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教與育
-
2 # 曾經的夢想497
作為一名教師不敢奢求有什麼特權,但請不要再將教師妖魔化。
對於教師有寒假暑假的兩個假期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很多人認為教師帶薪休假。但是有多少人見老師五點半到學校,晚上十一點半才能回家休息,不論嚴寒還是酷暑從不間斷。請問在廣場上跳廣場舞的人群中有多少位是教師呢?在燈紅酒綠歌舞昇平的場所裡,有多少人是教師呢?到了深夜還在燈下批改作業,有多少人不是教師?即使那些對教師口誅筆伐的人,有多少不是教師教出來的呢?
一提到教師長工資,有多少人憤憤不平。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無一不是教育發達的國家。正是因為有了先進的教育,才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撐起了這個國家的脊樑。教師的地位待遇再高一些又怎麼了?
即使教師不再擁有懲戒學生的權利,即使發生了那麼多的悲劇,但是老師們仍然勤勤懇懇,不忘初心,也感受一下教師的偉大之處吧。
請放過教師吧。教師群體的衰敗就意味著教育的衰落。這是一個國家走向衰敗的標誌。
-
3 # 百香園主人
不是教師平民化的問題,教師就是人民中的一員,而是中國社會骨子裡缺少對平民的尊重。當各行各業在人們內心都平等的時候,教師的地位不但會提高,而且會更高。
-
4 # 冷靜的思考者5
這是多年來諸多專家們努力推動的素質教育及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成果之一,教育在一批批專家的品頭論足中走向墮落,走向衰落直至走向沒落,基礎教育終將在無所適從中沉淪!!!!
-
5 # ljhaaa172996117
教師是一種職業,它與師傅不同,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是指的∵師傅,不是指教師!要提高教師素質!從制度上提高教師的素質。可以提高從事教師職業的門檻,可以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增強整個教師隊伍素質,引導科學評價教師的體制,可促進教師隊伍自身優化,可杜絕教育腐敗,大大提升教師工作的自我積極性!
-
6 # 使用者231891529656寒雪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甘9為人梯、樂於奉獻、老黃牛、春蠶、蠟燭類受人尊重的職業。中國人民歷來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就是人們對教師的真實評價。當然教師也有錯誤,有不完美的地方,這除了教師自身的充實提高,新老交替外,社會各界也可以提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以利於教師自身和整個教育系統的改變提高,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至於教師身份是不是平民,我認為:我們社會各行各業的人,不管他職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他們首先也是平民。他們履職時是官員,下班後也是平民,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
-
7 # 徐武雲855
沒看懂,平民化相對應的是什麼?貴族化?精英化?還是什麼社會地位高階化?
教師這個職業從傳統意義上來講,的確有教書育人之天責,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如同選擇了警察,律師,或其他任何能養家餬口的職業一樣,本質上應沒有區別,既不高高在上,亦不低人一等,更不要以"天,地,君,親,師"自居並列,否則,累死!
-
8 # 使用者窗外千秋雪
應理性看待這問題,老師被制度困綁著手腳,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而許多學生自覺性不夠,越學越差,甚至越來越渣,特別是為了保障班上那幾顆老鼠屎的受教育權利而損害了全班同學的學習利益,家長也自然存在抱怨,所以罵老師就成了社會普遍現象。我做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雖迴天無力,但十分理解家長的不滿。
-
9 # karate1164838548
你這話說的不合現實啊,這怎麼是教育平民化呢?分明就是低等化啊。我們哪敢奢求平民?一個農民工抱怨工資低,整個社會都力挺,我們抱怨一句,那就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千萬不要說我們是平民,這身份太高貴。
-
10 # 子非魚31155
先請提問者回答一下什麼是平民?什麼是平民化?目前中國那些人不是平民?哪些行業不平民化?也好有針對性地回答啊!
-
11 # 體制公文寫作大講堂
大多好學生是不會再去當老師的,而當老師的基本上都是當時學生裡面中等水平的。
但是並不是說,學生時期的中等水平的學生當了老師以後就教不好學生。再差的老師教學生還是綽綽有餘的。
就拿我初中和高中的老師來說,他們很多都是中專畢業,有一些是大專畢業,幾乎沒有本科畢業的老師。
但是他們照樣能夠交出名牌大學的學生,我上高中的時候我們班依然有上名牌大學的。但是我們的老師普遍都是中專和大專必畢業。
為什麼真正的好學生不願意去當老師呢?大多數的好學生,最後都是自己創業或者是進入到大公司裡面。
因為這些好學生本來學習能力就強,那麼在大學畢業以後會被很多的大公司給搶走,因為收入待遇比較好一些。
而那些中等學生上了大學以後在中等學校畢業以後,大多有求穩的心理,就是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或者是教師。
而那些學習不好的,又上不了好的大學自然而然畢業以後也是進不了教師隊伍的,所以其實這也是一種普遍現象,
自古以來的老師其實並不是特別優秀或者出類拔萃的,大多都是資質平庸,一般學校畢業的,很少有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再去當老師。
而且更重要的是,現在很多老師的學歷很高,但是教學能力其實並沒有那麼高,在80年代90年代能上中專和大專的也都是好學生。
但是在現在看來,那些上本科的,上研究生的,實力或者是能力未必就比上中專和大專的就好。因為大學擴招以後,大學的水分真的太多。
你周圍有名牌學校畢業的老師麼?他們教學質量咋麼樣?
-
12 # 大浪淘沙淘盡英雄
教師太平凡了,他們就生活在每個人的身邊,沒有架子,衣著普通,沒有政治特權,也沒有別的特長。每個人對教師都太熟悉。所以不會產生敬畏感。他們,比一夜暴富的小老闆受到的尊重小多了。
每個人都受過教育,都或多或少地知道老師的本領只限於教學生認字做題,學點邏輯思維,無權無勢,在日益發達的今天,很多家長的能力特別是收入遠遠超過教師的死工資。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在經濟能力超過教師收入之後,對教師的尊重江河日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也是因為大學教育的日益發展,很多家長的學歷學識超過了孩子們的老師,專科學歷甚至中專學歷的老師,在家長眼裡,是低水平的。以前很多家長不識字沒有讀過書,對教師是崇拜的。當這種神祕感失去之後,家長對教師的不屑也就更嚴重了。
特別是現在孩子日益嬌貴,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作業負擔重的矛盾讓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積怨成見日重。師生關係越來越緊張。
總起來講,家長整體文化水平的提升、智育第一引發的作業負擔過重、教育日益功利化、某些教師的不良行為,家長對孩子的溺愛等因素,隨著日漸發達的網路,各種吐槽和報怨被放大。造成教師越來越難做。
最其碼,以前責罰學生,家長是支援的,現在的教師,誰敢責罰學生,連批評都小心翼翼了。
好想回到八十年代前,那些純樸的家長和學生,讓教師雖然清貧但是受人尊重,有"精神貴族"的虛幻感。現在,一切都變了。教師被指責被吐槽,連平民也當不成了。走下了神壇,沒了"被尊重的精神虛幻“,成了誰都可指責一下,吐槽幾句的"過街老鼠”了。
跪著的老師,終究教不出站著的學生,社會越批評、討伐、指責和吐槽教師,我們的教育就越悲哀。
希望媒體和社會都來重視正面宣傳,減少負面渲染,教育大環境才能逐步改善。尊師重教才成為可能。
-
13 # 雪裡梅花
在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的事情。
張三是校長,李四是教師,二人一起買了同一品牌同一款式的價值500元的皮鞋。李四是個謹慎小心的人,害怕買虧了,有一天他問身邊的同事:“看看我這雙皮鞋值多少錢?”同事很認真地看了看回答說:“起碼得二三百吧?”這個時候,恰好校長張三走過來了。李四問這個同事:“你看張校長的皮鞋會是多少錢?”這個同事瞟了一眼張三的皮鞋,馬上說:“大概得七八百?”
同一品牌同一價格的皮鞋,穿在不同地位的人的腳上,價值竟然會出現差別 。換句話說,地位不同,就連附著在身上的東西的價值也會因之不同,甚至包括言語的分量,行為的感召力,都會隨之變化。
中國有句俗話:身輕莫負重,言微休勸人。教師地位的低下,使得教師很難承擔教書育人的重任。試想一下:一個兩袖清風一貧如洗的教師,在講臺上無論是孜孜不倦也好,亦或是聲嘶力竭也罷,對學生“鼓吹”什麼知識就是力量,有說服力嗎?學生不在課堂下面調侃恥笑教師“我們怎麼看不到你的力量呢”就算不錯了。
這還只是教師地位低下對學生的影響,對家長,對社會的影響,遠比對學生的影響大得多。而對家長對社會的影響最終又會作用到學生身上。
由於教師地位的低下,使得一些勢利的人尤其是農村的人,看待教師還不如看待一個從事簡單勞動的人。教師的立足教書育人的言行,在他們那兒沒有任何說服力感召力。倒是如果因為個別教師出現了個別有悖於教師職業道德的事例時,他們就會把教師的職業的“偉大”性無限的放大,把教師的子虛烏有的“地位”無限拔高,說“地位”這麼高的教師,不該犯這麼低階的錯誤。從而抹黑整個教師隊伍,甚至是抹黑教育事業。
這種自相矛盾的心理,源自於對教師自相矛盾的吹捧和待遇:一方面說教師是什麼靈魂的工程師,另一方面又對教師定為白菜的價格。
我想說:教師一如既往地愛著他們的教育事業,至於諸如“靈魂的工程師”之類的美譽,還是說者自己拿回去受用吧!如果有誠意,只需考慮並實施教師的物質待遇吧!
-
14 # 使用者酒醒楊柳岸
教師平民化,這說法有點道理。上世紀八十年代,能考進中等師範是初中的頂尖的學生,反而去讀了高中又考入教育學院的,是要被中師生恥笑的。現如今考教師,拿個教師資格證,就有資格了,估計那些名校生是不動筷子的,也就所謂的平民化了。
教育詬病的形成,原因是諸多的。如:
1.教師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教師連執鞭權都沒有,鼠雄過貓,匪凶於警,怎執教?
2.部分家長過於看重經濟,留下一片的留守兒童,只重經濟上軌,不重教育上軌。去大街小巷的麻將館看看就知,有多少老亨公老阿婆一邊帶孩子,一邊打麻將。孩子吵了,給幾塊錢打發就行,這會養成什麼習慣啊?大家可想而知。每期開學,國家總要做留守兒童的統計工作。為什麼要做?做了有何用?大家想去吧。
3.最重要的,當然是師資這一塊。上世紀九十年代,不知為何國家突然取消中等師範學校?估計是為了提高學歷吧,認為用教育學院培養大專學歷的教師也是一樣的,而且學歷還提高了一個檔次。結果是:a. 失去了從初中選取素質好的人做老師的機會。須知讀了高中才考到教育類大專的那些人,讀初中時是被考取中師的那些人甩幾條街的。b.導致鄉村小學大面積缺老師編制,民辦、代課老師是一次又一次地趕鴨子上架。這是導致教師平民化的最大原因。
總之,決定取消中等師範學校的決策者,真該拿去pp!
-
15 # 長源一一
題主自已都弄不清平民貴族的界限,題面直接出別字,各屆和各界是怎麼用的?教師是公民的一種職業,是一群受過特殊訓練的人才能有所擔當的,各種師範類學院大學就是專門培養他們的。教育,衛生醫療是做為國家發展進步的一個標誌。民族,國家的長期發"展有賴於優良的教育。學校,教師做為國家資源,在每年的兩會和政府工作報告中,以及在每屆的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都有專門的表述,國家有教育部,全中國人大全國政協都有專門的委員會,黨中央也有教育工作的對口機構,各級地方政府中從教育廳到散育局以及行政單位中的教育處一樣不少全部齊備。首先從思想上,組織上,機構上,費用上都是保證的,記住了是國家直管的,教師工作應該是貨真價實的鐵飯碗。當然在過去的時光裡,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出現過一些問題,但是總體來說中國的教育,從基礎到高教還是在大踏步地前行。國家有這樣的成就能離開教育嗎?有些人有些事可能不盡如人意,可是想一想這天下能盡如人意的事它本就不多。教師是職業,人們尊重教師是認識到了受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如果大多數國民對教育沒有認識,你就是國王又能咋地?
-
16 # 三千葉
嚴格來說,是教育受眾的普及化,是各界人士都敢於詬病教育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國家和平昌盛與民眾自由,必然會帶來的境況。看看儒家文化為何流傳多年,現在卻同樣受到詬病就明白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開民智在現在是無可爭論的大好事,無數人都是中國由掃盲運動到普及學校再到如今的義務教育的受益者。有文化的另一面就是知道的多了,想的就多了,想的多了事情就多了。還有一點是,物以稀為貴,以前識字的人少,地位就很高,待遇也好。現在呢?
雖然看似問題多多,但是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國家普及教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老百姓個個都識文斷字,引經據典了。
辦法總比問題多,我們的國家非常善於在實踐中解決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問題。建國71年來,國家解決的問題還少嗎?相信國家同樣會解決關於教育“外行指揮內行”的問題的。
另: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有些人不要拿自己的業餘愛好、一知半解甚至是七竅通了六竅來指揮人家的專業。畢竟隔行如隔山,你的所謂的“知道”,是別人用來養家餬口的專業工作。
-
17 # 小吳7581
不是敢不敢的問題。事實上,當前教育本身存在很多嚴重的問題。
1.德育缺失。
很多學生出現的問題讓人大跌眼鏡,從而反映出教育的問題。看看我們的教育都教出什麼樣的人,就知道這個教育搞得怎麼樣。我們國家的教育都教出什麼樣的人呢?在中國苦讀十多年,然後去美國呼吸香甜空氣的,有吧?殺母親的,有吧?交通肇事碾壓傷者的,有吧?錘死同寢室同學的,有吧?給同寢室同學投毒的,有吧?我們的教育把很多本該扔進監獄的傢伙,扔進了大學!把很多應該扔進大學的傢伙,拋向了社會。
2.逆向淘汰。
當學生時候學習名列前茅的學生,長大成人後鮮有從事教育行業。當學生時候自己都在及格線上苦苦掙扎的學生,搖身一變為人師表了。自己學的都不行,怎麼好意思再去教別人呢?
3.唯利是圖。
現在,窮人家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質量越來越差。財富成為接受優質教育的必備前提。通過接受教育為自己開啟通往更高社會階層的通道越來越窄。教育更傾向於固化社會階層,窮者恆窮,富者恆富。教育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極其不光彩的作用。這就是當今教育最大的問題。
4.捨本逐末。
現在的教育早就拋棄了科學精神,人文思想,淪為了考駕駛證一樣的技能訓練。不許質疑,不許另闢蹊徑,要服從權威,要刻苦訓練,除了分數之外全是鬼話。
這樣的教育怎呢能培養出大量的,肩負起民族復興重任的人才呢?我看,真的很難。
-
18 # 浮生談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
我得先糾正一下問題,現在許多人詬病的是教師,不是教育。
其實現在的老百姓,尤其是學生家長們是越來越重視教育了,多達上百萬送出國讀書,少則十來萬送孩子上私立學校,至少也花個上萬塊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這些都是現代家庭重視教育的標誌。
那麼教師的地位似乎不如10多年前,那時的教師形象似乎在家長心目中要高大很多。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一、全民素質的整體提高,讓教師的專業性受到挑戰。
與十幾二十幾年前不同,現在的學生家長文化層次是越來越高,大城市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學歷,尤其是一些熱點學校,家長的研究生學歷能達到70%,在中小城市,現在的家長都是80後為主力軍,應該講這是中國到目前為止學歷層次最高的一個階段。反觀現在的教師學歷,國家規定小學教師合格學歷仍然是中等師範畢業,雖然有許多地區已經要求新教師必須達到本科以上學歷,但學校裡仍然有許多在職教師沒有達到本科學歷,即使已經拿到本科文憑的老師,絕大多數都是後期在職函授的文憑,這一文憑在20年前可能還算吃香,但是與現在的大多數家長比,只能呵呵了。
當然,學歷不能代表素質和能力,但這話也就只能指少部分人,從絕大多數群體來看,一個人的素質和能力還是與學歷掛鉤的。
因此,現在許多家長對都教師的教育專業能力產生懷疑,也就讓教師這個職業看上去不再讓人敬畏。
二、熱點醜聞的持續曝光,教師的形象嚴重受損。
教育行業與大多數行業一樣,多多少少存在著害群之馬,近年來,老有關於教師的負面新聞曝光,再加上現在新媒體的興起,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傳播者,會讓一件負面的事件持續發酵,這些事件反覆衝擊民眾的視聽,讓人們心理覺得現在的教師的品行在持續走低。其實據有關方面統計,每年教育行業的負面新聞曝光率不足3.1%,遠沒有達到6.4%的行業平均水平,但是教師形象持續下滑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三、教師的低收入,造成行業的准入門檻持續降低。
在以經濟為中心的祖國建設中,很顯然教師都沒有能引領這個時代,也就是所謂的非成功人士。“當你沒有成功,再有道理的話都是放屁;當你成功了,放屁都是有道理的的!”這是社會上很流行的一句名言。因此在這個不成功的人群集中的行業,就很難吸引優秀的人才進入,當年有許多優秀的農家子弟為了改變命運而選擇做教師,而如今這個行業的尷尬地位和尷尬待遇,很難讓優秀人才進入公辦學校,更多是流入掙錢更多更快的培訓機構,同樣都是老師,但肩負的責任卻完全不同。我們這裡是沿海地區,每年公辦學校的考編人數似乎爆滿,甚至報名人數能達到100:1,用我們有些領導的話講:教師還是人人嚮往的職業!可是真正參加考試的人數不足75%,許多專業按3:1的比例進入面試的考生,筆試成績已經達不到60分,這叫“人人嚮往的職業嗎”?只能是“矮子當中選將軍”,長此以往教師這個職業只能越來越被人鄙視。
結束語:科教興國, 教育是科學之本,教育不繁榮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不會繁榮。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教育已經得到高度的重視,但是中國的教育遠沒有達到繁榮。教師必需是有較高品行,較高素質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出更高品行,更高素質的人才。 -
19 # 不羈的艾吉奧
我覺得是。但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內容。
這個問題,首先,我覺得是針對高考之前的教育而言的,並不針對高等教育。
我是80後,從我身邊看,同學中從事中小學教師崗位的,基本上是學習成績處於中等的女生偏多。成績較好的進入一本甚至985、211各名校,一般不會在教育崗位。我覺得這很符合邏輯。
我是理工科的。所以從理工科出發思考。適合搞科研的人才不一定適合搞科普,反之亦然。因為需要的能力不同。科普需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但更需要能把可能原本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講的通俗易懂,並且儘量吸引人的表達力,從而達到傳播普及科學知識的目的。而搞科研並不需要這個,更需要的是紮實的專業基礎、鑽研精神、創造力等等。而教師,我覺得與科普類似,關鍵在於知識的傳授。
回到我身邊,那些成績上游,受高等專業教育的人,理應進入專業性更強的工作中。而受中等專業教育水平、強化表達能力的人群是符合教師崗位需求的。往往女性在這方面表現更好,而中小學教育並不需要過強的專科知識,所以我同學的情況完全符合這一點。
並且,現在教師不同於以前的“教書先生”,作為一個職業,從本質上是社會分工的細化,並無特殊,這或許就是所謂教師的平民化。
但是在這其中產生了一種錯覺。我中考時明明比那個女生強了好多;我高考時明明跟那個女生就不在一個層面,我在省重點高中,她只是一所普通高中;高考結果同樣差距明顯。那是不是明明比我差了好多的那個女同學在教我的孩子?這種情況在現在話語權最大的那部分人群中是不是非常正常?然後我們把這位女同學換做老教師、民師,是不是極其相似的情況?
於是產生了各界人士都敢於詬病教育的情況的發生。因為各界人士我們只聽得到掌握話語權的那部分人所說的。
我覺得原因不止這一個,但這至少是其中之一。
-
20 # 白這個顏色
詬病教育?這是個不恰當言詞,真正代表教育的老師才能和教育掛勾。很多老師是讓人尊重的,雖然他們可能不是班主任,不是語數外,但他們有底氣說一聲【俺沒補,都說俺的課不重要】。
【教師的平民化】是什麼意思?是要特殊化嘛?總不能配警衛員或發支槍吧?平民是怎麼定義的?是說的普通百姓嘛?平民就那麼好欺負嘛?平民是個高尚的階層,遠離腐敗自食其力,做個平民不好嘛不香嘛?但凡教師真有了平民精神,恐怕教育也會蒸蒸日上了。
教師常常自嘲自己是窮教師,能客觀看待教師收入的真實性嘛?教師一個月工資相當於平民全年的收成,且有各種福利,晚年順風順水。平民有什麼呢?當教師不甘於今天的現狀,把目光投向豪車豪宅的土豪水平時,他們便抱怨自己被埋沒,如果不是當教師,都能掙座金山回來。
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投資越來越難以負重,各種明補暗補,讓家長不得不自投羅網,沒人讓你補,可你的孩子學不會,想學會,那就學唄,誰來教?家長不行,老師任務完成了,你再找人家教,除非你千恩萬謝,否則,人家沒義務再教你。只要你關心你的孩子,就讓你主動找拐。
教師什麼時候也沒平民化,都是高人一等的,他們的待遇是平民的87倍,一個農民,他們的辛苦遠大於教師,他們的保障呢?教師身在福中不知福,鬧來鬧去向教育向家長要錢,口口聲聲自己冤,生來就是發財命,應該財源滾滾,飯來張口。
教師缺乏的就是平民精神,踏踏實實做人,才能成為合格的教師,在未來的日子裡,不是誰都可以當老師。
回覆列表
平民化的教師是各屆人士都敢於詬病教育的原因嗎?不是。因為教師代表不了教育,充其量也只算得上幾大教育主要參予者之一,但現實卻正是這種偏見的盛行才有對教育的肆意詬病。
什麼意思?教育的第一參予者是孩子父母的家庭教育,第二參予者是學校教育中知識性傳授和育人理念的貫徹,第三參予者是社會需要和風氣的影響。而現在教育過程中有幾人正視這個?幾人願意正視這個?
教師的平民化不假,因為教師僅僅只是個教師,從來就沒“貴族過”也不敢奢望,像“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些都是高帽子,教師從來都不願戴也戴不起,太重!
任何人都可以對教育指手劃腳也是不爭的事實,磚家們外行的身份在領導內行;本是教育第一主要參予者的推卸責任甩鍋;第三參予者的需要和風氣不正;教師中的“一顆螺絲壞了一鍋湯”才是教育被肆意詬病的主要原因。
但這鍋卻被“約定俗成”的要老師來背,這才是現行教育和風氣最悲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