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一起考教師
-
22 # 三尺講臺一路行吟
逼著孩子學習,大多數情況下不都是這個樣子的嗎?
在學校裡,自覺學習的孩子不是很多,好多學生還是要催著逼著才肯去學習的。家裡在家裡的情形也大體差不多。
孩子的學習是要逼一把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能逼出來的。孩子們的成績依然是千差萬別,將來的出路也是各不相同,甚至於懸殊很大。
為什麼?
孩子是要逼的。但是逼的物件不同、時機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也大不相同。
有的孩子,天資好,潛力大,你一逼,馬上見效。有的孩子,天資平平,你逼得再凶再猛,始終是不見有較大的進步。而且逼的時機和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
以“蘇門三父子”中的蘇洵為例。
蘇洵兄弟三人,生來聰慧,兩個哥哥先後高中進士,可是蘇洵卻是整天遊山玩水,不思學習。別人都覺得要逼他一把,可是他的父親蘇序卻沒有這麼做。一直等到蘇洵27歲了,時機成熟,在父親和妻子的支援下,蘇洵發奮讀書,苦讀數年,終成一代大家。
《三字經》中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說的就是蘇洵的故事。
總而言之,我認為孩子學習讀書是要逼一把的,但要看清物件,把握好時機和方法,“逼”出孩子內在的動力來,學習才會有效果,孩子才會有成就。
-
23 # X張朝勇x
該不該逼著孩子學習?答案肯定是:不能。原因如下:
一、逼著孩子學習,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
逼著孩子學習的前提應該是,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或者興趣不濃。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逼著他去學習,都只會讓他對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一時看來,孩子可能會迫於我們給他的壓力而暫時臣服,當孩子失去這種壓力之後,他又回回歸原來的狀態。而且會越來越厭惡學習,畢竟被迫的感覺是難受的。
二、逼著孩子學習,學習效率很低。
當我們逼著孩子來學習的時候,孩子只是把學習當成了一種任務。家長也只能是以任務的形式來對孩子進行量化。所以,此時孩子關注的重點只是任務的完成情況,而不是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識。因此效率肯定很低。
三、逼著孩子學習,會產生許多其他的負面影響。
逼著孩子學習,會讓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差;也會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來越重;還會讓孩子的脾氣性格變得越來越暴躁;或者讓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等。不光影響了孩子的成長,還讓家長越來越窩火。
如果遇到這種孩子,我們該怎麼辦呢?
一、沒有興趣,先培養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先從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花點時間,從他感興趣的方面去吸引他。或者也可以從他喜歡的活動中入手,讓他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二、多幫助、多肯定,。少指責,少埋怨。
不要總是覺得他不努力,不要總是覺得他沒做好,要及時肯定他做到的方面。對於那些有困難你的地方,我們可以和他一同去解決。這樣即可以培養感情,還能夠讓我們充分了解孩子的學情。
三、多溝通,多交流。
家長要多和孩子交流,儘量做到平等對話。自己少說,讓孩子多說,做孩子忠實的聽眾,走進孩子的內心。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淺見,還望批評指正。
-
24 # 女焊子小張
孩子學習還是要適當的逼一下,但是也不能逼得太緊這樣會適得其反。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要讓他們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
25 # 趣萌商業雜貨鋪
不該。
作為一個成人也應該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是需要自願並且是自己感興趣的。比如在職場中,你的上司逼迫你去做一件事情,你可能很不樂意做,但是沒辦法你還是去做,你會跟不情願並且做起來沒有動力,敷衍了事。
因此,讓孩子學習,首先是需要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她覺得做這件事情是一件很有意思,很有趣的,然後創造一個環境讓孩子愛上學習。
因此,不要逼迫孩子學習。
-
26 # 畫船聽雨眠smile
該不該逼著孩子學習?這是目前一個特別令家長頭疼的問題,但是我們真的該逼迫孩子學習嗎?答案是否定的。第一。水滿則溢,月盈即虧,孩子在學校已經學習了一天的功課,他是十分疲憊的,但是仍然有大量的作業需要去寫。因為是小孩子,他想先玩會。這樣矛盾便產生了。寫不完的作業和壓不住的童心。當父母看到孩子懈怠了,輕則教育,重則打罵,這是十分不利於兒童成長的,我們不妨做一個計劃。我們要和孩子交朋友,當他寫完一門作業,我們和他娛樂5到10分鐘。讓他在娛樂中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不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第二。孩子有了興趣才會去學,我們不能一味的讓孩子趴在桌子上寫作業,要善於引導孩子瞭解這門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後的老師,有了興趣一切都水到渠成。第三。和孩子一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何要同孩子一起那?因為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你想想如果你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情,偶爾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他不學你就教育他,這樣是不對的,最好的方法是我們擠出一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我們可以陪他一起看書,一起做題,一起探究自然。良好習慣一旦養成,好成績自然就到手了。說的容易做的難,但是衷心希望有時間的家長放下自己的手機,手頭無關緊要的事情,畢竟孩子才是你應該擺在第一位的,他的童年你不參與,他的學習你不關注,他的愛好你不支援,你如何要求孩子好好學習那?
-
27 # 靈老師
該不該逼著孩子學習?當然不可以了。
為什麼?道理很簡單,你開啟新華詞典就知道了。什麼是逼呢? 強迫,威脅也。有哪個人喜歡被強迫和威脅著做事情呢?反正我不喜歡。那學習呢,更不可以被逼著學習了,否則後果很嚴重。
首先,被逼著學習的孩子,成績會越來越差。我現在聽到越來越多的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時磨磨蹭蹭。我告訴你,那大部分是家長逼孩子學習的結果。
什麼樣的家長喜歡逼孩子學習呢?專制型的家長。
對這樣的父母,一般孩子會出現以下的反應:
恐懼。孩子變得膽子,對自己更不自信。不自信的孩子,思維不活躍,不敏捷,學習效率就低。
害怕失敗。不喜歡多嘗試。多做,錯的概率就更高。他們只求無過。學習的主動性越來越弱。有的孩子故意作業慢慢做,太早做完了,擔心家長又加碼。所以就養成了壞習慣。其次,被逼著學習的孩子,性格容易扭曲。當時藥家鑫之所以最後決定要殺死被害者,就是因為他擔心這事被他父親知道。從小他父親就是經常用皮鞭抽他的。在他的心裡,他父親比殺人更可怕。原本只是一起車禍,無意中把人給撞傷了,最後釀成故意殺人。這個“優秀生”被判死刑,他父親難逃其咎,自食其果。
被逼學習的孩子,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認同感都比較低,這是比學習成績不好更嚴重的問題。人們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很痛心地看到,不少小時天賦很高的孩子,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下,到了青春期,渾渾噩噩,不思進取,整天沉迷遊戲。有的精神崩潰,或者抑鬱、厭學,甚至輕生。
最後,被逼著學習的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不良。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定律在家庭也一樣適用。年齡小的孩子,面對父母的控制,更多的可能是恐懼、害怕和屈從。到了進入青春期以後,這種的反抗會以不同的方式出現。有的是與父母激烈爭吵;有的是不理不睬,我行我素;有的是與父母溝通困難,沒什麼話可說。被孩子“炒魷魚”了,許多父母這時候感到很痛苦、無助。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總之,逼孩子學習危害很大,家長一定要慎重。不逼著孩子學習,不等於不管孩子的學習。我們父母可以通過自身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掌握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幫助我們的孩子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成績。學習是孩子的事情,只有當孩子願意學習的時候,學習的效果才會是好的。
-
28 # 生活來點心理學
身邊有太多的家長朋友都或多或少地逼著孩子學習過,他們的想法很無奈也很現實:沒辦法啊,不逼著孩子學習,孩子可能連基本的作業也完不成,逼著做完作業總比任由他們渙散強吧?
一、“逼著孩子學習”的無奈背後在這樣的表象背後,真實的生活可能是這樣的——
工作忙到腳不沾地一週見不了孩子幾次面,好不容易有一天早下班,就看到孩子試卷上滿是紅叉叉,偏偏孩子還又玩又鬧煞是歡喜,這還了得?“先學習,學完再玩!”孩子還是很興奮,不想去學習。眼看著快到吃飯時間快到睡覺時間了,怎麼辦?一頓吼叫,孩子默默學習去了。可是過不了多久,這一幕又上演了……
也有的家長朋友很耐心地陪著孩子,按照老師的要求反覆提醒孩子,可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和孩子從“學習是為你自己學的”,到“寫不完作業讓老師批評你”展開一番辯論,舌戰半小時後,孩子抵抗不了壓力憤憤不平地學習去了。沒一會,家長就發現,孩子哪是在學習,根本就是在走神。暴怒之下,孩子忍著淚水寫完了作業……
孩子說學習好累啊,我不想學習,家長於是也說“我工作也好累啊,我也不想工作啊,但我們還得堅持啊!”母女兩個互倒苦水,最後孩子依然不想學習,家長憤而怒吼,孩子索性關上門再也不理……
家長們很困擾,為什麼好好說不聽,非要吼一頓才有點用;家長也不理解,為什麼“先學習再玩”就這麼難落實;為什麼當年我們走過的路,換到現在的孩子身上,就行不通,走不順?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還是自己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在我出去上正面管教系列課程的時候,在我開家長會的時候,每次都能聽到個別家長們說:我們家的孩子就得逼著學,我們家的孩子就得吼,這和風細雨的方法,不適合我們家這熊孩子。他們還彼此分享經驗,某一次把孩子胖揍一頓,孩子立刻老實了,比千言萬語都管用。
究竟哪裡出問題了?
我不死心,閒暇時一個一個陪孩子聊,還真就發現了一些家長沒有發現的小問題。
我一開始都是天南海北跟他們扯,慢慢扯到學習和作業上:
“你覺得學習上你最喜歡的是什麼?最不喜歡的是什麼呢?”“孩子,在你心裡,這些作業(學習)是你應該做的,還是你不應該做的呢?”“應該做的。”“那為什麼卻告訴爸爸媽媽你不做呢?當時你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呢?”
我真的很驚訝,聊到這裡的時候,孩子們給了我很多讓我意想不到的回答,並且看得出他們的自我覺察能力也很強。
那個經常見不到父母的孩子說:我只是想跟爸爸媽媽一起玩一會;那個在家長反覆提醒下依然不肯學習的孩子說:我想讓爸爸媽媽像對妹妹說話那麼溫柔地提醒我寫作業;那個說學習很累的孩子說:我覺得寫作業好累,有些問題我不知道該怎麼做,要想很久也想不出來;有個經常被父母揍的孩子還說:我有點懶的時候,媽媽要揍我我就想我得快寫作業,不能捱揍;還有的孩子說:我不會主動做作業,我只能依靠爸爸提醒。我是個缺乏自律能力的孩子;……
也許有的父母覺得這是藉口。可藉口也是因為孩子有牴觸之心,牴觸之心從何而來?
經常見不到父母想和父母玩的孩子:缺乏特別的親子時光,渴望父母的陪伴;
希望父母溫柔提醒的孩子:渴望與妹妹同樣得到父母的溫柔呵護;
覺得學習很累的孩子:缺乏一定的學習思路和方法的引導;
依賴於父母揍或父母提醒的孩子:自律性不強,需要他律的方式來強化習慣養成。
當我們把“逼孩子學習”這個問題,轉變為“如何發現孩子的學習困難並對症下藥”,看起來就容易多了。
我彙總了一下孩子們給我的這些反饋,也根據他們的調整進行了後續的跟進,發現一個事實:孩子說“我不想學習”,其實他的本意不見得就是“主觀不想學習”,不想學習不是他經過思考後的一個結論,而是他迫於某個困擾的無奈之舉。孩子的言外之意很可能是“我在學習上遇到了一些干擾或者困難讓我不能安心學習”。當孩子在父母老師或自己的幫助下解決這些問題,重新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往往就會改善很多。
二、想要“強扭的瓜”,要一直扭著才能保證效果。當我瞭解這些孩子們不想學習背後的想法,我就知道為什麼有些方法不管用了。
也許一開始,家長吼一句打兩下,孩子也能聽。畢竟孩子小,意志力就不如咱們大人,當我們非常非常堅持的時候,孩子也是會屈服的。偶爾逼一次也沒什麼,長久逼著學習並不可取。
因為如果孩子不想學習背後實實在在有困難沒有解決,即使暫時能夠被逼著學習,他的學習後勁也不足,學習困難依然嚴重阻礙孩子,所以他們很難堅持長久。
於是,家長們會發現,長期逼著孩子學習,今天吼了,明天可能還得接著吼,今天打了,也許三天兩頭都要打。在不解決孩子學習困難的情況下,逼著孩子學習,有點像強扭的瓜,我們得一直用力扭著不鬆手才會有效果。
都說家長朋友輔導孩子很崩潰,這樣輔導,換了誰能不崩潰?
三、“孩子不想學習”的原因分析與其逼著孩子學習,家長和孩子都痛苦,不如我們以解決問題的思維,來梳理一下孩子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困擾是什麼。
我們可以從學習環境、家長因素、孩子自身這三個層面來說。這裡還有個友情提示,大家會發現後面我講到的這些原因,對於有的孩子來說並不足以成為他不想學習的因素,但對於有的孩子來說,就嚴重阻礙了學習。這就是孩子的個體差異。我們只有瞭解哪些因素對咱們自家孩子有重要影響,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就可以了。
1、環境因素:
外部環境嘈雜混亂,有干擾。這種情況下,孩子安不下心,並且中低學段的孩子很難意識到這是環境帶來的浮躁心情;
周圍環境中學習氛圍淡薄,讓孩子很難意識到自己身處一個學習的環境中,他就想不起來要去讀書學習;
外界誘惑多,抖音小視訊還有各種遊戲吸引,導致孩子沒有心思學習;
外界的負面情緒,比如讀書無用論啊,網上說某個土豪家很有錢孩子都不用上學啊等等,這會給價值觀形成期的孩子帶來一些困擾,質疑自己學習是否有用。對於這種問題我們同樣不能迴避。
2、家長因素:
家長的一些做法也容易給孩子帶來一些干擾。
比如家長的批評否定。家長難道對孩子一句重話都不說嗎?當然不是。就事論事,獎罰分明是沒問題的。有問題的是一開口就是指責,話裡話外90%的語言是質疑和否定,而不是肯定和鼓勵,早晚會出問題。大家可以多留心自己說出的話,就很容易發現有沒有這種情況。
比如包辦溺愛。如果家庭中對孩子比較溺愛,孩子學習累了家長就趕緊說:“孩子呀你受苦了,學習真的很辛苦,爸爸媽媽好心疼啊!咱快不學了休息休息。”這種價值引導讓孩子更加確信,學習很痛苦,孩子在毅力和能力都不強的時候覺得痛苦,就很難堅持。
再比如過度讚揚,會讓孩子需要的讚揚和獎勵越來越多,當我們提供不了了,騎虎難下,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就慢慢降低了,而且過度讚揚很容易讓孩子把握不好自己的真實水平,無法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
還有忽視孩子。家長過於忙碌,無暇顧及孩子,這會導致孩子花很大的力氣引起你的關注,博取你的疼愛,而顧不上安心學習。小學階段的孩子也是需要親密的情感溝通的,雖然不想小孩子那樣每天都要保持,至少一週最好有那麼幾次特別的親子時光。
3、孩子自身的原因:
這個問題千差萬別,輕重不一,根據我瞭解的比較典型的情況,做一個整理——
聽課把握不準要點,學習困難多;自信心不足,畏難情緒嚴重;缺乏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下;學習基礎薄弱,進步不夠明顯;負面情緒累積,無法安心學習;缺乏學習動機,態度不端正;
甚至還有的孩子缺乏梳理能力:感覺無聊,缺乏興趣,連自己都說不清楚原因,就是不想學。這種情況下父母如果想要解決問題,就要多觀察多留心孩子的日常行為,低學段的孩子多增加學習的趣味,高學段的孩子多增加知識的拓展,激發孩子的成就感。
四、家長的調整策略(參考版)針對這些問題,父母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呢?
1、環境因素:
學習時有專門的地方,比如書房,或者是書架旁邊,最好環境幽雅,不要有太多好玩的,或者是吃吃喝喝的東西,這樣能幫助孩子靜下心;
還可以佈置與學習相關的裝飾物和設施,比如一些書籍、書籤、閱讀類的海報等等;
另外,提前給孩子排除干擾因素,比如居家期間檢查網路,不要下載一些遊戲娛樂等與學習無關的App,防止有其他人員打擾等等。
對於外界有爭議的話題,一定要給孩子做出客觀解答,尤其是對於高學段孩子面對金錢和家境問題、讀書是否有用的問題、努力和天分的關係等等,家長不用多麼高水平,開放性地和孩子聊一聊,幫助他們形成一個相對客觀的認知。
2、家長因素:
針對批評否定的情況——家長要儘量關注問題的解決方法,而不是抱怨指責。不要做孩子的差評師。這個有些難尤其是咱們家長生活壓力大的時候,很容易把孩子的學習問題轉變為自己的情緒問題。我自己的個人體驗,當自己疲憊勞累時,先不要著急幫孩子解決問題;調整好自己以後,再來幫助孩子會事半功倍。
針對包辦溺愛的情況——多放手,鼓勵孩子行動,欣賞孩子做出的努力,尤其是要實實在在地鼓勵孩子主動做出的好的選擇和行為。比如孩子說累,我們就不要跟著孩子說就是很累啊,可苦了,這樣的渲染會讓孩子的壓力更大。
我們可以分享自己小時候覺得學習累的感覺,然後說說我們是怎麼解決的,怎麼找到學習樂趣的,這樣一來,孩子既會感覺到你的理解,又知道了解決問題的方向。
對於過度讚揚的情況——我們的誇讚要實實在在,認可孩子的進步,認可孩子做出的努力,即使這份努力沒有結果,也欣賞孩子在學習路上的日積月累。注意是認可和欣賞,而不是濃墨重彩地誇讚。這個區別很大。當孩子被誇到洋洋自得找不著北,是很難在靜下心來學習的。
父母忙碌忽視孩子——對不同性格的孩子影響也不同。有的孩子完全沒影響,但有的孩子就會身心不寧。而忙碌這個問題也不是父母個人問題,涉及到你們整個家庭的規劃、父母職業的特點以及父母的性格等多種因素。我建議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家長,請你把僅有的時間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愉快的親子時光,進行情感的溝通和愛的表達;一部分用來幫助孩子提高解決學習困難的能力和思路。這樣一來,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關注,並且能掌握自己調整解決學習困難的能力,尤其不要把僅有的親子時間變成指責埋怨和否定。
比如我平時比較忙的時候,無暇顧及6歲的哥哥和3.5歲的妹妹生活,他們就慢慢養成了規劃自己生活的習慣,並在爺爺奶奶的幫助下主動落實——
一開始如果孩子能力不夠,可以先規劃2-3項,時間也設定短一點;慢慢的孩子掌握了思路,就可以設定得更多一點。
為什麼孩子不想學習這個問題,我們要拆分這麼細緻?可能有的家長還會問:養個孩子真的要這麼麻煩嗎?並不是。
拆分細緻,揪出根本原因,是我們在示範給孩子如何解決學習困難。上週我跟一個三年級的同學聊天,她就非常準確地把不想學習的原因找出來了,並且在我的啟發下,她還提出了幾個解決方案。以為自己沒有自律能力的她,主動告訴父母不要提醒她,她自己設定好時間,這段時間的實踐也讓她和父母少了很多的衝突。所以孩子對這些問題是有能力解決的,需要咱們家長有思路有步驟地,啟發孩子去找出問題,落實到位。
3、孩子自身學習困難
聽課把握不準要點,學習困難多——知識點聽不準確的話,直接聽直播回放,注意辨別出講課的重點並記錄;
如果是前後邏輯沒聽懂,那就要分步驟記錄講解的要點。分步驟記錄的好處是能夠幫助孩子清晰地看出老師是從1如何講到了2,又如何得出了3的結果。能聽出順序,就能更好地梳理出因果關係和邏輯推理;
父母用問題啟發孩子從課程中尋找答案,代替老師講解。有時候家長在輔導中,直接告訴答案是最簡單的,難的反倒是如何鼓勵孩子回顧所學內容,並從中找出思路。這需要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他不明白的原因。還可以和自己的小夥伴交流學習內容,從初學者的角度互相啟發,強化理解。
自信心不足——給孩子設立一個可以看得見的小目標,鼓勵孩子試一試。讓孩子試完之後,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他的信心就慢慢建立起來了,我們把這個叫做“小步前進”。
另外,父母可以多看到孩子的努力,哪怕沒有結果的努力,也要去認可。我們可以把這當作質變之前的量變積累啊!對於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來說,有行動就有突破!
缺乏學習方法——這時候父母可以給出一些參考方法。
比如一篇課文記不住,可以先講述課文的結構和要點,在分析每個自然段內的關鍵詞,一步一步拆分,孩子背誦起來就容易多了;
再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背誦古詩詞,可以改為每天聽朗誦磨耳朵的方式,聽著聽著就能自然輸出了;
再比如有的孩子對鐘錶知識總是混淆不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指認,先看大人的判斷,再製作手工鐘錶自己操作觀察,學習難度就會降低很多;
再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演講朗誦,我們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代入真實情境來練習……
學習基礎薄弱——這一類的孩子可能是之前學習效率低或者是有段時間沒有跟上,導致基礎不夠牢固,在後來的學習中就有跟不上節奏的情況。這時候我們可以放低目標,當然別放低要求。別人一天背誦一首詩,咱們就一天聽十分鐘的音訊,只聽一首詩,多嘗試不同的學習方法鼓勵孩子;
還有的到了中年級,發現低年級的字詞還有很多漏洞,這時候要適當加大閱讀量,並制定一個規劃把前面缺失的內容再補上。
負面情緒累積,無法安心學習——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情緒,不管大人再有道理,孩子的情緒不平復下來,任何道理都聽不進去。所以大家乾脆啊,別費口舌,先讓孩子冷靜下來;再和孩子談道理。解決完問題後別忘了,要和孩子聊一聊下次情緒失控時怎麼能用一個好的方法疏導情緒。
缺乏學習動機,態度不端正——通過浪漫的夢想和可落地的小目標鼓勵孩子。浪漫的夢想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盞燈,比如孩子喜歡海洋,那麼你要多閱讀,瞭解海洋的資料,還要學習寫作,未來把你的研究分享給全世界的人;你還得學點數學啊,畢竟海底的測量也需要你擁有這個技能呢,再學點英語吧,國外的海洋生態和咱們國內啊,也有些不同呢!
而可落地的小目標就是孩子腳下的一條路。比如鼓勵孩子找一個寫作業的時間,專門練習遇到難題也不發脾氣,這也是一種進步嘛!再比如鼓勵孩子享受知識的樂趣,而不去硬性衡量他的分數等等。
還有的孩子說不清楚原因,會說自己無聊,或者拒絕溝通——這類情形下,我們可以參考《正面管教》中的四個錯誤目的。
有可能是尋求關注,在家長面前尋求權利自由,或者學不好自暴自棄,甚至有的親子關係惡劣的孩子會報復家長,故意不配合。這些我們可以細心觀察一下,再結合生活經驗給孩子一些幫助。
五、小結“該不該逼孩子學習”這個困擾,說到底是家長教育理念和策略與教育目標之間沒有達到同步默契所帶來的矛盾。
當家長的引導,遇到學校教育所規劃的目標,當家長的引導遇到現實壓力,遇到來自外界的優劣評比,難免會失了分寸,想要簡單粗暴“逼”出一個結果。
這種困擾和焦慮更要求咱們家長保持頭腦的清醒:
—瞭解孩子學習成長的一般過程和規律;和孩子找到學習中遇到的癥結;用“解決問題”的思維和孩子溝通,各個擊破;在孩子提高後適時退出,讓孩子繼續獨立完成。這是對孩子的信任,更是對他們的成全。做父母的從來都不容易。我們無法保證孩子永遠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引導,讓孩子對學習有敬畏心有好奇心有毅力,讓他們在學習的這條路上越走越順利,終有一天享受到學習帶給自己的喜悅與成長。
-
29 # 不語姑娘
“該不該逼著孩子學習?”
當然是不應該逼著孩子學習,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強迫我們去做一些我們自己不願意去做的時候,我們是怎樣的心情?當然是不開心、不樂意的,就算我們最終受於威脅走了某一件事情,但是我們絕對不是真心去做這個事情的。
也就是說,即使我們逼著孩子學習了,但是結果是怎樣的,是無法保證的,反而極大可能會使得孩子從此對學習更加厭惡,進而徹底的不喜歡學習。
那麼在面對孩子不喜歡學習的情況,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第一: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學習?可能很多家長會說,孩子不喜歡學習當然是因為,孩子喜歡玩不喜歡在家呆著看書。
對於孩子不願意學習,這個情況的確是有可能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不喜歡學習都是因為貪玩的。
學習,在某些情況下也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玩耍的方式,因此,作為家長還是需要儘量的去和孩子溝通,去了解孩子真正不願意學習的原因是什麼?
在這裡說幾個不是很明顯但的確存在的情況:
1 . 學不會,被嘲笑,從而不願意去學習
很多孩子在兒時的時候思考能力不是很好,從而導致在學習上跟不上班級裡其他同學和老師的節奏。
這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因為不同孩子對於學習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在同一個年紀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在兒時在學習上比較聰明,有的是到初中、甚至高中才開竅的。
但是小朋友想不到這一點,同時其他的小朋友也是不會想到這裡,於是就可能會出現被周圍的同學嘲笑的情況。
那麼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孩子是很容易受到傷害,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的。
而此時,就需要家長的開導和鼓勵,及時的告訴孩子,聽不懂並沒有什麼,幫助孩子找到自信。
第二:學習是為了什麼?必須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學習的意義是什麼學習是為了什麼?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家長會說,學習就是為了讓孩子高考的時候考取一個好的成績,然後去上一個好大學,畢業後找到一個好工作,從此生活不用擔心吃喝。
那麼畢業之後就不用學習了嗎?
學習是為了讓我們去了解一些我們本來不知道的事物,是為了讓我們有明確的是非觀,是為了讓我們獨自也可以很好的生存下來。
學習,不單單是校園裡面的知識學習,更多的是一些很為平常的認知學習。
-
30 # 楊晴的生活日記
該不該逼著孩子學習?
家有兒女,小寶四歲四個月,我對小孩教育這一塊也不是很有經驗,就是希望孩子有個快樂童年,玩的時候盡情的玩耍,學的時候認真學,也不攀比,哪家孩子會被唐詩三百首啦,哪家孩子會一百以內加減法啦,不需要拔苗助長!其實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因為就算比賽,那贏也是贏在終點線上,是吧!我承認,我的孩子沒那麼聰明!但是也不能說任其發展,也要適當逼著孩子學,即使我們成年人,也需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是嗎?
時代不同了,孩子眼前誘惑多了,電子產品啊!遊戲啊!遊樂場啊!是個孩子都玩不夠!你不逼著他學,他永遠就是懶散的狀態,週一到週五渾渾噩噩,期待週末各種放縱各種玩!要從小花時間每天逼著他學一會兒,形成學習習慣,要灌輸給孩子一個思想,你不學別人會學,讓自己比別人優秀是生存法則,小時候吃點苦學習,不算吃苦,將來因為平庸,生活在底層,才是真的苦!如果每天學一點,時間長了,戰勝了自己的惰性,習慣養成,收穫很多成就感帶來的快樂,努力學習就變成了享受了!
告訴孩子每天腳踏實地的努力學習,對自己的未來有個定位,小孩子,讓他給自己定位:一個讓老師喜歡的學生讓家長省心的寶寶!大孩子:將來的理想是從事大概什麼行業,對走上社會以後的自己有什麼期望值?!我想,適當的逼著孩子學,孩子的將來一定不會差!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未來才可期!
逼著學沒有錯,想起,女兒初三快畢業的時候,老師說的,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什麼階段說什麼話!你說高三的孩子,能不逼著學嗎?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好前程,都是祖國的棟樑之才,少年強則中國強嘛!
-
31 # 清涼油WF
該不該逼著孩子學習?我個人認為在不同的年齡段,自律性不夠的情況下,應該適度逼孩子學習。
特別是小學生,他們思想不夠健全,自我控制能力和約束能力都比較差,如果放任自由,結果可想而知。我們班就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還可以,一直表現不想做作業,不想學習,這個時候如果不給他做思想工作,不給施加壓力,恐怕越來越差,初中都難以讀下去。
小學階段逼著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這種習慣養成了,就會受益終身。很多家長髮現孩子不願意學習,或者在某方面有缺點時,會用溺愛的言語說,等長大就好了,一切人格和習慣形成了,長大真的能好嗎?
當老師的可以試一下,一班若干名學生,你佈置幾道作業題,如果老師強調完不成作業怎麼怎麼樣,不完成作業的同學會接受什麼樣的處罰等,如果你僅佈置作業,你什麼都不說,完成作業的人數和不完成作業的人數結果絕對不會是相同的,有些小學生還是迫於老師的壓力在成長。
有這樣一句話:你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在學習上適度的逼一下孩子,同樣會產生意想不到效果。
衡水、毛毯中學的學生,他們剛進入學校時能適應學校的環境嗎?能接受學校的學習強度嗎?大多還是因為學校和家長施壓,不管是言語上的還是行為上的逼,慢慢變成自己逼自己去適應環境,適應學習的節奏。
雖然所有的成功不都是逼的,但在孩子人格和習慣沒有形成之前,適度地逼孩子一下,竟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
32 # 旮旯裡的神仙洞
這個問題確實讓很多父母感到困惑,似乎從現實的競爭壓力和切實為孩子未來著想的角度應該逼,但從情感層面又不想因為學習的問題太危機到還不錯的親子關係所以有時也會選擇不逼,大家總是在矛盾顧慮中且行且逼或偶爾不逼,而且對於大多數父母最為難的其實還是逼的度該如何把握?逼的方法到底該選擇什麼樣的才算是有效的?等等。
1、對於孩子的學習,父母需要明確幾個概念因為大多數父母都沒有在孩子出生前經過系統的教育理論和育兒方法的學習,所以如果父母本身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的教育背景,那麼在孩子出生後必然會對孩子在教育成長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感到茫然慌張。從專業上講,教育本身就比太多的學科更復雜、更繁瑣、更事無鉅細,又是耗時最長的,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其實也是正常的。對於孩子的學習,我們需要明確幾個基本的概念:
其次學習本身是件痛苦的事,只有經歷過通過學習獲得成就、獲得友誼、獲得自信自尊、獲得他人的認可讚賞這種美好的體驗時,學習對於孩子來說才是快樂的。天生愛學習的孩子極為罕見,大多都是在從小的成長中有好的引導者、啟發者、榜樣才引導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和好感。所以孩子從小外部的教育環境中是否有這樣的人也是至關重要的。
第四關於學習的結果,很多父母會出現一個習慣性的處理方式就是根據孩子最近的表現來決定逼還是不逼。如果這次考得好可能就會放鬆些,反之則會緊逼。其實這種鬆緊帶的方式並不能真正解決孩子學習結果的問題,而是需要將學習常態化、習慣化,這不僅對於學齡期的孩子有好處,即使他們未來進入社會都是受益良多的。另外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多而複雜,需要全面客觀地分析每一次的分數結果並且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幫到孩子。
2、父母需要科學認知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角色定位不得不坦誠地說,現在很多父母開始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但矛盾的是沒有科學的方法,同時又深陷全社會的教育焦慮而無法自制,所以像極了熱鍋上的螞蟻。
我們想說,父母的這種過度關注、過度敏感、小事都當大事處理的方式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會成為負擔或者副作用,不過要想使大家都戒掉這種過度還是比較難的,必須要父母系統地學過科學教育理論之後才能稍稍明白,但真正改正還是需要相當長時間練習的。
關於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角色是隨孩子的年齡和能力發展而變化的。在生命最初確實是以父母為主導的,畢竟父母不餵食孩子就得餓著,不幫其翻身孩子就只能一個姿勢,但當孩子兩歲左右開始產生了自我意識開始,父母便不再是主導者,而是引導者、示範者、支持者、協助者,如果父母繼續主導就會制約孩子很多能力的發展和智慧的生成。
結語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需要自己獨立完成的,而孩子幼年時的獨立意識、獨立能力的形成和掌握就是在為之後的人生積蓄力量和可能性,如果孩子們自小不開始被訓練自主、自強、自立、自尊等,而是一切都聽父母的,甚至是父母都全權替代完成的,那孩子的未來還有何可能性呢,即使意識上想有能力上也是不具備的。
願您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幸福一生!
-
33 # 有校阿米巴
我的建議是不要逼著孩子去學習,堵不如疏。
逼孩子去做事,本身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長期以往,孩子會對學習產生厭惡,不在願意花心思在學習上。與其逼著孩子學習,不如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給孩子在學習上制定幾個目標,在到達目標後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激發孩子的對學習興趣。
所以以我辦校這麼多年,帶了一屆又一屆的孩子的經驗來看,不要逼著孩子去學校,儘量從側面去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這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回覆列表
當然不應該!
當然不應該!
當然不應該!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我們老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學習,
作為家長亦是如此。
學習這個東西是逼不出來的,
就好像雙生子爬樓梯實驗一樣,假如他的成熟機制還沒有到達可以讓他爬樓的程度,家長再逼也是於事無補。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其實學習並不能解決一切,很多當時在學校學習不好的同學等進入社會之後都有可能發展得很好,這是我們作為家長與老師是不能進行預判的。
我們同事原來也有一個這樣的不喜歡學習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每次考試都是倒數,但他並沒有著急而是很開心的問了孩子幾個問題。
“你的夢想是什麼?”
“當廚師”
“那你為什麼想當廚師啊”
“我想做出很多好吃的東西”
“那你想不想當上世界上最好的廚師”、
“當然啊”
“那我們以後就要去努力當世界上最好的廚師,嚐遍世界各地的菜“
”那怎麼才能吃到世界各地的菜?“
”當然要去世界各地吃啊,那樣才正宗。但是這個得你自己努力學習才能去世界各地。“
”好“
打那天以後,同事的孩子就開始拼命的學習,只為了完成他想要去世界各地品嚐美食的願望。
就是這樣,孩子不是逼出來的。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孩子學習也不累,家長督促學習也不累,老師講課也不累。
這些是逼所達成不了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