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野草的沉思

    張居正是明朝最重要的政治家。海瑞是明朝最著名的清官。張居正死於1582年。海瑞死於1587年。他們是同時代的人。

    萬曆初年,張居正任內閣首輔,開始實行變革。當時辭官在家的海瑞希望張居正能重用他,但張居正雖然同情海瑞,卻一直沒有重用他。許多官員建議張居正重用海瑞,張居正回答說:

    "海瑞稟忠亮之心,抱骨鯁之節,天下信之。然夷考其政,多未通方。只宜坐鎮雅俗,不當重煩民事。"

    這段話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海瑞很正直,但就是在政治上缺乏通達。只可做榜樣,不適宜當官。這基本上說明了張居正不重用海瑞的原因。

    海瑞為官清正剛直,一絲不茍。他不畏權貴,懲治貪官,一心為民。他最著名的事件,是給嘉靖皇帝的上疏,直接指責皇帝的錯誤。因此名震天下。但也正因為他清正剛直,他的官一直當的不順當。貪官汙吏怕他恨他,一般同僚也對他敬而遠之。

    張居正是個成熟的政治家,而改革是一件複雜的工作,即需要堅持原則,又需要靈活機動,因勢利導。而海瑞的性格和作風,是不善於變通的。所以張居正也對海瑞敬而遠之,始終沒有重用他。

    直到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才重新起用海瑞,也只是讓他在南京做一些職位很高但沒有實權的閒職。海瑞死後,家徒四壁,十分貧寒。但百姓都為之哭泣,沿江百里為其靈櫬送行。

  • 22 # 大雁南飛00

    海瑞一生末得重用是他的幸運如果得重用就是一酷吏而歷史上有名酷吏能找到有好下場的嗎全兔死狗烹加株連三族腰斬凌遲剝皮等酷刑被廢除是人類的進步

  • 23 # 菲利普拉姆1

    張居正為什麼不重用海瑞

    不是張居正不用海瑞,是大明朝不用海瑞啊,不貪不腐,當了大官下面人怎麼玩,講到底還是海瑞當了大官會動了很多人的蛋糕,張居正要改革,要權力,就要團結大多數,用多了海瑞就背離了大多數

    還有就是潛規則,潛規則在大明朝不可代替,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很噁心,卻是聖人用來教導帝王管理天下的,說明這句話確實有管理天下的本事,潛規則之所以稱之為潛規則,就是因為他上不了檯面,上了檯面就要壞事,有些事情就做不成,海瑞不玩潛規則,張居正就辦不成事,就不能改革

    海瑞的失敗,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竟容不下一個海瑞,實在是悲哀,說到底悲哀的是海瑞?悲哀的是大明朝?悲哀的是人啊,大多數人的或者貪財或者貪權或者貪利(貪官)或者貪名(被罵的嘉靖),讓即使權勢滔天的張居正也保不住一個海瑞,這才可悲

  • 24 # 吳建彬626

    海瑞不是當面反對張居正的人,卻為張居正所不喜。 張居正當政十年就沒正眼瞧過海瑞,間接使海瑞賦閒居家達十五年之久。

    1570年,時任南直隸巡撫的海瑞遭到監察官的彈劾,彈劾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海瑞不識大體,僅僅注意於節約紙張等細枝末節,有失巡撫體統。”隨後,一石激起千層浪,言官們紛紛上書參劾海瑞。措辭最嚴厲的要數給事中戴鳳翔,他強烈指責海瑞,大致內容是那樣的:“海瑞憑一時的衝動,隨意對百姓的產業做出判決,在他的治下,佃戶不敢向業主交租,借方不敢向貸方還款”(見《穆宗實錄》),更為聳人聽聞的是,戴鳳翔又丟擲一個重量級的“炸彈”:“七個月前,海瑞的一妻一妾在一個晚上一起死去,很可能是出於謀殺。”儘管海瑞辯解說:“小老婆是自殺,大老婆是病死,不是同一天死的。”不論真相如何,但戴鳳翔的參劾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滿朝文武和社會輿論全都指向了海瑞,許多人懷疑海瑞怪僻又不近人情,他的家庭悲劇就是海瑞造成的。呵呵,直到今天,有好事者還在孜孜不倦的研究著這個課題。

    一時間,要求罷免海瑞的奏章雪片般的直達皇帝的御書案,吏部(組織部)根據奏章提出任免意見:“海瑞志大才疏,建議調任閒曹(閒官)”(見《穆宗實錄》)。海瑞生氣了,憤怒了,一時做出不可理喻的決定:“辭職!老子不幹了!”在給皇帝的辭職信中,海瑞竟痛罵:“滿朝文武,都是女人!”罵的是解氣,可得罪的是滿朝文武。一下子,海瑞失去了天下百官的同情。

    海瑞是清官,清正廉潔,毋庸置疑。《海瑞集》《穆宗實錄》《明史》都有記載:海瑞官至二品,死時留下的遺產不足白銀十兩,連埋他的費用都不夠。

    海瑞是怪人,一個愛走極端的官場另類,千真萬確。看到這,各位看官別罵俺,俺的氣量絕不如嘉靖皇帝。忍住聽俺娓娓道來:海瑞是極端的廉潔。廉潔的給母親過壽,大擺筵席,卻只買了二斤肉(見《明史》《海瑞集》);海瑞是極端的吹毛求疵。他一直以他古怪的標準要求親人、部下和上司,發現一點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海瑞都斤斤計較,絕不放過。他的家庭不幸福和家庭悲劇就源於他的古怪苛求和古怪性格;海瑞是極端的“有責任感的”人。後期的他,先後歷任尚寶司丞、大理寺右寺丞、左寺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官已是正四品(相當於今天的正廳級或副省級),但海瑞不願做閒官和鳳尾,本著對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責任感,本著能更好地堅定不移的奉行倫理道德,海瑞主動伸手要官,而且還是逼著要官:1569年年初,京察(相當於現在的官員考核)時,海瑞上書說:“陛下既然赦免了我的死罪,又對我破格提拔,在所有的文臣之中,沒有一個人會比我更迫切地要求報答陛下的恩典。”接著,海瑞又表示自己現在的工作職責只是看看文書,傳達一下檔案,沒有發揮好自己的作用,擔任這樣的職務都不稱職,所以不如將我免職算球了。(見《海瑞集》)這可是海瑞自己說的,大家都知道《海瑞集》的作者就是海瑞。如此以進為退,赤裸裸的伸手要官,放在今天,有膽量的不妨試試?

    迫於海瑞罵嘉靖皇帝贏得的威名和崇高的威望,最終吏部(組織部)被逼,終於向海瑞低頭,當年夏天,海瑞即被任命為南直隸巡撫(海瑞一生中擔任的最有權勢的官)。要知道,海瑞只是舉人出生,任命一位不是進士出身的人擔任巡撫,在當時特別講究科舉出身的封建王朝,那是相當的難,可以說是實屬罕見。海瑞成功當上巡撫,說明他不是完全不懂陰陽之道的精妙。他陽求罷免,陰向組織部門要挾:如果你們真敢罷免我這樣一個有聲望的、名聞天下的錚諫忠臣,你們必然不容於輿論,難堵天下悠悠縱口;如果不敢罷免,那就請你們重新給我安排有實權的官職吧。

    可實際上,一大批進士出身的、比海瑞資歷老的官員們非常不服氣,人家都眼睜睜地盯著您呢。

    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公元1572年,萬曆皇帝登基,張居正出任大明王朝的首輔。已賦閒在家兩年的海瑞和張居正有過交集,對張居正的影響還不錯。他感覺東山再起的機會來了,於是給張居正寫信,希望給其主持公道。張居正何許人也?他太瞭解海瑞了。其以委婉的語句陽作同情、陰為責備的修辭手法在給海瑞的覆信中說:“三尺之法不行於吳久矣。公驟而矯以繩墨,宜其不堪也。訛言沸騰,聽者惶惑。僕謬忝鈞軸,得參與廟堂之末議,而不能為朝廷獎奉法之臣,摧浮淫之議,有深愧焉。”(見《張居正書牘》)

    “輕率躁進”是張居正給海瑞下的評語。此時,春風得意的張居正又怎麼能看上海瑞呢?

  • 25 # 金棠文化

    張居正不用海瑞的原因有:一、張居正本人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貪官,其三十二抬大轎的奢侈出行就可見一斑。如果近距離與他接觸的海瑞一旦知道他是個“腐敗分子”,一定會拼死告倒他,二、張居正是政治家,他推行“一條鞭法”需用政治手段。如果用海瑞來推進改革,可能會加強反對勢力陣營。三、海瑞曾要求張居正家鄉地方官不能對張居正兒子的科舉開綠燈,使張居正兒子科考落孫山。

    面對如此剛正不阿的海瑞,張居正哪敢提攜?只能敬而遠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沒事,別麻煩別人,哪怕是關係再好的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