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經方張醫生
-
22 # 使用者王培25096256151
中醫在解剖學上基本沒有什麼供獻?
誰的解剖學?
誰寫的解剖學?
寫給誰的解剖學?
那裡來的解剖學?
中醫憑什麼要貢獻給你的解剖學?
你的解剖學優先?
中醫必須貢獻?
你的解剖學解剖出新新人類?
純粹的強盜邏輯思維方式,操蛋。
-
23 # 紅棉花開錦南天
說的古代中國特別文明,沒有酷刑、沒有戰爭、從不死人一樣!
中醫黑根本不看古代醫籍,憑空亂說。平臺為流量縱容。都是無恥之徒!
-
24 # 根源養生
中醫解剖是解剖學的始祖,《黃帝內經》已有記載,不過大概提一下。據老前輩中醫講,失傳的《黃帝外經》主要講的是解剖、手術和手法外治。不僅如此,還有臟器、臟腑、經脈、穴位的解析和闡述。
沒有了中醫思維的西醫解剖學,是人的屍體解剖,是死的;有了中醫思維的解剖學,是人體解剖學,是活的。
生命醫學不是屍體醫學,所以不要把機械思維套用到人體醫學領域裡~而這也是西醫和中醫最大的區別。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不要想當然地推崇已經掌握的科學於人體醫學,客觀看待才能進步。
-
25 # 好朋友2121
美國一個黑人被警察槍擊,3顆彈頭留到體內因為黑人沒錢去醫院做手術取出子彈,後來千辛萬苦找到了一個華僑老神醫,不打針不開刀兩幅中藥喝下去一週後黑人體內的子彈神奇消失了,這就是中醫不做手術的原因,因為一包中藥包治百病!
-
26 # 王世保
中醫不是在解剖學上沒有貢獻,而是走向與西醫完全不同的解剖路徑。
中醫的自然人體結構和功能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和天人相應的整體聯絡基礎上,而不是西醫那種將人體異化成為抽象的機器然後加以解構成次級形態的抽象實體。懷著文化自卑的中醫主流學界在民國時期就已經開始將中醫對人類生命體結構的認識建立在西醫解剖屍塊形成的解剖和生理理論基礎上,早就丟了自身的人體形態學陣地。
西醫的解剖學是建立在歐洲“人是機器”的哲學理論基礎上的,西醫的“人”只是可以拆卸和裝修的孤立存在的抽象機器,而不是自然的內外都具有緊密聯絡的整體性的生命體。中醫需要以自然人體結構理論為主體意識,對西醫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等抽象人體結構理論展開理論、原理層面的深層次批判,重新樹立中醫臟腑經絡理論的理論自信。
100年前,餘雲岫以西醫的抽象解剖學知識為基礎寫了那本針對《黃帝內經》臟腑經絡理論批判的《靈素商兌》;100年後,我們需要本著《黃帝內經》的臟腑經絡理論去批判西醫的抽象解剖學對人類生命體自然整體結構的破壞與異化。
-
27 # 莫有設定暱稱
中醫在解剖學上的貢獻豈是爾等宵小能理解的!中醫的心肝脾肺腎與西醫的概念完全不一樣,就拿肝來說,中醫表述:肝屬木,喜條達,肝主藏血,司升降,主情志,開竅於目,其華在爪!在情為怒,在液為淚等等!這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其實中醫是比西醫更先進的醫學,只是現在的偽科學尚無法解釋的罷了,西醫只是科學最初級的查因循證!而中醫已經進入到宇宙整體觀,利用物體的量子資訊交換平衡人體功能!這一點西醫還在科學的底層徘徊!
-
28 # 業餘道醫票友
沒貢獻西方醫學進入中國時是怎麼翻譯的?是不是應該音譯?心就應該叫哈特,肺就應該叫浪子,手也改成漢德,腳就叫福特好了。
-
29 # 壹水堂紫砂紅木文化
是呀,你說奇怪不?
中醫沒有白人那些個解剖學,可在幾千年前就知道有五臟六腑,你說奇怪不?
中醫沒有解剖學,可十二經絡,老外到現在也沒解剖出來,你說奇怪不?
哎呀呀,中醫不科學呀,中醫黑們一定要有骨氣,千萬別用中醫治療啊!
-
30 # 華夏概念
你可能是外國長大的,中國鄉下很早以前就能給豬羊做絕育,只是以前中中國人比較自愛,身體髮膚,臉面尊嚴看的比較重,所以多以湯藥,不像你們外中國人放的開,灌腸肛檢,活人取精抽卵,醒著都不在乎,更別說麻暈後開膛破肚了。
可能你們自古崇尚的就是刺激吧。
-
31 # 消逝在人海2
中醫在解剖學上的貢獻有限的很 中醫我們可以看到,中醫在手術方面的運用非常的早 但是並沒有發展起來 中醫一直注重的就是醫術的發展 而解剖技術對於疾病的根治是沒有辦法的 換句話說,只有醫術窮途末路之際 才會採用解剖技術,達到治標不治本 殺敵1千,自損8百的策略 可以說手術或者說解剖技術運用於疾病的治療 對於醫生來說,這應該是打臉的 對於中醫生或者西醫生各個醫學的醫生來說 解剖技術除了能給手術醫生帶來榮耀之外 體現出它的技術高超之外
對於其他的醫生來說,應該是一個恥辱柱子
因為代表著其所在流派的醫術非常糟糕
可以說醫術發展的越優秀 解剖就應該越邊緣化
解剖技術 並不是醫學發展的方向 醫學發展的方向應該是研究疾病的發展發生 最後從根本上消除疾病 而解剖技術不需要研究疾病的本質 不需要了解病因 不需要了解疾病的發展發生 只需要瞭解解剖,將其切除就可以 就如同一隻手 這一個器官 只要我們能夠將其切除或者替換掉
無論他是重的,多麼大的劇毒 感染了多少的超級細菌 超級病毒 無論他的疾病有多麼的厲害 只要我們把它切掉就OK 這除了體現出醫生的解剖技術之外 對於醫學的發展方向,對於醫學發展的貢獻基本上等於沒有
舉個例子 一個人的一個手指 中了見血封喉的毒,無人可解 並且得了無法逆轉的癌症
而且感染了無數的超級病毒超級細菌 更有各種毒氣,各種放射物質鑲嵌在其內,無法拔出 總之你所能想到的全部都有
而只需要將其手指砍掉 無論多麼牛逼的疑難雜症 千古毒藥 ,我都給它治好了 那請問這個醫生的醫術高超嗎? 一根手指頭,全球60多億人人人都可以給它砍掉 人人都可以做到 那麼是不是60多億人有60多億的神醫
因此解剖技術是解剖醫生的榮耀 是所有醫生的恥辱 所代表的是醫學的陌路 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最後一招
-
32 # 中醫蘇義傑
中醫有經絡,有皮部,有經別,甚至牙齒眼睛都可以細分五行,西醫有嗎?西醫不連貫而且不成系統越分越多,中醫能在幾千年前知道五臟開竅於五官,西醫研究了胚胎髮育才知道五臟跟五官是同一個細胞有絲分裂而形成的。孫真人說一百天內中醫可以調胚胎性別,現在試管嬰兒從不能保證孩子男女性別甚至還有失敗率。西醫跟中醫比連提鞋都不配,何況在靈魂領域毫無建樹。對於情緒至病的研究更是少的可怕。
-
33 # 卡馬西平糖漿
中醫在解剖上早期還是很棒的,在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中就有解剖學的記載 所以在當時中醫解剖學還是世界領先的,但是後期禮教文化深入人心(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解剖開始變得大逆不道,但是相反西方在早期因為宗教文化解剖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後期隨著思想解放解剖慢慢開始發展起來。以下五張圖分別選自13世紀宋慈的《洗冤集錄》,16世紀安德烈.維薩里的《人體構造》,19世紀王清任的《醫林改錯》,很明顯發現中間隔了6個世紀600年的時間中醫解剖學進步十分有限,精細度也沒有特別多的提升,還是有點令人感嘆的。
-
34 # 北京中醫藥中醫院主任
中醫在解剖學上基本上沒有什麼貢獻,你認可嗎?
終於又談到中醫和西醫兩個不同體糸的醫學上來了。
說中醫在解剖學上基本沒什麼貢獻,【我不同意該說法】。
西醫用開刀破腹的方法,才能看到人體內的臟器分部,血管神經的分部,肌肉骨骼的分部等等,用剖腹的手段才知道人體的各類器官的分部。
中醫用陰陽五行的方法就可瞭解人體內五臟六腑的分部,用五行,金木水火土,用五味,酸甜苦辣鹹可以對人體五臟六腑在體內分的一清二楚,而且還知道哪個臟腑用五行去輔佐它,用五味的方式去輔助六腑的功能。而且知道五臟屬陰,六腑屬陽,掌握陰陽對人體的有述功能活動規律。
中醫對人體的經絡掌握分部圖,比西醫解剖的更詳細。
中醫針久學對人體的全身穴位是瞭如指掌。人體有多少穴位,而且還給每個穴位取上名字。這是西醫無法知道的祕密。
中醫針久學用這些穴位,能神奇的給人體治療各種急慢性病症,能獨到的效果馬上讓病人有100%的療效。
中醫骨科能至神奇的骨折和關節脫位,民間骨科大夫用手摸摸捏捏,馬上把骨折和關節脫位,恢復正常。就這麼神奇!象這種骨折病,西醫要花好多錢還得不到當時的效果。
所以中醫在解剖學上能有大作用,能解決病人的特述病症。我認為中醫在解剖學上有用武之地。我很認可中醫。中醫師陸文武
-
35 # 一服堂中醫
現在太多人不瞭解中醫,因此就錯誤的認為中醫在解剖方面沒有什麼貢獻,其實這時一種錯誤的認知。對中醫瞭解的人一定不難發現,中醫學最早也是起源於解剖,它對人體的認識和描述,雖然和現在的解剖學有差別,但它的理論體系是領先於現代解剖的。
可隨著後期儒家思想的興起,認為“身體髮膚受諸父母”,肆意毀壞死者屍體或者人體有違天理,加上封建禮教的束縛,中醫逐漸由臟腑形態學轉為臟腑功能你方面的研究。
古代人體解剖學的發展1、春秋戰國時期
早在《靈樞 · 經水》中就記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皆有大數。”這也是最早提出“解剖”概念的書籍。
同時期,除了《內經》外,《難經》同樣對解剖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補充了《內經》的不足,增加了對五臟以及喉嚨、膽、膀胱、肛門的形態和重量的描述。如《難經·四十二難》指出:“肝重二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臟。肺重三斤三兩,凡八葉。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這裡對五臟重量的描述,對心臟四個心腔和主動脈口、肺動脈口、上下腔靜脈口的描繪,以及對腎是成對器官的描述,都與現代解剖學大致相符。
由此可見,《難經》時期中國解剖技術的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與同時期其他醫學體系相比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2、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言:“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酒,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拔見病之應,因五臟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臟,練精易形。”這裡對上古醫人“割皮解肌”的手術過程做了詳細的闡述,即先割皮解肌(剖開面板肌肉),然後訣脈結筋(結紮血管和處理韌帶),最後則是揲荒爪幕(拉開胸腔膜和腹膜),與現代外科手術的程式基本吻合,可以推斷出若沒有一定的解剖經驗是無法做出如此詳盡的陳述的,說明在漢代以前中國的解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後漢書》記載:“華佗精於方藥,病結在內,針藥所不及者先與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胃腸,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瘡愈,一月之中平復矣。”這裡對手術指徵、術中變通及術後處理都有所交待,並與現代手術過程基本一致,足以說明當時的解剖技術所取得的成就。
南北朝時期的《南史·顧顗之傳》中記載:“沛郡相縣唐賜往比村彭家飲酒還,因得病,吐蠱二十餘物。賜妻張從賜臨終言,死後親劍腹,五臟悉糜碎。郡縣以張忍行剖,賜子副又不禁止,論妻傷夫,五藏刑,子不孝父母,子棄市。並非科例。”此事例雖以賜妻及子獲罪為終結,但可以看出當時解剖的概念已被大多數民眾所知曉。
隋·巢元方在其《諸病源候論》中首載腸吻合術,即“腸兩頭見者,可速續之。先以針縷如法,連續斷腸,便取雞血,塗其際,勿令氣洩,即推內之。腸但出不斷者,當作大麥粥,取其汁持洗腸,以水漬內之。當作研米粥飲之。二十餘日稍強糜食之,百日後乃可進食耳。”這段話對術後處理、預後、併發症的預防與治療都做了具體的交待,這樣科學的處理方法足以顯示出當時中國解剖技術的發展水平。
五代時期煙蘿子所作的《內鏡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人體解剖圖,是現代解剖圖譜的藍本,其內容包括《首部圖》《朝真圖》《內鏡左側之圖》《內鏡右側之圖》《內鏡正面之圖》《內鏡背面之圖》六部分。其內容是根據《內經》的臟腑學說及道家的“內景學說”來繪製的,其所繪器官大多與現代解剖學內容相吻合,是第一個嘗試將人體內臟解剖知識用圖畫形式表達出來的,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實屬難能可貴,開創了後世繪製解剖圖的先河。
宋代慶曆年間成書的《歐希範五臟圖》,是當時宜州推官吳簡組織畫工宋景對被朝廷處死的歐希範等56具屍體進行解剖,並根據其所觀察到的臟腑位置繪製成圖的。它所記載的“肺之下則有心、肝、膽,脾胃之下有小腸,小腸下有大腸,小腸皆瑩潔無物,大腸則為滓穢。大腸之旁有膀胱……腎則有二,一在肝之右,微下,一在脾之左,微上。脾則在心之左。”各臟器的解剖位置和形態與現代解剖知識基本一致。
4、元、明清時期
元代·滑壽的《十四經發揮》指出:“肝之為髒……其髒在右脅右腎之前,並胃著脊之第九椎。心形如未敷蓮花,居肺下膈上,附著於脊之第五椎。脾……掩乎太倉,附著於脊之第十一椎……”更加形象、細緻地描述了五臟的形態和位置。
明代《赤水玄珠》引用何一陽傳說:“餘先年精力強盛,時以醫從師徵南,歷剖賊腹,考驗臟腑。”表明到明代各醫家通過解剖驗證臟腑的事情已成平常。
明·李中梓的《醫宗必讀·行方智圓心小膽大論》涵蓋了《新改正內景臟腑圖》和其他的臟腑解剖圖,指出:“肝居膈下,上著脊之九椎下。心象尖圓,形如蓮蕊。心外有赤黃裹脂,是為心包絡。”這裡對肝的位置、心的外形及心外組織的描述,比《內經》、《難經》的描述更加精確,說明對人體解剖結構的認識在不斷進步。
明·趙獻可的《醫貫·玄元膚論·內經十二官論》記載:“咽喉二竅,同出一脘……喉在前主出,咽在後主吞。喉系堅空,連線肺本,為氣息之路……咽系柔空,下接胃本……言語呼吸則會厭開張,當食言語,則水谷乘氣,送入喉脘,遂嗆而咳矣。”不僅描述了咽喉、會厭、食道、呼吸道的位置以及結構,還強調了咽喉與食管、呼吸道相通,食管與呼吸道二道並列而不相通,是對前人理論成果的進一步補充。
清代對解剖學的研究首推王清任,其歷時40年,通過觀察死於瘟疫、戰亂以及死囚的屍體而成的《醫林改錯》,對人體解剖進行了更加深入細緻的研究,並發現了一些新的解剖結構,如通過觀察證明肺為兩葉,否定了《內經》的肺為“六葉兩耳”的說法。其描述的“肺管下分兩杈,入肺兩葉,每杈分九中杈,每中杈分九小杈,每小杈長數小枝,枝之盡頭處並無孔竅,其形彷彿麒麟菜。”將肺泡稱為麒麟菜,並對肺臟、氣管進行深入的解剖,進而發現了肺內支氣管的解剖形態及走行,修正了前人認識的一些錯誤,是中國古代解剖學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此外,吳謙等人編撰的《醫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訣》也記載了大量的解剖學史實,並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註釋及補充。如根據《內經》中“膀胱當十九椎,居腎下,大腸之前,有下口,無上口。”將其對膀胱的描述註釋為“下聯前陰,溺之所出”,進一步完善了對膀胱解剖形態、位置及功能的認識。
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供求關係決定了市場,既然中醫對解剖學的需要減少了,那麼解剖學的發展就顯得無足輕重,自然而然地逐漸衰落了。且不得不承認,古代醫傢俱有較強的保守意識,奉行“述而不作”的理念,他們的解剖活動大多是為了驗證前人的理論成果,一達目的即終止研究。此外,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大多重“道”輕“器”,認為技術活動是一般匠人的工作,往往忽視甚至輕視實際操作,這使得古代醫家對解剖產生了迴避的心理。此外,各醫家之間的門戶之見也是古代解剖學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
36 # 寧霜氏
我就想問問,解剖對中醫有什麼用處?穴位、經絡,解剖又發現不了,治療手法又不是針對病灶本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古代是庸醫的標籤,因為按照中醫的理論,眼睛有毛病應該治肝,心有毛病應該養脾胃,你解剖有什麼用?
或許,你們會覺得中醫虛妄,但事實上,中醫這種“見微知著”“正本溯源”的理論,至今仍然無法證明他的錯誤性。比如,按脈,能按出來腎臟有毛病,可以按出虛病纏身,當然題主是不相信世上有“虛病(相對於實病)”存在的。
如果按脈你不懂,但“望”字訣,看舌苔診斷病灶,現在西醫也在用,西醫能講清楚為什麼內髒有病會讓舌頭變色嗎?他不能,他依然會用經驗主義告訴你——舌苔可以作為病症的判斷指標。但是,中醫能解釋,有人卻說:中醫的解釋,不算數,因為不科學,不唯物主義。
實際上,科學跟唯物主義是兩碼事,儒家六藝“數之部”,精通珠心算,祖沖之算圓周率用“割圓術”,天文數字般的計算量,就是用珠算和心算解決的,但他們說,算盤不科學,心算是傳說;西方人在電子計算器發明前,研究出來“計算尺”,他們會說,這是科學;等珠心算這幾年風靡世界,遍地都是專業輔導班,他們又說:這是科學計演算法。
接著舌苔診病的事情繼續說,在“雙標”者眼裡,西醫能做到的,中醫做不到,是中醫落後、虛妄;中醫做到的,西醫做不到,是中醫不科學、不算數。
解剖這事兒,跟中醫沒關係,他們也不做解剖研究,因為解剖不出來經脈,他們也不需要解剖了看病灶什麼症狀,因為他們一開始要調理的目標,就是整體的協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如果極端唯物主義者覺得我說的違背唯物主義,有三個問題供你們思考:
第一,驚奶。嬰兒在餓的時候,母親哪怕在千里之外,也會乳房脹痛,奶水溢位,唯物主義如何解釋。
第二,心悸。至親突遭橫禍身死,會心悸,恍若心臟扭曲,或睡夢中驚醒,唯物主義者如何解釋。
第三,虛病,怪力亂神。如果你們沒遇到過,請忽略此問題。
古云:醫卜不分家。醫之術跟卜之術同屬道家五術,本就同源,中醫本來就帶點巫蠱的屬性,別用唯物主義那套理論,搞雙盲、搞解剖、搞去醫存藥了,唯物主義體系中,最先剔除的就是巫蠱那一套。唯物主義是一套正確的哲學體系,但不代表唯物主義體系外的所有東西,都是錯誤的、不可取的。
一家之言,請極端唯物主義者分辨閱讀。
-
37 # 思考的五爺
是的。
我印象中清末有位中醫大夫,為了解人體結構,花錢買通劊子手,去刑場解剖屍體,是中醫解剖第一人,具有名字忘了。
回覆列表
此言差矣,起初大約4000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對人身體的解剖有所研究,但是限於當時沒有度量衡,也沒有現代裝置,所以對人體器官沒有數字上的記錄,不過《內經》記載人的食道和小腸的比例是37比1比較接近現在的資料35:1.
因為肉眼所觀察到的解剖組織極其有限,所以後來中醫的發展傾向於“精於氣話,略於型質”的方面發展!儘管如此,中醫還是從解剖人體過程中對器官命名,經絡走向有了實質的進步。
比如胃,就是“圍”的同音字,就是把食物圍起來。因為消化和排洩系統都是裝食物的,所以《內經》說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所以命名他們是陽明經。即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
比如從解剖實踐中得知膽汁是苦的,所以人口苦,一般都責至於膽,說是膽有火。在後世的辯證治療中,口苦就治膽火,確實有效。因為實際解剖上,膽和十二指腸
相連,火性炎上,膽火容易犯胃,口腔是肺胃的門戶!所以口苦口乾,都和膽有關係!
像這樣的例子很多,所以中醫的發展完全基於解剖人體的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