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壽命跟自身的生活環境、自身的體質、生活質量等諸多因素有關,特別是人的心態更重要,有理想有信念活在積極的人生,壽命肯定是加分的。而中醫理念以治未病為主,故中醫長壽者居多。但關不是說你懂中醫了你就一定會長壽,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交流。
-
1 # 黎均其
-
2 # 滿世界逛逛
我認為人的壽命跟中醫毫無關係。我姥姥103歲姑姑106歲樓下的鄰居96歲騎車到處跑。
他們都幾乎不得病,更不看中醫,樓上有個84歲老頭,去年還飛去英國玩攝影,也從不看中醫。
再說國外,80多歲的老人還跑步,多得很,老齡運動會必須是75以上的人蔘加。全世界最長壽的日本老人,法國老人都超過140歲,也不看中醫。
人的壽命跟中醫毫無關係,是遺傳,環境,心態,運動和飲食結構共同形成的。
-
3 # 無憂草2775
人的壽命如果去除戰亂,環境,生活質量因素,是與中醫中藥有重要關係。中醫發達人的壽命會增長。中醫不發展,壽命會減短。抗生素,化學藥品,合成激素,輸液,保健品,營養品,整容整形,越氾濫,人的壽命會大副度減短,癌症,疑難雜症會劇增。
如果不信,時間會證明。
-
4 # 深山尋隱
按想象中醫和壽命是有關係的,咱先把那個"醫"字去掉,叫中食,民以食為天,雖說食為天你也不能亂吃,北方人有的吃大米會胃寒,有的人吃薯類會胃寒,有的人天天吃羊肉腸胃舒服,有的人吃一頓羊肉就熱燥嘴上出泡,適合自己身體需要就吃,不適合自己身體就不吃,寒的身體可以吃熱性食物,熱症身體可以吃涼性食物,生活習慣可以延長人的壽命。食物侷限於牙齒,有的可以咬動有的咬不動,咬不動的食物可以熬湯喝,也是食物搭配,喝湯也有學問,喝了舒服的可以喝,不舒服就不和,裡面都含有所說的中藥成分,想讓身體更舒服或者有什麼不舒服,哪就就要去請教對食物有研究的大師了,也許給你弄點不對味苦一點的食物,中醫中藥,只要運用的好可以強身保健,延長衰老,延長壽命,武裝基因,是下一代的基因更強,中食中醫我想大概有這個意思。
-
5 # 6311154626107
墾定有關係,如果你從一開始,身體有火熱,就用中草藥清理出體外,加上中醫還治未來之病,就是五臟同調,一般就不會有大病,或者有癌病,也不會輕意被傳染!
-
6 # 春之聲1953
當中醫在中國當政時,中國的人均壽命都30多歲就壽終了,即使頂級御醫呵護的皇帝家族也是一樣,中醫無法提高人的壽命的。
-
7 # 古書今讀
謝約!
人類的壽命=細胞分裂次數,“油盡燈枯”是正常規律,人因“氧”而生,也因“氧化”而死,天命不可違。
中醫理論是維護儘量延長“油”的燃燒時間。防止“油”未盡,“燈”先滅。(意外除外),以盡天年。
世上沒有長生不老的藥。
-
8 # yiyixiyang693
中醫之道講究陰陽平衡,以治未病諸稱。人的壽命長短與懂中醫無關,最主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到起居有常,飲食有度,遠離菸酒,與人為善,多做公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即可長壽也!
-
9 # 陳方友213
作為掌門人;這點壽命的知識應該懂得!
命;是有定數!
運;即可隨機運而改變,由於後天無休止損耗,傷耗了身體而減壽!
中醫;可調濟修復對器髒系統不利的因素!在相應的年齡階段中,而可相應的在歲壽問題上得到補濟!
一一一一東方道人一一一一
-
10 # 柳州鬼醫
這個關係蠻大
第一
中醫宗旨是養生
第二
中醫治病求本
第三
中醫講究德行兼備
所以
真正的中醫人都長壽
-
11 # 微點訊
中華傳統醫學追求天人合一——利心、利益、利體、利己(特別申明:非醫學,僅作道理理解,權當娛樂,不做醫學建議)
2020年的疫情讓我們再次認識了中醫。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可能中醫的發展地位將會越來越弱,甚至有可能被逐步淘汰的可能,但正是因為疫情,讓我們對中醫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一、追求天人合一,一定程度上能夠延長我們的壽命這裡面有一個大前提,按照西醫科學來講,一個人的生命首先決定於他的遺傳基因,因為遺傳基因上的密碼影響著生命的運營機能,這些密碼的編輯來源於一段又一段的RNA以及DNA。也就是說從我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壽命的極限已經被DNA所決定了。
在這種情況下,按照傳統醫學追求的理論,就是在先天壽命已經確定的前提下,我們要做的就是順應天意,不要在人不該離開的時候離開;讓基因所賦予的壽命能夠完全實現,這就是中醫所追求的天人合一。
從這個角度講,傳統醫學一定程度上能夠幫我們發揮我們生命的潛能,實現人生壽命的最大限度釋放。
二、追求和諧、協調、平衡的醫學理論讓人生的狀態更加平衡,從而身體機能及精神機能得以最大化的延續傳統醫學講究望、聞、問、切,對症下藥、陰陽調和。雖然這些術語,有時候感覺很懸,但他卻是用最樸實的語言講了幾個道理。
一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是的,當某一種力量尤其突出的時候,那必然會打破平衡,從而引來身體各個機能的劇烈反應,最後導致人體的多種不適應,這就是傳統醫學認為的病理。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所以,傳統醫學的對策選擇了講究力量的協調,協調就帶來各種組織機能,最小限度的消耗,從而可以延長人的壽命。
二是過猶不及。很多事情都講究一個度,比如我們運動有利於身體,但是過量的運動很可能損傷身體某些關節和器官。
……
是的,平衡和諧,協調,讓身體的各個機能組織最神祕的發揮著他們的功效,不至於哪個組織或器官超負荷運轉,從而讓自己的壽命極限得到極限釋放,這就是我們傳統醫學的核心理念。
三、治未病,在於預判和預防歷史上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傳說,那就是有人問扁鵲說,“你可能是世界上最厲害的醫生吧”?扁鵲卻列舉了幾個例子。他的其中一個哥哥善於預判疾病的到來,從而在疾病未發生的時候就把疾病控制了。而他最厲害的那個哥哥,通過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校和改變,從而讓自己杜絕疾病的發生。
是的,傳統醫學就是講的這個道理,最高明的不是在於你治療疾病有多厲害,而在於你對這些疾病的提前預防預判和預診。但醫生永遠都會以其治療已經發生疾病的能力,而被人們慣以名醫或庸醫。相反那些能夠預判預言預防疾病的人反而不會被很多人所關注。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傳統醫學不僅是他醫術本身,而他醫學中所流傳的很多哲學也是做人的哲學,值得我們很多人來借鑑以及來思考,同時它可能給我們人生成長和發展以很多啟迪。
(特別申明:非醫學,僅作道理理解,權當娛樂,不做醫學建議)
-
12 # wbl030407
人的壽命與中醫有沒有關係?我可以肯定一點,中中國人的壽命與中醫肯定有關係。中醫於我們中華民族與我們中中國人的關係是與生俱來的。可以這樣講,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也就是中醫的發展史。是中醫文化的發展史。
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曾經有過許多的瘟疫災難。而陪我們度過這些災難的,給我們以最大支援和幫助的就是中醫,這一點誰都不可以否認。
不說過往,就說當下在面對環境越來越惡劣,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這樣的生存環境下我們中中國人的健康,我們中中國人的壽命如何來保障?中醫治未病的戰略觀點,中醫養生的樸素觀念,以及天人合一的診治原則,都給我們當下健康生活指明瞭方向,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而我們中醫的一些理療保健方法,非常的適合我們中中國人。比如,艾灸,推拿按摩,導引,鍼灸等理療方法效果明顯而副作用極小,是非常健康的綠色療法。
所以我們學習中醫應用中醫,來指導和調理我們的生活工作,這樣我們的身體會越來越健康,中中國人的壽命也會愈來愈長。
-
13 # 苦善禪根1
人的長壽,從客觀科學的角度分析,主要是生活環境與生活條件。醫學可延長生命,但不是長壽依據。
人的生命終結,一是外因,客觀外部的傷害,如受傷,事故等。二是疾病,這看的與醫有很大的關係,但不主要。
因為醫是對某種某些人和疾病。只有環境衛生,生活習慣與條件,才是大眾生命延長的保證。所以人以群居,家庭,村莊,城鎮,而非醫院。長壽的人也沒有幾個在醫院活下來,而是在家庭環境。
人長壽是在不得″病"的情況下,愉快生活。
懂中醫,研究中醫的人一般都長壽。特別是中醫先賢更長壽,其主要原因是外調結自己的情緒,與自然結合,順其自然。內調理自身氣脈增強自身免疫力。
過去人活七十叫古來稀,活八九十歲,叫耄耋之年,百歲的不談,就是沒有了。
現在農村八十九十的老人也很多,我們熟知的名人過百歲的也常常有,如錢學森,張學良,宋美良,還有開國將軍呂正操、蕭克、張震等過百歲的就有九位將軍,等等。
長壽對常人沒有確定的模式,主要是環境,衛生,心靜,放鬆,飲食,規律,自愛,節慾。
-
14 # 西部林飛
好好學習,瞭解長壽與中醫之聯絡。
中醫認為:生命健康與長壽是由體質因素與自然環境關係兩者之間,用科學養生保健選擇最佳方案而成的結果。
內因素為最重要,即身體體質因素決定最主要主導地位,是健康長壽第一因素,環境因素(外因素)為第二因素地位。
中醫認為:內因素有三大方面。1.遺傳因素(先天因素,腎髓之精、氣、神)。2.後天因素(肺之清氣即宗氣與脾胃水谷精微之氣)。3.平時一生之保健養生,有病早治,扶正氣等。
生命之健康與長壽,有賴先天之精氣神與後天之能量物質與精神情志等,氣血陰陽津液調和充盛。…有賴依“氣一陰陽“之調和,順自然而整體平衡。天地人合一之理論精神指導。
氣是構成與維護生命功能之本之源。
中醫“氣一一陰陽論“學說受益於正確的宇宙觀,科學觀指引。天地人一元論,陰陽學說是建立在整體觀念,形象思維,辯證論治,形神一體與治未病等理論與臨床實踐豐富經驗上,體現中醫藥的科學完善完整價值。自然哲學引領下的整體醫學。自組織,自調節,自適應,自穩態突出特色。人文貢獻與科學貢獻。天地人合一,醫藥一體,形神一體,主客觀合一,中醫與中醫科學合一,中醫整體規律與臨床療效合一,大綜合體系合一。
-
15 # 陳興立
如果個人要麼生病了,就需要治病,如果生病不治療的話,很可能會病痛加重,導致過早死亡。要治病才會把病痛治好!
不過,生病的話,治病並不是完全可以的。病人的治療可以講即使把病源治癒,後生命是人的壽命長短問題是不可以與治病治好有甚麼關係。
因為人的生命壽命是決定一個人的壽命.壽命長的能多活幾年或幾十年。治病是治病身體不好才治病。沒有病,不用治病。壽命與治病無關!把病治好了,治不好是治病的問題,但日常生活的無奈爭議,也有不問看法,生病不治,反而病情問題會加劇,所以,治病就治病,我認為,治病與壽命無關,生病了,就冶了一下,看能治好嗎?壽命有長短,壽命長的能多看世界,能見到日子多點,若果壽命短,結束生命短的話,所以講,長短壽命是壽命的人的日子問題!
中醫問題呢?
中醫,是中草藥物性的一門中醫用途,中國歷史來使用治療人若生病,問題,中草藥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否認中草藥能夠完全治療病情問題。若完全治好的話,人人都會不擔心有病治不好!所以我認為,中醫藥能治病,並不能起來決定全方位作用,中醫只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用法而已。壽命,是壽命限制,若壽命開心與人的健康可能有關,但壽命,也是你想壽命長短你是不可由自己決定的。應該是命裡註定問題!
世界上生存的動物,都是命運左右決定壽命!
-
16 # 骨痛丶難症賢醫陳
人的壽命與醫學關係是有的,但不大。
人的死亡多是在疾病中死去的,自然死亡和事故死亡者極少。既然人的死亡多由疾病引起的,為什麼與醫學關係不大呢?只有懂得中華上下5千年歷史並細心地研究了的人才明白。
什麼原因令人生病,只有杜絕了生病,那麼醫藥是沒有什麼必要的,這點相信所有人都認為對。
季節、勞動、飲食、性情、習慣、物品等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
季節,在歷史的長河中,中中國人民活在盛世的時間是短暫的。戰亂中,人的生命如螻蟻,過著衣不蔽體的生活那能與冬季的寒風抗拒?往往一場速凍下來致病的人無數,患病下更因無藥而亡者何其多?如果衣被豐足,寒冷又怎會生病?不病,又何需醫藥?
勞動,在機械化還存在缺憾的時候,任何繁重的工作都由人力完成,那些危險的和需長時間透支體力的勞動早已掏幹人的精血,殘弱的軀體偶染風邪,便令人臥床不起,這時候如果缺醫少藥,人便走完一生。如果人不那麼艱苦,又怎會生病?沒有病,要醫藥何用?
飲食,吃是人的第一貪,人總變著花樣找吃的,知道了病從口入也什麼都吃,戰亂貧窮時胡亂充飢,豐衣足食時山吞海塞,於是百病縱生。如果沒有醫藥,人會早死,但又與醫藥不十分沾邊,如果人們懂得飲食養生並肯節制,又何來疾病?沒有病要醫藥何用?
性情,沒有道量的人們總是覺得天下人都不對,只有自己是對的,任何人都對不起自己,每天都生氣發怒。喜即氣緩,悲即氣結,於是百病縱生,沒有名醫,患者很快死亡,如果患者肯心情舒暢,又何來疾病?沒有疾病,要醫藥何用?
物品,現代人太過舒適,根本不考慮1949年前的日子。現在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等全部充足。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出入小汽車,根本不知道49年前的一個炎夏都熱得令人無法入睡,而睡覺對人的健康關係極大,長久之後不睡會令人致病,這時候沒有醫藥會令人死亡,但如果有空調,人便好睡無病,沒有病要醫藥何用?
所以說人的壽命與醫藥有關,但關係不大。
-
17 # 天若雪傳媒資訊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出產有時!凡是都有定時!
首先,人要想活得長久,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好的心情!因為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心情好與不好,直接會影響到你的健康!也就會影響到你的生命!俗話說,氣大傷身!周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任憑你飲食再好,空氣再新鮮,營養再全面,沒有一個好的心情也是0。
那麼什麼是正確的飲食呢?我用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曾經在巴西有一位長壽的老人,有人問他,你為什麼活這麼大歲數?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一生中沒有吃過一塊肉。或許你有疑問了,有的活得時間長的人。照常吃肉,照常吸菸,照常喝酒。但這只是個例,少數中的少數。
素食絕對是上天指定的人類的食物,肉食的危害我就不多說了,醫生比我們更清楚。我也學過營養學。簡單說吧,當我們把肉食吃到我們肚子裡面。至少需要一週的時間才能夠完全把它消化完。而素食基本上就是當天消化完了。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不管你信也罷,不信也罷。素食絕對是我們人類的首選。
清新的空氣+Sunny+有節制的飲食+休息+適宜的食物+運動+水的應用+心靈的平安=健康的生命!
-
18 # 烈焰黃花
有關係,但關係不大,古代醫療條件不好,中醫不夠普及。很多都是巫醫而非中醫,害人不淺。
中醫和西醫一樣,都是不斷髮展的,都伴隨著無數的死亡才開出生命的燦爛之花。
中醫是經驗的總結,有不足之處,但不會故意害人,它是一種行醫方式。運用得好不好也是要看人的 ,
但是中醫與人的壽命關係不是特別大,不信你看。中國曆代人的平均壽命: 夏、商時期18歲,
周、秦大約為20歲,漢代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這之前中醫用的多,可人的壽命是很短的,
可到民國時期約為35歲。這時候西醫己開始大量用了,新中國成立後,據調查1957年中國人民平均壽命已提高到57歲,到1981年為68歲,1985年為68.97歲,其中,男性為66.96,女性為70.98歲。
以上資料來自1996年第5期《生命與災禍》中林萬孝的《中國曆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可是中醫粉絲,是絕不肯承認古代人在博大精深的中醫的護佑(忽悠)下平均壽命居然不過30。愈到近代資料的可靠性愈高,無需置疑,
所以中醫與人壽關係不是特別大。也請不要肓目崇拜中醫,
-
19 # 張揚也揚
人的壽命,有先天后天兩個部分組成決定的,先天就是自己的基因,後天就靠自己的的修行來決定。
父母的壽命長的,兒女的壽命肯定會長,父母壽命短的,兒子的壽命普遍的比較都是短。
話又是這樣的說,但是又不一定成比例,看你對自己的生命的尊重。比如平時多注意飲食,注意休息,多點鍛鍊身體,注意勞逸結合,這樣的人生病的機會肯定是少的。
有些人,平時不注意身體,飲食不規律,多煙多酒,不注意休息,有病不及時去治療,既使父母長壽的,到了最後還是英年早逝。
人的壽命長短與中醫沒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學點中醫知識,平時用來保養身體,調理身體,肯定是有作用的。
要健康長壽,應該是學會放鬆心情,平時注意身體健康,生活工作學習都要做到勞逸結合。把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都要擺上正確的位置,把物質追求放低點,把自己的精神生活放開點,思想上少有壓力,這樣的人肯定會長壽。
-
20 # 三伏天凍醒了
很多人都認為,沒有中醫就沒有中中國人,中中國人是靠中醫才延續下來的,中醫在歷史上對中國人的健康做出重大貢獻。實際上, 中醫出現前,中中國人就一直延續著。歐洲人、印度人、美洲印第安人都延續下來了,也未見他們有過中醫。人類的繁衍不需要中醫,能活到繁殖的年齡20-30歲就可以。就像其他靈長類動物一樣,也未見有黑猩猩醫、大猩猩醫、猿猴醫,這些靈長動物照樣繁衍下來。
要看中醫對中國人的健康有沒有貢獻,這需要拿出證據。最有力的證據可以有兩個,一個是幼兒死亡率(5歲以內),另一個是平均壽命。幼兒死亡率可以代表未成年前90%的死亡,跟一個國家的醫療衛生水平密切相關。而平均壽命,毋庸置疑,也跟一個國家的醫療衛生水平密切相關。如果中醫真的很有效,對中國人的健康大有裨益,這些資料應該至少高於同時期其他國家的水平或者靈長類動物。
先看幼兒死亡率。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郭鬆義的一篇論文,在統計了清代135位民間紳士的子女死亡情況,976個子女中有244個死於0-4歲,幼兒死亡率為25%。2009年中國循證兒科學雜誌一篇論文顯示1949年幼兒死亡率也為25%。所以清代-民國,幼兒死亡率應該沒什麼變化,25%左右徘徊。現代醫學普及、衛生條件改善之後,新中國的幼兒死亡率大大降低,2015年僅為1.07%。
1949年同時期沒有中醫、只有發達現代醫學國家的幼兒死亡率都非常低。1950年加拿大為4.87%,澳洲為3.16%,美國為3.77%。即便是同為東亞國家的日本,1950年時中醫(日本叫漢醫)已經靠邊站了,幼兒死亡率也僅為9.13%。
再看看靈長動物的資料。幾內亞博敘地區一個野外黑猩猩種群的資料 顯示,黑猩猩0-4歲死亡率是27.30%。另一項大種群研究顯示,類人猿(包含大猩猩、猩猩、長臂猿)的0-4歲死亡率是30%,小型靈長動物(環尾狐猴、吼猴、疣猴等13種)的0-4歲死亡率是52.5%。
0-4歲死亡率
真是了不起呀,多虧中醫的“護佑”,我們中國人的幼兒死亡率,跟野生的類人猿差不多。
再看看平均壽命。
根據《人口研究》的一篇論文所統計的資料,清代宗室成員大多很短命。順治同輩的宗室成員平均壽命35歲,康熙同輩的宗室成員平均壽命33歲,雍正同輩的宗室成員平均壽命29歲,而乾隆的最低,平均壽命僅為25.3歲。平均壽命25-35歲之間。16歲以下死亡率非常高,14%-48%之間。
那麼古代的平均壽命到底是一個什麼狀況?皇族宗室可能欠缺代表性,但民間又沒開展過科學的統計。不過有一些記錄完備的族譜可以提供一些參考。中國最早相對比較完備的家族壽命表,是廣東中山的李氏家族,可以追溯到1365年。經過統計發現,李氏家族1365-1599的平均壽命(男女簡單平均數,後同)為38.7歲,1600-1699年為34.9歲,1700-1749年為37.3歲,1750-1799年為36.2歲,1800-1849年為35.25歲,解放前為34.74歲,看來在中醫的庇佑下,廣東李氏家族的平均壽命基本沒什麼變化,在34.7-38.7歲之間波動,但比享用更好中醫服務的皇室成員(25.3-35歲)要好一些。
同時期歐洲人的平均壽命也不分伯仲。文藝復興時期是35歲,18世紀是36歲,19世紀是40歲。
新中國建立以後,現代醫學事業蓬勃發展,醫療衛生水平才開始大踏步提高,2015年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5.99歲。
在現代醫學誕生前,中國傳統醫學(中醫)與西方傳統醫學(西醫)對人類健康的貢獻都是微乎其微。
再看看靈長動物。一項研究 顯示,狐猴的平均壽命是11歲,絨毛蛛猴是24.5歲,捲尾猴是7.5歲,狒狒是9歲,黑猩猩是13.5歲,大猩猩是28歲。在中醫的庇佑下,清代宗室的平均壽命( 25.3-35歲)居然超過大多數靈長動物,而與野生的大猩猩差不多,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啊!
而享用比宗室更差的中醫服務的廣州李家,平均壽命則要高一點點,看來中醫有可能還有減少壽命的功效。
古代,中醫服務得更好更高階,反而可能會把平均壽命拉回到大猩猩水平,這似乎不是玩笑話。
所以,中醫到底有沒有為中國人的健康做出貢獻?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人的壽命與醫療條件密切相關,古時醫療環境不發達自有"人生柒拾古來稀”之說,現在醫療條件好了平均壽命都達柒拾伍了。