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漕澗靚仔

    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我個人觀點!覺得70後不願種地是因為,在上世紀70年代正處在改革開放的大熱潮,好多人都下海經商,在那個年代中國經濟水平上升,到處都在為建設祖國繁榮昌盛努力著,新的時期造就新的思想,這就給這些人帶來了許多機遇,都想從這大熱潮中脫穎而出,很多70後在那時放棄了工作,丟悼了鋤頭跑去創業經商,所以說70後不願種地,就是這由來,而對於80後這代人而言,我認為也是處在最尷尬的一代,相比70後那一代從走入社會那天起,正是遇上社會發展的大浪潮,無論哪一行都是蓬勃發展的行業,社會競爭不大,只要努力了就能成功,而80後這代人步入社會後發現,當下這社會無論做哪行都不行了,競爭力太大,市場飽和度太高,生產過剩,還要不被房貸車貸拖垮就很不錯了,80後這代人以不像父輩那代人,種點田,養幾個兒女只要不餓著,能去上個學就很不錯了,而到80後這代人己不在是靠吃飽穿暖種幾畝田就能生活下去,寧可打工,也不去想家裡面那幾畝田該如何發展!隨著這些年的社會發展與進步,使人從物質上的需求生活中的需求,變得多樣化,為趕上時代的腳步,子女培養教育也變得多元化,使80後這代人也變的比較堅難,而對於90後我只想說你們太幸福了,90後這代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中寶,這代人出生的時候,基本上生活條件比較好,物質豐富接觸到的東西也比較多,生活世界要比80后豐富基本上想吃什麼東西都有,這代人基本上沒下過田裡,更別說以後讓他們種地,以後的農村人不單是種塊地自給自足的時代了,隨著新農村發展,農村土地集中管理實現產業化,規模化,各種農村合作聯社的興起,使農產品銷售越來越多樣化,即使你不願種田地,也可以將土地拿出來,以出租的形式,交由合作社一管理所以樓主不用當心這幾代人不種田怎麼辦。

  • 22 # 使用者15061964497汪亮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主要還是以農耕為主,工業為輔的格局。隨著改革開放腳步不斷深入,幾千年以農耕為主的神洲大地發生了結構性改變,農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治後,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農業經濟的快速提升,原有的農耕模式以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逐漸被機械耕種所取代,這也使得農村剩餘了大批勞動力。但是他們是幸運,改革開放給他們提供了無數的就業崗位。他們也是第一批外出打工的農民。

    網路流傳所謂70後不願種地,那只是片面之詞,無識之說。時至今日70後仍是農耕的主力軍。由於60後逐步退出壯勞力的行列,70後肩上的擔子將會更加繁重,勞動強度會更加顯現。但是他們延續了父輩們堅韌剛毅、吃苦耐勞不怕累、不怕髒的傳統美德,使得他們在務工和農耕之間能夠合理按排,統籌計劃。是繼60後又一代嬌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遷80後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作為而立之年的他們沒有了年少時的輕狂,顯得誠穩務實了很多。他們學會了審時度勢和超前思維,他們嘗試著改變當下父輩的生活環境。他們理解父輩粗糙的雙手源於勞動,他們理解父輩勤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辛酸。他們想和父輩一起拼搏,一起勞動。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他們對土地的情感和父輩一樣是天生的。因為讓他生存,讓他成長都源於這片黃土來供養的。他們愛家鄉更愛這片黃土。因為他們也不會忘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種地是自己本份、是職責!

    由於時代的差異90後大都數出生在城鎮市區,伴隨著在城裡打工的父母,讀書、生活長大,對土地概念幾乎為零,甚至不知道土地是怎麼種出莊稼,更可笑的把麥苗說成韭菜。這還談什麼種地?這種情況下做父母的要帶著孩子經常回家熟悉家裡的環境。聞聞莊稼的清香和家鄉的泥土味。讓他們以後有想回家的感覺。

    不過90後這代年輕人確實有某些方面值得思考和引導。像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忙於工作,對孩子管教比較鬆散,過分的溺愛孩子,對待孩子的判逆期不是去正確引導,去交心,而是用極端去解決孩子的心裡問題。導致這些孩子性格古怪、內向不愛說話。還有些家長對孩子沉迷於網路聽之任之,平時也不去約束,等到不能自拔時以經晚了。

    好了說到這裡吧!不知道有沒有跑題?

  • 23 # 塘坊農產品

    70後的不願意種地,80後的不會種地,90後的不談種地,的確是現在社會的一種現象。種地現在還不被大家認可是可以賺錢的職業,再者說農民這個職業本身就被很多人認為是一件不靠譜的職業。70後不是不願意種地,而且種了不懂的銷售,也不認為種地需要規模化,80後倒是有一部分人想種地,。但是很多人有有心而無力,想多種,但是資金又限制了,有想法可能也不予許再折騰,上有老,下有小。90後對於種地更是沒有概念,打心裡就沒有想過要從事農業。如果國家大力扶持農業,我們的地確實越扶持越荒廢。農民骨子裡就喜歡種地,但是如今的生活所迫,逼著我們去外面打工來養家餬口啊。謝謝

  • 24 # 村裡滑哥

    我的地就讓種糧大戶承包了。以後術業有專攻,集約化是出路,只有集中經營,才可以在農業上加大投入!各種農業機械,農業設施跟得上。像經營企業一樣,種糧工廠化。一些不適合集中經營的分散地塊實行特色經濟。最後祝福我們廣大農民生活越來越好!

  • 25 # 霞霞23X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這個社會現象若干年會改變成各個大農場,私人承包,80後.90後跟人打工,機械化作業。時代在進步,地遲早有人種。都不種地,依賴進口,遲早會被人家卡脖子。

  • 26 # 海闊天空208807307

    在過一次1959年糧食大關中中國人才會醒悟,才會知道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個道理,才會知道不只靠進口發展自己的農業這個硬道理。

  • 27 # 青藏之眼綠色天祝

    農村的70後之所以不願意種地,主要是因為種地的收入不高。70後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一方面要給父母養老,一方面還要負擔子女的教育費用,加上家庭其它方面的日常開支,經濟壓力實在不小,為了養家餬口,農村的70後從前些年開始陸續進城打工,算下來打工的收入要高不少,他們自然也就不願意種地了。

    農村的80後同樣也是進城的主力,與70後不同的是,但大部分農村的80後還在剛成年的時候就到城市學習和工作,並沒有機會幹太多的農活,就算掌握了一些種地的經驗和技巧,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早已經忘得七七八八了,所以才會說80後不會種地。

    到了90後的這一代,很多從小就跟著父母到城市上學,長大之後也自然而然的選擇在城市發展,雖然是在農村出生,可是他們對農村的生活並不熟悉,腦子裡也沒有種地的概念。在有條件的農村人都紛紛進城落戶的情況下,90後的年輕人更不會想著回農村種地了。

  • 28 # 使用者4543910674632

    讓有經驗、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來種糧,讓有專業、機械和集約化的生產方式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這是時代和現實的呼喚。由此,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驗營主體應運而生,成為一支重要的生力軍,被寄予厚望。

  • 29 # 家鄉美景OK

    在這個問題上,我表述一下我的觀點,一,農民在家種地一年到頭,出大力,流大汗,累死累活,而得到是得不償實,跟負出不匹配。二,現在家種地的農民,都是60後以前的農民,因年齡問題,到外面打工沒人招。明知不賺錢也在默默的耕作。三,對於70以後的年輕人,慢慢的就基本上不想種,不會種。作為人口眾多國家來說糧食是國之本,不可忽視。四,我相信國家對農民的耕作,收入。新一代農民進入會有合情合理政策方針。使中國糧食生產不求於人,能自產自給,這就是我們的期待。我是普通老百姓,筆

  • 30 # 朝陽180562195

    農業專家幹什麼去了?要親自下基層,實地考查,不要聽地方官的,他為了政績騙你,古代都有皇帝微衭私訪,你們為什麼不能下來走一走?

  • 31 # 河南老家的每一天

    70後的不願意種地,80後的不會種地,90後的不談種地,的確是現在社會的一種現象,我自己並不生活在農村,年輕的時候對農村生活無感,但很奇怪的是自從我40歲以後,對農村的環境和事物越來越感興趣。經常在工作之餘,週末的時候抽空去農村轉轉看看。感覺到農村的空氣非常清新,人到了農村就非常舒適。心裡沒有那麼煩躁了。我想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人都跟我一樣有著鄉土情節,慢慢的願意走進農村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吧。

  • 32 # 三七8113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這在農村,就目前來說,的確是一種普遍現象。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隻有生活在農村的人,才有發言權。

    農村人是勤勞的,在我們這裡的各個地方的建築工地上,都有70後80後的身影,有木匠,磚瓦匠和小工,現在建築工地的小工工資都在200以上,你說一個月的工資,能頂種多少畝田地的收入?不是農村人不願意種地,而是種地的收入太少!所以,現在的農村人才會走出務工,經商,辦企業等。這也是為什麼,農村至今還有扶貧專案存在的原因。

    不知我的說法大家同不同意,但事實確實如此。

  • 33 # 廣西顛佬

    70後的不願意種地,80後的不會種地,90後的不談種地,的確是現在社會的一種現象,我自己並不生活在農村,年輕的時候對農村生活無感,但很奇怪的是自從我40歲以後,對農村的環境和事物越來越感興趣。經常在工作之餘,週末的時候抽空去農村轉轉看看。感覺到農村的空氣非常清新,人到了農村就非常舒適。心裡沒有那麼煩躁了。我想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人都跟我一樣有著鄉土情節,慢慢的願意走進農村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吧。

    我是70後的,我這一輩的人,的確很少有人在種地。我家有個親戚跟我差不多大,他本身就是生活在農村,年輕時承包工地上的水電工程,賺了一些錢,又被騙了一些錢,後來他就回老家把別人不要的田地都租來幹了,總共有一百多畝的田全部種下糧食了。夫妻兩個起早貪黑,非常辛苦。我沒有幹過農活,但我能想象出烈日當下田裡勞作的那種艱辛。我想他就是屬於那種“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的情懷,越來越多的人厭倦了城市生活的爾虞我詐,回到農村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自給自足,也挺好的。除了我這個親戚,我最近也接觸到了一些跟我同齡的人在做農業,最多的就是養殖,果木這一塊。大都是夫妻兩個人,忙的時候僱傭一些散工。但是農業真的靠天吃飯的,尤其是今年,前段時間我們這裡颳大風,朋友家的葡萄園的大棚全都吹倒了,第二天,他們又重新的給大棚紮好。損失的錢財不說,還吹落了好多幼果,真的很辛勞,我個人的感覺,不幹農業的人永遠不知道生活的最苦處。

    90後的,在我看來還是孩子,他們還很年輕,將來會不會願意走進農村也未可知,一切待定。畢竟現在的農村也不像原來的農村那樣到處是泥巴,下雨天不能出門,現在的農村公路修的很好,村村戶戶都通水泥路,農村的環境大為改善。

    好了,這就是我的回答,我是大大趙

  • 34 # 河南小黃

    70後不願種地,因為他們看到了老一輩種地的辛苦而帶來的微薄收入,不想讓自己成為土地的奴隸。更不想走老一輩的路子。70後的人面對家庭的壓力,上有老下有小的現實情況,經濟壓力的驅動下,有的做了老闆,有的在打工,有的在家照顧孫子女)女。

    80後不會種地,我認為80後一代是最有壓力的一代,面對娶妻生子,物質的全面上漲的一代。都選擇外出打工,做生意,一年到頭回不了幾趟家,更別提如何學種地,而且也不會學種地。種地的收入已滿足不了生活的開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必須外出工作。

    90後是更富有思想,意識比較跳躍的一代,奇葩的思想,青春的叛逆,致使90根本不會滿足眼下生活現狀。總想著有錢什麼都會有。其實出生在90,面對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子科技的普遍,網路的發達,他們的思想千奇百怪。所以不要跟90後談種地,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種地已經out了。

  • 35 # 使用者182637106706老孫

    70後不願種地,是因為在70年代、人人都向往城市生活,正好趕上開放搞活,先進城的農民都不同程度地走向富裕生活了,所以便帶動了大量農民進城,隨著城市的發展壯大、收入情況遠遠超過農村幾倍、甚至幾十倍,又加上國家政策鼓勵農民進城,所以80後、90後的學生、畢業後就直接進了城市,自某職業,開始了城市生活,從而導致了農村人越來越少,產生了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的現象。使農民沒有得到良好的 接替關係,失去了平衡。由此可見未來的農業發展不容樂觀,在老農民和新農民沒有得到良好發展的情況下,建議發展農村集體化道路,讓農民有嘗退出土地,實現農場化和農業現代化。

  • 36 # Liushasha

    70後的不願意種地,80後的不會種地,90後的不談種地,的確是現在社會的一種現象,我自己並不生活在農村,年輕的時候對農村生活無感,但很奇怪的是自從我40歲以後,對農村的環境和事物越來越感興趣。經常在工作之餘,週末的時候抽空去農村轉轉看看。感覺到農村的空氣非常清新,人到了農村就非常舒適。心裡沒有那麼煩躁了。我想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人都跟我一樣有著鄉土情節,慢慢的願意走進農村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0元左右的手機哪個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