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21 # 隱者有言

    孩子寫作業慢?是經過對比得出的結論?還是按照成年人的標準來評判?孩子上幾年級了?由於問題描述不細緻,無法精確的針對性的回答,那麼,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進行分析。

    如果孩子跟同齡人比起來確實慢。反映在行為上,其底子上出在平時的日常習慣中,一方面與孩子專注力日常的培養有關係,另一方面也有作業的難度有關係,這個難度是相對的,是對你家孩子本身來說的難度。

    首先是專注力

    孩子的專注力是具有年齡特徵的。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7-10歲的孩子,也就是3年級以前的孩子,維持專注力的上限是20分鐘左右;

    10-12歲,也就是4-6年級的孩子維持專注力的時間是25分鐘左右;

    12歲以上,也就是6年級到初中階段,專注力維持在30分鐘

    所以,在看問題之前,先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來分析,我們教學中有一個詞語,叫做學情分析,學情分析就是要分析孩子這個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和對事物理解的方式來上課。採用的講解語言也不一樣。

    所以,根據孩子的專注力時間的長短,家長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讓孩子定一個鬧鐘,按照時間單位,讓孩子完成這個時間以後,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然後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練習。把作業的時間分解成一個模組,培養孩子寫作業的專注力。進行刻意練習,在運動中這叫做間歇重複訓練法。這個過程需要父母幫孩子進行記錄,共同幫助孩子提高,單純指望孩子自覺進行,效果差強人意,孩子有一個共同的夥伴完成任務會更加有動力。我們平常去健身鍛鍊的時候往往就有這樣的體驗,一個人很難堅持長久,兩個人三個人一起,就會有驅動力。

    其次是作業難度對孩子來說有難度

    如果作業對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那就需要父母給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不僅僅是嘴上說說,這個需要家長陪伴更長久的時間和耐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先讓孩子把最難的題目解決掉,再完成簡單題目。這有點顛覆大多數人的認知,不是先做簡單的,再做難題嗎?那是考試的策略。

    但是家庭作業,孩子的精力畢竟有限,前面簡單的題目消耗了一部分精力,遇到難得題目孩子是有畏縮心理,遲遲不去面對這個難題,所以作業寫起來就是拖拖拉拉,其實是在逃避。所以,趁著精力比較足的時候,先花費精力解決難得,後面的容易的就更加容易完成。這跟我們做工作一樣的道理,我們總是喜歡做起來熟悉的工作,對於新的專案或者變革總是抱怨和畏難。

    第三個就是孩子的書寫速度問題,前期孩子沒有經過書寫的訓練,如果是剛上一年級,書寫沒有經歷過,在一定程度上是會很慢。而且後面的練習沒有經過專門的練習,孩子還是按照以前的速度進行,這就導致了沒有進步,但是這樣的情況很少。

    也就是說,專注力缺乏,作業對於孩子本身的難度,也就是知識掌握的不牢固,不熟練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學習方法的問題,這個就需要改變孩子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了,而不僅僅是從表面上催孩子寫作業進度的問題了。因為根基不行,速度再怎麼樣也上不來。

    所以需要對症下藥,跟孩子多交流,讓孩子說說自己的真實想法,家長才好有針對性的去提供策略和辦法。如果是學習方法的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孩子每天給你將解題目的解決辦法,在孩子說的過程就是發現他理解問題的過程,也是家長根據孩子學習方法的問題,進行改變的過程。這個真的需要家長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孩子,而不是指責孩子,給孩子提供建議,這個建議是方法和資源,而不僅僅是口頭的建議和說教。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認知,就是孩子和家長會為了作業而作業,什麼意思呢?

    作業是用來查漏補缺的,是檢查自己掌握不牢靠的知識點,很多孩子寫完作業就萬事大吉了,缺少了通過作業檢查自己哪些知識掌握不牢考,有疑問的知識點,這個需要父母去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也需要父母家長在孩子寫完作業後,一起去跟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嘴上訓斥和說說,如果家長只是一味的發脾氣,孩子是不會跟家長交流哪些知識不牢靠的。

    學習方是方法的養成意識和習慣,真的是靠父母花時間和精力來好好研究,需要付出時間陪上去的。這些初期的學習方法意識和習慣的培養靠家長自己,別指望老師能來解決。

    這些看不見的學習方法的培養也是一種刻意練習,孩子是一張白紙,但是從小有了這樣的思維和意識,孩子會考慮學習的方式方法的問題。如果家長自己都不知道,都不瞭解,怎麼能傳遞給孩子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產權房子能不能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