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夢想作文

    關於如何正確引導、教育子女的問題,也是天下父母苦苦追尋的問題。我想,“大道至簡”,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就夠了。

    一是身教。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你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而且,你也強加不了孩子,因為孩子不是機器人,你想把自己的程式寫入就寫入的。如果你希望孩子勇敢正直,你自己就得勇敢正直;你希望孩子樂觀堅強,你自己就得樂觀堅強。譬如,生活中,要使孩子打針不哭,你表現給孩子看,並鼓勵孩子,當孩子需要打針時,也會如你所期望的堅強。學習也是這麼回事,你每天回家拿起一本書看,孩子也會經常看書。如果你每天一到家就刷抖音,孩子玩手機也就不奇怪了。所以說,孩子是大人的影子,如果你希望子女做得好,你就得做給他看。當你優秀了,孩子優秀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二是家教。這裡的家教,指的是家庭教育。古人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就是家庭的重要影響。如果你知書識禮,言談舉止溫文爾雅,你的孩子也會如你一般,受人喜愛。如果你粗俗不堪,孩子又會文明到哪裡?父母之間相敬如賓,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孩子不僅有足夠的安全感,也不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反之,大人經常爭吵打架,孩子在學校也容易出現暴力問題。深明此道的孟母,也做出了流傳千古的“三遷”故事。這,就是環境影響人的力量。如果你的家庭足夠和美,孩子身上也會自帶光環,洋溢著青春的光茫,充滿向上的力量。

  • 2 # 早育之說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並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係的基礎。

    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裡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展。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良藥,這是很多專家的共識。我們也相信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各種矛盾都是由溝通不良引起的。因此,選擇說什麼固然重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說也不可小覷。竅門就在於我們對詞彙、音調還有肢體語言的運用。運用好了,才能得到孩子的配合。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準。

  • 3 # 專注TED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個人觀點,孩子的基礎教育不是通過報各種培訓班去實現的,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做為父母,應該怎樣去發現孩子的心趣愛好,挖掘其潛在的能力,才能讓孩子在以後的成長中隨著自己心趣去發展、努力,如果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是隨著興趣去發展,可能會造成叛逆心裡。

    個體一生有8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會表現出一個主要衝突或危機,雖然每個危機不會完全消失,但如果個體想要成功應對後面的發展階段的衝突,就需要在特定的階段充分解決這個主要危機。

    第一個階段(0-1.5歲): 兒童需要通過 與看護者之間的交往建立對環境的基本信任感.如果缺乏身體的接近和溫暖的感情,以及看護者經常不出現,兒童就可能發展出一種強烈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和焦慮感.

    第二階段(1.5歲-3歲): 伴隨著運動的發展和語言技能的出現,兒童探索和操作物體的能力擴大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安全的自主感和成為有能力和有價值的人的感受.在這個階段過分的約束和批評可能導致自我懷疑.同時,過高要求也可能阻礙兒童征服新任務的堅韌性.

    第三階段(3-6歲): 養成了基本信任感的兒童能夠主動產生智力或運動行為.父母對兒童自己主動發起活動的反應方式要麼促進兒童自信,要麼導致兒童自備內疚.

    第四階段(6-青春期): 到了小學階段,如果兒童順利地解決了以前的發展危機,他們就準備系統地發展各項能力.學校活動和體育活動為兒童學習知識技能和運動技能提供了場所,與同伴的交往為兒童提供了發展社會技能的場所.努力追求這些技能使兒童感到自己有能力.

    第五階段(青春期): 青春期的危機是要面對不同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並在混亂中發現自己的身份.從青春期開始,同伴在影響個體的態度和行為上才能夠與父母競爭.在12-13歲時,對同伴的價值和行為的順從達到了極點.父母和處於青春期孩子的關係必須經歷一個轉折,從父母的絕對權威到給於孩子適當的作出重要決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因為孩子越來越不能服從父母的權威。

  • 4 # 油菜花c65

    1、孩子犯錯一定要立即制止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立即制止。並清楚指正為什麼這樣做是不行的,應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2、跟孩子適當的溝通很關鍵

    孩子的好奇心及內心想法很豐富,作為父母的必須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內心想法。及時調整孩子的心態;孩子在外碰上任何不開心或是開心的事情,父母都要通過溝通及時瞭解,並進行引導。這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3、在誇獎與批評中取得平衡

    正確的誇獎方式有利於增長孩子的自信心的成長,樹立孩子Sunny積極的心態。但過度的溺愛會助長孩子的叛逆心理。所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必須做出批評並正確引導。合理的誇獎與批評有利於引導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律的人。

    4、日常教會孩子尊重與平等

    對人或事足夠的尊重與平等,是我們每個人最應該有的基本素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平時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與平等。以身言教,幫助孩子養成這一良好的習慣。

    5、父母雙方角色都不可缺失

    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帶來的愛與影響是不一樣的。父親給予孩子的堅強、剛毅、大度、思維格局等心理影響。而母親的影響可以有助於孩子寬容、善良、細心等品質的形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雙方都應花上一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 5 # 教育反思者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是所有人都在關切的問題。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必須是:

    1,從教育效果來看,你是什麼人才,就能夠讓你成為那種人才。

    2,從教育過程來看,無論你的天賦興趣或擅長是什麼,都能夠為你匹配相應的教育資源,讓各種人才胚子都有適合的成長方式。直到——

    A,你沒有能力向深度學習為止。會進行相應的人才分流。

    B,你已經學到某個領域的最前沿。該你自己探索、鑽研和應用了。

    3,以受教育者為中心,讓孩子成為他最好的自己。摒棄“把孩子培養成什麼人”的培訓思想,摒棄產業思想。

    以上是家庭和學校教育。還有社會教育。如下:

    4,從用人機制來看,唯才是舉,唯貢獻是舉,杜絕功利性和急於求成,留住並吸引人才。強化智慧財產權,杜絕造假和論資排輩、壓抑人才。

    這才是最好的教育。這必須以因材施教為前提。

    實現因材施教,雖說要花一些代價,但也不難做到。

    舍此一切免談!

  • 6 # 老張英語

    所謂最好的教育,也就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每個孩子都不同,所以適合每個孩子的最好的教育也不同。大家肯定都聽過“因材施教”、“全面發展”、“術業有專攻”等等口號。每一個說得都對,但是每一個都有侷限性。其實,我覺得三個口號放到一起,就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如何去做?先看孩子本身,再看家長學校社會的參與。

    在孩子方面。他們是被教育的物件,他們一定是教育的核心。每個孩子不一樣,教法肯定不一樣。但是“全面發展”必須做到,也就是最基本的學科知識必須得學,包括人文、科學、道德、法制、體美勞等等。這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是做人和立足社會的根本。也是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因為他們長大後一定能用得上。再來說“因材施教”。這個話題比較大,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是根據孩子的特點,側重地培養孩子的專長。音樂和體育的特長生不用說,人家有天賦,一眼就能看出來。其他平常的孩子怎麼看出他們的特長呢?就看他們的愛好。喜歡什麼,就說明他們的興趣在那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不定這個孩子就是這一行的狀元。側重培養愛好,堅持下去,但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業也要好好學。“術業有專攻”就是說一個人要有專長。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就喜歡研究一件事,那他一定是這個行業的高手。一輩子做明白一件事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最適合的教育離不開家長學校社會的參與。家長的份量最重,佔九成。家長和學校扮演的角色一般是監督、教育和鼓勵。保證孩子在個性化發現的過程中不走偏;告訴他們一定學好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無論做哪行,這些知識是以後生存的基礎;還要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大膽嘗試,勵精圖治,激流勇進。社會的角色就是應該多提供機會。讓孩子們的愛好有施展的空間,有用武之地。出臺政策,扶持有特長、有技能的學生繼續發展。

    最後一句話,家長們千萬不要把天才扼殺在無盡的題海中。平時多觀察孩子,多品品自己家的孩子,到底在哪些地方超出別人,就側重培養他這方面的能力。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是要學,每個孩子也都在學。但是讓孩子脫穎而出的就是他的閃光點,是他們的特長。學習好有出息的挺多,有出息學習不太好的更多。請家長們多多品味。

  • 7 # 一樹陽光89

    孩子喜歡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以孩子的喜好為出發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有了興趣,不用家長督促,孩子都會主動去學習。孩子越主動就越優秀,越優秀孩子就越自信,不斷產生良性迴圈。

    有多少孩子是為了完成父母的自願去讀書,父母認為什麼好,就安排學什麼,父母覺得什麼專業有前途,就讓選擇什麼專業,自己聽話照做就行了,就像一臺機器,聽指令就可以了。

    有多少孩子上了大學開始放飛自我,認為已經完成了父母的任務,其他和自己沒有關係,根本沒有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更有甚者把通知書給父母,我的任務完成了,我要做自己的事情。

    家長的任務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健康人格的人。

    家長要放下自己所謂的面子,不要逼迫孩子,孩子只要喜歡,就要尊重孩子,讓他去學就行了,孩子只要學好,不管有沒有體面,孩子只要能夠自食其力,這就是家長教育的成功。

    人生道路千百條,不是隻有上學這一條。孩子上的學,就是為了明白是非,懂得做人的道理。這樣再去尊重孩子的愛好,告訴他:他想要的生活,有他自己去創造。現在可能不掙錢,但是要在自己喜歡的行業裡深耕,掙錢是早晚的事。

    最好的教育就是孩子不啃老,懂感恩,能夠自食其力。

  • 8 # 彩虹小志365

    教育孩子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最偉大,最值得尊敬的,從而不會意識的去模仿父母的言行,包括說話的語氣,走路的姿勢,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接觸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就是言傳身教,父母要善於創造和維持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作為父母,要營造開放,民主,溫馨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地位平等,有事共同商量,相互理解,不搞一上七下,不搞家長作風,對孩子的教育,以說服為主,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的訓斥,挖苦時,子女明辨是非,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掌握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孩子犯錯的主觀過失大小出發,批評起錯誤的思想根源,詩集感到愧疚和痛苦,但要注意不等諷刺,不要奚落,更不要謾罵和體罰,千萬不要侮辱孩子的人格和摧殘孩子的身心,鼓勵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動手,學會自己獨立安排作息時間,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希望天下的小寶貝都能快樂的成長。

  • 9 # 呆萌老爸育兒經

    陪他玩他喜歡玩的

    我說兩件我和孩子的事情

    事情1:

    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間,我去外面出差,想著要給孩子帶件禮物,於是就在商場買了一個樂高玩具, 當時沒有仔細看,回到家才看到這件樂高玩具是小顆粒的,適合5-8歲的娃玩的,當時就懊悔不已, 報著試試看的意思,我還是把禮物給到了孩子,孩子看到玩具很新奇,很激動,因為是他喜歡的車和 戰艦的造型,當天晚上就拆開了,就要我教他怎麼玩,於是我就細緻的和他講解怎麼樣一步一步的看 圖,怎麼樣一步一步的組裝,教了幾遍,感覺他有些懂了,由於時間比較晚,當天晚上也沒有組裝多 少。誰知到了第二天我下班回來的時候,我一進門,他興奮的對我說,我快組裝完了,他已經可以按 照圖紙組裝了,於是我就和他一起把剩下的都組裝完。以後週末沒事的時候,就會和他一會拼樂高, 拼的過程中可以和他聊天,同時也會教育他一些道理,這個過程中涉及的話題,他都能聽進去。

    事情2:

    上週末,在家裡聚德有些無聊,就和孩子說,我們一起去騎自行車吧,他說:好呀,很久沒有騎自行車了。於是我們兩個就在小區的一條小道上騎自行車,一起比賽誰騎得快,騎車的過程他還說了一些他學校的趣事。騎得過程,由於一邊說話,一邊東張西望,差點摔倒,於是我就和他說,騎車要一心一意,眼睛要往前看,這樣才不會摔倒;其實你學習也是一樣,做作業時也要一心一意,認真做就不會做錯。他也當時就覺得說的很有道理,之後騎車也認真起來了。騎車結束後,他還意猶未盡的說,以後就把週六的這個時候當作騎車日吧,我說好呀,以後每週都在這個時候去騎車哈。

    和他做他喜歡做的事情,用他常用的語句和他說話,孩子才會共鳴,這樣才會有溝通的效果。家長不要以家長的姿態自居,蹲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和他一起成長……

  • 10 # 小羊育兒

    1、給孩子隨意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意玩耍的時間。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孩子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扎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臺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有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 11 # 柒妮橙育兒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多費心,長大後就少勞神。

    1.觀察能力(撿球)◤

    小橙子和爸爸在客廳玩踢球,踢過來踢過去......玩的哈哈大笑......突然球被踢到沙發後面了,小橙子看到了,“寶寶自己撿”,正準備去撿球。

    (但是她爸沒聽見)爸爸搶先跑過去把球撿了出來....突然,小橙子大吼大叫...把球從她爸爸手裡搶過來,憤怒的把球扔到沙發後面,然後自己跑過去重新把球撿了出來。

    我知道小橙子生氣了,然後跑過去哄她。我蹲下來摟著小橙子,親了一下,“寶寶,真棒,自己把球撿出來了”。

    聽了我這麼說,小臉終於露出了笑容......哈哈哈哈......繼續和爸爸開心的玩踢球......

    【小橙子認為,自己可以將球撿出來。】

    孩子的觀察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2.生活能力(自己穿褲子)◤

    早晨起來,給小橙子穿好上衣,準備穿褲子的時候,小橙子突然鬧開了,就是不穿褲子......“寶寶自己穿”。(吃完早飯還得出去辦事,哪有時間讓她自己慢慢穿褲子呀)硬是給她穿上了......

    又哭......又鬧......又踢......最後小橙子還是把褲子脫掉了......快氣炸了......恨不得打她。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給小橙子把眼淚擦了擦,親了一下.....

    “媽媽陪,小橙子自己穿,好嗎”?值得開心的是,小橙子自己竟然把褲子穿對了!我很開心,鼓掌道,“寶寶,真是棒啊!”小臉終於露出了笑容,自己也鼓掌說,”哇,棒“!哈哈哈........

    【小橙子認為,自己能穿好褲子。】

    孩子的生活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喝完葡萄糖酸鋅之後,我來拿瓶子扔掉。咦,吸管怎麼不見了,“小橙子,你把吸管放哪裡了”?然後我在小橙子的附近找了找,終於,在枕頭下面找到了。我順手就拿了出來,轉身準備去扔掉。

    小橙子突然就生氣了,搶走吸管,扔的老遠.....什麼情況,我這暴脾氣,這不是無理取鬧嗎,皮癢......欠揍......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我把吸管撿起來,重新放到枕頭下面。然後重新問小橙子,“小橙子,你把吸管放哪裡了,幫媽媽找一下吧”?小橙子用小手指了指枕頭,我假裝不知道,“在哪裡呀”?

    小橙子自己將吸管從枕頭下面拿出來遞給我,說,“寶寶找到的”。 “對,寶寶找到的,真棒!”小臉終於露出笑容了,哈哈哈哈........

    【小橙子認為,自己記得將吸管放在哪裡。】

    孩子的記憶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4.創造能力(搭積木)◤

    晚餐之後,爸爸陪小橙子搭積木。“小橙子,爸爸給你搭個大大的積木房子”......突然,哐的一聲,小橙子推倒了爸爸未完成的積木房子,“寶寶自己搭”。

    快把他爸氣炸了,過了一會兒,小橙子搭了一個積木房子,開心極了!“爸爸,看,寶寶搭的積木房子,棒”。成功的將她爸逗笑了。

    【小橙子認為,自己能獨立搭好積木房子。】

    孩子的創造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週末,奶奶陪寶寶畫畫,“來,奶奶教你畫小蝌蚪,看”......奶奶還沒畫完,小橙子生氣的將畫紙扯掉,扔在地上。把奶奶的臉都氣紅了,什麼孩子,脾氣這麼大....

    然後我重新拿了一張畫紙放上,“小橙子自己畫,媽媽和奶奶陪小橙子”。然後小橙子認認真真的在畫,反正我們看不懂什麼意思?“媽媽,奶奶,看,寶寶畫的,池塘,小蝌蚪,棒”。小橙子特開心,直鼓掌,“寶寶棒”。

    【小橙子認為,自己會畫池塘小蝌蚪。】

    孩子的想象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小橙子,快過來吃晚飯,媽媽給你做了,你喜歡吃的糖醋排骨,快過來吃”.......叫了好幾遍,靜音模式嗎,聽不到嗎,我吼了起來,隔壁樓都能聽得見。

    “寶寶不吃晚飯”,依然安安靜靜的在搭積木。生氣到了極點,要不是,舅舅來家裡有作客,我都要揍她了。她爸走過去,直接把她拎過來了。哇哇哇......又哭,又鬧,又叫,又喊,還打人。她爸被氣到陽臺上去冷靜了,快瘋了,熊孩子實在受不了了......

    然後她舅舅說,“小橙子,來把眼淚擦一擦,這樣才漂亮嘛。舅舅陪小橙子繼續搭城堡,好不好”?...........“哇,寶寶積木城堡完成啦,棒!舅舅,看”。哈哈哈哈哈......開心的笑了,我們都笑了.....

    【小橙子就想,搭完積木城堡再吃晚飯。】

    孩子的專注能力提高了,這是好事。✔

    (噓!)成功的祕訣:耐心,耐心,耐心。

  • 12 # 滄海一粟渡滄海

    教育子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也可以說是很多父母的頭等大事。那麼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要慢慢的給孩子樹立一些規矩,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慢慢的培養孩子的是非觀。但是這裡父母們也要注意不能矯枉過正,規矩的樹立不能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所以一定要注意規矩的尺度。

    第二、孩子入學以後,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閱讀是孩子的核心學習能力,一般而言,喜歡閱讀的孩子,他的成績是不會怎麼差的,所以可以一開始給孩子購買一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課外刊物,引導孩子讀書。

    第三、父母教育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那麼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就要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俗話說身教重於言傳,所以父母身上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一定要改正,否則一旦被被孩子模仿到,那麼就會很難改掉。

    第四、要敢於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只要不是很危險,就算是累一點,也沒有關係。這種勞動最好父母和孩子一同參加,在勞動的過程中,父母既可以增加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也可以在孩子面前趁機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對孩子進行無形的教育。

    第五、等孩子逐漸的懂事之後,父母就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邏輯,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個優秀的孩子,他的思維方式也是優秀的,所以父母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對於他日後的學習文化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 13 # 宇宙之容

    教育子女方法很多:1.恩威並施,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嬌兒不孝子,棍棒底下出孝子。2.幫孩子分清是非,是就是,非就非。不要混淆是非。3.富養女兒,窮養兒子。4.教育孩子要懂的感恩。5.教育子女,要學會換位思考,為他人著想。6.教育子女要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7.教育子女最是書香能致遠。8.教育子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9.教育子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10.教育子女雁過留聲,人過留名。11.教育子女人生最大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12.教育子女百善孝為先。13.教育子女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14.教育子女讓一讓風平浪靜,忍一忍海闊天空。15.教育孩子要獨立自主,不當啃老族!16.教育子女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17.教育子女天下不會掉餡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18.教育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幹,滴自己的汗吃自己們飯,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19.告訴孩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0.教育孩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21.告訴孩子勤勞致富。懶惰致窮。等等!

  • 14 # 大豆子妖

    前兩天看了羅老師的《時間的朋友》,其中關於教育和課程的觀點值得我們思考:教育和課程的存在,到底為了什麼?

    追溯歷史源頭,孟子曾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這個詞由此而來,很久很久的時光中,我們的教育只為了“英才”而立,教育也曾分了階級。因為那個時候的教育是殘缺不全的,所以思想文化的那一塊布料也是缺了很多邊邊角角,比如男女尊卑的思想。

    如今歲月流轉,教育終究在這個球形的大地上紮根,長出了讓所有人都看得見的花,不管花的種類和數量在不一樣的地方是否相同,終究是鋪滿了地殼,相信以後花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香。

    當教育這件事情不再成為人們難以跨越的鴻溝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去想更多的事情:怎麼樣才可以讓教育更好,對孩子更好?教育,如何把“教”和“育”兩件事情永永遠遠的傳遞下去?我們可以想到的最直接的辦法,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是言傳身教。我們把在漫長歲月裡用時間和生命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所知彙總成“知識”,通過“課程”表達出來。

    我們安排了N種課程傳承我們的時間積累,而“江山輩有才人出”也告知了我們這種傳承是行之有效的,這種方式依舊可以幫助人類培養出很多精英,他們從這些傳承中繼續探索研究,發現或者發明新的東西,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發達,人類從少數人的手中獲得全新的生活體驗。可是,我們每個家長或者老師都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社會精英中的一份子。畢竟,能夠從傳承的知識中發現新東西的是少數,所以,課程這種途徑,除了應該具備傳承人類文明的作用,還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應對生活中的事情,特別是,成長的煩惱以及,長大後生活的難題。

    正如羅振宇老師在演講的時候說到的,我們給孩子們傳達了很多很多的知識以及人類文明,他們也知道了:“哇塞,原來以前的人們那麼厲害,可以發明那麼多的東西,可以飛上天,還可以發電!可是,我能做些什麼呢?”

    對啊,孩子們可以做些什麼呢?他們已經知道了那麼多那麼多的知識,甚至覺得有些乏味,所以,可能這些知識就夠了,孩子慢慢長大,明白了原來以前上的那些課程很多其實沒啥實用,我遇到了很多很多問題,但是我靠著這些課程給與的知識解決不了這些問題。這些就是我們之前的課程方式,我們把批量的知識通過課程這種途徑一年又一年的填滿孩子的眼睛,孩子的嘴巴,孩子的耳朵,聽說讀寫每一樣都要佔有,每一樣都要佔滿,然後大學畢業了,告訴孩子:好好運用你學到的東西,去工作吧,去成長吧,去翱翔吧!

    可是,我們好好工作,我們上班賺錢,我們下班吃飯,我們加班給別人幹活,我們有什麼問題呢?下班以後的時間怎麼辦呢?週末的時間怎麼辦呢?和同事鬧了彆扭怎麼辦呢?領導一直不滿意我的工作怎麼辦呢?.........好像,我學的東西都不能幫助我解決這些問題哎。

    所以,課程的存在,除了給與孩子們瞭解人類文明的絕佳途徑,還應該做到的是這些知識是如何來的,是因為遇到了哪些問題,做了哪些嘗試猜得到的,給孩子們問題,讓孩子們去思考,一直讓他們去思考,不要著急的告訴他們答案,因為答案本來就是不固定的,讓他們想,相信孩子們的思考,相信孩子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相信是足夠讓他們有信心有能力解決成年以後遇到的生存難題的基礎。所以,課程除了傳承文明,還應該是生活中問題的打包濃縮,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慢慢的瞭解到,有困難是正常的,有失敗也是正常的, 但是需要的是相信自己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以及真正思考的出來解決問題的辦法。

    所以:“課程的本質不是知識的注射器,而是把社會上的真實挑戰濃縮打包,在學校裡讓孩子提前感受。”

    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我們如今希望尋找對的教育道路,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更好的成長,變成我們眼中更好的他們。但是,教育真的有對錯之分嗎?沒有的,教育這件事情是分不清楚對和錯的,我們現在的方式是不知道到底是對是錯的,你看不見以後和未來,所以教育沒有對錯,但是我們可以去主觀的判斷哪種是相對來說更好的教育方式,沒有對錯,但是可以分好和不好。

    在選擇教育方式之前,我們要判斷教育的目的,或者,作為老師或者家長,你的教育目的是什麼?有這麼一句話非常有意義:從小到大,所有的事情都有人教我們怎麼去做,但是唯獨是做父母的這件事情,是需要每一個爸爸媽媽去自己學習去摸索的。所以作為父母,你要自己學著去了解教育,腦力開發也好,思維引導也罷,又或者正面管教的方式,這些你都要學著去了解,你不去了解教育,那麼,你教育孩子的方式必然會帶著你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影子,所以,去學習,去了解,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如何讓孩子獨立成長,面對以後遇到的許多難題。

    畢竟,教育從來都是面向未來的。

    所以,不管是課程還是教育,這兩種方式的終端面對的都是被教育的人,或者說是我們的孩子,更好的說法是:我們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先嚐試著去改善課程的方式,改善教育的方式。

    記住,是改善而不是改變。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的教育方式從出現到現在從來不是一刀切的辦法來改變的,而是循序漸進一步步的改革改良的,我們從實行的教育方式裡面發現新的問題,然後根據這些問題是糾正從前,然後我們繼續隨著時代前進,緊接著時代的腳步快速發展,我們又發現了更優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然後我們繼續改良原來的教育方式。

    非常慶幸的是,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開始改變原有的教育方式,主動去嘗試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從家長專權到家庭權力的分割,給孩子選擇的權力,也給孩子做決策的權力。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都發現在未來的世界裡面我們不知道孩子會遇到什麼問題,未來到底會不會變成我們從未想到的智慧世界,我們想象不到。

    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太多的不可預測,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為孩子的未來做準備,準備的辦法就是從教育下手。

    最終的,要想改善課程或者改善教育,需要的是什麼呢?是的,改變人。

    拋去一切,傳承終究是人與人之間的傳遞,課程和教育方式都是方式、途徑或者工具的選擇,當人改變了,那麼教育的方向和選擇就會和之前產生前所未有的改變。原來的家庭,父母說了算,孩子沒有權利做選擇,後果就是長大以後沒有能力做選擇;如今,改變一下,關於孩子的事情讓孩子參與進來,家長和孩子商量,讓孩子大膽的表達出來,然後引導孩子思考做這個決定的原因以及可能會發生的後果,讓孩子去試錯,認識失敗認識責任。一前一後兩種方式,哪種方式下孩子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所以,教育的結果是為了改變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未來,而教育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改變我們自己

  • 15 # 娛然自得呀

    教育孩子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最偉大,最值得尊敬的,從而不會意識的去模仿父母的言行,包括說話的語氣,走路的姿勢,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接觸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就是言傳身教,父母要善於創造和維持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作為父母,要營造開放,民主,溫馨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地位平等,有事共同商量,相互理解,不搞一上七下,不搞家長作風,對孩子的教育,以說服為主,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的訓斥,挖苦時,子女明辨是非,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掌握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孩子犯錯的主觀過失大小出發,批評起錯誤的思想根源,詩集感到愧疚和痛苦,但要注意不等諷刺,不要奚落,更不要謾罵和體罰,千萬不要侮辱孩子的人格和摧殘孩子的身心,鼓勵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動手,學會自己獨立安排作息時間,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希望天下的小寶貝都能快樂的成長。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6 # Sandm舊夢顏

    (1)尊敬長輩,孝敬父母

    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一個縮影,一個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會是什麼樣子的。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尊敬長輩,見到長輩要主動問好!在孩子小時候也要告訴他們做一個孝順的孩子。這是從正面教引導孩子,讓他們明白孝敬父母長輩是應該的。這也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優良傳統,孝順父母長輩是正確的價值觀引導。

    (2)勇於承認錯誤,做一個有擔當的孩子

    作父母的都知道,幾個小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容易小打小鬧,也容易發生口角之爭。孩子與同學打架了,我們不能直接去責怪孩子。而應該從正面角度去分析,從而引導孩子學會道歉,改掉壞習慣,做一個有擔當的好孩子!

    (3)學會文明用語:做一個禮貌用語的孩子

    家長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滿口髒話,儘量避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說髒話,家長說髒話孩子就會學著說髒話。家長要從正面引導,從自身做起讓孩子知道說髒話是不文明的,不禮貌的。

    (4)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鼓勵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任何決定的時候不要盲目地一口否認孩子了。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孩子去思考。家長也不對孩子的決定一口否決,從而尊重孩子引導孩子!

    (5)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人們長期從事某種活動形成的比較固定的行為和傾向。因此,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首先抓學習態度作風,經常檢查孩子是否專心讀書,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是否工整,對學習能否持之以恆;第二抓作業,察看孩子放學回家是否自覺做作業,做作業前是否複習,做完作業後是否檢查。

    (6)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人們對自己的言行帶來的社會價值進行自我判斷後產生的情感體驗。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必須讓他們養成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的習慣。讓孩子明白該做什麼、怎樣做,否則將會受到哪些懲罰。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孩子只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當然,父母在家中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必行,行必果”,才能讓孩子有模仿物件。

  • 17 # 具電子硬體

    首先感謝在這裡我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作為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我總結出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1.尊重孩子。教育孩子首要的是尊重他們。尊重孩子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個觀點、每一個要求。不管他們的要求是否合理,作為父母的您最終是否採納,尊重都是您首先應該展示的態度。

    2.相信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相信一時失意的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現狀,相信孩子的決定,相信孩子的判斷,而不是總站在父母的角度質疑、否定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孩子是有基本的責任心的,善加引導,他們完全有能力做好自我管理。

    3.陪伴孩子。陪伴是最好的教養。只有陪伴孩子,您才能瞭解孩子逐漸變化、發展的內心想法、性格、意志、品質等等,以及孩子想什麼、需要什麼。“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孩子這裡 ,則是“沒有陪伴,就沒有發言權”。

    4.鼓勵孩子。不要拿孩子去和別的孩子比較,只引導孩子和自己的過去比較。用細心的觀察去發現孩子的每一個變化、每一點進步,然後用適當的鼓勵強化他們對正向行為的認知、理解和認同,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更加追求進步。

    5.正面管教。所謂正面管教,在我看來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孩子犯錯誤、不守規矩時,溫和而堅定地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孩子犯錯誤是難免的,如果用情緒化的教育方式,動輒打罵、喊叫,不但起不到糾正、規範的作用,反而讓孩子產生恐懼,變得畏首畏尾,甚至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所以,要糾正,要規範,但態度要溫和而堅定,讓孩子明瞭原則的力量。

    6.與孩子多溝通。多和孩子聊天說話,在彼此的溝通中,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行,同時也可以引領孩子認識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溝通的好處多多,所以,親子溝通可以說多多益善。尤其是在孩子的每一個重要的成長節點,溝通更是必不可少。 主要的方法就是這些,其他的還有很多具體的方法,在此不一一列舉。謝謝!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在解答能夠幫助大家。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在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個話題。

  • 18 # 心智教育

    我們知道,任何事物的結果都來自於行為,而行為來自於思想。早期家庭成員的思想、言行和對生活的態度,都會在孩子的心靈中種 植一個思想行為的“種子”,並形成日後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中的態度和自我性格,從而影響一生的成長和發展。

    人都有著獲得完善人格的需求,也正是這種需求賦予了人生活的目的和意義,使人的行為和準則具有更高的價值,使人的創造力得到了不斷的發揮,並創造出美好的人生、幸福的家庭、和諧進步的社會。這些能力的施展都源於一個人的人格表現以及對社會、家庭、自己的認知和了解。有著什麼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與命運。而這些價值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來自父母的言行,以及家庭成員的序位關係。所以,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們都堅持認為:孩子的成長環境和教養方式將決定孩子未來人格是否健全。

    餘秋雨先生在談到他自己的成長經歷時曾這樣說過:“我小時侯,物質生活非常匱乏,文化教育非常落後,周圍的家長常常以打罵來迫使孩子用功,以便以後能找到相應的所謂好工作。這些喜歡打罵孩子的家長不知道,打罵很可能剝奪了孩子本來就很脆弱的人格尊嚴,這比用功不用功的事情嚴重得多。我曾經寫過一篇短文來感謝我的父母,因為我的父母在我小時候從來沒有打罵過我,使我在應該建立人格的時候建立了人格,在應該擁有尊嚴的時候擁有了尊嚴。”

    天下沒有有問題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孩子的父母。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發現: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是深遠的,是不可替代的。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很容易受父母情緒的影響。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應該打罵孩子。但是,不打罵孩子並不代表要溺愛孩子。很多家長就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用溺愛代替了打罵。

    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家庭和父母的素質與修養,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範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言行,對培養孩子的人格有很重要的影響。精神決定物質,要想使孩子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更要用自己的言行和良好的教育方式去逐步完善孩子的人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從廣義來講,完善的人格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個人品格的發展達到高度成熟;二是人際關係的發展達到和諧——首先在家庭,然後擴大到社會;三是掌握知識和技能,成為一個有創造能力的工作者,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

    教育應當提倡並實施道德指導,幫助受教育者達到人格成熟。教育應當傳播關於家庭和諧及成為良好社會公民的行為規範。教育應當傳播從事某種事業所需要的科學知識和技能。只有這樣,孩子才有機會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德行勝於方法,一個人只有心智成熟後,才能達到人格成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 19 # 象山易學堂

    適合他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寓教於樂的,是我們自身需要的,有利於眼前更有助於長遠發展,能發現他的潛力與天賦,並且把特長充分發揮,同時能發現不足,並及時補救。最好的教育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為主體的,而不是老師更不是書本。能充分的調動學習者得主動性與積極性。

    教育,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控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或許,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種教授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 20 # 英傑周號嵐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這個問題非常的大我們選取兩個小的點來簡單的說一下。

    第一點,感恩原則。我覺得教育孩子首先要教他學會感恩。懂得感恩的孩子永遠不會變壞。最近我見了一個孩子,對父母頤指氣使。沒有一點尊重,也就談不上感恩。那麼這個孩子父母對他教育就已經失效了,不管父母對她說什麼,這個孩子聽不進去。失去了感恩也就失去了敬畏。沒有敬畏,也就談不上守規矩更談不上教育來改變。那麼如何教育孩子感恩呢?

    這就說到了第二點,避免單純的說教。用嘴說是說不好的,父母是必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是一個感恩的人,比如幫自己的爸爸媽媽洗腳,讓孩子在旁邊看著。言傳勝於身教,即是如此。特別是對於叛逆期的孩子,這個時候孩子已經覺得父母特別囉嗦,如果說現在父母想通過說教來改變這個孩子,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說教永遠只是一個導火索,是一個輔助手段。如果你跟孩子說,快去學習,快學會感恩,這都是無效的說教。有效的說教需要經過前面行為的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恰當的時機用說教引爆前面的行為才是正確的做法。舉個我教育的例子,有一段時間孩子做作業不專心,喜歡三心二用。我就讓他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同時進行。結果畫的非常難看。然後我就叫她先用左手畫圓,再用右手畫方。結果畫的比前面好多了。這就是活動的積累,在他腦海中留下了印象。然後當這個孩子再次三心二用,在數學上題目都抄錯了時候,我把他叫過來,這時候對她進行說教,我說你能不能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同時畫的非常的好。他說不能。那我說好那麼寫作業是不是就相當於你在左手畫圓。如果說你在寫作業的同時又在搞其他的事情,你覺得你可以寫的好嗎?他說不能。此時我對他進行說教,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你只能把注意力放在一個方面。如果說你把注意力放在兩個方面,那麼肯定兩件事都做不好。他就明白了。這個時候我這個說教就是有效的。如果說沒有前面活動記得我直接跟他說你是什麼什麼之類的,那麼這個效果就會差的很遠很遠。這就是我說的說教永遠只能做輔助手段,它是用來引爆前面的積累。這個機率可以是活動,也可能是某個東西,某個片段,某件事等等等等。一定要避免單純的說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農藥身體受藥害用什麼方法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