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佃璽民俗藝術博物館

    傳統文化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細細說起來,要從歷史、考古、文學、哲學、文獻、民俗、藝術等等許多方面來思考。這個概念是近代以後,相對於西方文化概念而言的。首先理解傳統,在西方,Tradition這個詞,表示代代相傳的事物,表示一成不變的事物。而文化Culture,又包羅永珍,大的方面涉及文明的意思,小的方面包括文獻典籍等等。

    傳統文化結合到一起,就是代代相傳,很少變異的某種基因。雖然時代變革,但是其方式方法還在影響著人們。比如,中國畫、書法……一千多年來,一直傳承,幾乎沒有變化。再如,儒道禪的思想,在一代代的發展中變化。現在在當代人心中仍然潛移默化地發揮著影響。許多文獻典籍,人們還要看,還不的不研究,尋找其價值。

    宣揚傳統文化也要分清楚好的,壞的。這裡面有個辯證思考的問題,一分為二,要因勢利導,做出正確的判斷。就是說適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對當下文化建設有利的,要保留下來。這些可以作為下一步吸收的營養。壞的,或者需要拋棄的,也要弄明白。這些包括不適合當前社會需求的,已經沒有了生命力,必須做出果斷的割捨。

    由於傳統文化過於龐雜,就需要去粗取精,有的放矢。許多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一般來講,屬於學術方面,如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等等,大多是需要繼承發揚的。而有的,如民俗中有一些,就顯得特別陳舊,不符合時代需求了。更有甚者,如拜神仙,求保佑,跳大神,去災禍……幾乎不可信,都是心理安慰!

  • 2 # 星紀傳說

    傳統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也有思想上的遺產,比如習慣風俗,民風民情。

    中華傳統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還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其中也包括傳統節日比如: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這些都屬於傳統文化。

    一、從時間角度上講,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現代文化的分類。

    二、從空間角度講,有東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陸文化這四種分類。。

    三、從社會層面上講,有貴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間文化,主流文化,邊緣文化這幾種分類。

    四、從社會功用上,傳統文化分為名號文化、禮儀文化,制度文化,服飾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這幾種。

    五、從文化的內在邏輯層次上,可分為物態文化,心態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四個層次。

    六、從經濟形態方面,又分為牧獵文化,漁鹽文化,農業文化,工業文化,商業文化之分這些區別。

  • 3 # 海澈

    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使命和歸途!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它是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一種統稱。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曆)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老生常談的一個嚴肅性話題。 文化是民族的象徵,是民族的精神。曾經以來,一直想就這個問題,發表發表個人的看 法。但每次提起筆,都覺得沉甸甸的,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也不知道怎麼去闡釋這一影響了中 國發展五千年的核心之論。記得曾經有過很多次,在與不同人的交往中,總會不經意的提起有 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話題,但結局總是讓人大失所望。之餘,又為中國傳統文化掙扎在現代文明 的的邊緣,逐步走向淪陷和泯滅而痛心。禁不住要從心底深處問一句“中國傳統文化還要不要 繼承和發揚?”我覺得這不是個人要思考的,而是整個中國都要深思的。 “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看過話劇《立秋》 的人,估計對這句話不陌生吧?這句話雖然是劇中晉商封德票號的祖訓,仔細品味,其中包含 著中國誠信精神的深邃。中國古典故事“王朗臥冰、蘆衣順母、孝感動天”等這些膾炙人口的 傳說,都在向歷史訴說著中國德孝的內涵。“關公奉嫂,千里走單騎”赤兔馬馬蹄下走出的是 中國的忠義之豪氣……“忠、義、禮、智、信、孝、悌、仁、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輝 煌,迴盪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廊裡,留給我們的是一串寶貴的精神財富 !

  • 4 # 修緣說事兒

    中國有幾種語言:漢語、維語、蒙語、藏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漢語。漢語甚至被籠統的稱為國語 、中文。

    同理,中國也是多種文化並存,但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的內涵是什麼,下面簡略解析:

    一、祖先崇拜。

    與西方文化崇拜上帝完全不同。中中國人崇拜的是自己的祖先。包括中華民族的祖先三皇五帝,堯舜禹湯。以及本宗族的祖先。

    二、親親之愛。

    儒家的道德核心是親親之愛:父母有慈、兒女有孝,丈夫有情、妻子有義,兄長有愛、弟妹有敬。此為私德。

    此外還有公德:見利思義,君子救急不救貧。與人方便,遵守公序良俗。

    三、憲政。

    儒家主張以禮法把君主和權力關進牢籠。而人民卻擁有廣泛的自由——禮不下庶人。今日謂之憲政。(噴子們批我之前,請先讀一讀《左傳》。對儒家思想有了深入研究,請再發言。

    四、法治。

    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孔子提出的疑罪從無,利於被告的無罪推定論。比古羅馬領先了五百年。並且儒家的法治思想更加系統和完整——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

    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不是孟德斯鳩,也不是古希臘羅馬的某位先賢。而是聖人孔子。

    五、言論自由。

    《左傳》中,有子產不毀鄉校的故事:

    子產執政後,中國人在農閒時,常聚集在鄉校謗子產之政。有人建議毀掉鄉校。子產認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應放開言論。對於人民的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孔子聞後,盛讚子產大仁。

    六、民主。

    儒家的最終政治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鰥寡孤獨皆有所養。世界大同。

    七、誅殺暴君,造福於民。

    法家認為臣民是國君的狗奴才。而儒家則認為,把人民當奴才的暴君,必須誅殺。孔子歌頌湯武革命(革命一詞,最早由孔子提出),孟子歌頌湯武誅獨夫。

    八、宇宙並非上帝創造,而是由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產生。孔子謂之: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九、其他。

    1、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很多人黑孔子,說孔子提倡以德報怨。詆譭自己祖宗之人,真是下水道的臭蟲。)

    2、鬼神觀。敬鬼神而遠之。人死為鬼,聖賢死為神。神沒有創造人,反而是人創造了神。

    3、對於不同文化思想的態度:求同存異。

    綜上所述,正因為儒家文化如此文明先進。摩尼教創始人摩尼才說:‘除了兩隻眼睛看世界的中中國人,和一隻眼睛看世界的希臘人外,其他民族都是瞎子。’偉大的先知默罕默德也認為,真正的智慧在中國。

  • 5 # 天地人心中有神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以儒釋道三家為主。儒家修身養性;釋家明心見性;道家性命雙修。三家文化思想在不同角度闡釋了人性的完美,給迷茫的人們以釋懷。現代人也把他們三家稱為一家,但各自又都有了自己的發展。

    我們沒有在盲目宣揚,因為在西方文化衝擊下,很多人認為我們的文化守舊,就完全西化了。其實現代西方文化和我們的一樣,都有優缺點,他們講究微觀,我們講究巨集觀。他們講科學,我們講人文。看著科學先進,其實科學客觀說是唯物的,看著人文是唯心的,但人不能沒有精神世界,唯物和唯心是相對統一的。

    中國有五千年文化傳承,是唯一沒有斷失文化的文明古國,其實我們的文化也是在不斷受外來文化衝擊交融下才壯大發展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只有不斷的相互學習轉化才能得發展。我相信在我們的將來,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後,中國傳統文化將會有更好更大的發展。

  • 6 # 逍遙上人6

    中華傳統文化是世間有天地人三才,敬天神、敬地神、敬父母,知書達禮,不以人性論好壞,克己復禮,崇尚中庸之道才是傳統。中西方文化是不相容的,都是上天試驗品。

  • 7 # 沐清揚

    傳統,世代相傳、從歷史沿傳下來的思想、文化、道德、風俗、藝術、制度以及行為方式等。對人們的社會行為有無形的影響和控制作用。傳統是歷史發展繼承性的表現,在有階級的社會裡,傳統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積極的傳統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保守和落後的傳統對社會的進步和變革起阻礙作用。

    文化,是人類社會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教育、科學、藝術皆屬廣義上的文化,而政治、經濟與文化互相交織。實際給文化下一個準確或精確的定義,非常困難。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

    傳統文化,分為有行的和無形的,即物質和非物質。物質指服裝(比如漢服),文房四寶,建築,書籍,傳承的美食,車輛(獨輪車,轎子,輦等),而非物質文化是指無形的知識和技能,比如戲劇,書畫技能,美食技藝,國學(哲學的,詩文),藝術的,民俗的(非遺手工技藝等)等等!

    傳統文化的宣揚,必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要批判的去宣揚。比如一些炫技般的繪畫(江湖大師),一些不符合時代的物品(改裝後的漢服不倫不類,玉器佩戴不符合身份)等等。

  • 8 # 香落塵外作伴結廬

    每個人,在華麗的外表下,有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是思想!

    人類社會思想的進步,有賴於從過去的永恆不滅的文化中,尤其是從傳統的文化遺產裡體現出來的真理中汲取營養。

    並非一個傳統的人,或者一個深入瞭解傳統文化而頑固的人,就很土。土不土,只有自己清楚。

    有很多人認為傳統是糟粕,那是因為他們不理解傳統是怎麼形成的,這世界之所以有傳統,就是因為死亡、疾病和戰爭造成了這樣的生態環境。人類為了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去發展起來的一些思想以及一些按部就班的東西。

    傳統文化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人類社會思考形成的。這是精華部分,是值得保留和提倡的。如:儒道、三大宗教等。

    另一部分,是根據社會經濟結構和生產力形成的。這一部分,則需要隨時更新和淘汰。如:四大發明、醫學等。

    我們現今的一切都是歷史的產物,都是歷史地形成的。歷史不僅僅是給人們增加一些知識、一些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它的真正意義在於讓人們清醒地認識自己從哪裡來,自己所處的世界從哪裡來,清醒地認識自己究竟是什麼,自己所處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清醒地認識自己能夠做什麼,能夠改變什麼,自己所處的世界能夠做什麼,能夠改變什麼。

    一、歷史文化

    中華上下五千年,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有各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嚮往。

    兩千年前建造的萬里長城、雄壯的兵馬俑、古代四大發明、中醫學、形象生動的甲骨文、龍飛鳳舞的狂草、筆直端莊的正楷、唐詩宋詞,各有千秋,都體現了中國的歷史是多麼巨集偉,背後有多少的故事。

    還有很多我們所不知的,例如:古象雄文化

    象雄文化被稱為西藏的根基文化,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它被貫穿於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

    藏文起源於象雄文,當年松贊干布派他的大臣吞米桑布扎創造藏文,最多隻能叫象雄文字的改良。

    今天藏族人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有許多也是象雄時代留傳下來的,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打卦、算命等。

    如果古象雄文明研究工作做好了,我們將對伊朗高原文明、中亞西亞文明、歐亞大陸橋文化獲得絕對性話語權,這對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乃至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都將大有裨益。

    二、傳統節日

    大家不假思索的就可以說出:清明、端午、中秋、七夕、除夕、春節……我們舉例說一下,中元鬼節的由來吧。

    中元節在七月十五日,俗稱“冥節”,這天要燒紙錢餉亡魂,寺院要設法會,作道場以超度亡魂。

    這個節日起源於佛經裡的“目連救母”。

    目連母親去世後,目連在陰間看到其亡母在餓鬼群中,便盛了一缽飯給他母親吃,但飯還沒有吃進口,就化為火炭,其母未能得食,目連不解,便去求佛。佛說:“你母罪孽深重,需要十方眾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應當為正在地獄受苦的七代父母備辦各種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僧大德。我會告誡眾僧都祝願施主的七代父母進入‘禪定’,然後去接受食物。”目連聽罷,便照佛爺講的去做了,其母遂解脫了餓鬼的一切痛苦。

    這個故事,實際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經義結合起來,便於佛教的普及宣傳,故中元節又被稱為“盂蘭盆會”,在《聊齋志異》裡,多處提到盂蘭盆會。我小時候,多次聽見老人說“七月半,鬼亂竄”,而不知其究裡。現在絕大部分留美學生只知道一個“萬聖節”(Halloween,在陽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國的盂蘭盆會,盂蘭盆會比萬聖節的嬉皮笑臉莊嚴認真多了。

    三、傳統工藝

    瓷器,英文為China,是中國工藝的代表,它在技術和藝術上的成就,傳播到世界各國,並深刻影響了其陶瓷和文化的發展,為中國贏得"瓷器之國"的盛譽。

    它所蘊含的獨特的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不僅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技藝的高超,也對世界的文明程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瓷器”的發明始於漢代,至唐、五代時漸趨成熟;至宋代為瓷業蓬勃發展時期,定、汝、官、哥、均等窯,名垂千古;元代青花和釉裡紅等新品迭出;明代繼承並發展了宋瓷傳統,宣德、成化窯製品,尤為突出;清代風格古雅渾樸,比前時稍遜,卻勝在精巧華麗、美妙絕倫,康熙、雍正、乾隆時所制器物,更是出類拔萃,令人叫絕。

    瓷器還是人類從“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它是中國對世界歷史、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作出的一項重大且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其它

    除此之外,民族風俗方面,中國56民族各具特色,各地區、各省、各縣,都有不同的鄉俗文化。且中國地大物博,氣候特點多樣化,有眾多花式花樣的特色農作物及美食,尤其是中國的茶文化……

    我們中華民族,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才走到了今天,一定要讓它繼續發展下去,人不可以脫離道而生存,傳統將有利於生存。

    我們需要承擔起儲存傳統價值、傳承歷史文化的責任,為社會公眾提供審視傳統、反思今天和啟迪未來的一個平臺。

    它並不土!!!

  • 9 # 取金記

    傳統文化指經歷史沉澱和積累下來的被人們認可和接受的人類所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我們現在宣揚繼承傳統文化是不是盲目,可從三個方面看。

    1.從國家層面看,宣揚傳統文化肯定有計劃有目的的,是要繼承傳統文化中具有傳播主旋律、正能量的部分,也是通常所說的吸取精華的部分。

    2.從企業層面看,宣揚傳統文化也是有計劃有目的的,但卻不一定是宣揚繼承傳統文化中精華的部分,而是一切以經濟利益為考量,即所謂以傳統搭臺經濟唱戲,只要能在宣揚傳統文化過程中產生經濟效益,往往會忽略傳統文化的正面或反面的效果。近些年來的所謂國學熱就是個典型的案例,為了所謂國學,很多企業、出版社跟風炒作,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結果產生很多負面影響,對宣揚傳統文化沒有起到真正的促進作用。

    3.從家庭的或個人的層面看,宣揚傳統文化就顯得有些盲目和跟風,像跟風國學、漢服熱等行為。但家庭的或個人的層面的宣揚傳統文化,又極大促進了傳統文化紮根民間的作用,像現在很多家長引導小孩學舞蹈、民樂、樂器等,就是繼承傳統文化中精華的東西。

    我們沒必要刻意說什麼傳統文化的繼承我發揚,我們本身是從傳統文化中走來,不可能割裂與傳統文化的臍帶聯絡,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體現著傳統文化的影響。

  • 10 # 鞏凌金剛經道德經雙百

    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所以傳統文化有著光輝燦爛的歷程。要想完美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

    首先是傳統的國粹文化和民俗文化,包括精典的文學藝術,書畫,詩詞歌賦,戲曲,建築飲食文化,服裝,裝飾,茶酒,語言風格,旅遊,瓷器,武術,中藥等組成了中國龐大的傳統文化體系。

    其次在這些傳統文化中文學藝術占主導地位,引領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對社會發展,民風民俗的繼承和改良都起到了推進作用。在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也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第三在重多傳統文化中從諸子百家一直起著代表性作用的就儒家思想,以《論語》為代表的教育文化,道德行為規範,都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一直是中國傳統思想道德建設的主力軍,在上至統治階級下到平民百姓,都在積極倡導儒家思想。即使在當代儒家學說也在全球推廣和普及。

    第四我們今天在傳承傳統文化中是在“古為今用”“去其糟粕,吸取精華”的基礎上加以宣傳和繼承發展的,尤其是從“五四運動”以魯迅先生為代表的一代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從“八股文”“文言文”等不適合現在社會發展的文化體系中脫胎換骨,脫穎而出的新文化潮流逐漸形成和改進,才使我們今天的各種文化建設有了新的光輝燦爛的新篇章。

    第五在日新月異,脫貧攻堅,抗疫必勝,科技領先發展經濟建設的偉大事業中,我們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引領下從很多傳統文化的發展中,積極宣傳和發展對社會有進步意義和正能量的傳統文化和今天的經濟建設相結合,更好的讓人們在國粹文化,民風民俗文化,中醫藥,建築,飲食服裝文化,道德思想文化等都有了新的發展。

    第六我們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包羅永珍,我們只要在傳承傳統文化過程中,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理念和心態,發揮正能量的引領作用,宣傳教育和引導適合社會主義建設的文化體系,就更更好的為社會發展服務,就能提高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發揚光大。

    總上所述,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用“古為今用,去其糟粕”的思想去宣傳和傳承就不會錯。

    (感謝支援)附本人拙作供欣賞

  • 11 # 上善若水689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指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中國傳統文化是反映中華文明演進與融合的民族特徵和特點的一種民族文化。它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總體代表。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及其先民在中國領土上的創造,是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而言之,它是不同文化形式所表達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和精神的總稱。

    然後,在我看來,儒家、道家、佛家最能代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儒家文化:進取文化,仁義禮智信,積極進取,建功立業。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臺,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是入世哲學。

    道家文化:規律文化,領悟道、修養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順其自然,自我完善。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出世哲學。

    佛家文化:奉獻文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遵守十戒、心靈安定、運用智慧。慈愛眾生,無私奉獻。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創造地獄、極樂。

    最後,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靜下心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在的年輕人本末倒置,容易焦慮、浮躁、有資訊焦慮症,盲目的學習跟風西方文化,崇洋媚外。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像一棵樹的樹根,樹根澆灌好了,樹才會枝繁葉茂,開花結果。文化最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成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

    發揚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並不代表著我們要夜郎自大、唯吾獨尊,我們依然需要懷揣著相容幷蓄、包容開放、和而不同的心態,讓其他民族文化對我們的文化自信注入活水。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的根本是生命的智慧。學習傳統文化,智慧幸福人生。

  • 12 # 腰帶山主人徐林坤

    中華傳統文化是主要包含儒釋道三文化,範圍廣泛,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都屬於傳統文化的範疇。

    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傳承仁義禮智信及孝道感恩,具體地講,中華傳統文化以陰陽曆法、詩詞歌賦、民族曲藝、書法國畫等為載體。以及各種民俗活動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 13 # 張某人字子辰

    傳統文化到底是指什麼?我們有沒有盲目的宣揚傳統文化呢?關於這兩個問題都是開放式問題,就像寫畢業論文一樣,沒有標準答案,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我就簡單發表一下我個人看法:傳統文化字面意思就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傳承下來的一些知識、經驗、技能,但在我看來傳統文化代表的古人的智慧、精神以及修養,它並不是一兩本書或者一兩門老手藝所能概括的,就像現在我們好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現代的工藝、技術已經遠超當時,但我們依然選擇去保護,去發掘!為什麼?!因為這些見證了一個時代,它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精神,一個時代的印記,是智慧更是修養!宣揚的盲目不盲目?先不做答,先來說為什麼要做復興?要做宣揚?我們生活在一個個人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壓力之大,讓每個人都會有些許浮躁,甚至是壓抑,在這份壓抑之下,導致了金錢至上。以往的舐犢情深,曾經的情比金堅,自古的君子之交,也只能在故事裡、在小說中、在影視作品上看到聽到,底線的失守,道德的淪喪,人性的泯滅已經習以為常,而整個社會能壓制這些的只有不斷健全的法律、法規!正如所說,法律也只能取表而不拔根!怎麼才能拔根?才能達到表裡同治呢?就是靠自身的覺醒,而這份覺醒背後需要的就是傳統文化的支撐,那一份精神,那一份智慧,那一份與生俱來的豁達!人病了,需要吃藥!社會也是一樣,只不過這份藥在別有用心之人的手裡變成了斂財工具,所以說盲目只是假象,只是你我之遐想,暗地裡太多人眼紅心黑之人操縱這份“盲目”了,而真正的智者,領悟者,早已不問世事了,即使出現一兩位,也是杯水車薪矣!最後,一首詩贈予閣下:

    世間之人皆碌碌,世間之事皆慵慵。

    爭名逐利數十載,不如山中一老翁。

  • 14 # 覃妞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它淵遠流長,浸潤著每一個炎黃子孫的靈魂,同時它又像是華人的家,無論你走多遠,最終還是會回到這裡,成為每一個華人靈魂的歸處!

  • 15 # 半封情書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中流砥柱,天下大同

    傳統文化是什麼:傳統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有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可以說他很有知識,但他不一定有文化。

    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生命。品位、道德、智慧,是文化積累的總和。

    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待文化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便不存在‘盲目’之說。因為我們是在用自己的行為來宣傳傳承文化,而不是靠‘眼睛’。

  • 16 # 時間的流逝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它是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一種統稱。

    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雜家、縱橫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陰陽家等文化意識形態,具體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以及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以及“三位一體”的合流思想對中國傳統影響最為直接而深刻。

  • 17 # 三點少爺

    傳統文化是指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典籍,同時不僅僅是指我們的漢民族文化,更應該包括其他少數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對於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也應該用“揚棄”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繼承與發展。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凡是優秀的文化,都是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這才是我們應該傳承的傳統文化。

  • 18 # 俠義天下2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一直延綿不斷的傳承和發揚的一個過程,在歷史的不斷程序中不斷的去其糟粕,吸取精華,傳承優秀,使社會不斷的進步,極大的影響和推動著世界人民各個國家的發展,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傳統文化是一種影響人類靈魂的至上瑰寶,也深刻提現了人類社會和諧的根本所在……

  • 19 # 草根團圓

    傳統文化指的就是中國歷史上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在中國人民長期的社會實踐中, 形成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學為支柱的中華傳統文化。其內容極為豐富包括了文史哲,藝術,宗教,音樂等等,並有幾千年的傳承。

    由於中國歷史太悠久,經歷了不同時期的不同朝代,在傳統文化的演化過程中都帶有不同的時代鉻印。比如封建社的男尊女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屬其中的糟泊。

    因此我們不能盲目宣揚繼承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要取其精華去其糟泊。用馬克斯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繼承傳統文化。

  • 20 # 客居而已

    傳統文化不僅侷限於唐詩宋詞,而應是《詩經》、儒家、道家、法家等等有關安邦治國及類似於《孫子兵法》等軍事著作,都屬於傳統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秋蟬》的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