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歷史那些大事
-
22 # 隻影孤燈誰為伴
所謂三國,只是你認為的三國,歷史上天下九州魏國獨得其二。這麼說吧!最富庶的地域都屬於曹操。而且曹操比劉皇叔還有江東的孫氏父子更懂得馭人之道。
-
23 # 風雪赫連城
蜀國擁有關羽、諸葛亮等人卻無法統一天下,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另一方面是因為蜀國的國力本就弱小。
關羽、諸葛亮等人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大家對關羽、諸葛亮的印象還停留在《三國演義》那個階段,關羽是戰無不勝的,諸葛亮是神機妙算。真實的關羽和諸葛亮並非完美,甚至還有明顯的缺點。
首先說關羽,《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其“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也就是說關羽能夠善待士卒卻瞧不起士大夫。關羽失荊州後,曾經向江陵守將糜芳、公安守將傅士仁求援,但二人因為關羽平時待他們不好就拒絕援助關羽,關羽孤身無援,在逃亡途中被潘璋的部將馬忠殺害。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是個用兵入神的人物,他用三言兩語就氣死了王朗,用空城計就嚇退司馬懿大軍,事實上這些情節都是羅貫中編造的。《三國志》陳壽評價諸葛亮: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也就是說諸葛亮連年用兵,卻沒有成功,是因為他不擅長制定靈活的策略。諸葛亮數次北伐,戰術都較為固定,連魏將曹真都能預測他的目標而早做防守的準備。
蜀國國力太過弱小諸葛亮、關羽並非完人,蜀國的實力卻也本就弱小。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本來是打算先“跨有荊、益州”,再做圖謀天下的打算。但諸葛亮低估了孫權對荊州的重視程度,孫權趁關羽和曹軍交戰之時,佔據了荊州,這意味著蜀國已經失去了統一天下的資格。
從疆域來看,魏國佔據了北方的十二州。魏國不僅疆域是三國之中最大的,所佔據的中原地區還是當時的經濟中心,因此養活著最多的人口,大概有500多萬人。
蜀國僅佔據益州以及涼州的部分地區,雖然諸葛亮對成都平原三番五次的開發,但無奈地盤太小,還是競爭不過魏國。蜀國僅擁有人口100萬左右,差不多是吳國的一半。
蜀國的優勢是擁有秦嶺和巴山兩道天然的屏障,但諸葛亮和姜維數次北伐,使得蜀國的人口一直沒有明顯的增長。當然,只進行休養生息的話,蜀國還是耗不過魏國,畢竟雙方的實力本來就不對等。
蜀國統一天下本來就是大家的一廂情願,雖然劉備打著“興復漢室”的名義招攬了不少賢才,但統一天下終究要靠硬實力。劉備從失掉荊州開始,就喪失了與魏國抗衡的資格。當魏國內亂平定,只用了三個月就滅掉了蜀國。 -
24 # 雪小石
臥龍鳳雛得一者得天下!而劉老闆得了倆,都沒有稱霸天下!
這是文臣,還有武將,關羽,張飛,趙雲等五虎上將,有文有武,為啥大業不成!
是對手太強了麼?
天下割據,群雄紛爭,處在亂世,豪傑並起!
相比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從陣容上還是有所不如,又如何能夠雄霸天下呢!
-
25 # 小白讀資治通鑑
我聽過一句話:“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你有什麼資格不奮鬥。”我覺得,用這句話來解釋蜀國擁有關羽和諸葛亮等人才卻無法統一天下這個問題很合適。
第一,論人才數量和質量,蜀國並沒有絕對優勢論人才數量,曹魏的人才眾多,而且高出蜀國好幾個數量級。
曹魏最頂級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人才,謀士中有荀彧,郭嘉,賈詡、程昱、荀攸、司馬懿、崔琰等等,常言道,“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何況,這些謀士個個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光是一個司馬懿,就讓諸葛亮踹不過氣來了。
武將中有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許褚、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太多了,但是你看蜀漢呢,除了五虎上將,加上趙雲、魏延、姜維,也就這些了吧。
而且他們中很多人還不是具有絕對將帥之才的人。比如說關羽自負、張飛暴躁,魏延私心重,趙雲側重護衛,領兵打仗差一些。這麼一比,蜀漢跟曹魏就差很多。
要是跟東吳比,或許能佔一些優勢,但也不佔上風。東吳的人才,很多人是能文能武,比如周瑜、陸遜、呂蒙,既是謀臣,也是武將,你看周瑜赤壁大戰,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呂蒙智取項羽,其實不比蜀漢差。
第二,論實力,蜀漢只有曹魏的十分之一從國土面積上看,曹魏擁有中國十之有八,而東吳和蜀漢各佔十分之一左右,再細看起來,東吳人家還有吳越之地,面積比蜀漢大。
從人口上看,根據史料的“官方”統計口徑,曹魏人口430萬左右,東吳人口240萬左右,蜀漢人口94萬左右。人口數量,決定了你的生產力和作戰能力。
從經濟上看,曹魏延續東漢正統王朝,加上它地域的遼闊和生產力的發達,本來基礎就好,而且人家也沒閒著,也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還搞屯田,經濟實力雄厚。
吳國,地處江南,都知道江南魚米之鄉嘛,不會差到哪兒去。
蜀漢,除了成都平原沃野千里,還有多少耕地呢?而且劉備出兵東吳以及諸葛亮連年北伐,消耗巨大,諸葛亮也想了很多辦法解決經濟問題,甚至在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還就地屯田中糧,可見其經濟實力相比曹魏,還是差出很大一截的。
從地理位置上看,蜀漢據有益州之地,雖然蜀道難,崇山峻嶺使得蜀漢易守難攻,但反過來,蜀漢要想北伐也很困難,因為一出秦嶺,便面臨千里平原的地形,你就算攻下一座城池,也很難守得住。
第三,論謀略,諸葛亮隆中對策的失誤你要說謀略失誤,曹魏也有過,比如說曹操取荊州的時候,太著急攻取東吳,導致赤壁之戰大敗,元氣大傷;曹操西征奪取漢中時,司馬懿曾建議乘勝攻入蜀漢,但曹操汲取赤壁之戰失敗的教訓,沒有同意,這都算是曹操戰略上的失誤。
但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策就絕對正確嗎?毛主席曾經評價諸葛亮還不夠聰明,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什麼意思呢?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蜀漢實力本來就不夠強大,還把有限的兵力一分為二,甚至一分為三,怎麼會不敗呢?
所以,蜀漢要實現“北定中原”的歷史使命,不能只看文臣武將的數量,還得考慮天時地利人和。
那有人說,為什麼劉邦身為漢中王怎麼就統一天下了呢?
別的不說,劉邦當時還沒有回到漢中封地,就已經調轉車頭了,而且蕭何在後方,能源源不斷地為其輸送足夠的兵力和糧草,而且面對的項羽是有勇無謀,所以他成功了。
但蜀漢不行,當它決定北伐時,它被圈在蜀漢的角落中,而且面對的曹魏政權是“有勇有謀”,蜀漢沒佔到一點便宜。
-
26 # 百曉大神
因為曹魏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名分大義,曹操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旨意,代表了大漢朝的正統。絕大部分有能力的人,有才華的人,都必然會投奔到曹魏陣營,劉黃書雖然有一塊金字招牌,但號召力依然不夠,他只有關於朱國亮等少量的人才,但曹魏的人才比他多出了10倍都不止,這就是他為什麼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
27 # 二師兄的生話
為什麼呢?我認為
二、感情用事,選錯敵人。當時關羽鎮守荊州,由於性格方面的因素,小瞧天下英雄,不能和周圍的勢力合縱連橫,致使吳國有機可乘,不僅自己喪命而且失荊州。劉備不聽包括諸葛亮在內大臣的苦苦勸告執意攻打孫權。最後,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乾乾淨淨。自此,蜀國元氣大傷,雖有諸葛丞相努力,但難以迴天,統一中原無望。後蜀國被魏國所滅。
三、《三國演義》由於受正統觀念的影響,把劉備說的多麼多麼好,把曹操說的多麼多麼奸。魯迅先生曾評價道:“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以上為個人淺見!!!
-
28 # 使用者名稱雲中鶴
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的局面,到諸葛出山,已形成了曹操擁有統一的北方,孫權擁有江東六郡,如果赤壁之戰,曹操勝利,那曹操就有統一天下的力量!諸葛(隆中對)已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劉備丟掉徐州後,沒有落腳之地,如果沒有諸葛孔明,劉備就不可能建立起蜀漢政權,更不可能統一天下!赤壁之戰是分水嶺,赤壁之戰之後才給了劉備擴充套件的機會,劉備擴充套件的基點是什麼呢?就是聯孫抗曹,沒有這個聯盟,劉備就不可能建立起蜀漢政權!假如劉表家庭和絡,團結一致,劉備在荊州就沒有一點力量,那益州呢,就是劉璋無能,引狼入室,才給了劉備,諸葛立國的機會,劉備入川前,人才並不多,除諸葛孔明和龐統外,智力方面的人才是平孺的,就是得了益州,法正,李嚴等加入才逐漸強大起來!這時的劉備擁有荊州,益州是劉備,諸葛最好的時期,就這樣的力量能統一天下嗎?不能,就曹魏政權擁有的力量,劉備也拿不下,再如果曹操和孫權聯盟,那就更不可能了!諸葛孔明的戰略基點是孫劉聯盟,但荊州是東吳必爭之地荊州之爭就是孫劉聯盟的解體!關羽,鎮守荊州,關羽,不舉備鎮守荊州門戶的能力,雖是劉備最信任的人,但關羽性格孤傲,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東吳就是利用關羽的弱點,偷襲荊州讓關羽敗走麥城被殺,至此,孫劉聯盟解體,蜀漢走向下坡路,再加上劉備兵敗退至白帝城,就註定了蜀漢的滅亡之路!就是有諸葛孔明,為報劉備知遇之恩,輔助阿斗的江山,但實際上這時的蜀漢是三國最弱的!諸葛六出祁山,討伐曹魏,實際淘空了蜀漢,讓蜀漢更弱,諸葛孔明病死五丈原,蜀國沒有了人才國力,滅亡是早晚的事 !鄧艾率一千人馬就能滅蜀,就知道蜀漢的國力了。諸葛孔明再有能力也不可能逆天下之勢,扭轉乾坤,統一天下,何況,三國演義是美化了諸葛,關羽諸葛孔明是傑出的政治家,但在軍事上,還是有點欠缺,沒有統一天下的機遇,統一天下的,天時,地理,人和,諸葛那一個都不佔,咋能統一天下呢?諸葛孔明只能輔助阿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其一身!
-
29 # 君山話史
關羽,諸葛亮被後世拔得太高,拔到了神一般的地位,以致於很多人提到關羽、諸葛亮時,都以為關之勇武、諸葛亮之智慧,在三國時代無人可及。既然無人可及,就想不通一個問題:為何蜀國擁有關羽、諸葛亮卻無法統一天下。
真現比較殘酷,關羽、諸葛亮都是常敗將軍,並不是神。
第一,關羽是常敗將軍關羽是一員勇將,被時人譽為“萬人敵”,這是沒問題的。關鍵打仗靠的主要是謀略,即便勇如項羽、關羽,能一口氣砍殺幾百人,到頭來還不是身首異處嗎?你武力值再強,一人能打仗一千人嗎?不可能的事。
關羽作為衝鋒陷阱的勇將,看似無敵,其實是常敗將軍。不用說關羽,就是把劉備、張飛拉進來,這個組合不也是屢戰屢敗嗎?否則劉備也不用到處寄人籬下了。關羽還曾被曹操俘虜,如果不是曹操惜才沒殺他,關羽的故事早就結束了,也不可能化身為後世的戰神。
單從軍事角度說,我對關羽評價不高。他只是猛將,不是帥才。他曾統率大軍,獨當一面,北伐樊城,取得水淹七軍、擒于禁、殺龐德的勝利,但輝煌之後馬上就走向隕落了。因為他缺少一個統帥必須具備的深謀遠慮,沒有把握全域性的能力。從這點說,他比不上週瑜、呂蒙、陸遜等人。
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聽過關羽,那麼他拿《資治通鑑》來讀,我想估計對關羽不會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因為在史書裡,他的份量並不很重。
第二,諸葛亮是常敗統帥再來說說諸葛亮,他與關羽一樣,都被後人給神化了。關羽成為武聖,諸葛亮則變得無所不知,神仙妙算,從來沒出過什麼差子。
我的看法是,諸葛亮是個很偉大的政治家,但是很蹩腳的統帥。諸葛亮的毛病是什麼事都要親歷親為,這種性格,一方面是他不太信任別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用人的水平也不高。我用一句話概括其軍事才能:能帶兵,不能打仗。練兵後勤疊被子他拿手,打仗不太內行。
為什麼說他打仗不內行呢?
其一,缺少奇謀妙策,罕有出奇不意的突襲。其北伐的進攻目的,總在敵人的預料之內。比如第二次北伐,曹真便料到他會攻陳倉,早作了防備;比如第五次北代,司馬懿料到他攻五丈原。仗還沒打,就被敵人算準了。
其二,缺少冒險精神。諸葛一生唯謹慎,謹慎當然是對的,但是我們要知道,以弱敵強,光靠謹慎難收奇攻。我們看歷史上的名將,霍去病之取河西,繞道沙漠千里奔襲敵之後方,鄧艾之取蜀國,穿越七百里無人區。魏延提出走子午谷直取長安,諸葛亮以過於冒險就輕易否決了。
其三,諸葛亮用人不行。馬謖本是個謀士,諸葛亮卻偏偏讓他當主將。結果,富有戰鬥經驗的將領們被棄之不用,外行上場,一戰就輸光了。後人老有這樣的感慨:蜀國無大將。其實,有沒有大將,是看領導怎麼用人。諸葛亮事先躬親,連打仗都要親自指揮,麾下將領根本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你沒給人家這樣的機會,又怎麼能提升將領們的能力呢?東吳為什麼一直軍事人才濟濟呢?就是因為孫權給了前線將領極大的許可權,讓他們有一個充分施展才能的舞臺,蜀國將領沒有這樣舞臺,又怎麼能脫穎而出呢?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關羽也好, 諸葛亮也好,其實都有很大的弱點,他們不是神,他們的軍事能力並不比對手更強,又談何一統天下呢?
-
30 # 大王小娛樂
真實歷史與《三國演義》電視劇並不完全相同,在電視劇中貶曹褒劉的思想引導下,人們對三國勢力瞭解產生偏差。
其實蜀國作為三國中基本盤最弱的國家,最早滅亡也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蜀國集團創始人基礎最弱
蜀國集團創始人有織蓆販履之徒(劉備),屠豬賣酒之輩(張飛),看家護院之流(關羽),而北方魏國集團曹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公元184年曹操於漢末黃巾時顯露頭角,後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
在十八路諸侯會盟征討董卓時,曹操是十八路諸侯之一,蜀國的三兄弟依附在別的諸侯手下擔任副將。另一位吳國的創始人,孫堅此時也為十八路諸侯。從三個集團的創世人來看,蜀國的創世人基礎最弱。
蜀中國人才梯隊斷層
從後來的人才梯隊上來說,蜀國有名的大將僅五虎上將加魏延、姜維。而魏國大將典韋、許褚、曹仁、夏侯惇、張遼、曹洪、夏侯淵、李典、徐晃、樂進、于禁、張頜、龐德、文聘、曹彰、曹真、郭淮、司馬懿,是三國中大將最多的集團。
孫策東吳集團雖然在前期有名的大將較少,黃蓋、周瑜等,但後起之秀如周循、陳武、周胤、士燮、呂蒙、徐盛、孫堅、陸遜、全禕皆為有勇有謀的大將。
諸葛亮被神化
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寫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並沒有小說中那麼全才。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要麼是移花接木、要麼是子虛烏有,並非諸葛之謀。
《三國志》陳壽說:“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意思是說諸葛亮治軍不錯,謀略不行,安民的本事,比帶兵打仗要強。
一個王朝的興衰僅僅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改變的,蜀國之所以滅亡,最大的原因就是劉備集團沒有一個穩固而龐大的根據地。
-
31 # 小號哥
蜀國在劉備伐吳病亡以後,才真正面對能否掃滅曹魏,恢復中原的問題。有人說什麼西蜀的地盤最小(曹魏九個州,而西蜀一個州),其實不然,你不想想劉備所佔據益州的面積非常大,曹,孫政權的州牧能夠與其比擬嗎?而且劉備所佔的東西兩川,是中國的主要產糧區,氣候宜人,經濟發達。並不次於中原地區,為什麼稱之為“天府之國”,就是適合於人類文明的發展。
而為什麼當年的漢高祖劉邦能夠依託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策略,出漢中 ,二奪咸陽,展開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弘大戰爭,並且取得 成功。但是,到了諸葛亮時期就不靈了,有人說是西蜀的國家實力不行,我當初也這樣認為。可後來細細品嚐,根本不是這樣。你想,當年的漢高祖劉邦所面對的西楚霸王項羽,其勢力不次於後來的曹魏,甚至遠超過曹魏。因為當年的項羽霸佔著除了漢,蜀以外的整個中國。而諸葛亮所面對的曹魏只是佔據了北方地區,在長江以南還有一個孫吳政權。
這就回到老生常談了,為什麼當年劉邦能夠成功,而後來的諸葛亮卻遺恨病死在五丈原。這就應該歸功於人的因素,是歷史創造了英雄,但反過來英雄又決定了歷史。
劉邦之所以能夠出川,擊敗處於巔峰狀態的項羽,全靠大將韓信,可以這樣說,沒有韓信,就不可能有漢家天下。而後來的諸葛亮卻沒有這樣幸運,他遇到了其平生最大的對手司馬懿,可以說一個司馬懿不僅支撐了曹魏西南戰線,而且還成功阻擋了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制定的統一中原的戰略計劃。更要命的是司馬懿本人還非常經活(長壽),這就決定了諸葛亮的人生悲劇和西蜀的最終命運。本來,對於諸葛亮來說,由於蜀道艱險,運糧十分困難。只能是速戰速決,經不起長時間的消耗。可他卻遇到了其剋星司馬懿 而司馬老兒又老奸巨猾,準確抓住了諸葛亮的弱點,擊中其要害,最後耗死了孔明。
這不能不說是劉備政治集團的悲劇。所以,原則上是客觀為基礎,但主觀能動性卻是引發條件。如果沒有主觀引發,再有客觀事實也是沒有用的。就像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一樣,沒有毛主席的英明領導,就不可能有新中國的誕生,也就更不用提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樣的道理。
-
32 # 不吃懶人
為了好看,將蜀軍大將神話了,並不是其他兩國就沒有好的將領,五子良將等實力也不容小覷,倘若真如書中所講,蜀軍將領均有萬人不擋之勇,那蜀國早就該打敗其他兩國了。
-
33 # 金微大都護
凡成大事者必須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劉備集團割據荊益,本就失去地利,這個地方自守可以,出擊就是一塊死地,劉備本身也沒有人和優勢,起事晚,檔次低,輾輾轉轉浪費20年時光,還得寄人籬下,如果不是曹操南征,估計他也很難有立足之地,跟隨他的基本都是不太得勢的人物,真正有大能力大勢力的人才他一個沒撈到,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援,他起事就會很艱難,也浪費時間,就是諸葛亮也是迫不得已沒人願意用他才委身於他,這個原因很重要,劉備起事趕上了天時,卻又沒有得到過天時,遇上了最強的對手,曹操,袁紹,袁術,呂布,孫堅孫策,中原沒有他立足之地,二失徐州就已經說明了問題,先後投靠曹操袁紹劉表,幾如喪家之犬,直到遇到能力最差的劉璋才有了一絲轉機,這不能說明劉備本身能力差,卻很好的詮釋了:成事在天謀事在人,這句諺語!
-
34 # 秋日一心
三國演義坑害了中國人至少上千年!三國中魏國實力最強,人才最多!相反蜀國是沒有什麼人才,實力也最弱!諸葛亮為什麼急於北伐,因為時間拖得越久,魏國只會越來越強,而蜀國也會越來越弱,最終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等待收編!看看蜀國後主阿斗的表現就一目瞭然!演義中蜀國的五虎上將不過是吹噓而已,真正歷史上的較量,這五位是排不上號的,只可惜三國演義太深入民間了,老百姓信以為真!
-
35 # 儀圓理源
可以發現,曹操開會都很順利,思想很容易得到統一。
袁紹開會?袁術開會?劉備開會?
內耗?
-
36 # 金玉泉4551
你有關羽,諸葛亮,別人也有相似的武將和謀士,三國演義中誇大了劉備集團中人的能力,時勢造英雄,歷史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呂布能力超強也沒有統一天下。
-
37 # 東寜
蜀漢政權所謂的人才並不算頂級,關羽在用兵方面勇則過之、謀則幾無,關羽可以去當一個先鋒官,或者做一個短促突擊戰役的指揮官,但是你要關羽統領一個方面軍進行大戰役作戰,則多少有些勉為其難,蜀漢集團可以統帥大軍作戰的也只有劉備而且還需要龐統、法正兩人當他的參謀長,劉備面對一流統帥的時候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是面對超一流統帥的時候(例如曹操)表現就很差勁,關羽和他的老闆比確實有差距,所以關羽在三國當中可以算萬人敵的猛將但絕不是運籌帷幄的智將,你讓關羽玩斬首行動這沒問題,但是你讓關羽鎮守荊州 ,牽制曹操多少勉為其難,加上關羽又搞壞了和孫權的關係,所以最後關羽的結局不難預料,再看諸葛亮要說諸葛亮確實是蜀漢集團為數不多的頂級人才,劉備得到孔明算是在三中國人才爭奪戰中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戰,但是諸葛亮的主要作用是內政外交方面,在具體的戰役實施方面劉備不一定聽從他的意見,反而會聽從龐統、法正的意見,這點諸葛亮也是承認的,在關羽被東吳俘殺,劉備、張飛、馬超等統兵將領相繼去世之後,諸葛亮只能在這個自己並不是頂級的方面扛起了責任,雖然以攻為守的戰略對魏國造成一定的打擊,但是憑藉益州之地想消滅魏國也確實沒有可能,諸葛亮的所作所為只不是為蜀漢集團續命並且讓魏國也摸不清蜀漢的底在哪裡,現在人們認為蜀漢集團人才頂級只不過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過深,真正人才差不多都集中在曹操那裡,早期的郭嘉、荀彧當然也包括曹操自己,中期的賈詡、司馬懿、張遼,後期的鄧艾、鍾會、郭淮以及精確分析出蜀漢底牌的司馬昭,這些都不是蜀漢集團所能比的。
-
38 # 一朵跳躍的浪花
要想統一天下,非天時地利人和不可,蜀國擁有關羽、諸葛亮等人才卻無法統一天下,原因眾多,我今天從三個方面給您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我們被《三國演義》誤導了,以為蜀國很強大。我們得到的關於三國的知識,大多數來自於《三國演義》,這部著作是一部小說,小說的內容怎麼能夠代替正史呢?《三國演義》的主角是蜀國,因為施耐庵老先生已經把劉備定義為正面人物而大力描述和宣傳。如果想還原真正的三國情況,建議看一下《三國志》可能對我們瞭解三國的情況比較有幫助。
歷史上的蜀國其實是比較弱小的!從其變革就可以看出來!歷次戰爭,益州劉璋好像都沒有參與!而劉備取益州的時候,劉備的人馬也不多,但還是把益州給拿下了。當時益州還有黃權、顏巖等大將,紙面上的勢力是可以的,但是由於益州久處蠻夷之地,人口稀少,是不利於進攻的,防守還是有的防的!所以從地利上來看,蜀國應該是屬於防守型的。
第二,被誇大的諸葛亮!諸葛亮自認為有管仲、樂毅之才,可實際上諸葛亮只是一個謀士,做到丞相應該是他能力發揮最大的時候了,小說是可以把一個人神話的。但是歷史更改不了的!因為歷史敘述的是事實。諸葛亮剛出山的時候很是高光,但是入蜀以後,顯現的沒有那麼高光了!
六出祁山的選擇是否正確。從第一次、第二次出祁山示意圖(見下圖)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選擇是有問題的,當然在今天看來有問題。我們可以看到,至少有幾條道路可以選擇,有大道、有小道、有險道。單單諸葛亮選擇了大道。按照當時的情景,蜀漢是無法正面與曹魏相抗衡的,略有以卵擊石之嫌!這可能就是諸葛亮的缺陷了!
從這幾次伐魏來看,諸葛亮喜歡保守的戰略,我分析諸葛亮對自己的才能應該是比較自信的,認為能夠靠自己的才華打敗曹魏!
第三,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關羽。關羽被稱為武聖人,在三國裡面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的人物。但這個人在重大決策面前缺昏招連連!
華容道放走了曹操,只因為自己的婦人之仁,要報恩,但是這個報恩的代價太大了,直接把曹魏的勢力整的更大!如下圖,華容道,孫劉聯軍將曹操追得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可是單單一個關羽,就把大好的局面喪失了,可悲可嘆!
擅自進攻曹魏,敗得太徹底了!下圖是江陵之戰示意圖,當時雖然吳國在攻打曹魏。關羽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進攻機會,選擇了發動江陵之戰,這時候關羽犯了幾個錯誤,不能知己知彼,不能明白人性,對自己認知過高。關羽屢次錯失良機後,攻襄陽和樊城不下,只能調動後方大軍支援,後方空虛,被東吳釜底抽薪,最後敗走麥城,把自己給折了!可惜!
關羽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可稱道的戰役不多!有些名不副實!
綜上,儘管蜀國擁有諸葛亮、關羽等人還是統一不了天下,是有深刻原因的!
一家之言,多多指教!
-
39 # 最強大的我們
小編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吧。首先,為什麼蜀國擁有很多武將,而武力值又很強?又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卻統一不了三國。首先不可否認的是。三國演義美化了劉備蜀國。
當然劉備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能從一個賣草鞋的做到蜀國的皇帝可以說此人的能力有多強了?加上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而諸葛亮又提出了隆中對,巧妙的預測了三國的局勢跟發展。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畢竟蜀國的實力在三國中是相對較弱。雖然和吳國的差距並不大。
-
40 # 東北人老楊
放眼當時三國真正有大眼光的是曹朝,劉備是三顧茅廬已定三國,出發點不同,曹操坐擁中原人才輩出,開始就做到放眼天下,廣收人才。據說曹朝割發代斬首當時那幾個人是做不到的,劉備定三國後哪有真心思 統一天下,就想做個太平郎。
蜀國真正有偉大巨集圖之志的是諸葛亮,雖然會用兵但是也是天妒英才遇到了司馬懿,是他的絆腳石。你看小說的劉備死時的交代讓諸葛亮代替後主,其實就是個託詞想讓諸葛亮放棄君王想法為他家賣命罷了,如果蜀國是諸葛亮當權估計能成霸主
回覆列表
作為一名歷史老師,真實歷史與《三國演義》電視劇並不完全相同,在電視劇中貶曹褒劉的思想引導下,人們對三國勢力瞭解產生偏差。
其實蜀國作為三國中基本盤最弱的國家,最早滅亡也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蜀國集團創始人基礎最弱蜀國集團創始人有織蓆販履之徒(劉備),屠豬賣酒之輩(張飛),看家護院之流(關羽),而北方魏國集團曹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公元184年曹操於漢末黃巾時顯露頭角,後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
在十八路諸侯會盟征討董卓時,曹操是十八路諸侯之一,蜀國的三兄弟依附在別的諸侯手下擔任副將。另一位吳國的創始人,孫堅此時也為十八路諸侯。從三個集團的創世人來看,蜀國的創世人基礎最弱。
蜀中國人才梯隊斷層從後來的人才梯隊上來說,蜀國有名的大將僅五虎上將加魏延、姜維。而魏國大將典韋、許褚、曹仁、夏侯惇、張遼、曹洪、夏侯淵、李典、徐晃、樂進、于禁、張頜、龐德、文聘、曹彰、曹真、郭淮、司馬懿,是三國中大將最多的集團。
孫策東吳集團雖然在前期有名的大將較少,黃蓋、周瑜等,但後起之秀如周循、陳武、周胤、士燮、呂蒙、徐盛、孫堅、陸遜、全禕皆為有勇有謀的大將。
諸葛亮被神化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寫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並沒有小說中那麼全才。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要麼是移花接木、要麼是子虛烏有,並非諸葛之謀。
《三國志》陳壽說:“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意思是說諸葛亮治軍不錯,謀略不行,安民的本事,比帶兵打仗要強。
一個王朝的興衰僅僅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改變的,蜀國之所以滅亡,最大的原因就是劉備集團沒有一個穩固而龐大的根據地。
我是一名退休歷史老師,每天分享歷史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