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豪英Jay
-
22 # 不愛運動的花花
在家庭教育裡面其實不是看誰的責任大,而是需要爸爸和媽媽兩個人,夫妻一起配合,輔導以及教育這個小孩兒,這樣才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
-
23 # 寶叔育兒
父母無所謂誰的責任大,關鍵是根據父母的個人情況,比如工作時間、文化程度、專業特長、個人性格等進行孩子教育方面的分工,分別負責孩子學習、孩子生活、孩子素質等方面的培養。因此,在孩子教育上,需要分工後確定各自職責,沒有責任大小之分,家長的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孩子成才成功!
-
24 # 榮媽育兒經
在家庭教育裡,到底是爸爸的責任大,還是媽媽的責任大?
1、理論上,父母都參與的家庭教育,才是完整的。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當然是父母都有責任,都應該參與進來。只有父母都參與的家庭教育,才是完整的、健康的。
母親帶給孩子的往往是溫柔、細膩、持家、感性等,更女性的東西。
父親展現給孩子的則是堅毅、粗獷、陽剛、責任、理性等,更男人的東西。
兩者是截然不同的,都是孩子成長中所需要的,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
只有父親,或只有母親參與教育的孩子,性格多少會有缺陷,人格是不健全的。
2、現實中,往往視家庭情況而異。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實際操作中,往往是視每個家庭的情況而定了,並且因人而異。
哪方時間精力更多,參與孩子的教育則更多。哪個人更有耐心,更適合教育孩子,也參與的更多。
以我們家為例,爸爸要掙錢養家,每天上班兩地通勤,早出晚歸,非常辛苦。
他下班回來的時候,孩子已經睡了,早上他走,孩子還沒醒。可以說一週除了週六週日兩天,根本和孩子倆人沒有見面的機會,更不要奢談教育孩子。
到了週末,爸爸的安排都是彌補一週沒陪孩子的愧疚之情,一般都是帶孩子去逛公園、遊樂場等之類的娛樂專案,這期間的教育內容當然是少得可憐。
而我是全職媽媽,我每天24小時和孩子粘在一起,有大把的時間瞭解孩子、教育孩子、學習專業的育兒知識。
對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個性、習慣、社交、學習、優點、缺點等,一清二楚,瞭如指掌。
教育起孩子來,自然更得心應手。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誰帶的孩子,往往孩子更聽這個人的話,在孩子面前更有權威。
而娃爸即便偶爾想要教育孩子,也顯得力不從心、不得章法。
因為他沒那麼瞭解自己的孩子,也沒有時間學習專業的育兒知識。該樹立威信的時候,他沒立起來,該講道理的時候,他又粗暴那一套。和孩子成長的節奏完全不搭。
因此,無論爸爸還是媽媽,想要參與進孩子的家庭教育,都不是中途想插就能插進來的。
孩子的家庭教育是需要持續參與的過程。
3、家庭教育中,給父母的幾點建議(1)無論父親、母親,教育孩子,都需要持續學習育兒知識。
育兒和學歷無關,學歷高,不代表就懂育兒,想要科學應對孩子成長中不同階段的問題,當父母的要持續學習。
(2)好習慣要從小培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也是孩子改正錯誤的最大障礙。所以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要從父母的改變和以身作則做起。
(3)德育同樣重要。
對孩子一生而言,意志、胸懷、品德培養的重要性,遠遠高於智力。所以切勿只重智育,而輕了德育。
最後: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是互補的,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失的。只有爸爸媽媽做好溝通,精誠合作,才能共築健康家庭教育。
回覆列表
在家庭教育裡,爸媽都承擔同樣的責任。只是因條件不同,和孩子接觸的時空不同,父母的性格不同,爸媽會分別伴演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如,父母兩人能震住孩子的,時常扮“黑臉”,而性格溫和的可扮“息事滅火”的人。如果兩人有一個在外地打工,責任主要落在一人肩上,不過也可以通過電話與孩子多勾通。兩人可根據個人的善長,分擔不同科目的指導。因為男女有別,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父親的堅強、果敢和深沉與母親的善良、周全和關愛,應相互補充,以培養性格健全的孩子。
因此,家庭教育中,不要有甩手派,什麼也不管不做,全交給另一方去做,這會影響孩成長的。時常發現孩子不大,父母的話全不聽,任著性子生活。這是父母角色扮演的失調,常此以往,孩子只能養成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