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易拉罐瓶子
-
22 # 月下獨耕
1900年,由英、法、美、德、日、意、俄、奧等國軍隊組成的八國聯軍約兩萬餘人,進攻大清王朝首都北京。而在北京地區一帶迎戰八國聯軍的大清王朝軍隊,總兵力達11.3萬人,經過56天的緊張且又激烈的交鋒,在本土作戰的大清王朝軍隊最終全線潰敗,八國聯軍長驅直入,侵佔了大清國首都北京,慈禧太后等皇室率眾離京西逃。
先說我的答案:雙方武器存在嚴重代差,戰術思想上也有差距,清軍內部的腐敗不堪,人海戰術也無法擊敗八國聯軍。最重要的是,兵敗如山倒,一旦恐慌情緒像瘟疫一樣在軍隊中漫延,即使百萬清軍又能如何,照樣無法戰勝八國聯軍。
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重要戰役-八里橋大戰為例,此戰請朝派出著名的僧格林沁王爺及其麾下的鐵騎,該軍歷來驍勇善戰,對抗英法聯軍,戰鬥中清軍表現英勇,但終因戰法、裝備嚴重落後而慘敗。
雙方統帥:清軍統帥:僧格林沁,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將,蒙古科爾沁旗(今內蒙古)人,貴族出身,善騎射。僧格林沁曾打過太平天國,軍功卓著。咸豐五年擊潰太平天國北伐軍,封博多勒噶臺親王。
聯軍指揮:孟託班,法國陸軍將領。1847年參與侵略阿爾及利亞的殖民戰爭。1860年任法國侵華軍中將司令官。八里橋作戰以法軍為主,孟託班擔任總指揮。
首次戰鬥,由蒙古騎兵發起進攻,但騎兵馬匹受到炮火驚嚇驚駭回奔,衝動後面的步兵方隊,導致陣勢混亂,士兵部分被馬踐踏致死,部分被敵軍槍炮擊斃。在先鋒騎兵5000餘人損傷三分之一的情況下,經過1小時的激戰,整支清軍參戰部隊便潰不成軍,撤出戰場。
後續戰鬥,是由英法聯軍發起反攻,分東、西、南三路對八里橋清軍陣地發起攻擊,清軍基本節節敗退。而且在後方大批清軍在見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在遭到英軍夾擊後竟開始潰逃,極大地動搖了軍心。
此役,清朝自己估計超過3000人戰死近萬人帶傷30000大軍折損過半。而法軍僅僅死亡3人,受傷17人,英軍死亡2人,受傷29人。
清軍在此戰中表現的低劣的戰鬥素質表露無遺。所以,到了近代,熱兵器和先進軍事理念的出現導致人海戰術在戰爭中已經逐漸行不通,而一支由養尊處優、腐敗落後的滿洲八旗子弟組成的軍隊,更加行不通。
-
23 # 歷史題
用人海戰術上百萬的清軍壓死八國聯軍?
日 軍:傷 亡600餘 人 英軍:傷亡60餘人 法軍:傷亡50人 俄軍:傷亡300餘人 德軍:傷亡100餘人 美軍:傷亡40餘人 意軍:傷亡10餘人 奧軍:傷亡8人 八國聯軍共傷亡700餘人左右 清軍:傷亡2000餘人 廊坊大捷: 八國聯軍:傷332人,死62人 義和團:傷亡數千人左右 八國聯軍攻佔大沽口: 八國聯軍:傷亡255人,日海軍大佐被擊斃。損失6門船艦 清軍:傷亡700餘人 八國聯軍攻陷天津: 八國聯軍:傷亡750餘人。俄軍又傷亡了200多人 義和團與清軍:大概傷亡幾千人 老龍頭火車站爭奪戰: 八國聯軍:傷亡500餘人
一直 以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無論 歷史書還是人物傳記,記載的都不全面, 也不詳細,都只針 對某一事件進行闡述,而無全域性總覽,而且資料多有謬誤,聯軍兵力一個版本一個樣,清軍的也是,傷亡也無具體統計。我個人整理了一下,不過還是不全。
可見,慈禧最後能默許東南互保也是有原因的,並不是如歷史書上說的那樣簡單。
-
24 # LMoney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以及為了擴大在華特權發動的戰爭
發動戰爭的國家有: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德國,俄國,奧匈帝國,義大利
時間是在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
近代史上我們一敗再敗,八國聯軍侵華我們認為八個國家打我們一個,我們失敗也很正常,我們就從真實的歷史講起:
八國聯軍一開始兵力不足兩萬人,反觀清朝有清兵16萬,義和團五六十萬兵力,但是我們就是被這區區兩萬兵力給打敗,一直讓別人殺到北京,直到後來八國聯軍兵力才增至5萬人。
我們從這個史實中我們能夠看到,我們失敗的原因並不是兵力多少的問題,而是更深層的原因。
中國在歷史上一敗再敗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個古老落後的封建王朝碰到現代化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是毫無反抗力的;中國的封建王朝軍隊主要還是比較原始的軍隊,而西方的洋槍洋炮中國的武器根本沒法對付 ,中國的軍隊軍紀也比不上西方,特別是清朝末期,吸食鴉片讓中國的軍隊戰鬥力大大削弱 ,中國在碰到外國軍隊的時候豈有不敗之理?
經歷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清政府有所覺悟,開始了洋務運動。1875年光緒皇帝任命李鴻章為北洋大臣,創立了北洋水師,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水軍。經過 一系列的外國採購,清政府海軍當時的世界排名是第九,東亞排名第一,實力在日本之上。但是在甲午戰爭中,被日軍打的全軍覆滅,戰爭靠的不僅僅是武器裝備,不是靠的人口而是靠的素質。
抗美援朝的時候,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裝備,後勤上遠遠落後於美軍,但是靠著我們志願軍英勇善戰,頑強的意志仍然把美帝國主義打到了談判桌上。
我認為用人海戰術,清朝百萬大軍仍然打不過八國聯軍的五萬軍隊!
-
25 # LZT劉遮天
答案是絕對的,不說是百萬士兵,就是百萬頭豬,只要有組織的發動獸潮也可以輕鬆踩死5萬八國聯軍!問題的關鍵有以下幾點!
第一:政權分化,後宮干政,想反擊的沒有權利發號命令,有權利的想保護自己權利和位置,所以前後上下都扯皮,結局就是割地賠款!
第二:社會體質問題,當時是封建社會制度,家天下!代表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天下是皇帝的,不是天下百姓的,在這樣的觀念下,聯軍打清政府是聯軍和皇帝的戰爭,與百姓關係不大,最少絕大多數百姓是這個觀念和想法,百姓不反抗就代表了絕大多數普通官兵的想法!外加扯皮所以不打則已,打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第三:民族驕傲感太低!如果是唐朝,百姓和士兵都有驕傲感,哪怕是乞丐也看不起外國富商,外邦富商給唐朝乞丐給錢,乞丐會認為是對自己一種羞辱!如果誰會大多數人都人都反抗,那一定會勝利的,抗日戰爭就是代表!
總結:滿族為了更好的統治,把絕大多數傲氣磨滅了,灌輸了很多奴性思想,所以社會大多數人只會卑躬屈膝和任勞任怨!在這樣情況下,沒有一個特別能幹的帶頭人,滅亡是遲早的事!
-
26 # 佩琪羽寶
人海戰術這個不是專業軍事術語!
晚清從建制來說就是滿人精銳部隊和漢人部隊!
從兵種來說,有騎兵比如驍騎營,槍兵比如虎槍營,攻城兵比如建銳營,火炮兵火槍兵比如神機營火器營,特種部隊善撲營等等
從戰術來說卻很簡單就是騎兵戰術,其他兵種做配套!
清騎兵戰術可以說是人類巔峰了,比二戰波蘭騎兵戰術都先進!
騎兵兵種細化,有騎射兵種戰術以繞敵騷擾破壞敵人陣營!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有衝擊兵種分內外圈,以尖型衝擊!騎兵各兵種是相互配合!
但騎兵與其他兵種配合很低
而西方部隊幾百年一直在全世界打仗,主要對手就是騎兵,比如印第安人,滿八旗再猛能猛的過印第安騎兵?
西方部隊打騎兵很有心得!
所以打起來八旗騎兵不論戰術還是軍事素質都是不堪一擊,綠營這些漢人部隊,本來地位就不高不會拼命,到晚清時期也腐敗了,湘軍淮勇雖然能打,但也有自己打算!
結局就是呵呵呵呵
然後到抗美援朝時中國的陸軍戰術才真正發揮出來,不過那不叫人海戰術叫三三制戰術!核心就是靈活協同,需要很高的軍事素質和戰鬥技巧,清朝就算有人教也不可能學的會
-
27 # 鮮衣烈馬踏紅塵
要麼有現代化的武器和戰術思想,要麼有信仰一樣悍不畏死的士兵,舍比二者之外,都是胡說。二戰之中的日本兵和韓戰之中的中國兵都是武器和戰術思想不如人但是士兵悍不畏死的鮮活例子。
-
28 # 蠍子9295
清軍和蔣家王朝失敗的根本原因不是武器裝備也不是兵力的多少!最根本的原因是失去了民心,沒有了人民的支援!軍隊畢竟來源於民,任何一個軍人都有父母、妻兒、親戚、朋友如果他們身邊最親近的人在受到壓迫欺凌怎麼可能忠心耿耿為這樣的政權出生入死呢!沒有了人民的支援即使有強大的軍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也將寸步難行!
-
29 # 曾銘瀾
當時八國聯軍有槍炮,但射程和速度,換子彈時限還有限,有組織肯定贏的。要傷亡下降,不是像義和團這麼主攻,要守和馬軍弓箭手奇襲。現在的武器,拿冷器,百萬對五萬也是送死。只能火攻,水淹等。當時馬軍弓箭手把聯軍陣勢搞亂了,不能正面集中射擊,然後又前面馬車掩護,射擊,後面全近身戰,肯定贏的。五萬聯軍也不是集中一起的。
-
30 # 靜夜思160519196
太平軍就是靠人海戰術碾壓洋人,因為宗教洗腦,這些人都是悍不畏死,奮不顧身。但是輪到滿清軍隊就不行了,打仗的時候帶兵的將軍第一個逃跑,其他士兵也跟著跑,然後就是大潰敗。1900年,八國聯軍就是這樣打敗滿清軍隊的。在攻打北京的時候,只有皇家禁衛軍血戰八國聯軍,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慈禧曾幻想憑著數十萬義和團、花重金打造的虎神營和武衛中軍能幫助她戰勝洋人,但這些武裝力量,仍然沒有擋住八國聯軍從天津一路打到北京,攻進皇宮。天安門一戰,皇家禁衛軍精銳血戰美軍,無一逃跑或者投降,一直戰鬥到全體陣亡,可謂英勇而悲壯。儘管最終沒有改變戰局,但為慈禧、光緒的成功出逃,為皇宮相對完整的儲存、避免圓明園的命運,贏得了寶貴時間,也算是大清國老佛爺在八國聯軍侵略面前,最後一塊遮羞布了。後來滿清花費重金重建禁衛軍,但是先輩的血性卻是沒有繼承下來。數千年冷兵器時代最後一支虎狼之師——滿清八旗鐵騎,止於1900年天安門的那個血色佛曉
-
31 # 中外奇聞歷史
答案是否定的!人海戰術也不能拯救腐朽的清王朝。在一個國家的軍隊不知為何而戰的時候,那是絲毫戰力也無!
我所說的並不能戰勝可以從很多方面進行解釋,我就從軍事上解釋一下為什麼不能贏。當時的清王朝如果組織百萬大軍,那麼無疑都是戰力低下的農民兵(事實上當時清王朝的正規軍也沒什麼戰鬥力),手中兵器也都是冷兵器甚至是農具。有一句話闡述冷兵器戰爭的本質:當戰損達到2成時軍心動搖士卒喪膽,當戰損達到4成時就會形成潰敗士卒爭相奔逃互相踐踏(這裡並不包括眾志成城的守衛戰)。這裡形容的是正規軍,而清王朝組建的百萬大軍一定會相當不堪。當局部在熱武器下瞬間形成戰損,百萬大軍瞬間就會崩潰,靠近敵人的軍卒爭相逃命衝撞本軍軍陣,這在軍事上叫做倒卷珠簾,唐太宗李世民著名的百騎破萬敵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是百萬頭牛那麼無疑衝向八國聯軍勝利是很容易的,但是百萬人並不能,因為人有思想,恐懼會產生太多的變數!
-
32 # 手機使用者69590521529
見過一群綿羊吃掉一隻狼的嗎?沒有堅強的統帥和正確的信念,團隊就是一盤散沙,水一衝就沒了。所以上誠下信,眾志成城,也別想以欺騙和洗腦可以長期控制團隊,揚極必反!
-
33 # Riario
是時,尤其是所謂的“廊坊大捷”,用的就是人海戰術。
2000名清軍(綠營)在30000萬多刀槍不入的義和團配合下,向2000人不到的八國聯軍先頭部隊發起衝擊。
打死打傷八國聯軍十七人,其中,擊斃一人
-
34 # 心同明月52599016
大家瞭解一下,八國聯軍進中國的時候,清軍的武器並不落後,關鍵是軍心不穩,相當於一群烏合之眾,一觸即潰,做鳥獸散!
-
35 # 的蘆老馬
又不是攻城,為什麼用人海戰術?若能在運動戰中發揮長處,打伏擊戰,麻雀戰,游擊戰,拖至7上8下,在大雨傾盆洋人火槍淋溼不能擊發之時再發動人海戰術,定將聚殲一個不留
-
36 # 三叔四大爺
打仗就是打仗,凡是說腐朽的,都是給自己的無知找遮羞布,說明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輸。首先八旗很厲害,但是八旗並不是死在戰場上,反對慈禧的是滿洲權臣,維護慈禧的是漢臣。在朝廷鬥爭中,能打仗的滿洲將軍們基本都被清理了,輔政八臣各個忠貞善戰,全部被誅殺殆盡,八旗也被自然瓦解掉。所以記住,八旗不是敗給洋人,而是敗給朝廷。其次,站在慈禧一邊的漢臣是有異性的,不能用,也不賣力。所以逼得只能用僧格林沁。僧王打的地方在八里橋。這個地方不適合八旗作戰,因為對面是印度錫克騎兵。打就是死,不打就是反。想象袁崇煥怎麼死的?所以僧王打的是明知必輸,卻必須赴死的仗。皇城下是不能戰略撤退的。再其次,八旗兵是獵場練出來的,是從小培養的職業軍人。培養週期太長。一旦損失,根本補充不上來。八旗類似特種兵。國家不可能全部按照特種兵培訓。常規軍隊永遠是主力。所以就退出歷史舞臺了。而漢臣帶的那些地方武裝,都是清朝培養的.,最後都造反了。
回覆列表
百萬清軍,就把他當成八旗的正規軍:綠營軍。
這綠營軍號稱二手軍,何為二手?!
清末皇室國庫基本空了,沒錢怎麼維持軍隊開銷呢?皇室想出個辦法,實行低餉制。
一個普通士兵一個月不到二兩銀子,換算一下購買力,現相當於現代幾百塊錢吧。
這夠幹嘛?別說養家了,就是自己也養不活。那怎麼辦?
幹副業啊,什麼擺地攤啊,什麼拉皮客啊,什麼小本買賣啦,怎麼來錢怎麼搞。
這都是清史有記錄的,不是瞎編。
活脫脫的清末版張子強:談什麼只解沙場為國死,我現在就想搞錢。
清朝軍人可謂是最早一批斜槓青年了,副業的收入簡直快超過主業了。
這幫做生意比打仗都厲害的綠營軍拿什麼跟訓練有素且裝備精良的洋人打。
還有一件事,道光年間,兩廣總督盧坤檢閱水師,檢閱的都是各營送來的精兵強將,結果二百多人打槍射箭,僅僅中了一槍。
戰場都未上就熊成這樣,要是面對軍艦洋炮,簡直跟千里傳送送人頭一樣。
所以五萬聯軍對上百萬清軍,猶如三體書中的二向箔二維化太陽系。
降維打擊:精神與裝備上的全面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