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匪夷所思,清軍為何會敗?是他們的將領吃泡飯了,還是清玉朝實在太腐朽了?

14
回覆列表
  • 1 # 隴上廿三

    1900年的清廷還有多少威信。還有多少人會為他賣命,值得嗎?就算你把清朝全部軍隊集中一起也沒用,淝水之戰了解下。兵敗如山倒。慈禧想求和連皇族都殺,。更別說普通的將領和士兵,很快就會被她當做乞降的“誠意”最終無非是草芥,說句絕的,為清朝賣命還不如為聯軍“賣命”,一個政府如果失了民心。那麼它遲早完蛋

  • 2 # 看風景的老趙

    當初成吉思汗打遍歐洲無敵手,二戰德意日打遍世界,現在美國的世界警察,打仗跟人多人少關係不大,大街上大個的被小個的欺負也是常事。

  • 3 # 踏雪尋梅28584

    提問這個問題說明真笨啊。為什麼非要死那麼多年輕人啊?如果是我,就一個字,困!人海戰術也要靈活運用。八國聯軍是一萬多人。清軍用10萬人完全可以勝利。對敵人形成包圍圈,敵人向東進攻,則東面清軍後退其他三面跟進。以切斷聯軍的糧食、水、彈藥補給。白天圍困 ,晚上偷襲、擾亂一個星期。清軍10萬人,分三分之一5小時輪班制,休息的時候,撤退800米。前隊始終與敵人距離300米。等到聯軍人困馬乏彈藥糧食體力消耗的差不多了,然後發起總攻一鼓作氣。

  • 4 # 敲門磚593

    揭開真正失敗之迷就是,三千年來中國從來沒遇見過強大的西方列強,記住那是資本主義對封建社會的入侵,為什麼光緒要變法,而袁世凱又恢復帝制

  • 5 # 大浪淘張

    清末庚子年,敗!不是軍事上的失敗,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三股思潮打架:

    廟堂之上,位極人臣們對洋人是又恨又怕,恨的是洋人囂張跋扈,欺人太甚;怕的是自己權力不保,失去統治階層的特權。李鴻章李大人們有子女在國外,又有匯豐的股票,所以不敢動彈半分,只好藉助義和拳。

    中產階層,對國家現狀是痛心捶足,但是真實內心是不能擠入高層,一起撈好處,而不是為百姓,為國家拼命,從康大腦袋逃亡海外還玩傳銷,一生吃喝嫖賭就可以佐證。

    最可憐的是下層老百姓,位卑未敢忘憂國。一腔熱血,拋頭顱灑熱血最後成了統治階層借力的螻蟻,中產知識分子利用的道具,洋人槍炮下的冤魂!

    豈能不敗?

  • 6 # 一個小小的歷史研究者

    實際上只有七個國家進入了中國,德國軍隊在海上還沒有到來呢。第八個國家應該是中國,因為有一支特別的軍隊。是由中中國人組成的。

  • 7 # 飛翔的鷗鳥

    以當時槍支的射擊頻率來說,只要不是政府腐敗無能民心盡失,象毛主席時代的解放軍一樣不畏死,就洋鬼子的身手十萬手提大刀長矛的士兵如果是騎兵就更輕鬆屠殺洋鬼子了。如果把洋鬼子引入伏擊圈代價會更少。

  • 8 # 弓目

    關鍵是李鴻章等漢奸扯後腿,打橫炮,裡通外國侵略者。多少人也沒用。賽金花都知道護國,李鴻章只會“東南互保”。當然還承包了八國聯軍的衣食住行,後勤保障!你說這仗咋打?

  • 9 # 紫蘭湛霞

    人心是最重要的,100萬人全潰了,怎麼辦?不是沒有可能吧?中間的人看見前邊的全被槍打死了,他還會衝嗎?換做是你,你跑不跑?這樣一來,軍隊不就亂了100多萬人得踩死多少?被打死多少?

  • 10 # 張政恩

    八國聯軍事件起因 源於北方農民為主體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1898年以來,山東的義和團逐漸擴散到北京、天津等華北諸省,義和團釆取了很多反抗外來侵略的激進行動,如焚燒洋教堂,虐殺傳教士和中外教民等。這場戰爭是由帝國主義列強仇視義和團運動而引起的。

    1900年春,聚集到武清縣(京津冀交匯處)的義和團(紅燈照)在關帝廟隆重舉行“上法抵外寇,還我好河山”的樹旗宣誓,隨即又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參加遊行的隊伍自武清縣城總壇口一直排到京津鐵路綿延十餘里……

    1900年4月,聚居北京東交民巷的十一國公使對清軍的保護失去信心,於是向清廷提出自備衛隊保護使館的要求,幾經交涉,總理衙門終答應要求但限每國只准許派30人。

    1900年5月31日,英國79人、俄國79人、法國75人、美國53人、義大利39人、日本24人的衛隊乘火車入北京。

    6月3日,德國水兵51人、奧匈士兵32人入北京。

    6月9日,慈禧太后調董福祥的武衛後軍進京。

    6月10日後,北京使館區與外界的電訊聯絡中斷,於是各國急商增派援軍入京。

    6月11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奧八國拼湊2066名(英軍915人、德軍540人、俄軍312人、法軍158人、美軍112人、日軍54人、意軍40人、奧匈軍25人)官兵組成聯軍先遣隊,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任司令、美國海軍上校麥卡加拉為副司令、俄國上校沃嗄克任參謀長,從天津搭火車出發前往北京保衛使館。

    6月15日,各國海軍頭目密謀奪取大沽炮臺,控制津沽通道,並於當晚派日軍300人登陸。

    16日,各國海軍頭目聯合向大沽炮臺守將、天津鎮總兵羅榮光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暫借”炮臺,限定在17日凌晨2時以前必須將炮臺交出,否則將用武力奪取。

    6月17日凌晨,在俄國海軍中將基利傑勃蘭特指揮下,八國聯軍兵艦10餘艘悍然從海面和炮臺後側同時向大沽炮臺發起猛攻。羅榮光率領守衛炮臺官兵英勇抵抗,開炮還擊。

    雙方鏖戰6小時,共擊沉擊傷敵艦6艘,打死打傷敵軍130多人。後因彈藥庫被敵炮擊中,守軍彈藥不繼,又無援軍,處境極為不利。這時,陸上的敵軍又乘勢猛攻炮臺,使守軍腹背受敵,傷亡很重。晨5時,日軍攻佔北岸第一炮臺;6時,英軍攻佔第二炮臺;7時,各炮臺全被敵軍攻佔,大沽失陷。總兵羅榮光自殺。

    武清義和團得悉聯軍將經京津鐵路進犯北京的情報後,即向各村壇口發去“揭帖兒”(義和團專用,相當於緊急通知)。各村壇口接帖後,火速組織團民按“帖示”指令向京津鐵路聚集。武清義和團分東、西兩線行動,東線為楊村火車站東,主要任務是拆毀鐵路,攔截聯軍列車;砍斷電杆,切斷鐵路通訊。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帝的名義,向英、美、法、德、俄、奧、日、意、西、荷、比十一個國家宣戰。

    所謂《對萬國宣戰詔書》的主要內容如下:“……我朝深仁厚澤,俯準彼等互市,並乞在中國傳教……詎三十年來,恃中國仁厚,一意拊循,彼乃益肆梟張,欺凌中國家,侵佔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凶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中國赤子,仇怨鬱結,人人慾得而甘心。此義勇焚燬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朝廷詔諭拳民、教民皆吾赤子,加恤教民,不肯開釁,至矣盡矣!且一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日公然有社士蘭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臺,歸彼看管。危詞恫嚇,意在肆其猖獗。我未嘗失禮於彼,彼乃無禮橫行,專肆兵堅器利,自取決裂如此乎?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慷慨以示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韃伐,一決雌雄…”

    然而,當宣戰詔書下至各地方時,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覆電朝廷,直言:“此亂命也,粵不奉詔。”並聯合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立即和各參戰國達成協議,明確表示:不會派一兵一卒,加入朝廷和拳民與關係國的爭戰,史稱“東南互保”。也就是說,阻擊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軍隊:一是聶士成所指揮的,由直隸與天津巡捕營組成的武衛軍;二是曹福祥所指揮的,由甘軍與義和團組成的武衛後軍。

    在天津戰役中,聶士成率軍奮勇進攻,很快佔領了天津租界。當時,因義和團乘機四處焚掠,聶士成便派兵鎮壓,居然殺死義和團千餘人,招致義和團忌恨,以致誣告聶士成“通敵”,使聶被清廷下旨督責並追查。聶士成非常氣憤,稱“上不諒於朝廷,下見逼於拳匪,非一死無以自明”。於是每次戰鬥均親臨前線督戰,故意派遣義和團打頭陣、衝鋒在前,然而,在八國聯軍的機槍掃射下,持冷兵器的義和團傷亡慘重,被迫掉頭撤退,居然又遭聶軍二次機槍掃射,經雙方兩面夾擊,義和團死傷慘重……

    在廊坊保衛戰中,當聶土成率軍與八國聯軍交戰時,義和團竟又趁機跑到聶士誠家中,掠走了聶士成的母親、妻子及女兒,聶士成派兵追趕,不料,在身後的一營新軍中,有很多士兵與義和團早有串通,齊聲高呼:聶士成造反!並向聶士成及其直屬營開槍射擊,使聶士成腹背受敵,身中數彈,當步履蹣跚的行至城西八里臺時中炮陣亡……儘管如此,廊坊一役,從11日開始到18日結束,八國聯軍士兵共戰死62人,負傷332人,只得暫時退回天津西站;義和團、清軍、平民也死傷近千人。八國聯軍指揮官西摩爾事後回憶說:“如果義和團所用武器是近代槍炮,那麼,我率領的聯軍必定會全軍覆滅”…

    當時肯幫八國聯軍的中國人分三種,一種人是進入西方宗教系統的教民;一種是在西方侵略者管轄區域的市民;再一種即“有奶便是娘”的地痞無賴、流氓潑皮之類。人數上,他們根本無法代表中中國人。

    在列強入侵面前,清王朝敗就敗在洋務派、頑固派, 維新派、保守派“相互拆臺,一起垮臺”。

  • 11 # 詩書俏佳人

    清政府絕對贏不了。

    原因有三:

    一、一場戰爭能不能贏,首先要看的是領導人英不英明。

    如果領導者足夠英明,就像毛主席,小米加步槍,照樣星火燎原,打垮了武裝到牙齒的國民黨軍隊。

    但是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上層建築腐朽無能,根本不可能創造奇蹟。

    就像抗美援朝,面對美帝國主義,革命先烈前赴後繼,真正是用血肉之軀,硬生生把這場關乎國運的戰爭打贏了。到底有多殘酷,瞭解下上甘嶺戰役就知道了。

    但是清政府有這樣的意志和決心嗎?根本沒有!一幫人膽小如鼠,貪生怕死,有點風吹草動就棄城而逃,跪地求和。

    中中國人民為什麼能夠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就是因為讓敵人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軍民同心同德,一起努力,才建立了新中國。

    而以清政府的愚民統治方針,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兵戈不厲,人和已失,怎麼能打贏這場仗呢?

  • 12 # 知乎子不語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決定一場戰爭的勝利,武器裝備等因素固然是一個重要條件,但更多的是取決於民眾士氣和戰場策略。所以,即使百萬清軍齊上陣,也碾壓不了五萬的八國聯軍。

    第一、從武器裝備上來講,晚晴時期的清軍,雖然有一些現代化的武器,但大多數還是大刀長矛、弓馬騎射。如果光憑血肉之軀,是抵擋不了大炮機槍的。而且,戰爭的慘烈,一邊倒的失敗局面,會對士氣造成嚴重的挫敗,從而導致潰敗。不會有那麼多人,呼喊著去堵槍眼。因此,從武器上分析,清軍毫無勝算。

    第二、從精神面貌上分析。晚晴時期的官員、民眾,對洋人十分畏懼,甚至於達到了逢洋必跪、逢洋必敗。從心理上來講,就覺得洋人不可戰爭。沒有強有力的信仰和戰之必勝的信念,那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可能取得勝利。就如同抗戰一樣,八路軍、新四軍,有堅強的信仰,嚴明的組織紀律,拿著比國民黨差的多的武器裝備,憑著小米加步槍,最終取得了勝利。而這些,正是晚清政府和廣大民眾所缺乏的。雖然也有一部分的清軍愛國將領,浴血奮戰,但畢竟不是主流。所以,八國聯軍在海邊架起幾座大炮,就能耀武揚威。

  • 13 # 亞托克斯

    我覺得不能,雙方武器存在嚴重代差,戰術思想上也有差距,人海戰術也無法擊敗八國聯軍。

    大沽口

    1860年8月21日(第三次大沽口戰爭),2500人英法聯軍使用榴彈炮轟炸清軍,密集的火炮將大沽口炮臺炸成廢墟,然後英軍白刃戰擊敗了清軍。

    白刃戰,白刃戰,白刃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英軍沒有穿重甲,而是穿戴近現代化的布制軍服,砍翻了清軍。當晚,其他防禦據點的清軍全部投降。

    八里橋

    八里橋大戰,僧格林沁統領三萬清軍出戰,而英法聯軍總兵力8000人,雙方在八里橋附近爆發激烈交戰,少校布傑(Pouget)率領法軍第101旅手持刺刀發動衝鋒,奪取了清軍陣地的中心村莊。

    英法聯軍又是白刃戰擊敗了清軍,面對人口眾多的清軍,以及1萬全副武裝的大清騎兵,雙方冷兵器廝殺,法軍居然靠刺刀擊潰了3倍兵力的清軍。

    可見工業革命後,近現代化鋼刀的鋒利與堅硬,都遠勝過清朝製造的傳統冷兵器。近代化鋼刀可以輕易斬殺全副武裝的大清騎兵,在白刃戰中殺得清軍橫屍遍野。

    法國騎兵在野戰中沖垮了10倍數量的清軍,並且法國騎兵同樣穿戴布甲,手持鋼製軍刀,卻能在冷兵器戰爭中屢次取勝,可見近現代化鋼刀與士氣的作用。

    八里橋大戰,英法聯軍死傷僅僅50餘人,而清軍死傷1200餘人,剩下的3萬人都逃跑了。

    英法聯軍蒙託邦回憶錄:“八里橋成了這一天最動人的一幕。早晨還鬥志昂揚的那些清軍騎兵,現在都已消失得無蹤影了。這座橋是一種古老文明造就的偉大古蹟。那些衣著華麗的騎兵,在橋道上揮動旗幟,毫無掩護地以一種對我們的大炮和火炮無能為力的炮火,作出了反擊”。

    總結:

    (1)近代化鋼刀碾壓傳統冷兵器,一刀就能刺殺全副武裝的大清騎兵。

    (2)清軍的士氣極低,一戰就潰敗,黑暗的清朝已經無法維持士氣,而先進的歐美列強能夠維持超高的士氣。

    (3)火炮的恐懼性大於殺傷性,大多數清軍都是被嚇跑的,如同戰神降臨一般,讓愚昧的清軍懼怕不已。

    所以100萬清軍不可能擊敗5萬八國聯軍。

  • 14 # 周曉林律師

    八國聯軍侵華時的戰爭,已經不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了,而是工業時代的戰爭。冷兵器時代,戰爭多是近身戰鬥,體力、技巧、意志在這些戰爭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所以那個時代的戰爭甲說我有十萬大軍、乙說我有三十萬,這時候人數就是明顯的實力,那甲就得衡量一下。但是工業時代,槍炮改變了戰爭模式,戰爭已經不是肉搏戰爭了,不是靠人數就能改變實力對比,無論是十倍還是二十倍。

  • 15 # renwenlishi9327

    1840年之後的晚清悲劇,並不是一兩句話可以概括的。這涉及了很多方面,我們可以從歷史當中進行剖析。就以英國為例加以說明

    首先,在軍事方面。歐洲文藝復興和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總體上來說是東方勝過西方的。尤其在中國明朝的時候,中國的軍事力量幾乎可以威懾整個世界。在明成祖時候,中國就出現了世界上第1支成建制的火器部隊-大明神機營。而且還發明瞭世界上排隊槍斃的三段擊打法。也正是靠這個優勢。明成祖朱棣才能夠將蒙古人徹底打服。至少可以說,在明朝之前,用人海戰術絕對可以吊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因為在明朝之前。整個世界都是冷兵器或者半冷兵器時代。在冷兵器或半冷兵器的時代。人數和陣型。確實起到決定勝利的重大作用。

    但到了1840年。英國已完成了文藝復興和第1次工業革命。英國已經基本上擺脫了冷兵器時代。開始進入到了火器時代。而此時的中國清政府依然停留在弓馬騎射階段。還以為100多年前的那一張馬弓可以再炫耀個幾百年。直到1840年的那一聲炮響,清政府才如夢初醒。他那一張破馬弓,即使拉滿弦,也無法比得上英國的火槍射程。所以,幾乎被英軍壓著打。屢戰屢敗之下。才明白時代已經不同了。人海戰術已經過時了。這是在軍事方面清朝的失敗。

    其次,在經濟方面。英國經過了文藝復興和第1次工業革命。使得英國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了廣泛的確立和鞏固。新興的資本主義經濟使得英國迅速崛起為一個強大的帝國。開始了對外的擴張。

    而中國的經濟基礎依然是小農經濟。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十分脆弱,往往得依靠政府的投入。一旦面對天災人禍和政治腐敗。則小農經濟必然崩潰。所以,我們引以為傲的康雍乾盛世,不過是曇花一現。是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騙局。

    再次,在政治方面。清政府貪官橫行,無惡不作。百姓困苦,背井離鄉,居無定所。並且政治制度十分腐敗,賣官鬻爵的事情時有發生。尤其在乾隆朝。中央政府出了一個大貪官,名叫和珅。其人貪得無厭。幾乎搞垮了整個國庫。以至於其被殺的時候。民間流傳一句俗語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由此可見一斑。在這些吃飽的貪官面前,小農經濟幾乎遭遇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真是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啊。

    而英國則實行了君主立憲政體,國王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議會成為了國家的實際控制者,在這種情況下,更好的保護了國家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和公民的人權。沒有了絕對集中的權力,英國的政府腐敗機率,明顯低於清政府,這使得其行政效率相對於清政府來說,有質的飛躍。與這樣的國家為敵,清政府怎能不敗?

    最後,在文化方面。清朝實行殘酷的文字獄。大肆迫害,有志青年。使人談文色變,百姓轉而對國家政治漠不關心。一心只停留在吃喝嫖賭,跟風攀比等惡俗之上。從此之後,中中國人的素質,呈切斷面下降。雖然清朝也實行科舉制,但在其奴性化的統治下使得科舉日趨僵化,並不能適應現代化國家的建設需要,只不過培養了一群只會當官的兩腳書櫥罷了。所以,面對著擁有現代化思維和現代化武器的英軍,這樣的官僚當然是無法抵抗的。

    英國自從文藝復興之後,已經打破了文化上的壟斷,英國的文化進入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一大批優秀的文化巨匠橫空出世,使得英國的文化繁榮,遠勝於清朝,英國鼓勵科學,重視科學家,獎勵發明創造,所以有瓦特改良蒸汽機,牛頓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就在英國科學文化大放異彩的時候,中國清政府依然在醉生夢死,繼續他那天朝上國的優美夢境,可是這樣的夢境,不會有多久了,一群扛著新式火器的強盜,就要打上門來了,於是1840年,成了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也註定是一個轉折點。

    所以綜上所述,即使當時所有軍隊都參戰,也無法戰勝擁有諸多優勢的歐洲列強。

  • 16 # 靈風愛動漫

    (1)如果採用人海戰術會勝利。那就會想到,百萬人之眾,還打不過區區五萬人嗎?不按照清軍當時的那個規模和力度的話,如果要打敗這五萬聯軍,加上指揮得當,將領非常的配合的話,也會損失大量的人員。原因是是清政府的腐敗,戰術落後,作戰機制的落後,以及武器裝備的落後。在這種情況和背景下,採用人海戰術,必定會損失大量的人員,即使勝利了,清政府也是岌岌可危。而且危險的還在後面的,如果你這次勝利的話,八國聯軍勢必會再增派人員前往戰場,那時候清政府將會迎來一場更大規模,更大強度的攻擊,到時候如果再採用人海戰術的話,已經沒有那麼多的人去戰鬥了。當時的清政府早已是國弊民窮、家財兩空,人民水深火熱,若再次發動戰爭的話,內亂也會隨之而開。

    1、當時清政府的武器根本無法和聯軍抗衡,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而中國還處於發展階段。不管是國力還是物力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和困難。

    綜上可得:若中國當時採用人海戰術的話,也是失敗大於成功。中國那是已經沒有那麼多的人去採用人海戰術了,而且當時的人心已經越來越像資產階級靠攏。所以清政府的滅亡也是歷史發展的需要。新事物的產生總是要代替舊事物。

  • 17 # 普寧市房產

    你可以用100人圍毆5人,你試試能不能1000人同時圍毆50人。已經得考慮地理環境因素了。至於100萬人圍毆5萬人。你考慮下接觸面多大,得排多久的隊。

    其次是百萬清兵哪裡來的,5萬聯軍又哪裡來的?

    1900年8月3日,從天津出發,進攻北京的八國聯軍人數最多的是日軍,8000人;第二是俄軍,4800人;第三是英軍3000人;第四是美軍,2100人;第五是法軍,800人;第六是奧地利軍,58人;第七是義大利軍,53人。當時,還有7000名德軍在海上,來不及上陸。真正作戰的有18811人,就這麼點兵力!

    當時,京畿一帶清軍十五六萬,義和團團民五六十萬,從兵力對比看,平均40個人在家門口堵他1個人。

    但是實際上清朝除了對抗聯軍,更重要的是防止義和團坐大。 八國聯軍畢竟是為財來的,站在清朝的角度看,外敵搶完錢就回去了,義和團坐大了,要推翻的是清朝啊,所以最好是兩人兩敗俱傷,清朝黃雀在後。

    後期想控制已經太晚了,腐朽的王朝讓八旗兵力空虛。甲午戰爭失敗後,清廷的統治力和威望已經大打折扣,地方漢族督撫實力壯大,已經逐漸地有不服從中央的趨勢,特別是南方地區。當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以李鴻章為首的南方漢族督撫與洋人聯絡,實行東南互保,不參加、不支援朝廷在北方的軍事行動,這進一步分散了中國抗敵的力量。

    其次,清軍從道光年間就開始出現嚴重的腐敗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吃空餉,很多軍隊說是有一萬人,實際可能三千都不到;而賬面上還是按照一萬人發的軍餉,多餘的都被軍隊主官虧空了。幾十萬人只是賬面上的,實際能有多少?

    另外,清軍戰鬥力嚴重下降。 八旗軍和綠營軍早就衰落了,自八里橋戰役和曾格林沁戰死後,清朝的政府軍就徹底失去戰鬥力了。清朝後期的國防基本上是靠湘軍、淮軍這樣的私軍維持的。但是這些私軍本身也無法擺脫所處的社會和歷史環境,也很快衰落了。甲午戰爭,淮軍遭到毀滅性打擊,這個清朝北方已經再難找出一支有能力維持大清國防的軍事力量了。

    最後,清朝早已失去民心,群眾幫著八國聯軍扶梯子攻城,可想而知腐朽成什麼樣了。

    後來常申凱示範了一下,聯合義和團抵抗侵略者,最後結局是什麼樣了。

  • 18 # 谷老師

    即使百萬清軍齊上陣,也打不過5萬人的八國聯軍。這是因為:

    第一,清王朝是一個腐朽的封建王朝,清軍已經腐敗不堪,不可能擔當起有效抗擊外國侵略的重任。

    第二,從戰場態勢看,百萬清軍的機動性和攻堅力很差,不可能形成阻擋八國聯軍的銅牆鐵壁,在八國聯軍的進攻面前,清軍只能是大潰敗,而且以當時的運輸條件來說,百萬清軍投入一場大的戰役,軍隊的大規模運輸以及糧食彈藥的供應,都是跟不上的,這也決定了失敗的命運。

    第三,清軍的戰略戰術是落後的,即使裝備新型的洋槍洋炮,其戰場效果也明顯達不到西方軍隊的水平。

    第四,中國近代以來,清軍在與外國侵略者的戰爭中屢戰屢敗,已經有了恐懼症。即使朝廷制定堅定有效的戰略,清軍將領和士兵也不會認真執行,這表現為信仰危機。

    第五,由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組成的5萬人的聯軍,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接近完成的1900年,已經形成為戰略打擊力量,能夠從中國東部沿海的理想地登陸,並且在一場戰役中打敗人數比自己多幾倍的清軍,直到佔領北京。

  • 19 # 小周談球

    偉人說過,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永遠不是裝備,而是人。

    清朝末年,面對八國聯軍的咄咄緊逼,清廷尚有上百萬的軍隊,雖然大部分是臨時拼湊起來的農民和義軍,還有地痞流氓等烏合之眾。但是貴在人多,上百萬的人面對區區不到五萬的八國聯軍部隊,還是有一戰之力的。關鍵是,這支隊伍在誰的手裡,由誰來指揮。

    要說到打仗和軍事計謀,中國是西方人的老祖宗,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的時候,西方國家還在茹毛飲血,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上百萬的清軍,從裡邊挑選精銳的十萬就夠了,沒有火器我們可以夜戰、近戰、麻雀戰、偷襲戰,邊戰邊退,堅壁清野、圍而不攻,然後再來一個反間計,分化八國聯軍的內部矛盾,讓他們內部互相攻伐,加上補給困難,自己就退兵了。

    要說清朝和八國聯軍的裝備差別大,有抗日戰爭時期敵後抗日遊擊隊的裝備差別大嗎?有抗美援朝戰爭我軍和美軍的差別大嗎?沒有吧。關鍵還是人不行,清廷上層的整體腐敗不堪,飄忽不定,主戰派和主和派互相傾軋,剋扣軍隊軍餉口糧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樣的軍隊沒有信仰,也就沒有戰鬥力。

    如果交給我黨指揮,和敵人在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層層阻擊交戰,預先設定伏擊陣地,一路上不斷襲擾,並且發動群眾,一致對外,是很有可能擊敗八國聯軍的。這上百萬的清軍,如果有為人的思想武裝,有無數指戰員的帶動,面對不到五萬人的八國聯軍,20:1的比例,就算是拳打腳踢,也能把他們趕下海去。

  • 20 # 瘋狗的輕武

    先不管清軍當時還有沒有百萬之數,光是調動這百萬人入京就是個大問題,即便是能調動的起來,如何組織協同作戰也是個大問題。

    人多是打仗的一個優勢,但打仗不是玩遊戲,直接F2A就能看戲。真實戰爭中整個指揮體系就是個非常龐大且複雜的系統,軍隊人數以增加,指揮難度更是幾何上升。就以清朝那會的官員指揮能力,讓他們協同百萬級軍隊作戰? 怕不是X營的先和X營的打起來。

    還有士氣,玩過英雄連的都知道當對方有壓制火力(機槍、迫擊炮、機炮等)時,自己部隊會被釘在原地。而現實中則遊戲裡的更殘酷,當瞬時遇到大規模的減員時,部隊會很快崩潰,尤其清朝那些當兵的都是為了混口飯吃,和後來解放軍意志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當這些混飯吃的兵看到前排的人成片倒下去之後,跑的會比香港記者還快。

    而當小規模的潰敗開始發生,人多就不一定是個好事情了。恐懼會迅速傳播,屆時踩死的自己人都會比對手殺傷的還多。

    所以說,清軍不是輸給槍炮,而是指揮體系。而指揮體系的落後又是拜迂腐王朝所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上萬元彩票大複式最後投中的只兩三個號,有時單式反而中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