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獨一無貳519

    這種人,總覺得自己委屈,嫌棄父母窮,給他們的太少,羨慕有錢、有權的父母,自己也沒啥本事,別人都惹不起只有和父母吼

  • 22 # 心理幸運樹

    對父母有孝心,但是有時跟父母說話不耐煩,還時常吼叫,這種人是什麼心態?

    如果只是偶爾對父母這樣不用擔心,因為人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

    但如果是經常性的並且只和父母溝通的時候出現這樣的情緒,那麼說明對父母有不滿的心理。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TA還是去盡孝心,盡責任,但是雙方互動特別是溝通的時候,還是難以控制自己的真實情緒流露。

    糾其根源,是父母和子女之間沒有建立一種良好的正常的關係,兩個人不能正常的相處和交流,這其實無關道德,和子女的孝心不孝心也扯不上關係。

    子女和父母之間一直是這種交流方式,父母在小時候就是這樣和孩子溝通,子女也學著如此方式和父母交流,一直延續到長大。

    二、對抗的心理

    父母對子女從小就控制慾太強或者管控過多,一直到子女長大都是這樣,這讓子女很反感,所以一和父母溝通,內心就會產生對抗的心理。無論父母說什麼,不管對錯,都要反抗。

    三、厭煩的心理

    父母的某些言語或者行為給子女的生活帶來了困擾,或者父母給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裡壓力。在子女無力解決或者無法擺脫的時候會產生厭煩父母的心理。

    四、發洩的心理

    本身子女的思想不成熟,當自己在外界產生不良的情緒時,不好發洩在外面,只有發洩在最親近的父母身上,因為容易取得父母原諒,發洩成本最低。

    五、苛責的心理

    比如父母因為固執不聽勸給自己造成損害,或給子女帶來很多麻煩;或者父母因為年紀大了,很多事情做不到位,因而產生對父母批評責怪的心理。

    六、怨恨的心理

    對父母一直有心結,也許是為人父母的有些做法欠妥當,或者是父母的某些行為、言語做法曾深深傷害過子女,給子女的心理造成的傷害,以至於長大成人,都還有陰影存在,由此心裡是對父母有怨恨的。

    在子女小的時候,父母沒有能夠給予子女正常的愛,並且沒有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或者有些父母的關係非常不好,孩子是從一個缺乏足夠愛的家庭長大的。

    有些父母對孩子管控過多、管控過於嚴厲;還有的父母自私自利,從來不管孩子,根本對孩子不負責任;

    還有的父母說話粗暴,對孩子大孔大叫,要麼非打即罵;還有的父母從來不在乎孩子的尊嚴,甚至會冷嘲熱諷的打擊孩子的尊嚴;還有的父母對待孩子不平等,厚此薄彼等等。

    只能說當年的傷害太大了,以至於造成子女成年之後仍然擺脫不了父母帶給自己的心理影響。儘管TA內心對父母是有不滿的,但是作為一個正直的人,TA一方面內心深處對於父母是感激的,是愛的,一方面會受到良心和道德的約束。

    所以TA還是會去孝順父母,但是心頭的結難以開啟,這種糾結感就一直在,會體現在和父母相處過程中產生衝突不斷,自己心中也會一直為此痛苦。

    總之,父母已經年紀大了,處於弱勢,作為子女的畢竟是從各個方面都要比父母強很多,只能學著慢慢的撫平自己內心的創傷,並嘗試用客觀的角度去理解並寬容父母吧!

    有些父母一輩子也不會意識到自己對子女的傷害,他們也許永遠也不會和兒女說句對不起!不是他們不想,是因為眼界低所造成的無知。

    比父母站的高看得遠的兒女們,要去嘗試著拯救自己,不要用父母所犯得錯誤,來懲罰自己,不要讓這種痛苦的糾結情緒伴隨自己一生。而因此和父母的關係一輩子都磕磕絆絆的,這種結果無論對誰而言都是一種遺憾。

  • 23 # 藍心情感樹

    對父母有孝心,但是有時跟父母說話不耐煩,還時常吼叫,主要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也就是父母對我的養育態度影響,導致的子女和父母的溝通和情感表達兩方面產生問題。

    很多做子女的都是這樣對待父母的,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親子關係”,相愛相殺,相愛相互傷害。就像徐崢導演的《囧媽》中母子的關係。

    長大後的子女不會給父母擁抱,去看父母時,總是在忙自己的電話,覺得人到了父母跟前,給父母買了東西就是孝敬了。

    自己總是忙於掙錢,忙於生意,父母有事情求助是,總是讓父母等待自己的空閒時間。然後子女從來不會去考慮父母的內心需求,總是讓父母等著自己,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

    當父母沒有按照自己認為的合理的方式做事情時,依照自己為父母好,怕父母受騙的好心,對父母發脾氣。從不會和父母好好溝通,聽聽父母年輕時輝煌的過去,父母擁有的夢想。

    子女小時候因為自己弱小,需要依靠父母給予安全感。長大後子女見識廣了,覺得經歷的多,懂得更多。而父母越來越老,越來越與社會脫節。父母對待子女還是一如既往地愛,還是用原始的方式去愛。適應現代資訊社會的子女覺得兩代人的代溝越來越深,無法溝通。

    子女開始逆反,覺得父母不懂自己的心意,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孤陋寡聞,不願與父母進一步交流,溝通。

    因為,我們從小沒有學會如何和親人表達感情,更好地溝通。

    因為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較大的生活壓力,導致子女內心壓力較大,對父母沒有耐心。

    因為子女對父母喜歡報喜不報憂,自己內心積壓著生活的不順和憤懣。當父母給你將一些家常話或者對你表示關心時,子女總是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覺得被控制,進而產生不耐煩。

  • 24 # 幸福一生40749441

    我現在在服侍我的母親,她有時不聽話,真的很煩,我自己的身體也不好,多轉幾個身,就頭暈加上花粉過敏,真是苦不堪言,

  • 25 # 曉晴說愛

    對父母有孝心,但是有時跟父母說話不耐煩,還時常吼叫,這種人是什麼心態?

    需要先糾正一下,跟父母說話不耐煩,甚至時常吼叫,這和孝心沒多大關係,這是一個尊重和尊敬的問題。

    古人云: 孝以德為本,百善孝為先。

    在漢代人趙岐所著的《十三經注疏》中,趙岐說:“於禮有不孝者三,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

    對於古人的孝道,這裡就不多言了。因為,我們的重點是要說說心態的事兒。

    “在父母的眼裡,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也許你也聽過長輩們有這樣的說法,事實上,也果真如此。

    有了這樣基本的認識,我們就可以談心態的事兒了。心裡是裝著孝心的,為什麼還表現出對父母不耐煩,甚至敢衝著父母吼叫呢?

    心態之一——真實

    儘管你天天接觸許多許多的人,基本上也都是表面上裝裝樣子,你很難知道一個人最真實的狀態是什麼。

    就你自己也一樣,在不同的環境裡你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朋友那裡,你得扮演一個哥們兒的角色。在領導那裡,你得扮演一個下屬的角色。在老婆那裡,你得扮演一個老公的角色。在孩子那裡,你得扮演一個父親的角色。

    你可以仔細想想在各個環境裡的你自己,是不是表現都有所不同呢?那就是因為你在角色裡。

    一個人,呈現自己最真實的狀態,要麼就是在只有你一個人的時候,要麼就是在父母面前了。

    除了在父母面前,你都需要裝出一個你自己,也正所謂你要賦予自己一個角色。

    你一定要問,在父母面前,我們不是也在扮演一個兒子或者女兒的角色嗎?這一點,我是承認的。可是,這個角色,你演的成分非常的低。

    自打你從孃胎裡出來,你就把最真實的你自己呈現給你的父母了。從小到大你的父母是看著你長起來的,雖然你是一個兒子或女兒的角色,但你基本上不需要去演。

    正因為真實,孩子在父母面前,才最容易讓自己的喜怒哀樂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現出來。那種不耐煩的情緒,那種發脾氣的狀態,正是你真實的自己。

    心態之二——鬆弛

    在領導面前,你的神經是緊繃著的。在朋友面前,你必須顯得你很夠義氣。在老婆面前,你得展現出一個男人的紳士風度。也正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你需要演,所以你很難做到鬆弛。

    人在緊張的時候,說話,大腦會高速運轉,讓你只說你該說的話。做事,大腦也會高速運轉,讓你只做你應該做的事。

    可人在鬆弛的時候,就不同了。無論說話還是做事,腦子裡緊繃的那根弦沒有了,所以就很容易口無遮攔,也很容易有衝動之舉。

    狀態越鬆弛,說話做事越不走腦。

    在領導面前,在朋友面前,在老婆面前,在孩子面前,在父母面前,你腦子裡繃著的那根神經,是越來越放鬆的。

    從以上兩點,一個真實,一個鬆弛,其實你就已經明白了,這都是自然而為之,並非有意要什麼心態。換言之,根本就沒有心態。因為,說這些話、做這些事兒的時候,壓根兒也沒多想。

    如果在父母面前,你都要裝一下,你都要演一下的話,恐怕再談孝順都有點兒奢侈了。

    就我的體驗,那些越是在父母面前真實、鬆弛的人,越是對父母孝順。越是在父母面前“裝”“演”的人,談起一片孝心,就越是虛偽。

  • 26 # 白雲心事雜貨鋪

    對父母有孝心,但有時跟父母說話不耐煩,還時常吼叫,這種人什麼心態?

    對於這個問題,你願意聽聽我的看法嗎?你說的情況並不屬於個別現象,其實有時候吼父母就像吼孩子,可能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太嘮叨

    人們常說,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長不大。所以父母就會像你小時候那樣,事無鉅細都想管。比如多喝水了,下雨打傘了,注意休息……,有時候,父母會重複交代一件事,他們還以為自己是第一次。其實,嘮叨就是愛。

    對付嘮叨,如果不喜歡,最好的方法是左耳進右耳出。

    2、代溝

    其實,他們也是出於好意,不計較就不會生氣。

    你永遠可以選擇做自己。

    3、自己的壓力

    現在的人,生活工作壓力都很大,難免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遇到父母嘮叨,可能會造成情緒崩潰。

    其實,只要孝敬父母就好,一家人在一起,難免磕磕碰碰,有時候吵架也是一種交流。

    不過,要想減少類似衝突,你不但要允許父母嘮叨,也不要試圖糾正他們大半輩子根深蒂固的觀念,因為難度會很大,改變的可能性也很小。

    針對這種情況 ,你是不是願意嘗試一下,改變自己?

    改變不如適應,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能和父母和諧相處的人,人際關係一定不會差到哪去。

    你吼過父母嗎?是什麼情況?

  • 27 # 手機使用者51515273664

    我是做家政服務的,每個月有7000左右的收入但爸生病不能自理只能放棄工作回家侍候爸媽。老媽是個自由人,我行我素慣了。老爸是個有個性愛乾淨的人,所以因為衛生問題經常和老媽弄的不愉快。

    自己也經常和自己說_要接受爸媽的缺點。

    還是耐心沒到位啊

  • 28 # 民俗展播大篷車

    題主所述問題,我表示理解。也給出我的解讀。

    我們都是凡人,而且現在的“凡人”都生活壓力大,該負責該打理的事太多,一時找不到統籌兼顧萬全之策,不由得心煩意亂、窩火憋氣,有了發洩一統的衝動。這火可能發給自己的,抱怨自己無能,無力擺平生活林林總總各事,也會抱怨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多麻煩事……但在沒有發洩口時,恰遇父母“嘮叨”,無疑火上澆油,火氣厭氣迅速攀升,剛剛對父母的歉意會讓升起的無名火吞噬,會不理智地吼幾句發洩……

    在外人看來,感覺這種行為是對父母的不敬、不孝。是的,不能說這行為恰當。但就此給對方打上“不孝”烙印,未免草率!

    古語說:人不風流只為貧。試想:天下有盼父母過的差點才開心的人嗎?

    我不是給不孝人開脫,絕對不是!盡孝,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一旦超出子女承受範圍,不同程度的“不孝”行為就會出現。

    現代人生活壓力,隨時代的進步,生活壓力也同步加大!“倆小四老一兒”現象已經出現!倆小有工作、有固定收入,四老有退休金,可能壓力小點。但生活壓力最大的就是收入低還沒保障的農民!中國有洋洋8億農民,按李克強總理“中國有好多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收入標準來打理方方面面開銷,水費電費學費話費暖氣費氣費……這些生活必須費用,誰能躲過?而1000元的收入,又能給父母多少“盡孝”金?何況純種地的農民,遠遠達不到月入千元標準?

    很多人在問:為什麼農民工那麼辛苦還要出來打工?

    有人疑惑:為什麼農村那麼多“不肖子孫”?

    還有人不理解:為什麼農村人有病扛著不去看?生活中不捨得花錢優待自己?

    一句話回答所有問題:都是缺錢惹的禍!

    人,都想做個孝子,都想讓家人活的風風光光的。但現實制約了這個美好願望。

    記住:盡孝也是有成本的!

    從人性本質看,沒有誰盼望親人受苦受累。但農村確實有自己大魚大肉、父母啃饅頭的衣冠禽獸。但不要把那些“吼”父母幾句的人,簡單打上不孝烙印。請理解“有孝心,無孝力”的現象存在!理解生活不易。理解萬歲!

  • 29 # 終被南風吹做雪

    對父母吼叫,是件不好的事,這和性格有關係!子女,誰都想言和語順的對父母說話,但有的子女就是控制不了自已的情緒,或許父母講話嘮叨了,引發了子女的情緒。

  • 30 # 使用者5227786733947

    天上人間,這些做兒子的,一咔對父母親吼吆???不顧及吼叫的人,是很愛他的父母親!!!真讓人心寒至極!!!!悲哀加無奈!!!失望加絕望!!!!!!無語了!!!!

  • 31 # 雪靈芝14

    同感同感事後後悔不已,我媽媽把從小時候到現在所有的委屈每年都會叨叨叨一遍平時還不算,心情好的時候還耐心聽他說,她越,說越來勁,無語了。

  • 32 # 已實名

    我就是有時候對母親很不耐煩,說話聲也很大。每次過後就後悔,有時候也偷著哭。但是總是反覆。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我感覺很對不起母親,不孝順。如果母親不在了我會非常非常痛苦。我相信自己會有報應的。希望大家珍惜眼前人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媽一枚,沒有學歷也沒有社交圈有什麼好的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