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海波說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是作者當年明月早期寫的一本網路小說,由於網友點贊和閱讀量的不斷攀升,作者就把部落格上的文章交給了印刷廠。進行印刷出版,此書一出引起巨大轟動,一是洛陽紙貴,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寫,這樣通俗有趣兒。此書主要寫的是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到最後崇禎皇帝煤山上吊共300年之間的大明王朝興亡史。包含了你所知道的每一位明朝期間的所有名人及歷史事件。語言風趣幽默,情節生動,從開啟書的那一刻起就會讓你廢寢忘食,不準釋卷。是普及明史不可多得的教科書。

    《萬曆十五年》作者黃仁宇,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這本書不僅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主要寫的是公元1587年開始的一段歷史,在這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表面上無足重輕,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期間的關係因果恰為歷史重點。主要人物有萬曆皇帝,首輔張居正,一代清官海瑞,首輔申時行,抗倭名將戚繼光等。作者是紮實的從史料中走來,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毒辣的見解。在後記中這樣寫到,大歷史觀不是單獨在書本中可以看到的,不僅是個人的聰明才智可以領悟到的,是幾十年遍遊各地,聽不同的解說,生活的折磨和煎熬才體現出來的。可見這本書不是一個僅侷限於書本的學者寫出來的作品,而是融入了作者本人經歷和感受的作品。

    如果你只是對歷史感興趣,想了解一下大明王朝的歷史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那麼就讀《明朝那些事兒》。如果想更深入的瞭解歷史,剖析每個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直到一個王朝的興衰過程,那麼你就讀《萬曆十五年》。

  • 22 # 沒事逛一逛誰有意見

    都比較真實,不過歷史畢竟由人寫的萬曆十五年沒看過,明朝那些事看過前面一部分看不下去了,總的來說關於歷史客觀事實都沒什麼問題,可歷史畢竟是人寫的,對事件人物的描寫不可避免的會代入自己的想法和情緒,而寫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的有些想法和見解我不贊同,所以沒興趣看完

  • 23 # 林有木兮木有枝

    李白寫的唐朝,千秋縱橫;杜甫寫的唐朝,無邊落木蕭蕭下。寫的都是唐朝,都是自己認識的唐朝。

    《萬曆十五年》和《明朝那些事兒》也是黃仁宇先生和當年明月先生自己認識的明朝。其實這就像盲人摸象,每個人摸到的象(真相)的部位不一樣,展現出來的資訊也會截然不同。所以明朝既沒有《那些事兒》那麼牛,也不像《十五年》那麼落魄,就像硬幣的兩面,只相信一面都不是事實。如果一個朝代能夠被一本書說清楚,那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朝代。

    所以正史必須配合野史,還得有足夠的考據才行。

    另外,個人一直認為,大明最終滅亡還是國運,同意當年明月的最終結論。

  • 24 # 史料未及2019

    《萬曆十五年》出版於1997年5月,此書寫作歷時七年,黃仁宇先生先後翻閱過大量史料,在明史研究方面也有非常紮實的功底,因此雖然是橫斷面,但是非常嚴謹。此書,反映的乃是明朝乃至整個中國古代社會大失敗的全記錄,作者又進一步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兩千年來,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

    兩本書都是不可多得的明史著作,《萬曆十五年》由事件引發人物,特別是對萬曆皇帝個人心理的剖析十分到位,九五之尊又能怎樣,還不是要體制妥協?《明朝那些事兒》是由人物引發事件,更多的是歷史的白話文,通俗易懂。但兩本著作都帶有一定的個人主觀色彩,培養了一大批明粉,作為年代相差有十來年的著作,在時代背景下來闡述,《萬曆十五年》偏重史記,《明朝那些事兒》更偏像小說。

  • 25 # 禹成淼淼

    兩本書的定位不同,很難放在一起比較。

    明朝那些事兒可以說是一本歷史啟蒙讀物,系統性的把明史講了一遍,語言平實生動,讀起來饒有興趣,作者善於把一些史料中語焉不詳或者省略掉的細節用自己的方式演義出來,而且連貫性可信度頗高,有些事件還羅列了幾種可能,讀者可以從本書中一窺明史全貌,也可能因為想要探究某一事件真相去深入研究史料,這是明朝那些事兒的價值所在。

    萬曆十五年雖然只是一本不厚的書,實則是作者明史研究的精華所得,看進去會發現,雖然只是說了萬曆的事,但其實對有明一朝的得失都有探究,更適合具備明史研究基礎的專業人士研讀。

    個人認為,明朝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這個時期看似有無數的可能,最終卻走向可悲的覆滅,站在當前的節點回望,總會扼腕嘆息,而研究歷史的人,受限於時代和眼界,也很難完備的探尋出一個所以然來,從一些具體事件中得到一些教訓也就差不多了。

  • 26 # 蝸牛之聲

    講道理,《明朝那些事兒》最後列的參考書目裡就有《萬曆十五年》,也就是說《那些事》本身就是借鑑以及參考了《十五年》的,所以在下竊以為哪個更客觀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多大意義,《那些事》本來就是基於作者所涉獵的史料所表達的自己的見解,況且歷史類作品也難有正真的客觀,筆桿子是作者掌控的,而作者又是具有主觀意識的人,一點都不含個人色彩是很難的,何況我們自古就有春秋筆法的先例。

    至於《那些事》有吹牛嗎,這個我覺得見仁見智,畢竟就如我上面所說,《那些事》本身就是作者的個人見解。不過在我看來,其客觀性和可靠性還是很高的,至少光是後面的參考書目就不少。而在我以後閱讀更多的純學術類書籍後也基本沒有發現其有什麼很大的錯誤,無論如何,我想至少《那些事》作為歷史普及類讀物是完全合格的。

    最後是《十五年》的分析怎麼樣,我想通過書中幾個人的故事,或多或少地展現了明後期出現的問題。我想這些問題應該是能體現明滅亡的原因的,不過就算有人認為沒有體現,那也至少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路吧。

  • 27 # 七七van

    《萬曆十五年》沒讀過,但《明朝那些事兒》當年可是每一部出來,馬上迫不及待買回來,然後一口氣看完。

    歷史書籍很多采用古書記載、專家解讀式的筆法,給人感覺枯燥、乏味、學究氣,閱讀性不強。而當年明月的書,用流行元素和小說的筆法,把複雜的事情寫的簡單明白,把枯燥的歷史寫得妙趣橫生。他筆下的明史也許不是最客觀真實,但卻是最好看的。當時《明朝那些事兒》在圖書榜上創造了過千萬銷量的里程碑,也就不足為奇了。

  • 28 # 華夏地理志

    《萬曆十五年》是一部史學名著,作者黃仁宇是一位上世紀得史學家,出生在湖南長沙,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畢業,學術生涯都是在美國。

    黃仁宇將巨集觀和放寬視野的觀念導引到中國歷史研究裡去,從而高瞻遠矚地考察中國歷史的“大歷史”觀,在史學界影響深遠。他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在國內影響力最大的是《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最初是作者用英文寫成的,以西方的筆觸寫就的中國大歷史。這本書寫的是中國正史,然而敘事方式是西方的。因此,當這本書在國內翻譯出版之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微國內的史學研究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方式方法。

    《明朝那些事兒》起初只是一本網路小說,作者是當年明月,一位廣東的小公務員,因為愛好歷史,才在網路上發表了這部歷史小說。

    這本書是小說,脫胎於正史和故事,但區別於正史,更談不上是史學研究得範疇。然而,《明朝那些事兒》文筆輕鬆幽默,嬉笑怒罵之間對明朝各個重要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了描述,作為文學作品是成功的,並且普及了一些歷史常識。

    所以說,《萬曆十五年》是一部史學著作,敘事風格獨特;《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歷史小說,以網路語言胖明朝歷史鮮活了起來,開創了歷史小說的一個時代。

  • 29 # 依舊依然68

    不涉及書的好壞比較,只涉及是否真實客觀的話,《萬曆十五年》更真實客觀。

    兩本書的寫法不同,《萬曆十五年》在寫法上更加明確的拋棄了大部分的個人主觀意見,以六個主要歷史人物的故事來講解歷史,講述了明朝由盛轉衰的的歷程。整個文章較為嚴謹。

    而《明朝那些事兒》是以一種小說的方式來介紹歷史的,作者本人有自己喜歡和厭惡的歷史人物,所以裡面包含著豐富的個人喜好色彩。不過作者是以一種輕快詼諧的方式將明朝那些歷史給我們展現出來,相較而言,《明朝》更受讀者喜愛。

    不過不比別的,嚴謹客觀《萬曆十五年》更勝一籌。

  • 30 # 雪青馬在伊犁

    巜萬曆十五年》可以說揭示了明朝消亡的真實原因,“牆禸開花牆外香”,作為一篇學術論文在中國知識界引起轟動,就是著作真實客觀再現了明朝由盛傳衰時間節點,想當年不知此書文學愛好者都不好意思跟人交談的地步。巜明朝那些事兒》它不拘於某些框框,不落俗套,作者從事件與人物性格入手寫得相當精彩,我在讀得時候感覺沒有障礙,就是一個快,一本接著一本地看,而且還可以拿起其中的一本不管年代史記的看也很入勝。但《明朝那些事兒》畢竟不能等同於史學界的讀本,作者只是加強了人物事件的可讀性。他才不管專家學者怎樣考證這部書呢。

  • 31 # 戰忽局亞太情報分析員

    萬曆十五年沒看過,不過明朝那些事兒肯定是不客觀的,不過《明朝那些事兒》依然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書籍,雖然對於那些專門搞歷史的沒啥用,不過對於我們這些業務愛好者瞭解歷史還是非常不錯的,至少讓我們知道歷史大概,比如萬曆的老師是張居正,張居正的老師是徐階,萬曆年間打日本的將軍叫李如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突然而來的焦慮感該怎麼應對與調節自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