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梅煮茶客
-
2 # 張斌2336660
其實在權力面前,人人都不能自持,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如果沒有本地士族豪門的支援,單靠個人能力是無法駕馭天下的,江山是打下來的,不是求下來的,所以在劉備集團打下益州之後,劉備在自知漢獻帝還活著的情況下,自立為漢中王。
-
3 # 陽光明貞
善惡都是為了謀取利益,這是人的本性。人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創造安全謀取發展,在亂世更是如此。所以,在潛意識裡我們總是希望別人無私奉獻吃苦耐勞捨己為人,劉備確實是個追求善良和仁義的人,但他得首先需要生存,生存就得遵行生存法則那就是弱肉強食,這是自然規律不可違背,否則即便生存也很困難何談建功立業?曹操就現實的多,他的寧負天下人天下勿負我,就是亂世的真實寫照。大奸實忠大忠實奸,非自主自明命運造化而已。
-
4 # 德全不畏
我也有同感,小時候感覺劉備是個憂國憂民的志士。現在,隨著對歷史的深入瞭解,發現劉備並非如此。他的每一次行動都被稱為道德標杆,然而每一次行動的結果都不符合“道德”標準。看一下這些事情,都很有意思。
第二件事。劉備走投無路時,投奔好友公孫瓚。公孫瓚安置了劉備,最後劉備卻帶著趙雲離開了公孫瓚。趙雲是公孫瓚手下的將領,劉備卻毫不猶豫的挖走了趙雲。
第三件事。陶謙的徐州受到威脅時,劉備應邀救援徐州。徐州之圍解決後,陶謙要讓劉備做徐州父母官,劉備拒絕了。不知道為什麼,陶謙此後數次力邀,好像不把徐州的權力交給劉備,就不開心。劉備最後,為了不讓陶謙傷心,才勉為其難的接受。
第四件事。劉備投靠劉表之後,四處結納荊州人才,擴充勢力。沒有絲毫回報劉表的意思,最後把荊州變成了自己的根據地。
第五件事。益州的劉璋與漢中張魯發生衝突,劉璋請求劉備的支援。劉備帥軍入川后,居然反客為主,與劉璋兵戎相見。打敗劉璋後,把益州變成了自己的地盤。
-
5 # 琅琊閣少主z
因為小時候的我們單純,長大了便見識多了,有了自己的思考。
然而對於劉備的評價,大多源於《三國演義》,我們小時候看到的劉備形象也多源於此,自然覺得他仁義無雙。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的開拓,我們越來越覺得劉備是虛偽、做作之人,這也無可厚非。
但小說畢竟是小說,倘若說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是個仁君,是個偽君子,我覺得都是可以說得通的,但若要評論歷史上的劉備,則未免有些片面了。劉備是個帝王,一路走來經歷了多少磨難,他的堅韌不拔是可敬的,至於說他虛偽之類的話,一來是小說篡改,二來也不過是為了收買人心罷了,都是帝王心術,沒什麼好指責的地方。
其實每一部名著,不同的階段都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心智的成熟,對任何人和事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這本就是個再正常不過的事。
-
6 # 巽芳公子
劉備不是偽君子,乃是真君子。如果你還覺得劉備是偽君子,只能說明你的道德觀,歷史觀有問題。
說劉備偽君子的不外乎兩件事,一是摔孩子,二是奪取益州。首先摔孩子是羅貫中虛構的,而羅貫中是尊劉的,他寫這個事不是黑劉備的,只是被讀者過度解讀了。
再說奪取益州,請問劉備奪取益州後殺了劉璋嗎?不僅沒有還善待之。亂世之中,劉備欲成就大業,從競爭對手那搶地盤有什麼錯,難道要當個老好人被曹操消滅?
縱觀劉備一生,他沒有對不起任何人,相反他仗義的事蹟特別多,詳情可看我以前的問答或文章。評價一個人是不是偽君子要看他做了什麼而不是看起來像什麼。
-
7 # 草堂問茶007
劉備是什麼樣的人,跟我們每個讀者的三觀有關。
小時候,我們的腦子裡只有好人和壞人。羅貫中寫的時候,就是有導向性的,這種貶曹揚劉的思想很容易被我們所接受。
長大以後,我們的價值觀裡面除了好人和壞人,有了多維度的評價。
首先古人忠孝思想己經不能全盤被現代人接受,我們有了更多西方強者為王 的思想。現代人很多喜歡曹操,認為他有本事,有謀力,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了。而劉備,不過是一個只會哭,沒有大本領的人,如果沒有關張,諸葛亮,那他怎麼可能成事呢?等於天下是別人幫他打的。
其實劉備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能讓聚攏這些一等一的高手。諸葛亮本是世外高人,關張趙雲也不是普通的求官慕虛榮,貪富貴的人,為什麼會死心踏地的跟著劉備?甚至諸葛亮為了他的託孤之恩,鞠躬盡悴,死而後己。一個偽君子可以做到嗎?
劉備是德行深厚的人。不管現代人是否相信他摔孩子是真的心疼趙雲,帶著20萬難民真的是宅心仁厚,不送他人狄盧馬是心地純良,他終究僅憑著自己的人格魅力,建立了無可匹敵的天團。如果是偽君子,豈不是神一級的水平?
-
8 # 339548145
偽君子也是君子,而且比小人更可怕。劉備給我印象最深的偽君子行為就是以1500兵力打著保護徐州的名號叫板曹操5萬大軍。由此得到徐州。第二次是打著剿匪名義參加曹操討伐袁術的行動。此舉不僅打破了曹操一人獨吞天下歸心的想法,也為自己推行正統掙足了好名聲。這兩件事實際上劉備做與不做都不會影響事情的發展,但是他都邀買了大量的人心,算是事情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們做事有的時候也要學學劉備,眼光放長遠,當自己的資本不足以支撐野心的時候,就不要死守那一畝三分地。放出去換一個好名聲那就是利大於弊的交換。敢舍會舍,這是一個大智慧,陰謀與陽謀只不過是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罷了,而且活到現在我也漸漸發現,善用計謀的人往往比直截了當處理問題的人活的長也活的好。就像太極心法裡說的,柔弱勝剛強。所以劉備不算什麼真君子偽君子,他就是一個善於使用厚黑之術的人,或者說是一個商人思維的政治家。
-
9 # 帝國五千年
現在人言劉備是偽君子只不過是人云亦云,更多的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大多是人更想劉備的性格卻想做曹操。
為何會說劉備仁義,東漢末年三國出於亂世。劉備從一個落魄的漢室後裔能成為一國的皇帝,既無法靠家族支撐也沒有靠殺戮來登上高位,靠的就是知人善任和仁義之心最後才成就帝業。
劉平看不慣劉備就派刺客去暗殺劉備,夜間刺客來到劉備房間,正準備動手劉備看到刺客也並沒有懼怕和逃跑而是以禮相待,劉備也並不知道此人是來刺殺他的。他只把此人當做普通百姓對待,刺客受到如此恩惠便放棄刺殺劉備,而且將事情告訴劉備。假如劉備是偽君子難道經常殺人的刺客會手下留情嗎?
所以劉備並非假仁假義而是真仁義,劉備從二十多歲起兵到六十歲稱帝一直到逝世也沒有做不仁義之事,不過千年之後卻背上了偽君子的頭銜。
-
10 # 史說新知
劉備既不是仁君也不是偽君子,而是一個情商極高的聰明人!
他總是能夠抓住細節,把握重點,對事如此,對人也是如此。
比如關羽張飛,他們重視的是情義,劉備就把他們當手足。甚至當張飛丟了劉備妻小的時候,他竟當著所有人的面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可以回顧一下,但凡跟劉備接觸的,哪一個不是如此?
我經常會舉一個例子:你女朋友想吃蘋果,結果你花了很多錢給她買榴蓮,她會說你好嗎?
-
11 # 親一
《三國演義》作為一本小說,主角是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除主角外,著墨更多的是關、張、趙這些大將,作為集團首領的劉備著墨偏少,簡而言之就是“形象蒼白”,我們看劉備一生的履歷,赤壁之戰前一塊像樣的地盤都沒有,赤壁之戰後,209年擁有江南四郡,211年便領兵進蜀,214年平定益州,217年又和曹操爭漢中到219年平定漢中,221年稱帝,同年七月便領兵伐吳,222年慘敗,223年病死,一生都在征戰中,而且其一生幹過的很多事,為了突出其他角色的性格,而安在了其他角色身上,比如鞭打郵督安給了張飛,火燒博望坡安給了諸葛亮等等,這些都造成劉備的角色形象蒼白
另外,作為一個明君實則梟雄的劉備“仁德愛民”和“尊賢禮士”這兩大特徵中,我估計問一下大家記得劉備幹過什麼“尊賢禮士”的事兒?估計很多人只記得諸葛亮、趙雲,少數說的出魏延,還有麼?估計很多人都答不出來,益州系將領黃權在夷陵之戰後被迫投降曹操,劉備認為夷陵之戰戰敗是自己的責任,而善待黃權的妻子(請參考裴注《三國志.蜀書.黃權傳》),還有劉巴,這貨在赤壁之戰後沒有選擇劉備而歸順了曹操,劉備收復江南四郡的時候,劉巴一再阻撓,劉備平定江南四郡後,劉巴先去了交趾,又跑到了益州,劉備平定益州的時候,劉巴又一次的阻撓,一直到劉備平定益州的時候,劉巴才歸順,劉備在攻打成都的時候,下令“其有害巴著,誅其三族”(《三國志.劉巴傳》)
再來看看另一個特徵“仁德愛民”,《三國演義》中寫的倒是不少,但是又有些過了,比如書中的第41回寫劉備攜民渡江,見百姓扶老攜幼,哭聲不絕,劉備不禁大慟,這是合乎情理的,與他後來甘冒生命危險也不拋棄百姓的行為是一致的,但是書中緊接著寫“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這就有些過了,太不真實了,老羅一心想美化劉備,但誇張了,就有些“偽”了
書中第42回的,趙雲救阿斗交到劉備的手中,劉備接之,擲之於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還誕生了一個俗語“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似乎也是“偽”,但是在古代爭奪天下的政治人物中,心腹大將有時比妻子更重要,想想劉備的祖宗劉邦拋棄妻子多少次?古今道德觀念有異,亂世英雄與普通百姓的選擇也不同,對此不能簡單化的理解。
最後,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也被有些人認為是“偽”,這樣說,不僅是貶低了劉備也貶低了諸葛亮,還是陳壽在《先主傳》後的評價比較公允“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以上,個人角色魯迅先生的評價頗有代表性“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似偽”(語出《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四篇《元明傳來之講史》上)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只是一個小說人物,其言行確有“似偽”之處,但從形象的來說“長厚”基本上真實,但”不是偽“
-
12 # 鄧眼看世界
曹操攻破荊州,劉備倉皇出逃江夏,居然帶著數萬百姓一起逃。這是收買人心嗎?妻兒性命都不保的狀態下,利己的人會不先考慮最基本的需求保障,反而還在考慮收買人心嗎?對比當年跑路的劉邦,他老人家可是直接把兒女踢下馬車的!他只有在自己性命保障的前提下才會在關中約法三章展現仁義收買人心。這才是利己主義者的本質特徵,先談個人飽暖再談理想蒼生。然而劉備在最艱難最危險的時候,依舊在踐行保護蒼生的所謂收買人心的理想主義。
並且,劉備一生處處都是這種先理想後利己的事例。非理想主義者絕對不會在自身條件非常安逸,有各種退路的前提下,拋棄安逸而去做一件沒有退路的冒險。
而劉備離開曹操時做的就是這麼一件事。
劉備如果認為袁紹會贏曹操才跑路的話,他大可以直接先去投靠袁紹,而不是做風險更高的單幹,最後還落得個關老弟失聯妻離子散。
這不是野心可以解釋的,野心家雖然野心大,但是有腦子計算成本風險。劉備有腦子嗎?有。但是他的行為對於利己主義者來說卻是沒腦子。
劉備沒有跑直接跑去投靠袁紹,他是回到徐州重新創業。他是被曹操再次打敗無路可逃時再去投靠曹操的敵人袁紹的。
這些行為,實用主義的野心家諸如司馬懿之流是做不到的,他們會計算冒險的成本,他們會精打細算,什麼行動能利益最大化就採取該行動,他們絕對不會拋棄已經取得的地位、財富、人脈、資本,跑出去冒險創業,他們會在強大的曹操面前匍匐稱臣,然後在期望值最大的時候冒險來個高平陵之變。這才是我們大多數人能夠理解的行為。
像劉備曹操這種,經常在條件安逸還有後路的前提下冒巨大風險幹事的行為,(比如親自帶兵去敵後燒烏巢,明知大勢已去還要傾全力打東吳)。大多數人是不理解的,利己主義者只能用為關老弟報仇失去了理智,戰術訛詐,收買人心,權術套路的名目來解釋夷陵兵敗、劉備託孤、帶百姓出逃等等事件。
而理想主義的曹劉是如何評價實用主義者們的呢?“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你我英雄,幹大事不惜性命,不惜一切代價,捨命忘己,只為大義。
-
13 # 周先生89218
劉備沒有變。仍舊是劉備,只是你在變了,小時候天真純潔 看問題很簡單,長大了隨著學歷提髙看問題有自己的思考所以發生變化了。
-
14 # 南豪星會
我也有同感,小時候單純,一看見劉備每次都做好事,為漢室江山鞠躬盡卒,死而後已,就以為他是好人,把反漢室的曹操做為亂臣賊子。
-
15 # 國風1974
你好,我是國風!
當年蘇東坡與佛印坐地參禪,蘇東坡一睜眼,看著一身土黃衲衣麵皮也是土黃的佛印,突然心生調謔。便對佛印說:你看我這麼坐著像什麼?佛印說:我看你這麼坐著像一尊佛!蘇東坡狡猾的一笑說你猜我看你像什麼?佛印問像什麼?蘇東坡大笑道:我看你像一坨屎!佛印笑了笑沒有說什麼。然後他就把這事當成一段笑話回家說給他的小妹聽。誰知他小妹聽後冷冷地笑了一笑說:就你這清修,還參禪呢!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這個世界上全是佛,你看人像屎你說你心中有什麼?據說蘇東坡大慚而退,過後還向佛印道了歉。
-
16 # 曹銳
毛主席評價劉備: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
眾所周知,劉備出身貧寒,而立之年還靠賣草蓆為生。武不能安邦,文不能定國,沒錢沒人脈,白手起家,靠一個子虛烏有的中山靖王之後頭銜,連吹帶蒙竟然打下一片江山,建立蜀漢政權,鼎足三分天下之勢。名副其實的人傑,是個高情商,善手段,城府極深之人,可以當之無愧為厚黑學的鼻祖。
一、組建團隊,桃園結義有了關羽和張飛兩個生死兄弟,關張二人武藝超群,有萬夫不當之勇,最起碼在開始起事時,有自己的死黨,可以保證人身安全,要不然就憑劉備的兩下子,可能剛露頭就被斬於馬下了。三顧茅廬得諸葛孔明,為三分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輔佐,就不會有以後的三國了。
二,籠絡人心,簡單說,劉關張三人出同車,餐同桌,臥同榻。一句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把關羽張飛感動的一塌糊塗,死保劉備,永無二心。還有萬軍叢中摔阿斗,盔甲贈嚴顏,北海郡救孔融等等,樹起所謂的仁義旗幟,引得四方英雄紛紛來投。
三、能屈伸,圖霸業,數次兵敗如山倒,賠光了本錢,依然堅持,毫不氣餒,不忘初心,具備了天下能成就大事的英雄氣概。
後人對劉備的評價眾說紛紜,這個問題就見仁見智了。不管怎麼說他畢竟成就了大業,不枉人間來一回。最後用魯迅先生一句話結束本文吧:“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智而近妖”。
-
17 # 荊州四哥之打工行記
我是從十二歲左右看的《三國演義》,那時候對裡面的情節還不是很瞭解,只喜歡看武打的畫面。所以對於蜀漢這邊還是一定的情懷。做人要像劉備那樣仁義,武將要像關羽張飛趙雲一般,軍師當然是諸葛亮。後來隨著慢慢的長大,知道三國是一個各方面都充滿人才的時代。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乃至一方之主,在中國的歷史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所謂亂世出英雄。劉備,漢昭烈帝,蜀漢的開國之君。在那眾星燦爛的年代,如果是一個偽君子,我想是做不到一國之君的。剛開始劉備只是一個織蓆販祿之輩,但他始終有個遠大的理想,並且是要想方設法的去完成,這點已經超過大多數人。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謙恭待人,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寬以待人,心胸廣闊。如果是個偽君子會有那麼多人的跟隨。臥龍鳳雛哪個不是當代英傑,會看不出一個人的真偽。更有生死相隨的關張趙等,光是這幾點已經能夠看出劉備不是偽君子。當然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和不足。對於評價一個人的品行,都會有不同的觀點。這也只是我的個人觀點。但在歷史的天空下能夠把一個人當成主角被記錄下來,我想品行也不會差到哪裡。
-
18 # 安漢縣嘉陵江撿石人
我個人覺得,劉備並非仁君,也非偽君子,而是當時的一個強者,一代梟雄。《三國演義》視蜀漢為正統,因此把劉備的形象往高大上方向塑造。比如桃園結義,就是虛構。劉備當時實際上是地方上一個豪強,關羽張飛都是手下的小弟,應該並未有結義的事情。而且劉備的武藝,應該還在關羽張飛之上,否則怎麼當老大?
細數劉備的經歷,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後來又謀奪了宗親劉璋的地盤。仁君這樣的帽子是不能可能戴在劉備的頭上的。但是劉備也從未有過殘害百姓的事蹟。而且劉備比較大度,比如張任因為抵抗劉備而被處死,但是劉備不但赦免了他的家人,並且還讓他的後人得到任用。所以說劉備待人還是比較寬厚的,不然像諸葛亮這樣的人為什麼會投靠他呢?
劉備雖然也是漢室宗親,但是當時的家庭已經破落,靠親戚的支援才能完成學業,可謂是白手起家。之後的經歷也是極其坎坷複雜,50多歲才取得西川和荊州的基業。在當時人均壽命極低的情況下,可以說是極為難得,也極其的勵志了,可謂一代梟雄。在三國那種極其複雜的社會環境下,為了生存,投靠強者是很自然的事情。劉備的行為也沒什麼好指責的。因為《三國演義》拔高了他的形象,與事實當然有差距,因此給人以虛偽的印象。
-
19 # 康康重組紅樓夢
我看三國演義已經是半大的人了,就這樣也看的我忘記了別的,只看見三兄弟義結金蘭、同仇敵愾、看的我熱血沸騰!恨不得即刻也出去行走江湖,結識一些朋友!呼朋喚友的咋呼一片!
我只聽見別人怎麼評價自己就跟著評價,再加上劉備在三國演義是主角,電視劇推崇結義是正義,和大眾的心態合拍,並不會新增另外的背景去看待事情的本身,而長大後不同,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會根據事件本身所處的環境再去分析對錯,一個事情往往分兩面去看,這長大的代價,人的心態變化是多可怕的事情,這也就是人心複雜的由來!
-
20 # 無鋒老劍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那麼王者呢,是否也是不仁呢?
似乎當思想達到至高,“不仁”便是一種特徵了。細品品,這個“仁”應是道德意義上的,是“小仁”;而聖人、王者胸懷的應是“大仁”,也就是對天下蒼生的普遍悲憫、對世事萬物的一視同仁。
大仁、小仁由於著眼點不同、高度不同,二者表現總是矛盾的。劉備是個糾結的王者,糾結在於“大仁、小仁”同聚一身,時而道德滿滿,忠厚仁愛;時而又順勢趨利,為“大仁”而拋開道德。
同時代的曹操可能心理陰影要小一些,大仁在身,卻無道德約束,這也是他被詬病千年的原因吧。
咱們普通百姓看書聽史,總願用道德觀去評價王者,也許是個偏頗,畢竟能夠成為替天地打工的雄或聖人,“不仁、大仁”才應該是他們的核心特徵。
回覆列表
小時候,人很單純,愛憎分明,非白即黑,所以看劉備很仁義;等長大後,隨著自身閱歷的增長,看問題的角度更加多元化,再看劉備就是一個具有複雜個性的人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