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吧維沃
-
22 # 農村媳婦愛農村
一份工作大家都不願意去做,說明了什麼?當然是不掙錢啊!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句話自古以來就是有道理的。
現在在農村種地,說實在的屬於微利,也就是說根本不掙錢,稍有年景不好就要賠本。
現在的農村,實際在種地的絕大多數都是老年人,他們種地的目的也是為了有糧食吃,根本不可能掙錢。
在這種情況下,哪個年輕人原因去種地呢?
二、種地是體力勞動,太辛苦。
眾所周知,種地屬於體力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雖然現在機械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還是有許多農活是需要人工來完成的。
在一些山地、丘陵地區,機械化使用不上,基本都是人工作業,這樣的地區種地是相當累人的。
現在的年輕人,沒幾個願意吃這樣的苦。
三、經濟社會發展,年輕人就業的機會更多。
現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也不再以農業為主。
單純依靠種地,已經無法養活自己的家庭,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通過打工來提高家庭收入。
現在的就業形勢更加多樣化,年輕人更加不會種地了。
四、現在農村年輕人接受到一定的教育,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現在農村的年輕人,絕大多數通過上學離開農村,農民也明白“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
農村青年畢業後,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這要比“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種地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
23 # 剪單看電影
年輕人進城後,習慣了城裡的生活,大部分不願意再回農村,所以農村的勞動力都流失了。很多年輕人寧可在城裡租房打工,也不願意回去種地。其實他們也是沒辦法,畢竟城裡掙錢多,教育、醫療等條件好,不管是為了生活還是孩子,他們都需要留在城裡。雖然有些人受不了城裡的生活壓力,但仍然在咬著牙堅持著,確切地說是生活所迫,因為回去他們也找不到更好的出路。這一方面折射出城鄉差異的現實,另一方面折射出農村人生活的不易和無奈。雖然這是城市化不可避免的陣痛,但我們卻不得不引起重視。很多人都在憂慮思考:現在農村都是老人在種地,十年二十年以後農村土地由誰來種,農村勞動力不足該如何解決?
其實,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也很難解決,因為這是各國城市化不可避免的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時間,更需要智慧。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加大農業扶持和補貼力度,提高農民收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吸引年輕人迴流。要實現年輕人迴流,僅靠號召和鼓勵是不行的,要有良好的政策,要讓年輕人看到實惠。其實最有效的方式也許就是種地職業化,用編制和待遇去吸引年輕人去種地。目前,中國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在農村設定大量的公益性農業崗位是可行的。當然,我們還要探索農業現代化、農村土地流轉等各種方式,進一步提升農業水平,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和就業。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依然任重道遠。
-
24 # 為夢想而奮鬥1314
年輕人不種地的原因在於,辛苦勞累幹活,所得的收入不成正比,導致有這樣的想法。但如果都有這樣的想法,那天下百姓靠什麼生存呢?現在國家給種地農民有優惠政策,有糧種補貼,提高農民的種地積極性。
-
25 # 歲稔風雨吉
農村人種地,只是生存方式之一,雖然以前,農村人大多隻有靠種地才能養活自己,但現在,時代在變,農村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在變。
中國成千上萬的小村莊,幾畝地就承載著一個家庭所有的生活開支,如果家裡有人外出打工,生活可能才會稍微好點,但其實,農民不靠種地也能月入上萬,靠種地反而很難。
有些糧食作物,從播種到收割,可能要好幾個季度,這中間你還不能不管,雜草深了你得拔草,養分不夠你的施肥,天氣幹了你的灌水,作物成熟了你的收割,勞力不夠,還得花錢請人來家裡幫忙,總之程式繁瑣,同時還要經歷老天爺的考驗,種點東西真的是不簡單。
只能說,這好像已經是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一種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固化了
那時候,老人也知道不賺錢,但生活使然、時代使然,她也很難做出改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三農博主”這個詞,現在農村有好多人都在做自媒體——拍視訊
他們都是農村人,但不靠種地為生,工資月入上萬,有些粉絲多的,播放量高的,做點副業,年收入還能達到上百,甚至是上千萬。
第一個嘗試的人,確實值得讚歎。
其實農村人的生活面貌早就在發生改變,種地只是生存方式之一,題主提出這個問題
恐怕是沒有看到他們的變化吧,種地不是必選項,我們也沒有理由雙標,嘲諷別人的改變。
但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雖然很多農村人開始放棄種地,但又有不少“城市人”開始或者打算種地。
一是自由,二是還能吃到自己孕育出來的瓜果蔬菜 ,每天呼吸新鮮空氣,面對的不是領導同事,而是黃澄澄的油菜花地,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稻田,“城市人”都很嚮往,但也都知道種地可不是那麼簡單。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想想而已,只有極少數人,真正做出了實踐。
所以,如何看待?更多的是欣慰吧,如果不種地也能生活得幸福美滿是非常好的選擇,但是我依然對未來農業的發展充滿希望,不會因為年輕人不想種地就停滯不前,歷史前進的車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現代農業的發展也總會有新三農的仁人志士們來做,所以也不用過分擔憂,選擇好自己的生活,不後悔就足矣!
-
26 # 張本林A
很正常了,時代bai不一樣了。純粹的農業種du植已經不滿足於zhi農民的日常生活,農業現在dao處於不賺錢的狀態。我們都知道,沒有一個人是通過單邊耕作和誠實的方法來致富的。牛血專家所說的“勤勉和富裕”是自我欺騙的口號。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我相信,農民幾乎都是正直誠實的,即使努力勞動,也還是不會脫離貧困。中國農民的平均債務是90%。由於價格的急劇上升,農家的農業成本增加,利益大幅度地減少了,但是農民的土地的實際收入非常少,不是人工費用。農民的經營規模小,不能形成規模,農業就不能致富。
還有就是現在科技發達了,時代變遷,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出生在80、90、00,生活水平比70年代之前的一輩人高。當他們為了在外面工作而上學的時候,他們並非出於本意而不種下土地。父母已經承受過過去苦日子的困難,部分父母不希望子女像他們一樣。他們對農業不感興趣,而且這也是很多年輕人選擇去工作的原因,也是賺錢的最好方式。
農業已經不能作為一國的支撐經濟發展的產業了。住在鄉下,孩子不上學、不結婚、不生病、不上年紀,只有這樣才會沒有龐大的費用,這正是農民跑不掉的真正問題。十年或十年農民家庭收入80年代和90年代的後的年輕一代,他們有著城市的憧憬,因此他們的部分是金錢主義和樂趣等因素的影響,更不會選擇呆在農村,風吹雨打受苦受累。
農村有很多人,土地也多,重建農村,農村部分家庭,年輕的人結婚,沒有孩子,土地一家子人3英畝以上土地,醫療、教育、養老等都是需要錢,僅僅這樣是不足以支撐家人生活的。一部分的農民會與大規模的農民簽訂土地合同,或者在附近的郡、鎮裡做生意,或者出去工作。每個月至少會支付定額。家裡沒有每個月攢錢的保證。出去儘管工作很辛苦但是至少收入比較好,所以呆在農村太划不來了
-
27 # 路仔農貨優選
首先,這個問題,不能僅僅只歸咎於年輕人,還要結合目前國內的經濟和農村狀況,來做一以分析(僅是我個人的觀點)
這個問題和中國的城市化結構,農村人口的數量,以及經濟規律的趨勢有關,先說說中國目前的城鎮化率大概是在60%左右,可能各個地區不一樣,西部地區可能要差一點,就以60%來推算也就相當於大概還有5億多的農村人口,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人口比例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要多得多,雖然說目前中國在推進機械化農業,帶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區,而廣大的山區,依然有的大量從事農業的人口,他們那裡人多地少,種地的話只能勉強解決溫飽,並不能帶來富貴,種一年的地還不如去打幾個月的工。
因為後來國家打壓煤價,那些開奧迪投資的煤老闆,早就已經虧得,褲衩都飛上天去了,到了現在都還有不少人還在追他們的債
在許多的農村地區,賭博的風氣還是很盛行,許多年輕人辛辛苦苦在外面掙了錢,過年拿回家一賭,就什麼都沒了,一個年輕人之所以不種地離開農村,去縣城或城裡買房,有一定程度就是因為部分農村的社會風氣不是很好
但是,年輕人的大量出走,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如何在既能讓年輕人取得更高的收入,和減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現象,這兩者中實現一個平衡,這是一個值得大部分人思考和討論的問題
最後,從經濟狀況來分析 ,大部分年輕人不種地,並不是意味著我們以後沒有飯吃,買糧食,就像大豆一樣,受制於別的國家,反而是因為國家,經濟力量變強了,農產品呈現出產業化的發展,而剩餘的勞動力則轉向了更高階的行業,從而帶動的整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最後再提示一點,新一代農業方面的科技人才,其實還是比較欠缺的,建議國家在這個方面多多培養,出現人才斷層,這是我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畢竟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希望國家在科研經費上,加大對農業科研經費的投入
-
28 # 安防科技侯哥
答:年輕人都不想種地,
種地收入低、年輕人不懂種地的方法,種地太苦這是三個主要原因。
我是一個農村人,現在城裡生活,在高中以前,經常要種地幹農活。父母
是個本分的農民。
這個現象我聊聊我的觀點和認識。
年輕人覺得現在種地收入低種地,大家普通理解就是種莊稼,種水稻、種小麥、種玉米、種一些農作物。
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種植經過多次改革,從上繳農業稅,到現在的農業種植補貼,這些都說明的種地的重要性,而且種植農作物一直是中國的民生之本,也是發展之本。
上世紀90年代,小麥價格1元左右,那可是萬元戶的年代,種10多畝地就可以實現萬元戶的夢想,現如今,城市發展,農田減少,但是糧食及價格沒有上漲多少,就是20畝地也是很難富裕。
種地成本隨著人工和機械成本上漲,一畝地的收成除去成本寥寥無幾。
以上是陝西關中地區,風調雨順的時候,僅供參考。
年輕人不懂種地的方法現在農村種地的農民基本都是年齡50-70歲的主力軍,這代人都是改革開放時就種地為主,現在還要兼顧打工,他們懂得種地,也熱愛種地。
現在的70和80後基本都外出工作,很少在農村呆,很多年不去種地,也不懂種地。
特別是一些做生意的,根本就不願意再去種地。
新時代的農村人種地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現在年輕人很少去參與農村發展規劃,農業振興,農村生活條件改善的事情。
年輕人認為種地太苦種地的確苦,趕天氣、趕市場,趕了一年又一年,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加班無工資。
農村生活條件苦,沒有暖氣、沒有空調、沒有WIFI、即使有了這些,也沒空去享受。
農村人種地,整天渾身髒兮兮的,而且農村洗澡不是很方便。
總之,在城裡生活的年輕人應該明白,沒有容易的事情,沒有好掙的錢,城裡工作和農村種地都是吃苦,只是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樣,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回農村就是丟面子、丟人,這是自欺欺人。
振興農村,振興農業,還是需要年輕人。
-
29 # 英山人
大家如何看待年輕人都不想種地的普遍現象?
現在市場經濟,物慾橫流的年代。年輕人追求享受,追求效益。如果種地賺的錢,比其它工作賺得多很多,年輕也會種地的。
-
30 # 專業生產電動拉貨平板
我想起了一句話“回不去的農村,融入不了的城市”,這句話是對許多從農村出去年輕人的一個真實寫照,其中回不去的農村說的就是很多農村的人不願在家務農,但是農村又沒有合適的工作。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時代不同了,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以前農村人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少之又少,很多人想著這一輩子能種田養家餬口,把孩子養大就行。但是現在不同了,農村的孩子都能夠接受到優質的教育,再加上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村的孩子很多都能完成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教育,在這種教育模式出來的年輕人,是大概率不會再回農村種田。一是他們已經喪失了老一輩人種田地的技能,二來是城市化程序加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願意去大城市發展,在大城市接受更加優越的教育和醫療醫院,這無形中就進一步導致了農村種田形式的沒落。
當然,農村人不願種田還有其他因素,但是上面描述的我認為是最主要的。個人觀點。
-
31 # 湘俚伢子
要想知道答案很簡單,雙搶的時候你去農村體驗兩天就明白了。
說實話,幹農活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為一個80後,雖說沒有打小幹農活在田地裡泡著,但在農忙的時候上田幫大人打打下手是無法避免的。特別是在雙搶的時候,那時節正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候,農民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幹活,然後白天還得頂著烈日在田地忙活。頭上是炎炎烈日,腳下是混雜著汗水的骯髒泥水,深一腳淺一腳地在田裡來來回回。為了一個搶收搶耕,能讓人脫掉一層皮。
等到收完糧,能得到什麼呢?以前要交公糧,剩下的糧食能養活一家人就不錯了。後來國家政策好,把公糧給免了,有了剩餘的口糧可以賣給糧站換錢,可是那一畝三分地,能掙多少錢?能賣上幾千塊錢在我們這就算大戶人家了,這還是一家所有的壯勞力勤奮的緣故,即使這樣,都抵不上一個青年人外出打工一年所得。
再說了,種田是個苦活髒活,一天勞作下來,累個半死不說,一身邋里邋遢,髒兮兮地,毫無體面感,進個城還會被人嫌棄。我們說了幾十年的職業平等,可真放到現實生活中來,進城來遭受白眼被某些沒有素質地人看不起那是常有的事。
而且現在年輕人的想法不一樣了。看看現在的年輕人,錢不給夠,坐在空調房裡加個班,都會覺得太辛苦受不了,時不時還會抱怨,你讓他去種田?把刀子架他脖子上,他會不會去還是個問題。另一方面,現在的年輕人找工作,要高薪,要體面,這兩點裡哪一點可以在種地中得到滿足?
所以說扯了這麼多,我總結了下,年輕人不願意種地,無非就是三點:農活太辛苦,錢掙不夠,工作不體面。你覺得呢?
-
32 # 102705716761五福
第一,年輕人不是不種地,而是現在的農業基本上用不著太多勞動力。比如糧食生產從種到收,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就連澆水也用上了噴灌!打藥用上了電動噴霧器,甚至是無人機!
第二,目前有些地方已流轉土地給一些承包大戶,年輕人呆在家裡也無用武之地。
第三,關鍵是目前的農業仍然是薄利,多數家庭的土地有限,即使年輕人留在家,收入也未必高。現在種一畝地,一年兩茬(小麥加玉米)可能也就是賺一千來塊錢,就這點錢,還不夠一家人基本的生活開銷呢?為什麼要吊死在“農業”這棵樹上?相比之下,外出打工的,一天能掙幾百塊的比比皆是。每個人都向往更美好的生活,也有權去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第四,農活還是苦、髒、累,關鍵是風險太大。比如風災、雨災、雹災、旱災……在你種的莊稼沒有變成鈔票之前,一場天災就會讓你的幾個月辛苦化為烏有!而現在年輕人面臨買樓買車、嫁娶等等一系列“張著要鈔票的血盆大口”,單單指望農業是不是更悲催?
第五,留守農村的被人們稱為“386199”部隊的,是一種現實的無奈,又是一種“田忌賽馬”式的智慧。畢竟農業並不是那麼難做,老人、婦女也能行,“頂樑柱”還是要負責貢獻家庭主要收入的,無論打工,還是其它,只要比在家強,就是希望!相反,留在家裡無所事事,好嗎?
也許是個人淺見,藉機吐露而已。
-
33 # 好好努力小李
現在不是年輕人會種地或者是不種地的問題,也不是能種地或者不能種地的問題,目前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經濟時代,大家的想法怎麼能夠讓自己早點過上幸福的生活,如果全靠種地按照我們這個地方絕對是不可能的。
我們這裡是四川丘陵地帶,田地都是梯田狀,東一塊田西一塊地的,根本沒有辦法機械化勞作,全靠純手工純體力勞作。
我記得小時候的種水稻,先用水稻種子撒在竹板上再放入溫室裡讓它發芽,等種子發芽後人工一粒一粒的擺在田裡,等水稻苗長高長狀後人工拔苗再一株一株去插秧,等水稻長穗了有穀子了又要靠人工去鋤草打蟲,到了收的時候又要用鐮刀去割用雙手去打下來稻穀,用雙肩挑回家去晒乾。為了那1000斤稻穀全家所有人要辛苦勞作一年。
作為農村的經濟來源靠的是莊稼及附屬農作物去賣錢,如果沒有養家畜的話靠這些錢根本沒有辦法保障全家的生活來源。所以現在的年輕人背井離鄉的出去打工,畢竟打工每月也有2000以上,全年下來一個人的收入比的上老家全家的收入了,你們說他現在回去種田嗎?答案是肯定的,他為了全家老小他不會去種,如果現在沒有打工的職業,那他們肯定也會像父輩一樣臉朝黃土背朝天。
隨著現在國家的優惠政策及對農民的照顧,越來越多的平原使用了全機械化生產,無論是人力財力還是效益都要比以前好很多,越來越多的人去承包百畝、千畝地去機械化生產了,但是這個是有地域限制的,丘陵地帶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作為農民的我們要感謝國家感謝政策感謝這個年代讓我們都有飯吃,都有房子住,都有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不論年輕人會不會種田,願不願意種田,大家都會過上幸福的生活!!!
-
34 # 尖貨大叔愛特產
關於年輕人不願種地的現象確實值得關注,但也沒必要大驚小怪。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在城鄉是自由流動的,沒人規定農村年輕人就一定要種地。想清這一點,就能冷靜分析了。
在具體看待上,一定要弄清楚年輕人究竟是怎樣想的,為什麼會不願意種地;年輕人不願種地究竟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積極因素和不利因素哪個更多;如何能讓更多年輕人提升務農意願,為農業發展注入有生力量。對此,作為一個在農村長大、又相對熟悉三農工作的人士,我覺得應該從這樣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農民收入普遍偏低,吸引力不足。前兩天我在另一篇文稿中做過測算:按國家統計局數字,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2359元,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020億元,只有城市人均收入的1/3強,月均不足1400元。如果走出去到一二線城市打工,平平常常的月薪也會在5000到8000元。那該種地還是走出去,結果比較明顯了。再看下圖,是這幾年中國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幅度相對城鎮人均的收入增長幅度也是偏低的。這樣一個收入絕對值和增長速度,怎麼可能對年輕人形成吸引力。
三是農業生產方式相對落後,投入產出率不高。我們的農業生產,縱向自己跟自己比有了很大進步,主要是在良種的使用和機械化的推廣上。橫向和農業發達的國家地區比,按現代化要求,我們的差距還很大。大部分地區農業主要還是靠天吃飯,農業基礎和農田水利設施不配套,集約化特色種植不普遍,米、稻、豆這些主栽作物大路貨仍在唱主體。就算用了好種子、用了大機械,每畝仍然是產不出多少錢。
四是部分鄉村環境差,不適合品質生活和長遠發展。我們在參觀學習和電視片兒中經常能看到一些現代化的新農村,經濟發達和城裡不相上下,而且環境特別優美。但這畢竟是少數,中國的大多數農村不僅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而且基礎設施不配套,路水電訊等都跟不上,孩子上學的條件、老人就醫的條件都不高(如下圖顯示城鄉醫療差距)。從環境差的地方流向環境好的地方,這是人才流動的窪地效應,是無法人力阻擋的。
首先,年輕人不願意種地,確實影響了農業發展的有生力量。任何產業,都需要年輕人來接續,有一代又一代新力量投入進來,才能更有前景。農業也一樣,如果年輕人不願意進來,就沒有前途。雖然說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種地不是絕對的,也有個別對農業和農村比較熟悉,家庭和身邊創業有基礎的願意留在農村,但總體上這個現象確實對農村的長遠發展有不利影響。
其次,不願種地的結果是走出去,客觀加速了城市化和土地規模經營。年輕人不願意動地,他會去哪兒?一種可能是在農村發展二三產業。這樣不僅可以創業增收,而且能帶動其他人致富,同時對種植業本身提高附加值、開展深加工以及貿易流通都有幫助。另一種可能是不在本地創業打工,那麼就會到城市裡去務工,這能夠為城市解決勞動力,增加城市人口,從而總體上提升國家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程序,又會伴隨著農民本身的致富發家。從這個意義上說,年輕人不願意種地本身,也不是那麼可怕的。
一要支援有條件的走出去,願意種地也會種地的留下來,實現規模經營和增收致富一舉兩得。這一點必須清楚,農村的土地如果不集中,農民是沒有出路的,所以這兩年國家一直下大的氣力去解決土地流轉的問題。國家的好政策到位了,我們也要讓農民流動起來。流轉後,留在農村的是會種地想種地的,又有更多地可以種了,這樣農業才有前途,才能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特色化。
-
35 # 顛覆0477
現在好多人認為年輕人都不願意種地,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其實原因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種地不賺錢,糧食價格低迷,甚至有時入不敷出的現象在不斷的增加。
現在的人年輕農民家庭,他們的消費開支還是非常高的。尤其是物價方面在不斷的增加,以及孩子的教育費用,油鹽醬醋茶的費用水電費用,老人贍養費用,人情往來費用等等都使得一個家庭的經濟壓力非常的大。
現在的糧食價格非常低迷,目前糧價可以說十幾年如一日原地踏步,甚至有的糧食價格比十幾年前還要低一些。比如小麥的價格在09年已經達到了1.54元每斤,而如今的小麥價格僅僅為1.1元左右每斤。但是種子、農藥、化肥價格卻比原先漲了幾倍之多,所以農民種地不賺錢。
但現在經濟飛速的發展,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打破了鐵飯碗,農民也可以進城打工賺錢,也可以進工廠當工人。但現在的人工費用相對來說比較高,這使得農民願意到城市裡去打工,畢竟一畝地現在的收入一年在1000元左右,而打工每個月的收入高達三四千元,有的甚至達到了六七千元。農民願意進城打工,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都是錢惹的禍。如果種地賺錢的話,年輕的農村人還是願意回到農村種地的,畢竟在農村種地能夠照顧家庭,不用背井離鄉。其實每個農民工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但是迫於經濟的壓力,而不得不拋家舍業。所以現在普遍認為年輕人都不願意種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種地不賺錢,如果種地賺錢的話,大部分年輕人還是願意回到農村種地的。
-
36 # 深度空間JOHN哥
年輕人為什麼不想種地?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80、90後,這一代人是中國社會轉變的一代人,家庭也為培養這一代人都付出了很大程度上的努力,為的就是讓這一代人以後能有好的發展。這是當時父母最希望的事。換句話說這一代人從培養開始就沒有往種地的方向培養。
2、過去我們國家是農業大國,中國絕大多數人都是靠種地為生。但是這二十年過去了,中國已由農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大國,自然需要這方面的人才,所以種地的人就少了很多。
3、現在隨著物價越來越高,糧食卻越來越便宜。以前一家三口靠著幾畝地完全可以吃喝不愁,但是現在想靠著幾畝地生存,基本上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所以不得已要外出務工,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種地的原因。
4、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化化程度越來越高,從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產力。所以人們也不用像以前一樣勞苦耕作就可以完成同等效率的工作。
我姑且認為:未來農業的發展一定是集中化的發展,集萬家之所長而敵一隅。現在糧食產量連年下降,如果不作出調整,中國的糧食很快將供不應求。
-
37 # 鄉村路
年輕人不願意種地主要因為:1、收益差距。務工和務農從付出到收穫差異不言自明。
2、分級對待。雖然我的父輩們都是農民,我心裡一直儲存著那份鄉愁,但是不管是在社會階級,還是社會認同上,農民成了最不看好的職業。
但是改變這種現狀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農業現代化,將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收益。
-
38 # 明明說農村事
大家如何看待年輕人都不想種地的普遍現象?是的,不但年輕人不想種,就是中老年人也不想種了。
是的,沒有人願意苦力幹活,年輕人不願意,長輩也不願意!但是肚子餓了,真真的沒地方找錢,才不得己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幹活,輪到你了,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沒人迫你,你也自己下田種地的,而且比長輩做得更好,你相信嗎?
-
39 # 學渣的歷史筆記
主要原因在於:1回報週期長,眼前看不到收入,要經過春播,夏管,秋收,種地整個過程中,如果遇到春澇,夏季在經歷冰雹等災害或者秋收時節天氣不好不但各種費用搭進去不說一年就白忙和投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即使年頭好,豐調雨順手裡那點地也賺不多少錢,年頭要是不好國家給的補貼也都搭進去。所以,倒至很多年輕人大學畢業都到城市打拼賺錢,在家種地的都是因有各種原因出不去的,而且多是歲數大的一部分人。2.年輕人現在成家趣媳婦財禮,車,房,都是很大的開銷,不滿足女方條件恐怕男孩子永遠成不上家。3遠的不說,說近的,與七,八十年代比,如今機械化力量強的多的多了,從全國的農墾系統看,種地形成規模化,田間地頭根本看不到多少人,灑藥全是航化作業,播種,秋收都是大型機械。探查地號情況如今都用無人駕駛飛機來操作,省時,省力,省人工大大的節省了勞動力成本,種和收一共也用不了多少時間,時間上看也大大的節約了勞動作業成本,所以富裕勞動力騰出來就都出去務工,也越來越多人不願在家種地。4.種地還是有風險,種子播進地裡到田間管理始終旋著個心,提心吊膽,恐怕受災,地溫上不去,旱,澇,雹災啥的,總之,種地是靠天吃飯,收入不把握。種種原因,形成了年輕人普遍不想種地。
-
40 # 廖烈東
年青人不願種地是時代進步的必然。
種地,應該稱務農。從前的務農等同於無業。考上大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填表,在父母職業欄上大多填的是“在家務農”。在家和務農是近義詞,當農民等同於沒職業。
在時代逐步城鎮化的今天,在家種地也等同於遠離繁華。這與年輕人求新、求變、求富的追求是相悖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已是小農經濟時代的一種寫照。其中的田園詩意已經被枯燥和貧窮所替代,與今天日新月異的景象不相一致,被遺棄也屬必然。
如果從行業來說,如今種地務農的發展空間太小,不容易吸納資金、人才、技木的融入,難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也不可能有太大的發展空間,憑啥能留住和穩住年輕人呢?
也許,還有一點最重要的,至今種地務農還是一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行當,天氣風險和市場風險都沒有保障。種的時候怕收不回來,收的時候怕賣不出去。種地永遠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當然,種地也在時代進步中悄然變化。產業化和電商給種地增添了綠葉紅花。但是,真正能給種地託底的還是政府,而這個託底的牢靠就是建立政策性保險。記住,不是商業性保險。政策性保險是國家兜底,不管天災人禍都是政府賠錢,能讓種地人的從頭開始。這種事國家會幹?一定會幹,否則誰會種地?如果沒人種地,誰來給人類生存兜底?
回覆列表
讀過幾年私塾,入過幾年行伍
農村貧瘠的土地再也填不飽我的肚子。
我出生在華東平原的黃土地上,菏澤,這個在山東里被別的兄弟城市鄙視甚至歧視的黃土地日益乾涸,再也榨不出一絲油水。
說起菏澤,印象中就是窮。省外人省內人,包括菏澤人自己都覺得窮。菏澤人忍不了別人吐槽我們家鄉,但你說我們窮,我們無話可說。窮到只能種地,也恰恰因為只能種地所以才窮。
沒有工業支撐,只有那片黃土地。但菏澤卻是近兩年的中國第一拆遷大市,瘋狂的棚改帶動了菏澤原本平靜的房價,而和拆遷無關的農村人捧著剛吃飽的飯碗瞬間被打翻在地。他們辛苦一輩子,樸實的臉龐皺紋密佈,漬出黑泥的指縫還帶著從土地裡沾染的麥芒。他們好不容易積攢了半輩子的希望瞬間被一紙之令擊垮,原本從貧瘠龜裂的土地榨取的財富剛夠首付,瞬間買房又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這就是我們的父輩,他們純樸,他們善良。
他們不怕苦累,可種地這種延續了幾千年來最傳統的職業變得越來越難以填飽肚子,其實,他們早就逆來順受,他們怕的是填不飽自己孩子的肚子。
他們孩子要娶妻,娶妻就要彩禮和買房,買房就需要錢,而錢,是一輩子地裡的收成都換不來的幾十平方。
是的,我在說我的父母,也是在說你的父母,更是在說絕大多數農村孩子的父母。
父母打電話常給我說:“恁以後結婚了,俺不打擾恁,恁活好恁類日子就中,等俺老咯,俺老兩口有那二畝地,夠吃類就行”。
父母辛苦一生,為子女操勞一生,將自己一身的血汗全流盡,最後還怕打擾子女,依然依附那二畝薄田。
作為一個有良心的人,我不可能讓父母孤寂於二畝薄田,我想要父母生活的體面,所以不可能接手父母手裡的鋤頭,我知道這把鋤頭刨不出富有,刨不出希望,刨不出夢想。
我從小就明白這個道理,我要脫離農村,脫離這個養育我的貧瘠黃土地,我感恩這片土地,她給了我生命的養料和養育我的土壤,但我知道如果我還像父輩一樣,生活將壓垮我孱弱的脊樑。
我努力讀書,當兵,改變自己,充實自己,只想找份好一點的工作,讓掙錢變得更容易一些,是的,我就是這麼低俗。
錢是真香。
農村孩子不怕辛苦,我當過兵,也種過地,憑心而論,種地比當兵辛苦多了。如果種地能給我足夠的財富,我願意種地。
可我再也不希望再像父輩一樣,朝五晚九,面朝黃土,光芒刺背。那片被化肥板結的土地脆弱的像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她那乾癟的乳房再也吮吸不出汁水,能被嘬出的只有血水膿瘡。
我不想種地,不是因為我忘本,我永永遠遠都記得我是山東菏澤人,我永永遠遠都熱愛自己的家鄉。
可讓我絕望的是:
農村貧瘠的土地再也種不出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