活″,相信絕大部分人都願意活得更高壽,甚至更希望自己長生不老。
人除了生死,其它都不是個事,不到萬不得已,沒有人捨得去死,但是生老病死,卻是自然辯證法的無情規律。大限到來之時,管你是70還是多少,管你是活得夠與不夠,沒得選擇,沒得商量,只有無可奈何面對死亡!
既然是無法逃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那麼我們就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清,徒增煩惱,以順其自然的心態,過好我們活著的每一天。
愁也一天,樂也一天,快樂自然無憂!開開心心地活著更能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一個人良好的心態,有助於延年益壽,因此,讓我們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不該想的事不要去想,有些事,想多了傷心,煩惱天天有,不撿自然無。
-
72 # 璀璨星成
因為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年齡的增長,而產生巨大的變化,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即很多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淡,因為在經歷了時間洗禮之後,人們會變得更加通透。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樹葉,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就像一款衣服,有人穿著好看,有人穿著一般,有人隨意穿而有人卻買不起,幾乎每個問題都是要考慮很多自身的因素,才能瞭解最適合自己的是什麼樣的。
對生死這個問題,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看法。小時候我們毫不在乎,總覺得一生很長,還有很長的時間去消耗,好看的電視還沒看完,好玩的遊戲還沒有玩夠,當然要活的時候長長的去玩夠遊戲,把愛看的電視都看完。學生時代每天忙於學習與考試,天天盼著快快長大,擺脫學習的苦業,早日進入工廠崗位,賺錢享受。身邊的人都很健康,也根本沒有考慮過一生有多長。
畢業了每天都在為找工作而奔波或為創業而奮鬥,頹廢的時候,覺得這輩子真難過,但是睡一覺起來又是新的為未來而奮鬥的一天,這種生活也不知道還有多久,但是想必努力總會有結果。這時身邊的同學爺爺奶奶年齡都大了,也接觸到了各種社會疾苦的生老病死,面對最親近的人,希望他們健健康康的不管多大年紀,都希望可以一直陪在他們身邊。
人到了中年,事業危機、生活的壓力、孩子的瑣事、父母的身體健康,都統統壓在身上,覺得無力,又不得不去努力,上有老下有小,身上有壓力的生活只能堅持,只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父母平平安安。
到了老年開始操心孩子的家庭,孩子的小孩,平時鍛鍊鍛鍊,能吃點多吃點,腿腳好的話再走走年輕時候沒去的地方,腿腳不便哪就坐樓下廣場晒晒太陽。一輩子見過的太多經歷的太多,對生死早都已經接受和看開,平時最心疼的就是小孫子絆倒摔倒,對於自己,好像只要看著孩子的一生能夠過好就很開心。
所以,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造就了每個人的想法,每個年齡階段看待同一問題的想法都不相同。人這一生沒有定數,能活多久不是我們自己所能控制的,對社會有價值或沒價值的評價都是對別人的,對自己能做的就是活好當下的每一天,讓自己開開心心,畢竟,沒有人代替你快樂,生死也不由你決定。
當前看來,中國人均壽命是大約77歲左右,女人要延長五歲左右。其實,平時多注意鍛鍊,養成良好的心態,在飲食方面加以調整。我們國家的人均壽命肯定會有所提高。
-
73 # 兵傳媒
觀點
我認為道法自然,一切尊重自然規律,生老病死是規律,不要違背規律行事!
分析
不管是活70還是80或者是更長,嗯哪怕活100多歲也是幸福快樂的事,不能說自己活夠了,這句話不對,面對今天的大好生活,誰都想多活,誰都想長生不老的。哪怕有一點可以長生的藥都想買一買,吃一吃。
70歲如果沒有啥病正是好年齡,每天養養花,種種草,沒事幹的時候拉著老伴跳一跳廣場舞,豈不美哉也!何談其他呢?
我們村子有個老大爺今天70有8,人家活的跟年輕小夥一樣,地裡的活幹的利利索索,待人接物沒的說,每天都是笑呵呵!人見都說能活100多!
所以說只要沒啥病就開開心心的活著。
我想說
人一輩子不容易,不要計較自己的年齡,有些人雖然年輕卻活的不如70歲的人,有的人70歲了卻活的跟年輕人一樣。
心態很重要,放下那些奇思妙想。一切按照規律來。
-
74 # 愛的暢享
人活70歲就行了,不要活的太久,這個觀點對嗎?我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要在幾十至一百年之前,說這種話似乎有些道理。那個時代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別說70歲,就是能活60歲就算燒高香了。現在呢?根據聯合國給年齡段的劃分,18歲到65歲都算青年,那65歲之後才能算中年和老年。當然這個說法是結合人的生理和心裡以及時代發展的各種因素來說的。就現實來看70歲還沒有達到人的平均壽命,截止到2017年人均壽命為76.7歲。所以70歲並不是人生終點,也只能算是人的中老年。既然不算終點,那麼我們這些中老年朋友們就應該好好的活著,活的有意義,有價值,有尊嚴!到底怎麼活才算活的有質量,有尊嚴,有意義呢?第一,要鍛鍊。人老了什麼最重要,當然是健康。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增加免疫力,是最好的選擇。爬爬山,打打拳,練個操,打個球等等。第二,要交流。走出去,和大自然有個約會,和朋友交往談心,和社會廣泛接觸,不讓自己落伍掉隊,把自己融入社會中去。第三,要開朗。到了這個歲數,該看開的就看開,給放下的就放下,不該糾結的就不要糾結。保持一個平常心,處處往好的想,多依靠眾人的力量,把自己活成個老頑童。第四,活成寶。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個寶不是寶貝,而是珍寶。充實自己,活到老學到老。不僅學習長壽知識,還要學習理財,資訊,各種行業技能,前沿科學,時尚潮流等等,當然不是讓你什麼都學什麼都精,而是說,你儘可能的瞭解和掌握,緊跟時代步伐,讓別人圍著你轉。第五,活出自我來。你活著不能光為別人活,也要為自己活。只有自己快樂了別人才快樂,只有自己有尊嚴別人才能對你有尊重。不給別人添亂,不給自己添煩。要讓自己成為別人的依靠,自己才會有意義,有價值。親愛的70歲以及70歲以上的朋友,祝您們永遠健康永遠快樂!
-
75 # 娛樂圈最靚的仔
當然不是啦 , 說這種話的 , 肯定是 遇到很大的困難了 , 長命百歲不是 我們每一個人希望的嗎 , 活到七十 歲 , 說實在太短了 , 不是有一首歌 嗎?向天再借五百年 , 康熙都想長命百歲更何況我們普通小老百姓 。
之所以說七十歲就活夠了 , 那就是 因為生活沒有奔頭了 , 子女不孝為 首要的原因 , 否則自己有養老金 , 怎麼可能不活呢 , 我們只是普普通通的凡人 , 不需要做很大的貢獻 , 像鍾南山八十多歲還掛帥 抗疫, 李 蘭娟七十 多歲也是到了前線 , 他們 的品格和人生價值是我們不能比 的 , 他們都還嫌 時間太短 。
每個人的 人生成獲得的 時間 都 不一樣 , 鍾南山的父親以前還說 終南山沒有出息呢 。自從非典之後 一戰成名 , 七十 歲哪夠用 啊 。我們不求什麼功名利祿,只求子孫 多福就可以了 , 沒準哪天彩票 中 了 百萬 , 十萬的我們不 照樣 很開心 嗎 , 所以說不用和自己過不去 , 活得越久越開心 , 想什麼煩惱事 , 短短一輩子一定要 珍惜 。 -
76 # 晨光悅暉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個人活多少歲不是自己能夠選擇的,但是人們總是希望自己健康長壽,不會有人說:“我活多大歲數就夠啦,不需要再活下去了”。
影響人壽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遺傳基因、受教育程度、經濟條件、生活環境、醫療服務水平等等。遺傳基因來自祖輩的賜予,因人而異。接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他們會選擇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均衡膳食營養,適量運動和進行有效的疾病預防。經濟條件好,家庭收入高的人,能夠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保證身體健康需要的高營養食物,支援健康需要的疾病預防和良好的醫療服務。
至於一個人的生命到底延續多久才算行?這個問題不可一概而論,我們應該主要看這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而論。比如毛主席這樣的偉人,活一百歲都不多,而且廣大老百姓都需要;反而像希特勒這樣的超級戰犯,我認為活30歲就行啦,不需要等他長大成人後,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數千萬平民百姓喪失生命。
-
77 # 何蟲子
問這個問題的人是不是怕自己老了成了子女的負擔?
那些你愛吃的炸雞烤鴨紅豆酥;那些你愛擺弄的花花草草;那些孝順你的兒女孫輩;那個寵你愛你一生的伴侶……你都捨得嗎?
以前我總嚷嚷著,我這一生,活到六七十歲7就夠了。老了又醜又行動不便,還可能要人照顧,多難受。
可當我隨著年紀漸長,有了自己所愛的人,也更加懂得親情愛情友情的可貴時,我希望我能長命百歲!
我想跟我的愛人長長久久,老了能一起拄著柺杖敲夕陽;我希望我跟我的老姐妹們談笑風生,老了還能聚在一起聊八卦;我希望我跟我的子孫後代談古論今,老了給他們好好講講當年我叱吒風雲的颯爽英姿……
我還想吃好多好多的美食,就像蔡瀾老先生一樣,愛吃會吃還會評。我也想去好多好多的地方,那些年輕時還沒有騰出時間去的名勝古蹟,都等著我去一一踹足呢。
老了後,捨不得幸福的生活,捨不得所有我們愛著的人,捨不得這樣世界!
-
78 # Zzy冬日暖陽
“富貴由人,生死在天”。有一個好的身體,不給別人添麻煩最重要。國家如果真能立法通過“安樂死”,我會去立個公證,如果有一天癱瘓在床,靠呼吸機或鼻飼維持生命,或老年痴呆,連自己的兒女都不認識了,給我實行安樂死。
-
79 # 曖心向陽
我認為現在的生活質量、水平都提高了,七十歲己退休了,有工資,吃的好丶玩的好,身體還很健康,好好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
80 # 福耒樂
活多大歲數,自己說了不算。
其實人一出生,老天就安排了,你的命運,生與死老天說了算。
我的要求不高,也許是好多老人做願望,活多少歲不要緊,關健活的健康,生活無優,子孫上進,家庭和諧,很重要一條,心態好,心情樂觀的人,極少生病。
人那不論高壽,七十,八十歲也好,知要自己心善,知足常樂,涗不定活九十,一百歲。
我認為健康活一百歲不多,身體多病,活七十歲也多,這就看各個方面因素,取決於你的壽命。
回覆列表
寶叔我今年60歲了,對生命的意義有所感悟,我認為你說的人活70歲就行了,不需要活的太大,有不同的觀點。
一、人活在世人,生活質量決定你活的是否有意義。
1、如果你70歲,為國家和人民沒做什麼貢獻,長年臥病在床,病痛每天折磨自己,生活不能自理,都需別人護理。你就是高幹或者公務員,每月退休工資二萬多元,醫療費都給你合銷,每天大魚大肉吃著,你說給兒女和社會添沒添負擔,生命質量高不高。活的是否有意義。
相反,一個農民70歲了身體很棒,經常在村裡幫助別人,經常為人民做有意義的事。能勞動能種田,養豬養雞自給自足,養活自已,每天是粗茶淡飯但快快樂樂的生活,誰然沒有退休金,但不給兒女添負擔,你說生命質量高不高。活的是否有意義。
結論:人生活質量,不是70歲後享受退休工資多少,更不是每天吃喝享樂大魚大肉決定的。而是為人民服務,身體健康,知足快樂的心態。雖然沒有很高的退休工資,但是不給兒女國家添負擔,雖粗茶淡飯但平平安安。
二、家中有一寶,必須有一老。
古語說:家中有一寶,必須有一老。誰人沒有雙親,誰人沒有父母。家中父母能活到70歲以上,而且身體健康,生活自理,那是做了好事,修來的福分。家中有父母,那才是家。
很多70歲以上的科學家,還在為國家做貢獻,很多70歲的退休老人還在擔負起接送孫子上下學的任務。很多70歲的農村失地老人,還在種田打工。很多70歲的老人還在老年大學學習。很多70歲的老人還在把辛苦一輩子攢下的錢,捐助給上不起學的立志學子。
結論:人70歲是夕陽夕下,正在燃燒晚霞,給大地帶來餘暉。健康的70歲是國家的寶,家裡有健康的70歲父母是家裡的寶。
三、生命不在長短,不在活多少歲,而在於是否有意義。
有的人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雖然像流星劃過天空,卻燃燒了自己,奉獻了社會,他們的生命雖短悠長,可謂不朽。有的人雖然活到一百歲,對人民奉獻甚微,向人民索取巨大,貪汙腐敗,幹盡壞事千人指,萬人恨雖然長壽,其生命卻黯然失色,一臭萬年。
結論:一個人能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犧牲自已,他的生命比泰山還重。一個人為了自已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他的生命比鴻毛還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