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僧哥在路上
-
2 # 清和月的雲川
我覺得教育方式主要取決於孩子的性格,而不是你覺得這是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就對你的孩子實施,如果始終方式對你的孩子不適合那就對他的成長很不利,什麼事情都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和你腳碼的鞋你硬是套上去,這種效果會好嗎?
我所理解的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就是一個對孩子特別嚴厲,孩子做的所有事情在他看來都不完美,做什麼都得不到讚美(一般是父親充當黑臉),另一個對孩子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很讚美,很包容,一直給予鼓勵與支援。
雖然這種一黑一白的方式也還不錯,不過這種教育模式顯然是對特別自信、甚至有點自信過了頭的孩子量身定做的,因為這類孩子從小就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自己做什麼都是最好的,這個時候就是需要父親打擊一下他,但是被父親打擊之後的他會很沮喪,這個時候母親的安慰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他漫長的人生成長過程中,他會找和自己合適的位置,會不驕不躁,會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但是這種教育方式不適合於自卑、內向、話少的孩子。雖然說性格是基因決定的,但是環境很大程度上也能影響一個孩子的性格。這樣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與肯定,你要不斷的支援他、表揚他、讚揚他、鼓勵他經常說話,他需要一個包容的環境,這種包容的教育方式是很適合自己的孩子的。
教育方式主要看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按照他的性格挑選適合他的教育模式。
-
3 # 兒童哲學啟蒙
“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給個好心不要給個好臉”都是一些“傳統”的教育觀念。
“黑臉”和“白臉”各代表什麼不言而喻。
但因為每個人對“黑臉”和“白臉”以及什麼時候“唱”、怎麼“唱”等各有各的看法,所以,事實上每個人對這些觀念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執行”起來也就因人而異,差別很大。
換句話說,某個教育專家腦海裡的這個觀念和聽者認為的、解讀的、執行的還是不一樣。
提個簡單的問題大家就會明白,“黑臉”的臉就得一直黑著嗎?臉得多“黑/白”才算黑臉或白臉?什麼時候黑,又什麼時候白才合適呢?……?
事實上,這些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因為任何教育行為都得根據作用到孩子身上之後產生的事實效果來衡量。
所以,脫離對孩子的實際影響,只去談這個“觀念”是否適合孩子,還是沒有辦法判定它到底適不適合孩子。
換句話說,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適合自己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和隨機應變的教育。
如果家庭教育就像“黑臉白臉”這麼簡單,那想教好孩子豈不太容易了?所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肯定沒有這麼簡單?
可以肯定的說,在“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之下,既有好也有壞;既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但這肯定是一個綜合因素使然,絕不是“黑臉白臉”的成功。
事實上,首先,家庭教育應當以孩子的客觀成長規律和孩子的特質特點為主導,因勢利導;其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該堅持原則和底線的,就應該堅持原則和底線;第三,面對孩子存在的問題,父母應當儘可能用理智去解決,而不是用情緒去解決;第四,所謂“黑臉白臉”不用分的這麼清楚,也一樣能教出一個好孩子。
清楚了這些,就不會為這個問題糾結。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假設“黑臉”代表著“以律約束”,假設“白臉”代表著“用情感染”,如果非要將二者分個涇渭分明賦予在兩個人的身上,反而會對孩子與父母之間微妙的親子關係產生影響,對孩子自我人格和性格的塑造產生影響。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什麼能適合所有家庭、所有孩子的具體的教育方法,因為孩子千差萬別、各有不同,所以,對於在不同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註定也各不相同。
即便是對同一個孩子的不同階段,我們也不可能用同一種教育方式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一切都在更新變化,孩子亦然,教育亦然。
總結一下哈,“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不是我們如何教育孩子的標準和準則,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法寶,適合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家庭教育才是標準。所以,我們在相信任何觀念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了解我們的孩子!
-
4 # 寒星冷月
在家庭教育中,角色互補我認為這種方式是可行的。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而且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不好教育,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雙方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這個角色常常是互補的,而不是趨同的。
趨同角色的壞處:父母要麼都很嚴厲,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感覺到自己很孤單,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心裡會產生悲觀、自閉的情緒,遇事不敢言不敢做,沒有獨立的個性。父母要麼都慈愛甚至“溺愛”,培養的孩子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叛逆、任性,遇到挫折就逃避或者發脾氣,這樣的孩子在社會上是沒有競爭力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
互補角色的優點:父親要扮演一種嚴厲的角色,母親需要扮演慈愛的角色。“嚴父慈母”這種做法是最合適的,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男人與女人的性格的不同,做錯了事有人管,做對了事有人誇;家庭氣氛和諧美滿,有利於孩子成長。
-
5 # 半知舍
孩子的成長、成就跟家庭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有的時候甚至是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夫妻二人,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是我們認為比較理想的教育方法,但實際卻未必是最佳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有一項研究表明,一個孩子的性格情商是父母性格、情商技巧展示的結果。孩子們是從他們父母那裡學習性格、情商技巧的,沒有父母的示範,孩子們會錯過最好的學習資源。
我們會發現,當父母喜歡對孩子大喊大叫時,孩子也會喜歡對小朋友大喊大叫,當父母經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時,孩子也會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理解人,包容人。
所以,當孩子身上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抱怨孩子,而是父母要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我不太贊同,夫妻二人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那麼做的話,會讓孩子誤認為父母中有一方是家庭的主導,潛移默化的會受唱黑臉一方的影響大一些,另外,一黑一白也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的雙重性格,這對於他們的成長是不利的。
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並不是只有黑臉、訓斥兩種方法,與孩子平等的交流,去引導他們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管用的方法。規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固然很重要,但是在教育過程中,至少我們應當讓孩子知道這件事為什麼不能做,而不是一味的跟他講“這件事不能做,那件事不能做”,這樣的教育方法只會讓孩子做事縮手縮腳,做事缺乏信心。
作為父母,為孩子做好榜樣,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引導他們才是教育孩子的良方。
-
6 # 大鼎鼎學英語
以我之拙見,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應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
因為,一個家庭中,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家長的態度不一致,長此以往,孩子會有投機心理,甚至會有兩幅至多幅面孔。比如,爸爸比較大方,媽媽比較節儉,那麼孩子深諳其道,媽媽不給買的玩具,找機會讓爸爸買;媽媽比較嚴厲,孩子在媽媽面前表現得乖巧懂事,飯自己吃、衣自己穿,奶奶比較慈愛,在奶奶面前就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低能寶寶”,相信誰都不想要這樣一個小“人精”孩子。
所以,父母在孩子教育這個問題上,應該有一致的態度,最好在備孕期間就統一好雙方的育兒觀,儘可能做到一致。實踐過程中,不可避免雙方態度出現分歧,此時切忌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指責,相反更應該維護好彼此的尊嚴,建立家長在孩子面前的權威。私下可再將分歧攤開來細細討論,本著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的原則,各自修正自己的態度,最後達到協同一致。
寫在最後,孩子的教育真的是一個大課題。我家也有一個2歲的孩子,我跟孩子的父親就孩子的教育問題也經常爭得面紅耳赤,但在孩子面前我們是始終團結的,孩子錯了該挨批評就挨批評,找誰都一樣。孩子沒有所謂的“靠山”,也就會成為一個更懂得承擔各種後果的小“大人”。
-
7 # 老孟的娃世界
我記得這句話最早是從我爸吐槽我媽的話裡聽到了。小時候總聽我爸說“好人都讓你當了,壞人總是留給我,將來她長大了,要恨也就恨我一個人。”
直到現在我身邊的很多家庭還延續著這樣的家庭教育結構,好像一定要有一部分人無條件的愛著孩子,有一部分人嚴厲的要求孩子,這樣才能保證孩子茁壯成長。但作為一個多年來在家裡把黑臉和白臉同時包圓的媽媽,我可以很果斷的回答您,完全不需要分類站隊,養孩子可以很隨性。
我家的故事在生完孩子之後我便全職在家帶娃,因此多年來每天24小時和孩子綁在一起,用老人的話說“她張張嘴我就知道想說什麼,抬抬腳就知道想幹嘛”。同時我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一直都非常好,不只是簡單的依賴關係。而我老公正好相反,他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短,而且還是鋼鐵直男一枚,男女有別,他對女孩子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知之甚少,所以不怎麼被孩子待見,他們之間的關係一直不鹹不淡。
所以很早之前我就跟老公達成一致意見,管教孩子的事情由我來做,而愛孩子的事情由我們兩個人一起來做。我這人平時比較愛講笑話,所以跟孩子之間相處起來很容易。除了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我會很正式的跟她談之外,其他的一些事情我都會營造一些輕鬆的情景搞定。而平常小年小節的給孩子買禮物我也會買兩份,一份替自己送一份讓老公去送。
家裡分陣營其實並不好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宗旨在於讓她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禁止的。因此分陣營不如統一標準。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在外面出手打了其他小朋友,爸爸正在義正言辭的訓斥孩子的不當行為,此時媽媽一臉慈愛都湊過來打斷爸爸的話,那麼對於尚未懂事的孩子而言,他的注意力就不會放在做錯的事情本身,而是會被轉移到兩種心理上:
1.爸爸故意找茬兒。因為爸爸媽媽的雙標,不明是非的孩子很容易傾向於有利於自己的一方,那麼他就不會主動去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而是會由於媽媽的態度,主觀的認為自己的所做所為並不嚴重,而是爸爸小題大做。那麼下次孩子很容易再犯同樣的錯誤。
2.更加肆無忌憚。媽媽的公然打斷很容易讓孩子認為爸爸的權威性是可以挑戰的,那麼下次對於爸爸的黑臉,他就更容易抱有挑釁心理,這樣的“保護傘”對於孩子的成長並無益處。
教育結構需要因人而異教育是一件不能攀比的事情,同時不能複製的還有家庭結構。因此我建議各位寶爸寶媽真的沒有必要把職責分得如此清楚。當然爸爸媽媽都參與到教育當中來是家庭最好的狀態,但是如何分工應當因人而異,完全可以一人主導,另一人配合。
誰和孩子的關係更親密,嚴肅的話題便由誰來開口,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而且不容易記仇;誰說話更含蓄一些,和孩子相悖的意見就由誰來表達,這樣更不容易讓孩子的自尊受到傷害。而孩子需要的白臉則需要爸爸媽媽共同付出愛來扮演。
但是如果爸爸或媽媽中有一個格外暴躁的話,那麼另一個需要做的並不僅僅是打斷他的憤怒,而是應該先尋找到婚姻中更好的狀態再談孩子的教育問題。
-
8 # 光華同學
過時了,過時了,過時了。
這是過去沒辦法的辦法,也是很多家庭為了所謂的平衡,才想出來的損招。
看完這幾點,如果還有人認為要這麼教育孩子的話,就別怪孩子長大後跟你關係不好。
孩子會人格分裂的。跟黑臉在一起的時候,要安靜、嚴肅、壓抑,跟紅臉在一起的時候可以撒嬌,可以鬧騰,甚至無理取鬧。從小就讓孩子裝上兩幅面具,我們在職場的時候要扮演不同的面具都覺得自己虛偽,受不了。孩子不應該讓他活在天真爛漫裡嗎?這是一種偷懶省事的招。孩子鬧的時候就用黑臉來對付,孩子哄的時候就用紅臉來對付。這樣,你們就再也不會去關心孩子,深入瞭解他,細微地洞察他那些情緒背後的原因。就用簡單粗暴的辦法把當下的問題抹去了就行。時間長了,你們跟孩子建立不了連線,孩子越長大就越覺得你們不瞭解他,離你們越來越遠。現身說法。我小時候父親基本上是黑臉,在我的童年時代,最開心的日子就是父親不在家的日子,聽到父親回家的聲音,馬上就要把自己的狀態調整過來。長大後,雖然跟父親也有交流,但永遠沒有那種親近感。我們也很難有那種心與心交流。因為這種記憶可能深入到我的潛意識裡,以至於我大學畢業後,在夢裡跟父親的關係永遠是對抗,而且我是反抗的一方,我是經過了很長時間才慢慢解除。健康的家庭教育宗旨就兩點:第一,以身作則。
父母說話算數,父母嚴以律己,父母回到家是什麼樣子,孩子差不了太多。
第二,情緒穩定。
我喜歡當年延安大學那句口號“嚴肅、認真、緊張、活沷”。這個口號看似矛盾,實則是非常辨證的。什麼樣的事該是什麼態度,什麼情緒,是穩定的,而不是隨著你一驚一喜。你因為其它事情心情不好,但孩子不知道,還以為是他做錯了什麼,於是他因為你的情緒不定,也潛移默化地讓他長大後也很難管控自己的情緒。
-
9 # 心理諮詢靜媛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嗎?我想說是否需要還要看這黑臉和白臉到底是怎麼唱!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教育觀念一致性很重要!如果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不違背父母教育觀念一致性這一原則,無妨!舉例說明,比如孩子玩電子遊戲,在規定的時間內停不下來,媽媽於是叫停孩子的遊戲,孩子則開始大哭大鬧起來,這個時候媽媽被孩子的無理吵鬧氣到了,忍不住對孩子進行說教甚至斥責。而這個時候爸爸來了,爸爸把生氣的媽媽拉到另一個房間,讓媽媽平靜一下,然後回到還在哭鬧不止的孩子身邊開始和孩子共情說:“爸爸知道,寶貝沒有玩夠遊戲還想玩是不是......爸爸知道,讓寶貝停下來遊戲,寶貝一定特別生氣....”,在爸爸的共情下,孩子的情緒會漸漸平復下來,爸爸繼續說:“爸爸還知道,寶貝雖然這麼想繼續玩,可是螢幕時間到了,寶貝有能力讓自己停下來,因為我的寶貝是一個很有自控力的小男子漢對不對?.....爸爸陪你玩國際象棋怎麼樣?”,通過爸爸的共情和同理,孩子情緒趨於平緩,最後平靜的和爸爸玩兒起來國際象棋。如果爸爸和媽媽是這樣配合唱黑臉和白臉的,我覺得未嘗不可。
但如果爸爸聽到孩子的哭聲心疼孩子說:“寶貝不哭,爸爸讓你再玩一會兒好不好......",然後轉身對媽媽不滿的說:“孩子想玩就讓他再玩一會兒有什麼了不起,大熱天的,讓孩子哭成這樣至於嗎?”,孩子會立刻感受到父母對此事的觀點不同,顯然爸爸是支援自己的,進而孩子會覺得媽媽要求過分,對電子遊戲大驚小怪,甚至發現哭鬧是達到自己目的的一個好方式,特別在爸爸面前。父母如果存在教育觀念不一致,並且在孩子面前明顯表現出來,甚至出現父母互相拆臺的情形,長此以往會導致孩子形成兩面派作風,孩子會喜歡說謊,不明是非,形成趨利避害,取悅性人格。另外,父母教育觀念長期不一致,在多子女家庭,會對孩子的個性成長產生極大的影響,導致兩個孩子個性的迥然不同。
所以,父母的教育觀念一致性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當父母之間關於教育孩子的方式出現分歧,可以通過多多交流和反思,努力達成一致的養育態度和觀念,其實這個過程於父母而言也一定是自我鍛鍊和成長的契機。如果實在不能達成一致,父母也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似地互相拆臺,殊不知,父母之間的彼此尊重,於孩子也是一個極好的榜樣示範!謝謝你的問題!
-
10 # 多樂幼教
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需要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嗎?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一定要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
教育的觀點和態度要一致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教育的觀點和態度要保持一致,孩子犯錯了,父母要站在統一陣線,承認孩子已經犯錯,而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若一個認為孩子犯錯很嚴重,需要改正,另一個卻覺得孩子還小,犯錯理所當然,則在這樣陣線不統一的情況下,是無法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的。一位家長在懲罰孩子,另一位家長在阻礙懲罰,會使懲罰無法施行,孩子犯錯沒有應有的懲罰也無法讓孩子深刻地認識到錯誤,家庭關係也會逐漸失和,孩子也會對懲罰施行者產生怨恨,然後傾向阻礙者。因此在教育孩子上,家長首先要統一陣線,態度和觀點要保持一致。
孩子犯錯後要批評,也要安撫孩子犯錯後沒有及時地批評與懲罰,孩子就不會深刻地認識到錯誤,並且孩子不會覺得這是錯誤,反而助長了孩子犯錯的風氣,長此以往孩子的錯誤只會越來越多,因此孩子犯錯後一定要及時地批評與教育。當孩子接受批評後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家長要及時地進行安撫,孩子的心靈也是很脆弱的,批評後沒有安撫,容易讓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長此以往也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做事畏畏縮縮。因此孩子犯錯後一定要及時批評教育,然後再及時安撫。題中說的黑臉和白臉其實就起到批評和安撫的作用,但並不一定要將角色固定得那樣清楚。若長期由一人扮演黑臉,一人扮演白臉,則孩子對黑臉家長肯定是會越來越怕,最後可能會心生怨恨,而對白臉家長則會越來越愛,直至孩子無法分開。夫妻間的默契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中可以一人唱白臉一人唱黑臉,下次再互換,也可以同一人既唱白臉又唱黑臉,只要達到了批評和安撫的目的,不一定要分得那麼清楚。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的榜樣作用很多家長總是有一個苦惱的地方就是無論自己如何教育孩子,孩子始終不會聽,或者繼續犯錯。其實針對這一點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利用好家長的榜樣作用。孩子的一生和家長接觸的時間最長,而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也是從家長身上學來的,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因此家長的行為、處事等方式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例如孩子做作業不認真這件事,家長只會得出這個結論,而沒有去思考過原因,有可能是孩子在做作業家長卻在看電視,有可能家長也有做事不認真的態度,也有可能是做作業的環境不適合造成。因此在孩子做作業不認真這件事上,利用好家長的榜樣作用,便能輕易地解決。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時,停下手中的事情(比如看電視,玩手機),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沒有影響因素的環境給孩子,同時家長坐到孩子的身邊或同一個房間,拿起一本書認真品讀,給孩子傳遞一個資訊:家長在專心學習,自己也應該專心學習,我想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便能逐漸改掉做作業不認真的壞習慣了。
孩子有錯誤的行為或習慣,家長不應該首先認為這是孩子自己養成的,而應該想想是不是受家長的影響讓孩子養成的,只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才能避免孩子犯錯。
-
11 # 思北
不需要!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這種教育是不真實的,有虛構的成分,因為面對孩子的錯誤,扮演黑臉的一方不可能一直生氣,扮演白臉的一方也不可能一直溫柔以對。
舉個例子吧,小明的爸爸和媽媽商量好了,爸爸唱黑臉,媽媽唱白臉。有一天下雨,小明堅持要去雨下面玩,小明的爸爸覺得小明這沒什麼,很有男子汗氣概,所以並不生氣,但是本來唱白臉的媽媽卻很生氣,狠狠地訓斥了小明一頓。
這個時候,如果小明的爸爸要唱黑臉那也太虛偽了,因為爸爸的內心是支援小明的,而讓媽媽唱白臉,那對媽媽來說也很難做到,畢竟媽媽是反對小明這麼做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媽媽繼續唱白臉,內心很生氣,但是嘴上還要說沒事,你去玩吧。你覺得小明感覺不到媽媽的虛偽嗎?
這種虛偽會讓孩子摸不著頭腦,小明可以感覺到媽媽的生氣,但是媽媽嘴上卻允許小明去。
這種情況久了,孩子會感覺父母很虛偽,慢慢地孩子也學會了虛偽,而一個虛偽的孩子是很難交到好朋友的,他的未來也會很艱難。
另外就算父母真的做到了一個唱黑來你一個唱白臉,那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我們依舊拿小明來舉例,假設小明偷錢了,小明的爸爸很生氣,狠狠地揍了小明一頓,而作為白臉一方的媽媽在小明被揍後,各種安慰小明。
作為觀眾,你們會覺得小明能從這種教育中學到偷錢是不對的嗎?
我覺得很難很難,因為爸爸的行為明確表示偷錢是不對的,但是媽媽的行為卻讓小明感覺自己的行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所以小明不但學不到教訓,反而會利用爸爸媽媽態度來逃避責罰。
每次犯錯的時候,小明就會利用媽媽的溫柔來對抗爸爸的責罰,這不但無法讓小明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反而會讓父母的矛盾加劇。
爸爸會指責都是媽媽把孩子嬌慣壞的,媽媽會指責爸爸過於嚴厲,所以孩子才會變得越發不聽話。
所以,我的建議是,父母要想真的教育好孩子,麻煩去系統地瞭解下孩子的心裡,學習科學的育兒方式,而不是依舊按照老套的黑白臉來教育孩子。
-
12 # 殤魂荼
需要,有些孩子你不對他嚴厲點,他就真的可以上房揭瓦了,適當的嚴厲也肯定要給予愛護,畢竟還是親生的,教育的話也要結合實際,有些東西要聽孩子講,要是孩子騙你,你就一個黑臉一個白臉。
-
13 # 象象媽
大家都知道,教育孩子是要講究方法的,但這方法到底是什麼呢?
很多家庭堅持‘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的育兒法,這個方法可取嗎?
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指的是父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一個對孩子寬容,一個對孩子嚴厲,在中國家庭也是很常見的。但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卻有不利的影響。
第一 孩子會形成雙重人格,在嚴厲的家長面前,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而在寬容的家長面前肆無忌憚,一點規矩都沒有。常常像不同的兩個人。
第二 影響孩子的是非觀,一方說不可以,另一方說可以,孩子無法判斷誰說的是對的。好像怎麼做都可以,又好像怎麼做都不對。會讓孩子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
第三 影響家長的權威。家長的方式不一致,孩子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孩子的內心是矛盾的,時間久了,家長的權威就沒有了。再教育孩子就難了。
普遍的家庭中,通常會有一個溫柔的媽媽和一個嚴厲的爸爸,或者是一個嚴厲的媽媽和一個老好人的爸爸,也有出現混合雙打的情況。那在一個家庭中,大部分的家長都願意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來教育我們的孩子,實際上這樣的方式不適合在七歲之前,因為七歲之前我們要給他建立明確的規則感和安全感,同時也是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時期,所以我們做家長的在教育方式上要統一戰線,該嚴的時候都嚴,該寬容的社會都寬容。
傳統的所謂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這個事情,它是用來談判時候用的,倘若用在教育孩子上面,這就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假如在一個家庭中,假如爸爸很嚴厲,說一不二沒商量,媽媽愛遷就,和和稀泥沒原則,結果呢?
孩子在爸爸面前乖巧順從,聽到指令立馬執行,而在媽媽面前,固執任性,還拍桌子、發脾氣,他把爸爸給的壓力全部釋放在媽媽身上,他在家聽不聽話,完全取決於爸爸是否在場,慢慢的,學會了“看人行事”,而不是看“對錯行事”。
白臉、黑臉只會內耗;
原則統一,寬嚴相濟,
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不要以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好,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在無形當中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都是很難做決斷的,如果他聽了媽媽的,他會覺得對不起爸爸,然後聽了爸爸的,可能又覺得對不起媽媽。然後有的時候呢,他還會變成了兩面派,所以在教育中,真的強調教育觀念要一致。即使夫妻間有分歧,也要在私下溝通。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應該一致的去對待一個事情,但是父母的對待方式即使一致,肯定也有不同,一般媽媽都是比較溫和,爸爸相對的比較嚴厲,或者是比較冷漠,這都是很正常的,為什麼要保持這樣的不同,因為孩子會知道男女會在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都一樣,都一樣以後對他來說,他的性別的成熟是有影響的,爸爸有爸爸的方式,媽媽有媽媽的方式,但是我們首先不是黑臉白臉刻意的去做,因為刻意做會造成孩子以後的逆反以及說瞎話。
-
14 # 二寶媽的小歡喜
我知道很多人會認可這種教育形式,但我個人其實是並不太贊同這種說法的。
所謂的白臉、黑臉,其實是我們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刻意為孩子去設定的兩個角色,我認為,一個好的家庭氛圍,每個成員之間的相處都應該是自然的狀態,而不需要刻意裝扮成什麼性格,或者什麼定位的角色。
假如,一個家庭裡爸爸媽媽都和藹可親,遇到問題都能好好地平靜地跟孩子溝通,這時候,其實並不需要一個紅臉,或者一個白臉。這也有助於讓孩子理解,每個人都是多面性的,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性格特徵,有自己的情緒和表達方式。
有的時候,可能媽媽心情不好,容易發脾氣,爸爸來安撫,有時候,可能爸爸容易暴脾氣,媽媽來安撫。沒有誰固定每次發生衝突都負責安慰,也沒有誰總是一點就著不好惹。這樣的弊端就是,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個刻板印象,比如爸爸就是個粗魯野蠻的人,媽媽就是個溫柔沒脾氣的人。
這種非黑即白的判斷標準,一旦在孩子心中形成,對他以後社交也是很不利的,很容易就會給身邊的人貼標籤。
所以,我認為父母儘可能維持自己原本的性格特徵比較好。在遇到孩子的問題是,兩人可以私下溝通商量,如何解決應對,如何跟孩子溝通,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一個打一巴掌,另一個再給顆糖。
爸爸媽媽,對孩子做的同一件事,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態度,這種做法對孩子是非常不好的。會讓孩子搞不清楚狀況,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還是沒錯,還是錯的不那麼嚴重,對待問題的態度模糊不清,更容易導致後續更多的成長問題。
-
15 # 閒人八點半
時常憶及兒時的一些淘氣,如果用心總結,就會發現這樣一規律:
當父親對自己嚴厲責備時,母親總是在一旁和言相勸,然後諄諄教誨;而當母親厲色時,父親則會充當“和事老”,弄得我們都不知道誰是“自己人”。
不過,如此操作都會使每次的不愉快都能和解完事,而家庭內部又總是“冰釋前嫌”,屢試不爽。父母親之間,彷彿有某種默契,事先都不用商量。
在為人父母后方知其中奧:維持一個家庭的和睦,夫妻之間必須有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才能讓家庭息事寧人。
如果兩個都唱白臉,當好人,那孩子早被寵的不成樣子;相反,兩個人都唱黑臉,凶巴巴的,這個家庭的生態環境也太為惡劣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同時也不利於家庭的和睦。
由此可見,過日子也是一門深厚的哲學。生活也像是一場大戲,光有惡人沒有善人,光有善人沒有惡人,都不能佔據生活舞臺的全部。父母的育兒經,像極了川劇中的“變臉”絕活,這是一門需要用心研究的學問。
-
16 # 嘉和心理沈超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扮演什麼角色很重要!“白臉”“黑臉”之說追溯起來應是我們傳統家庭教育“嚴父慈母”理論的另一種說法。針對於目前的時代特點與孩子的心理特點,這種觀點已經比較落後了。按照我們生命鐵三角的理論,人在成長過程中與原生父母之間,三個人,三段關係,形成鐵三角,父親與母親扮演者各自的角色,傳遞著不同的能量,父親傳遞的是堅強、豁達、樂觀、規則……母親傳遞的是溫暖、安全、善解人意等等,他們共同傳遞著愛的能量!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家庭問題,家庭問題實質是家庭關係問題,家庭關係裡,夫妻關係是定海神針。家庭教育是愛與能量的傳遞,不是過多的用白臉黑臉的方法技巧。只是在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父母發揮的作用不同而已。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七種心理營養素,父母都要去提供,孩子才會有價值感歸屬感,才會有力量,充滿自信。一個白臉,一個黑臉,孩子會有愛的缺失,缺乏父愛或者缺乏母愛,會出現喪偶式家庭教育現象,很難健康成長!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我們系統去學習,簡單的一個觀點,一個技巧很難解決所有問題。從事家庭教育十多年,見過更多家庭的不幸,我的經驗是:家長不成熟,孩子問題多;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家長進步一小步,孩子進步一大步;為孩子而來,為自己而學,為家庭而做!能提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給你點贊![贊][贊]如果想讓孩子更好,讓家庭更好,就要好好學習家庭教育!也可以私信我,我們一起探討!!
-
17 # 神馬日記
這絕對是錯誤的做法。
一邊剛剛被爸爸訓斥,一邊又被媽媽百般愛撫,這隻會讓孩子跟父親的感情越來越冷淡,而對母親則表現出一種病態的依賴性。
黑臉與白臉,不該讓父母分開扮演。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錯,做父母的都不要偏袒,一起唱黑臉,讓孩子養成明確的是非觀。要是分別唱黑臉與紅臉,無形中會使對錯模糊化,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很多夫妻這樣做,是怕孩子被傷害,被孤立,甚至擔心會叛逆。其實沒必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如果自己心裡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也容易讓孩子在是非面前搖擺不定,喪失立場。而父母的言行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只有依照實事求是的規律去做,才能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寶,自然不希望他們受到傷害受到委屈。但處於矇昧時期的孩子,需要父母耐心教化,灌輸正確的是非觀與人生觀,但一件事情,卻給他展示兩種態度與結果,是要不得的。
-
18 # 平平李
不需要!因為孩子不是我們的對手!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為什麼我們不站在孩子的身後,站在孩子的身邊,幫助他迎接生活的挑戰呢?
家長的無奈家長肯定會說,孩子還不懂事,還有很多要教育的。家長要管教孩子,就一定要有個黑臉,為了讓孩子不至於太受傷,也必須有一個白臉。
你也許會想,孩子這小,根本就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只能先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
或許你還有其他的理由……
社會化教育我的做法是,給孩子一個虛擬現實的環境,讓孩子有機會逐步去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規則)。
大部分孩子的成長環境和社會環境是截然不同的。例如:進入社會後,孩子需要為自己的每個決定負責,但在家裡都是父母負責;進入社會後,孩子要自己做決定,但在家裡都是父母做決定;進入社會後,孩子要自己努力賺錢,但在家裡都是向父母要錢。
這也是很多孩子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叛逆,進入社會的時候就開始迷茫、受挫的原因。
我們教育最終的目的,其實是讓孩子去適應社會生活,而不只是身體健康、學習優異。
這個過程不是等到大學的時候才開始的,從小就應該往這一方面去引導、努力。例如:要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舉一個小例子:
早上,孩子不想起床,然後跟我說:”爸爸,我不想上學。”
我說:“哦,好啊,那我繼續睡咯。”
孩子馬上精神了:“不要!你乾淨起床,我不要遲到。“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迴應孩子不想上學的說法呢?他的媽媽是這樣做的:
孩子:“媽媽,我不想上學。”
媽媽:“不行!趕緊起床,不要遲到了。”
孩子:“我起不來,很困!”
媽媽:“昨天讓你早一點睡,你非不睡覺,現在好了吧。”
孩子:“我有一點肚子疼。“
媽媽:“啊?哪裡疼啊?這裡嗎?要不吃一點雙飛人吧。”
……
最後,媽媽也發現好像沒有什麼大事,孩子應該只是不想上學。時間快到了,媽媽就開始發飆了:“趕緊去穿鞋,馬上遲到了。爸爸你過來幫忙啊,把他拖去!”
如果媽媽在家,媽媽就是孩子上學的“鬧鐘”。孩子不需要看時間,看媽媽臉色就可以了,如果媽媽還沒發脾氣,那就是時間還早還可以拖延一下。
但是,如果只有我在家,孩子一定是催著我起床的,其實,他是怕遲到的。孩子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有能力負責。這時候家長一定不要打包打擾反覆提醒,到最後,孩子真的遲到了,他會反過來跟你說:“都是你!害我今天遲到了。”
這時候,你還真別委屈,因為平時媽媽就是鬧鐘,遲到當然是怪鬧鐘鬧得不夠響啊(媽媽脾氣不夠凶)。
有機會,就應該然給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案例以上只是一個小個例。平時,我是這樣訓練孩子適應社會環境的:
孩子四歲就開始工作了,他第一份工作是彈鋼琴,每個小時我給他30元的薪水。他可以自由支配這些薪水,除了明顯危害健康的東西(咖啡、酒、煙),我都支援他的決定。但是,他也需要為自己大部分的開銷買單,包括:零食、玩具、衣服、鞋子、文具等等。
如果他把存款用完,就會進入”低保生活“,有吃有喝沒零食,所有玩具不準買,用最基礎款的書包,穿最樸素的衣服。
(ps:孩子自己是非常願意工作的,他的同學也非常羨慕他有”工作“。因為只要稍微努力一點,就可以自己做主。)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發現孩子的適應力、決策力都是超乎想象的。他不會亂買玩具,因為賺錢是要付出努力的,他知道越努力就越幸福,他知道買東西的時候可以先放進購物車,如果過三天還想買再買單……
他買東西的時候,會問我的意見。他想買一個手持的遊戲機,問我怎麼樣?我說這個手持遊戲機太差了,應該買PS4,然後給他看了PS4的介紹和價格(大概2000+)
孩子其實很不容易存到2000塊錢的,因為上一年級了就想買電話手錶了,細節我就不展開了。
他存了一些錢之後,我又告訴他,其實PS4也不那麼好玩,要玩就玩真的,我帶他去體驗卡丁車(60元/5分鐘)。
體驗之後,我還告訴他,這些遊戲都是給窮人玩的,真正厲害的人是不玩這些(玩具)的。
孩子問:”厲害的人玩什麼?“
我說:”玩真的啊,卡丁車比遊戲機好玩,因為它更真實。但如果你有能力,你就可以買真的賽車。為什麼要用個遊戲機、模擬器來玩呢?“
孩子說:”我要買F1。”
我:“很好啊!等你以後就可以賺錢買F1了,但是,你得先把自己變‘厲害’,多學一點知識,這樣你對別人才有用,才能賺到錢。”
我們負責這樣的對話有很多。因為規則改變了(孩子要為自己的決定買單了),所以孩子自然就有判斷力了,我就可以讓他自己做決定了。
我永遠站在他的身後,他需要我給意見我就給,他不需要我給意見,我就支援他。他媽媽大部分時候也是這樣的。
我們都是孩子的顧問,不是對手。你會希望你的顧問一個是黑臉一個是白臉嗎?
-
19 # 大叔熊大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確實需要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進一步可解釋為一個要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一個要進行引導和安撫。這樣配合將更加利於孩子的成長。
無論孩子還是大人,都會犯錯誤,但對錯誤的認識和批評的接受程度是有區別的。成年人經歷過的事情比較多,所以對待批評能夠理性對待。小孩子容易感到委屈,這時候旁邊就需要有一個人來對他進行引導,這是我們所說的唱白臉。
唱白臉的爸爸或者媽媽就要上場,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批評他,今後該怎麼改正。同時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寬慰幾句是很有必要的。孩子犯錯誤,孩子犯同樣錯誤都是很正常的,在成年人眼裡覺得不可思議,不可饒恕。但是你回想一下自己童年是不是也是同樣的情況呢?
記得當年孩子不聽話,也用上了很嚴厲的體罰手段,但是事後一想心裡又很痛。有時候晚上來到孩子的房間,看到幼稚的小臉蛋,心中充滿了愧疚。
教育孩子需要花心思,更需要有耐心。父母親難免有哪次會忍不住動用上體罰,但是請記住,身體體罰可以,別讓心靈受傷,孩子其實在內心是真的愛你們。
-
20 # 聖三思
我不贊同父母教育孩子時,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
黑臉白臉是兩相對立的,有的時候父母雙方意見分歧太大,會產生家庭大戰也說不定,矛盾升級後,更加解決不了問題,也教育不好孩子。
而且愛恨交織之下,孩子的認知會隨著父母雙方不同的態度而左右搖擺。看父母臉色行事,形不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難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反過來講,父母教育孩子時,立場一致、態度鮮明,孩子會更容易認清自己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從而精準的糾正自己,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教育孩子是一個春風化雨、徐徐漸進的過程,不宜疾風暴雨。孩子像是一株幼苗,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細心的呵護和耐心的指導!
日常生活中,父母像是一面鏡子,相當於孩子貼身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造成影響。
因此,做父母的不必總是糾結怎麼樣才能教育好孩子,首先做好自己,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回覆列表
很多時候,“黑臉白臉”的教育方式已經深深紮根於家庭教育之中。
寶寶淘氣,爸爸會發出批評的聲音,媽媽不願意看到寶寶被罵或哭,馬上過去哄。
但這種教育真的有利於孩子?除了黑臉,白臉,還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嗎?
此時,對方心疼寶寶,在各種哄寶寶,表現對寶寶愛的一面。
然而,罵也罵了,哄也哄了,這樣寶寶就聽話了?
恐怕結果不會如我父母所希望的那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導致很多不好的問題。
這種“冰火兩重天”兩個極端,可能讓寶寶無法接受。
父母在養育孩子時,必須採取同樣的方式和原則,這樣就不會有雙重標準,讓孩子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
這時,母親不能為了孩子和父親吵架。
媽媽可以用溫柔而堅定的聲音告訴寶寶:因為做錯了,爸爸會罵你,不要再這樣做就好了。
當媽媽這樣告訴孩子時,孩子會知道是自己做錯了,所以爸爸很生氣。
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就會剋制自己不再犯錯誤,而不是去找母親尋求庇護。
當爸爸媽媽扮演黑臉和白臉的角色時,必須考慮孩子是否會收到矛盾或不一致的資訊。
一旦孩子感覺到教育上的不一致,可能會使孩子產生不可預知的感覺,進而導致安全感的缺失。
▲價值觀混亂。
“黑臉白臉”的教育方法不適用。
一個打一個護,寶寶不知道自己做錯了沒有。
不同的標準很可能造成寶寶價值觀的混亂,使寶寶很難分辨是非,也可能使寶寶未來的性格容易見風使舵,甚至逃避問題。
這種教育模式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依賴“外部控制”,失去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因此,在實施這種教育方法之前,家長必須思考一個問題:讓孩子害怕,能讓他學到什麼?
到底是隻讓寶寶學會了畏怯的念頭,還是在成長的路上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敢與別人交流。
▲樂於找藉口。
如果寶寶做錯了什麼事,父母就用責罵或毆打來解決,事後再去安慰寶寶。
時間久了,孩子會認為無論他做錯了什麼,都會得到原諒,而不會反省或改正自己的行為。
這樣,就有可能養成找藉口、逃避的人格特質。
這種角色扮演也可能使寶寶接近白臉,但害怕黑臉,導致親子關係異化。
不僅失去了原來的教育目的,而且更容易使家庭失去更寶貴的情感。
因此,父母必須慎重考慮是否有必要犧牲親子關係來達到“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
▲影響人格發展。
黑白臉的教育模式,孩子可能長期感受到黑臉的憤怒和不快,所以無論生活中發生什麼,都不願意與黑臉分享,從而會跟孩子不可避免的疏遠。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就很難修復。如果寶寶成長在一個親子關係疏遠的家庭,也會對寶寶人格特質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成為整個社會的負擔。
那麼,當兩個人對孩子的教育模式有不同看法時,該如何解呢?
▲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當父母意見不同時,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肆意爭吵,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吵架的不和諧會深深紮根在孩子的心裡,讓孩子感到害怕和愧疚,性格也可能變得更加膽小,所以父母應該避免這種情況。
▲以一個人的意見為主。
剛開始,要把一個人的意見放在首位。
父母之間難免會有對立。即便如此,當孩子在現場時,爸爸媽媽也應該在友好穩定的氣氛中達成共識。
把一個人的意見放在首位,讓孩子有一個可以遵守的行為準則,然後在孩子不在的時候好好溝通。
因為寶寶也可以在爸爸媽媽道歉,和告訴寶寶新規則時,學會勇敢地承認錯誤,這對寶Bora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只需要學會如何“變臉”就行了。關鍵是爸爸媽媽要掌握教育的一致性原則,避免讓寶寶感到不知所措。
當寶寶犯錯時,爸爸媽媽要有態度,等到確認孩子知道錯誤並在反省的時候,再安慰和鼓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