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薈文
-
2 # 菊香齋
這話說的,簡直可以把顏真卿笑活了。[我想靜靜]
不可否認,顏真卿的為人以及他的書法都堪稱一代楷模。或者也可以這樣說,就書法而言,顏真卿是王羲之之後又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他對後世影響之大、福澤之深怕是沒有幾人可以比肩的。像柳公權、蘇軾、蔡襄、米芾、董其昌、劉庸、何紹基、尹秉綬、翁同和、傅山、王鐸、錢灃、譚延闓、華世奎…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家巨匠,都曾字出顏門!
所以,如果想要對書法有個通盤全面的瞭解,那顏體喜不喜歡都是得略知一二的。
儘管我也十分喜歡他的《大麻姑仙壇記》以及《裴將軍帖》,但我們還是不能如此狹隘武斷的說,不喜顏體就不懂藝術就是外行。
畢竟,一枝獨秀不是春啊,藝術是講究百花齊放丶百家爭鳴的。何況人的口味是不一樣的,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嘛,我們可以喜歡欣賞顏體,但不能強迫別人也喜歡。
中國書法群山疊嶂,奇峰林立,至於走哪條路?進哪座山?那是要憑天賦、又要講機緣的。您說呢?
-
3 # zhenqu
這種說法是很偏面的,需要認真認識一下顏體,瞭解一下顏真卿。
顏體由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創,和柳公權合稱為“顏柳”,有“顏筋柳骨”的說法。“顏體”是針對顏真卿的楷書而言的,其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
顏真卿開拓了書藝的嶄新的話恢巨集境界:從特點上論,顏體形顧之簇新、法度之嚴峻、氣勢之磅礴前無古人。從美學上論,顏體端莊美、陽剛美、人工美,數美並舉,幽為後世立則。從時代論,唐初承晉宋餘緒,未能自立,顏體一出,唐鬥壇所鑄新體成為盛唐氣象鮮明柄志之一。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巨集,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書法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是極具個性化,每個人的理解可以允許不同,藝術也無高低之分。
-
4 # 冰冷沙洲
記得我小時候在鎮上的百貨商店裡買的第一本字帖就是顏真卿的《多寶塔碑》,覺得這毛筆字好有氣勢,於是臨寫了一段時間,只是沒有老師教,堅持不了。現在回想起來,能留傳下來的並且讓你喜歡的書法就是藝術。
-
5 # 廖晨巨集
這樣的說法太偏激了!楷書的四大體都很重要,顏體,柳體,歐體,趙體各有所長,應該深入淺出的學習四大體,形成自己的書寫筆法,從結構上找突破,章法要嚴謹!
-
6 # 石墨齋主人
這句話有此片面。首先我們要弄清什麼是藝術?百度裡的解釋是:“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藝術形象地反映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顏體是顏、柳、歐、趙四大楷書中的一種。顏體之所以被世人所推崇,是因為顏體作為楷體的一種,具有獨特的模範性。不少書法家是通過先學習顏體而自成一家的。但就書法方面而言,懂不懂藝術與喜不喜歡不是一回事。只是在書法方面,我建議朋友們對顏體必須有所瞭解。相信愛好書法的人或多或少了解或臨習過顏體。如果一個人的書法水平要達到一定的境界,不一定要喜歡或全懂顏體,因為自古至今書法名家無數,而且書法水平各有千秋。這些名家的書法同樣是可以學習的。相信當今不喜歡顏體的人確有不少,但不能說這些人都不懂藝術,就是外行。
-
7 # 彭玄郎
書法名家繁多,喜歡那個的和不喜歡誰的並不能說明不懂書法。這是個人審美風格與審美觀的問題。更談不上懂不懂藝術的問題了。
-
8 # 愛素描art
初學顏體,是因其字渾厚大氣,筆法規範有力。顏真卿四十多寫多寶塔,老年寫麻姑仙壇記。我寫柳體和顏體,他們各有各的特色,寫字效果各有千秋。喜歡田英章是因為你帶有了現代人最淺顯的審美觀,如果多看些碑帖瞭解一些書法的東西有書法底蘊,審美和見解會更好。顏真卿的字帖是經過時間歷史檢驗的,對於學習書法有莫大的價值和引導作用。他的字不是不好看,而是帶有自己作為魯郡公的大氣雄渾。
最重要的是,入門學習顏體,基礎會打的很牢固。
-
9 # 周毛新書法藝術
就書法的書體而言,僅按篆、隸、草、行、楷來分就是幾大類。而每一類又包含了許多書體。不喜歡其中某種書體,並不等於不懂藝術。
-
10 # 滿意夢之家
不喜歡顏體,是不是就是不懂藝術,就是外行?
我的答案是:未必!書法家,藝術家,都是有個性的,同是書法愛好者:有的喜歡曹全碑、有的喜歡柳公權、有的喜歡張黑女、有的喜歡新魏碑。既然各有各的喜歡,也就有各有各的不喜歡。比如:我就欣賞不來瘦金體。所以,喜歡什麼體,不喜歡什麼體完全是各自的個性。與藝術造詣無關。
-
11 # 羽枡
讓一個識字的中中國人承認自己對於書法是個外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這無異於宣告自己是個文盲。大家似乎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寫字就等於書法,識字就等於審美。
但是,潛意識裡似乎又覺得有些底氣不足,面對一幅作品,無論是提出表揚還是批評,都說不出所以然來。好在哪裡,或者差在哪裡,搞不清楚。
這大概就是當前很多人面對書法藝術時的矛盾心理。
如果是面對芭蕾、歌劇、京劇等等那些不那麼熟悉的藝術門類,或者諸如抽象派、印象派、現代派之類的藝術作品,大多數人都願意承認自己是個外行,遇到自己看不懂的作品時,大概不會陷入深深的苦惱——因為這種不懂比較司空見慣理所當然。就好像承認自己不會造原子彈,沒啥。
但是,書法就不一樣了,一個人可以不會跳舞,也可以不會唱歌,但絕對不能不會寫字!所以,一定是要懂書法的!
果然如此麼?
其實,書法和文學音樂美術雕塑攝影話劇建築等藝術門類在本質上並無區別——不去深入學習,就不會懂,任何人都不可能無師自通。
那麼,捫心自問,在書法學習上下過苦功麼?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對書法藝術的無知就是確定的。
寫字和書法之間的區別何其大也,就像廣場舞和芭蕾舞之間的區別,也像K歌和歌劇之間的區別,還像自拍美顏與國家地理雜誌之間的區別。這種區別,是天上地下的區別。
大膽承認自己對書法的無知,是誠實的表現,就像我承認自己五音不全,一點都不丟人。
-
12 # 使用者aaa79255051
人對藝術的審美觀,是因應各自的生活習性,審美觀感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喜好。“書有大觀,柳骨顏筋”,這是歷代人對書家的評價。書法藝術是“大家庭’,其中包括正,行,草,篆,隸。喜正楷的贊顏體,喜行書的贊王,歐;喜草書的誇懷,張。這都是自然現象,並非不喜歡顏體就不懂藝術。
-
13 # 墨行668
不練顏體可以理解,但要成為書法家必須瞭解,顏真卿能成為四大楷書之一,行書之二,肯定有他成名的道理,如果連基本的歷史幾大家都不瞭解,那你註定也不是書法家
-
14 # 愚公愛喝茶王傳義
非也,喜歡書法的人一般都以顏、柳為基礎,此人也習書顏體而柳體臨習較多,經過有名望的書法家指點他書寫的柳體能一假亂真很有成就,在此基礎上也逐漸喜歡顏體,所以說不要簡單地在喜愛書法而不怎麼喜歡另一種書體的人打悶棍,大家知道,很多人連顏、柳都沒仔細研習的情況下寫出的大篆、小篆、行書、小草、狂草等都很出色,難道這就是不懂藝術、外行嗎?
-
15 # 老範愛書法
1.書法首先在書體上就有篆、隸、真、草、行幾種書體,每一種書體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風貌。
2.每一種書體從初始到成熟又有不同的階段特色,如初期的樸素,中期的完備,後期的流美。
3.每位書法家又有不同的喜好或專擅,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特點。
顏楷、顏行的確是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對後世影響極大,但也不可能囊括書法的所以美。要學會欣賞不同的美,就如同油畫美,國畫也美,有了更高的審美眼光,才能發現美,與作者形成審美共鳴。
-
16 # 燈光小哥
漢字書法是中華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是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音樂。對藝術的喜好因人而異,首先藝術就是用來欣賞和享受的,喜好和藝術修養無關,所有的都懂都清楚那是知識,不一定代表藝術修養!
-
17 # 林泉書院
書法史上,名家輩出,他們創造了各類正規化的藝術作品,形成了各種風格,展現了不同型別的美感。有人喜歡雄強,有人喜歡秀麗,有人喜歡古樸,有人喜歡典雅,有人喜歡華麗,有人喜歡淡雅,等等。學習書法要根據自己發自內心的靈魂的真正的喜愛,而不必強迫自己去學不喜歡的某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才能事半功倍。自身的審美趣味和內在氣質稟性是選擇主攻方向的根本因素,當然旁參也是可以的,涉獵廣一些多方吸收營養未嘗不好。
-
18 # 耕硯樓主人章振江
不是這樣理解的,顏體只是中國書法史上唐朝顏真卿書所書的代表性的一種書體,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書法有東漢時期的張芝,魏晉時的鐘繇、二王,唐時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宋四家蘇黃米蔡,元趙孟頫、鮮于樞,明文徴明、王寵、祝允明等,清傅山、鄧石如、何紹基、康有為等等……都獨樹一幟,各具特色,風格迥異都有獨特的藝術性。所以不能單一的理解不喜歡顏體的書法就不是藝術啦!
-
19 # 拂袖牧風
當然不是。每個人對藝術的認知,是因應各自的生活習性,學識修養,審美觀感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喜好。“書有大觀,柳骨顏筋”,這是歷代人對書家的評價。書法藝術是“大家庭’,其中包括正,行,草,篆,隸。喜正楷的贊顏體,喜行書的贊王,歐;喜草書的誇懷,張。這都是自然現象,為此,並非不喜歡顏體就不懂藝術。
-
20 # 羅忠明
這是一種片面的說法。書法的體裁不同,就是稱之為藝術。各種書體表明書法是百花園中的奇葩,是古人精心創造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後人學習的典範,各有所好,都是精品。
回覆列表
不喜歡顏體不代表不懂藝術,也不能代表就是外行。
顏真卿《顏勤禮碑》
首先一種書體不能代表傳統意義上的文化藝術
顏體是由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創的一種書體。顏體是針對顏真卿的楷書而言的,其結構方正茂密,筆力雄勁圓厚。
我們從時間上就能看到,顏真卿是唐代書法家,而且字型是自成風格。由此可知,魏晉時期的諸多書法名家,不會後人創造了“顏體”這種書寫書體。
當然我們沒有人會說王羲之不懂藝術,更不會有人站出來說他是個外行。
這種論證似乎有失公允,那我們再說一下唐代以後的書法家。
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米芾,曾經評價顏真卿的楷書為“後世醜怪惡札之祖”。
米芾《糧院帖》
如此評價顏體楷書,我們可以想象他應該是不喜歡的,但也沒有阻擋他成為一代書法名家。
其次問題本身有些不符合邏輯
藝術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造型、音樂、舞蹈、喜劇、電影。
諸多領域統稱為藝術,然而這些領域可以不接觸顏體,也可以把鮮活的藝術作品傳遞給我們,也是藝術家。
因為,不喜歡任何一種個體藝術風格,是不會影響對藝術地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