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城笑仔
-
2 # lrvingpenn攝影
最近經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35歲以後就找不到工作啦,人到中年沒人要,面對不同的壓力,你該何去何從?”
國內也好西方也好都一樣,昨天公司集體搬遷,我們從晚上的8點一直搬到11點半。公司物資太多了,光用麻袋裝就用了30多個才能裝完。就這樣,我們一邊整理,一邊打包,然後合力把物資搬運到樓下,用小貨車運到新的辦公地點。
一、體力不支
在搬遷中,我發現我的體能下降較為嚴重,請來的5個搬運工人,一直在搬運中,都沒有體力下降的痕跡,而且還是越幹越有勁。而我卻呈現出體力不支的狀況。那個時候,我已明顯感覺不對勁了。30多歲的我,沒有那麼誇張吧,竟然體力不支,這讓我很詫異。難怪有一個搬運工在搬運物資時,發現我的動作不麻利,笑呵呵道:你們都是經常坐辦公室的,我們都是經常搬家的,搬這點東西不算累,你們就夠嗆了。
那句話說到我的心坎裡,我跟他們年紀差不多,體力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差距。難道我老了,沒有那麼誇張吧,35歲,正值盛年。那為什麼我搬家卻力不從心呢?
經常做辦公室都有一種體會,偶爾搬家,自己在搬運中很吃力,會抱怨到:搬家好累的,好久沒有運動了,要找個時間鍛鍊一下才行。搬家時已明顯感覺了運動的重要性。健康的體魄對我們來說是何等重要。
二、壓力大
我們35歲的男人壓力真的很大,只有自己到了35歲,才真正體會到這個年紀找工作是多麼的尷尬,現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自己是條廢鹹魚了。
不知道各位也沒有發現一個現象,你們如果去找工作,就會發現很多單位限制35歲以上,為什麼呢?35歲的男人,年齡大,顧慮多,壓力大,有時候對待遇還提出要求。
早期,我面試兼職人員時,有一個33歲的男人,開口閉口就是要待遇。我們營地本來就提供食宿的,但他說,不在我們這裡吃,也不在我們這裡住,就是要錢,而且要求把給他住和吃的費用統統給他。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他壓力很大了。因為他要兼顧家庭,生活,工作,還有還債。
現在的年輕人非常受歡迎。年輕不說,而且有幹勁,渾身充滿朝氣,最主要的是自己是白紙一張。公司領導給年輕人畫個餅,他們都容易接受。工作都是積極服從,沒有什麼怨言。這就是25歲年輕人與35歲以上的差距和待遇。
三、利用價值
35歲的男人找工作,除了年齡大,力不從心之外,你有無利用價值,也是被拒之一。
你去單位應聘的時候,單位領導會問你有無相關的專業能力或知識,如,身邊人脈資源,專業知識,技能水平,溝通、管理等各方面能力,說白了就是你有無利用價值。如果沒有,基本就被PASS掉了。如果有的話,你還是有點本事找工作的。
到現在年紀漸長,就會發現時間慢慢過去了,現在已經不年輕了,機會也越來越渺茫了。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才意識到手上沒有幾樣看家本領,在社會是很難立足的。這是不是很可怕的事。
但真正的可怕是:當你不再年輕了,你還能做什麼?
我以前也想過這樣的問題:當我35歲的時候,肯定什麼都有了。但現在已到35歲,生活和工作卻是越來越焦慮了。有人說:從你22歲畢業開始工作,到35歲已經工作十幾年了,這麼長的時間裡如果沒有掌握一項核心技能的話,那實在混的太差了。但大部分人會想,我們都只不過是普通人而已,所做的工作也不過很普通。我們的工作,年輕人學習力強,學習幾天很快就能學會了,所以自己的崗位被人取代是正常的。
有人問我,他們會去做什麼工作呢?
那些35歲以上的人,很有可能降薪去做老本行了,也可能去開滴滴了,或者創業,跟幾個朋友合開個小超市小飯館什麼的。35歲之後,人生更多的是妥協,而不是選擇,就算是選擇也是求穩定。因為他們沒有時間耗了。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看到一組片段,電視中的壞蛋,被揭穿之後,總是會跪在地上不斷磕頭求饒:求求你饒我一命,我上有八十歲父母,下有三歲小孩兒,全家人都指望著我,你殺了我一人,就是毀了我一家啊。
朋友,你想過自己為什麼如此落魄了嘛?35歲的你,站在一個難以抉擇的分水嶺,你已經沒有時間耗了了,我們有時候只能向生存妥協了。
但就算妥協,也要懂得穩中求發展,業餘求提升這個道理。
接下來,你要知道你該怎麼做?
一、學會利用業餘時間學習
20年前種樹是最好的時機,第二最好的機會就是現在。因為你有這個意識了,你的人生還是有曙光的。
都聽過這句話吧:活到到學到老,只要不要停止學習的腳步,你還會創造美好人生的。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要不斷學習,在職場中,提職加薪是需要自己付出努力的。
二、定目標,對自己狠一點
你還記得你工作時的目標嗎?給自己定個目標,定個學習計劃,學會科學理財。你只是35歲,年齡雖然稍微大了,但你要保持一顆積極向上求學的心態,敢於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經歷在一個領域裡開拓一片疆土。
如果你的競爭力足夠,是不怕沒人要的,所以,從現在開始不斷的積累自己的專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就算到了35歲,你仍然極具競爭力,不怕沒人要!
相信自己,你會做得更好。
-
3 # 屎殼郎小東
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年齡,而在於人口
我司在冰島有個分公司,而冰島一共就30萬人,所以仔細研讀冰島同事們的簡歷就會發現,不僅老弱病殘孕一應俱全,而且每個人都幹過無數種工作,而且前後毫無聯絡
也就是說,在冰島這種國家,只要你是個四肢基本健全,頭腦基本正常,有著正常學歷和工作技能的人,除了一些極其專業的職業比如醫生,律師等,其他工作根本不挑人,也不挑年紀,因為僱主也不會有太多選擇
擴大一點來說,只要是個經濟還算髮達的國家,人口不要太多,普通人總能找到一份過得去的工作
更何況歐洲(非美國)出了名的社會主義,幹好幹壞一個樣,外企白領比超市收銀員工資最多最多能多個一倍,而就算是收銀員,也能有房有車每年全家度假,而極高的城市化率也導致幾乎沒有城鄉差距,很多大企業總部都在鳥不拉屎的村裡
回到中國,咱們有14億人口,2019年出生1500萬,2019畢業大學生834萬
而作為社會主義發展初級階段,全國好的公司就那麼些,又不願意窩在老家開個小超市什麼的,每個人都想來上北廣深做網際網路產品經理,企業也不傻,總有年輕力壯肯加班腦子好工資低的人可以用,幹嘛用你?
最後,大家一定要理解,人口密度這個資料是沒有意義的,說到人口密度,日本,德國這種都比中國高了去了。對於中國,14億人口如果能平均分佈在960萬平方公里上,那大家都是瑞士生活水平,但是這種生活水平需要極高的社會發展水平來支撐,我們目前的社會發展水平,只能支援上北廣深最多加上杭州蘇州之類的超級大城市達勉強達到入門發達國家水平,而這需要無數新鮮的血肉,前赴後繼地來燃燒青春
-
4 # 甘埠大叔
35 歲在西方社會來說,是一個很年輕精力旺盛的年齡。其實對於老年人的歧視可以比較直接的說是體力和腦力跟不上職場節奏,所以不予僱傭或者辭退。35歲分界線的例子似乎都集中在資訊科技的公司,這也許可以理解,因為快四十歲的純技術類的人在精力和靈活性上也許跟年輕人很難相比。而管理層相對來說人數上佔少數,所以平均年齡不高。
身處傳統的快消零售行業,身邊的同事35歲以上的大把大把,在公司工齡20年以上的也是大把大把。即便是在IT部門,由於為了削減開支,公司很早就削減IT部門成員,把很多技術崗位進行外包或僱傭臨時員工。這不僅在我們公司,很多其他的非IT公司都走了這條路。所以這並不是年齡問題,因為留下的人也不年輕了。那麼被裁的人要麼去給找別的公司,而更多是為外包企業工作,給其他公司當臨時工。而留下的人成為公司IT系統的唯一專家,就更加裁不得了。
因為根據年齡招聘和裁員是違法的,因此為了節省開支和降低平均年齡,公司也可以通過只招聘實習生來取代一些不重要的正式員工的位置,但必須是非長期必須職位。
-
5 # 木木島
本人亞洲國家去過幾個,西方國家從未去過。要想回答這樣的問題,只能從比較正規的官方媒體的介紹來了解,還有就是參考某些比較有誠信度的知名大咖的介紹。回答這個問題心裡沒底,恐有人云亦云之嫌,請各位見諒。
首先,西方國家的社會福利待遇非常好,醫療保險(大約除美國以外其他西方發達國家都是全民醫保)、失業救濟金、退休養老金、生育補助等等待遇都比較高。
究其根源,到不是西方社會政治制度有多麼先進,多麼親民,實則是冷戰的產物。
其實社會福利制度最先是在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率先實施的,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和社會主義國家競爭,要證明我的制度比你的更好,所以不僅也搞了社會福利制度,而且還要待遇更高、更優厚。雙方彼此的競爭越演越烈,這到是讓雙方的民眾都受益,但是國家的財力終有承受不住的那一天。後來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崩潰解體(崩潰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在此不作探討),而西方國家的社會福利待遇卻已經是居高不下,完全背離了它現實應該有的水平。
實際上到目前西方國家的社會福利政策已經成為他們的重大社會問題。
由於西方是民主國家,誰要是動了民眾的乳酪,民眾就自然會讓他下臺,呵呵,民眾就是這麼任性!
希臘為了維持高福利而向歐盟借債,以至於後來政府資不抵債,面臨破產。眼看債務到期還不起,政府舉行全民公投,讓大家選擇是要改革福利制度,省下錢來還債;還是要維持高福利,賴賬不還。最後公投結果是賴賬不還。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歐盟無奈同意延緩債務,同時再借一筆錢給希臘繼續為其續命。
去年發起的法國黃馬甲運動,其起源也是小幅調整了社會福利政策,致使法國民眾罷工抗議不斷。
話說回來,西方國家社會福利高,失業後有國家養著,基本不影響生活質量。那他們都做什麼去了呢?這方面既找不到數字,又查不到資料,只能猜測一二:或者和中國宅男一樣,在家上網玩遊戲?或者到社群、教堂、公共場所打短工,做義工?或者打起揹包作個旅行者,滿世界去旅遊?或者三五組隊到各地去探險?或者是參加各種非營利組織,滿世界去宣揚民主、自由的理念?
怪不得滿世界都能見到西方人的身影,能夠幫助科學家把人類的觸角,伸展到地球的各個角落;能為了信仰把人權、自由、平等、民主這些“文明先進”的理念宣揚到全世界,也是對人類的貢獻吧。
噯,能夠做一個不用為了家庭和責任而拼死拼活勞累的西方人……真好!
-
6 # 數學楊振興老師
西方社會,指西方意識形態佔主流的國家。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有著不同的定義。但一般而言,它是指歐盟國家、北美、澳洲和紐西蘭。統治血統為白人,有時也包括東歐、拉丁美洲、土耳其和以色列,因為這些國家的文化一脈相承。
在西方國家福利制度中,社會公正這一概念始終包含著兩重涵義,彼此相輔相成:一是機會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問題,二是國家保護人的轉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問題。前者強調社會權利,後者強調削減貧困。但實際上,完全以“3U”標準來衡量,真正的貝弗裡奇式的福利模式,即全民福利模式,在任何國家包括英國和北歐國家也沒有完全實現。例如,在英國,“全民低保”從來就沒有真正地實現過,其相當的非繳費型給付都是針對一定的目標群體進行的。1999年建立的“最低收入保障”規定,如果存款在8000英鎊以上就不能獲得低保,2001年這一標準提高到12000英鎊,2005年又提高到16000英鎊。即使在北歐三國,許多非繳費型補貼也是家計調查式的。利制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宜居的重要因素。英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已經很完善,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制度,英國的福利制度也存在著弊端。
積極作用:1.有助於穩定社會秩序。英國在二戰後率先頒佈了一系列社會福利法案,向人民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部社會福利,一定程度上撫平了人民受到的嚴重戰爭創傷,對穩定戰後混亂的社會秩序,起到積極作用。廣泛的社會福利措施保障了大多數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會需要,這對長時期地保持相對穩定的社會局勢也有頗大的作用。
2.推動了社會物質、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幾十年來,社會保障措施保證了大批生活有困難的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目前平均每1000人擁有8名醫生,9張病床。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而資本家也視福利制度是提高生產效率、追求利潤的投資。同時進一步完善了中小學教育體系,使英國大學從戰後的20多所增加到目前的48所,並使大量的工人家庭子女也能夠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90年代以來,英國大學在校學生一直在35萬左右,每年培養出約10萬大學畢業生。這促進了社會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3.縮小了貧富地區的差距。由於英國中央政府每年大量撥款(1993—1994財政年度為974億英鎊,佔政府總支出的39.8%)用於公共保健、社會保險等福利體制,有力地縮小了威爾士、蘇格蘭,特別是北愛爾蘭與英格蘭的貧富差距。
消極影響:1.龐大的社會福利支出日益成為政府沉重的財政負擔。據官方《國民收入與支出》統計,1951—1982年社會福利支付增長2.7倍,而國內生產總值只增長近1倍,同期社會福利支付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4.4%躍升為29.4%。社會福利費用的來源,一半由企業和個人所繳納的國民保險基金提供,其餘由政府財政撥款。此外,政府還要承擔國民保健,對個人的社會服務、教育和住房等費用。社會福利龐大的支付成為導致經常性財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
2.社會福利制度帶來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一方面,福利措施平均化,助長了一些人對國家的依賴思想,不去依靠自己的努力,而是坐享社會福利。有的失業者認為領取失業津貼可不納稅,還可從事逃避稅收的“地下經濟”,收入並不比低工資職工少。因此,尋找工作的動力有所減弱。有些人不願從事超過一定納稅界限的工作,以免多納稅,又不能從社會福利津貼中得到相應的補償。另一方面,福利制度也無力解決社會貧富懸殊問題。
3.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福利制度越來越成為福利國家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桎梏。英國經濟增長緩慢,與美日等的差距越拉越大。如何提高經濟發展速度、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已成為急待解決的問題,而每年佔國內生產總值相當比重的社會福利開支無疑成為解決問題的入口。
可以說,西方福利制度的改革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打破福利津貼“大鍋飯”的過程。這一過程,用學界的表述來說,是社會保障“再商品化”的趨勢;用北歐三國的表述來說,是“工作有其酬”和“從福利到工作”的轉變;用美國的表述來說,是“拯救社會保障制度”;用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普雷斯科特的話來說,則是“保持時間一致性”:所謂公平絕不是指財富的再分配,也不是財富的轉移,而是要在消費過程中消除經濟政策“時間不一致性”的問題,否則,如果人們知道有人會為他們的消費買單的話,人們就不會再去儲蓄了,也不去工作了。
西方社會35歲以上找不到工作的人,由於西方社會的福利較好,所以溫飽是沒有問題的。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暫時沒有工作的他們,有的人到處遊玩流浪,有的人繼續學習,有的人在家帶小孩,當家庭主婦或者家庭主男。我有一個男同學移民去加拿大,找不到工作,他就在家裡帶小孩,政府對小孩讀書和失業人員有補助,生活也無憂。
-
7 # Petersi1122
很難想象35歲以上找不到工作這個話題!
不過,真有!每當看到西方國家通報失業率資料為百分之多少時,不同的國家都有不同的經濟評論。比如說美國,疫情之前失業率資料為3.5%,是歷年來最低記錄,按照經濟評論家所言,就叫“充分就業”!那3.5%的失業朋友為啥大家都不著急呢?這裡面就有很多水分啦!
有關西方國家社會福利的政策介紹很多,我就不詳細展開了,我就拿我知道的告訴大家吧。首先,你在西方國家工作和生活,你就是標準的納稅居民,你的工資收入自動扣除應繳稅額包括工資稅、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金等,看起來好像跟我們一樣?不一樣!拿澳洲來說,每年的6月30日前,以家庭或個人(單身)為單位,你要如實填寫一份稅務報表,將當年收入(包括工資收入、投資收入、利息收入等各種收入)如實反映出來,同時已繳納多少稅款,然後找一個代理會計幫你彙總並稽核,如果收入超出納稅申報標準,你要準備一張支票交到稅務局。但你申報的是以家庭為單位,因此考慮到你家人是否是全職在家照顧孩子?你有幾個孩子....?這些都是政府規定可以退稅部分!是的,退稅!你的會計會根據你的家庭情況申請政府退稅計劃,打個比方你當年收入十萬,被扣除了三萬稅費,現在根據你家庭的情況政府應退還給你一萬稅費。
你看到了吧?收入越高繳稅越高!那麼兩個人全職工作跟一個人全職另一個在家照顧孩子,稅後收入一樣嗎?還真差不了多少!比如A家庭夫妻二人全職工作,家裡有兩個小孩都在學齡階段,全年年收入超過20萬澳元;B家庭丈夫一人工作,妻子在家照顧孩子,全年家庭收入15萬。最後實際稅後收入相差已經相差無幾,原因就是累進稅率下,收入越高稅率越高。
現在,你明白了吧?為什麼35歲以上乾脆就不找工作了?原因就是有部分人選擇在家照顧自己的孩子,這部分其實是政府鼓勵的並且有政策性補貼。在西方,只要你是一個有勞動力的人,哪怕失業率飆升到10%以上,你也可以找到工作崗位,無非就是苦一點累一點收入低一點。那些說找不到工作的,你還真別信!他們是騙政府的,因為他們可以申領失業救濟金,到了失業金領沒了,隨便再找個工作,然後再辭了工作繼續申領失業救濟。這個就是為什麼3.5%的失業率被稱為充足就業率的原因。
-
8 # 錢程密碼
萬惡的資本主義跟咱們不一樣,中中國人口太多,競爭太激烈,35歲萬一失業就會焦慮了。
西方發達國家一般都是855工作制,歲數很大了也不會裁員,就算失業了打一份零工一樣過日子。
比如美國都說產業空心化,沒錯啊,低端製造業比較少,主要是高科技企業,再就是服務業,因為是週薪制,白領一般撐死比藍領高一倍工資,發了錢就消費,不存錢,失業了打打零工。也能混很久,再找不到工作就領失業救濟,流浪漢有地方能領到麵包,反正餓不死,老美好日子過太久了,底層不求上進的人居多,為啥排斥移民,尤其是中國移民,因為中中國人勤奮,閒中中國人搶了他們飯碗,錢拿得比他們少,活幹的比他們好,人家有危機感啊正常啊。
而且關鍵老美找工作都不問年齡的啊,年齡是隱私,是不是35歲那得估算了,檔案裡面肯定沒有。很多六七十歲的都還在工作,中中國人口太多,一代新人換舊人,淘汰太快。西方沒這種危機,混碗飯咋都能混。
所以咱們跟別人差距還是有不小,想過好日子就得努力啊,
-
9 # 癸辰淼淼淼
西方社會“歧視”是紅線,不能碰。面試中你不能問對方年齡,籍貫甚至性別,否則你問完再把人拒了,人家會告你歧視。所以除非你長的特別老,用人單位很難判斷你的實際年齡是不是大於三十五。但我不是說沒有年齡歧視,各種歧視是無處不在的,但用人單位不能做的那麼明顯,用人單位還要儘量招各種性別種族年齡的人來讓自己的公司顯得“多樣”。
另一個原因是西方社會純拼體力的工作已經不多了。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制造業已經萎縮了(我可沒說製造業歸到零,我只是說萎縮,低利潤的被擠出),沒啥產業工人,沒有那麼多工作讓你去輪大錘(這是比喻,現在絕大多數重體力勞動都被機械取代),主要的就業機會都在服務業,在超市收銀啥的,多大歲數都差不多,老的都快站不住的收銀員我都見過。我認識五六十歲的卡車司機,由於這邊不會超時超載,他們日子還挺滋潤的,不算很辛苦的職業。程式設計師等這類技術性工作由於強度遠遠小於國內,年紀大點的程式設計師依仗經驗反而有優勢。
也有不少人會選擇打打零工,幫人家花園澆個水除個草遛狗看孩子啥的。他們很多隻要現金,不交稅不說,由於極低收入還能吃點救濟。算下來不比正經工作差。
有朋友說那種流落街頭,吸毒酗酒,身子都掏空了的日子不好過,他們不在本文討論之內,因為題主問的是35歲找不到工作的人,你說這種流浪漢很少有願意找工作的,如果他們願意,會有人幫助他們,幫他們戒酒戒毒,但這些玩意很難戒掉。所以我說的是那種願意勞動又還有勞動能力的人,他們就算沒啥技術,其實日子還可以,頓頓有肉,出門開個小破車,孩子上免費的公立學校,要是孩子願意學習,將來貸款也可以上大學,當然家裡沒多少現金和存款,會覺得拮据。可一年掙多少錢才會覺得不拮据?我還覺得拮据呢。
中國社會普遍有個二十七八歲就要結婚買房的認知,導致年輕人生活的穩定性遠遠超過西方同齡人。
如果所有中國年輕人的理念都是幹一兩年就換個城市體驗生活,30歲之前北上廣深都待過一遍,那技術企業就會重用35歲以上的人,因為他們有家庭孩子,不會動不動就換個城市說走就走,留下一堆祖傳程式碼無人維護沒人敢動。
好訊息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開了。反正這輩子遲早都要選一個地方待著的,房價又不漲不會踏空了,早結婚買房的價效比就越來越低,租房四處闖蕩的吸引力越來越高。95後平均7個月離職,公司會發現,招一個新人剛剛培訓完上手沒幾個月他就走了,還不如對老人好點培養他們的忠誠度。
至於西方,因為不會因為員工年齡而裁員,所以要麼找到工作的一直幹下去,找不到工作的就一直在打零工打一輩子,不存在35歲之前工作體面35歲之後失業的問題。
-
10 # 吳支小蜜蜂
35歲在西方社會來說,是一個很年輕精力旺盛的年齡。其實對於老年人的歧視可以比較直接的說是體力和腦力跟不上職場節奏,所以不予僱傭或者辭退。但是對於中年人的歧視往往是多方面的,比如有家庭的人相對於單身來說,能夠分配給工作的時間更少;比如婚後女性要生育和帶孩子,精力和時間的平衡都非常困難;比如已經追求穩定的年齡段的人,與追求“銳意進取”的科技公司的公司文化理念都不夠相符等等。這些因素,哪怕在“政治正確”非常嚴重的北美,也是會被僱主隱性考慮的重要因素。
然而,北美相對於整個東亞地區來說,由於整個婚戀家庭時間的推遲,以及西方人對個人探索和自由的強烈追求,25-35歲是年輕和探索的狀態。所以僱主考慮到一個僱員或者潛在僱員會被家庭影響時間和精力的年齡段會相對東亞往後推移。在我的理解中,45-55歲的普通員工/中層管理,才會比較容易遇到“職場年齡歧視”。
第二,北美找工作是不需要進行“年齡披露”的。年齡屬於個人隱私,簡歷上只需要標明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如果不是靠人脈推薦的話)。且由於美國本身的多種族性,跨種族判斷大概年齡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除非到了比較容易判斷中年+的45-55歲,僱主是無法判斷個人狀態的。
-
11 # 打工仔嘉嘉
找工作和年齡的大小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年齡大的依然可以找到工作。關鍵是你要找什麼樣的工作,還有你找工作的性質是什麼樣的。如果你自己有非常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和一技之長,那麼無論你年齡多大都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最關鍵的還是你對自己有沒有一個非常清晰和準確的社會定位和自我認識。如果具備了以上,這三個條件的話,那麼找工作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其實這個社會根本就不是工作,難不難找的問題,而是你自己沒辦法邁過你心中的那道坎。人的思想一旦墮落頹廢那麼行為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
12 # 北歐那些事兒
在芬蘭,有個國家扶持計劃叫“尋找消失的爸爸”主要正針對年齡37以上的失業男性,因為他們是家庭的頂樑柱,也是社會主要的就業中堅力量,國家特別出臺經濟補助,幫他們完善培訓再就業,甚至直接補貼金錢,幫助爸爸們及背後的家庭度過難關。是社會重新獲得有經驗的從業人員。
-
13 # 躍德哥
西方社會35歲以上人找不到工作和中國一樣失業待在家裡靠的是政府救濟金生活著,只是西方社會的福利比較好,也只是享受社會最低層的生話,也可以看到找不到工作在街頭到處訖討過著流浪訖討,留宿街頭,有些無業者就會觸犯法律,上街偷搶走上犯罪的道路,在美國同樣如此,年青人失業後靠救濟生活,生病還得要支付醫藥費,走頭無路可走也就是走上犯罪道路。
-
14 # 米米的德國慢生活
結合德國目前情況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首先,德國的失業率很低,常年在4-5%左右。這源於德國教育體制比較穩定,大部分人都能受教育。並且整個國家或者企業,對於”大學“或者”職業技術院校“沒有100%的區別對待,這兩者之間也能很好的轉換和認可。另外德國機械產業發達,需要大量技術工人,所以失業率相對比較低。
如果確實是事業了,失業者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領取6-12個月失業金。失業金數額根據工作時繳納的失業保險金額計算。根據德國統計局統計,2014年德國實際失業者每月平均可以領到889歐元的(稅後)失業金,相當於7000元人民幣。
失業後,即使領取失業金,你也必須積極地尋找新工作,每個月有義務至少發出三封求職信。為此你需要向勞工局提供書面證明,比如每2周郵件或信件形式告知你找工作的最近狀況。每8周左右,勞工局的工作人員都會找你面談一次,瞭解你在這兩個月裡的求職狀況,如果你無故不去,他可能會暫停你的失業金,直到你出現為止。
你可以一邊領失業金,一邊從事兼職工作,前提是每週從事兼職時間必須小於15小時。而且,由於你有兼職收入,失業金將會相應的有所減少,但總體的收入還是會高於你不做兼職工作。另外你也可以選擇失業後去大學讀書深造,只要學校給你開具證明,每週需要學習的時間不超過15小時即可,勞工局不會終止給你發放失業金。
希望可以幫題主具體得了解到德國得情況。
-
15 # 殷昊Tiger
美國不瞭解,說一下歐洲這邊的情況吧。
研究生畢業後開始工作,方向供應鏈管理,今年28歲。無特殊技能,只有考出來CPIM的certificate,可惜的是在歐洲,只有美國公司看重這個證書,所有並沒有什麼鳥用。
好了,開始說說我在這裡看到的情況吧。
現在所在的公司是美國一家服裝公司,我在公司的歐洲總部。整個office一共有176人,其中超過35歲的佔55%左右,可以說是公司的真中流砥柱。30歲以下的manager幾乎沒有,最年輕的manager今年31歲,去年升的職。公司的senior manager全部在35歲以上。director的全部超過40歲了,沒有例外。可見在歐洲,即使是美國公司,也是看資歷升值的。
這種情況下,我們公司的平均年紀也不到30歲。首先剛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就有一堆,還有一堆剛20歲的實習生來拉低平均年齡。
在高科技網際網路公司,程式設計師佔比多的公司裡面,平均年齡低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這是非常消耗腦力的體力勞動啊。而在傳統行業,比如電子,醫療這些需要沉澱和經驗的行業裡面,普遍年齡都在35歲往上。
隨著員工的年齡增長,公司需要付出的運營成本也會相對提高。很多非重要業務,公司就會選擇乾脆外包出去來減少成本。像我們公司,今年就把全球的客服部門(亞洲的除外)外包到了保加利亞。所以前兩個月,剛剛裁減了53個客戶部的員工,只有2個成功轉崗到別的部門。
總的來說,年齡越大,轉換跑道越困難,找工作越不易。但是如果你不停的提高自己,累積經驗,讓自己變得難以取代,年齡就不會是你的短板!
共勉!
-
16 # 友人Vlog
都幹嘛去了?第一有完善的社保體系領取救濟金。第二乞討賣藝生活。第三成為犯罪份子搶劫販毒。第四打短工養活自己。
-
17 # 小團圓姥姥
西方社會35歲找不到工作是很慘的,基本上沒有什麼好出路。個人認為可能部分人去找一些短期的臨工來養家餬口,邊幹邊找正式工作。部分人去領社會救濟,先維持生活,再等待工作。部分人有老可啃(儘管這種情況不多,也不排除),先啃老,再找工作。部分人可能去一些需要志願者的地方先去幹幹,邊幹邊找機會。有部分人可能就是直接當流浪漢了,因為西方國家的流浪漢還是很多的。
-
18 # 楊凌源春文冠果
鄙人從未跨出過國門且孤陋寡聞,久住桃花源,不知有漢魏。除中國的事略曉一二外,西方等一干社會的事像是35歲以上和35歲以下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幹嘛去了這個問題,這個我還真的不知道。不過中國倒有一句話可供參考。說是:"無事生非",他們找不到事做,大概都去生非去了吧。
-
19 # 一個大咩
這個要看不同過的地域,西方國家也有差異。
對於美國而言,由於經濟發達,人口密度低,工作機會比較多,找到一份好工作會有點難,但找到一份工作的難度並不大,所以在美國找不到工作的人,一般是自身有問題,比如說有嚴重疾病,或者吸x品等。對於美國而言,美國的醫療費用非常高昂,Medicare覆蓋的主要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所以對於工作年齡段的人而言,支付體系主要通過商業保險來支付。美國的商業保險和工作直接掛鉤,公司支付大部門,個人支付少部分,所以找不到工作對於普通美中國人而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意味著不能生病,一旦生病沒有工作,沒有商保的話,因病返貧都是小事,直接破產都沒有問題。
對於英聯邦國家,比如英國,加拿大,澳洲等,醫療支付是單一支付體系,費用主要由政府負擔,個人支付的部分非常少,甚至為零。這樣的話,在這些國家的35歲以上的人,有較大的選擇空間。找不到工作可能是自己不想工作,可能是想玩幾年,想休息幾年,反正生病了有國家付費治療,而且這些國家人口密度低,經濟發達,民眾受教育水平較高,所以工作的機會很多,找到工作很容易,那就想幹點啥就乾點啥。北歐的高福利國家也是類似的體系,所以不工作,也不用擔心因病返貧的問題,生活質量還是有保障的。
對於我們國家35歲以上的人而言,沒有工作意味著因病返貧的風險快速增加。中國的醫療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基本醫療目錄,國家醫保目錄,和商業保險,尤其是後面兩個和普通人息息相關。但問題是藥效好,安全性高的創新藥,在國家醫保目錄中收錄的較少,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業保險的覆蓋比例較低,尤其是經濟條件差的地區,而且商保的賠付機制並不透明,拒賠的事情時有發生。此外,商保的額度在大病重症的治療費用面前,依然是杯水車薪。這種情況下,不工作意味著抗風險的能力會降低很多。衣食住行上面還可以講究一下,治病沒法講究,病情發展了,意味著問題更加嚴重,花費可能要更高。
所以,我們希望醫療健康領域能有更多的投入,讓中國的人民群眾能有更好的抵禦疾病風險的能力,讓我們有底氣,有信心來面對工作。
-
20 # 春天124025093
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活法。三十五歲以上的人,沒有工作,一部分人享受失業保險,一部分人家境條件好,在家休息打理家務,幫助家人料理生意。還有一部分人,自身能力很差,失業金很低不夠用,就去當乞丐和小偷小摸了。供參考。謝邀了。謝謝。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問的....................................
不管在西方還是東方,只要沒有工作,就意味著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會想辦法創造收入。
而創造收入的其中一個辦法——工作,你都說了找不到工作,所以PS、、、(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著一輩子都不會打工的——摘自一位大佬的回憶錄)
還有犯罪...........(我的膽子比較小,這個做不來)
還有乞討,當然了,西方的一些國家對沒有工作的人每月會有一筆救濟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