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月下獨耕
-
22 # 希望的地方1
劉邦最終能坐的皇帝寶座!
百折不撓,性格堅韌劉邦一生經歷過很多次失敗:成皋對峙,彭城兵敗,可以吃劉邦一生當中,有很多次都是隻身逃亡!
審時度勢在韓信軍隊平定山東後,韓信派使者告訴劉邦:山東這個地方老亂,必須要有一個齊王才能夠鎮得住,請求劉邦封其為假齊王。
這時候劉邦和項羽對峙正是關鍵的時候,迫切需要韓信的支援,而韓信這個時候像劉邦討封假齊王,劉邦的心情可想而知!
劉邦脫口而出:當什麼假齊王(這時候一旁的張良踩了,劉邦一腳)要當就當真的,直接封韓信為三齊王!
韓信說:陛下最多能帶10萬!
劉邦又說:那你能帶多少兵?
韓信說:多多益善!
劉邦問:那為什麼你被我抓啦?
韓信說:因為陛下是帶將的!而我是帶兵的!
作為領導人的劉邦他不必是個全才,他只需發現人才,要把每個人的才能發揮到極致,給每個人提供一個發揮作用的平臺就行了!
-
23 # 疫情下的一枚平民
許多人只知道劉邦是流氓,但是卻不知道劉邦在幹革命後的思想轉變,這是很少人能做到的。轉變後的劉邦政治軍事水平一點也不差(可以說是有天資的),只是在秦末的英雄輩出時代,項羽、韓信、蕭何、張良等史詩級人物太耀眼了,給劉邦顯沒了。
劉邦在如咸陽之前,一直都是小流氓級別的人物,這點也是需要承認的。
在家排行老三,從小不事農活,被他爹“欽定為”二流子,後來混了個亭長,古代“十里一亭”,這個小吏就相當於後來的保長角色。但是劉邦在沛縣官場上結識了一幫了不起的任務,比如蕭何、曹參、夏侯嬰等,此外由於劉邦的不務正業,自然廣泛結交底層群眾,樊噲、周勃等一系列後來的將才都是劉老三的沛縣班底。而且劉老三個人人格魅力很大,像那種一說話就讓人信服的那種。
秦末天下大亂,劉老三也看上這上升機會了,於是就帶著沛縣這一幫兄弟造反了(再次證明劉老三個人人格魅力爆表,沛縣一眾豪強,比他級別高的大哥,都聽他的,跟著他造反)。但是劉老三這幫人實力實在太差,必須得跟人混才行,於是就跟著當時的楚國貴族大佬項家混,算是入了夥。
在項梁戰死後,楚懷王為了制衡項家的勢力,於是有了兩路伐秦“先入關中者為王”,項羽去找章邯的主力秦軍決戰去了,劉邦帶著自己的隊伍也往咸陽開進。但是劉老三實力太弱,一路上遇到強敵則讓,遇到不知情的就連蒙帶嚇的勸降。天大的運氣站在了劉老三這邊,由於秦軍主力長城軍和新組建的罪犯軍都被章邯帶走去和各國主力決戰去了,劉老三竟然誤打誤撞地“打進了”咸陽,其實還是勸降。
關鍵來了,劉老三一眾人等進了咸陽,除了蕭何、樊噲幾個清醒的人外,剩下的連同劉老三一起扎進咸陽宮忙活起來了,美女、珍寶,這群從鄉下來的人一下子忙乎瘋了。這時候的劉老三,還是一個流氓,他心理想的還是財貨美女,想著過一陣打包這些東西回老家享受。如果劉老三一直保持這樣的思想水平,不用項羽滅他,過幾天咸陽周邊的勢力就能把這群被腐蝕了的毫無鬥志的人分化瓦解趕出去。
但是,上天再次眷顧劉老三。先是劉老三的連襟樊噲勸他“這些美女財務都是惹事的根源啊,你應該遠離這些東西”。劉老三表示“你給我滾”。
之後張良出來了,張老師勸劉老三,要想成就天下大事,就要拋棄這些。
劉老三終於聽進去了,下令軍隊駐紮在咸陽城外,並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由此,劉老三完成了人生的思想轉變,從一個流氓昇華為心懷天下的幹大事的人。
之後,劉老三帶領沛縣一幫文武人才,並任用韓信,聯合各國諸侯,出漢中,佔關中,先後滅了魏國、趙國、齊國等,並最終pk掉了項羽這個超級敵人,成為天下之主。
-
24 # 中年大哥哥
劉邦是憑什麼坐上皇帝寶座的呢?這跟劉邦身上的兩大品質有關,第一就是超然生死。劉邦病重的時候呂后請來了一位名醫。經過診斷,確定還能治,原本非常緊張的氣氛變得輕鬆起來。可是劉邦一點都沒高興,反而扯著嗓子把這個醫生罵了一通,“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老子本是布衣平民,一個平頭百姓,提著三尺劍,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打下了天下,當上了皇帝。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天命。天讓我活我就活,天讓我死我就死,就算扁鵲來了又有什麼用)於是要求皇后賞賜這位名醫,表示自己不再治療。到這裡只能說劉邦真豪傑也。看破生死,何其灑脫。由於劉邦篤信天命不再治療,很快的人就不行了。呂后就問劉邦百歲之後,等蕭何也死了,誰能接任丞相之位。劉邦回答,曹參。呂后又問,曹參之後呢?劉邦回答,“王陵,讓陳平幫著他。還有周勃,以後劉家要靠周勃度過一次難關,讓周勃當太尉,掌兵權”。呂后又問,再然後呢?劉邦搖搖頭不再回答。公元前195年的四月劉邦死。從劉邦的死可以看出,“創業打天下的開國之君必須具備的兩大品質。”第一就是前面說的超然生死,“不怕死,怕死誰還敢打天下”。第二就是知人善任,“知人至深,用人如神。”劉邦死前選的這幾個丞相,可以說是史上最厲害的丞相。就連兵仙韓信都信服劉邦不能將兵但能將將。司馬光在《資治通鑑》寫劉邦之死是這樣說劉邦的。說劉邦不讀書,簡單的認一些字,算不上有文化。但是劉邦有天分,有智慧,善於思考。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而且還沒架子,能跟最底層的官兵混到一塊。他對於形勢有準確的把握。剛入關的時候,天下很亂。他治理關中只以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老百姓就很高興。”等打下天下。他就進行周密細緻的制度建設,“讓蕭何修訂律法,韓信建立軍法,叔孫通制定禮儀,還有張倉修訂曆法度量衡之類的。對於手下的功臣,該滅的毫不手軟。該安撫的就通過丹書,鐵卷之類的進行安撫,永遠不變“。他真正做皇帝的時間只有六七年,就把所有的這一切都搞定了。那得多忙,絕對是日不暇給,但是規模巨集遠。通過這一系列的做法為大漢王朝打下了傳承了四百年的堅實基礎。從這些可以看出劉邦到底是憑什麼當上皇帝的,而且劉邦也不是一個”流氓“一樣的人,是真豪傑。
-
25 # 煮酒雜談
劉邦能用人、會用人、敢用人
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同“否”,各有差,高低。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同“擒”?”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以至於到了後趙皇帝石勒說: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其他對劉邦的推崇還有
劉淵:大丈夫當為漢高、魏武,呼韓邪何足效哉!
蘇轍:夫古之英雄,唯漢高帝為不可及也夫。
李世民,朱元璋也都有相關的表述。
......
約瑟.湯恩比:“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建立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紀元!
劉邦有自知之明,勇於承認自身不足。
史記中經常有劉邦“吾不如也”的記載。
這是帝王中極為難得的品格,只有承認自己的不足,才能用人之長,才是劉邦善於將將的原因所在。
照片是本人拿手機對著家中的《史記》拍的,將就著看哈!
-
26 # 大王愛讀書
樓主會這麼問,可能你沒有真正的研究過劉邦。劉邦是有光棍無賴的一面,比如好酒好色,不要臉,喜歡耍機靈,侮辱人,但這些只佔劉邦所有品質裡面很少的一部分。劉邦身上,有非常多的成功者要素。
二、應時而動。劉邦善於發現機會,抓住機會。他做亭長的時候,為秦往驪山押送役徒,半路有很多人逃亡,他就把剩下的人全放了,這種豪放義氣的舉動吸引了十來個人跟隨他,從而打下了最初的班底。陳勝、吳廣一起事,他馬上在沛縣煽動起事,並取得領導權。
四、虛心接受意見。《史記•高祖本紀》中處處可見劉邦虛心接受別人意見,並通過實施這些計謀、意見獲取勝利或豐厚回報的記錄。文中經常可見“用陳平計”,“”用張良計”,“用韓信計”的記載。劉邦對於自己的謀士很信任,虛心接受他們的意見或建議,對於一些別的人的建議,他感覺有道理,也會虛心接受採納,比如鄭中、酈食其等人給他提過建議,他都虛心接受。對於一個位高者來說,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
五、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軟硬兼
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就給了當時各地的統治力量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投降還可以繼續保持以往的權勢和地位,不投降則是被擊破的境地,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就選擇了投降,劉邦也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很多地方,擴大了自己的地盤,使得自己的勢力大為擴充套件。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約降政策的執行,劉邦也節省了自己的兵員和財政消耗。
七、戰爭過程中,政策溫和。漢軍很少屠城或燒殺搶掠的記錄,與項羽形成鮮明對比,項羽經常有焚燒城池,擄人子女的記錄。這樣的溫和政策,使得劉邦更得民心。
八、善於用人。劉邦知人善任,所以得到張良、韓信、蕭何等高人賢才的傾心輔佐。謀劃、帶兵、後勤都有保障。
-
27 # 說說點歷史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病危去世。劉邦病危時,曾向全國頒佈過一個這樣的遺囑,大致意思就是:我去天下豪傑一起取得天下已經十二年了,在我建立漢朝以後,對天下的豪傑賢良有功之臣,無不賞賜有加。我給了你們功名富貴,我對你們沒有任何虧欠,所以你們也不要負了我。如果我走了以後有人背叛漢朝,天下豪傑應當群起攻之。
這可以說是劉邦臨死前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回頭來看,劉邦的一生可謂是功成名就。他以一個普通農民外加小混混的出身,終結了一箇舊時代,開創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新王朝。可以說是無人能及的。而且在他的安排下,漢王朝的統治時間長達427年之久。其產生的影響,更是延伸到了兩千多年的現在。
劉邦的成功發展史公元前256年,劉邦出生於沛縣豐邑的一戶農家。雖然出生農家,但是劉邦卻看不上幹農活的營生,所以他經常受父親的責備。
根據史書記載,年輕時期的劉邦是一個酒色之徒。每天遊手好閒不是喜歡喝酒就是喜歡美女。憑著這特殊的交際本領,劉邦混到了一個亭長的職位。在秦朝亭是秦朝的基層單位,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亭長就是掌管一亭範圍的治安與道路。
這個時期的劉邦,沒有什麼大志向。雖然身為亭長,但是每天依然遊手好閒,以混吃好色聞名鄉里。由於名聲不好,三十多歲了也沒有娶到一個老婆。
有一天,沛縣縣令家裡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呂公,沛縣的下屬官員還有當地的富貴人家都搶著去拍馬屁套近乎。劉邦也前去湊熱鬧。
沛縣的主吏蕭何是當時宴會的主持人。宴會上蕭何宣稱:“份子錢沒有一千的來客,只能坐在堂下。”當時的一千錢是一筆很大的數目。
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劉邦來的堂上的時候,手裡沒有一文禮錢。但是他卻依然大大咧咧毫不尷尬坐在堂上。這樣的事情相信發生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會生氣。但是呂公不是常人,呂公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熱烈歡迎。
宴會之後,呂公不顧妻子反對,還單獨將劉邦留下來,把自己的女兒呂雉許配於他。就這樣,劉邦空手混吃混喝,還混到了一個白富美當老婆。
不夠單從這些是看不到劉邦的遠大志向的。直到有一天劉邦到咸陽城出差,當他看到秦始皇出巡的盛況時,他大發感慨:“嗟乎,大大丈夫當如此。”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劉邦的心中埋下了一顆建功立業的種子。
在劉邦釋放其它勞力時,有些勞力佩服劉邦的義舉,乾脆直接跟著劉邦一起逃亡。就這樣,劉邦有了自己的一支小隊伍,劉邦帶著自己的小隊伍,躲避在芒碭山中。
沛縣的縣令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想率領沛縣的百姓響應陳勝吳廣起義軍。當時的沛縣主官蕭何、獄官曹參是劉邦的好哥們。他們建議沛縣縣令把逃亡在外的劉邦召回,然後接著劉邦的幾百人力量挾持百姓起兵造反。沛縣縣令想想也是,不能再跟著秦朝幹了。於是馬上派自己的手下樊噲去叫劉邦。
但是沒想到當劉邦率領的自己的隊伍趕到沛縣城外的時候,沛縣的縣令看到劉邦的隊伍開始猶豫了起來。因為他害怕劉邦會有其它的想法,所以他沒有開啟城門讓劉邦進城。沛縣縣令甚至還想要殺掉蕭何與曹參。
沛縣縣令的做法直接導致了蕭何與曹參直接逃出城外投奔了劉邦。之後劉邦用綢緞書寫了一封信射入城內,鼓動沛縣百姓殺死縣令另選賢能,然後大家一起響應反秦大軍保全家室。
沛縣的百姓很快被鼓動起來,殺了縣令,開了城門迎接劉邦,並且推舉劉邦為新的縣令。
由於劉邦在沛縣的威望比不上蕭何與曹參,所以劉邦推辭道:“天下方憂,諸侯並起,今若推薦不善,就可能一敗塗地。我非敢自愛,害怕自己才能淺薄,不能保全父兄子弟。這是大事,一定要推舉有才能的人當領袖。”然後眾人將目光轉移到了蕭何、曹參身上。
但是蕭何與曹參都是文吏,害怕到最後大事不成會被滅族,不敢做這個領頭人,所以極力推薦劉邦。劉邦見時機成熟,敢作敢當,毅然接受了眾人的推舉,成為沛公。此時劉邦的隊伍已經達到了兩三千人,劉邦也邁出了成就帝業的第一步。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勝、吳廣、項梁這些起義軍的老一輩首領先後犧牲,項羽和劉邦逐漸成為了反秦大軍的首領。當時劉邦為武安侯,項羽為長安侯。
侯都是一樣的侯,但是劉邦的綜合實力遠遠比不上項羽。不過劉邦的人緣比較好。所以在項羽劉邦二人受起義軍最高領袖楚懷王之名向秦朝發起總攻的時候,楚懷王極其偏向劉邦把劉邦安排在了一條極其容易進攻的路線,而項羽則安排在了進攻極難的路線。這樣的話劉邦就撿了一個大便宜。當項羽的軍隊還在和秦軍主力決戰的時候,劉邦已經率領部隊攻擊了咸陽城。
先入關中者為王秦王子嬰投降之後,按照當時的約定,先入關中的為關中王。這時候的劉邦離帝王大位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遙。
進了咸陽城之後,劉邦看著富麗堂皇的秦朝宮殿,看著數不盡的奇珍異寶,即便是見過世面的劉邦,也被深深地震撼了。劉邦的酒色之氣一瞬間被勾引了出來。完全忘了自己的身後還有一個項羽。這是相當危險的。
看到這樣的情形,劉邦的部下樊噲著急了。樊噲當年以屠狗為業。跟著劉邦打天下多年,已經成為了劉邦的心腹大將。當看到劉邦如此沉醉忘乎所以的時候,樊噲冒死進諫,問劉邦到底是想要得到天下還是想要做一個富豪。此時迷失的劉邦根本不搭理他。
張良說:“秦王多行不義,您才能推翻他進入咸陽城。現在您為天下剷除了禍害之後,您應該布衣素食,以示節儉。現在大軍剛剛入秦地,您就沉迷享樂。難道您也想像秦王一樣嗎?”
張良的話軟硬兼施,以歷史的教訓終於使劉邦警覺了起來。劉邦的理智終於戰勝了慾望。下令封存了秦王朝的宮殿、珍寶、府庫和財物,整理軍備等待項羽及各路的起義軍到來。
不過劉邦並沒有在咸陽城乾等,而是在其它各路起義軍到來之前,劉邦充分地利用時間收攏人心。而且劉邦還要求自己的軍隊所到之處不能出現殺、傷百姓事件。而且劉邦還與秦朝舊吏一同巡查秦地,一路安撫百姓。
秦朝刑法嚴酷,百姓早已苦不堪言。早就盼望著救星到來。如今遇到劉邦這樣的軍隊,秦地百姓紛紛拿出酒肉佳餚慰勞劉邦軍隊,但是劉邦對自己軍隊的要求是:“軍中糧食充足,不許拿百姓的一飯一肉。”如此一來,秦地百姓更加歡迎劉邦了,就怕劉邦不當秦地之王。
劉邦的這種改變,劉邦老對手項羽部下的軍師範增看得最清楚。范增對項羽說:“劉邦這個人在山東的時候,貪財好色。但是現在入了 關中,在關中當了王之後,他沒有接近女色,可見其志不小。我令人觀看劉邦上空的空氣,有龍虎之象,成五彩之色,這是天子的氣象啊。咱們必須得儘早除掉他。”項羽聽了范增的話之後表示同意。
接下來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了。項羽宴請劉邦,準備在宴會上除掉劉邦。但是劉邦前往鴻門赴宴時故意示弱,言辭卑謙,並利用項羽優柔寡斷的弱點,成功保全了自己。
之後劉邦還按照蕭何的建議,接受項羽不公平的安排,委曲求全當了漢王。劉邦還接受張良的建議迷惑項羽,讓項羽相信自己已經認命。從而贏得了發展自己的時間。
劉邦還在蕭何的引薦下認識並重用了軍事天才韓信,採用韓信暗度陳倉的計謀,出其不意擊敗項羽安排在他周圍的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以及翟王董翳,一舉動平定三秦,這樣劉邦才有了富饒的關中地區,可以與項羽逐鹿中原。
這一過程是劉邦過程中的又一次重大轉變。為了大業,他能屈能伸,同時也顯現出劉邦的堅韌意志。
楚漢之爭,項羽大敗公元前203年,劉邦覺得時機成熟,可以與項羽一戰,成就他的劉氏江山。然而在這個時候,跟隨劉邦的最重要的兩大軍事集團首領彭越與韓信不聽他話了。由於韓信與彭越的消極出兵,劉邦大敗。
劉邦很生氣,但是卻沒有辦法,劉邦有一次陷入危機中。
公元前204年年初,韓信奉劉邦之命,率大軍一舉平了齊地。劉邦聽到這個訊息非常高興。這也是劉邦力量由弱變強的分水嶺。但是韓信平了齊地之後,天下形勢形成了一種很微妙的局面。此時的韓信已經擁有足以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的局面。
韓信沒有背叛劉邦的心思,但是韓信卻想劉邦封自己為異姓王。韓信派人像劉邦上書:“齊偽詐多變,反覆之過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願為假王便。”總之就是想讓劉邦封自己為“假齊王。”
劉邦當時正在被楚軍圍困與滎陽,劉邦見到韓信的書信之後破口大罵:“我被困在這裡一直等待韓信的營救,他倒好,竟然想自立為王。”
劉邦的腦子轉的很快,瞬間就想清了事態的局勢。於是劉邦直接換了一種罵法:“大丈夫扭扭捏捏,做什麼假齊王,要做就做真齊王。”
彭越的情況和韓信的差不多,劉邦心裡很不高興,但是劉邦還是聽從了張良的建議,陳縣以東至海邊的土地都封給韓信。從睢陽以北至谷城的土地都封給彭越。
結語:劉邦一個小混混,農民出身,但是他卻能推翻舊時代,建立了一個新的大漢王朝。他能在瞬息萬變、凶險無比的環境中脫穎而出走上巔峰。這其中當然離不開蕭何、韓信、張良的幫助,這說明他知人善任,有很大的人格魅力。但是筆者認為劉邦能成功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能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地調整這自己的生活目標,並且能在新的平臺尋找新的機會。這種堅韌不拔、不斷向上的內在動力,能從他第一次見到秦始皇延續到他生命的最後時光,這才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史記·高祖本紀》、《資治通鑑》、《史記·淮陰侯列傳》
-
28 # 萊恩校尉
劉邦流氓形象的確立是後世的誤解,人家是貴族後裔,不事生產是身份的象徵,結交朋友推崇義氣也是貴族的標誌。至於說為什麼能登上皇帝寶座,只能說是時勢造就,他的對手項羽犯了戰略錯誤所以成就了他。
回覆列表
後人對項羽和劉邦的評價中,許多人把項羽定位為英雄,而把劉邦看成一個流氓混混。
就連李清照都作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可見有多少人因為流氓打敗了英雄項羽而忿忿不平。
歷史上對劉邦發跡前的記載有很多,其小時候遊手好閒,吃喝嫖賭。連老爹都一天到晚罵他無賴。司馬遷對其評價很中肯:好酒及色。
劉邦在參加呂公的宴席時,報出“賀金萬錢!”實際上當時劉邦身上連一個大子都沒有。
但是,其人優點也很明顯:花錢為人大方,朋友多,朋友待之也不錯,比如後來成為其丞相的蕭何。在未來丞相蕭何的幫助下,劉邦35歲時出任沛縣泗水亭的亭長(比現在鄉長小點,約相當於派出所長)。
劉邦之成功,最關鍵在於善於用人。軍師張良,在劉邦這裡,張良意見屢屢採納,君臣之交,如魚得水。韓信,同樣有經天緯地之才,在劉邦授予他大將軍之前,韓信未曾實戰表現過軍事才能,只是蕭何極力推薦,一定要封大將軍不可。授將之時,樊噲、灌嬰等將多有不滿,劉邦毫不在意,用人不疑。後來韓信屢戰屢勝,天下基本都是他替劉邦打下來的。陳平本來在項羽手下為都尉,後因犯錯怕被被罰投奔了漢王,雖諸將不服,並報告陳平品行不良,但劉邦深知陳平有謀略,不拘小節,任用不疑。於是才有後來陳平用計除范增;更有後來的白登之圍,用計脫險。
劉邦得天下後對自己評價說: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總結:成大事不拘小節,且劉邦最善於用人:容人之量,識人之明,用人之魄,馭人之衡。能團結和利用一大批優秀的軍事政治天才為其服務,這是其成功最關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