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毛毛頭的趣成長

    有的事想著覺得功利,但實際上了解了就會知道這其實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比如讓嬰幼兒早接觸不同的語言,可能會導致他說話晚,但是會讓這些語言從此紮根在他的大腦裡,讓他以後學習起這些語言來要輕鬆很多。

    這是為什麼呢?有一個最簡單的解釋說的是人類小嬰兒的設定是一歲以前具有分辨各種語言,學習各種語言的能力,因為他並不知道自己會出生在哪裡,直到一歲以後他確定了自己的母語,學習其他語言的能力便會漸漸退化。從出生時除了媽媽的聲音氣味以外一概不知,到一歲多時已經表現出極強的認知能力,千萬不要小看嬰幼兒的學習能力。

    等到母語鞏固再學習,才是真正需要應對母語和非母語之間的轉換問題,因為母語成為強勢語言,其他語言只能依附他它存在。我的寶寶因為送日託從五個半月起開始同時接觸英語,漢語,西班牙語,三種語言確實讓他沉默了幾周,但是最後當他再次開口的時候,並沒有影響發音也沒有影響理解,你和他說大象或者說elephant, 他都能指向大象的圖案。

    至於關於中國這麼強大到底要不要學英語的問題?無可否認的是現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起源都在西方,世界上百分之九十(幾年前看到的資料)的優質文獻都是用英文寫成的,而中文太難學會,成為世界通用的交流語言很難,因此你的孩子長大深入到任何一個領域都會遇到英語這隻攔路虎。早點幫他掃清障礙不好麼?

    嬰幼兒階段的學習都是以玩兒為主,唱唱歌做做遊戲就能給以後的語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附日託老師發給我的關於二語習得的益處的研究,簡單翻譯就是

    研究表明雙語的孩子接觸更多元的文化,更有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好,接受雙語的訓練最終也會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因為大腦持續在兩種語言間切換會變得更加敏銳,而嬰幼兒的大腦的語言中樞尚在發育階段,早期的暴露學習比之後要容易多了。

  • 2 # 英語學人

    我覺得完全沒必要,我們是中中國人,我們應該先把漢語學好。

    世界上,有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兒童的教育中,把別國的語言看得比母語重。

    而且,這麼做不是出於熱愛,而是出於功利, 這種事情太奇葩了。

    至於嬰幼兒學英語的熱潮,我覺得是培訓機構販賣焦慮家長們的焦慮心理和攀比心理造成的,其實全無必要。

    有的說,人家是為了以後把孩子送出國,可送出國這事,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跟人家湊什麼熱鬧?人家有這種實力的家庭從小雙語無可厚非,可那些工薪階層房貸車貸都一堆的來陪跑就是浪費了。這類孩子不就是求以後的英語成績好麼,抓好學校教育足夠了。所以,熱潮裡面,有真正需求的不多,大部分都是被割韭菜的。

    雖然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但是我們在國內並沒有說英語的環境。光靠一天那麼個把小時,還是限定話題範圍的,真的能培養出語言能力?語言的習得是通過大量的輸入和輸出的,不是那每天一兩小時就能達到的

  • 3 # 六月的檸檬

    個人認為按照國內目前的形式來說在6前適當進行英語啟蒙還是有必要的,理由如下:

    首先,從人類大腦發展的必然規律來說,6歲以前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過了這個時間段,再去學習必然事倍而功半。

    其次,按照目前國內教育的體制來說,英語成績優良與否,直接與高考填報院校的等級有關。既然遲早都要學,那為什麼不趁著可以事半功倍的時候去學習呢?現在小朋友學習壓力都不輕鬆,若是能早早搞定了英語,就可以把有限的精力騰出來放到另外一些不那麼擅長的科目中去。

    再次,哪怕不從升學、考試、找工作等功利的角度來出發,目前全球的通用語言畢竟還是英語,學好了英語,將來孩子不管是出國旅遊、出差還是看看原版書籍都會輕鬆不少,何樂而不為?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掌握好了正確的啟蒙方法,幼兒階段的英語啟蒙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既不需要家長英語能力多麼高深,也不需要花太多錢送去英語機構,英語啟蒙的關鍵其實就在於持之以恆四個字,在掌握正確方法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兼顧輕鬆有趣和啟蒙效果,同時孩子也能樂在其中!

    當然,即使錯過了0-6歲的黃金階段,也請把握好6-12歲的白銀階段,大童啟蒙同樣都方法可循。

  • 4 # 許願城英漢教學群

    實踐證明,如果有條件,這是可以的,而且是相當好的。

    我們沒有必要去擔心英語會影響漢語,我們一定要相信小孩的頭腦是很靈的,他們會自動的分辨不同的語言系統。

    我們這個地方是方言非常多的地方,可以說從這個村子走到另一個村子,可能都要有幾個方言區。

    我們這裡的人從幾歲開始,就能夠講幾種語言,很少有亂的。

    比如說我所在的這個地方,流行的是桂柳話,也就是說流行的是桂林方言和柳州方言,同時,還流行客家話,粵語,當然還有普通話啦。生活在縣城的小孩,最少要會歸柳方言和普通話。

    當然這些語言都還是漢語的範疇。

    如果生活在農村,除了會普通話和上面的方言之外,他們還要會客家話,粵語,更重要的是,他們可能還要會壯語,廣西壯族自治區嘛,狀語是很流行的。壯語很好聽,說起來像唱歌一樣,但是不是很好學呀。另外,有些地方可能還要會苗語和瑤語。我有一個同事,他們家就流行著幾種方言,壯語,苗語和桂柳話,普通話。這一家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用什麼話就什麼話,好像聯合國一樣。、

    更奇妙的是這些家庭的孩子基本上是從小的時候就學會的。

    所以從嬰兒的時候就開始學漢語和英語,應該是可以的。

    但是必須有個先決條件,那就是父母雙方必須有一個人是會英語的,否則要請家教,是不現實的,我們付不了那麼多的學費,更重要的是語言是要談論生活的,如果回到家以後,小孩根本就不說英語了,那這英語就廢了。如果他們說雙語,那是沒有影響的。

    順便告訴大家,我就做過這樣的實驗,小孩很小的時候我就教他英語了。現在他英語還是可以的,漢語也不見得差呀。

    所以大家不要擔心,有條件就可以做。

  • 5 # 艾力愛英語

    家長的擔心可以理解,但我們低估了孩子的語言天賦和學習能力。事實上,大量的文獻綜述都得出結論,雙語兒童語言發展的階段和學習不同語法的速度和單語兒童都沒有明顯差別。

    針對雙語兒童入學後的研究還表明,他們在語言上的表現還會超過單語的孩子,不管是日常對話還是閱讀。

    我們可以把大腦中的兩種語言看作相鄰生長的兩棵樹。嬰兒時期開始持續接觸的兩種語言,就像兩粒相鄰播下的種子,在各自的土壤中生長。

    在同等發展條件下,兩種語言會各自吸收水分和養料,它們是並列生長的關係,而非此消彼長。

    兩棵樹可以有一部分互相交纏,就像不同語言中有些元素可以交叉,但並不會互相干擾。

    就像有些混血家庭,父母分別說不同語言,孩子可以靈活區分父母說的兩種語言,並且明白自己應該和誰說什麼話。

    這樣獲得的兩種語言,都屬於孩子的第一語言,也就是說,理想狀態下,雙語共同學習的孩子,會擁有兩門第一語言。

    為了讓兩門語言各自發展為第一語言,就需要在孩子出生時同時種下兩棵樹。

  • 6 # SEA親子樂園

    謝謝你這個如此優秀的問題,先丟擲我的觀點:第二語言的培養越早越好!下面我從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來說明下這個問題。我曾在北美工作了幾年,所在公司與社會文化公益有關,對於公司裡的人員構成比較瞭解。所在公司有100多個全職員工,300多個兼職者和義工。我們行政部門和人力部每年都要統計人口構成,發現同事有60%多是移民,即使是本地出生或者本中國人也有不少父母或配偶是移民的。在公司裡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看不起移民蹩腳的英語,他們都是能流利說至少另外一種語言的群體。這個是事實,我的前同事們基本都是bilingual雙語或者多語。新民在國外生的孩子更是了不得,雙語者比比皆是。據我瞭解,雖然孩子出現語遲的比例好像比我們國內的高些,但那邊有專門的語言老師幫助三歲以上仍然不能流利說話的孩子。我的兩個同事的寶貝出現這種狀況,但這倆孩子到4歲時語言發展都很正常並且出色。一個同事是來自說俄語的國家,老公來自法國,他女兒從一歲被送到一個華人托兒機構,但孩子到4歲時,這個孩子俄語,法語,中文和英語都很流利,每次我們開聖誕晚會,邀請家人蔘加時,看到她跟好多同事用不同語言交流且需要切換毫無障礙時,很讓人震撼。總之,從幼兒培養對另一種語言的語感和辨音能力是孩子學出地道的外語最重要的一步。錯過了黃金期真是遺憾終身。我的建議是英語啟蒙越小越好,0-3歲聽兒歌看動畫為主,再配上讀繪本培養孩子愛閱讀的喜歡。3歲以上就可以線上或者線下系統學習了。個人認為3-6歲線上外教課對開啟孩子的嘴巴和耳朵會有優勢些,到小學後線下肯定效果更好,具體為什麼可以關注我,我會持續寫一些文章。大家也可以關注我。看我三歲三個月的女兒從英語不自信到自信地流利閱讀英語繪本的過程。下面我擷取我發過的視訊的一小節。女兒出生後就被老人帶回國了,她英語的啟蒙是國內這個環境。自認為沒對她做到我希望那麼好的英語啟蒙,但女兒對外語的辨音和聽讀能力也讓我驚喜。

  • 7 # 陪著兩隻海鷗去踩地圖

    說說我家的情況,你就知道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了。

    我兩個孩子,老大在三歲時,老二出生了,老大四歲多一點給學習的英語,老二那時候一歲多,我一直以來認為孩子是習得的,不用教,老二我從來沒有教任何東西,哪怕是學習說話也是,他自己玩,我忙我的,哥哥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他在旁邊看著,就這樣潛移默化的就吸收了。

    記得我家老二兩歲才開始說話,他說的都是英語,例如看見雨傘,老虎,獅子,三角形,水果、數字等等,他不知道那些東西中文名字,只用英語說,哥哥學的有限他當然也有限。

    老二現在四歲,也給他上英語機構,他學單詞就和我們學習一箇中文詞一樣的簡單,從來不用特意記。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孩子在語素期,對某種語言輸入的多,他後來學習就非常容易。

  • 8 # 錢江潮生涯教練

    英語作為全世界最通用的語言,能夠掌握並熟練應用,是很多人的希望,所以現在學習英語的熱潮越來越高漲,以至於從嬰幼兒就開始學習,這個現象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

    一、嬰幼兒時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如果有條件在這個時候開始學習,對掌握英語無疑是最佳時期,但沒有條件就硬要給這麼小的孩子學英語,也會出現不必要的攀比現象。

    二、學習任何東西都需要規劃,學習英語也一樣,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如果沒有良好的英語環境,最後也學不好英語u,這是很多人沒有考慮到的事情。

    對於這樣的事情,需要客觀對待,只要有條件,早點學習未嘗不可,而沒有條件,可以而為之,也要三思而後行。

  • 9 # Ada艾達

    嬰幼兒學啥早教班都沒必要。

    我提倡學齡前不要做系統教育跟在德國一樣。

    因為大腦沒發育到一定程度硬學,是不理解的學,沒有意義。

    語言來說,3歲前浸潤式的有人常對孩子說英語會對孩子以後學英語有母語般的好處,但普通早教班並不能做到浸潤式。僱傭一個英語母語的菲傭也許比早教班還要好。

    平時英語兒歌,英語動畫片,外國幼兒學英語片也可以看看,有一個啟蒙的興趣即可。

  • 10 # D蘋果派0

    學齡前學各種加減法計算,學寫字,學照葫蘆畫瓢式的美術,學輪滑…都可以說是有點揠苗助長了。但是做英語啟蒙不是,英語的啟蒙就像你叫孩子念不求甚解的唐詩宋詞,叫孩子去戶外看花看草,摸光滑的石頭和粗燥的樹皮,下雨玩水…那是在正當時,是最好的年紀最大程度激發孩子的眼耳鼻舌口感官和觸感。這樣培養的孩子遠遠比沉浸在一種語言,有限侷促的空間,單調的生活方式要好得多。當然,你如果把啟蒙的成功看成會寫26個字母,會拼寫一些單詞,會不知道意思就能拼讀出英文繪本句子,那也是沒必要的了。英語是以後九年義務教育乃至中高考繞不過去的,如果學齡前在沒有學習概念情況下輕鬆玩著就聽說運用自如,百利而無一害,何樂不為?

  • 11 # 水君英語

    嬰幼兒階段學英語是否必要要看個人家庭的實力和定位。有錢家庭可以讓孩子從小生長在雙語環境,接觸多了,孩子對英語的敏感度和熟悉度跟從小沒學過的肯定不一樣。如果是普通家庭,經濟不是很寬裕的話建議沒必要這麼早系統學習英語。可以給孩子買個早教機或者是能播放英語兒歌、故事的玩具,或者讓孩子看看雙語的繪本。前期讓孩子接觸一下英語就夠了。等到三年級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系統開始學習英語。這樣也來得及。總而言之聯絡您別焦慮,不盲從,因地制宜!

  • 12 # F雙月

    不贊成幼兒學英語!學英語,最好還是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去對待孩子!他們會很受傷!不要認為有些孩子早學能成功,就每個孩子都能成功!每個學生都能當工程師,科學家嗎?普通教育,必須照顧所有學生!

  • 13 # 阿初小姐姐

    從自己小孩的親身經歷,我認為,過早的去早教機構一板一眼的學英語是沒有必要的。但是讓孩子接觸英語,提供一定的英語環境氛圍是很必要的。

    不管家長的英語水平如何,都要在孩子面前自信大膽的去說,多看看英語繪本和原版動畫片。在語言啟蒙期期間,孩子對語言的認知都是一樣的,不會說中文就理解的快,英語就是一門外語。在他們眼裡都是一種溝通表達的方式。

    從小建立語言學習的興趣和習慣後,在學齡期間再去輔助一些技巧性比如自然拼讀等的學習,會幫助孩子更快的閱讀、熟練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而不是一門技能。

    當然,所有的培養都要看你的孩子是否喜歡是否接受。

    不為學而學,不為玩而玩。

  • 14 # 愛逛的米大叔

    如果不想讓孩子當中中國人的話,可以去學。

    在這利益驅動的情況下,連中國的語言,中國的漢字,中國的文學都沒有學會,滿口的英文,為什麼要待在中國呢?何必呢?直接去國外啊。

  • 15 # 楓火帶娃

    樓主提了好問題。

    我把這個問題提的再具體一點:如果希望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沒有必要在低幼的早期階段(3歲前)系統的學習英語。答案是有必要的。

    為什麼要強調系統的學習?因為如果只是零零碎碎的學習,不會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有太大作用。這一點跟成人的碎片式英語學習方法是不一樣的。此時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建立完整的語言模式,只是零碎的灌輸,過不久就消失殆盡了。這種消失在語言學上叫做語言磨蝕。

    所以如果沒有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系統的學習,嬰幼兒是沒有必要去學習英語的。當然平時常常英文歌,玩一玩英文遊戲也是可以的。

    為什麼要早學呢?因為學語期的孩子大腦中,母語習得機制還沒有關閉,學習外語對他們而言並不“外”。如果方法得當,系統,他們的英語可以學習的和母語一樣好。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英語有那麼重要嗎?還是比中文的國際地位重要嗎?遺憾的是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可能達到90%)的文獻論文是用英文寫的,程式語言也是以英語為母版。學好英語還是挺必要的。

  • 16 # 春天花花幼稚園

    哪些人會覺得有必要?一類是機構或者英語老師,一類是已經被機構或者販賣焦慮的公眾號洗腦的家長們。奉勸普娃家庭,先想清讓孩子學英語的目的,若不是鐵了心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建議幼童時期還是著重把時間用在打好中文基礎上,多讀唐詩宋詞,讀國學經典。一般家庭的孩子,大多數是要參與國內高考在國內上大學的,那麼從應試的角度,也可以和上了小初高的家長們多溝通,看看到底是大語文難,還是英語難。中文博大精深,孩子花多少時間在上面都不為過。當然,如果你覺得你家孩子學有餘力,天賦異稟,在此基礎上安排英文學習,我也沒有意見。學習一門語言,需要一定時間的語言環境浸泡,想學好好,一則投入時間,二則投入金錢,真的考慮好了,那麼對幼童的英語啟蒙一旦開始,就不要隨意中斷,否則前功盡棄。

  • 17 # 林中野鶴

    一、英語短期內仍然是交流的必要工具

    當今世界英語雖然不是以其為母語人數最多的語言,但卻是目前覆蓋範圍最廣的語言。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都深刻地受到英語的影響。從短期來看,這種趨勢很難改變。

    從國內來講,高考作為指揮棒,將英語的地位置於其他科目之上,與語文數學並列,這直接導致中小學,甚至是幼兒階段,英語學習熱潮持續不減。

    那麼成人階段好一些麼?並非如此。一方面,英語已經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各方面,西方在這些方面又處於階段性領先,所以要學習最先進的東西,必然繞不開英文媒介;另一方面目前國內評任職稱,需要考英語,引進人才,需要出國經歷,處處需要英語。

    因此,中中國人的成長進步,短期內仍然需要學習英語。

    國內出現英語學習熱不足為奇,是對自己及孩子未來投資的一種表現。

    二、如何學習英語?

    首先,建立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

    其次,形成氛圍。形成學習英語的家庭氛圍是最好的學習環境。在日常對話中,自然而然學習了英語。

    再次,循序漸進,加強鼓勵。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要發現並恰當鼓勵孩子的每次小進步。

    最後,養成良好習慣。這個需要長期堅持和專注培養。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不要捨本逐末。英語再重要,也僅僅是一種工具。中中國人,母語是漢語,要把漢語教育放到極為突出的地位,從出生到成人,一刻不停地加強。

    第二,不要養成中英混合的用語習慣。前幾年,臺灣省高考生,用中英日三種語言寫作文,鬧出不小的笑話。

    第三,學以致用是目的。不要為了學習語言而學習語言。

  • 18 # 輪滑球小將

    培養雙語的聽力與語感的確是需要嬰兒期開始,但開始得早並不意味著孩子就一定雙母語,因為兩種語言在生活中必須各佔一半的比例,並一直持續到孩子12歲以後。如果僅僅是想讓孩子提前學以搶佔先機,那基本很難如願。因為一週一次,每次一小時的頻率真的不足以培養出語言的語感。

    如果作為第二外語,其實也不用弄得那麼辛苦。最近由於全家要搬到中文,英語以外的第三語言國家,我買了一個百來塊的同聲翻譯筆,結果發現效果異常地出色。找來英語母語的朋友檢查,結果讓人稱奇。所以等你的孩子長大,這個世界應該早就解決了各國語言同聲傳譯的問題。

    但這裡必須提出一點,雙母語訓練的價值不在於能說兩種語言,而在於可以訓練大腦同時使用不同大腦區塊進行思考。可以說,算是人類後天開發的超能力之一。雙母語孩子考慮問題往往更周全,更精巧,決策時也不會過於衝動。相當於大腦裡一直存在著兩個人在一起解決問題,非常地神奇。

    雙母語孩子,在語言初期很多會出現語言滯後,但只要度過了這段混沌期,瞬間就會語言能力大爆發。

  • 19 # 俊毅媽媽育兒記

    學英語跟是不是中中國人沒有直接關係!別道德綁架!英語跟中文一樣,是語言,人和人之間的交流,什麼時候學習英語竟然被貼上了叛變的標籤,這是歧視!偏見!迂腐!狹隘!

    我是廣東的,上幼兒園之前孩子都是說粵語,上幼兒園後開始慢慢接觸普通話,現在普通話都說得比我爸媽那種粵普好很多。

    也沒特意教普通話,但是5歲前是孩子語言發展黃金期,這個時候學習任何語言,都是比大人更容易吸收。中文可以,英文當然也可以,讓孩子多聽多學,培養語感,堅持下來,孩子以後學習英語也有幫助。

    再說了,現在什麼年代了,隨便街頭,上網,到處都能見到英文,它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也是現在全球化時代的進步。中國不是以前的中國,不是閉關鎖國,我們要跟著國家的腳步,才會走的更遠,看的更高。

    任何學習都不應該是功利性的,學到的是自己的,多一技傍身也絕不是壞事。

    當然不是叫大家都給孩子報班學英語,更應該學習的是大人。

  • 20 # 懶散俗人

    從未聽說過那個語言大師是自嬰幼兒時期就開始學外語。所以專門研究語言方面考慮,沒用。

    也沒見過那個成人才學英語的會學不會影響交流的,所以從交流方面考慮,沒用。

    從考慮後續學習可以少投入精力來說,當然自幼學後面省勁。但難道前面的投入就不是投入?沒聽說學了幼兒英語的不經過學校學習就能夠考過四級的,所以就提高效率來說,沒用。

    從功利方面考慮,就嬰幼兒英語那點東西,沒有詞彙基礎,到學校考試的時候能有個卵用;

    從思維方式考慮,學了英語就學會了西方思維,就現代化了? 鬼扯,印度這些前殖民地國家還不能說明問題?數學才是鍛鍊思維的,語言不是。學點唐詩還能提高文學修養,學這個整天和傻子一樣拽兩句,能有什麼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妹妹不可能那麼可愛》是不是真的受到廣大死宅的熱愛?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