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mayan2518
-
22 # 知常容
原話是這樣說的: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一、諸葛亮有自立為王的條件嗎?《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形象影響是最大的,很多人誤認為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的份量是最重的,其實並非如此。
劉備最重視的兩個人是龐統和法正。諸葛亮曾經說過如果法正在世,就可以勸劉備不去東征東吳。
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是一個重要人物,也是一個深得劉備信任之人,但是他是二號人物嗎?未必的。
自立為王的前決條件是手中握中兵權。諸葛亮是軍事家,有些人認為諸葛亮在劉備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掌握兵權,實際並非如此。
正因為他在軍中的影響力很弱,所以才會在第一次北伐時違規提拔馬謖以打造自己的團隊。
當時北面漢中的軍權在魏延手中,成都在趙雲,陳到手中,鎮守永安的是李嚴。
所以諸葛亮想自立為王,根本沒有條件。諸葛亮又是一個忠臣,所以更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二、劉備說這句話的意思劉備說這句話的意思後人猜測無數,但是作為離諸葛亮最近的《三國志》的作者有一句話應該可以作為權威解讀。
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這句話記載在《三國志劉備傳》中,這裡說到這是一種信任,同時也提到這是託孤。什麼叫託孤,就是讓諸葛亮輔助兒子,而不是取代兒子。
這句話重點表達的是一種信任。
這也是不可能的,換立新君需要絕對的權力,如同董卓一般才可以。問題是諸葛亮只是一個文官,沒有握有軍隊。如果想換,必須要得到趙雲,魏延,李嚴,吳懿這些大老的認可。
他們可以聽諸葛亮的,但是當他們想換阿斗就未必會答應了。
所以這句話只是一句客套話,那就是說你的才能很好,你的才華比曹丕強十倍,所以我相信你肯定能夠處理好這些事情的,能夠將蜀漢治理好的。至於後面的客套話,就不用翻譯了。為什麼說這是客套話呢?因為我剛寫過一篇《劉備攻打劉璋佔領巴蜀之戰,像狼和小羊這個故事的翻版嗎?》,你看完就知道劉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了。
這樣性格的人會說讓諸葛亮自立嗎?當然不可能了。
-
23 # 牧十安
文臣方面,能獨當一面的人才,早期還有龐統和法正在,俱是能在軍政上獨當一面之人,只是都已去世。而剩下的能力出眾些的如蔣琬、董允等人,才華倒是有,只是大都擅長的是內政方面,全能型的人物幾乎沒有。
而劉備的心中一直堅持“匡扶漢室”的理想,這也是蜀漢一直以來所營造的“人設基調”。那收復北方的重任只有諸葛亮來擔當了。雖然諸葛亮更擅長於治國政事上,軍略上劉備更倚重法正和龐統,但如今按蜀漢這個爛攤子,也只有諸葛亮可以收拾。
更關鍵的是,劉備相信諸葛亮也是有志於匡扶漢室之人,未來北伐之事交給他,也能夠放心。
二、後輩的平庸
可能幼時被劉備摔多了,劉禪的能力確實有些平庸,當然不是網上惡意諷刺的那般蠢,只是在三國能人輩出的年代實在有些不夠看。知子莫若父,劉備瞭解自己兒子的能力,在失去荊州這個戰略要地,自己又經歷大敗一把火燒光了這些年積累的實力後,如今的蜀國實在是風雨飄搖。
若劉禪一個治理不當而面臨國破家亡的結果,那還是寧願自己信得過的大臣接手,起碼自己打下的基業還可以儲存。再者,這也不失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保護。
這一點說來有些腹黑,大多是後世流行的一種猜測。怎麼說呢,理由就是劉備同時還安排了李嚴作為諸葛亮的副手,名義上是軍略上的輔佐,這就有些相互制約的意味了。
而且劉備託孤至病逝相隔有一月多,並不是突然暴斃的那種,那在指定兩個人為託孤重臣時說出那一番話,未必沒有試探之意(傳言還埋伏刀斧手,有些誇張了)。當然這只是後人的一番猜測,因為後世對劉備為人的評價不一,有認為仁人的,有覺得是小人偽君子的,也有評價梟雄的,不一而足。
劉備那番話的真實用意早已無人知曉,我覺得對歷史無需過多假設和猜測了,因為時間已經為我們展現了答案。就當做是一對多年老友之間的臨終託付吧。
-
24 # 歷史新檔案
劉備在經歷夷陵之戰後,重病纏身大限將至,在白帝城病榻上讓諸葛亮自立為王,成為成都之主,這既是客觀現實的需要,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
25 # 麥初齊
劉備好不容易恢復了漢室,自己在西川建立蜀國,雖然諸葛亮居功甚偉,但是他也不想把江山拱手相讓,這麼做純粹是為了試探和敲打諸葛亮。
白帝城託孤,劉備也是煞費苦心,畢竟蜀國姓劉,所以劉備死之前得明確一件事,才能死而瞑目。他把諸葛亮叫到身前,表面是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實際上是讓諸葛亮認主,那劉備為何還要說,若劉禪不足以為王時,可以取代之?
於是對諸葛亮說,不行你就取代吧。
諸葛亮必定會立馬錶態,說自己會像輔助主公一樣輔助幼主,表明根本沒有稱王的半分意思,劉備要的就是這句話,因為諸葛亮為人正直絕對是一言九鼎,否則劉備怕下屬們擁戴諸葛亮,他不想稱王也不行,不過現在可以放心了。
諸葛亮怎麼可能接受幼主的朝拜,挺大的歲數,也趕緊下跪還禮,這就讓諸葛亮知道誰才是主公,雖然聽你話,但是江山還是劉禪的。這句話看似交代劉嬋要聽話,不過卻是讓諸葛亮放低姿態,在自己面前表態,諸葛亮如此聰慧之人一下子就知道了。
這是他最大的讓步了,就是不放心劉嬋的後主之位被剝奪,反覆強調給諸葛亮。
-
26 # 車工00
說實話,諸葛亮不想自立為王,代替劉禪,而是與諸葛亮性格有關!
諸葛亮一生,太注重自己名聲,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他其實就己打定主義輔助劉備。可為什麼還要擺那麼大架子,讓劉備三顧茅廬呢?就是為了出名唄,讓世人知道,我諸葛亮可不是一般人,要不劉皇叔也不會那麼在乎俺孔明,很有面子嘛!
如果說論當時實力,曹操,孫權,劉表個個強於劉備,可諸葛亮為什麼偏偏選擇屢戰屢敗,快成光桿的劉備呢?還是那句話,為了名唄!我就是要幫沒實力的劉備打出一遍江山,以示世人,我孔明不是徒有虛名。
諸葛亮沒有取代劉禪,也是為了體現自於忠心侍主之名,想當年自己義正嚴辭地罵死王朗,不就是以忠心之名嗎?自己怎麼能給後人再留下罵名?
-
27 # 山野村夫144925676
魯迅評《三國演義》時曾說過“劉備之忠厚而近偽,諸葛之多智而似妖。”魯迅對劉備的評價可謂是入木三分。早在長阪坡趙子龍救回阿斗後,劉備就曾假惺惺地欲將阿斗擲於地下,並說“為一孺子險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深受感動,並跪拜劉備曰“願為主公肝腦塗地、在所不惜。”看來,劉備打悲情牌效果十分顯著。劉備臨終前,深知劉禪無能,難以繼承皇業,但又不願看到諸葛亮去禪自立,故又假惺惺地將對趙雲的一套手法又重演一次。當然效果十分顯著。諸葛亮不願意落下“不忠”之名,並全心全意地繼續輔助劉禪。看來,劉備看似忠厚,實則謀略過人。
-
28 # 寧靜致遠WQ
大家都知道劉備生前是稱帝的,自稱大漢天子,承襲漢王朝正統,是獻帝皇叔,後人稱蜀漢。
劉備登基後,不聽眾人規勸,一意孤行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結果慘敗。劉備無顏回成都見眾人,就在白帝城安頓下來。由於伐吳失敗對劉備打擊太大,劉備很快臥床不起,派人前往成都傳喚丞相諸葛亮等人交代後事。
劉備白帝城託孤,凸顯劉備智慧,他自己深知阿斗的能力,加上阿斗只有17歲,也真是放不下心。為了阿斗能順利繼承皇位,也只好以誠相待的與諸葛亮託孤,有三分誠意,七分拜託。
實踐證明劉備是會非常收買人心,馭人之術、帝王之術都非常高明,以此保證了蜀漢並沒有因為自己的離世而出現動亂。只可惜阿斗昏聵無能,蜀國成為三國國祚最短的國家,只歷兩帝四十三年。
-
29 # 又老了0002
劉備的起家靠仁義,如果劉備生前限制諸葛亮的一切,諸葛亮必造反。劉備生前把所有的一切信任都交給諸葛亮,諸葛亮不可能反,仁義沒有了。眾將不會去追隨。這就是劉備的高明之處。
-
30 # 沐浴陽光7768
縱觀劉備的一生,他其實是一個相當虛偽的團隊領袖,正是他在做人上的刻意而為之,況且,手段不易讓人察覺,所以,才深得團隊高層的信賴。
從怒摔阿斗到臨終託孤,都是他不露痕跡的作秀。加上他很會掌握時機,往往是通過他人的嘴為他大做廣告,從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大家有心注意一下他的所作所為,不難發現蛛絲馬跡。
其實,劉備的真正內心是相當狠毒的,這點可以從他縱容殺呂布的事件上窺見一斑。可憐呂布臨死也不會明白這點。
正因為劉備太瞭解諸葛亮的為人了,他算準了諸葛亮為了名譽是不可能自立為王的。所以,到臨終還大肆做了一場虛假的告誡,以達到最終扶持劉禪的真正目的。
-
31 # 小木屋so123
劉備這句話表面看是對諸葛亮的信任,其實是對諸葛亮的警告。言外之意是說:我已經防備你篡位了,我已經把後事安排好了,你若敢篡位,定會有人收拾你的!其實,劉備死前肯定對趙雲有了交代,因為趙雲是劉備最信任的武將!
-
32 # 常自在603
劉備這明顯是帝王心術,《 三國志》中記載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但是一直以臥龍自喻的孔明怎麼會不明白呢!所以他聽完這句話直接汗流浹背,這一點在唐國強飾演孔明的哪個版本可以明顯的看到,老戲骨演的很到位。
翻過史書,大凡遇到託孤的橋段,都有諸如次類的話。目的有二:
其一 大凡面臨託孤,都有一個明顯的問題,那就是主弱臣強,這樣一說一來可以逼得臣子表態,站具大義的名份。1.在我們今天看來不怎麼樣,但是古代仕人都是把名節放在第一位的,越想名垂青史的越愛惜羽毛。對於儒學正統的孔明更是如此!2.這樣以後就是後代再扶不起也不能取而代之。因為沒有大義在,沒人信服。別看丞相一人之上萬人之下,但是你真要造反沒幾人支援。
其二 就是我們如今常見的道德綁架。你看人家為君的都說你可以取而代之的話了,先不管能不能實現,作為臣子你要是不盡心不盡力,哪你就是遺臭萬年了,人人都會戳你脊樑骨的!畢竟古代階級鮮明,那是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
其三 就是給孔明以最好的禮遇,給孔明位極人臣的待遇,這樣是收買人心。作為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自然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以上是我的淺薄見解,望請指教!
-
33 # 年年江月
劉備的臨終遺言不多,但分量很重,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分析。
1.對諸葛亮給予充分信任。用人不疑。這句話用在劉備對諸葛亮的態度上最合適不過,劉備對諸葛亮性格把握準確,知道他的盡忠職守,不會做忠君,做不出僭越之事。之所以還要說這樣的話,實際上是以此話表明自己對諸葛亮的充分信任,也是刺激諸葛亮。諸葛亮聞此言更是感知遇之恩,當場表示,要“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的話實際上是為劉禪收買人心,方便劉禪執政。
2.對諸葛亮地位的肯定。劉備知道有諸葛亮才能成大事。劉備的這些話,也是說給其他臣子聽,諸葛亮在你們所有人之上。在蜀漢,劉備之後,諸葛亮不僅是託孤大臣,也是國家大事的決斷者。劉備的話,對劉禪也好,對其他重臣也好,都是一個提醒,你們要知道諸葛亮的地位!
3.對劉禪的激勵。劉備對劉禪是很不放心的,奈何,就生這麼個兒子。劉備的話,說給諸葛亮,也是讓劉禪聽,我對你是不滿意的,你還有很多要提高的地方,雖然丞相鼎力扶持,你自己還要努力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為之”。劉備對他的兒子們,用心良苦,又放心不下。
4.體現了劉備寬厚的性格。從劉備的性格上分析,他的這些話也可能是真心話。《三國志》評價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這方面,“三顧茅廬”、“桃園結義”都是直接例證;從側面看,無論是曹操、袁紹,還是劉表、劉璋,都奉劉備為上賓,說明劉備的人格魅力是非常突出的。他也憑此在缺兵少將,沒有地盤的情況下發跡,使三分天下有其一。瞭解了劉備性格中主要的一面,就不難理解他讓諸葛亮替代劉禪的原因了。他的仁義寬厚,使他從更理智的高度考慮蜀漢的前途,是令人欽佩的。
-
34 # 飛哥說史
劉備為什麼要說假話呢?
他清楚諸葛亮的為人,知道諸葛亮的才能,也知道自己的兒子。
他的意思不過就是如果他事後劉禪不能好好聽他的話,還不如直接讓位給諸葛亮了。至少有諸葛亮光復漢室還是有希望的,如果劉禪不行還步劉備後塵不聽諸葛亮的話,那麼光復漢室就一點指望也沒有了。
在劉備心中,漢室是第一位的。
其次,在劉裕之前,被廢的帝王一般都是可以善終的,所以劉備壓根就不用擔心諸葛亮真的為王會對自己兒子不好。甚至可以說如果諸葛亮為王光復漢室,那時候自己的兒子可能過的更好。
另一點就是劉備因為不聽勸強行發動戰爭,以至於慘敗,早就愧對諸葛亮了,這個時候還說假話幹啥。而且當時劉備留下的也是一堆爛攤子。諸葛亮都說了是危急存亡之際。換我是劉備還怕諸葛亮甩手不幹呢。
更多的他是想留住諸葛亮,否則如果自己兒子後面對諸葛亮不好,弄的諸葛亮走了,那麼自己辛苦打下的基業就全完了。
而劉禪或許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在信任諸葛亮這件事上,還是不錯的。
-
35 # 使用者原上草
先主劉備臨終前向諸葛亮託孤時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古往今來,絕大多數讀書人讀到此處,無不感動莫名。為什麼感動?大家想想,兄弟之間,為一間房、一條壠爭得頭破血流者大有人在,而今相讓的竟是一國之河山,此胸襟,此氣度,中華幾千年歷史上,幾人有過?
劉禪那時只有十七歲,畢竟年令還小,歷練幾年是否能有點出息?劉備顯然還抱有一絲希望,但終是不能肯定,若劉禪不聽諸葛亮的話,劉備斷定蜀漢江山必落入曹魏手中,劉備不想讓江山落入曹魏手中,他寧願送給為打下這片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臣子。
劉備的一生,目標巨集遠,眼光過人,百折不撓,能屈能伸,但有時也有虛偽狡詐的一面。若論智商,諸葛亮不僅高於劉備,而且不在一個層級上。可若論玩人那一套,不得不說,諸葛亮不是劉備對手,道理很簡單,劉備是政治家或是政客,而諸葛亮骨子裡仍是一個知識分子,他終其一生都不會改變知識分子那種恪守臣道,知恩必報,言出必行,光明正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生信條和做人底線。劉備自覺九成摸準諸葛亮的命門,所以才會那樣說。
即使退一萬步說,諸葛亮真的自立為主,他也不會傷害劉備後代,以諸葛亮的秉性,說不定統一天下後,還有還政於劉氏的可能。
諸葛亮是否能看透劉備的真實想法?我想,以諸葛亮之智,以諸葛亮對劉備的瞭解,應該是能看透的,但諸葛亮囿於自己的人生信條,只能裝做沒看出來,也跟著演了一把戲,不然,聰明若孔明,何至於“手足無措"。
一個絕世聰明之人,成為一個笨蛋的臣下,時常跪於腳下,聽這個笨蛋的胡說八道。
嗚呼!哀哉!悲哉!
-
36 # 文化歷史田園
一、諸葛亮輔佐著劉備經過多年的打拼,終於建立了蜀國,可以說沒有諸葛亮的保駕,劉備很難建國,從這一點來說,諸葛亮的功勞是獨一無二的。劉備臨終說出這番話,無論劉備是出於真心還是試探諸葛亮的野心,平心而論,諸葛亮是最有能力接盤並且治理好蜀國的,劉備為了延續蜀國,被迫要求諸葛亮做老大,也是迫不得已的事。
二、劉備的兒子劉禪,從小嬌生慣養,沒帶兵打過仗,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能否治理好蜀國,劉備是十分擔心的,所以臨終前給諸葛亮說了這番話。
三、諸葛亮在蜀國有崇高的威望,他推倒劉禪的政權,可謂易如反掌,劉備死後也怕諸葛亮帶領他的親信謀反,所以劉備死之前給諸葛亮提個醒,有警示的作用,諸葛亮真要做了蜀國的老大,劉備也許會氣的從墳墓裡跳出來。
回覆列表
這就是典型的帝王術中的御下之道!以大統江山為憑趨動絕對性忠誠度!諸葛順之無可非議,反之,劉帝肯定以權衡術制衡,裁決以達到最終目的...作為最高統治者,他不可能絕對信任任何人!所以,我不認為劉備是真正意義上的託孤!也不是真想讓諸葛取代親脈兒子劉嬋[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