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悟道可成佛
-
22 # 笑指天南論古今
趙括這個人在中國家喻戶曉,可惜是負面的名聲,“紙上談兵”成語的締造者!顧名思義就是眼高手低,只會高談闊論,沒有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客觀的來看,趙括並非一個無能之輩!長平之戰的結果不能由他一個人承擔,長平之戰的失敗,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秦國變法後綜合實力強大,趙國除了軍事外全方位落後;
2.秦國外交上完爆趙國,致使趙國後期沒人支援了,問齊國借不到糧食,趙軍沒有糧草了;
3.人才青黃不接,廉頗老矣,守強攻弱,藺相如病入膏肓無力介入,趙奢已死,趙括缺乏磨練,偏於理論!又遇上白起,人才方面差距很大!
-
23 # 趨隱
趙括,一提到這個名字,大家肯定第一想到紙上談兵。因為長平之戰失敗,讓趙國一下子從強國變弱。但趙括真的沒有真材實料麼?
據記載長平之戰軍隊總數一百多萬,秦國60萬對趙國45萬,而戰役結束白起說軍隊傷亡過半,也就是說大概2-30萬,這個傷亡也是慘重。而趙括從一開始兩軍對峙,趙國防禦狀態改成攻擊狀態變成決戰,這真是秦國想要的,但對手是白起,很快趙軍就被圍住了,趙括在被圍困4-50天時間,戰後組織幾次突圍都沒有成功,軍心還沒渙散,最後趙括被射死了,剩餘部隊投降了,有記載說剩餘大概20多萬人。不考慮投降的,秦國和趙國傷亡差不多一比一,第一次面對名將居然有這表現,可見絕非等閒。
部隊在被圍困的時候裡還能組織突圍,士兵們都還聽他的,在斷糧幾十天裡,殺馬充飢,部隊沒有潰逃,說明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領導力。
作戰失敗,損失幾十萬部隊,所以責任肯定都是趙括的,但仔細研究,他也並非紙上談兵的庸才。
-
24 # 墨讀古文
近來人們通過分析,認定趙括的出擊並無問題,趙國經濟實力遠遜秦國,繼續消耗下去趙國只有滅亡,出擊還有一線生機,趙括總算不那麼黑了,但是趙蔥還是那麼黑。
實際上李牧當時面對的形勢與廉頗相似,只是更加嚴重,趙國大部分國土淪陷,經濟實力比長平之戰時差得更多,更經不起消耗,李牧採取的固守不出的戰術是趙國承受不起的,因此趙國君臣反覆催促李牧出戰,明知很大可能失敗也不得不如此,在李牧堅決拒絕的情況下趙國君臣殺了李牧,改以趙蔥為將,雖然在與王翦的對戰中兵敗被殺,但是趙蔥的責任不大,本來取勝的把握就不大,死中求生的冒險一試而已。
-
25 # 少顏翁
趙括每一次與他的父親趙奢談論軍事,趙奢都處於劣勢。但是趙奢知道趙括的能力有多大?雖然趙括通曉兵法,但是他忘記了兵法最奇妙的地方,這一句話被岳飛總結得非常之好,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句話道出了兵法的核心,變、全,這兩個字趙括到死也沒有悟出來。時至今日,當我們談論起紙上談兵的時候,都會想到趙括,可見趙括已經成了這個代名詞。
當然,千年之前的那場長平之戰,其中導致趙括兵敗的細節,比如說追擊秦軍力求速戰速決的命令是誰下的?在整個戰爭中趙括有沒有被當成一個提線木偶?讓他人在後方指揮,在做軍事決定的時候有沒有人在左右干涉?這些細節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了,希望有一天能在考古中,發現答案。
-
26 # 鄭經一本
敵前撤退,不好組織。趙括能穩住四十萬趙國大軍,堅持一個月,足見其絕非庸才!我們不妨引入明朝兩個戰例對比一下。
第一個,鬆錦大戰。
此戰,洪承疇率領大明十餘萬軍隊出關作戰。在糧道被後金截斷之後,洪承疇召開會議商議敵前撤退。結果,當夜明軍撤退就亂了秩序,被後金又追又堵。洪承疇沒逃回山海關,十餘萬明軍大半被殲。
第二個,郟縣大戰。
此戰,孫傳庭率領大明最後一支建制軍出陝入豫,決戰李自成。在糧道被李自成截斷之後,孫傳庭率領陝西明軍回師打通糧道。結果,河南本地明軍不明所以開始逃跑,被李自成趁勢掩殺。孫傳庭收拾殘部退守潼關。
都是敵前撤退,洪承疇和孫傳庭都是速敗,而趙括堅持了一個多月。相比之下,趙括果真無能乎?
再回到長平戰場,據《史記》所載,白起抄趙軍後路的,不過兩萬五千人馬,這豈是常圍久困的部署?白起本意大概是引誘趙軍敵前撤退,他率秦軍主力趁亂掩殺。堂堂之陣不好打,撤退之陣容易打。
如果,趙括當真組織敵前撤退,只怕長平大戰幾天就分出了勝負,豈能拖延四十多天?趙括沒有采用敵前撤退的下策,相反他穩住趙軍陣腳,繼續與秦軍作戰。這也是在當時的環境下,比較好的一種部署了。趙括不是無能之輩吧!
最後一提,二戰期間,斯大林希特勒是不是在部隊面臨撤退時,都下達過“不許後撤”的命令?
-
27 # 車工00
趙括生在將門,其父趙奢是趙國名將,位列戰國後期東方六國八大名將之列,因闕與之戰一戰成名,後被封"馬服君“。趙括從小受其父醺陶,熟讀兵書,也跟隨趙奢打了不少仗,時常與父親討論兵法戰事,要說趙括是無能之輩,確實有點過!但趙括統軍後,為什麼輸的那麼慘烈,還遭到廉頗以及後人負面評價呢?其實有多種原因。
一、年輕氣盛,缺少成穩。
趙括作為少壯派軍事首領,血氣方剛,接管廉頗兵權後,當然想表現一下自己的才華。所以改變了廉頗以守為攻的戰法,再說戰事已經拖得很久,趙國也渴望取得一些勝利。因此採取主動的戰術。但是,這也是秦國蓄謀己久的機會,此時秦國偷偷換上白起為主將,戰場模式大變,被白起斷了後路,失去了後勤保障,最後導致全軍覆沒。但就是在這樣嚴酷形勢下,趙括還是給予秦軍二十萬傷亡的重創,秦國屬險勝。
二、勝者為王,敗者為冦,牆倒眾人推。
廉頗本是戰國名將,在趙國戰功顯赫,卻因遭秦國范雎的反間計而被削了兵權。本身一肚子氣,而趙括一接掌兵權,就改變了自苦心經營的戰術和防禦,導致趙軍大敗,豈能不火。而且還有一些複雜的因素在內,看看,離了我廉頗,趙國敗得夠慘的吧!所以會極力貶低趙括的能力。
三、趙母面君為趙括的名聲貼了標籤
回覆列表
秦國偷偷地更換了白起作主將,足見秦人對趙括的重視和謹慎,僅此一點,趙括至少是讓白起全身心投入的對手,趙括可稱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