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和光天下
-
22 # 混遛烏拉拉
“書中自有黃金屋”,何必非得有其物。把讀書當成精神慰籍,變成一種精神食糧,這就是自已的“黃金屋”了。讀一點書就想換成黃金屋,那有這麼便宜的事,弄不好換來個地獄。秦始皇焚書坑儒你怕不怕。有道是:書中真有黃金屋,書中亦有冥王府。讀詩權當酒和黍,半夜不怕鬼敲門。別聽我胡說。
我對書生的理解是:涉世不深的讀書人,或讀死書的人。有點象孔乙己,滿口經文,一肚子蒿草。沒有思想沒有個性,不知曉人情事故。所以書生是百無一用的。漢高祖劉邦就非常討厭書生。酈食其還是個寒士時,在門外等著劉邦接見,劉邦聽說有個書生求見,立馬讓人叫他滾蛋。酈食其知道劉邦為什麼不見自己,便在門外高喊一聲:我是高陽酒徒。劉邦正在洗腳,來不及穿鞋,趕緊把他請進來。可見書生還不如一個酒徒讓人相信。
但是書生不一定一輩子都是書生,許多能人最先也是個書生。當他們把書本知識巧妙地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就成為有用的人了,就不再是書生了。曹操曹丕文學成就非常高,是不折不扣的文人,但誰敢說他倆是書生,這種例子太多了。
書生是沒有用的,它是成為人材的前提條件,只有脫掉書生氣才能對社會有用。
-
23 # chris123456
書中自有黃金屋是因為在古代讀書可以改變命運,讓人可以當官;百無一用是書生,是因為很多讀書的人只會死讀書,不會運用,往往在實踐當中不成功,這個是從讀書兩的方面來分析的,既矛盾又統一
-
24 # 文學的世界
“書中自有黃金屋”意思是通過讀書可以獲得榮華富貴,或者說是優越的的物質基礎。這從古至今都是說得通的。古人懸樑刺股映雪囊螢,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加官進爵、出將入相都是可能的事情。而今時今日,社會對於人的學歷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莘莘學子夜以繼日用功發奮,獲得高學歷真本領邁入社會自然是豐厚待遇、前途光明。“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今皆然。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他只是一句牢騷之語,並非真實情況。借用周星馳電影裡的臺詞來說,“就算是廁所裡一卷衛生紙,都有它的用處”,何況是誦讀人類智慧文章的書生。若沒有一代又一代讀書人,人類的文化典籍從何而來如何延續?有人要說,古時上陣殺敵還不是靠武將?今天要有戰爭,還不是靠軍人?這還是一樣的錯誤說法,看了三國演義對謀士文臣的重視就知道古時作戰不只是武將的事,再試看今日對部隊文職以及士兵文化水平的要求也會發現戰爭不只是蠻力的較量,它需要書生需要讀書人,或者說需要讀了書的軍人。所以說“書生並不是百無一用”,那個說法就是個大錯特錯的命題。“書中自有黃金屋”和“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說法就好比是,一個人說“活著就得要吃飯”,偏偏另一個人要抬槓說“吃飯最浪費糧食”,這本身就是個錯誤的說法,沒有二者矛盾不矛盾這一說。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一點看法,說的不對之處,多多包涵。
-
25 # 使用者李修生
書中自有黃金屋,從歷史的長河中,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特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科技,都有記載,從書中找到有用的東西,就得讀書。百無一用是書生。從勞動來說,書生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手不能拿鋤,肩不不能擔擔,你這書呆子,百無一用是書生,就這意思。
-
26 # 半支蓮6
“書中自有黃金屋”“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兩句話不矛盾,反映了在科舉制度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不同人生。
“書中自有黃金屋”出自宋真宗趙恆的《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
科舉制度創建於隋朝,完善於唐代。是封建社會採取的比較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不管出身,不限制年齡,只要能努力讀書,參加科考就有機會躋身上層社會。所以,“寒窗苦讀”成了有志青年最佳人生選擇。一旦考中,人的地位馬上不一樣了,那真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中榜心情可以說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科舉制度也促進文化的發展,唐詩宋詞蔚為大觀,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
黃景仁,清代詩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因痴迷讀書,不事生產,經常遭人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可能是化用別人的譏諷,也可能是自嘲。
首先,認真努力讀書是必要的。因為我們最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還是“高考”。能考上大學,特別是重點大學,就有機會得到更多的學習資源,成為碩士、博士,有機會成為科學家,成為像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那樣的各條戰線上的翹楚。對於個人來說,也會有一份高額報酬,成為高貴一族。
其次,高考是重要的人才選拔渠道但不是唯一,如果能保持好心態,能夠真正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尊重自己的內心,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裡找到自己的位置,依然可以成為小環境裡的“巨人”,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當然,必要的專業學習不可或缺。工作前需要學,工作之後也要學,從書本中學,從實踐中學,從合作者身上學,從對手身上學,從上級學,從下級學,總結自己的得失從自己身上學。這樣的你是戰無不勝的,完全有能力聘請高考後一路狂奔到博士的同學進你公司任職。
-
27 # 燈籬
書中自有黃金屋。
學以致用你就是天之驕子,就住得進黃金屋。
如果不巧,你學的不足以讓你從政成功,那不管你讀多少書,你都不過是個百無一用的書生了。
-
28 # 別人叫我豇豆
“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放在任何環境下都是至理真言。而“百無一用是書生”,是詩人在仕途不順背景下的憤慨之言。
兩者並不矛盾,只因語境不同。但作為現代人,在當今社會中,應該對這兩句話有自己的理解。
因為我們不是宋代的趙恆,也不是清代的黃景仁。
“書中自有黃金屋”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就像培根所說——知識就是力量。
對於古代流傳下來的語錄,我們要注意擇取。比如“唯有讀書高”這句話,顯然很對,因為讀書能吸取知識的力量,提高自身的認知。但“萬般皆下品”一定是錯的,只因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我們要把書讀活,唯有讀活,方能真正的提高自己。這樣讀書,書中不光有“黃金屋”,還有整個世界。
再有“百無一用是書生”,試問,讀書有錯嗎?這裡的書生,顯然是詩人對那些為博取功名而死讀書的書生的一種譴責。
想到功未成,名不就,一身抱負得不到施展,黃景仁窮愁憤懣,正話反說。他追求知識的苦悶心情,是每一個知識分子的心裡寫照。
這個世界很複雜,不是非此即彼。
當兩句話出現矛盾時,我們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把這句話結合當時的環境,然後再放入自己的環境中,這樣,我們就會得出自己的思考。
看到有人,把“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理解為為統治者打工的“小廣告”,藉以此說明儒家為朝廷賣命,實在有失偏駁。
我不“尊孔”,也不“反孔”,我愛真理。
回覆列表
書中自有黃金屋
借用《論語》一句話來回應,“學而時習之”,讀書是為了明理,明理之後就可以落實到生活之中,書中的道理,可以為我們指明方向,有了方向才不會迷失。用黃金屋來比喻方向的重要。
百無一用是書生
這句可以用,“學而不思則罔。”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只知道學習,而不會思考,不能把所學的轉化到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