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海哥歷史雜談

    誰才是二戰中真正的中流砥柱?

    我認為是在斯大林帶領下的蘇聯!

    首先,我們不說其他的,先來看看在與蘇聯作戰的德軍投入及傷亡情況。在二戰期間,據戰後統計,在蘇德對戰中,德軍總死亡人數達到了驚人的380萬,(注意:這裡說的是“死亡人數”,受傷的沒計算在內)而在整個二戰中德軍的死亡人數是550萬,蘇德戰場死亡人數佔比達到了69%。要知道,當時的德軍還有西線戰場和北非戰場在同時開戰,面對著當時的頭號強國“美利堅”和強大的大英帝國、法國、加拿大、印度等眾國,這兩個戰場的死亡人數才70萬左右,兩廂一對比,不難看出蘇德戰場的殘酷。

    1.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 斯摩稜斯克戰役

    這就是德國對蘇聯的第一戰,此戰德軍完勝,蘇軍損失50萬人,德軍損失20萬人。德軍得以往東推進200千米,兵鋒直指莫斯科。

    2.1941年7月7日---9月26日 基輔戰役

    此戰被稱為史上最大包圍戰,主戰場在烏克蘭,雙方投入180萬兵力,蘇聯紅軍的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包圍,俘虜了65萬蘇軍,德軍損失10萬人,德軍再次完勝。

    3.1941年9月9日--1944年1月27日 列寧格勒保衛戰

    二戰中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雙方共投入210萬軍隊,最後蘇軍慘勝,蘇軍48萬人死亡,65萬人受傷或染病,德軍75萬人傷亡,9萬被俘虜。

    4.1941年10月31日--1942年7月4日 塞瓦斯托波爾戰役

    蘇聯紅軍為防守和奪取塞瓦斯托波爾城和黑海艦隊主要海軍基地,此戰德軍35萬人,蘇軍27萬人,德軍完勝損失5萬人,蘇軍損失24萬人。

    5.1941年10月---1942年1月 莫斯科保衛戰

    德軍發動的 “颱風行動”,旨在10天內攻陷莫斯科,佔領蘇聯政治中心。蘇軍200萬,德軍170萬人參戰,在損失100萬人後,蘇軍獲得勝利,粉碎了德軍的閃電戰計劃。而德軍也付出了50萬人的計劃,遭受了開戰以來第一次大敗。

    6.1942年1月8日-1943年3月31日 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

    蘇軍共投入190萬人進攻,在朱可夫的指揮下,準備消滅精銳的德軍第九集團軍的30萬人,結果成就了德軍莫得爾防禦大師之名,在損失75萬人後撤走,而德軍損失13萬人左右。

    7.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納粹德國:200萬人主攻,蘇聯:300萬人守衛斯大林格勒,這是蘇德兩國賭上國運的一戰,雙方迅速展開拉鋸戰,士兵大量死亡。最後冬季來臨,德軍沒有充足的禦寒物資,作戰越發艱難,凍死凍傷太多,戰鬥力大幅度下降。最終蘇聯慘勝,付出了200萬人的傷亡守住了斯大林格勒,德軍則丟下150萬人後狼狽撤退。這也是二戰中參戰人數最多,傷亡人數也是最多,最慘烈的戰爭。

  • 22 # 華哥雜談

    看了很多答案,大部分人認為二戰的中流砥柱是美國,但我認為應該是蘇聯。

    先說說美國在二戰中的貢獻,美國基本上獨自抵抗了整個日本海軍,摧毀了絕大部分日本戰爭能力,協助英國等在西歐戰場登陸,減輕了東線蘇軍的壓力。直接支援了英國、蘇聯、中國等大大小小的同盟國,包括大量的武器、糧食、日用品等等,應該說,美國成為二戰中唯一的大後方,美國龐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讓人記憶深刻。

    這也是眾多網友認為美國是二戰中流砥柱的主要原因。

    假設美國沒有參戰的話,二戰的走向是怎樣的?

    東方戰場,日本實際上是陷入中國泥潭裡根本撥不出來了。為什麼可以這麼說?日本從1937年7月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這4年5個月時間,日本軍隊除了前期勢如破竹,把正面抵抗的國民黨軍隊打得滿地找牙外,到1938年基本上推不動了,同時後方又不時有中共的游擊戰騷擾。

    日本人可以說只對付一箇中國都有點吃力,還吞不下去,而它強大的海軍對付中國基本用不上,因為無論國共,反正也玩不過,索性後期不和你玩海軍,當然也沒得玩,只能拖著日軍在山裡轉。

    問題的關鍵在於歐洲的法西斯德國,這才是同盟國的噩夢。但美國在歐洲的直接軍事投入很晚,直到1944年6月才開始登陸,這時候德軍基本上是強弩之末,困獸猶鬥。美英聯軍沒有費多少力氣就打到了德國。

    單純從軍事上講,美國對二戰走向主要貢獻在太平洋,而在最為艱難的歐洲,並沒有太大的貢獻。

    二戰最困難時候,實際上是中國和蘇聯在抵抗。

    中國在二戰的表現並不搶眼,甚至早期有點狼狽,但就憑中國拖住了日本,讓日軍無法北上侵入蘇聯,它的重要性如何誇大都不為過。假如中國也是波蘭、法國、比利時,或者是抵抗四小時投降的丹麥,恐怕蘇聯就要被東西夾擊。

    從1941年的莫斯科會戰到斯大林格勒會戰,對蘇德雙方而言,它們都意識到這是真正的滅國之戰,因此傾注了全部的戰爭能力和潛力。每一次大會戰的規模都遠超其它戰區,蘇軍用900紅軍的犧牲換來了歐洲戰場的勝利,也是二戰最為重要的轉折。

    蘇聯對德作戰中,前期美國支援力度相當大,給了蘇軍緩氣的機會。但這不意味著沒有美國支援,蘇軍就必敗。雖然德國前期挺進相當快,當蘇聯還是成功地往東撤走了大量的工業企業,保留了持續作戰的家底,同時,蘇聯豐富的能源礦產,完全可以恢復戰爭能力。

    假如沒有蘇聯有效抵抗,二戰走向是怎樣的?

    如果蘇聯投降了,那麼歐亞大陸上軸心國基本沒有對手了,除了一個靠海峽苦撐的英國,也基本是自身難保,投降只是時間問題。還有一個半壁淪陷的中國,但這時候中國鞏怕也不容易過關了,因為德軍完全可以南下,侵入印度還有中國。

    假如日本、德國真正聯手,那麼全整個歐亞大陸、甚至非洲基本為德日所有。

    此時軸心國唯一剩下的對手是強大的美國海軍,以及尚未進軍的美洲大陸。此時軸心國完全可以依託日本海軍,再加上歐洲蘇聯的資源,全力打造全球第一的海軍艦隊。

    當然,美國還可以發展,但是憑藉一已之力,能夠抵抗據有歐亞大陸的德日聯軍嗎?

    沒有美國,中國和蘇聯還會苦苦死撐。其實二戰本來就是中國和蘇聯死撐的。美國在太平洋的勝利,不過維護美國的利益而已,無論美國佔了多少東南亞熱帶雨林的小島,中國的抗戰還是靠中中國人死撐,前期是國軍,後期是游擊隊。同樣,歐洲也是蘇聯人在死撐,美國給了蘇聯一定支援,但最主要的軍事支援卻是1944年之後,也就是來摘桃子而已。可沒有了蘇聯,美國的生存恐怕也不容易吧,除非元首的觸角不想伸到美洲。誰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還不明白嗎?

  • 23 # 愛聽微說

    前蘇聯。在歐洲戰場, 當時的德國以閃電戰的方式短時間內佔領了歐洲大部分領土, 雖然很多的歐洲國家像英國 、法國也堅決抵抗 ,但對戰局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逆轉 。而當德國進攻到蘇聯的斯大林格勒時,戰爭進入了僵持階段。 德國法西斯的戰局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 ,從而一敗塗地 。

    在亞洲戰場, 日本也學習德國的做法 ,從東北亞迅速佔領大半中國後 ,到達東南亞地區直至澳洲,過長的戰線使日本難以為繼更長的時間 。而對於日本來說, 更為致命的是偷襲珍珠港 ,將美國捲入戰爭 。美國其實是想坐收漁翁之利 ,大發戰爭之財。而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美軍不得已捲入戰爭 ,日本的失敗從此也就開始了 。

    對比前蘇聯和美國在戰爭中的作用, 相比來說美國參與戰爭更加被動, 美國的本土並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 即使日本不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日本超長的戰線也很難維持長久 。而歐洲戰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徹底粉碎了德國法西斯的夢想,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心。 所以我認為二戰時期的前蘇聯是整場戰爭的中流砥柱。

    當然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說 ,一切捍衛和平正義的人民都是戰爭的中流砥柱 。

  • 24 #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哪個國家稱得上是整個世界戰局的中流砥柱?答案是唯一而肯定的——美國。

    中流砥柱的含義

    我們先看一下中流砥柱這個詞放到這個話題中是什麼含義?這個詞出自於《晏子春秋·諫下》,意思是在動盪艱難環境中起決定性性作用的事物,放在這裡就是指對整個世界大戰的勝負起到支柱性影響的國家。

    1939年9月1日,蓄謀已久的希特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波蘭發動“閃電戰”,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正式爆發。戰爭歷時6年之久,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國家和人口捲入進來,對人類社會和人類文明的發展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二戰的三個階段

    整個二戰共有三個階段:第一個是以法西斯國家的進攻為主的防禦階段;第二個是雙方陣營你來我往的僵持階段;最後才是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的戰略反攻階段。

    首先前兩個階段中,法西斯國家的強大攻勢確實一度讓其他國家猝不及防、深受其害。就連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英法等國也難以招架、節節敗退,此外像北非地區以及歐洲其他一些國家更是徹底淪為了法西斯國家的刀下亡魂,新誕生的社會主義強國蘇聯也是以極其沉重的代價才換回了一些微弱優勢。

    另一方面,亞洲地區的中國和東亞、東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同樣無法抵擋日本侵略者的堅船利炮,落後貧困的廣大地區到處充斥著侵略者的滴血屠刀,人類社會最黑暗的時代就此到來。

    美國的參戰——戰略反攻

    那麼如此強大的法西斯陣營,懸殊巨大的戰爭局面到底是如何扭轉的?當然,這一切要歸功於全世界數以億計的愛好和平的人民齊心協力才換回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但是我們說詳細一點,扭轉戰局最重要的因素,起關鍵作用的確實是因為美國對法西斯國家的正式宣戰。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前一直保持中立態度的美國正式加入反法西斯陣營,宣佈對德意日法西斯宣戰。至此,二戰前中期的被動局面也開始發生了改變,戰爭迎來了最後一個階段——戰略反攻階段。

    1942年,中途島海戰中美國海軍憑藉著自身的強大實力以微弱代價重創日本海軍,從此日本海軍開始全面龜縮防守,與此同時太平洋戰場和東亞戰場的其他反法西斯國家也開始反攻,整個的局勢發生了決定性的轉變,日本法西斯開始走向滅亡。

    另外一方面,美國同英法等國舉行會議,開始著手於反攻德國法西斯的第二戰場。1944年6月,盟軍大部隊在諾曼底進行登陸,並隨後到來年5月攻克柏林,第二次大戰最終以法西斯國家的覆滅宣告結束。

    中流砥柱——毋庸置疑的美國

    看完簡單的一些歷史事件後,我們不難看出,對整個二戰局勢起到關鍵作用的無疑是美國的參戰。美國參戰之後,先後投入大量軍隊在中途島和諾曼底登陸中一舉殲滅了法西斯陣營的兩大核心德國和日本的有生力量,從而使得整個戰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守轉攻、反敗為勝。

    所以說,二戰的中流砥柱毋庸置疑就是美國。

  • 25 # 財神爺的兄弟

    客觀的說,美國是二戰反法西斯陣線中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而以中蘇英為代表的盟軍,可以說是反法西斯陣線的銅牆鐵壁。從二戰的發生和程序來看,以中蘇英為代表的反法西斯同盟軍,在戰爭初期頑強抵抗了德日法西斯的瘋狂進攻,拖住和消耗了絕大多數法西斯及其僕從國軍隊。在歐洲戰場,蘇聯紅軍自二戰以來第一次將德國法西斯的無敵鐵蹄阻滯在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和莫斯科城外,迫使的數百萬德軍陷入了持久消耗戰,戰無不勝的德軍終於一頭撞上了銅牆鐵壁。在亞洲戰場,中中國人民用巨大的犧牲,以時間換空間,一步步迫使瘋狂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法西斯,在中國廣袤大地上陷入欲罷不能的泥潭。日本法西斯一頭撞上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全民抗戰的鐵壁銅牆。此時,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被打的龜縮不出。東西方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兩大陣營陷入膠著狀態。正是在這人類歷史的關鍵時刻,美國參戰了。儘管美國的參戰有被迫的成分。但是,作為經濟總量世界第一、工業產能世界第一的美國,此時參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不僅極大的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軍的士氣,而且極大的增強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線的力量。在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下,各種各樣的經濟和軍事援助,源源不斷的輸送到正在與法西斯艱苦卓絕抗爭的各個國家和各個戰場,說是給這些已經很虛弱的國家輸了血都不為過。隨後,擁有世界上最強大軍事實力的美軍,分別進入歐洲和亞洲戰場,短時間內就根本扭轉了反法西斯陣線的戰場形勢。在以美國為代表的反法西斯盟軍的不斷打擊下,德日法西斯統治世界的夢想一步步破滅,法西斯終於親手敲響了自己的喪鐘。可以這麼講,沒有美國的參與,世界反法西斯陣線肯定會面臨更長期更艱苦的抗爭,犧牲會更多更大更慘烈。正因為美國的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陣線才有了新的希望,才有了源源不斷的支撐,才有了最強大的同盟軍,因而加快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程序。說美國在二戰中發揮了世界反法西斯中流砥柱的作用,恰如其分。

  • 26 # 帥帥侃歷史

    在很多人看來,美國是決定二戰勝敗的重要因素,他們強大的綜合國力,在二戰後期曾先後重創了納粹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我認為,二戰真正的中流砥柱非中國莫屬。首先咱們都知道,中國是二戰期間,同盟國陣營中參戰最早,結束最晚的一個大國。

    何為中流砥柱,意思就是指像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任憑滔滔黃水流過,仍然屹立不倒,在現實生活中也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盪艱難的環境中起到支柱的作用,從這一點上來看,中國完全有資格擔當二戰的中流砥柱。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過,如果不是中國牽制了大量的日本陸軍,他們早就越過阿爾卑斯山與德國會師了,到那時將會是整個基督教文明的末日。

    就連一向傲慢無比的蘇聯統帥斯大林也曾說過,只有將日本法西斯的手腳被鉗制在中國戰場上無法動彈時,我們才能在德國法西斯進攻中國時,免遭腹背受敵的打擊。而中國在二戰爆發後為維護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貢獻和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巨大的,不僅有數以百萬計的官兵戰死沙場,就連將官級別的高階指揮人員也犧牲了兩百多位,他們都是民族的驕傲,歷史的功臣,更是反法西斯陣營中的出類拔萃者。由此可見,中國才是二戰時真正的中流砥柱。

  • 27 # 萌萌媽媽董小華

    在二戰中,美國傷亡的軍民人數為42萬,英國為45萬,中國為3000多萬,其中90%以上的人是犧牲在亞洲戰場,而蘇聯為抗擊納粹德國犧牲的軍民人數為2700萬。日本和德國的絕大多數(近四分之三)軍隊,是與中國和蘇聯,而非美國和英國作戰。

    1944年,蘇德戰線的長度是蘇聯所有盟國戰線總長度的4倍。與此同時,東線集結了敵軍近201個師,而當時德國用於對付美英軍隊的不超過21個師。即使是西方國家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後,盟軍共有150萬人,而德軍僅56萬人。當時,蘇德戰場上共有450萬德軍,650萬蘇軍戰士與他們展開了殊死搏鬥。正是在與蘇聯紅軍的作戰中,希特勒軍隊遭受了最慘重的損失:70%的有生力量和75%的武器裝備,如坦克、大炮和飛機丘吉爾曾寫道:“正是蘇聯軍隊摧毀了德國軍事機器。”美國總統布什在紀念諾曼底登陸60週年的慶祝活動上重複了丘吉爾的論調:“如果沒有俄羅斯,諾曼底登陸就不可能發生。”

    而日本在亞洲戰場的戰略非常明確:擊毀在珍珠港的美國艦隊,而後在太平洋地區形成一個鞏固的防禦圈粉碎美國的進攻,直到美國同意通過磋商允許日本保留其在亞洲的部分勢力範圍。

    中國的抵抗規模破壞了日本的這一戰略部署。珍珠港事件發生時,日本80%的兵力被牽制在中國。由於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他們無法抽調兵力到太平洋戰場與美國作戰。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多次戰爭和攻擊,如1944年日本發動豫湘桂戰役時所投入的兵力已達到50萬人。如果做一個更直觀的比較,這幾乎是日本在硫磺島戰役與美國作戰兵力(2.1萬人)的25倍,是日本在琉球部署的常規防禦兵力(7.6萬人)的6倍。鑑於美國在這兩場戰役中的傷亡人數令人震驚,如果日本能從中國抽調數十萬兵力增援其太平洋戰區,且不說盟軍未必能在亞洲戰場大獲全勝,即使以量取勝,牽涉其中的美國傷亡人員將會更為慘重。

    因此說沒有中蘇兩國的參戰,西方國家如果單獨和德國法西斯對抗,將會一敗塗地!

  • 28 # FSLf30

    “中流砥柱”,漢語成語。意思指像屹立在黃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盪艱難的環境中期支柱作用。

    二戰主戰場有二,一是歐洲戰場,二是亞洲戰場。歐洲戰場德國長驅而入,最後決戰於蘇聯,蘇聯決死抵抗,最後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裡的“中流砥柱”無疑是蘇聯。其中雖有英蘇美聯合,但英國不是“砥柱”,美國不在“中流”。所以“中流砥柱”非蘇聯莫屬。

    在亞洲戰場,中國處於抗日中心,最終取得抗戰勝利。其間美蘇的作用不可低估,甚至可以說,沒有美國原子彈威懾,沒有蘇聯橫掃關東軍,中國要想取得抗戰全面勝利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從蔣介石放棄東北、以及對待共產黨的態度就可以看清未來走向。

    但最後中國確實抗戰勝利了!“中流砥柱”一說也絕非美國。

    所以,在二戰中真正的“中流砥柱”應該是蘇聯。因為他們在兩個戰場都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 29 # 魯賓遜3

    毛主席說:“我們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抗擊了大部分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的偽軍“。“侵華日軍之百分六十四和偽軍之百分之九十五,為解放區軍民所抗擊。”毛澤東說:"抗日戰爭的經驗,給了我們和中中國人民這樣一種信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首要條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行途中你見過最壯觀的景觀是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