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外圓內方之言
-
2 # 手機使用者lisiyao求真
"成為詩人需要讀多少書?"這個問題確實是需要"探討和研究的一個話題。做為一箇中中國人,詩詞歌賦,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代代相承的一種表現形式,聖賢孔子曾經說過"不學詩,無以言″,也說明"詩詞歌賦″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語言交流中的重要性。作為一個"詩詞″愛好者″,雖然也有時"有感而發,抒發情懷"也學著寫一些"習作″但都是膚淺的見解,只是當成"業餘愛好″,不斷學習,不斷努力,只希望有一點進步吧。只為我並不是"詩人″,本來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但還是想發表淺見,以求"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給予批評指正″以達成共識,逐漸提高"詩詞″的寫作,鑑賞水平。縱觀青史,至從聖賢孔子,深入社會,民間,收集,整理,編輯《詩經》以來,不讀《詩經》經典,而能成為詩人的並不太多,雖然也有"天縱英才""象詩仙李白",但絕大多數人,還是通過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發展,提高,這也是歷史上出現"唐詩宋詞"巔峰時期的主要原因吧。在現代社會"偉人毛主席的詩詞"也是精典,也需要我們學習研究。想成為"詩人"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對《詩經》《唐詩三百首》《千家詩》《宋詞》都要學習研究,並且在讀經典中,吸收有益成份,並堅持"多讀,多練,多寫"象《笠翁對韻》宋詞中的"詞牌″也要研究。我最欣賞的一句話,還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我深信不疑。不知朋友們是怎麼樣理解這個問題的呢?歡迎交流心得,只為有一個"詩意的生活"。(一家之言,難免偏面,望大家批評指正)[求真原創首發]2020/6/17/於北京
-
3 # 廖中華
不好介定哩。
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是一種說法,也是一種境界。書自然是讀得越多越好,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寫詩歌也要有文學的基本功底,更多的要有對詩歌的熱愛。有了這份熱愛,加上一點寫詩的天分,成為詩家也不是不可能,而不是在於你讀了多少本書。
二、據說,詩人拜倫生前就表示從不讀書,但在他死後,後人發現在他的藏書裡,有很多都做了批註。歷史上,很多詩人一生都要閱讀,甚至一邊寫作,一邊閱讀,他們這樣做,主要是吸收養分,激發靈感,此時讀書已不在於精讀與泛讀,更不在數量的多寡。
下面這首詩,是年輕時寫的,有點汪國真老師的味道,但我很喜歡:
當歲月的輕舟
悄悄地劃過千百條河流
在那港灣的深處
你是否
——是否看見了曾經滄桑的過去
當靜靜的夜晚
高高地懸掛著一輪亮亮的月
在那思念的深處
你是否
——是否回憶起曾經珍藏的詞句
當平淡的日子
熱烈的愛已成為青春的不朽
在那記憶的深處
你是否
——是否記得那曾經熾熱的表述
當你不經意的時候
聽到一句等待多年的話語
在那心靈的深處
你是否
——是否還會顫抖
……
-
4 # 艾中華
成為詩人和成為小說家不一樣,成為小說家必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必須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知識儲備。而詩人只要掌握基本的詞彙就可以,詩人主要靠天賦。通過大量背誦他人詩詞、鑽研詩歌創作技巧而寫出的詩,可能語言方面比較典雅,但詩的靈氣不足。馬克思上大學時候也是詩興大發,想成為詩人,後來才意識到自己的才能稟賦並不是詩歌,而是學問。
-
5 # 田田田甜甜田
讀書只是通往詩歌王國的一個渠道。真正成就詩人的是高尚的情操,深遠的思想,偉大的志向,以及百折不撓的倔犟。離開這些,單憑詞澡的華美,堆積出來的詩行,就如同花瓶裡的花一樣,只有好看的包裝,沒有真實的沁人心脾的馨香。
-
6 # 波西米亞聖盃
考慮10000小時理論 8小時讀完一本 詩集 500本為基礎 餘下的時間一半用來分析和打磨內容 還有的嘗試自己創作和研討這樣就差不多了
-
7 # 幽悠
我覺得成為詩人不應以讀多少書來定奪,關鍵要會生活,有悟性,勤學苦練:
首先,多讀一些相關的書籍是必須的,通過讀古今名詩,熟悉詩的韻律,掌握必要的常識,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這是逐漸奮鬥成為詩人的前提。
其次,在儘量多讀的基礎上,要去掉浮躁,沉心靜氣,充滿對生活的熱情,注重觀察、體驗、思考,增強豐富的想象力,培養詩人的意趣。
最後,堅定目標,鐫而不捨。能從平凡中尋覓閃光點,觸發禪悟,善於捕捉靈感,提筆多練,抒發情懷,反覆修正,不斷提高,詩就自然成熟。
-
8 # 作家楊文華
類似的問題還有:讀多少書,寫多少文章可以成為作家。我就想問了:你讀書寫作就是為了成為一個詩人或者作家嗎?一個外界的評定對你很重要嗎?尤其是當今時代,說一個人是詩人或者作家就跟罵人差不多,這樣一個稱號,對你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讀書寫作學習不是為了讓自己更好更優秀,成為一個有智慧、明事理、知是非、有責任擔當、能夠靠自己獲得快樂和幸福的人嗎?什麼時候變成了獲取名利的手段了呢?
我們傳統文化中世代相傳的那些偉大的詩人和作家,是因為他們想要成為一個作家或者詩人嗎?錯啊,詩歌言志,讀書明理,他們寫詩是為了抒發心中的情感,表明自己的志向;讀書是為了學習,成為一個更有智慧的人啊!
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除了揮灑自如才情之外,是他酣暢淋漓、真摯動人的感情的表達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讓我們記住了他對友誼的歌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表明了他沖天的志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明了他對未來的信心和達觀的胸懷。
凡事一定要搞清楚邏輯,前後關係一定要對,思路在一個清晰的軌道上,而不是本末倒置、因果顛倒了!
-
9 # 大悔憶智冰
詩人不是學者,要成為詩人無須讀太多書。
詩人不必知識淵博,只需要感情、想象力豐富和有著審美直覺。
羅丹說,“藝術即情感”。
詩歌尤其即情感。
再加上畫面感、音樂美。
《詩經》裡最好的詩在《風》,《風》的作者大都不識字。
海明威兩次世界大戰都是英雄,還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後因舊傷復發,影響寫作,拿槍打掉自己半個腦袋。這樣優秀,人類幾百萬年才出現一個吧?
這麼優秀的人,也有他五體投地的偶像。
而埃茲拉.龐德先生的偶像卻是中國那些無名詩人。
他說,“中中國人的道德,是基於審美的道德”,“中國的《詩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
是的,情感豐富、愛美審美、天真淳樸,才與詩歌有關,學問與創作詩歌無關或曰與詩歌理論研究有關,至於理智功利甚至算計,是寫不出好詩甚至寫出的不是詩的。屈原、杜甫直至顧城、海子,是連自家生命如何值錢都不計算的!
再有一點,就是寫詩必須用形象思維,抽象說理是詩歌大敵,即使說理詩也要用形象說話。
說到底,創作詩歌需要天分:敏感,愛動感情,想象力、精神生活豐富(所以求實惠的人往往認為詩人們是瘋子),對語言、音樂美有直覺。
多讀詩歌對寫詩有幫助,但如果自身不是特別強大、獨立,反而容易失去天真和個性。
文學創作最怕平庸最怕沒有識別度,詩歌更加如此。
在大學,連有人指導下的閱讀都“培養”不出詩人,何況自讀!
杜甫卻“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駱賓王也是七歲寫出傳世之作。
請問他們當時讀了多少書?
-
10 # 二郎池的水
成為詩人需要讀多少書,這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作為一個文學創作者,你得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多讀各種書籍,汲取不同的營養。這樣才能在後期的創作中,像串珍珠項鍊一樣,把不同的知識點,串成為一款讓讀者讀來賞心悅目的“藝術品”。
其次,詩歌創作的過程,是一個感悟的過程。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是靈感噴發的源泉。靈感的來源,又需要貼近生活、品讀生活。只有紮根生活,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來灌溉出甜美的詩園。
另外在創作中,我們不僅要虛心學習前輩,吸收他們作品中閃光的精華。同時也要保持自己獨特的風格,不能一味模仿別人而丟失了自己。要讓個性的展示,與眾不同。有靈魂、有血有肉,這樣的作品才能感動別人,也最能代表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
總之,生活中我們要勤學習多積累,要貼近生活。這樣你就會創作出優美的詩句,成為一個讓讀者喜愛的詩人。
-
11 # 照臨
不讀書都可以,只要你有熱愛生活的心,有充沛的感情,有一本小孩寫的詩集,具體名字我忘記了,中間有一首七歲孩子的詩
《燈》
燈把黑夜
燙了一個洞
七歲的孩子讀了多少書?就是這個道理。
-
12 # 文盲有點忙
成為一個詩人要讀多少書,那麼成為一個美食家要吃多少美食。
詩是一種講究悟性的藝術,讀過的書只能支撐你去了解詩和詩背後的故事。消化一首詩,消化詩的格律,形成自己的系統,詩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
13 # 未婚的茶
小學生都可以。關鍵是你要有詩的興趣,平民百姓寫平民百姓的詩,雖然詞句比不了文化高的人的高深,但可以更題切於生活。不同階層不同的詩。不一樣的生活經歷不一樣的詩。不同的花色和種類才構成五彩繽紛的世界。
-
14 # 十三哥喂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是很幼稚的。
無論是要成為詩人,還是成為其他什麼人,又或者是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樹,讀書是一定的,學習也是必須的,但這個事情是不能被量化的,就像把作家分等級一樣是很搞笑的。
每個人的自身條件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創造力也不同,勤奮程度也不同,所以無論是讀書還是創作練習,都是不能被具體量化的,您若是想成為一個詩人,那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正所謂功到自然成。
如果您是在想知道具體資料,國外倒是有個公式,說是無論是哪個專業,只要你在這個專業上連續付出三到五年的時間,必有小成。
-
15 # 坦率的摩托
讀多少書並不是成為一個詩人的“充要條件”,除了讀書還包括你的“悟性”、“靈性”、道德、情操等許多東西,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有些人可能即便讀再多書也難成詩人,當然你根本不讀書,也同樣無法成為詩人,這就是讀書是成為詩人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
-
16 # 白雲3498郭璽清
若是真正愛詩的人,沒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詩是寫不出來的。
成為詩人要讀五車書(很多的書),詩人不敢說才高八斗,最其碼才高六鬥必備。
不要小看網上發表的詩不怎麼起眼,能發表詩歌不知道作者下了多少苦功夫。
說寫詩人讀書多,一點不假。
-
17 # 老玉655
不讀書,少讀書,都可以成為詩人。多讀書,無止境地讀書,可以成為大詩人名詩人流傳千古的詩人。當然,沒有詩才天賦的人讀多少書都成不了詩人,最多可以成為一個“兵”,但永遠成不了“將軍”。
-
18 # 短平快語
你是在問現代詩嗎?
如果是在問現代詩歌,我直截了當地告訴你
不需要讀書,連字都可以不識
開啟世界人類的第一部詩集,偉大的《詩經》,去《詩經•風》裡看看,那裡面許多村野田夫,桑林織女的作品,在當時的教育環境下,他們和她們就是文盲,可他們的詩歌直到現在都被人們傳唱
近的說說新中國處建時期,偉大詩人毛澤東主席親自發動的“全民賽詩”運動,詩歌在田間地頭,在車間碼頭大擺擂臺,沒有讀書的農民、工人,登臺秀詩,豪氣沖天
當時又一首“沒文化”的開路工人兄弟的詩,我至今都沒忘記
天上沒有玉皇
地上沒有龍王
喝令三山五嶺開路
我來了
好詩,絕對的好詩,比穿越,比去睡你好上一萬倍的好詩
中國本是“詩”的國度,詩歌早已融入了中國人的骨髓裡,尋常百姓開口成詩,稀鬆平常事
這些人,用不著讀什麼書,就憑基因裡的文化沉澱,就大有權利瞧不起當今的所謂“詩人”,蔑視當今詩壇
-
19 # 田岑2020
成為詩人需要讀多少書?
那要看一個人的天賦有多高,書讀得少也可以成為詩人,那就是這個人的後天努力而成為詩人的。當他和她傾出了所有的努力而得到的結果:就是成功!
讀很多書的人不一定可以成為詩人和作家,因為他們沒有當詩人和作家的天賦。但至少可以豐富多彩地生活和工作,給自己的人生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
20 # 陳才
現在是詩歌散文百花齊放的年代,小學文化,農民詩人都很多,只要是發自內心,詩歌散文來自於生活,都可以成為詩人。
至於像李白、杜甫的詩人,那目前超越的還很少。比如我也是一個“詩人”,寫不出古詩名句、但我用靈魂創作。寫不出討好奉承,可以一針見血,善意的提醒建議…
回覆列表
詩人,寫詩之人也。望文生義,詩乃寺裡言,古時書籍多藏於寺,在寺裡看的書多了,溢而鳴,為詩。當然這是笑解歪說,但也說明了詩與書有關,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充分詮釋了詩與書的關聯和相互促進的關係。言歸正傳,成為詩人需要讀多少書?這個問題,我覺得不能簡單一本萬本能界定的,成為一個詩人必須具有如下五點因素和能力:
第一,天賦。什麼天賦?聯想的天賦,見物起義是寫詩賦比興的基本能力。如果你見物就是物,無法展示聯想和想象,那肯定是寫不了詩的。
第二,繪畫(或攝影)。詩畫不分家,兩者融匯貫通,互促互進。什麼時候該寫意、什麼時候該工筆、什麼時候該留白,都可以在詩畫的意境中體現出來。妙在栩栩如生,妙在不言中,妙在千差萬別!
第三,旅遊。行萬里路勝過萬卷書,雖有偏頗但確有以景及人以景激情之功效。書是死的,景物風水親情卻是活的,隨四季時光而變化,種種變化都可以讓人心境發生變化,言為心聲,心變則言變,詩也異矣。
第四,讀書。不識字,可聽詩背詩,但決寫不了詩。識字需讀書,知書方達禮,有禮才有思想,有思才能有所表達,按律表達出來就是詩。所以讀書是詩之基,無書不成詩。若想成詩人,讀書需雜,四書五經要讀,典史志傳記要讀,時政、軍事、中醫、科學甚至是網路語言都需知,知識面窄,實在是寫不出什麼有內涵的作品來的。掐指一算,書本這個數目怕要以千或萬來作單位吧?
第五,經歷。人生如歌,無歷練、無坎坷、無歡樂,何以為歌?所以才有少年為賦新詞強作愁之說嘛。試想,毛主席沒有經歷革命中的血雨腥風,何有沁園春雪?蘇軾楊慎不體會流放之苦,何來水調歌臺和臨江仙?陸游沒有失妻之痛,何嘆錯錯錯?不經風雨不見彩虹!
總而言之,要想成為詩人,三分天賦七分淚水。多讀好書、多讀雜書、多讀哲理書。詩人有多種,佛家寫禪意,道家寫真氣,儒家寫修身,浪人寫恣意,情人寫悲歡離愁,領袖寫思想。多讀多歷多思多寫之後,幾種因素互相支配影響,形成一定的文風,寫出自己的特點,引大家共鳴,方為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