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時若小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是指道的特點陰陽的和諧統一。二是指陰、陽二氣。道本身包含對立的兩面,因此陰陽二氣都包含在“一”中。三是指由陰陽兩者互相作用,進而生成萬物。

    這句話告訴我們:萬事萬物內部都包含陰陽兩種力量,陰陽交融才呈現和諧的狀態。《黃帝內經》說"生之本,本於陰陽"。人生天地間,天在上為陽,地在下為陰,人在中間追求的則是陰陽平衡。

    健康的身體離不開陰陽平衡

    1)運動平衡

    有些人好靜而有些好動,無論是坐的時間長、動的時間少;還是動的時間長、坐的時間少;都會造成陰陽失衡。運動可使氣血暢通,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剛開始鍛鍊,體質較弱的朋友可以從散步、慢跑開始。

    很多運動達人在疫情期間,中斷鍛鍊,身體功能“退化”。疫情一結束就恢復了之前的鍛鍊強度,新聞稱“報復性”運動,結果導致不同程度的運動性損傷。可見運動強度要根據身體的實際情況而定,過度運動,對身體是種傷害。

    2)飲食平衡

    因受到某些養生言論的誤導,有些朋友無肉不歡卻不喜歡吃蔬菜;有些愛吃蔬菜水果卻不吃葷腥;有些減肥人士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營養失衡。我們都知道人體的三大營養來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想要達到人體的陰陽平衡,均衡營養缺一不可。

    和諧的生活離不開陰陽平衡

    生活中的休閒與工作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二者缺一不可。一味休閒,會覺得空虛無聊;過度忙碌的工作又享受不到生活的樂趣,不僅透支身體,且有損健康。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時間,有規律的安排休閒時間是給身體儲備能量。擁有充沛的能量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這也是調節陰陽的動態平衡。

    陰陽兩種力量會互相轉化

    所謂陰極必陽,陽極必陰。老子的智慧告訴我們,一路順遂更要戒驕戒躁,保持高度警醒,以免招引禍害;而所經歷的苦難,則是對我們的意志的磨練,只要不輕言放棄,說不定能絕處逢生。

    無論是健康的身體還是和諧的生活,無不在告訴我們陰陽平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正是因為不斷變化,我們才需要不斷協調以維持其動態的平衡。而遵循自然規律,就是保持陰陽平衡的基本法則。

  • 22 # 鴻儒智業

    關於《道德經》中的這個一二三的理解很多,也很亂,我試著將我的理解與您分享,謹供參考。

    易經中有個萬物生成模型,其核心是有生於無,或者說是無中生有。這個萬物生成模型有兩個常見的論述形式,一個是孔子在《繫辭傳》中所說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另一個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兩個模型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的“易”和“道”都是無,都是無極,是萬物之始;一就是太極,是從無中生出來的那個“有”,是萬物之母;二就是陰陽,是遵循陰陽二分法對太極進行的切割和分化,如同人的受精卵不斷一分為二最終成長為個體一樣,所以陰陽以及陰陽二分法是易經(包括《道德經》)中的重要概念和工具。正如莊子所說“易以道陰陽”而已。

    但從三這裡,兩個模型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在孔子的模型中,繼續用陰陽二分法這個工具得到了四象、八卦乃至萬物,而老子的模型中,三指的是天、地、人三才。之所以三生萬物,是老子認為天、地、人相互合作,共同創造了萬物(天、地、人本身也是萬物),更加強調了人在創物造物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和重要作用。

    西方認為是神(上帝)創造了萬物,因此只有神才是造物主。而東方哲學認為人蔘與了創物造物的過程,所以人也是造物主,尤其是道家認為人可以通過修煉成為神,人是小號的神(未覺醒的神),神是大號的人(已覺醒的人),這與佛家的觀點也很相似,佛教認為人人皆有佛性,每個人都是佛,所以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從這個角度來看,老子的站位要比孔子高,孔子的陰陽二分模型有點機械論的味道。

    老子和孔子提出的這兩個模型並不僅僅是萬物生成模型,同時還是一個萬物迴歸模型,這一點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並給予高度重視。萬物生成模型講的是無中生有,有生萬物的過程,而萬物迴歸模型則是萬物逆著這個模型的演化路徑,從萬物迴歸到六十四卦,到八卦,到五行,到四象,到三才,到陰陽,到太極,最終迴歸到無(無極)。所以道家有“順則成人,逆則成仙”的說法,就是對這個模型的雙向運用,順則生萬物,逆則歸本源。這一點道家、儒家、佛家都是一致的,我們在這三家的言論中都可以看到他們對於“一”的重視,就是在努力地逆流而上,探尋萬物的本源。

    以上是我的個人理解,正如開始所說,對於老子的一二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各有其理,各有其據。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觀點都沒有錯,不過大家所得的道不同而已,甲能從老子的言論中得到茶道,乙可能得到畫道,丙得到兵道,丁得到醫道。所以我們才尊稱易經為六經之首,群經之始,諸子百家之源。正如有部叫做《俠客行》的電視劇所講的那樣,凡是受邀去俠客島喝臘八粥的人,都從那一幅刻在崖壁上的詩作中開發出了各自不同的武學,而各成一代宗師。

    所以老子的一二三具體是什麼不重要,也不要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為根本就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不是我覺得它是什麼,而是你覺得它是什麼,你能從中悟出什麼道。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你的造化,你的修為。

    最後送你《金剛經》中的四句偈語: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取消所有校內外補習班,老師補課抓到就下崗。還教育界一片淨土,你看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