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70經典

    首先,至於我們為什麼在端午節吃粽子,我們必須首先了解端午節的起源。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它被安排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它最初是一個夏天的節日,用來驅走五大瘟疫和驅散瘟疫。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河自盡,後來演變成中國的一個端午節來紀念屈原。這也是最廣為人知的人物紀念詞。此外,還有紀念伍子胥,的孝女曹娥和紀念介子

    端午節這天有許多習俗:貼上魔法符號驅走瘟疫和瘟疫;貼上五毒彩紙,如驅除五毒(蛇、蠍子、蜈蚣、蟾蜍、壁虎/蜘蛛);吃粽子;賽龍舟;懸浮香草(菖蒲、艾草等。);雄黃酒;香水包;包彩色絲線;直立雞蛋(試著直立雞蛋);石頭大戰。

    第二,關於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我們可以知道粽子的起源。

    粽子是一種"巴",是人們在節日裡用來祭拜神靈和祖先的貢品。在節日裡崇拜神和祖先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習俗。粽子有很多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粽子。在端午節期間,粽子是對神的祖先的致敬。

    “粽子”這個詞最初叫做“宗”。與粽子有關的最早文字記錄可能是在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被解釋為“包在米里的蘆葦葉”。西晉新平周處,巡撫《風士記》明確提到“玉米”一詞:“仲夏是第五個,方伯協是極點。《賞五穀龜尺度的順德》粽早出現在春秋以前,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在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的節日食物。

    哪裡有最好吃的粽子?

    甜粽子是北方的主要樣式,鹹粽子是南方的主要樣式。隨著食品材料的多樣化發展,人們也創造了各種粽子,如鹹蛋黃粽子和肉粽子。它不再侷限於蘸白糖的糯米。各種粽子各有千秋,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口味。

    如果你想說哪裡是吃粽子的最好地方,那當然是吃自己做的粽子的最好地方。下面是一個簡單的方法,以肉餡餃子為例:

    將1200克糯米浸泡在清水中4小時左右;

    2、將100克豬肚切成小塊,加入適量糖、鹽、老煙、生煙、料酒,揉勻;

    3.根據你的口味加入適量的花椒,揉捏均勻後品嚐。

    4.用保鮮膜或蓋子蓋好,浸泡4小時;

    5或4小時後,將糯米洗淨並瀝乾水分;

    6、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白糖、鹽、老煙和生煙,攪拌均勻;

    7、拿兩片乾淨的蘆葦葉,切掉堅硬的根,把它們包成三角金字塔的形狀(沒關係,你可以把它們包成任何你想要的形狀,只要你不漏餡,別忘了放肉。當然,你也可以上網找到如何製作完美的三角金字塔粽子。

    8.包裹好粽子後,把它們放入冷水中,用大火煮,轉到小火煮大約2小時,然後把它們從鍋裡拿出來。

  • 2 # 巧媽

    好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粽子的由來:“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傳說愛國詩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自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哪裡的粽子最好吃

    1.嘉興粽子:作為大家最愛吃的粽子排行榜第一名—嘉興粽,它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鹹...

    2.烏鎮的船頭粽:烏鎮的船頭粽倒也是把鮮肉粽做到了極致,把一整塊肥瘦均勻,用黃酒,醬油,白糖...

    3.金華·火腿栗子粽:金華火腿作為浙江最著名的肉,做粽子怎麼可以少了它呢?金華火腿栗子粽,在...

    4.湖州長興·諸老大豬油豆沙粽子:在好“鹹口”的浙江面前,湖州長興的諸老大豬油豆沙粽子,衝出...

    5.衢州·龍遊骨頭芋頭粽:衢州人愛吃辣,街邊隨處可見的重辣味的三頭一掌便是最好的說明。

  • 3 # 全民追美食

    感謝題主題的問題,好榮幸能作出回答。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過端午節都會賽龍舟、吃粽子、其實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民間一直以這種方式去紀念他,一直流傳至今,這種習俗文化甚至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了一部分。

    肇慶裹蒸粽最好吃

    端午節包粽子自是流傳不少於千年了!廣東的肇慶,也流行過年包粽子!而且歷史也相當的悠久。

    其實不是粽子,是大粽!一個至少得有一斤以上。入餡的豬肉以肥瘦相間的為上乘;要加五香粉、麴酒作調料,以使餡味醇香、肥而不膩。當然還會在其中加入冬菇、雞蛋、臘腸,蛋黃等,各家自由餡。

    肇慶的粽子不稱粽子,我們命其名曰:“裹蒸”,也叫“裹蒸粽”!

    肇慶裹蒸粽好吃的四個特點:大、粽葉好、料夠足、煮的時間長。

    1、 外形碩大,稜角明顯,金字塔形狀,重量至少在一斤以上!

    2 、粽葉要選用具有色綠、葉香、防腐的冬葉,肇慶特有!這種葉子碩大,清香,與一般的粽子葉不同!肇慶很多地方的農民會自己種植,就為了等待過年、過端午包大粽。

    3 、上好的當年去殼綠豆是果蒸的獨有配方,綠豆和糯米的比例是1:1,或者1:2。

    4 、明火煲煮時間長,在十個小時以上,十二個小時左右,直至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為止,吃起來香糯醇厚,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 4 # 楠子的新生活

    一、至於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我們首先要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之一。定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戰國時期的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於這一日投江自盡,後在中國演化為端午結,以紀念屈原,這也是目前最廣為人知的人物紀念說法。除此之外,還有紀念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說、紀念介子推說。

    端午節這一天的習俗有很多:貼神符驅瘟疫、瘟神;貼五毒彩紙像驅五毒(蛇、蠍、蜈蚣、蟾蜍、壁虎/蜘蛛);吃粽子;划龍舟;懸香草(菖蒲、艾草等);雄黃酒;佩香囊;纏五彩絲線;立蛋(嘗試豎立雞蛋);鬥石。

    粽屬於“籺”的一種,籺是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逢年過節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傳統習俗。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節拜祭神靈祖先的貢品。

    “粽”字本作“粽”(zong),歷史上跟粽子沾邊兒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蘆葉裹米也”。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士記》,則明確提到了“角黍”一詞:“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

    北方以甜粽為主,南方以鹹粽為主。隨著食材的多樣化發展,人們也創作出各種不同種類的粽子,比如鹹蛋黃粽子、肉粽子等。已經不再侷限於最初的糯米蘸白糖了。多種粽子,各有千秋,滿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口味需求。

    要說哪裡的粽子最好吃,那當然是自己做的粽子最好吃呀哈哈。下面是以肉粽為例的簡單做法:

    1、200克糯米用清水泡4個小時左右;

    2、100克五花肉切成小塊,加入適量白糖、食鹽、老抽、生抽、料酒,揉拌均勻;

    3、再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適量花椒,捏抓均勻,以便入味;

    4、蓋上保鮮膜或蓋子,醃製4小時;

    5、4小時後,糯米清洗乾淨並瀝乾水分;

    6、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白糖、食鹽、老抽、生抽翻拌均勻;

    7、取2片洗乾淨的粽葉,剪去硬硬的根部,包成三稜錐的形狀(不會包沒關係,想包成什麼形狀就包成什麼形狀,只要不漏餡就行,不要忘了放肉哦。當然啦,也可以去網上搜索如何包出完美的三稜錐粽子);

    8、粽子全部包好後,冷水下鍋,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2小時左右,即可出鍋。

  • 5 # 隨然之戀戀不捨早餐

    關於端午節為什吃粽子?

    粽子是中國很傳統的食物,早在春秋之前就有了,粽子是中國很古老的吃食。

    端午節吃粽子流傳最廣的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據說屈原是農曆的五月初五那天投江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那一天包粽子、吃粽子,實際上在晉朝粽子才被正式命名為端午節的吃食。一直流傳到今天,並且還被髮揚光大,而且流傳到了北韓、日本及東南亞等國。

    端午節吃粽子,我們吃的不僅僅是粽子這種食品,還有就是端午節的名族文化和歷史意義,過端午節讓我們能更好的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底蘊,也是對生活中儀式感的追求。

    關於哪裡粽子最好吃這個問題

    我覺得還是自己家裡包的粽子最好吃,市面上買的粽子大多數都是糯米多,餡料少,如果自己包的粽子,放料比較多還比較齊全並且因為是做給自己人吃,在挑選材料上也是格外用心。

    自己做的粽子不僅僅是在包粽子,也是把自己對家人的愛包裹到裡面去的,無論是包的人還是吃的人,都會覺得特別的幸福。

  • 6 # 吃貨認證成功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同,做出來的粽子也不同,有的是清水粽,有的是肉粽,個人口味吧,都不錯

  • 7 # 我是啊文

    要紀念屈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以後,人們怕他餓到,就想把飯糰投到江裡面給他吃,但怕魚蝦和屈原搶食物,就用葦葉包著飯糰做成粽子,划著龍舟投到到江裡面。這個習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大家吃的粽子了~

    嘉興粽子中,正宗五芳齋的又最有名,其它什麼真真老老等的也不差

  • 8 # 田記美食

    當年屈原跳江,老百姓為了紀念屈原大夫就往江裡到了很多米和鴨蛋。但是有一天屈原給大家託夢,大家看著屈原大夫很瘦很瘦,就想著江裡的食物是不是被魚吃了,後來老百姓就用粽葉將米包起來再投入江裡魚就吃不到了,後來就有了粽子和端午節。至於最好吃的粽子那一定是媽媽包的

  • 9 # 好飯瞎胡做

    上小學講端午節的時候,以為是紀念屈原,粽子是祭祀用,學了以後才知道,粽子是扔河裡餵魚的,到現在我都不和魚搶粽子

  • 10 # 遠嫁的啊娟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哪裡的粽子最好吃?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 1:首先,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大臣叫屈原,他聰明能幹很愛自己的祖國,受人民的歡迎,卻不幸遭受讒巨的陷害,國亡了,他感覺很心痛,就在五月初五這天跳河了。人們害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就用飯糰去餵魚蝦,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慢慢的把飯糰變成了粽子,是對愛中國人士的一種敬仰。 我相信不管是哪裡的粽子,在心裡有大愛、愛國、愛家、的人那裡都是最好吃的粽子。

  • 11 # 閃亮兔子看世界

    端午節一年一度,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會吃粽子,戴香囊,掛艾草,綁彩色絲帶。不知道你的家鄉是什麼樣的習俗呢?

    關於粽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紀念屈原的,但是背後的細節,網上寫的故事是這樣的:相傳,楚國詩人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言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百姓們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我是北方人到南方生活了很多年,所以也學習起了包粽子,這裡包粽子的材料很容易購買,所以年年都會包一點。既讓孩子體驗了傳統節日的氛圍,也讓孩子收穫了包粽子的經驗,相信將來等他長大了,他也會給他的孩子這樣過這個節日,就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至於粽子包什麼餡,南北方也是有差異的,北方人一般甜粽子吃得多一些,南方人肉粽,鹹味粽子吃的多一些,這樣看起來也很奇怪哦,南方人日常飲食清淡,北方人日常飲食口味偏重,但是在粽子這件事上,好像顛倒過來了,這也許就是粽子的不同之處吧。

    今年我包了紅豆粽子,紫薯粽子,蜜棗粽子,另外還有紅糖粽子。紅糖粽子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粽子,白的糯米里裹著紅紅的紅糖,煮好以後,一口咬下去,糖汁外流,太美味了。但是漸漸的,這種紅糖粽子也很少見了,那是兒時記憶中的味道。所以每年我會包幾個紅糖粽子,數量很少,少而珍貴。我告訴孩子,誰吃到紅糖粽子就是那個最幸運的人。這樣孩子也就記住了紅糖粽子,讓這個我兒時的味道不會消失。

    我的家鄉,除了這個特別的紅糖粽子外,還有一種叫桂花蜂蜜粽子,把蜂蜜和成稠的蜂蜜水,裡面加上桂花,淋在粽子上面,香味濃郁,整條街都是香香的粽子味兒。

    【食材準備】糯米,棕葉(我準備了兩種,乾的和新鮮的),紅豆,蜜棗,紫薯,紅糖,蜂蜜

    製作步驟

    1.把糯米和紅豆提前泡4-5個小時。

    2.鮮棕葉清洗乾淨,剪去頭尾。

    3.幹粽葉先浸泡10分鐘,然後加鹽在鍋裡煮10分鐘,也剪去頭尾。

    4.兩片粽葉拼在一起,把寬的一邊折成漏斗狀。

    5.裝入泡好的糯米,再加紅豆或者其它料,再加糯米。

    6.然後將頂部粽葉壓下來,用食指壓住,再把左邊多出來的粽葉向下折,用大拇指壓住。

    7.包起來,用繩子捆起來。

    8.包好所有的粽子,放入高壓鍋,壓40分鐘,開鍋即可。

    9.剝掉粽葉,淋上少許蜂蜜即可享用。

    晶瑩的棕子是不是很誘人?

    【兔子小貼士】

    糯米提前泡脹,一般至少四個小時。自己包的粽子,就是想吃什麼餡就做什麼餡。包粽子時不能捆得太緊,包住不漏米即可。一定要煮熟透。粽子放涼淋上蜂蜜更好吃。幹粽葉處理方法:先冷水浸泡一會兒,增加韌性,再入鍋煮,煮的時候水裡加鹽,既可以殺菌,也可以增加粽葉的韌性。

  • 12 # 拉拉姐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這個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傳說,愛國詩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在五月五日,悲憤自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因此,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家家都要吃粽子,這個就是由來。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粽子也不再是白粽子,而是裡面添加了很多餡料,有紅豆花生的,蛋黃鹹肉的,還有蜜棗的,總之,花樣百出,但是我還是喜歡白粽子,吃的時候,撕掉外衣,然後沾上一層白糖,咬傷一口,又糯又甜,回味無窮。

  • 13 # 戀家美食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傳說,公園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號,悲憤的懷抱大石投汨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沒到五月五號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中國粽子的由來,我是北方人,覺得北方的粽子好吃

  • 14 # 三餐食四季煙火

    眾所周知,粽子源自於對

    屈原的紀念,這裡就不細說了,今天說說我最愛的粽子吧。

    跟大部分長大後特別懷念媽媽飯菜的味道一樣,目前我吃過的粽子裡面,最好吃最愛吃的就是媽媽包的。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又可以吃到媽媽包的粽子了,想想都饞[思考][思考]

    媽媽包的粽子並不複雜,材料除了基本的粽葉,鹹酸藤(我也不清楚的植物,但是吃過用棉線綁的粽子就是感覺不太對)。就是吃一口滿滿幸福感的內餡了:提前一晚泡好的糯米,現在為了好消化一些會加些平時煮飯的大米;肥瘦相間的五花肉,香菇,海米,花生,家長特產蘿蔔乾;五花肉切大塊用五香粉,醬油,鹽等調味料醃一下;香菇7泡軟切細,蘿蔔乾泡洗一下,減輕鹹味,切細,海米洗淨泡軟,下火用熱油和蒜爆香;接下來,把除了五花肉以外的食材跟糯米混在一起加五香粉等調味料攪拌均勻,就可以開始包啦!把2片粽葉疊一起,折出一個漏斗狀,先放調好味的糯米,然後放一片五花肉,再放一層糯米,摺好,用藤綁緊,一個粽子就完成了,可以下鍋煮了。大概1個半小時左右可以開鍋,趁熱吃吧,香噴噴的粽子!各種食材的香味,已互相滲透,咬一口,有糯米的香糯,花生的綿軟,海米的鹹香,香菇特別的香氣和口感,最誘人的要屬中間那片已經被逼出油脂的五花肉了,瘦的不柴,肥的不膩,近乎入口即化的口感,加上五香粉的調味,簡直就是這個粽子的靈魂[驚喜][驚喜]

    口水已經控制不住了,期待端午節的到來[來看我]

  • 15 # 圳好吃

    端午的棕子與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餅一起,被稱為中國的三大節令食品。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很多家庭都要浸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樣品種繁多,璀璨紛呈。

    吃粽子是今天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不少民俗傳說都把粽子的產生同祭祀屈原聯絡在一 起。但古人最初並不在端午節吃粽子,吃粽子也並非源於對屈原的紀念。事實上粽子雖源於上古祭祀習俗,卻有兩個相對獨立的來源。

    1.北方之角黍。

    “角黍”一詞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風土記》記載了角黍的做法,宋代官修類書《太平御覽》卷八五一引《風土記》雲 :“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這說明當時人們吃角黍的時間是在每年的夏至和端午。之所以稱這種食物為角黍是由於它是用黍米包裹成角狀的。

    考古人員在山西、河北、東北、甘肅等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均發現了炭化的黍粒和黍穗。殷商甲骨卜辭中也多次提到黍。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也有不少“豐年多黍”的詩詞。中古以前,人們不僅以黍為主食,而且用黍來釀酒。

    黍在當時人們的飲食生活中一直佔有特殊的地位。人們在祭祀祖先和神靈時,祭品中往往少不了黍。天子祭祀之時所嘗之黍當然不可能是生的黍粒,只可能是烹熟過的黍飯。而作為祭品的黍,也應當是烹熟過的黍飯。

    祭祀所用的黍飯要包成角狀,這便是角黍。

    為什麼一定要包成角狀而不做成方形或圓形呢?其原因在於把黍飯包成角狀是對牛角形狀的模擬,而牛角在古代具有祭祀的象徵意義。

    後世所造的“粽”字尤能表達出角黍的祭祀本義,可推知粽的構形義就應該是與傳宗有關的食物,也就是說吃粽子的目的是祈求傳宗接代。粽子的諧音“宗子”,也表達了人們傳宗接代的心願。

    後世北方的黍米粽中多包裹紅棗、栗子,其民俗象徵意義正是“早立子”,更進一步明確了“角黍”這種食物所寓含的傳宗接代之意。

    2.南方之筒粽。

    “粽”是“粽”的古體字,粽字的右偏旁本義為“斂足”即裹腳,與米旁合在起表示“粽”是一 種把米包裹起來的食物。

    “筒粽”是把大米放入竹筒中炊煮而成的,它是最具南方風味的古老炊米法,這種炊米法至今在南方盛行。

    除食用外,筒粽也用於祭祀。

    由於稻子的生長離不開水所以南方稻作區常常祭祀水神。在自然崇拜佔統治地位的時代和地區,人們常把蛟龍視為水神。故人們常用筒樓祭祀蛟龍。

    南朝梁時筒粽開始與屈原發生聯絡。在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記載的故事中,屈原代替蛟龍成為水神,筒粽也相應地轉化為祭祀屈原的祭品。並演繹出蛟龍竊食筒糗因蛟龍懼怕楝葉、彩絲,因此祭祀屈原的筒粽要塞上楝葉、纏上五彩絲。

    楝葉、五彩絲的這種解釋當然並不可信,但卻並非憑空杜撰,其古老因子源於荊楚地區人們祭祀水神的風俗。可見筒粽是南方稻作區,不同區域祭祀水神的風俗綜合演化的產物。

    同角黍一樣,筒粽在晉代、南朝時期還是夏至的節令食品。南北朝時人們已將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粽”統稱為“粽”。南朝時期隨著屈原在端午節核心地位的確立,包粽子、吃粽子開始成為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節日習俗。

    粽子的傳承

    由唐代至元明清,端午吃粽子的習俗都一脈相承了下來。

    唐代時粽子已經徹底糅合了北方的“角黍”和南方的“筒粽”;宋代時端午粽子種類很多;明代宮中端午節要飲硃砂、雄黃、菖蒲酒吃粽子、蒜水面;新中國成立後傳統的端午習俗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如雄黃酒、菖蒲酒的飲用日漸式微,但食粽子的習俗卻得以很好地傳承發揚。

    如今吃粽子和划龍舟一起成為端午節最具有標誌性的兩大習俗。

  • 16 # 絕非嘲諷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北韓、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傳說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粽屬於“籺”的一種,籺是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逢年過節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傳統習俗。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節拜祭神靈祖先的貢品。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為廣東鹼水粽。 “粽”字本作“粽”(zong),歷史上跟粽子沾邊兒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蘆葉裹米也”。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士記》,則明確提到了“角黍”一詞:“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 

    有傳說粽子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誕生的,而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米中摻雜珍禽獸肉、板栗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明、清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清代出現“火腿粽子”。明清兩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相傳,那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赴考場前,要吃家中特意給他們包的“筆粽”,樣子細長很像毛筆,諧音“必中”,為的是討個口彩。

    一直到至今,每年農曆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北韓、日本及東南亞諸國。因地區不同,由材料以至粽葉,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由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其中比較著名的粽子有: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廣東蛋黃鹹肉粽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是廣東粽子,廣東粽子形狀有金字塔型、條形與三角錐形等。品種主要有鹹肉粽、梘水粽、豆沙粽等,其中鹹肉粽最受歡迎。鹹肉粽主要用糯米、五花肉和綠豆,有的還會加入鹹蛋黃、冬菇、蝦米、瑤柱、栗子、花生等調配為餡,口味鹹鮮香,風味更佳。從地域上分,廣東粽子又包括肇慶裹蒸粽、台山粽、東莞道滘粽、中山蘆兜粽、潮汕雙烹粽球、客家灰水粽、湛江蛤蔞粽。

    震遠同湖州粽

    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複雜,尤其是餡,變化多樣。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稻草灰湯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湖州粽呈特有的長條形,形似枕頭,故有“枕頭粽”之稱:又因其身形瘦長,中間凹,兩頭翹,頗具線條美,小巧優雅,故有人戲稱其為“美人粽”。湖州粽基本都是純手工製作,很是考究;用料亦多種多樣,如醬油、鮮肉、豆沙、蛋黃等。現今湖州有名的粽子有震遠同、諸老大等。

  • 17 # 林妹妹做美食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心中悲憤不已,於五月五日,懷抱大石投汩羅江自盡,人們為了不讓魚蝦損傷屈原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

     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的習俗。

    哪裡的粽子最好吃

    粽子十大品牌

    1 五芳齋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十大粽子品牌,中華老字號,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 稻香村 (十大粽子品牌,於1895年(清光緒21年),中華老字號企業,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3 真真老老 (於1939年,粽子十大品牌,嘉興市老字號,嘉興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

    4 三珍齋 (中華老字號,十大粽子品牌,浙江省著名商標,嘉興三珍齋食品有限公司)

    5 好利來 (粽子十大品牌,知名品牌,大型糕點連鎖企業,北京好利來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6 三全 (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十大粽子品牌,大型食品生產企業,鄭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

    7 思念 (中國名牌,一線品牌/牌子,粽子十大品牌,行業知名品牌,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

    8 元祖 (粽子十大品牌,來自臺灣,著名西點/蛋糕食品品牌,上海元祖食品有限公司)

    9 龍鳳 (中國馳名商標,上海市暢銷品牌,粽子十大品牌,上海國福龍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10 米旗 (粽子十大品牌,1994年西安,行業知名品牌,著名品牌,西安米旗食品有限公司)

    在這裡給大家分類整理幾類比較大眾、口味又較好的

    1、嘉興粽子 產地:浙江

    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其中以“五芳齋”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稱。它的粽子從選料、製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後腿精選,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鮮美,肥而不膩。

    2、棗泥粽子 產地:蘇州

    蘇州特色的棗泥粽子,甜甜紅棗的馨香,是選用上等的金絲棗,煮熟後去皮去核搗成泥,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適量的油脂製成餡,裹紮時餡裡還夾一塊肥肉,煮熟後晶亮甜美,油潤清香,透著江南古城甜美柔嫩的味道,酥酥油油的棗泥會讓你難以忘懷哦~

    3、燒肉粽子 產地:福建

    福建粽子有濃郁的閩南風味,品種豐富,其中以燒肉粽子最為流行,福建燒肉粽子的“內容”豐富,由豬肉、乾貝、芋頭、蛤幹、鴨蛋等組成,肉類、海鮮類、蔬菜都被包含其中,形成了終年可見的傳統小吃。包在粽子裡的海鮮一定會讓人激動不已呢~

    4、汩羅粽子 產地:湖南

    汨羅粽子用餡十分“隨意”,餡料裡什麼都不放,或看心情往裡面放點臘肉或者棗子。汨羅的粽子,心思從來都不在餡料上,而在包裹餡料的那層粽葉。汨羅人認為粽子的好吃與否,與粽葉有很大的關係。採粽葉有講究,粽葉要寬且長,帶著一股青草的鮮香味,這種鮮香味在煮過之後更加明顯。用來包粽子的粽葉要在清晨或者雨後採摘,選擇較嫩並且寬大的葉子,採回來的葉子可以趁著新鮮用清水稍洗一下就包粽子。汩羅的燒肉粽,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作料,香甜嫩滑,油潤不膩。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佳品呦~

    5、定安粽子 產地:海南

    海南地處熱帶,首先這個包粽子的粽葉就和北方的粽子不盡相同,一般選用芭蕉葉包成方錐形,一個粽子的重量約為半公斤左右。代表性的特色餡料有紅燒雞翅、臘肉等等,熱粽子剝開,混著芭蕉和糯米清香的肉散發出濃郁的誘人的味道,絕對能令你胃口大開~

    6、桂花豆沙粽子 產地:上海

    上海粽子外型小巧,一般為四角粽子,平時吃的豆沙粽子都是玫瑰豆沙,加了桂花的豆沙,會有一股清香,如果配上一些橘皮提味,就更加濃郁了。粽葉的清香配上豆沙的甜香,再佐以桂花和橘皮的花香鮮類、蔬菜都被包含其中,形成了終年可見的傳統小吃。包在粽子裡的海鮮一定會讓人激動不已呢~ ,真的是端午節的好享受哦~

    7、蜂蜜涼粽 產地:陝西

    西安的蜂蜜涼粽是少見的冰涼甜粽子,炎熱的天氣吃到嘴裡會覺得非常得舒爽哦。粽子的原料與我們平時吃的一樣,只是沒有棗子和其他果脯等餡料,全是上等香糯製成的實心粽子。煮熟,涼透,賣家會為你利落地剝開外皮,用細繩拉鋸成片狀,疊在碗裡,淋上棗花蜂蜜,粘粘涼涼地非常爽口哦~

    8、什錦粽子 產地:廣東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比北方的粽子小很多,外型非常別緻,正面是方型的,後面隆起一隻尖角,形狀象個錐子。什錦粽子的餡料一般由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冬菇、綠豆等調配出來,葷素搭配,老少皆宜,很值得一試哦~

  • 18 # 甜絲絲的小湯圓

    什麼東西,沒剝之前綠油油,剝了之後白生生,吃起來卻是黏乎乎?

    答案就是粽子。

    端午前,嚐遍了各大賣場各種各樣的粽子,卻還是覺得媽媽包的最好吃。

    粽子,做為文化沉澱很深的一種食品,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兩千多年前,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投入了滾滾洪流中的屈原。

    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最普遍的是包小棗的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

    端午前一週,媽媽就開始張羅著包粽子。

    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香噴噴的各種餡料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大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小火燜一個小時就好了。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聞著從鍋裡飄出的粽子的香氣,小時候的我總是圍在鍋旁抓耳撓腮,坐臥不寧。等到粽子終於煮好了,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看到裡面金黃鬆軟的“粽肉”,咬上一口,美味的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 19 # 尼可媽媽愛廚房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公元前340年,著名的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看到國家即將滅亡,在五月五日這天怒投汨羅江,以身殉國。當地的一些漁民發現之後從四面八方趕來搶救,並投五穀入江中,避免傷害到屈原的遺體,後來發現都被魚蝦給吃掉了,之後就用葉子把這些五穀都包起來再扔進河中。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習俗。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和划龍舟來歷的傳說。

    要說哪裡的粽子最好吃,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也早已經從節日的食品變成了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一個小吃了。作為中國傳統的稻米產區,我覺著嘉興粽子最好吃,每次去江南地區都得在服務區裡買很多粽子解饞。嘉興的粽子可以說是一個很出名的小吃,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鹹甜適中”而著稱。嘉興的粽子裡面又數“五芳齋”的粽子最為出名,鹹肉粽更被譽為是“粽子之王”,還有豆沙餡和蛋黃餡等幾十個品種,因為其味道鮮美、攜帶方便、食用也方便深得廣大旅遊者的熱愛,有“東方快餐”的美譽。

  • 20 # 歡禧家的老男孩

    五月初五端午節;

    雄黃燒酒菖蒲劍;

    三角棕子裹糯米,

    各色香袋掛胸前。

    至於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其實有很多起源,最為廣泛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其實端午節的許多活動早在屈原以前就存在了,據宋高承《事物紀源》記載,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為了操練水兵而划龍舟,這說明端午節起源較早。也有人認為該節是龍圖騰的祭祀節日,或來源於 夏至,或起源於惡日。還有的認為是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還有曹娥救父之說。也有人主張五月五端午節與介子推有關。還有的說是為了祭祀先祖。類似傳說五花八門。端午節的起源可能是為了祭祀水神或龍神而舉行的祀神儀式,後來各地又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對端午節起源作了自己的解釋。

    並且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不單單隻有中國有,很多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如日本,南韓,越南,泰國,緬甸,馬來西亞,甚至連遠在南美的祕魯,墨西哥也吃粽子。

    作為一個吃貨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食物都是南甜北鹹,如豆腐腦、豆花,唯有粽子南鹹北甜,這是個永恆的話題,不過始終認為吃粽子當然吃……甜粽子啦!

    有不認同的朋友~請說出你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事沒恆心,整天混混噩噩,很浮躁,該如何讓心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